一、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文献综述)
林艳萍[1](2021)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美教育(即美育)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也是温润心灵的教育,能够提升人的审美素养,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对涵养学生美好心灵具有重要意义。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是对小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现行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选文则是小学语文课程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语文教师实施审美教育,首先应挖掘析出语文学科中本身的美。对语文教材里的审美内容资源进行静态考察与分析,充分挖掘析出教材中本身的审美素材是实施语文阅读、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审美动态教学实践过程的前提准备和重要基础。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进行研究。首先,笔者从文献梳理入手,分别从国内外两方面对前辈们关于审美教育、语文审美教育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语文审美教育的相关概念、特点、功能等基本问题。其次,以统编小学语文1-6年级共12册教材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梳理、统计了教材选文中蕴藏着的丰富审美教育内容。笔者从文体的视角深入挖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通过文本分析法将不同文体的选文分类从审美内容的存在形态、呈现形式等方面详细梳理,主要析出描述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等不同类型的审美教育内容。并总结分析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一是审美内容承载于文体类别多样的选文中各显审美特质——诗歌文体主要呈现出富有韵律节奏美的语言美、各种意象组成的意境美等,散文文体则凸显出优美生动的语言美、强烈的抒情美,小说文体以刻画各种人物形象美为主,童话、神话文体则以梦幻唯美、神奇幻化的想象手法刻画主人公的形象,记叙文则是通过描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凸显出社会生活的美感内容,说明文内蕴着求真求实的科学真知美、精确简明的语言美等;二是教材中的审美内容编排顺序符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三是教材审美教育的内容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显,凸显出立德树人的特点等。再次,通过对析出内容的系统分析找出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审美教育内容本身存在的欠缺、不足之处,厘清析出与利用审美教育内容的问题所在。如教材选文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不易被感知;重点突出强调语文要素的达成,对审美教育的目标相对模糊;教材中蕴藏的审美教育因素分布零散又交融并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等。其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内容呈现形式的局限、语文本体性教学潮流的回归导致审美等非本体性教学的淡化、审美教育内容类别本身的复杂、多元等。最后,通过对统编小学1-6年级12册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描述,结合其特点、存在的缺欠与原因等,从四个方面对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提出相应的实施建议。一是要关注审美主体,提升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包括提升教师的审美素质和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二是语文审美教育应立足语文的学科特性,深深根植于语文的土壤之上实施审美教育,明确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素养与《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审美教育的要求,加强语文审美教育的目标管理。三是要遵循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根据不同文体的审美特质提取教材审美教育因素,同时把握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的审美化,在此过程中坚持立德树人、以美化人。四是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的语文审美教育实施保障机制。具体从教材中的审美教育内容如何组织、计划、评价等方面开展校本教学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来保障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资源得到充分析出与利用,实现语文审美教育的目的,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王颖[2](2021)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文中指出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审美创造力,还有助于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本论文通过梳理文献、调查走访、参与教学实习等活动,发现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审美教育意识不强、审美教育目标与课程标准相偏离、审美教育内容肤浅、审美教育方式简单、对课外迁移较少、师生对古诗词审美缺乏自主性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发现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为:教师审美教育理念陈旧、审美教育能力低、审美教育方法不灵活、对审美教育缺乏整体规划,以及师生对审美教育的兴趣较低,功利性强。针对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本论文提出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具体可行的策略:提高教师的古诗词审美教育意识与审美教育素养,丰富教师的古诗词审美教学方式和对学生的训练方式,加大教师和学生对古诗词审美资源的挖掘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审美体验习惯,建立科学的古诗词审美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周建彬[3](2021)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当代散文的教学,是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教材中收录的散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文章,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这些散文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同时2017年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所有学生在之前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科学人文修养,为未来的终身学习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应有作用。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不仅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重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利用好现当代散文中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发展,笔者针对此,提出了“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这一论题,以探寻目前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问题、原因及改善方法。本论文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是理论层面的教材研究,首先从利于人文教育的层面上,对比分析部编本与人教版中所收录的高中现当代散文的特点。其次从必修和选择性必修两个方面对选编入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的现当代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资源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第二章是实践层面的教学现状研究,对目前的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反馈中发现问题所在,并分析问题的原因。第三章主要研究高中生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第四章是针对当前的培养现状提出相应的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主要从课程资源的利用、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师的素养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本论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高中现当代散文的教学提供借鉴,为高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帮助,更好地发挥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
刘瑞瑞[4](2021)在《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学校审美教育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安排,美育的地位愈发突出。但是,当今的语文课堂仍然以分数作为判断学生优劣的准绳,高举“应试教育”的大旗,审美教育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初中一线的广大语文老师仍然面临着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平衡审美教育任务与考试选拔的关系,提高在语文阅读教学当中的审美教育的自觉性。基于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语文教学实践,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一章主要介绍审美教育的新要求。结合美育理论,阐述语文阅读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特点。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将美育工作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针对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内涵,并对此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语文学科,明确核心素养视野中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内涵。第二章主要发现核心素养视野中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对此从社会、教育者、受教育者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第三章以余映潮老师的《三峡》课例、王君老师执教的《老王》课例和王崧舟老师执教的《记承天寺夜游》课例为例,结合语文审美教育相关理论,分析探索优秀教师审美教育的相关教学路径。第四章从审美教育本位出发,在综合分析第三章名师案例的基础上,结合新课标对审美教育的要求以及审美素养的提出,拟从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流程及技巧、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可能路径探索审美教育。第五章基于本论文提出的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路径进行教学实践,选取《背影》一课进行执教并反思。
李明惋[5](2020)在《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文中提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起,审美教育便被写进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成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外国文学作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能力、意志、道德、情感等主体性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是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载体。通过问卷调查,本研究发现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以下问题:语文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能力,未能突出学生意志、情感等主体性的塑造。外国文学教学应体现学生知、意、情的协调发展。李泽厚美育思想以艺术的“文化心理结构”为主要内容,以积淀为基本方式,坚持“度”原则,最终理性地内化、凝聚、积淀为人的主体性。本研究以李泽厚美育思想作为切入点,建构起“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充分发掘外国文学作品的审美因素、创设审美实践情境”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策略,以此实现外国文学对学生认知、意志、情感等主体性的塑造。希望为当前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策略的优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并对国内外审美教育现状进行梳理,整理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和李泽厚美育思想的研究现状。此外,阐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观点,凸显论文的创新所在。第二部分,论述高中外国文学选文情况、教学现状及其具体成因。首先,从语文教材编写原则、选材内容和编排结构来分析当前高中外国文学选文存在的问题;其次,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展开调查;最后,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因。第三部分,分析李泽厚美育思想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内在联系。其一,尝试对李泽厚美育思想进行归纳总结;其二,阐明李泽厚美育思想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其三,以李泽厚的“艺术层次说”分析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第四部分,探讨李泽厚美育思想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启示。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促使学生智力结构的理性内化;注重发掘高中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因素,以此理性凝聚为学生的意志结构;创设审美实践情境,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学生的审美结构,最终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形成。第五部分是结语。阐述从李泽厚美育思想审视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价值与意义,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对未来研究的展望等。
白雪[6](2020)在《基于冯友兰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境界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升级表达,语文核心素养依据个人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明确指出对于语文的学习应是一个由外显至内隐,再到层级发展与内在逻辑提升的生命内化的实践过程。由此,语文教育的过程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进阶(境界)教育的过程。境界一词虽内蕴丰富,但生命价值的实现维度等同于人生境界的达成高度,生命的真谛无非始终处于意志、思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新解构,顺势建构的无限更迭之中。将语文学科赋予境界说教育,能够对中学语文产生新的实践意义,弥补现阶段语文教学内容的不足以更好培育中学生意志、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反观当下中学语文教育现状发现仍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在实际教学环节中语文依旧身陷传统教学桎梏:过分重视学生成绩、片面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忽略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合理关照。学生活动和教师活动始终都围绕高考开展,教师往往依照教参对教材进行简单解读,难以挖掘教材资源中所隐含的文化生命精神;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围绕考纲进行设计,忽视对达成学生人生境界的重视;教学过程内容大多仍套用固定陈旧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人生境界的培养,即思维、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也多侧重以成绩为主的结果性评价,缺少对学生独特生命情感体验的人生境界的关照。基于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文教育的境界指向,立足当下语文教学的问题,故借助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第一,在挖掘教材资源方面,将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作为解读教材和研讨课后思考题的新思路。第二,在教学目标设计方面,充实以往三维教学目标设计观念(以往三维教学目标设计为基础融入冯友兰人生境界说,找到教学目标与境界说的契合点以求达到进阶目的),以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中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为人生境界的逐层递进过程,设计以磨砺意志、提升思维、索引情感的人生进阶(境界)教学目标。第三,在教学过程内容方面,充实模板化教学过程内容,利用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依托不同文体内容和特点的阅读教学、多种主题意向和素材的作文教学、形式多样的口语交际活动来落实中学生思维、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生境界教育。第四,在教育评价方面,转变单一教育评价模式,增加意志磨砺评价、增设思维训练评价、增添情感索引评价。根据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环节的各项具体实施意见,以期对中学语文培育学生思维、意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生境界教育有所助益。
徐蕊[7](2020)在《先秦儒家美育思想融入中学语文美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华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思想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整的理论体系继往开来,拉开了中华美育史的帷幕,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深化教育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背景下,审美教育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也越发凸显。伴随着审美教育需求的不断提升,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审美理念,如何具体实施,我们可以向先秦儒家美育思想中去探寻。本文试图梳理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提取精髓,结合当前语文美育的需要和问题,探寻其与中学语文美育的关联点,以期为当下中学语文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更加有效的美育策略。第一章,概述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精要。主要追溯礼乐教化观念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演变,以及先秦儒家美育思想承自西周礼乐教化的历史起源,概述孔子、孟子、荀子有关美育的重要思想和他们的传承,提出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价值所在。第二章,探讨先秦儒家美育的“人格修养”与中学语文审美需要如何结合。先秦儒家主张“美善”相从的审美思想,以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这样完满的人格为目标。这与语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目标一致。语文教师应该学习先秦儒家美育关于人格培养的观念,通过对比阅读、深学笃行、主题辩论等方式来达成对学生的人格塑造。第三章,探讨先秦儒家美育的“六艺之教”与中学语文审美体验如何结合。语文审美教育手段单一,学生的审美体验往往被忽视。教师可以借鉴先秦儒家通过多种艺术内容对个体实施美育的思想和实践,在教学中融入音乐、影视欣赏和课本剧表演等形式,使学生在审美氛围中受到身心的陶冶,增加对文本的审美感受,丰厚审美体验。第四章,探讨先秦儒家美育以“情本体”为核心的情感教育与中学语文审美情境如何结合。先秦儒家秉持“崇德重仁”的情感理念,将德育和美育相结合,注重自然和诗歌对人的感化陶冶,这为中学语文教学增加人文性,构建审美情境,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供思想和实践上的借鉴。先秦儒家美育在人格教育、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等方面的思想精要和实践经验,不仅为中学语文审美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美育之窗。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将为中学语文教育在审美目标、审美体验、审美情境等方面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白雪晴[8](2020)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文中提出素质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下不断发展,美育教育也越来越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们热议的话题。学生的情感与审美能力会在高中阶段迅速发展,高中语文课程的设置又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培养情感认知的重要途径。因此,将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结合对语文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然而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美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究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实际调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对策。绪论部分梳理了美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进而提出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重要意义。同时梳理了美育、语文美育和高中语文美育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探讨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通过对美育和高中语文教学概念的梳理,指出二者的差异性与同向性以及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形成高效高质课堂教学、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第三章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的现状进行调查,归纳总结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第四章针对上一章中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实施存在的问题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尝试提出应对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师范类院校美育教育,增加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深入挖掘语文课堂审美资源,建立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立体有机的美育大环境四项对策。
魏小雨[9](2020)在《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人生境界的不同程度反映出人整体的存在状态差异,体现了人对人生宇宙的把握和理解程度。当今语文教育的缺陷是在工具理性和功利主义的主导下,片面追求知识、技术和实用技能,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对于学生人生境界提升的问题重视不够,缺乏引导学生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追寻,这种语文教育显然是不健全的,语文教育应该建立在生命完整性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关注学生日常物质生活,而且应通过积极的文化生活,去追求更高的宇宙生命境界。在语文教育教学方面有诸多研究者意识到人生境界提升的问题,但是在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方面还是缺乏较为系统的探讨。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提出既有学科的延续性,又有其创新性和超越性,符合语文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在现实生活中又能启发中学生的境界追求,体现出对圆满人生的终极关怀。因此,关于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提出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是缺少一些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以宗白华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试图分析宗白华境界说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界定出以日常物质生活为主的器皿境界、以文化生活为主的礼乐境界以及以自然和谐为主的宇宙境界的文化内涵,通过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现状分析和访谈发现其忽视了中学生人生境界教育的问题。企图以宗白华三个境界为理论基础,给出切实可行的语文教育策略,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设计方面通过重视“因人观境”和“因文观境”的能力培养唤醒境界意识;其次教师在教材分析方面要有“移我情”到“移世界”的开阔眼界,通过提高自身境界去引导学生;再次是在具体文化生活的实践过程中遵循知行合一原则,通过模块化活动、地域特色的凸显以及创新性活动的参与来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最后通过课堂境界层次的体现、不同文本资源整合比较和学生宇宙意识的培养贯彻人生境界教育的目的。让中学语文教育彰显发明本心,实现学生精神自由解放,使其在满足底层器皿境界需求之外,穿过追求文化生活的礼乐境界,直达自由和谐的宇宙境界,从而实现形质化合、动静不二的理想人生境界。
胥光松[10](2020)在《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蔡元培先生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以来,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理念得到广泛认同。依美启真,依美储善,在教学中践行审美教育理念显得尤为迫切。如何立足于中学语文教材,并以音乐为孔道探寻其中的艺术规律和审美理想,以中学语文教学中音乐元素的应用研究为导向,给中学语文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尤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音乐元素,使其在学生审美教育中发挥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现乐教功能,这将有利于学生更为全面、深入地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审美内涵,有助于启迪学生更为深刻地领略艺术原理及价值。第一章挖掘整理了中学语文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音乐知识、歌声和音乐场景等音乐元素,此类显性音乐元素的客观呈现需要得到教师、学生和相关研究者的重视,这些音乐元素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重要的关联性美育教育资源应该被合理利用,这样才能重新架设音乐与文学之间的桥梁,以便人们更好的探寻乐教的本质和内涵。第二章对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予以阐发。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隐性音乐元素的理解把握,可以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韵律;通过对音乐元素的合理利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好地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更好地领悟文学作品的艺术精神。第三章结合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对音乐元素的应用进行分析。用音乐创造情境可以在中学语文教学的文章初读环节启发动机;在文章细读环节强化感知;在精读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通过配乐朗诵的方式可以让文学的美得到升华,配乐朗诵的实践方式可以语文、音乐、舞蹈等学科综合的形式得以更好的实现。将流行音乐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学习效率。研究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呈现与应用,有助于更好的发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文学审美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对本论题的研究,可以为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策略支持。
二、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1.国家出台系列美育政策重视其重要作用 |
2.当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 |
3.审美教育与语文教育的融合是应然走向 |
(二)文献综述 |
1.国内研究现状 |
2.国外研究现状 |
3.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要评价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五)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3.研究创新点 |
一、语文审美教育的理论概述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
2.审美教育 |
3.语文审美教育 |
4.审美教育内容 |
(二)语文审美教育的特征 |
1.形象性 |
2.情感性 |
3.愉悦性 |
(三)语文审美教育的功能 |
1.内在审美功能: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
2.外在工具功能: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分析 |
(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整体文体概况 |
(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具体析出与描述 |
1.文学美的析出与描述 |
2.文章美的析出与描述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特点分析 |
1.文体丰富多样,不同文体凸显出不同的审美特质 |
2.顺序编排合理,契合小学生审美心理的特点 |
3.内容凸显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与辨析 |
(一)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的问题 |
1.审美教育内容较为隐晦,缺乏直接感知性 |
2.突出强调语文要素,审美教育目标相对模糊 |
3.审美教育内容分布杂糅零散,缺乏系统性 |
(二)审美教育内容析出利用存在问题的原因辨析 |
1.教材呈现方式的局限导致审美教育内容缺乏直接感知性 |
2.本体性教学思潮声起造成审美非本体性教学内容淡化 |
3.审美内容类别的复杂多元致使分布零散且交融并存 |
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组织与运用建议 |
(一)关注审美主体,增强师生自身的审美素养 |
1.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加强审美感受能力 |
2.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动性 |
(二)立足语文学科特性,强化语文美育教学的目标管理 |
1.基于核心素养,把握语文美育教学方向 |
2.研习课程标准,明确语文美育课程目标 |
(三)遵循教材审美内容特点,灵活运用教材美育资源 |
1.根据不同文体审美特质,提取教材美育因子 |
2.把握学生审美心理特点,促进教学过程审美化 |
3.瞄准立德树人主风向标,培育学生审美能力 |
(四)依托校本教学研究,构建系统化实施保障机制 |
1.拟定研究主题,开展理论学习 |
2.观摩名师课例,走向专业评课 |
3.深钻语文教材,实施协同备课 |
4.借助集体智慧,完善评价体系 |
五、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一)着作类 |
(二)期刊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四)标准类 |
(五)其他类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2)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现状 |
(一)有关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意义的研究 |
(二)有关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研究 |
(三)有关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策略的研究 |
四、研究思路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实践探究法 |
第一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与意义 |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 |
(一)自然风光之美 |
(二)真挚情感之美 |
(三)社会生活之美 |
(四)节奏韵律之美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审美教育能力 |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
(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热爱 |
第二章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现状调查 |
(一)调查问卷设计与实施 |
(二)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
(一)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意识不强 |
(二)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目标偏离 |
(三)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内容肤浅化 |
(四)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式简单化 |
(五)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课外迁移少 |
(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缺乏自主性 |
三、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
(一)审美教育理念陈旧 |
(二)审美教育能力局限 |
(三)审美教育缺乏整体规划 |
(四)审美教育方法不灵活 |
(五)审美教育兴趣激发不足 |
(六)审美教育的功利性突出 |
第三章 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质量的策略 |
一、增强教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意识 |
(一)强化教师对古诗词审美教育的重视度 |
(二)加强教师对古诗词审美阅读积累 |
(三)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审美教育氛围 |
二、提升教师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素养 |
(一)学习古诗词审美教育理论,扩充教师审美知识 |
(二)参与古诗词审美实践活动,丰富教师审美体验 |
(三)加强古诗词审美教育反思,积累教师审美经验 |
(四)参加古诗词审美教育培训,提高教师审美能力 |
三、强化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挖掘 |
(一)充分挖掘古诗词的语言之美 |
(二)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意象之美 |
(三)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意境之美 |
(四)充分挖掘古诗词的情感之美 |
(五)充分挖掘古诗词的形式之美 |
四、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方式多样化 |
(一)古诗词审美教学与吟咏相结合 |
(二)古诗词审美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
(三)古诗词审美教学与书画相结合 |
(四)古诗词审美教学与影像相结合 |
五、丰富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训练 |
(一)点评式审美教育训练 |
(二)仿写式审美教育训练 |
(三)情境式审美教育训练 |
(四)专题式审美教育训练 |
六、强化学生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习惯养成 |
(一)强化课堂审美体验 |
(二)强化课外审美体验 |
(三)强化审美体验成果转化 |
七、注重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考核评价 |
(一)考核评价内容全面化 |
(二)考核评价方式多元化 |
(三)考核评价突出个性化 |
结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位论文 |
致谢 |
(3)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二、研究的现状 |
三、选题的创新点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资源分析 |
第一节 部编本与人教版高中现当代散文编选比较研究 |
一、选文数量方面 |
二、编排分布方面 |
三、选文内容方面 |
第二节 部编本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梳理 |
一、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 |
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现当代散文篇目 |
第三节 部编本高中现当代散文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分析 |
一、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 |
二、具体散文篇目中的人文教育内容 |
三、散文课堂教学中对于人文教育内容的安排 |
第二章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现状及原因 |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
第二节 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现状和问题 |
一、师生的兴趣态度不高 |
二、师生的认知程度不足 |
三、师生的期待目标不当 |
四、散文中的人文教育不到位 |
第三节 现当代散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兴趣认知偏差,漠视散文人文情感 |
二、教师教育理念固化,忽略课程人文资源 |
三、教师专业素养落后,散文教学因循守旧 |
第三章 人文精神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 |
第一节 新课标倡导关注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
第二节 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的迫切性 |
一、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
二、现实环境对高中教育的要求 |
第四章 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培养人文精神的策略 |
第一节 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解读内化人文精神 |
一、以必修教材为主体,挖掘人文内涵 |
二、以选择性必修为辅助,延伸人文内涵 |
三、以课外资源为补充,拓展人文内涵 |
第二节 科学处理课堂教学,重视陶冶人文情感 |
一、创设氛围,激发人文情感体验兴趣 |
二、重视讲授,优化人文情感交流方式 |
三、多元评价,提升人文情感品读水平 |
第三节 注重提升教师素养,更新人文教育理念 |
一、促进教师素养人文化 |
二、更新现当代散文教育理念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4)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问题缘起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 |
第一章 审美教育的新要求 |
一、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特点 |
二、新时代新形势下审美教育的内涵 |
第二章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问题分析 |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中的问题 |
二、初中语文审美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三章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名师案例分析 |
一、名师介绍 |
二、名师课例研究 |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可能路径 |
一、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的流程及技巧 |
二、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可能路径 |
第五章 设计案例:《背影》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
一、教学设计 |
二、教学反思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绪论 |
第一章 现阶段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 |
第一节 高中外国文学作品选入情况 |
一、外国文学的编写原则 |
二、外国文学的选文内容 |
三、外国文学的编排结构 |
第二节 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 |
一、学生外国文学基础知识薄弱 |
二、教师未能深入发掘文本内涵 |
三、外国文学“育人”功能弱化 |
第三节 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现状归因 |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
二、阅读本位的影响 |
三、应试动机的干扰 |
第二章 李泽厚美育思想与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内在联系 |
第一节 李泽厚的美育思想概说 |
一、美与美育 |
二、美育的目的 |
三、美育的实施途径 |
第二节 李泽厚美育思想在高中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可行性 |
一、高中外国文学教学呼唤审美教育 |
二、语文课程标准对审美教育的要求 |
三、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审美教育 |
第三节 “艺术层次说”视野下外国文学教学内容的选择 |
一、高中外国文学的形式层 |
二、高中外国文学的形象层 |
三、高中外国文学的意味层 |
第三章 李泽厚美育思想对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的启示 |
第一节 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
一、重视学生文学基础知识积累 |
二、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 |
三、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 |
第二节 充分发掘外国文学的审美因素 |
一、多元化的教材编写理念 |
二、提升教师的审美素养 |
三、多视角解读外国文学 |
第三节 创设审美实践情境 |
一、教学目标与内容突显美育理念 |
二、师生之间审美情感的双向互动 |
三、学生审美情感的解构与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问卷调查 |
附录二 :高中外国文学篇目 |
附录三 :教学设计 |
致谢 |
(6)基于冯友兰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境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引言 |
1.1 选题缘起 |
1.2 选题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3.核心概念及理论依据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1 境界的概念 |
3.1.2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基本认识 |
3.1.3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联系 |
3.1.4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与语文课程标准之间的理论联系 |
4.基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分析 |
4.1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4.1.2 问卷编制的确立 |
4.2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分析 |
4.2.1 学生问卷分析 |
4.2.2 教师访谈记录分析 |
4.3 基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1 解读教材创新不足,学生自我觉解能力有待提升 |
4.3.2 教学目标设计观念略显陈旧,学生意志教育有所不足 |
4.3.3 教学内容实施过程略微固定,学生思维教育有待充实 |
4.3.4 教学评价模式轻微单一,学生情感评价有待渗透 |
5.基于冯友兰人生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 |
5.1 冯友兰境界说之多角度解读文本 |
5.1.1 巧借教材重塑澄明本心 |
5.1.2 运用课后思考题研讨人生境界新路径 |
5.2 冯友兰境界说之充实三维教学目标设计 |
5.2.1 立足自然境界以人生境界说之自然境界,磨砺意志 |
5.2.2 突破功利境界以人生境界说之道德境界,提升思维 |
5.2.3 超越道德境界以人生境界说之天地境界,索引情感 |
5.3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拓充模板化教学内容 |
5.3.1 强化阅读教学训练力度 |
5.3.2 拓展作文教学训练环节 |
5.3.3 丰富口语交际活动训练项目 |
5.4 冯友兰人生境界说之转变单一教学评价模式 |
5.4.1 增加意志磨砺评价 |
5.4.2 增设思维训练评价 |
5.4.3 增添情感索引评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7)先秦儒家美育思想融入中学语文美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相关概念界定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现状与方法 |
第一章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精要 |
第一节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起源 |
一、朦胧的审美意识和不自觉的美育活动 |
二、礼乐教化观念的自觉和美育思想的产生 |
三、礼乐和美育观念分化发展及儒家美育思想的产生 |
第二节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发展 |
一、孔子美育思想 |
二、孟子美育思想 |
三、荀子美育思想 |
第三节 先秦儒家美育思想的价值 |
一、中国美育理论体系的滥觞 |
二、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
三、为现代人提供正确的审美导向 |
第二章 “人格修养”与中学语文审美需要的结合 |
第一节 以“美善”“君子”为旨归的人格教育 |
一、“美”“善”相从的审美思想 |
二、“君子”风范的审美人格 |
三、“浩然之气”的人格境界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育应有的审美需要 |
一、语文教育与美育的关联 |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美善”“君子”审美人格的必要性 |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美善”“君子”审美人格的策略 |
一、对比阅读,培养“美善”思想 |
二、深学笃行,塑造“君子”品格 |
三、主题辩论,提升人格境界 |
第三章 “六艺之教”与中学语文审美体验的结合 |
第一节 以“六艺”为内容的艺术教育 |
一、“六艺”的基本内容 |
二、“六艺”的审美内涵 |
三、“立于礼,成于乐”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审美体验 |
一、审美体验与语文美育的关联 |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化用“六艺”丰富审美体验的必要性 |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化用“六艺”的策略 |
一、音乐融合,营造审美氛围 |
二、影视欣赏,促进审美感知 |
三、艺术融合,丰富审美体验 |
第四章 “情本体”和中学语文审美情境的结合 |
第一节 以“情本体”为核心的情感教育 |
一、“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的自然感化 |
二、“兴观群怨”的情感陶冶 |
三、“崇德重仁”的情感理念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应有的情境教学 |
一、情境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联 |
二、中学语文教学构建审美情境、激发审美情感的必要性 |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中入情入境的策略 |
一、将自然融入教学,创设审美情境 |
二、巧用诗歌教学,激发审美想象 |
三、德育和美育结合,丰富审美情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美育研究综述 |
(二)语文美育研究综述 |
(三)高中语文美育研究综述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现实意义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搜集法 |
(二)调查问卷法 |
(三)综合分析法 |
第二章 高中语文美育的特点及意义 |
一、美育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
(一)究竟什么是美育 |
(二)高中语文教学的特点 |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
(四)美育与语文教学的关系 |
二、美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与意义 |
(一)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能力 |
(二)推动课堂教学实现高质量、高效率 |
(三)潜移默化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
第三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现状 |
(一)一线教师能够普遍认识和了解美育,但重视程度不够 |
(二)一线教师能够进行美育渗透,但并未达到自觉性和常态化 |
(三)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审美活动,但自主审美能力较差 |
(四)不同学生的审美水平不同,语文教学中并未关注差异性 |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美育存在的问题 |
(一)一线教师并未真正理解美育的内涵 |
(二)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缺乏有效的评价标准 |
(三)美育在实施过程中容易形成僵化的形式 |
(四)语文课堂中的美育缺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
三、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
(一)一线教师美学与美育理论学习不足 |
(二)语文课堂中传统师生关系并未完全改变 |
(三)应试教育对美育实施与评价的制约 |
(四)教师对课堂内外的审美要素挖掘不够 |
第四章 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美育的对策 |
一、加强师范类院校美育教育,增加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 |
(一)加强师范类院校的美育教育 |
(二)增加在职教师的美育培训 |
二、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 |
(一)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 |
(二)关注个体的差异性,因材施教 |
三、深入挖掘语文课堂审美资源,建立有效的美育评价标准 |
四、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形成立体有机的美育大环境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2.文献综述 |
2.1 国内研究现状概述 |
2.2 国外研究现状概述 |
3.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
3.1 人生境界教育理论基础 |
3.1.1 有关人生境界的概念界定 |
3.1.2 有关人生境界教育的概念界定 |
3.1.3 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人生境界教育概念界定 |
3.2 宗白华“境界”说与中学语文教育的关系界定 |
3.2.1 以日常物质生活为主的器皿境界是中学语文教育的基础 |
3.2.2 以文化生活为主的礼乐境界是中学语文教育的要求 |
3.2.3 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主的宇宙境界是中学语文教育的目的 |
4.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问卷对象的选取 |
4.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
4.2 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分析 |
4.2.1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4.2.2 教师访谈情况分析 |
4.3 关于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存在的问题探析 |
4.3.1 片面认为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必定和应试教育冲突 |
4.3.2 只注重纯文学教学而忽视中学生人生境界的提升教学 |
4.3.3 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生命宇宙体验和文化生活的不断检验 |
4.3.4 对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的认识具有局限性 |
5.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 |
5.1 重视“因人观境”和“因文观境”方法唤醒学生境界观念 |
5.1.1 教学设计重视语文知识到人生境界的过渡 |
5.1.2 教学活动提高师生互动质量 |
5.1.3 文本解读完成课堂境界目标 |
5.2 突出“移我情”到“移世界”环节强化学生境界体验 |
5.2.1 挖掘教材内在价值,整合内部资源 |
5.2.2 结合学生心理特征,开展教学活动 |
5.2.3 借助数据信息技术,拓展思维格局 |
5.3 遵循“知行合一”原则在文化生活中培养学生境界思维 |
5.3.1 开展模块化课外实践 |
5.3.2 关注本土文化特色 |
5.3.3 组织创新性实践活动 |
5.4 贯彻“宇宙空间”意识在生命超越中完成境界教育目标 |
5.4.1 明确教学环节的境界层次 |
5.4.2 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
5.4.3 关照学生宇宙生命的超越 |
6.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致谢 |
(10)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缘由 |
二、研究现状及意义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一章 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呈现 |
第一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音乐知识 |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歌声 |
一、天籁似曲:大自然的歌声 |
二、岁月如歌:古今人的歌声 |
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音乐场景 |
第二章 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 |
第一节 循音入情,感受文学语言韵律 |
一、语文课文是富有音乐美的“语言形式” |
二、吟咏诵读是体味艺术韵味的有效手段 |
三、格律声韵是绵延音乐时间性特质的路径 |
第二节 静听妙赏,顿悟课文语义韵味 |
一、音乐联类审美联觉和情绪 |
二、音乐触发审美移情与想象 |
第三节 乐与境偕,领略教材乐教境界 |
第三章 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应用 |
第一节 因声入境:用音乐创造教学情境 |
第二节 乐以化人: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
第三节 情动于中:流行音乐融入语文教学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四、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审美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 [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审美教育内容的析出与利用研究[D]. 林艳萍.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2]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 王颖.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培养研究 ——以部编本教材为例[D]. 周建彬.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4]核心素养视野中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教育路径研究[D]. 刘瑞瑞. 合肥师范学院, 2021(09)
- [5]李泽厚美育思想视域中的高中外国文学教学研究[D]. 李明惋.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6)
- [6]基于冯友兰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境界教育策略研究[D]. 白雪.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7]先秦儒家美育思想融入中学语文美育研究[D]. 徐蕊.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2)
- [8]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研究[D]. 白雪晴.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9]基于宗白华境界说的中学语文人生境界教育策略研究[D]. 魏小雨. 天水师范学院, 2020(06)
- [10]音乐元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呈现与应用研究[D]. 胥光松. 陕西理工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