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研究进展中的几个问题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中的几个问题

一、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的几个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卓永祥[1](2020)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文献研究阐述了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第二部分通过临床研究,观察“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评价。第一部分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总结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用药规律。方法:以“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为检索库,对200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关于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文献进行检索,建立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数据库,运用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探讨和分析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共66篇,涉及单味中药126味,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药物种类居前4位的分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四类药物的累积频率占比80.23%。以聚类分析可以发现两种配伍规律:1.益气健脾配合疏肝理气药,少佐养血柔肝药,2.益气活血配合软坚散结药,少佐理气药;以关联规则可以发现常见药对为柴胡配白芍,柴胡配白术。结论: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常选用疏肝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活血化瘀药与利水渗湿药,但肝纤维化的不同阶段,用药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第二部分目的:阐述了“和”理论指导下疏肝健脾法确立的和合疏养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疗效优势,并进一步观察和合疏养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为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为下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在广东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部住院的100例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和合疏养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LSM值、肝脏病理、APFI评分、FIB-4评分、肝纤4项、影像学积分、肝功能恢复、HBV-DNA转阴率、乙肝两对半、中医证候积分的不同。结果:1.在LSM值的改善方面,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48周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前随访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各组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APRI与FIB-4评分上,APRI评分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4评分各时间节点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比较上,治疗组各个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第36周时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肝纤4项的比较上,PCⅢ在第12周时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之后随访节点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发现,两组患者肝纤4项各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影像学积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肝功能恢复水平以及复常率上,第12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访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比较发现,各个随访节点与基线水平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复常率在第12周与对照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48周时两组患者肝功能都已恢复正常;6.在HBV-DNA转阴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第12周随访时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随访节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7.在乙肝两对半的比较上,e抗原转阴率上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8.在中医证候评分上,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9.在安全性指标上,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通过比较治疗组予以和合疏养方联合恩替卡韦及对照组单纯予以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得出以下结论:1.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疗效突出,且安全可靠;2.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可以提早促进肝功能复常,具有一定抗炎保肝作用;3.运用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池晓玲教授运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韩敏,聂静,李萃,孙瑞娟,董尔丹[2](2018)在《脏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科学问题》文中研究说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人类健康最大的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的慢性病发病率迅速上升,并呈现年轻化趋势。目前我国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超过2.6亿人,占我国人群死因构成的85%、疾病负担的69%,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脏器纤维化是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和实质细胞减少的病理变化,是多种慢性疾病的共同病理特征。心、肝、肺和肾等实质脏器纤维化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

占凯[3](2018)在《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结果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检测肝纤维化患者的的肝脏组织硬度(LSM),探讨肝纤维化3种主要中医证型——肝胆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与LSM值的相关性,明确Fibroscan在临床诊断肝纤维化方面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为本病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4月—2017年7月湖北省中医院肝病研究所住院部及门诊确诊为肝纤维化患者106例,主要有3种中医证型,其中肝胆湿热证48例、肝郁脾虚证34例、肝肾阴虚证例24例。详细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临床四诊资料,依据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制定的《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进行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收集所有参与研究的患者的肝功能、肝纤四项指标、LSM值,研究并分析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LSM值、血清肝纤四项及LSM值与肝纤四项之间的相关性,统计数据用SPSS20.0软件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参与入组研究的106例患者的中医证型数量分布情况依次为:肝肾阴虚证数量最多,肝郁脾虚证数量其次,肝胆湿热证最少。3种中医证型间LSM值两两相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在各中医证型组的高低程度:肝胆湿热证LSM值最高,肝郁脾虚组证其次,肝肾阴虚证最低。2.各证型HA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LN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PCIII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证型间C-Ⅳ检测值比较:肝胆湿热>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肝肾阴虚证型组与肝郁脾虚证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证型肝功能指标比较,肝胆湿热组中ALT、AST、TBIL值最高,肝郁脾虚组次之,肝肾阴虚组各值最低。各中医证型组ALB值之间无明显差异,两两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郁脾虚证型组及肝肾阴虚证型组ALT、AST、TBIL结果与肝胆湿热证型组结果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肝郁脾虚组TBIL值与肝肾阴虚组比较,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ALT、AST结果与肝肾阴虚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4.各证型间LSM值与HA、LN、PCⅢ、C-Ⅳ呈正相关。结论:1.肝纤维化各中医证型与LSM值存在一定的关联性,LSM值可作为本病中医辨证的客观化及标准化参考指标,有利于规范及科学的实施肝纤维化中医辨证分型。2.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scan)在肝纤维化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性,可动态的反映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硬度,有利于协助指导临床,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熊维宁,聂静,孙瑞娟,董尔丹[4](2015)在《脏器纤维化: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脏器纤维化是由多种急慢性病变引起的器官组织内纤维结缔组织增多和实质细胞减少的病理变化。心、肝、肺、肾等实质脏器纤维化导致的脏器功能衰竭是患者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其本质是肾组织损伤后的"疤痕化"修复;肺纤维化是肺部疾病发展、演变、疤痕化的最终结局;肝脏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是慢性肝病共有的病理改变;心肌纤维化是失代偿性心肌肥厚和心力衰竭的重要标志,参与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和心肌梗塞引起的心肌重构。目前脏器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尚未找到用于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几乎没有专门针对纤维化的治疗药物。本文对各实质脏器纤维化的研究热点、进展、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术。

张连俊,左亚东[5](2015)在《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损伤的愈合反应,是肝脏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分泌和降解失去平衡,导致ECM可逆积累的结果。肝纤维化最终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积极有效的抗肝纤维化治疗能够延缓或阻止肝纤维化的进一步发展,甚至逆转肝纤维化,中医药治疗该病有着明显的优势。本文查阅并分析了近五年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结果,从病因病机、单味药和复方制剂等方面来阐述归纳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孔维涵[6](2010)在《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致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初步机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蒿鳖养阴软坚方治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部分机理,为临床用蒿鳖养阴软坚方防治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SPF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取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后,其余全部用含BSA弗氏不完全佐剂皮下多点免疫注射5次后,通过琼脂平板双向扩散法检测大鼠外周血中BSA抗体,对抗体阳性大鼠,由其尾静脉注射BSA进行免疫攻击,每周2次,攻击注射15次后造模成功。将造模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分组法分成模型对照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各治疗组均于造模结束后每天灌胃给予该组对应的药物,连续2个月,而正常组和模型组则分别给予相应体积的蒸馏水,直至实验结束。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检测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及血清中肝功能指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SMA和基于T4连接酶的ISOL法检测凋亡。结果:1.肝组织形态学观测:模型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治疗组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减少,未见明显的假小叶形成;模型组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计分显着增高(P<0.01),各治疗组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及计分均明显减低(P<0.01,P<0.05),并且蒿鳖养阴软坚方各剂量(8.20g/kg,2.59g/kg,0.82g/kg)组分别与复方鳖甲软肝片及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2.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变化:正常组、模型组、蒿鳖养阴软坚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分别为:10.10±4.02mg/g,29.22±11.30mg/g,13.76±4.02mg/g,14.02±4.40mg/g,16.08±4.55mg/g,14.58±5.07mg/g,12.58±4.52mg/g;模型组肝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而蒿鳖养阴软坚方高、中剂量组明显低于模型组,且与复方鳖甲软肝片及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3.血清AST、ALT、白蛋白、总蛋白水平变化:模型组血清AST、ALT含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5),各治疗组(除外蒿鳖养阴软坚方低剂量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蒿鳖养阴软坚方各剂量组分别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及秋水仙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血清白蛋白含量、白/球比值均显着低于正常组(P<0.05),蒿鳖养阴软坚方高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白蛋白含量明显上升(P<0.05),复方鳖甲软肝片组白/球比值明显提高,蒿鳖养阴软坚方高剂量组白/球比值有提高的趋势,且蒿鳖养阴软坚方高剂量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a-SMA:模型组a-SMA阳性染色程度和计分分别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蒿鳖养阴软坚方各剂量组a-SMA阳性染色程度和计分分别明显低于治疗后模型对照组(P<0.01,P<0.05)。5.HSC凋亡:治疗前对照组HSC凋亡计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蒿鳖养阴软坚方中剂量组HSC凋亡计分明显高于治疗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1.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模型制备成功。2.蒿鳖养阴软坚方对BSA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3.蒿鳖养阴软坚方治疗BSA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SC的活化,促进活化的HSC凋亡及减轻肝细胞损伤有关。

那坤[7](2010)在《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中Smad3、Smad7及TGF-β1表达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Wistar大鼠105只(雄性),体重200g±20g,共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柔肝颗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5只。采用CCL4复合法进行造模,用柔肝颗粒作为治疗组分高、中、低三种剂量,以秋水仙碱作为西药对照组,以大黄虫丸为中药对照组,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同时给予药物治疗。除正常空白组外,其余6组首次用50% CCL4与橄榄油的混合液0.5ml/100g背部皮下注射,以后每隔3天用50 % CCL4与橄榄油的混合液0.3ml/100g背部皮下注射,每周称体重一次,并以此调整药物的剂量。柔肝颗粒低、中、高剂量按成人临床等效量(20g·d)进行换算,分别为3.6g/ kg·d, 7.2g/ kg·d,14.4 g/kg·d,稀释不同浓度,1ml/100g。同样大黄虫丸按(6g·d)进行换算为0.18g/kg·d。秋水仙碱每片1mg,参照成人量1mg·d,按体表面积折合为人的2倍量则为0.108mg/ kg·d,动物灌胃,正常空白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前两周用高脂低蛋白饲料(80%玉米面+0.5%胆固醇+20%猪油)喂养,5%酒精为唯一饮料,两周以后改为普通饲料。正常空白组皮下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给予正常饲料及饮用水。8周后取材、取血。检测肝功AST、ALT、PH、TP,肝纤维化指标HA、LN、C-Ⅳ、PCⅢ,观察肝组织学变化:HE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以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3、Smad7的蛋白表达,运用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3、Smad7mRNA的表达差异。结果:1.柔肝颗粒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中AST、ALT、PH的水平,升高TP的水平,柔肝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P<0.05);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药效相当,四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柔肝颗粒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中HA、LN、C-Ⅳ、PCⅢ的水平,柔肝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P<0.05);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药效相当,四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3.经HE染色后光镜观察显示:柔肝颗粒高剂量组能够减轻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大黄虫丸组(P<0.05),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药效相当,四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4.经Masson三色胶原染色后,用MIAS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肝组织胶原面积与胶原面积占总视野面积比的结果显示:柔肝颗粒高剂量组能够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总面积及胶原面积占总视野面积的比例,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P<0.05),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药效相当,四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5.柔肝颗粒能够抑制TGF-β1、Smad3,增强Smad7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柔肝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P<0.05),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药效相当,四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6.柔肝颗粒能够降低TGF-β1、Smad3mRNA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增加Smad7mRNA在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柔肝颗粒高剂量组最为明显,作用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P<0.05),柔肝颗粒中、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大黄虫丸组药效相当,四者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7.柔肝颗粒的药效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组疗效优于中、低剂量组,中剂量组与低剂量组药效相当,与疗程无明显关系。结论:1.柔肝颗粒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中AST、ALT、PH的水平,升高TP的水平,能显着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血中HA、LN、C-Ⅳ、PCⅢ的水平。2.柔肝颗粒能够有效地减少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总面积及胶原面积占总视野面积的比例,提示本方有抑制胶原增生以及在肝脏细胞外间质沉积的作用。3.柔肝颗粒能够抑制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以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3的蛋白表达,增强Smad7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TGF-β1通过信号转导分子Smad3、Smad7促肝纤维化的作用。4.柔肝颗粒能够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TGF-β1以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3mRNA的表达水平,增加Smad7mRNA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柔肝颗粒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邢伟[8](2009)在《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文探讨蒿鳖养阴软坚方抗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蒿鳖养阴软坚方治疗肝纤维化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取10只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对其余大鼠以牛血清白蛋白弗氏不完全佐剂经足跖皮下多点免疫注射5次后,通过琼脂双向扩散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BSA抗体,对抗体阳性大鼠经尾静脉攻击注射牛血清白蛋白15次(每周2次)后,随机处死8只大鼠经肝组织形态观察证实造模成功后,即对其余造模大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组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蒿鳖养阴软坚方高、中、低剂量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同时开始每天灌胃分别依次给予蒸馏水、8.20g/kg、2.59 g/kg、0.82 g/kg蒿鳖养阴软坚方干粉状提取物的混悬液、复方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每日1次,连续2个月至实验结束,正常组亦灌胃等体积的蒸馏水。称量大鼠的肝重、体重并计算肝重体重比;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及纤维组织增生程度,检测肝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荧光法测定血清MDA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HA、LN、Ⅳ-C、PCⅢ水平;酶谱法检测肝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的活性。结果:1.肝重、体重、肝重体重比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体重均明显增加(P<0.05)。各组间大鼠肝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肝重体重比显着增加(P<0.05);治疗后各用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重体重比均无统计学差异。2.肝组织形态学观察: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各治疗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减少,未见明显的假小叶形成。治疗前模型对照组和治疗后模型对照组的肝纤维化程度的分期及计分均显着升高(P<0.01),各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分期均有所降低,各治疗组的肝纤维化程度计分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P<0.01)。3.肝组织中的羟脯氨酸含量: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蒿鳖养阴软坚方高、中、低剂量组、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肝组织的羟脯氨酸含量按单位重量的肝干粉计分别为:0.4516±0.1798 mg/g,1.3055±0.5048mg/g,0.6150±0.1797mg/g,0.6265±0.1968 mg/g,0.7186±0.2033 mg/g,0.6515±0.2265 mg/g,0.5619±0.2018 mg/g;模型对照组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蒿鳖养阴软坚方各剂量治疗组及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4.血清HA、LN、Ⅳ-C、PCⅢ平:模型对照组血清HA、LN和Ⅳ-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着升高(P<0.05),各治疗组血清HA、LN和Ⅳ-C水平分别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各组间的血清PCⅢ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5.血清MDA水平: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蒿鳖养阴软坚方高、中、低剂量组、鳖甲软肝片组、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MDA含量分别为:6.4176±1.0016 nmol/ml,8.9688± 1.5809 nmol/ml,6.8736± 1.0762 nmol/ml,7.0582±0.9059 nmol/ml,8.5252± 1.7731 nmol/ml,7.5143±0.9389 nmol/ml,7.0584士 1.6515 nmol/ml;模型对照组血清MD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着升高(P<0.05),蒿鳖养阴软坚方高、中剂量组及秋水仙碱组血清MDA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6.肝组织MMP-2、MMP-9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MMP-2、MMP-9的活性均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的酶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1.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2.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3.蒿鳖养阴软坚方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及与降低肝组织MMP-2、MMP-9的活性有关。

吴其恺[9](2008)在《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及TN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CCL4复合因素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OD、GSH、MDA和Hyp、α-SMA、Ⅰ型、Ⅳ型胶原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胶原蛋白的作用;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2/9、TIMP-1/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ECM合成和降解的作用;观察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NF-αmRNA、TNF-α、TNFR、P-IκB、NF-κB等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TNFR介导的TNF-α/NF-κB的信号转导通路和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从不同层面研究正肝化瘀方延缓、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方法:1.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正肝化瘀方组(治疗组)、复方鳖甲软肝片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均为12只。采用CCL4复合因素造模方法,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首剂均按5ml/kg体重剂量颈后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以后每周3次按3ml/kg体重颈后皮下注射40%CCl4橄榄油溶液,连用6周。除正常组外,各组前2周以高脂低蛋白饲料喂养,2周后以纯玉米粉饲料喂养;正常组同时以等量生理盐水颈后皮下注射,以普通饲料喂养。正肝化瘀方组按17g/kg大鼠体重的正肝化瘀方灌胃,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按25g/kg大鼠体重的剂量灌予复方鳖甲软肝片,模型组、正常组同时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当天开始,每日1次,连用6周。2.样品采集与处理:第6周末,各组大鼠用2%戊巴比妥钠以2ml/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麻醉,开腹观察肝脏的大体情况。经下腔静脉采血,摘取肝、脾,称重后,于肝脏左叶取肝组织2块,投入液氮中用于抽提RNA测定;取1 mm3肝组织用2%戊二醛和1%锇酸溶液双固定,送电镜室观察。另切取肝组织2块,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后逐级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包埋、切片,用于HE、天狼星红染色;其余肝组织切碎后放入1.5ml离心管中投进液氮缸速冻,-70℃保存备用。3.主要观测指标和方法:实验中每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称重,实验结束后计算大鼠肝指数、脾指数,观察大鼠肝脏外形、体积、颜色、质地改变情况,肝组织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肝组织炎症病理,天狼星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透射电镜观察肝组织超微病理和胶原纤维,比色法检测肝组织SOD、GSH活力和MDA含量,Jamall氏法检测肝组织Hyp含量,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α-SMA与Ⅰ型、Ⅳ型胶原的蛋白表达,明胶酶图法检测肝组织MMP-2、MMP-9活性,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MMP-2、MMP-9与TIMP-1、TIMP-2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组织TNF-αmRNA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TNF-α、TNFR和P-IκB的蛋白表达,EMSA法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的活性。结果:1.成功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组肝纤维化形成明显,肝小叶结构破坏,肝组织中胶原纤维含量和沉积明显增加,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等细胞器的损伤明显,Disse间隙的胶原蛋白显着增多。正肝化瘀方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肝小叶结构基本存在,Disse间隙的胶原蛋白比模型组显着减少。脂质过氧化检测显示,模型组SOD、GSH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增加,正肝化瘀方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SOD、GSH活力较模型组有明显提高,MDA含量有所下降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较正常组显着升高,正肝化瘀方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较模型组显着降低,以正肝化瘀方组降低更为明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α-SMA蛋白表达明显减弱。模型组肝组织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显着增强,正肝化瘀方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Ⅰ/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均有减弱,正肝化瘀方组Ⅰ型胶原蛋白表达下调更为明显。2.明胶酶图法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MMP-2/9蛋白活性较低,而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显着升高,尤其是Action MMP-2升高更明显;正肝化瘀方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MMP-2/9活性较正常组均有升高,但与模型组比较,两用药组的MMP-2/9蛋白活性明显下降;正肝化瘀方组MMP-9活性下降较复方鳖甲软肝片组明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MMP-2/9蛋白表达极低,TIMP-1/2蛋白少量表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MP-2/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TIMP-1/2蛋白表达也显着增强;正肝化瘀方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以正肝化瘀方组下调MMP-9和TIMP-2蛋白表达更为明显。3.RT-PCR法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基因有较低水平的表达,而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表达显着增强,正肝化瘀方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表达较正常组均有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正肝化瘀方组大鼠肝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有TNF-α、TNFR蛋白表达,P-IκB表达不明显,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NF-α、TNFR、P-I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正肝化瘀方组与复方鳖甲软肝片组大鼠肝组织TNF-α、TNFR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减弱,P-IκB蛋白表达有所减弱,以正肝化瘀方组下调TNFR、P-IκB蛋白表达更为明显;EMSA法分析显示,正常组大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很低,模型组大鼠肝组织NF-κB的活性显着升高,正肝化瘀方组和复方鳖甲软肝片组NF-κB活性比正常组有明显升高,但比模型组有所下降,正肝化瘀方组显着降低肝组织NF-κB活性。结论:1.正肝化瘀方能减轻肝细胞炎症和线粒体损伤,抑制肝内纤维增生和沉积;显着提高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SOD和GSH的活力,降低MDA含量;降低肝组织Hyp含量;下调α-SMA蛋白表达和减少肝组织中Ⅰ型、Ⅳ型胶原的沉积。正肝化瘀方有保护肝细胞、抗脂质过氧化、减轻肝细胞损害及其脂肪变性、减少胶原生成和沉积的作用,其抗肝纤维化机制与通过脂质过氧化作用促进自由基清除,抑制HSC活化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胶原合成与沉积有关。2.正肝化瘀方能显着降低大鼠肝组织MMP-2/9蛋白活性,下调肝组织MMP-2/9蛋白和TIMP-1/2蛋白的表达,解除TIMPs对MMPs降解ECM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促进ECM的降解,抑制肝纤维化的形成,促进肝纤维化的逆转。3.正肝化瘀方可明显抑制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NF-αmRNA基因的表达,显着下调大鼠肝组织TNF-α、TNFR蛋白表达,明显抑制P-IκB的磷酸化水平及NF-κB的活性,其抗肝纤维化作用与抑制参与肝纤维化启动与进展的TNF-α及其受体的表达,抑制P-IκB蛋白表达与NF-κB的活性,干预TNFR介导的TNF-α/NF-κB信号转导通路,阻断TNF-α与NF-κB形成的恶性循环,从而减轻肝脏炎症损伤,促进HSC的凋亡,达到延缓、阻断和逆转肝纤维化有关。

李生财[10](2008)在《“肝心宁”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肝心宁”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研究“肝心宁”对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的机理,为“肝心宁”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5组。采用改良复合因素法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10ml/kg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秋水仙碱0.125mg/kg治疗,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肝心宁26g/kg、6.5g/kg治疗。6周后,HE染色后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病理组织改变;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BA进行检测;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大鼠血清HA、PⅢNP、LN的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研究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caspase-3、bcl-2表达的部位及强度;并测定肝组织中PDGF-BB、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肝脏病理积分上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或P<0.01),且在炎症积分上中药低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与阳性对照组比较也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血清酶学指标上,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ALT、AST的活性与TBA的含量均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ALT、AST的活性与TBA的含量均明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各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血清ECM指标上,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血清中LN、HA、PⅢNP的含量均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血清中LN、HA、PⅢNP的含量均明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药物之间,除血清LN中药低剂量组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外,其余各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抑制bFGF表达上,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中bFGF均明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抑制PDGF-BB表达上,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各治疗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调节caspase-3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中caspase-3均明显减少,有显着性差异(P<0.01或P<0.05)。,治疗药物之间,中药低剂量组显着低于阳性对照组(P<0.05),肝心宁低剂量组、肝心宁高剂量之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在调节bcl-2方面,与空白组比较,其余各组各组大鼠肝组织中bcl-2均明显升高,有显着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肝组织中bcl-2未见明显减少(P>0.05)。结论:“肝心宁”能有效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形成,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损伤程度,可以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血清ALT、AST、TBA等酶学指标和LN、HA、PⅢNP等肝纤维化指标的含量。其机制可能与“肝心宁”能够抑制PDGF-BB、bFGF介导的HSC增殖有关;此外通过调整caspase-3,bcl-2减轻肝细胞凋亡也可能“肝心宁”防治肝纤维化机制之一。中药防治肝纤维化往往是通过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来实现的,所以以上结论的可靠性还需要在以后的科研临床工作中进一步验证。

二、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的几个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的几个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乙肝肝纤维化中西医治疗进展及“和”理论简述
    1.1 西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认识
        1.1.1 乙肝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
        1.1.2 西医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1.2 中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认识
        1.2.1 中医病因病机
        1.2.2 中医对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1.2.3 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治疗
    1.3 “和”理论含义
        1.3.1 和文化的思想内涵
        1.3.2 和法在肝病中的运用
        1.3.3 池晓玲教授运用“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理论基础
    1.4 总结
第二章 文献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文献来源
    2.4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2.4.1 纳入标准
        2.4.2 排除标准
    2.5 文献检索策略
    2.6 数据预处理
    2.7 统计分析
    2.8 结果与分析
        2.8.1 药物种类的选用频数分布规律
        2.8.2 中药聚类分析结果
        2.8.3 常用药物的配伍规律
        2.8.4 讨论
第三章 临床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随机方法
    3.4 研究方案
        3.4.1 研究对象
        3.4.2 诊断标准
        3.4.3 纳入标准
        3.4.4 排除标准
        3.4.5 治疗方案
        3.4.6 观察指标
        3.4.7 建立数据库与统计分析
        3.4.8 技术路线图
    3.5 研究结果
        3.5.1 患者资料基线水平比较
        3.5.2 患者疗效评价
    3.6 讨论
        3.6.1 和合疏养方治疗肝纤维化的优势
        3.6.2 和合疏养方治疗乙肝肝纤维化临床疗效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脏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科学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热点问题
2 肝脏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热点问题
    2.1肝细胞核因子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HNF) FOXA2表达影响肝纤维化的分子和细胞机制
    2.2 肠道菌群和胆汁酸代谢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3 不同来源和不同活化状态的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和消融期发挥不同的调控作用
    2.4 Menin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所致肝纤维化进展中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2.5 利用间充质干细胞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 治疗肝硬化的临床实验肯定了二甲双胍在纤维化治疗中的前景
3 肺脏纤维化研究进展和未来热点问题
    3.1 遗传因素与肺纤维化
    3.2 免疫反应与肺纤维化
    3.3 肺泡细胞损伤后的再生机制
    3.4 血管微环境对肺纤维化的影响
4 心脏纤维化研究进展和未来热点问题

(3)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结果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观察项目及检测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分析
        2.1.1 各证型分布情况
        2.1.2 各证型性别分布情况
        2.1.3 各证型年龄分布情况
    2.2 各证型的肝功能比较情况
    2.3 各证型间HA、LN、PCⅢ、C-Ⅳ比较
    2.4 各证型与LSM值的关系
    2.5 LSM值与HA、LN、CollagenI、CollagenIII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3.1.1 中医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3.1.2 肝纤维化中医证型的认识
    3.2 现代医学诊断肝纤维化的技术
        3.2.1 瞬时弹性扫描仪(FibroScan)临床相关研究
        3.2.2 影像学检查
        3.2.3 评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常用的血清学指标
    3.3 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中医药优势
3 单味中药抗肝纤维化研究
    3.1 苦参
    3.2 黄芪
    3.3 冬虫夏草
    3.4 三七
    3.5 桃仁
    3.6 丹参
    3.7 柴胡
4 复方抗肝纤维化研究
    4.1 复方鳖甲软肝片
    4.2 复方861合剂
    4.3 扶正化瘀胶囊
    4.4 鳖甲煎丸
    4.5 安络化纤丸
5 展望

(6)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致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初步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药品
        1.1.3 试剂
        1.1.4 实验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的制备与分组
        1.2.2 实验观测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大鼠的肉眼观察
        2.1.1 大鼠状态观察
        2.1.2 大鼠肝组织观察
    2.2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2.2.1 HE染色
        2.2.2 胶原染色
    2.3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影响
        2.3.1 标准曲线
        2.3.2 胶原蛋白含量
    2.4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2.4.1 对ALT、AST的影响
        2.4.2 对白蛋白,球蛋白,总蛋白,白球比的影响
    2.5 a-SMA免疫组化
        2.5.1 a-SMA染色结果
        2.5.2 a-SMA染色图
    2.6 HSC凋亡
        2.6.1 HSC凋亡染色结果
        2.6.2 HSC凋亡染色图
讨论
    3.1 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
    3.2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免疫性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
    3.3 蒿鳖养阴软坚方对BSA免疫性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初步机理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肝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7)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1.1 肝纤维化病因的认识
        1.2 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
        1.3 肝纤维化治法的探讨
    2 现代医学对肝纤维化的认识
        2.1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2.2 肝纤维化的治疗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及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动物分组、模型的制备及处理
        1.5 血清学指标检测
        1.6 病理形态学观察
        1.7 TGF-β1、Smad3、Smad7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8 TGF-β1、Smad3、Smad7mRNA 的表达变化
        1.9 统计方法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大鼠一般情况
        2.2 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2.3 对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
        2.4 TGF-β_1、Smad3、Smad7 蛋白表达的结果与分析
        2.5 TGF-β_1、Smad3、Smad7mRNA 表达水平的结果与分析
讨论
    1 肝纤维化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客观评价
    2 柔肝颗粒抗肝纤维化机制的探讨
    3 柔肝颗粒的理、法、方、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附图
个人简历
中文详细摘要

(8)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对象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9)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及TN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正肝化瘀方对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和胶原蛋白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药物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
        2.2 模型制备与处理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4 一般情况观察
        2.5 大鼠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检测
        2.6 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测定
        2.7 肝组织α-SMA、Ⅰ型胶原、Ⅳ型胶原蛋白表达
        2.8 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观察
        2.9 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与体重、肝体比、脾体比的变化
        2 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3 各组大鼠肝组织SOD、GSH、MDA的变化
        4 各组大鼠肝组织Hyp含量变化
        5 各组大鼠肝组织α-SMA蛋白表达变化
        6 各组大鼠肝组织Ⅰ型、Ⅳ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正肝化瘀方对纤维化大鼠肝组织MMPs和TIMPs蛋白表达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药物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
        2.2 模型制备与处理
        2.3 观测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 肝组织MMP-2、MMP-9活性测定
        2.5 肝组织MMP-2、MMP-9蛋白表达
        2.6 肝组织TIMP-1、TIMP-2蛋白表达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MMP-9活性的变化
        2 各组大鼠肝组织MMP-2、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
        3 各组大鼠肝组织TIMP-1、TIMP-2蛋白表达的变化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正肝化瘀方对纤维化大鼠肝组织TN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药物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分组
        2.2 模型制备与处理
        2.3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2.4 肝组织TNF-α mRNA基因表达
        2.5 肝组织TNF-α、TNFR、P-IκB蛋白表达
        2.6 肝组织NF-κB活性测定
        3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各组大鼠肝组织TNF-α mRNA基因表达的变化
        2 各组大鼠肝组织TNF-α、TNFR蛋白表达的变化
        3 各组大鼠肝组织P-IκB蛋白表达的变化
        4 各组大鼠肝组织NF-κB活性的变化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创新点
综述:肝纤维化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附录一 参加会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二 实验常用技术

(10)“肝心宁”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药品
        1.4 实验器材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造模及给药方法
        2.1.1 动物分组
        2.1.2 模型复制
        2.1.3 给药方法
        2.2 检测标本及其制备方法
        2.2.1 制备大鼠血清
        2.2.2 制备大鼠肝组织病理切片
        2.3 观测指标及其观测方法
        2.3.1 一般状况
        2.3.2 大鼠血清ALT、AST、TBA活性的测定
        2.3.3 大鼠血清HA、PI][NP、LN含量的测定
        2.3.4 大鼠肝组织caspase-3、bcl-2表达的测定
        2.3.5 大鼠肝组织PDGF-B表达的测定
        2.3.6 大鼠肝组织FGF-2的表达的测定
        2.3.7 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评估方法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大鼠的一般状况
        4.2 大鼠的体重变化情况
        4.3 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TBA活性的影响
        4.4 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ⅢNP、LN含量的影响
        4.5 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caspase-3、bcl-2表达的影响
        4.6 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PDGF—BB表达的影响
        4.7 肝心宁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bFGF表达的影响
        4.8 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的分级分期
    5 讨论与分析
        5.1 实验动物模型的讨论
        5.1.1 常见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造模原理及特点
        5.1.2 本试验动物模型的特点
        5.2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5.2.1 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病原因
        5.2.2 肝纤维化的主要发病机理
        5.2.2.1 肝纤维化的细胞学基础
        5.2.2.2 细胞外基质与肝纤维化
        5.2.2.3 肝纤维化相关的主要细胞因子
        5.2.3 caspase-3、bcl-2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5.2.4 PDGF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5.2.5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肝纤维化
        5.2.6 HA、PⅢNP、LN与肝纤维化
        5.3 中医对肝纤维化病变的认识
        5.3.1 中医对肝纤维化病因的认识
        5.3.2 中医对肝纤维化病机的认识
        5.3.3 中医防治肝纤维化的治则治法
        5.4 肝心宁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5.4.1 肝心宁的组方原理
        5.4.2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成果
        5.4.3 肝心宁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5.4.3.1 降低血清ALT、AST、TBA活性
        5.4.3.2 降低血清HA、PⅢNP、LN含量
        5.4.3.3 改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
        5.4.3.4 调节肝组织caspase-3、bcl-2的表达
        5.4.3.5 降低肝组织PDGF的表达
        5.4.3.6 调节肝组织bFGF的表达
结论
问题与展望
    1.存在的问题
    2.对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附1:攻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着作及科研成果
附图

四、肝纤维化研究进展的几个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和”理论指导下的疏肝健脾法逆转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评价研究[D]. 卓永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2]脏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和重要科学问题[J]. 韩敏,聂静,李萃,孙瑞娟,董尔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18(08)
  • [3]肝纤维化中医证型与肝脏瞬时弹性检测结果相关性研究[D]. 占凯.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18(01)
  • [4]脏器纤维化: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J]. 熊维宁,聂静,孙瑞娟,董尔丹. 中国科学基金, 2015(03)
  • [5]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 张连俊,左亚东. 中医临床研究, 2015(02)
  • [6]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致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的初步机理[D]. 孔维涵. 天津医科大学, 2010(06)
  • [7]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 那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6)
  • [8]蒿鳖养阴软坚方对牛血清白蛋白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 邢伟. 天津医科大学, 2009(06)
  • [9]正肝化瘀方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胶原蛋白及TNFR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 吴其恺. 湖北中医学院, 2008(10)
  • [10]“肝心宁”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 李生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08(07)

标签:;  ;  ;  ;  ;  

肝纤维化研究进展中的几个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