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谈“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论文文献综述)
杨春波[1](2019)在《一道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三种解法及多个变式》文中提出题目如图1,线段AB的长为4,C为AB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斜边在AB的同侧作等腰直角△ACD和等腰直角△BCE,那么DE长的最小值是<sub><sub><sub>.分析:当点C在线段AB上运动时,点D和E随之运动,DE的长度不断变化.根据图形的对称性,大胆猜想:当C为AB的中点时,DE的长度最小·猜想是否正确?且看下面三种解法.1一题多解解法1:(代数视角,转化为二次函数的最
成爱霞[2](2019)在《初中物理浮力问题课的教学探究》文中认为“浮力”是流体静力学中应用性较强的基础知识之一,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浮力”章节以浮力产生的原因为基点,阿基米德原理为核心,物体的浮沉条件及浮力的应用为表现形式。在问题教学中,浮力的问题综合性较强,涉及到较多的知识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力的合成、力的平衡条件、压力、液体压强、密度、运动和力的关系等诸多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推导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是初中问题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近几年,对初中物理浮力问题的教学一直受到物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比较零散。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较为系统的探究,具体工作是:第一,以重庆市三个初级中学的初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设置基础的浮力问题调查学生解决问题时的现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液体的密度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认识不深刻,由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去分析其受力情况时,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第二,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等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与初中物理教师的交流和实际教学经验,对初中生解决浮力问题存在的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独立解决浮力问题的能力和对物理模型的简化能力较弱,且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时,计算能力方面需要提高。第三,通过剖析大量的浮力习题,以习题涉及的知识点为线索,将初中物理浮力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发现题目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命题形式通常是压强、密度、浮力等知识点并行设置问题。第四,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整理出解决浮力问题的基本方法,分别是压力差法、示重法、平衡法和阿基米德原理。第五,采用定性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发现最抽象的问题是液面变化型,于是利用图画描绘恰当的物理情景,进行分类例析重难点题型——液面变化型问题,并依次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别是整体法、换元法、比较法、液体果冻法、推理法、恒值法,并结合对应的中考真题进行补充说明。通过对初中物理浮力问题课的教学探究,尤其是重难点液面变化型问题的详细解析,相信本文对培养学生分析浮力压轴问题及浮力问题教学有一定的帮助。
崔锦[3](2017)在《高中数列教学及解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高中数学课程与高考考查的重点知识,数列教学与解题的研究一直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产生了许多研究成果。但教无定法,学无定式,数列的教学与研究都应与时俱进,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学习。这篇论文通过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访谈与课堂观察,分析了数列在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主要对高中数列教学与解题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以下两方面的结论:在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掘数学知识结构特点和本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数列知识体系,体会数列内部及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奠定基础;合理融入数学史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在解题方面,应分析清楚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如何将题目条件为我所用、题中涉及何种解题技巧、渗透何种解题思想,重视解题的思维过程;加强数学运算能力,养成严谨的解题习惯;解题训练应对题型分类,加强题组教学,尽量避免使用题海战术;解题中深化数列与其他知识之间迁移能力的培养。
邹书森[4](2000)在《再谈“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文中研究表明 捧读贵刊1999年第7期刊登的《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深受启发。笔者在教学实践中
二、再谈“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再谈“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论文提纲范文)
(2)初中物理浮力问题课的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 关于初中生解决浮力问题的调研 |
2.1 调查目的 |
2.2 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 |
2.3 调查结果分析与结论 |
2.3.1 对浮力的认识 |
2.3.2 对物体的浮沉条件的认识 |
2.3.3 对浮力与重力的关系的认识 |
2.3.4 浮力与阿基米德原理 |
2.3.5 调研结论 |
3 浮力问题的分类 |
3.1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 |
3.1.1 物理问题解决教学概述 |
3.1.2 物理问题解决形式及其作用 |
3.2 浮力试题的特点 |
3.2.1 内容的抽象性 |
3.2.2 知识的综合性强 |
3.2.3 考查内容体现了较多科学方法 |
3.2.4 与生活紧密相关 |
3.3 浮力问题的分类 |
3.3.1 浮力与重力 |
3.3.2 浮力与密度 |
3.3.3 浮力与二力平衡原理 |
3.3.4 浮力与液体压强 |
3.3.5 浮力与压力 |
3.3.6 浮力的综合问题 |
4 解决浮力问题的基本方法 |
4.1 压力差法 |
4.2 示重法 |
4.3 平衡法 |
4.4 阿基米德原理 |
5 例析液面变化中的浮力问题 |
5.1 物体升降型 |
5.1.1 基础型 |
5.1.2 升降型 |
5.1.3 绳子型 |
5.2 注水(抽水)型 |
5.2.1 注水 |
5.2.2 抽水 |
5.2.3 系弹簧 |
5.2.4 升降台型 |
5.3 浮冰溶解型 |
5.3.1 冰块清水型 |
5.3.2 冰块盐水型 |
5.3.3 冰块酒精型 |
5.3.4 冰块木块型 |
5.3.5 冰块石头型 |
5.3.6 冰块煤油(油滴)型 |
5.3.7 冰块气泡型 |
5.4 液面升降问题的解析方法归纳 |
5.4.1 整体法 |
5.4.2 比较法 |
5.4.3 推理法 |
5.4.4 换元法 |
5.4.5 恒值法 |
5.4.6 液体果冻法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状态法 |
附录B 解决浮力问题的调查 |
致谢 |
(3)高中数列教学及解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术语及符号说明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数列学习的重要性 |
1.1.2 数列在高考中的演进 |
1.1.3 数列在高中数学教学及高考中的地位 |
1.1.3.1 教材中的数列 |
1.1.3.2 《课标》中数列的内容及要求 |
1.1.3.3 《2016 年高中数学考试大纲》中数列的考查内容及要求 |
1.1.3.4 数列知识在近几年新课标高考中的分布 |
1.2 核心名词界定 |
1.2.1 数列 |
1.2.2 数学教学 |
1.2.3 数学教学设计 |
1.2.4 解题策略 |
1.3 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计划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1.5 论文的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文献搜集 |
2.2 数列教学与解题的研究现状 |
2.2.1 数列教学的研究现状 |
2.2.2 数列解题的研究现状 |
2.3 文献评述 |
2.4 小结 |
第3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3.1 学习迁移理论 |
3.1.1 学习迁移的概念 |
3.1.2 迁移的分类 |
3.1.3 学习迁移理论的历史演进 |
3.1.4 数学学习迁移对数列学习的意义 |
3.2 HPM理论 |
3.2.1 HPM概述 |
3.2.2 HPM理论 |
3.2.3 HPM理论在数列教学中的应用 |
3.2.3.1 教材中的数学史呈现方式 |
3.2.3.2 数学史对数列教学的意义 |
3.3 学习迁移理论和HPM理论结合后对数列教学的意义 |
3.3.1 两种理论在数列学习中结合的可行性 |
3.3.2 两种理论在数列学习中的操作流程 |
3.4 波利亚解题理论 |
3.4.1 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 |
3.4.2 波利亚解题理论对数列解题能力培养的意义 |
3.5 小结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文献法 |
4.2.2 问卷调查法 |
4.2.3 访谈法 |
4.2.4 课堂观察法 |
4.2.5 案例研究法 |
4.3 研究工具及研究对象选取 |
4.4 研究伦理 |
4.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4.6 小结 |
第5章 调查研究及结果分析 |
5.1 学习迁移和数学史在高中数列学习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
5.1.1 调查问卷设计 |
5.1.2 实施调查 |
5.1.3 调查结果及分析 |
5.2 对高中数学教师数列教学(学生学习)及解题的访谈研究 |
5.2.1 访谈设计 |
5.2.2 实施访谈 |
5.2.3 访谈结果及分析 |
5.2.3.1 教师访谈结果 |
5.2.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5.2.3.3 学生访谈结果 |
5.2.3.4 学生访谈结果分析 |
5.3 课堂观察 |
5.4 调查结论 |
5.5 小结 |
第6章 数列教学及解题的策略分析 |
6.1 数列教学策略分析 |
6.1.1 新授课教学策略 |
6.1.2 习题课教学策略 |
6.2 数列解题策略分析 |
6.2.1 常见的数列问题 |
6.2.2 数列问题的解题策略 |
6.2.2.1 牢牢掌握等差(比)数列的性质、“基本量”等基础知识 |
6.2.2.2 熟练掌握数列求通项的基本方法 |
6.2.2.3 理解并掌握数列求和的一些基本方法 |
6.2.2.4 关注数列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迁移应用 |
6.3 数列学习策略分析 |
6.3.1 基础知识学习 |
6.3.2 解题能力的培养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反思 |
7.1 研究的结论 |
7.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7.3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A 学习迁移和数学史在高中数列学习中的应用调查问卷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C 学生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再谈“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一道平面几何最值问题的三种解法及多个变式[J]. 杨春波. 数学教学, 2019(09)
- [2]初中物理浮力问题课的教学探究[D]. 成爱霞. 重庆师范大学, 2019(08)
- [3]高中数列教学及解题研究[D]. 崔锦. 云南师范大学, 2017(02)
- [4]再谈“一道思考题的三种解法”[J]. 邹书森. 小学教学研究, 2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