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琵琶演奏的情感体现(论文文献综述)
张洁[1](2021)在《中老年琵琶教学路径探析》文中提出琵琶是我国流传很广的弹拨乐器,它的左右手演奏技法繁多,对初学者是不小的挑战。本文针对中老年琵琶学习群体,通过笔者在天津市老年民乐团琵琶教学实践的切身体会,从琵琶左右手基本技法的练习方法和对《旱天雷》《马兰花开》乐曲难点分析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老年琵琶爱好者提供有效帮助。
李佳佳[2](2021)在《浅谈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几大要素》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琵琶演奏艺术是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瑰宝中相当绚烂的一部分,琵琶的演奏技巧比较多样化,演奏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比较丰富。琵琶演奏的过程中需要融入演奏者的情感,这也是琵琶演奏艺术最为关键的部分之一,能够展现出琵琶演奏最终的目标。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琵琶的演奏者虽然对琵琶的演奏要求产生了客观的认识,也掌握了比较成熟的演奏技巧,能够实现独立、流畅地演奏不少乐曲,但是往往无法为观众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没有使观众从观看以及收听琵琶的演奏中得到情感的升华,无法感受更加深刻的情感,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音乐的表现力是非常缺乏的。对此,每一位演奏者都需要深入地了解琵琶演奏的具体特点,掌握对琵琶演奏的结果产生影响的具体因素,并分析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几大要素,努力提高音乐的表现力,引发观众以及音乐创作者的情感共鸣。
段逸群[3](2021)在《基于琵琶音乐创作的钢琴改编曲之音乐表演表现力研究 ——以《夕阳箫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赵璞[4](2021)在《论琵琶新乐曲的学习方法——以《秦俑》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琵琶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享有"弹拨乐器之王"的称号,它既有类似七弦琴的淡远、含蓄、文雅、深厚的气质,又具有轻快活泼、热情奔放并与广大人民群众感情相依的品格。琵琶演奏者在学习一首新乐曲时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因此快速、熟练掌握学习方法对学习者至关重要,文章以《秦俑》为例,对学习琵琶演奏新乐曲的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
赵红[5](2021)在《琵琶表演中的音色变化及情感体现分析》文中提出琵琶作为很早兴起的传统乐器,由于其音色变化众多,因此可以体现不同的情感,这也使得琵琶乐器广受人们的关注和重视。琵琶表演中不仅会十分注重相关演奏技巧,对音色变化的掌握也极为细致,这样才能体现相应的内涵和情感,使受众产生共鸣。本文首先,分析琵琶表演中的音色变化;其次,阐述琵琶表演中音色变化及情感体现关联性,希望可以为琵琶表演提供一些参考,从而使人们认识到音色变化及情感体现之间的重要关联。
陈依美智[6](2020)在《琵琶演奏教学中的音色审美培养——以琵琶传统曲目为例》文中提出音色审美的培养对演奏者是否能恰当地表达情感与塑造形象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自我检验演奏技法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以传统曲目为例,论证音色审美的重要性,并希望能让广大的琵琶学习者在演奏中增强音色审美意识的培养,进一步扩宽演奏表演艺术思路。
戴琪霏[7](2020)在《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版本比较分析》文中提出青年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自创作以来,就受到听众以及演奏家们的喜爱,成为众多专业院校的教学曲目。本论文以吴玉霞、赵聪、于源春三位琵琶演奏家演绎出的《云想·花想》为研究对象,通过每个乐段的右手演奏、左手处理、气息控制、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比较,梳理、归纳、总结后,向演奏家们学习演奏处理方法并为己所用,以提升自我专业水平。并从美学角度分析,把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情感用琵琶音乐演绎。
杨晓丹[8](2020)在《琵琶“线形”技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琵琶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它表现力强,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其中“线形”技法是指能发出像“线”一样持续长音音响的技法,分为“轮指”、“滚奏”、“摇指”三种。本文以这三种“线形”技法为研究对象,在演奏特点、运用特点和艺术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线形”技法的概念进行解读,对三种“线形”技法的演奏特点和音响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章通过深入分析三种“线形”技法在乐曲中较常表现的音乐情绪,总结出“线形”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具有“各司其职”但又“相互包容”的特点;第三章通过对传统乐曲和现代乐曲中“线形”技法的运用变化分析,总结出“线形”技法的发展特点是由最初拨弹的“一枝独秀”到三种“线形”技法不断创新且得到广泛使用,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并引发对“线形”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原因的思考;第四章去探究“线形”技法在“点线”结合中的演奏价值和“虚实”相间的审美意义,最后总结出“线形”技法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和”的审美思想,强调了技法运用要注重和谐平衡,不可过分滥用。
李娜[9](2020)在《浅谈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培养》文中研究说明琵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乐器,流传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十面埋伏》《渭水情》等诸多被人津津乐道的艺术作品。在新的时代,人们的音乐艺术审美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琵琶这项传统的民族乐器若想在新时期继续传承与发展,就要求琵琶演奏者增强演奏感染力,激起听众的共鸣。当然,这对演奏者的表演技巧及作品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琵琶演奏中情感表现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几点能增加艺术感染力的有效策略。
杨亚妮[10](2019)在《浅析琵琶乐曲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文中提出《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以下简称为“诉”)是吴厚元先生根据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有感而发,该作品创作于1983年,也是吴厚元先生生前唯一的琵琶独奏作品。吴厚元先生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后进入京剧团开始长期工作,其自身对戏曲造诣颇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自身创作水平,后进修作曲,于是有了这首乐曲的诞生,他用音乐语言谱写了此诗的读后感。全曲使用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元素,用琵琶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腔与韵,雕刻出了家喻户晓的长诗《琵琶行》中琵琶女和诗人白居易的人物形象。本文以《诉》入手,结合《诉》中戏曲音乐元素、演奏技法、及王范地老师《诉》演奏谱的二度创作和笔者自身实际演奏的感悟,对如何塑造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二、浅谈琵琶演奏的情感体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琵琶演奏的情感体现(论文提纲范文)
(1)中老年琵琶教学路径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老年人在琵琶练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一)掌握正确的琵琶演奏姿势 |
(二)培养学习兴趣 |
(三)增强合作能力和视谱能力 |
(四)循序渐进,克服急躁情绪 |
(五)合理安排练琴时间 |
二、琵琶基本技法解析 |
(一)右手演奏技法 |
1.快速弹挑练习: |
2.轮指: |
3.扫拂: |
(二)左手演奏技巧 |
1.换把: |
2.推拉弦: |
3.吟揉弦: |
4.泛音: |
三、广东民间乐曲《旱天雷》《马兰花开》教学分析 |
(一)《旱天雷》 |
1.在视奏此乐曲时,首先注意它是D调的一首乐曲,定弦是5125。 |
2.在练习此乐曲时,我的中老年学生们容易在换把的位置出现问题。 |
3.注意此乐曲中半轮的清晰度和泛音的清透。 |
(二)《马兰花开》 |
1.此乐曲旋律悠扬,较多地使用了轮指。 |
2.使用节拍器。 |
3.注意弹点的变化。 |
4.右手采用反弹的方法,增强点的弹性和美感。 |
结 语 |
(2)浅谈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几大要素(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了解琵琶演奏的具体特点 |
(一)琵琶演奏技巧极为丰富 |
(二)琵琶演奏的旋律引人入胜 |
(三)琵琶演奏的音色独具魅力 |
三、对琵琶演奏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
(一)演奏者感情的融合程度 |
(二)琵琶演奏技巧的呈现 |
(三)琵琶演奏中乐器的专业性 |
四、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几大要素分析 |
(一)对于完美的琵琶演奏音色的客观追求 |
1.要准确地控制触碰弦的位置 |
2.在触弦时合理控制力度 |
3.关注不同音区的功能体现 |
(二)提高琵琶演奏技术水平 |
(三)对于琵琶作品结构的掌控 |
五、结语 |
(4)论琵琶新乐曲的学习方法——以《秦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了解乐曲背景,收集相关资料 |
二、掌握乐曲基本技巧,进行谱面分析 |
三、掌握细节部分,攻克技术难关 |
四、音乐力的表现 |
(5)琵琶表演中的音色变化及情感体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琵琶表演中的音色变化分析 |
(一)触弦速度 |
(二)触弦重力 |
(三)表演动作幅度 |
(四)左右手以及指锋触面对音色变化的影响 |
二、琵琶表演中的音色变化及情感体现关联性 |
(一)二者之间的关系 |
(二)音色变化中的情感表现 |
(三)音色变化可以不断丰富演奏情感 |
(四)音色变化和情感体现在联合过程中需要增加想象力 |
三、结束语 |
(6)琵琶演奏教学中的音色审美培养——以琵琶传统曲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色审美的重要性 |
1.音色审美是鉴赏音乐的基础 |
2.音色审美是掌握演奏技术的衡量标杆 |
3.音乐审美是演奏音乐风格体现的需要 |
4.音色审美对扩充音乐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
二、如何培养音色审美 |
1.想象力与观察力的培养 |
2.对纵向历史背景的了解 |
3.对各地域人文风情的了解 |
4.借鉴其他乐器的表现手法和音色特点 |
三、音色审美培养的作用 |
1.检验演奏技法正确的重要标准 |
2.提升乐曲表现力 |
3.提升音乐欣赏层级 |
4.完善演奏理论体系 |
结 语 |
(7)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版本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及对象 |
四、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五、《云想·花想》演奏版本界定 |
第一章 《云想·花想》作品与作曲家简介 |
第一节 作曲家王丹红简介 |
第二节 音乐创作的元素与内容 |
第三节 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 |
第二章 《云想·花想》演奏分析 |
第一节 吴玉霞演奏分析 |
一、右手轮指 |
二、左手揉弦 |
第二节 赵聪演奏分析 |
一、右手弹挑 |
二、左手滑音 |
第三节 于源春演奏分析 |
一、右手扫弦 |
二、左手吟弦 |
第四节 三位演奏家演奏比较 |
一、慢板处理比较 |
二、重音位置比较 |
三、扫弦气口比较 |
第三章 演奏中音乐形象的塑造与演绎 |
第一节 人物音乐形象的塑造 |
一、描写内心情感——左手吟揉滑弦 |
二、欢快舞步律动——右手弹挑扫拂 |
第二节 人物情感升华的演绎 |
一、人物独白片段——气息与左右手的配合 |
二、结尾主题再现——轮指与扫弦的并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8)琵琶“线形”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创新点 |
第一章 “线形”技法的相关概念解读 |
第一节 “线形”技法的定义 |
第二节 “线形”技法的类型 |
第三节 “线形”技法的基本特点 |
第二章 “线形”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特点研究 |
第一节 “轮指”在乐曲中的运用 |
第二节 “滚奏”在乐曲中的运用 |
第三节 “摇指”在乐曲中的运用 |
第四节 “各司其职”又“相互包容”的关系 |
第三章 “线形”技法在乐曲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
第一节 传统乐曲中“线形”技法的发展与变化 |
第二节 现代乐曲中“线形”技法的发展与变化 |
第三节 “一枝独秀”到“三足鼎立”的变化思考 |
第四章 “线形”技法的艺术价值研究 |
第一节 “点”“线”结合的演奏价值 |
第二节 “虚”“实”相间的审美价值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9)浅谈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培养(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琵琶演奏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意义 |
二、琵琶演奏中情感表达的有效策略 |
(一)强化演奏技巧 |
(二)提升演奏素养 |
三、结束语 |
(10)浅析琵琶乐曲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琵琶在《诉》中如何运用戏曲音乐元素来塑造人物形象 |
(一)《诉》中的人物形象设定 |
(二)《诉》的音乐技法分析 |
(三)《诉》的演奏者情感分析 |
二、演奏者演奏时的二度创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
(一)王范地老师谱例中的二度创作特别之处 |
(二)在实际演奏中浅谈琵琶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四、浅谈琵琶演奏的情感体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老年琵琶教学路径探析[J]. 张洁. 当代音乐, 2021(12)
- [2]浅谈琵琶演奏中音乐表现的几大要素[J]. 李佳佳. 明日风尚, 2021(19)
- [3]基于琵琶音乐创作的钢琴改编曲之音乐表演表现力研究 ——以《夕阳箫鼓》为例[D]. 段逸群. 燕山大学, 2021
- [4]论琵琶新乐曲的学习方法——以《秦俑》为例[J]. 赵璞. 大观(论坛), 2021(04)
- [5]琵琶表演中的音色变化及情感体现分析[J]. 赵红. 艺术大观, 2021(10)
- [6]琵琶演奏教学中的音色审美培养——以琵琶传统曲目为例[J]. 陈依美智. 艺海, 2020(11)
- [7]琵琶协奏曲《云想·花想》演奏版本比较分析[D]. 戴琪霏. 泉州师范学院, 2020(01)
- [8]琵琶“线形”技法研究[D]. 杨晓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9]浅谈琵琶演奏中的情感表现与培养[J]. 李娜. 北方音乐, 2020(01)
- [10]浅析琵琶乐曲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以《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为例[D]. 杨亚妮. 云南艺术学院,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