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洋[1](2020)在《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影响子宫内膜癌耐受放化疗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子宫内膜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子宫内膜癌遗传学和基因型鉴别的深入研究在优化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上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已有报道的基因突变中,子宫内膜癌患者体内最频繁发生是PTEN、PI3K和KRAS突变。目前,针对基因突变型子宫内膜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研究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传统治疗手段(如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的耐受性是当前癌症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涵盖子宫内膜癌三种主要基因突变(PI3K,PTEN和KRAS突变)的7种基因突变型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和2种对照子宫内膜癌细胞株,利用细胞活性实时分析检测系统,研究了子宫内膜癌关键基因的突变是否对其多西他赛及多西他赛联合放射治疗产生影响。通过对比3种不同PTEN基因突变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受多西他赛-电离辐射处理后的活性变化,研究了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对电离辐射抑制多西他赛作用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剂量电离辐射作用下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的变化,研究辐射剂量差异对多西他赛联合放疗处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通过对比多西他赛联合辐射对PTEN突变和野生型细胞系的作用效果,研究PTEN突变是否对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的调控产生影响。得出如下结论:发现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不仅能增强子宫内膜癌的多西他赛耐受性;还能减弱多西他赛联合辐射治疗的效果;以及辐射治疗会部分拮抗多西他赛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杀伤;且联合治疗的耐受效果不受辐射剂量的影响;通过影响凋亡蛋白的表达起到降低药物的细胞毒作用。目前,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是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优化放疗和化疗的联合用药条件能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发现,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不仅能增强子宫内膜癌对多西他赛的耐受性,还能减弱多西他赛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本研究结果为临床上有针对性的设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评估手段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将肿瘤异质性研究与妇科肿瘤精准治疗实践相结合,有望建立子宫内膜癌个体化治疗新方案,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马兆霞[2](2020)在《miR-128通过PTEN/PI3K/Akt通路调控DJ-1表达对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细胞水平上探讨miR-128是否通过PTEN/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DJ-1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周期、凋亡、侵袭迁移等生物学功能。方法:1.利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子宫内膜癌组织、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系ESC以及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中miR-128、PTEN mRNA、DJ-1 mRNA表达情况;同时,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上述组织和细胞系中DJ-1、PTEN、磷酸化Akt(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此外,利用统计学方法初步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28表达与DJ-1及PTEN表达的相关性。2.miR-128 mimics和miR-128 inhibitor分别转染Ishikawa细胞,并设立相应的阴性对照,转染48 h后,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miR-128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DJ-1、PTEN、p-Akt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求明确调控Ishikawa细胞内miR-128表达水平是否影响PTEN/PI3K/Akt通路及DJ-1的表达。3.将PTEN siRNA转染或与miR-128 inhibitor共转染Ishikawa细胞,并设立相应的对照组,转染48 h后,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miR-128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TEN、p-Akt、DJ-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以求观察Ishikawa细胞内PTEN沉默是否影响miR-128、p-Akt、DJ-1的表达。同时旨在观察Ishikawa细胞内miR-128抑制对p-Akt及DJ-1表达所产生的影响是否被PTEN沉默所逆转。4.Ishikawa细胞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24 h,或Ishikawa细胞经miR-128 mimics转染48 h后再用LY294002预处理24 h,随后,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miR-128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TEN、p-Akt、DJ-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旨在观察Ishikawa细胞内PI3K/Akt通路抑制是否影响miR-128、PTEN及DJ-1的表达;同时,观察Ishikawa细胞内miR-128上调对PTEN、p-Akt及DJ-1表达所产生的影响是否被LY294002所逆转,从而进一步明确Ishikawa细胞内miR-128、PTEN/PI3K/Akt通路及DJ-1之间上下游关系。5.将miR-128 mimics转染Ishikawa细胞,同时结合LY294002或DJ-1 siRNA干预,通过对以下指标的检测,明确miR-128经PTEN/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DJ-1蛋白表达后,是否进一步影响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功能:(1)CCK-8实验及细胞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2)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情况的变化;(3)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4)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28、DJ-1 mRNA及蛋白、p-Ak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增加,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同样,与ESC正常子宫内膜细胞系相比,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中miR-128、DJ-1 mRNA及蛋白、p-Akt蛋白的表达也均明显上调,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显着下调。有趣的是,通过相关性统计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iR-128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而与DJ-1表达呈正相关。2.miR-128 mimics转染Ishikawa细胞后,miR-128表达上调,同时伴随PTEN蛋白表达下调,p-Akt及DJ-1蛋白表达上调;相反,miR-128 inhibitor转染Ishikawa细胞后,miR-128表达下调,同时伴随PTEN蛋白表达增加,p-Akt及DJ-1蛋白表达下降。3.PTEN siRNA转染Ishikawa细胞后,PTEN蛋白表达显着下调,而miR-128表达无明显变化,但p-Akt及DJ-1蛋白表达显着上调;此外,miR-128 inhibitor转染上调PTEN蛋白表达及下调p-Akt和DJ-1蛋白的效应均可被PTEN siRNA所抑制,但miR-128 inhibitor转染下调miR-128表达的效应不受PTEN siRNA影响。4.LY294002预处理Ishikawa细胞后,p-Akt及DJ-1蛋白表达显着下调,但miR-128及PTEN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此外,miR-128 mimics转染上调p-Akt和DJ-1蛋白的效应均可被LY294002所抑制,但miR-128 mimics转染上调miR-128表达及下调PTEN蛋白表达的效应均不受LY294002影响。5.miR-128 mimics转染Ishikawa细胞后,可使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促使细胞由G期向S期转化,并显着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强细胞迁移、侵袭能力。重要的是,miR-128 mimics所产生的上述效应可分别被LY294002和DJ-1 siRNA所抑制。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28可通过激活PTEN-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DJ-1的表达,进而参与调控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侵袭和迁移等细胞生物学行为。
陈娜[3](2020)在《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的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BM-PCR方法富集突变型DNA的原理验证【目的】我们设计了一种基于链迁移的选择性PCR(BM-PCR)方法,在该方法中我们引入了链迁移抑制链Blocker链(BM Blocker)以选择性地降低野生型基因的扩增效率,从而富集突变型基因。【方法】在PCR过程中引入链迁移抑制链BM Blocker。我们设计BM Blocker与野生型DNA(wild-type,WT)序列完全匹配,而与突变型DNA(mutant-type,MT)有一个碱基错配。当引物和Blocker链与WT结合时,它们会经历链迁移过程,WT在PCR扩增过程中的扩增概率为1/(1+n),其中n是BM Blocker链和引物的重叠区,而MT在PCR扩增中的扩增概率约为1,因为BM Blocker与MT有一个碱基的错配,因而不能与MT紧密结合。因此,MT可以通过PCR进行富集。【结果】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引物和BM Blocker之间的链迁移过程对聚合酶的延伸率有负面影响。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结果进一步表明BM-PCR可明显提高突变丰度。【结论】我们的实验数据证实了BM-PCR能够在扩增过程中富集低丰度点突变。第二部分BM-PCR方法联合DNA探针法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突变基因的检测【目的】低丰度点突变的富集对于生物分析和分子学诊断至关重要。我们在BM-PCR方法的基础上引入荧光DNA探针用于富集低丰度突变。【方法】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条荧光DNA探针链,其序列与突变型DNA完全匹配,因此其与野生链有一个碱基的错配。另外,我们设计探针与BM Blocker链之间有部分碱基的重叠。对于BM PCR,考虑到聚合酶延伸的间隙,我们设计引物与BM Blocker之间重叠4个碱基,剩下9个碱基区域用于Blocker链与探针重叠。这样,探针将与BM Blocker链竞争性的与底物链相结合,从而进一步提高本方法对MT和WT的识别能力,并将富集步骤和随后的分析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实际上,BM Blocker链具有两种功能:与引物竞争以丰富突变型DNA的丰度;与探针竞争以提高对突变位点的识别能力。总的来说,三种成分的结合使低丰度点突变的检测变得快速而灵敏。【结果】Sanger测序表明,BM-PCR可以将突变丰度从5%提高到约50%。荧光DNA探针可以在BM-PCR过程中与MT偶联,以进一步提高本方法的特异性,并将检测限降低到0.1%。我们对癌症患者的血细胞和子宫内膜癌组织样本中的基因组DNA进行了BM-PCR扩增,结果证明了BM-PCR在实际临床样本中的实用性。【结论】总体而言,与其他富集突变方法相比,BM-PCR易于设计,且操作简便。研究人员只需要优化Blocker链的温度,整个检测过程仅仅是PCR扩增。我们期望我们建立的BM-PCR方法将在分子诊断和临床分析中被广泛应用。第三部分BM-PCR方法联合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突变基因的检测【目的】血液和组织中低丰度点突变的检测方法的不断创新正在成为未来检测癌症和其他与基因突变相关疾病的新方向。我们开发出一种新的简单的方法来检测癌症患者组织样本中的低丰度点突变。【方法】基于上述BM-PCR方法,我们认为在BM-PCR方法基础上结合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突变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对于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条含有一个空位碱基的荧光DNA探针序列。该探针的5’端标FAM发光基团,3’端标BHQ1荧光猝灭基团。设计探针序列与突变DNA链互补,而与野生型DNA链有一个碱基的错配。另外我们在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中引入了一条与探针竞争的竞争链即s-Blocker。设计s-Blocker的序列与野生型DNA互补,因此其与突变型DNA有一个碱基的错配。这样,竞争性s-Blocker将和探针竞争性的与底物DNA链结合,其中一条链将在一定的解链温度下从底物DNA链上解离。重要的是,我们设计的探针与竞争链s-Blocker链具有相同的DNA序列。因此,s-Blocker/野生型DNA双链复合物和探针/突变型DNA双链复合物的熔解温度几乎相同。总体而言,MT的信号被放大,因此检测极限将进一步降低。【结果】Sanger测序结果表明,BM-PCR方法可以将突变丰度从5%提高到40%,具有较高的富集效率。此外,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的引入将进一步降低本方法的检测限。BM-PCR方法联合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癌组织中的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121909219突变,结果表明该两种突变的检测限分别为0.02%和0.01%。【结论】我们建立了BM-PCR与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相结合的方法用于检测低丰度点突变。据我们所知,我们的方法对于检测临床实际组织中基因组DNA低丰度突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我们期望该方法可以为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的分析以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参考。
丁智颖[4](2020)在《子宫内膜癌中PRL-3诱导miR-21调节PTEN的假基因PTENP1》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增长。目前,子宫内膜癌已成为我国继宫颈癌之后第二大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子宫内膜癌分为雌激素依赖型(Ⅰ型)和非雌激素依赖型(Ⅱ型)。目前认为子宫内膜癌与持续高雌激素刺激、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等有关。本实验在先前的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PRL-3介导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探究PRL-3、miR-21、PTENP1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应用瞬时转染的方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中分别干扰PRL-3siRNA(小干扰RNA)、PRL-3 NC(PRL-3 siRNA negative control)、转染miR-21mimic(miR-21的类似物)、miR-21 NC(miR-21 mimic negative control),real-time RT-PCR检测干扰、转染后PRL-3 mRNA、miR-2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干扰PRL-3 siRNA、PRL-3 NC后miR-21及PTENP1的变化。3.转染miR-21mimic、miR-21 NC后PTENP1的变化。结果:1.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干扰组PRL-3 mRNA相对表达量下降(p<0.05***),转染组miR-21 mRNA相对表达量比阴性对照组增加(p<0.05*)。2.干扰PRL-3siRNA后miR-21 mRNA及PTEN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有下降、上升的趋势(p<0.05*)。3.转染miR-21 mimic后PTENP1 mRNA相对表达量有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PRL-3通过上调miR-21下调PTENP1的表达。
丁巍[5](2020)在《CMKLR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子宫内膜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流行病学显示,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与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有关。肥胖症者脂肪组织增加,细胞分泌功能紊乱,导致体内多种脂肪因子水平异常。Chemerin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脂肪因子,在脂肪组织中高度表达,可参与糖脂代谢,调节细胞分化等过程,与受体CMKRL1结合后可促进胰岛素抵抗、炎症及癌症的发生。现已证实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在多种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疾病,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包括多项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chemerin/CMKLR1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与子宫内膜癌是否存在联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子宫内膜癌的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集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子宫内膜癌住院患者(20例)作为子宫内膜癌组,以BMI进行配对(1:2,40例)选择同一时期体检或因良性病变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chemerin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MKL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技术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探究CMKLR1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预后的联系。2.在人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及HEC-1B中加入不同浓度重组chemerin因子,通过CCK-8和划痕实验观察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3.慢病毒转染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实验,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敲低CMKLR1的稳定克隆细胞系;通过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率。利用CCK-8检测稳转细胞系与空载细胞增殖能力变化并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减CMKLR1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能力。4.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敲减CMKLR1蛋白对稳转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为(871.4±302.2)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727.8±303.9)n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1)。免疫组化显示CMKLR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在TCGA数据库中,CMKLR1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02),在预后方面,与生存时间存在负相关性(P=0.005)。2.细胞学显示,外源性重组chemer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HEC-1A及HEC-1B促增殖及迁移作用与对照组无差异。3.RT-PCR显示,HEC-1B细胞CMKLR1表达较其它子宫内膜癌细胞系高(P<0.01)。因此选择HEC-1B细胞进行细胞学实验。利用质粒敲减CMKLR1基因表达获得低表达CMKLR1蛋白的稳定克隆HEC-1B细胞系,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 CMKLR1组CMKLR1-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载组(P<0.01);CCK-8细胞活性实验结果显示,与空载组相比,si CMKLR1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减目的基因组细胞迁移能力与空载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4.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si CMKLR1细胞中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发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的关键靶标,包括c-Myc、cyclin D1、MMP-7蛋白表达量减少,降低CMKLR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了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中磷酸化β-catenin蛋白的水平(P<0.01)。结论:1.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hemerin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并且外源性脂肪因子chemerin对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无明显影响;2.子宫内膜癌组织CMKLR1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敲减CMKLR1基因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
张靖羚[6](2021)在《OCT4及假基因POU5F1B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OCT4蛋白及其假基因POU5F1B 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和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蚌埠医学院附属江苏省泰兴市人民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2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另取50例因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增生期子宫内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方法检测组织中的OCT4mRNA、假基因POU5F1B mRNA的表达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组织中OCT4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OCT4蛋白与子宫内膜癌腺癌患者年龄、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1)POU5F1B mRNA在6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50例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OCT4 mRNA在6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50例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OCT4蛋白的表达率(61.0%)高于对照组(38.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62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年龄<50岁和≥50岁的OCT4蛋白表达率分别是60%和62.5%(P>0.05),组别间相比无显着差异。FIGO临床分期中Ⅰ期与Ⅱ~Ⅳ期的表达率分别是46.9%和76.7%,组别间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肌层浸润深度≤1/2和>1/2的表达率分别是50.0%和75.0%(P<0.05),组别间相比有显着差异,有无淋巴结转移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9.3%和45.5%(P<0.05),组别间相比有显着差异。中-低分化和高分化的表达率分别为63.9%和57.7%(P>0.05)。组别间相比无显着差异。结论:OCT4 mRNA及其假基因POU5F1B mRNA在子宫内膜腺癌中表达上调。OCT4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呈高表达,并且与子宫内膜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分化级别无关。
孙晶晶[7](2020)在《PTEN基因在小鼠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为常见高侵袭转移性肿瘤。研究表明,抑癌基因PTEN突变或表达缺失显着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肿瘤微环境基质细胞PTEN功能状态同样极大地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功能。荷瘤宿主整体PTEN降低或缺失是否会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远处转移和转移癌的形成,迄今鲜有研究报道。目的:研究PTEN功能抑制或缺失对小鼠乳腺癌细胞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作用;研究荷瘤小鼠PTEN受抑时能否促进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增殖和远处转移能力。方法:采用PTEN特异性抑制剂VO-Ohpic处理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和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MTT比色法和集落形成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愈合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测定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TEN基因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BALB/c小鼠和C57BL/6J小鼠分别接种4T1细胞和B16细胞,分别建立小鼠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的原位移植瘤模型和转移瘤模型,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观察4T1细胞和B16细胞的体内生长及转移能力。结果:1抑制剂VO-Ohpic可有效抑制4T1细胞和B16细胞的PTEN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2不同浓度VO-Ohpic显着增强4T1细胞和B16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增高。当VO-Ohpic大于800 nmol/L时,逐渐转为抑制效应。200 nmol/L和500 nmol/L VO-Ohpic处理后,4T1细胞和B16细胞的划痕愈合加速,Transwell实验穿膜迁移细胞数和穿Matrigel胶的侵袭细胞数明显增加。同时,AKT和PI3K的磷酸化水平显着增高,提示抑制PTEN可激活PI3K-AKT信号调控通路。3采用VO-Ohpic抑制PTEN表达后,4T1细胞和B16细胞在小鼠体内的生长加速、转移能力增高,肺脏、肝脏和肠道均有转移癌灶形成。4小鼠腹腔注射10μg/kg或20μg/kg VO-Ohpic,小鼠肺脏、肝脏和肠道组织PTEN的水平显着降低,4T1细胞和B16细胞接种后原位移植肿瘤生长迅速,并可向肺脏等部位转移而形成转移癌,脏器组织PTEN水平越低则越易形成转移癌灶。移植瘤组织PTEN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也明显降低。结论:1抑癌基因PTEN功能受抑,显着增强小鼠乳腺癌4T1细胞和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能力。2荷瘤小鼠机体或器官组织PTEN水平降低,显着促进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的原位生长和转移瘤的形成。3 PTEN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小鼠乳腺癌细胞和恶性黑色素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行为。
岳丽丽[8](2020)在《TAMs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部分国家已经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使女性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目前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较以往有很大程度提高,然而在发展中国家其死亡率仍然较高,且病死率有上升趋势。目前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虽然现在手术方式及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但很多患者术后仍存在复发、局部或远处转移的风险,并且预后较差,如果是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不足30%。然而临床上有很多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对于晚期内膜癌及复发转移的患者,放疗和(或)化疗常常是主要的治疗手段,但放疗和(或)化疗副作用较大,增加患者痛苦,降低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研究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的因素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以期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价值信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认识到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发生及进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已成为研究的热点。肿瘤微环境包括肿瘤间质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是肿瘤细胞周围的生存环境,其中肿瘤间质包括: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内皮细胞、基质细胞、细胞因子、白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所占比例最大,是肿瘤间质细胞中最重要的细胞成分,对肿瘤微环境的影响意义重大。TAMs主要分为两型:M1型和M2型,M1型为经典活化型,抗原提呈功能强,能够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具有抗肿瘤活性;M2型为替代活化型,抗原提呈能力弱,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抑制免疫反应,从而促进肿瘤生长。TAMs具有与M2型巨噬细胞相似的表型特征和功能特点,其数量异常将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TAMs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有关,因此我们推测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也存在TAMs数量异常的可能,所以研究其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有助于深入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是一种重要的抑癌基因,全称为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已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及黏附等多种细胞生物学相关。PTEN基因被学者们称为子宫内膜癌的看家基因,因为据研究它与子宫内膜癌关系最密切,在子宫内膜癌中突变率最高。PTEN基因1997年被发现,位于人类染色体的10q23.3,由9个外显子,8个内含子所组成,长度约为200KB,是第十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与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基因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在前列腺癌中PTEN基因表达的缺失与TAMs浸润增加相关。然而PTEN与TAMs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关系如何还不清楚,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组织学及细胞学角度初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发现多种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其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子宫内膜癌关系密切。PI3K被激活后,与细胞内AKT的PH结构域结合,进而AKT被激活,然后从细胞膜向细胞质和细胞核转移,继而磷酸化调控下游mTOR。mTOR是调节细胞存活、生长及繁殖等的汇合点,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及启动翻译信号必需mTOR,因此它能够调节细胞合成代谢及细胞有丝分裂。该信号通路是将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核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在细胞新陈代谢、细胞生存、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及凋亡、微血管生成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作用。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及其与周围微环境共同作用下的产物,TAMs作为肿瘤间质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通过何种机制起作用的?是否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目前还没有研究,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细胞学实验初步探讨TAMs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以期对内膜癌机制的研究提供有价值信息。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中不同部位和临近正常组织中CD163+巨噬细胞密度及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MVD及VEGF之间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标记的TAMs密度和PTEN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依次使用PMA(48h)和IL-4(24h)作用人THP-1单核细胞72小时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后THP-1细胞中CD163标记物表达情况。用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与PTEN过表达质粒共培养,建立PTEN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系。体外将TAMs细胞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细胞和PTEN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共培养,应用CCK-8实验、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评估TAMs和PTE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将诱导后的TAMs与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PTEN过表达内膜癌细胞、PTEN过表达阴性对照内膜癌细胞及分别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m TOR抑制剂(Rapamycin)的内膜癌细胞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应用CCK-8、增殖实验、侵袭实验、凋亡实验检测TAMs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习性的影响。将诱导后的TAMs与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PTEN过表达子宫内膜癌细胞、PTEN过表达阴性对照内膜癌细胞及分别加入PI3K抑制剂(LY294002)、mTOR抑制剂(Rapamycin)的内膜癌细胞进行非接触共培养,应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共培养体系中子宫内膜癌细胞(Rl95-2)、PTEN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mRNA表达情况。结果:1.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多分布于癌巢、肿瘤间质及向肌层浸润的边缘,其密度大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2.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子宫内膜癌边缘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内膜癌间质TAMs密度与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癌巢内TAMs密度与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年龄、体重指数、绝经与否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内膜癌边缘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体重指数、绝经与否及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3.对TAMs密度和VEGF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癌间质及肿瘤浸润性边缘TAMs密度与VEGF存在显着正相关性(P<0.05)。4.对TAMs密度与MVD之间的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癌间质及肿瘤浸润性边缘TAMs密度与MVD之间存在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57和0.51,P值分别为0.018和0.011)。癌巢内TAMs密度与MVD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为0.17,P=0.353)。5.子宫内膜癌间质中CD163+细胞密度与PTEN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0.05)。CD163+细胞密度增加与PTEN蛋白表达缺失相关。6.流式细胞仪分析诱导后THP-1细胞中CD163标记物表达明显增加,即THP-1细胞被成功诱导为肿瘤相关巨噬细胞。7.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与PTEN过表达质粒共培养后,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可检测出高水平的PTENmRNA和蛋白质,成功建立稳定PTEN过表达RL95-2细胞系。CCK-8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结果显示:TAMs能够促进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PTEN过表达能够抑制TAMs诱导的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8.CCK-8实验、侵袭实验、迁移实验、凋亡实验结果显示:TAMs能够促进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抑制RL95-2内膜癌细胞凋亡,PTEN过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mTOR抑制剂(Rapamycin)能够抑制TAMs诱导的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促进RL95-2内膜癌细胞凋亡。9.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内膜癌RL95-2细胞与TAMs共培养后p-PI3K、p-AKT、p-mTOR蛋白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1)。PTEN过表达组、PI3K抑制剂(LY294002)组、mTOR抑制剂(Rapamycin)组p-PI3K、p-AKT、p-mTOR蛋白含量均降低,差异有显着性(P<0.01)。Real-time PCR发现各组PI3K、AKT及mTORmRNA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不同部位TAMs密度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关系不同,肿瘤间质及肿瘤浸润性边缘部位TAMs密度更高,并与VEGF及MVD密切相关。2.TAMs细胞密度增加与PTEN蛋白表达缺失相关。TAMs能够促进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PTEN过表达能够抑制TAMs诱导的RL95-2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3.TAMs通过降低PTEN含量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内膜癌进展。PTEN过表达、PI3K抑制剂(LY294002)、m TOR抑制剂(Rapamycin)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TAMs的促进内膜癌进展作用。
李文婷[9](2017)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收集并总结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随访,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特点分布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各因素的预后意义;(2)筛选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差异micro RNAs,验证并检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差异microRNAs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roRNA的分布特点及临床意义;(3)检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特点与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micro RNA表达的关系,探讨microRNAs及相关分子标记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诊疗评估和预后转归的意义。方法:(1)收集并整理2009-2014年我院收治的49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资料完整且样本合格的18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进行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蛋白表达情况;(2)运用miRNA芯片检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差异miRNAs,运用RT-PCR法在62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验证并检测mi 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 R-885,mi R-1243,miR-101,mi R-15a的表达情况及分布特点,分析其表达与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3)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4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 MLH1的蛋白表达情况,比较表达特点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mi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探讨这些分子改变的内在联系及临床意义。结果:(1)(1)2009年-2014年我院收治49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维吾尔族77例(15.7%,77/492),汉族415例(84.3%,415/492),汉族女性多于维吾尔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在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在发病年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深度、有无血管侵犯各组之间的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182例子宫内膜癌病人(维吾尔族62例,汉族120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在ECs不同组织学分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在绝经情况、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无血管侵犯、不同figo分期、er、pr表达状态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随访结果62例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有11例死亡(17.7%,11/62),总生存率为82.3%;120例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中81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有9例死亡(11.1%,9/81),总生存率为88.9%;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病理类型(p=0.001)、血管侵犯(p=0.001)、figo分期(p=0.003)及er表达(p=0.048)、pr表达(p=0.020)是影响维吾尔族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ecs组织学分级(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血管侵犯(p<0.001)、figo分期(p=0.001)是影响汉族女性预后的独立因素。所选182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汉族病人预后较好;(2)(1)mirnas芯片检测结果发现,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共有90个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4个mirnas表达升高,36个mirnas表达降低;(2)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的表达均值分别为0.84±0.44,2.40±0.49,4.40±0.38,4.98±0.36,4.36±0.40,-2.49±0.47,-1.38±0.34,-2.43±0.33,-2.53±0.38,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00±0.37,0.00±0.34,0.00±0.52,0.00±0.48,0.00±0.50,0.00±0.58,0.00±0.59,0.00±0.43,0.00±0.40)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7,p<0.001,p<0.001,p<0.001,p=0.005,p=0.046,p<0.001,p<0.001)。其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多呈表达上调,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多呈表达下调。(2)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在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值分别为0.84±0.43,2.40±0.49,4.40±0.38,4.98±0.36,高于汉族(-2.30±0.31,-1.32±0.43,2.72±0.36,3.04±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4,p=0.004);mir-1243,mir-15a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值分别为-2.89±0.69,-4.30±0.91,低于汉族(-1.38±0.34,-2.5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p=0.047);mir-205,mir-885,mir-1243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在不同肌层浸润深度、pr表达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29);mir-15a表达在pr表达状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mir-143,mir-145,mir-141,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在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er、pr表达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表达与mir-145(r=0.612,p<0.001),mir-885(r=0.286,p=0.009),mir-1243(r=0.362,p=0.001),mir-101(r=0.396,p<0.001),mir-15a(r=0.396,p<0.001)均呈正相关,与mir-141(r=-0.324,p=0.003),mir-200a(r=-0.279,p=0.011)呈负相关;mir-145表达与mir-1243呈正相关(r=0.416,p<0.001);mir-141表达与mir-200a(r=0.736,p<0.001),mir-205(r=0.679,p<0.001)呈正相关,与mir-1243(r=-0.299,p=0.006),mir-15a(r=-0.362,p=0.001)呈负相关;mir-200a表达与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表达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205表达与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885表达与mir-1243,mir-101,mir-15a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1243表达与mir-101,mir-15a表达均有相关性(p均<0.05);mir-101表达与mir-15a表达有相关性(p<0.05)。(5)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43,mir-145,mir-141,mir-200a,mir-205,mir-885,mir-1243,mir-101和mir-15a表达上调或下调的病人生存率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3)(1)154例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过表达率为60.4%(93/154),pten蛋白的失表达率为51.9%(80/154),hmlh1失表达率为21.4%(33/154)。(2)dnmt3b蛋白表达在民族、组织学分级(ecs)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31);pten蛋白表达在民族、病理类型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40);hmlh1蛋白表达在民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er表达、pr表达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和pte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186,p=0.001),与hmlh1蛋白表达层负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阴性、阳性两组间总生存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en蛋白阳性的病人相比,pten蛋白失表达的病人预后更好。(5)62例维吾尔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蛋白的过表达率为71.0%(44/62),pten蛋白的失表达率为64.5%(40/62),hmlh1蛋白的失表达率为16.1%(10/62)。dnmt3b蛋白表达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不同肌层浸润深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6)mir-200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分别与dnmt3b,pten蛋白表达不同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mir-205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蛋白表达不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mir-143,mir-145,mir-141,mir-885,mir-1243,mir-101,mir-15a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pten,hmlh1蛋白表达不同各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本研究所选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中在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有所不同,提示其生物学行为可能存在差异;(2)本研究所选的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总生存率存在差异,汉族女性预后较维吾尔族好。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病人的预后可能与病理类型、肌层浸润、血管侵犯、figo分期、er、pr表达状态有关;汉族病人的预后可能与组织学分级(ECs)、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FIGO分期有关;(3)ER、PR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且与子宫内膜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术后治疗的参考指标;(4)有90个micro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存在差异,其中54个表达升高,36个表达降低;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miR-143,mi R-145,miR-141,mi R-200a,mi R-1243,miR-15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不同。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200a表达与肌层浸润、PR表达有关,miR-15a表达与PR表达有关;(5)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 R-143与mi R-145等几个miRNAs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提示这几个miRNAs在维吾尔族子宫内膜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共同的表达调节;(6)micro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的病人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不能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7)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组织中DNMT3B蛋白表达与民族、ECs组织学分级有关,PTEN蛋白表达与民族、病理类型有关,且DNMT3B和PTEN表达存在相关性,提示其联合表达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的指标;(8)PTEN蛋白失表达的子宫内膜癌病人的预后可能更好,PTEN可作为提示子宫内膜癌病人预后的参考指标;9)microRNA在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或下调与DNMT3B,PTEN,hMLH1蛋白不同状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i RNA对于靶基因的作用存在复杂的调控机制。
蒋宋薇[10](2009)在《PTEN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和c-erbB-2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意义,以探讨PTEN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方法:收集2002年2月1日至2007年8月30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附属医院手术治疗并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及诊断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9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作为对照研究。取各组标本的石蜡切片,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标本中PTEN和C-erbB-2的表达情况,并将其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以及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高危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的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正常子宫内膜,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5.77%,31.03%和5.56%,经统计学分析发现PTEN表达缺失率在四组间差异有极显着性(X2 =15.322, p<0.001)。2、PTEN的表达缺失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有关(p﹤0.05),在低分化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表达的缺失率高于高分化组织,G1、G2、G3的PTEN表达缺失率分别为35.00%、63.64%、80.00%;与患者的月经状况、临床分期、癌浸润肌层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3、PTEN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增生级别中,增生程度越高,PTEN的表达缺失率越高,I、II级表达缺失率为12.5%,III级表达缺失率为53.85%(p <0.05)。4、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中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5、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癌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的月经状况无明显相关(p﹥0.05)。6、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与c-erbB-2蛋白的阳性表达呈负相关。结论:1、PTEN蛋白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2、PTEN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缺失率为55.77%,而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中,增生程度越高,PTEN表达缺失率越高,提示PTEN的表达降低和缺失是子宫内膜癌早期发生的事件,可作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标记物。3、PTEN的表达降低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提示PTEN的表达降低与缺失,是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增高的表现。4、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在子宫内膜癌组中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而且c-erbB-2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转移呈正相关。提示c-erbB-2的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5、PTEN和c-erbB-2联合检测,更能筛选一些存在有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病人,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影响子宫内膜癌耐受放化疗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子宫内膜癌概述 |
1.1.1 子宫内膜癌的分类 |
1.1.2 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期 |
1.2 子宫内膜癌相关的分子特征 |
1.2.1 PTEN与子宫内膜癌 |
1.2.1.1 PTEN蛋白的结构 |
1.2.1.2 PTEN的抑癌机制 |
1.2.1.3 PTEN相关的细胞凋亡蛋白 |
1.2.1.4 PTEN与细胞周期调控 |
1.2.2 PI3K与子宫内膜癌 |
1.2.3 KRAS与子宫内膜癌 |
1.2.4 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 |
1.3 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性放化疗 |
1.3.1 辅助性放化疗治疗现状 |
1.3.2 多西他赛 |
1.3.3 子宫内膜癌对化疗药物和辐射的耐受性 |
1.4 立题依据 |
1.5 创新性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子宫内膜癌细胞株 |
2.1.2 9种子宫内膜癌细胞株的遗传背景信息 |
2.2 药品和试剂 |
2.2.1 试剂 |
2.2.2 药品 |
2.2.3 实验溶液配制 |
2.3 主要仪器 |
2.4 耗材 |
2.5 实验方法 |
2.5.1 细胞株的复苏 |
2.5.2 细胞株的传代 |
2.5.3 细胞株的冻存 |
2.5.4 线粒体分离及测序 |
2.5.5 MTT实验(4,5-二甲基噻唑-2-基-2,5-二苯基四唑溴化物检测) |
2.5.6 多西他赛给药剂量 |
2.5.7 照射条件 |
2.5.8 xCELLigence系统实时细胞分析 |
2.5.9 实时荧光定量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 |
2.5.10 流式细胞术的检测 |
2.5.11 Western Blot检测 |
2.6 统计分析 |
第3章 实验结果 |
3.1 子宫内膜癌细胞多西他赛给药最佳浓度测定 |
3.2 筛选电离辐射对子宫内膜癌细胞活性影响的最佳剂量 |
3.3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对EEC多西他赛耐药性的影响 |
3.3.1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EEC对多西他赛有耐受的现象 |
3.3.2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EEC对多西他赛影响的机制分析 |
3.3.3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EEC对多西他赛耐受的实时细胞分析 |
3.4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对多西他赛联合放射治疗的影响 |
3.4.1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对多西他赛联合放射治疗的机制分析 |
3.4.2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EEC对多西他赛联合放射治疗的实时细胞分析 |
3.5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对辐射抑制多西他赛作用的影响 |
3.6 不同剂量电离辐射对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抑制多西他赛治疗效果的影响 |
3.7 电离辐射对多西他赛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3.8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对细胞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4.1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增加子宫内膜癌的多西他赛耐药性 |
4.2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减弱多西他赛联合放射治疗的效果 |
4.3 通过xCELLigence分析优化子宫内膜癌的化疗和放疗策略 |
4.4 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增加子宫内膜癌的耐药性作用模型 |
4.5 在肿瘤细胞凋亡中PTEN的作用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miR-128通过PTEN/PI3K/Akt通路调控DJ-1表达对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及全称和中文对照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主要材料 |
2.1.1 细胞株、组织和合成的小RNA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试验用液的配置 |
2.1.4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 |
2.2 实验方法与步骤 |
2.2.1 细胞用主要试剂 |
2.2.2 细胞培养 |
2.2.3 miRNA及 siRNA转染 |
2.2.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水平 |
2.2.5 Real time RT-PCR |
2.2.6 CCK-8 细胞的增殖能力检测 |
2.2.7 平板克隆形成实验 |
2.2.8 细胞凋亡实验 |
2.2.9 细胞周期实验 |
2.2.10 划痕实验 |
2.2.11 侵袭实验 |
2.3 数据处理 |
第3章 结果 |
3.1 DJ-1、miR-128、PTEN、p-Ak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及Ishikawa细胞系中的表达特性 |
3.2 miR-128 表达变化对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TEN/PI3K/Akt通路及DJ-1表达的影响 |
3.3 PTENsiRNA对 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28、PTEN、p-Akt及DJ-1表达的影响 |
3.4 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对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iR-128、PTEN、p-Akt及 DJ-1 表达的影响 |
3.5 miR-128 通过PTEN/PI3K/Akt通路调控DJ-1 表达对Ishikawa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综述 |
参考文献 |
(3)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的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BM-PCR方法富集突变型DNA的原理验证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中所用到的链 |
3.实验原理 |
4 实验方法 |
4.1 DNA溶液处理和浓度测定 |
4.2 Taq DNA聚合酶延伸反应 |
4.3 BM-PCR方法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优化链浓度和DNA序列 |
4.4 BM-PCR富集能力的检测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1 链迁移反应中抑制链Blocker链抑制DNA聚合酶延长 |
5.2 优化Blocker链与引物链的最佳浓度比 |
5.3 检测BM-PCR对突变基因的富集 |
5.4 BM-PCR与Blocker PCR的比较 |
6 实验小结 |
第二部分 BM-PCR方法联合DNA探针法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突变基因的检测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中所用到的链 |
3 实验原理 |
4 实验方法 |
4.1 血细胞基因组DNA提取 |
4.2 组织基因组DNA提取 |
4.3 基因组DNA浓度测定 |
4.4 Sanger测序法检测组织样品中突变基因的信息 |
4.5 BM-PCR方法联合Sanger测序方法检测基因突变 |
4.6 BM-PCR方法联合探针法检测基因突变 |
A)基因突变'>4.7 BM-PCR联合探针法盲测子宫内膜组织异常增生症和子宫内膜癌患者PTEN R130Q(389G>A)基因突变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1 Sanger测序检测BM-PCR对合成链DNA突变基因的富集 |
5.2 Sanger测序检测人血细胞和组织中的突变基因 |
5.3 Sanger测序检测BM-PCR对基因组DNA突变基因的富集 |
5.4 BM-PCR联合探针对合成链DNA样本的区分 |
5.5 BM-PCR联合探针对合成链DNA样本的检测限 |
5.6 BM-PCR结合DNA探针检测基因组DNA突变基因的检测限 |
5.7 BM-PCR盲测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患者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 |
6 实验小结 |
第三部分 BM-PCR方法联合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用于人子宫内膜癌突变基因的检测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2.1 实验仪器 |
2.2 实验试剂 |
2.3 实验中所用到的链 |
3.实验原理 |
4.实验方法 |
4.1 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基因组提取 |
4.2 确定组织中基因突变信息 |
T)的野生链和突变链'>4.3 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区分合成链PTEN rs121909219(C>T)的野生链和突变链 |
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的检测限'>4.4 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检测合成链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的检测限 |
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的富集'>4.5 BM-PCR联合Sanger测序检测BM-PCR对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的富集 |
A)和PTEN rs 121909219(C>T)基因'>4.6 BM-PCR方法扩增不同突变丰度的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 121909219(C>T)基因 |
4.7 BM-PCR反应产物纯化 |
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组DNA检测限'>4.8 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检测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组DNA检测限 |
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1 常规PCR扩增后一代测序方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基因突变 |
5.2 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对合成链DNA样品的检测区分作用 |
5.3 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对合成链DNA样品的检测限 |
A)和 PTEN rs121909219(C>T)突变基因的富集作用'>5.4 BM-PCR对PTEN R130Q(389G>A)和 PTEN rs121909219(C>T)突变基因的富集作用 |
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组DNA突变的检测'>5.5 常规PCR联合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对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121909219(C>T)基因组DNA突变的检测 |
A)和PTEN rs121909219(C>T)突变基因的检测'>5.6 BM-PCR联合内切酶Ⅳ信号放大系统对PTEN R130Q(389G>A)和PTEN rs121909219(C>T)突变基因的检测 |
6 实验小结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循环肿瘤DNA的诊断和临床应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件2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4)子宫内膜癌中PRL-3诱导miR-21调节PTEN的假基因PTENP1(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细胞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试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 |
2.2.2 RNA干扰 |
2.2.3 转染mi R-21 mimic |
2.2.4 提取RNA |
2.2.5 real-time RT-PCR |
2.2.6 mi RNA q RT-PCR |
2.2.7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CMKLR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Chemerin/CMKLR1 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研究 |
1.1 材料和方法 |
1.1.1 临床标本收集 |
1.1.2 病理切片收集 |
1.1.3 TCGA数据库资料提取分析 |
1.1.4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1.1.5 实验方法 |
1.1.6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特征 |
1.2.2 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血清chemerin水平无差异 |
1.2.3 Chemerin表达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分期、分级不相关 |
1.2.4 免疫组化显示CMKLR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增高 |
1.2.5 TCGA统计分析CMKLR1 与子宫内膜癌病理分期密切相关 |
1.3 讨论 |
1.3.1 子宫内膜癌流行病学及高危因素 |
1.3.2 不良生活习惯与子宫内膜癌发病 |
1.3.3 子宫内膜癌与周围慢性炎症微环境 |
1.3.4 脂肪因子与子宫内膜癌 |
1.3.5 脂肪因子chemerin的命名和结构 |
1.3.6 Chemerin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
1.3.7 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1 与恶性肿瘤发生的病因学说 |
1.3.8 血清chemerin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无差异性探讨 |
1.4 小结 |
二、脂肪因子chemerin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对象 |
2.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2.1.3 细胞培养及分组 |
2.1.4 实验方法 |
2.1.5 统计学方法 |
2.2 结果 |
2.2.1 CCK-8法鉴定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无差异 |
2.2.2 划痕实验检测chemerin对细胞迁移能力无影响 |
2.3 讨论 |
2.4 小结 |
三、CMKLR1 通过Wnt信号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 |
3.1 材料和方法 |
3.1.1 细胞学材料 |
3.1.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1.4 统计学方法 |
3.2 结果 |
3.2.1 HEC-1B相较于其他子宫内膜癌细胞系CMKLR1 表达更高 |
3.2.2 划痕试验显示HEC-1B细胞体外迁移能力较强 |
3.2.3 携带CMKLR1-si RNA慢病毒感染HEC-1B细胞 |
3.2.4 鉴定敲低CMKLR1的HEC-1B细胞系构建成功 |
3.2.5 下调CMKLR1 蛋白表达抑制HEC-1B细胞增殖 |
3.2.6 下调CMKLR1 蛋白表达抑制HEC-1B细胞迁移 |
3.2.7 下调CMKLR1 蛋白表达抑制Wnt信号通路靶基因激活 |
3.3 讨论 |
3.3.1 CMKLR1的命名、结构和功能 |
3.3.2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 |
3.3.3 子宫内膜癌转移特征 |
3.3.4 子宫内膜癌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现状 |
3.3.5 子宫内膜癌TCGA分子分型 |
3.3.6 下调CMKLR1 蛋白通过Wnt信号途径抑制子宫内膜癌进展 |
3.4 小结 |
全文结论 |
论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脂肪因子与癌症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OCT4及假基因POU5F1B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 A 英中文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 已发表文章 |
附录 C 文献综述 假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PTEN基因在小鼠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PTEN基因与恶性肿瘤的增殖和转移 |
1 PTEN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
1.1 PTEN基因的结构 |
1.2 PTEN基因的功能 |
1.2.1 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 |
1.2.2 抑制细胞的粘附和迁移功能 |
1.2.3 诱导细胞周期阻滞 |
1.2.4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
1.2.5 调控胚胎的正常发育 |
1.2.6 其它 |
2 PTEN基因相关的调控信号通路 |
2.1 PTEN/Pl3K/AKT/mTOR信号通路 |
2.2 PTEN/FAK/p130cas信号通路 |
2.3 PTEN/ERK/MAPK信号通路 |
2.4 其它信号通路 |
3 PTEN基因与肿瘤细胞增殖 |
4 PTEN基因与肿瘤细胞凋亡 |
5 PTEN基因与肿瘤浸润转移 |
6 PTEN基因与肿瘤耐药性 |
7 PTEN基因与肿瘤微环境 |
8 小结与展望 |
第二章 PTEN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2.1.3 常用缓冲液、试剂的配制及准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和动物饲养 |
2.2.2 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和观察 |
2.2.2.1 MTT法检测4T1的增殖活性 |
2.2.2.2 细胞集落形成法观察细胞的增殖活性 |
2.2.3 定量RT-PCR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 |
2.2.3.1 引物序列 |
2.2.3.2 细胞内总RNA抽提 |
2.2.3.3 cDNA合成 |
2.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2.4 细胞侵袭和迁移检测 |
2.2.4.1 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
2.2.4.2 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 |
2.2.5 FCM检测细胞周期 |
2.2.6 Western-blotting法测定相关蛋白的表达 |
2.2.6.1 蛋白样品制备 |
2.2.6.2 BCA法对蛋白质进行定量 |
2.2.6.3 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 |
2.2.6.4 转膜 |
2.2.6.5 封闭及抗体孵育 |
2.2.6.6 ECL发光显色及分析 |
2.2.7 动物实验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VO-Ohpic有效抑制乳腺癌4T1 细胞PTEN表达 |
3.2 PTEN功能降低促进乳腺癌4T1细胞的增殖 |
3.3 抑制PTEN增强乳腺癌4T1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 |
3.4 抑制PTEN可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 |
3.5 4T1细胞PTEN功能受抑促进其在体内的生长与转移 |
3.6 小鼠机体PTEN功能受抑促进乳腺癌的生长与转移 |
4 讨论 |
小结 |
第三章 PTEN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仪器与试剂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主要试剂与耗材 |
2.1.3 常用缓冲液、试剂的配制及准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和动物饲养 |
2.2.2 细胞增殖活性的检测和观察 |
2.2.2.1 MTT法检测B16细胞的增殖活性 |
2.2.2.2 结晶紫染色观察B16细胞的增殖活性 |
2.2.3 定量RT-PCR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 |
2.2.3.1 引物序列 |
2.2.3.2 细胞内总RNA抽提 |
2.2.3.3 cDNA合成 |
2.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
2.2.4 细胞侵袭和迁移检测 |
2.2.4.1 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B16 细胞的侵袭及迁移 |
2.2.4.2 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 |
2.2.5 FCM检测细胞周期 |
2.2.6 WB法测定相关蛋白的表达 |
2.2.6.1 蛋白样品制备 |
2.2.6.2 BCA法对蛋白质进行定量 |
2.2.6.3 SDS-PAGE凝胶电泳分离蛋白 |
2.2.7 动物实验 |
2.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VO-Ohpic抑制小鼠恶性黑色素瘤B16 细胞PTEN表达 |
3.2 PTEN功能降低促进恶性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增殖 |
3.3 抑制PTEN增强黑色素瘤B16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 |
3.4 抑制PTEN可活化PI3K/AKT信号通路 |
3.5 B16细胞PTEN受抑增强其在体内的生长与转移 |
3.6 小鼠机体PTEN功能受抑增强恶性黑色素瘤的生长与转移 |
4 讨论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8)TAMs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第一部分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
1 前言 |
2 材料和方法 |
2.1 材料 |
2.1.1 临床资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标本采集及保存 |
2.2.2 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过程 |
2.2.3 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过程(Streptavidin-perosidase) |
2.2.4 VEGF、CD34、CD163 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采用SP法 |
2.2.5 结果判断 |
2.3 实验设计与统计学分析 |
2.3.1 实验设计 |
2.3.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患者基本临床病理资料 |
3.2 CD163+巨噬细胞在子宫内膜癌不同部位的分布 |
3.3 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3.4 TAMs密度、VEGF和 MVD表达的相关性 |
4 讨论 |
4.1 TAMs在内膜癌组织中不同部位的分布 |
4.2 TAMs密度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
4.3 TAMs密度与VEGF、MVD表达的相关性 |
第二部分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PTEN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关系的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1 临床资料 |
2.2.2 实验所需细胞系 |
2.2.3 细胞实验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3.1 标本采集及保存 |
2.3.2 HE(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染色过程 |
2.3.3 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具体过程(Streptavidin-perosidase) |
2.3.4 PTEN、CD163 均采用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2.3.5 细胞培养 |
2.3.6 THP-1诱导为M2型巨噬细胞及表型鉴定 |
2.3.7 细胞转染实验 |
2.3.8 M2 型巨噬细胞与子宫内膜癌细胞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建立 |
2.3.9 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 |
2.3.10 侵袭实验 |
2.3.11 迁移实验 |
2.3.12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
2.3.13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CD163+细胞和PTEN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分布及表达 |
3.2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细胞密度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 |
3.3 TAMs的诱导和鉴定 |
3.3.1 显微镜下THP-1、TAMs的形态观察 |
3.3.2 M2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诱导和鉴定 |
3.4 PTEN过表达RL95-2 细胞株的建立 |
3.5 TAMs促进人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的增殖(CCK-8 实验) |
3.6 侵袭实验 |
3.7 迁移实验 |
4 讨论 |
4.1 TAMs与 PTEN在内膜癌组织中的分布 |
4.2 TAMs的诱导及表型鉴定 |
4.3 PTEN过表达RL95-2 细胞株的建立 |
4.4 TAMs与 PTEN对内膜癌RL95-2 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
第三部分 :TAMs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仪器 |
2.2 研究对象和分组 |
2.2.1 实验所需细胞系 |
2.2.2 细胞实验分组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 |
2.3.2 M2型巨噬细胞诱导及表型鉴定 |
2.3.3 细胞转染 |
2.3.4 构建M2 型巨噬细胞与子宫内膜癌(RL95-2)细胞Transwell非接触共培养体系 |
2.3.5 细胞增殖实验(CCK-8实验) |
2.3.6 细胞凋亡实验 |
2.3.7 侵袭实验 |
2.3.8 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 |
2.3.9 Western blot实验 |
2.3.10 RT-PCR实验 |
2.3.11 统计学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TAMs的诱导和鉴定 |
3.2 PTEN过表达RL95-2 细胞株的建立 |
3.3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4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凋亡的影响 |
3.5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3.6 TAMs对各组别子宫内膜癌RL95-2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7 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别内膜癌RL95-2 细胞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的表达 |
3.8 RT-PCR实验检测各组别内膜癌RL95-2 细胞PTEN/PI3K/AKT/mTO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情况 |
4 讨论 |
4.1 在子宫内膜癌中TAMs对 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作用 |
4.2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对TAMs及内膜癌的影响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回顾及预后分析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研究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croRNA的表达情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耗材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维吾尔族和汉族子宫内膜癌组织中DNMT3B,PTEN,hMLH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内容 |
1.2 实验仪器设备与主要耗材试剂 |
1.3 实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microRNA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10)PTEN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要英文缩略语表 |
二、论文:PTEN 和c-erbB-2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图 |
附录 |
三、综述:PTEN 和c-erbB-2 与子宫内膜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PTEN蛋白Y68移码突变影响子宫内膜癌耐受放化疗的作用机制研究[D]. 张海洋. 吉林大学, 2020(01)
- [2]miR-128通过PTEN/PI3K/Akt通路调控DJ-1表达对Ishikawa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D]. 马兆霞. 南昌大学, 2020(08)
- [3]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检测技术的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D]. 陈娜.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2)
- [4]子宫内膜癌中PRL-3诱导miR-21调节PTEN的假基因PTENP1[D]. 丁智颖.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5]CMKLR1通过Wnt/β-catenin通路介导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研究[D]. 丁巍.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6]OCT4及假基因POU5F1B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D]. 张靖羚.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7]PTEN基因在小鼠乳腺癌和恶性黑色素瘤增殖及转移中的作用研究[D]. 孙晶晶. 兰州大学, 2020(01)
- [8]TAMs通过下调PTEN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内膜癌进展的机制研究[D]. 岳丽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20(01)
- [9]维吾尔族和汉族女性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coRNA及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D]. 李文婷.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8)
- [10]PTEN和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蒋宋薇. 广西医科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