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航行船舶和渔船避让方法研究

海上航行船舶和渔船避让方法研究

一、海上航行船舶与从事捕鱼船舶避让方法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赖强[1](2021)在《水上飞机避让责任相关规则修订与完善》文中提出分析水上飞机在水上航行时在航空器飞行规则和船舶水上避碰规则中的避让责任,指出在部分会遇态势中,水上飞机与船舶在不同规则中的避让责任存在差异,提出统一按船舶避让责任的划分原则,修订与完善不同规则中水上飞机在水面时避让责任相关条款的建议。

陈鹏[2](2021)在《基于HSSVM与卷积神经网络的船舶避碰知识库研究》文中认为为了保障船舶航行安全,船舶智能避碰决策是船舶自动避碰、预防甚至避免船舶事故发生的关键。船舶智能避碰决策不仅有助于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对世界的航运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船舶安全航行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船舶避碰知识库是完成船舶智能避碰决策的关键数据基础。以往船舶避碰知识库以经验数据存储、规则学习、知识推理为主,实现避碰轨迹知识库、三元组图数据库存储、图像特征融合知识库的研究为数不多,这也是本文的核心研究内容。本文以船舶航行AIS历史数据为基础,研究如何利用船舶运动轨迹采用支持向量机算法自动完成船舶避碰数据分类,建立简洁版船舶避碰知识库;在此基础上,针对海量新增AIS数据,融合轨迹运动标注特征、TCPA(Time of the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DCPA(Distance of the Closest Point of Approach)标注特征,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算法进行船舶轨迹匹配,实现大规模海量AIS数据的船舶避碰知识库构建,从交通安全角度研究船舶避让的规律和方法,从而为船舶智能避碰提供数据支撑。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AIS船舶轨迹数据预处理技术研究。针对海量AIS轨迹数据,首先采用基于时间片倒排索引的方式进行时间戳过滤,然后采用基于R树索引的空间范围搜索完成船舶会遇数据提取。针对AIS数据的冗余性,提出加入船舶行驶中的加速、减速、转向数据点、动态行为点的动态D-P算法,即在经典D-P算法基础上加入状态驻点,避免压缩过程丢失关键数据点。针对数据补全问题,在分析一阶差商二阶差商基础上,对船舶直线采用拉格朗日双线性插值,对船舶曲线运动采用拉格朗日二次插值,完成两船轨迹对齐需求。针对避碰模式识别中用到的TCPA/DCPA标定计算问题,定义一种简洁高效的计算方法,以平面向量运算理论、相对运动几何分析计算目标船的空间碰撞危险测度DCPA和时间碰撞危险测度TCPA,得到两船TCPA/DCPA标注结果。(2)提出一种结合加权kNN算法和超球支持向量机算法的分类决策方法研究,该方法用于船舶会遇数据分类决策。为了加快二次规划求解的速度,计算中心距离比率确定样本权值,训练时首先选取对结果超球贡献大的样本。同时为了实现算法参数寻优计算,引入多线程技术、遗传算法+SMO加速求解。对每一个测试样本,其类别判定取决于该点与每个分类超球的位置关系。对复杂相交区域的数据分类,引入kNN采用近似性度量选取相交区域训练数据集中与测试样本最近邻点的类别作为测试样本的类别,进而提高算法的泛化能力。对船舶会遇数据进行分类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新的算法效率较高,分类效果较好。根据避碰过程模式,提取整个避碰过程的轨迹序列数据,构建船舶避碰知识库。(3)基于CNN的船舶避碰轨迹匹配算法研究,用于解决海量新增AIS数据的船舶避碰知识库构建。新增AIS数据经插值、时间对齐处理后拼接在一起,组成融合特征作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轨迹匹配网络的输入数据。以HSSVM训练得到的避碰知识为基础,设计不同的卷积核函数实现卷积操作,通过卷积层、池化层和激活函数层将原始输入数据映射到隐层特征空间,再通过全连接层则对前面的特征加权求和,将分布式特征表示映射到样本标记空间。按交叉熵损失训练深度学习网络,调优CNN网络参数,得到船舶避碰数据分类匹配结果,从而完成大规模数据的避碰模式知识库构建,并给出了船舶避碰图像知识库和船舶避碰特征知识库的应用。论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原有避碰知识库研究的一些局限性,扩展了知识存储、知识表示、知识融合的实际应用范例。

喻伟,张国庆,陈海键[3](2020)在《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与避碰研究》文中认为分道通航制是船舶定线制的主要形式和最常用形式.分道通航制的运用,对于维持船舶航行秩序和缓解通航分道交通密集程度都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针对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航行的特殊情况,进行相关的水文地理信息和船舶的航行避碰研究,对保证船舶的安全性和提高驾驶员在分道通航制水域内的技术操作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内的安全航行和避碰做了相关研究,介绍了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内航行时会遇的几种典型情况,以及通过对船舶在分道通航制水域不同航行情况的分析,提出了具体与之相对应的安全航行和避险的措施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情况,就成山头水道分道通航制的安全航行为实例,介绍了在具体通航分道情况下的航行方法和注意事项.

白龙[4](2020)在《海上钻井平台的国际法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为海上钻井平台法律属性,从沿海国与非沿海国的不同视角下,依托不同海域区分的坐标背景,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国际法问题予以剖析。在以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主导的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下,涉及海上钻井平台的法律属性、在不同海域建造、使用及移除海上钻井平台的规则存在较大差异,某些领域的规则付之阙如。通过研究涉及海上钻井平台的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主要全球性和区域性公约、典型国家立法及案例,试图从现有包括人工岛屿、海上人工设施和结构等海上设施国际制度比较分析,在区别各种设施的法律属性的基础上,认为应当明确作为整体的海上钻井平台的法律属性,并确立航行中移动式钻井平台的船舶法律地位;并随之构建涵盖登记制度等在内的海上钻井平台的管理制度。明确沿海国在不同海域建造、使用和管理海上钻井平台的专属权利及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权制度,并确定外国在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建造和使用海上钻井平台的权利及该外国的刑事、民事和行政管辖权的内容和边界。并应完善国际海底管理局对勘探和开发“区域”油气资源的海上钻井平台的管辖权制度。在传统国际法对不同海上权利进行平衡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海上钻井平台建立完善的安全区域制度,未来这一安全制度还要增加防范针对的恐怖袭击的重要内容。分析和比较由海上钻井平台引起的环境污染损害的国际环境法律制度及特点,并以此为视角,剖析了当前建立因勘探开发海洋油气资源引起的跨国海洋污染损害责任机制的局限性的原因,分析了区域性防治海洋污染公约在此问题上的空白,应制定规范此类污染损害公约,尤其要建立因勘探开发海洋油气资源活动造成的跨境污染损害责任基金和强制责任保险机制。多维度比较分析了当前退役海上钻井平台的移除制度,从移除方式上探究与环境保护的协调。透视了系列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海洋倾倒与船舶残骸清除的概念、方式、移除责任人的确定、移除费用的担保等内容,提出应以海洋环境保护为要素,建立涵盖确定移除责任人及移除费用担保机制的退役海上钻井平台的移除制度;分析了海上钻井平台与航行、渔业、海洋科学研究、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典型用海活动的制度冲突。此类制度冲突凸显了以调整传统用海活动的海洋法制度在应对海上钻井平台时的不足。文章依据现有海洋法体系确立的不同海域的功能价值及沿海国的权利体系,分别提出解决此系列冲突制度的值取向,提出以此形成构建未来协调海上钻井平台与其他用海活动冲突制度的理论建议。

庞婧[5](2020)在《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往来的需要,水上交通运输业务不断增多,频发的水上交通事故引起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水域污染问题不容小觑。其中,水上交通从业者和航运管理者的过失行为成为制约水上交通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水上交通领域的犯罪问题甚少引起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水上交通领域的过失犯罪问题更是缺乏系统性的整合。理论上的空白导致司法实践中无法规范化认定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强化海洋刑事法治功能的实现。在充分考察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立法和司法现状的基础之上,本文致力于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系统探讨,期待能够为我国刑事立法设置合理的罪刑标准提供建议,为司法实践中认定水上交通过失犯罪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司法路径选择,从而为推动当今语境下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理论体系的完善略尽绵力。本文主要围绕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展开研究。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进行介绍,在明确当前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对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本文具有的研究价值进行论述。全文除引言外共分为八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基本理论。本章结合中外学者对交通过失犯罪的定义,从狭义层面对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进行界定并明确其在刑法典中的归类依据。在进一步认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典型特征之后,分别从客观行为的表现形式、主体范围、过失原因、过失内容层面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类型和存在范围进行明确,从而方便下文的研究论述。此外,本章还针对传统的航运免责思维误区指出刑法介入水上交通过失犯罪需要兼顾的因素。第二章论述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实行行为的界定。首先从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进行阐述,并区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不同类型的实行行为表现形式。对于其中较为典型的水上交通阶段过失中实行行为的认定提出应当以过失阶段说为路径选择。第三章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危害结果的标准与认定进行探讨。就目前所适用的法律规范中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标准设置合理性问题分析,并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特有的结果形态即人员落水失踪、船舶溢油污染提出司法适用路径。第四章着重论述了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因果关系的判断路径。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具有多因一果性、受介入因素影响因果进程、因果联系本身具有复杂性等特征,在理解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应当分为事实归因和结果归责两个阶段进行,并分别适用条件因果关系理论和客观归责理论完成因果关系的判断任务。第五章重点研究不同过失类型下水上交通犯罪主体的范围和特殊情形下的责任主体限定。在总结不同过失类型水上交通过失主体范围的基础上,指出应当对值班水手、引航员这两类在司法实践中容易被忽视的刑事责任主体进行明确,并对船舶组织体系内部具有监督职责的主体层级以逆向原则进行限定。另外,对常见的一般管理情形和管理错位情形中责任主体分别进行明确。第六章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义务进行论述。文章分别从注意义务的内容、根据以及履行三方面对水上交通过失主体的注意义务进行分析;另外,对水上交通不同过失类型中信赖原则的适用进行探讨。在肯定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运输领域以及船舶组织体系内进行适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信赖原则的适用限制,提出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领域得以适用的首要基础是实行船舶定线制的水域。另外,基于保障水上交通公共安全法益的需要和严格航运管理者管理义务的导向,提出在航运管理者未履行建立安全管理体制的情形下应否定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管理过失犯罪中的适用。第七章是对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能力判断的阐述,着重对影响水上交通从业者注意能力的因素进行揭示,进而提出在对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选择时,应当充分考察具体水上交通业务行为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之上采用以实际行为人的注意能力为标准的主观说作为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相应地,对于航运管理者的注意能力判断标准应当坚持以一般航运管理主体的注意能力为基础的客观说,从而严格其履行安全管理义务。第八章是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完善建议。针对当前水上交通领域的存在问题,从立法和司法方面提出完善建议。从立法层面提出应当增设独立罪名并完善非刑事法律规范中的罪刑规范;从司法层面提出应当以宣告死亡作为处理水上交通事故致人落水失踪的路径选择,以溢油吨数作为衡量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中环境法益遭受侵害的标准,同时提高人员伤亡的入罪标准,转变财产损失的认定模式。另外,在司法层面对水上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提出应当以“救助义务的履行”为规范保护目的并关注水上交通责任主体主观明知的认定。

秦绪杰[6](2020)在《船舶避碰智能辅助决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海运仍然是商业贸易的主要货运形式,随着国家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规划的提出,我国的对外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船舶的数量和流量逐年增加,极大地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碰撞事故逐年增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信部在2016年设立了“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主要目标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船舶关键系统的智能化,实现船舶航行智能决策和控制、能效智能管理等,从而更好地保证船舶的航行安全和效率。在此背景下,本文开展开阔水域船舶智能避碰辅助决策方法研究并进行仿真验证。首先,研究了船舶避碰领域基本知识以及开阔水域船舶避碰的基本原理。根据《1972年海上避碰规则》对船舶的会遇态势和避让责任进行划分,实现了船舶运动参数的计算并建立了基于时间空间的船舶危险度模型。其次,基于避碰几何算法实现了两船避碰辅助决策。利用KT方程对船舶进行建模和仿真,并构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最晚施舵点的危险度模型来确定避碰时机,并对其进行可视化仿真。基于该危险度模型,利用避碰几何确定避让幅度,根据《1972年海上避碰规则》制定避让策略确定复航时机,实现了开阔水域两船和三船避碰辅助决策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实现两船和三船避碰,但不适合于处理三条以上船舶会遇的情况。再其次,基于遗传算法实现了船舶避碰路径规划。将船舶避碰问题转换为能用遗传算法处理的一般形式,确定合理的编码方式。综合考虑航线的安全性、经济性及与《1972年海上避碰规则》的符合程度等多种因素,构建目标函数和适应度函数,选择合适的遗传操作。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船舶避碰辅助决策能够实现多船(含三条及以上船舶)避碰路径规划,但算法收敛速度较慢,不适于实时应用。最后,基于动态规划思想实现了船舶避碰辅助决策。基于航线信息构建了一种径向栅格地图,并从船舶航行的安全性,航线的经济性、航线偏差等方面综合考虑来构造评价函数,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栅格地图的动态规划算法。基于Qt和VS2008建立船舶避碰仿真系统,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实现多船(含三条及以上船舶)避碰辅助决策。使用包围盒算法对静态碍航物进行表示,仿真验证了本算法对静态碍航物的避碰效果。

吕红光[7](2019)在《基于电子海图的多船避碰决策及路径规划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智能船舶在解决节能减排和船舶安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际海事组织已将海上水面自主船(MASS)纳入其工作计划并积极推进。复杂水域的船舶自动避碰及路径规划是智能船舶或MASS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不考虑《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简称《规则》)、假设他船保向保速或均按照《规则》而采取行动、不适用于动态他船和静态障碍物共存的环境、不能应对他船的不协调避碰、不能满足实时性要求、不适用于长航线自主航行、环境地图精度不高或未采用电子海图平台等。鉴于此,论文做了以下重点工作:(1)提出一种受《规则》和船舶运动特性约束的,基于改进势场法的开阔水域多船实时自动避碰决策算法。在融合了船舶领域和《规则》核心条款的碰撞危险判据基础之上,提出了船舶自动避碰领域斥力势场分区概念,并为各分区设计了相应的势场函数及适用条件。在路径规划方面,构建了适用于动态目标追踪和静态目标引导的全局引力势场。两者结合从而确定了考虑《规则》避碰和路径引导的斥力及引力计算模型。最后依据航海实践、船舶运动特性、分区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设计了可同时避碰动态他船(包括其不协调避碰行动)和孤立静态障碍物的实时自动避碰算法,并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2)提出一种基于电子海图的点、线、面矢量数据及其特征属性的环境势场地图构建及其参数设置方法。针对栅格化环境地图建模精度不高、难以区分不同种类障碍的问题,提出一种精确的、可方便控制障碍物影响范围的可视化势场环境地图构建方法。该方法可建立具有不规则形状的静态障碍物(如隐式函数曲线、凸多边形甚至凹多边形)的环境势场,并可根据不同的障碍物属性做便捷的参数调整,以控制我船与之保持的安全距离。该方法提高了环境地图的建模精度,易与多船避碰算法结合,奠定了基于电子海图的多船自动避碰决策算法的基础。(3)提出一种适合于狭窄水域多船自动避碰,基于先验路径引导的混合人工势场(PGHAPF)法。该方法将狭窄水域的静态势场(不规则障碍物)和动态势场(他船和目标)分开建模,赋予静态势场较高的优先级。首先,通过探测我船前方静态障碍物的高势场值危险,确定附近势场最小值的方向,使我船提前采取避障行动并与之保持安全距离;然后,采用动态势场求梯度的方法,获得受《规则》约束的多船避碰转向决策。该方法同时融合了离线先验路径、转向点选择策略和船舶运动数学模型。通过Matlab仿真验证,算法避免了传统人工势场法存在的局部最小、目标不可达等问题,实现了狭窄水域离线规划与在线规划的统一,实时避碰多动态他船和不规则静态障碍物的统一,决策与执行的结合与统一,便于推广到实船电子海图系统应用。(4)建立了基于PGHAPF的多本船决策模块及其动态链接库,嵌入“全任务船舶操纵模拟器测试平台”进行了仿真测试。实现了基于电子海图的受《规则》约束的多船实时自动避碰及路径规划,也实现了狭窄水域多障碍环境下,多艘自主船之间、自主船与非自主船之间的协调和非协调的避碰和避障。通过大量的模拟试验,验证了算法可通过简单的参数调整即可满足对多种尺度、多样化船型的适应性,并检验了在受到水文气象等外界条件干扰下,算法所具有的鲁棒性。论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现有研究的一些局限,为多船自动避碰算法的实船测试及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刘宪珍[8](2018)在《从一起事故分析商船与渔船碰撞风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自身特点,商船操纵性不如小船灵活,在渔船密集的海域航行时风险系数增加,航行安全受到威胁。在分析事故案例的基础上,对商船与渔船的避让关系属性进行分析,基于渔船的特殊性,分析由渔船特点引起的碰撞风险,最后提出商船避让渔船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提高航行安全。

牟勤,张敏,白军[9](2018)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船舶的操纵与避让》文中指出针对疏浚作业船舶在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过程中避让进出港船舶、渔船、渔具等较为困难的现状,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相关条款,分析疏浚船与进出港船舶、捕鱼船在不同情况下的避让关系,总结疏浚船舶在该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所需采取的特殊避让和操纵措施,为在该航道进行疏浚作业的船舶以及进出杜阿拉港的船舶提供切实可行的避让和操纵参考。

马明超,方毅,刘雷,孙高峰[10](2014)在《渔船碰撞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针对渔船的作业特点和渔民整体素质现状,比较分析渔船和商船的特点及航行作业习惯,围绕遵守和熟练运用《规则》,总结全面提高渔民和商船船员的综合素质和海上应变能力才是避让渔船与商船之间碰撞的积极措施,以期提高海上交通安全,减小碰撞事故发生,促进航运业和捕捞业的快速发展。

二、海上航行船舶与从事捕鱼船舶避让方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上航行船舶与从事捕鱼船舶避让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水上飞机避让责任相关规则修订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1. 水上飞机的属性
2. 水上飞机在相关规则中的避让责任
    2.1《海上避碰规则》中的避让责任
        2.1.1 局面形成前的避让责任
        2.1.2 局面形成后的避让责任
    2.2《内河避碰规则》中的避让责任
    2.3《飞行规则》中的避让责任
        2.3.1 碰撞危险形成前的避让责任
        2.3.2 碰撞危险形成后的避让责任
3. 水上飞机在各规则中避让责任差异及规则修订建议
    3.1 局面相对位置界限角度差异及规则修订建议
    3.2 不同操纵能力船舶之间的避让责任差异及规则修订建议
    3.3 完善相关规则中水上飞机避让责任条款建议
        3.3.1 在《飞行规则》中增加内河水域避让责任相关条款
        3.3.2 在《飞行规则》中增加《海上避碰规则》可能适用的注意项
        3.3.3 在《飞行规则》中删除要求船舶作出避让行动的规定
        3.3.4 在《内河避碰规则》中增加水上飞机行动规则条款
        3.3.5 在地方规则中增加水上飞机相关条款
4. 结语

(2)基于HSSVM与卷积神经网络的船舶避碰知识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进展
    1.3 本文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5 本文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2 船舶避碰会遇数据提取
    2.1 AIS简介
    2.2 AIS数据预处理
    2.3 船舶会遇划分
    2.4 互见中的避让过程
    2.5 基于高效索引算法的船舶避碰会遇数据提取
        2.5.1 基于时间片倒排索引的轨迹查询方法
        2.5.2 基于R树索引的AIS轨迹搜索算法
    2.6 本章小结
3 融合动态Douglas-Peucker算法与特征标注的AIS轨迹数据预处理
    3.1 基于动态D-P算法的AIS轨迹压缩
        3.1.1 经典Douglas-Peucker算法
        3.1.2 动态D-P算法
        3.1.3 基于动态D-P算法的AIS轨迹压缩
    3.2 拉格朗日插值预处理
        3.2.1 一阶差商与二阶差商
        3.2.2 船舶直线运动的双线性插值
        3.2.3 船舶曲线运动的拉格朗日二次插值
    3.3 TCPA/DCPA标注
        3.3.1 目标船状态计算模型
        3.3.2 DCPA、TCPA计算模型
        3.3.3 DCPA/TCPA计算实例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加权HSSVM的船舶避碰知识库构建
    4.1 加权超球支持向量机数学描述
        4.1.1 原始的超球支持向量机描述
        4.1.2 加权超球支持向量机描述
        4.1.3 时间复杂度分析
    4.2 超球相交区域的决策规则
        4.2.1 同类错误/异类错误超球规则
        4.2.2 多子超球分类规则
        4.2.3 线性/非线性分类规则
        4.2.4 基于kNN的分类决策规则
    4.3 基于加权超球支持向量机算法的船舶避碰分类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4.3.1 训练数据、测试数据准备
        4.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3 船舶避碰知识分类数据提取
        4.3.4 避碰知识库建立
    4.4 小结
5 基于CNN大规模船舶避碰知识库扩充及应用
    5.1 算法描述
        5.1.1 算法流程描述
    5.2 多尺度多分辨率轨迹处理
        5.2.1 轨迹合并
        5.2.2 空间金字塔AIS轨迹池化处理
    5.3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避碰识别
        5.3.1 卷积神经网络发展历史
        5.3.2 基于CNN的轨迹匹配网络架构设计
        5.3.3 实验分析
    5.4 船舶避碰知识库的应用举例
        5.4.1 船舶避碰图像知识库
        5.4.2 船舶避碰特征知识库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与避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分道通航制水域的基本特征与组成
    1.1 分道通航制的定义
    1.2 分道通航制的组成
        1)通航分道
        2)分隔带或分隔线
        3)沿岸通航带
        4)推荐的交通流向
2 通航制水域的安全航行和避碰
    2.1 进入分道通航制水域的准备工作
    2.2 在分道通航制水域航行的注意事项
        1)船舶在驶进或驶出端部的注意事项
        2)船舶在穿越通航分道时的注意事项
    2.3 在分道通航制水域特殊情况下的应急工作
        1)在恶劣海况情况下
        2)在碰撞的紧急情况下
3 成山头分道通航制的安全航行
    3.1 成山头水域分道通航制的介绍
    3.2 成山头水域的水上交通现状
    3.3 成山头通航分道内的安全航行和注意事项
4 结语

(4)海上钻井平台的国际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章 海上钻井平台的法律地位
    第一节 将海上钻井平台视为船舶
        一、国内成文法中的船舶
        二、将移动式钻井平台视为船舶的司法实践
        三、将移动式钻井平台认定为船舶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四、移动式钻井平台与船舶登记
    第二节 将海上钻井平台视为其他类型的装置
        一、将海上钻井平台视为人工岛屿
        二、将海上钻井平台视为单独类别的物
        三、主要海事公约中的船舶和海上钻井平台
第二章 海上钻井平台的管辖权与安全保护
    第一节 国家建造海上钻井平台的权利
        一、国家在内水建造海上平台的权利
        二、国家在领海建造海上钻井平台的权利
        三、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建造海上钻井平台的权利
        四、在大陆架建造海上钻井平台
        五、在公海建造海上钻井平台
        六、在国际海底区域建造海上钻井平台
    第二节 国家对海上钻井平台的管辖权
        一、国家对海上钻井平台的行政管辖权
        二、国家对海上钻井平台的刑事管辖权
        三、国家对海上钻井平台的民事管辖权
    第三节 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保护制度
        一、沿海国对领海内海上钻井平台的保护
        二、海上钻井平台的安全区域
        三、防止海上钻井平台遭受恐怖主义危害
        四、我国海上钻井平台的保护
第三章 海上钻井平台环境污染救济制度
    第一节 现有公约对海上钻井平台环境问题的应对
        一、涉及海上钻井平台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
        二、区域性公约的应对及其局限性
        三、现有公约述评
    第二节 处置海上钻井平台跨国污染损害责任的困境
        一、IMO无处置因海上钻井平台造成的跨国污染损害职能
        二、船舶与海上钻井平台的区分形成管辖权阻碍
        三、行业组织的反对增加了制定公约的难度
        四、Montara事故的处理凸显缺少可适用的规则造成的困境
        五、部分国内立法评析
    第三节 应制定海上钻井平台跨境油污损害责任公约的建议
        一、制定跨境污染损害条约的可行性
        二、海上钻井平台造成的跨国环境污染损害责任的主体
        三、亟需构建和完善跨境污染损害责任基金和强制责任保险
第四章 退役海上钻井平台的移除制度
    第一节 退役海上钻井平台的移除
        一、退役海上钻井平台的移除方式选择
        二、移除钻井平台的环境风险
        三、移除退役海上钻井平台的国家实践
    第二节 移除退役海上设施的国际公约及其局限性
        一、海洋法公约对移除的适用冲突
        二、海洋倾倒与海上钻井平台的移除
        三、移除退役海上设施在区域性公约中的分歧
    第三节 所有人或管理人的责任及移除费用保障
        一、所有权人或管理人在移除中的责任
        二、移除海上钻井平台费用的担保和保障
        三、移除海上钻井平台公约的制定及我国的应对
第五章 海上钻井平台与其他用海活动的冲突与协调
    第一节 与渔业活动的冲突及解决
        一、与专属经济区内活动的冲突与协调
        二、与公海捕鱼自由的冲突与协调
    第二节 与航行的冲突与协调
        一、与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内航行活动的冲突及协调
        二、与公海航行自由的冲突与协调
    第三节 与其他用海活动的冲突与协调
        一、与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冲突与协调
        二、与其他用途的海上设施的冲突与协调
        三、与海洋科学研究的冲突与协调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案例索引
附录二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本文的研究综述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四、本文的研究价值
第一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基本理论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概念及归类依据
        一、交通过失犯罪的定义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定义
        三、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在刑法典中的归类依据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特征
        一、危害结果严重于道路交通领域
        二、介入因素具有多重复杂性
        三、过失竞合的情形较为常见
        四、由不负责任的心态引发的犯罪
    第三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类型与存在范围
        一、基于客观行为表现形式不同的分类
        二、基于主体范围不同的分类
        三、基于主观过失原因不同的分类
        四、基于过失内容不同的分类
    第四节 刑法介入水上交通过失犯罪需要兼顾的因素
        一、水上交通运输环境的高风险性
        二、水运经济与航行危险之间的平衡
        三、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对水上交通从业者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第二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界定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实行行为判断内容
        一、形式要件——违反特殊注意义务
        二、实质要件——具有法益侵害的紧迫危险或者危险升高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实行行为表现形式
        一、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作为形式认定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不作为认定
    第三节 水上交通阶段过失中的实行行为界定
        一、阶段过失中实行行为界定的学说争论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实行行为的阶段性类型
        三、水上交通阶段过失中实行行为认定的路径选择
第三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的标准与认定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的标准探索
        一、人员伤亡作为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适用标准之反思
        二、财产损失作为水上交通过失犯罪危害结果适用标准之反思
    第二节 水上交通事故致落水失踪的法律后果定性分析
        一、水上交通事故致落水失踪处理路径的学理争论
        二、涉水行政、司法机关处理致人落水失踪的不同处理路径
        三、以宣告死亡论认定致人落水失踪的合理性证成
    第三节 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的法律后果定性分析
        一、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定性路径的学理争论
        二、司法实践中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的处理路径
        三、以环境法益侵害衡量水上交通事故致溢油污染的合理性分析
第四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判断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因果关系特征
        一、以多因一果、多因多果为主要表现形式
        二、介入因素影响因果进程
        三、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因果联系具有复杂性
        四、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的因果关系认定困难
    第二节 传统因果关系理论的判断难点
        一、条件说的判断难点
        二、原因说的判断难点
        三、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判断难点
    第三节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因果关系的判断路径选择
        一、以条件说作为结果归因的重要理论
        二、以客观归责理论进一步检验结果归属
第五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第一节 水上交通业务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一、船舶组织体中业务过失主体范围和界定标准
        二、值班水手作为水上交通业务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案例审视
        三、引航员作为水上交通业务过失犯罪责任主体的认定
    第二节 水上交通监督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一、船舶组织体内监督过失主体范围界定
        二、船舶组织体系内部监督过失主体追责层级的限定
    第三节 水上交通管理过失犯罪的主体范围及认定
        一、水上交通管理过失犯罪主体范围和责任主体认定
        二、一般管理情形下责任主体限定
        三、管理错位情形下责任主体限定
第六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义务分析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内容与根据
        一、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结果预见义务内容
        二、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结果避免义务内容
        三、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根据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履行
        一、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的注意义务履行内容
        二、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违反注意义务的程度
    第三节 水上交通过失与信赖原则
        一、信赖原则的一般理论
        二、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领域中的适用分析
        三、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监督过失中的适用分析
        四、信赖原则在水上交通管理过失中的适用分析
第七章 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主观特征之注意能力判断
    第一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注意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心理状态对水上交通业务过失主体的注意能力影响
        二、生理状态对水上交通业务过失主体的注意能力影响
    第二节 水上交通过失不同主体注意能力的判断标准
        一、注意能力判断标准的学说争鸣
        二、水上交通从业者的注意能力判断标准选择
        三、航运管理者的注意能力判断标准选择
第八章 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刑法完善思考
    第一节 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立法完善
        一、增设“水上重大航行事故罪”的理论意义与实践需要
        二、由附属刑法规范配合刑事立法进行规制
    第二节 我国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司法完善
        一、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的入罪标准完善
        二、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特殊结果形态的法律适用完善
        三、水上交通过失犯罪中逃逸行为的司法认定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作者简介

(6)船舶避碰智能辅助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船舶避碰国内研究现状
        1.2.3 船舶避碰的发展趋势
    1.3 本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船舶避碰机理研究
    2.1 船舶避碰的基本原理
        2.1.1 船舶避让过程
        2.1.2 会遇态势的划分
        2.1.3 船舶避让责任的划分
        2.1.4 船舶避碰的相关术语
    2.2 船舶运动参数计算
        2.2.1 船舶相对运动参数的计算
        2.2.2 对运动参数计算的验证
    2.3 碰撞危险度模型
        2.3.1 时间空间危险度模型
        2.3.2 最晚施舵距离确定碰撞危险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避碰几何的船舶避碰辅助决策
    3.1 基于KT方程的船舶操纵运动模型的建立
    3.2 安全会遇距离的确定
    3.3 船舶避让时机的选择
        3.3.1 最晚施舵点的计算
        3.3.2 最晚施舵点的仿真验证
        3.3.3 最晚施舵点危险度模型的建立
    3.4 船舶避让幅度的计算
        3.4.1 船舶避让速度的计算
        3.4.2 船舶避让角度的计算
    3.5 复航时机的选择
    3.6 两船避让决策
    3.7 避碰几何算法的仿真
        3.7.1 两船会遇避碰仿真
        3.7.2 多船会遇避让情形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遗传算法的船舶避碰辅助决策
    4.1 遗传算法概述
    4.2 船舶避碰问题的遗传算法模型
        4.2.1 船舶避碰问题描述
        4.2.2 遗传因子的设计
        4.2.3 目标函数的设计
        4.2.4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4.3 遗传算法的流程与仿真
        4.3.1 遗传算法决策流程
        4.3.2 两船会遇避碰仿真
        4.3.3 多船会遇避碰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动态规划的船舶避碰辅助决策
    5.1 动态规划算法概述
    5.2 基于动态规划的船舶避碰模型
        5.2.1 径向栅格地图的建立
        5.2.2 评价函数的建立
        5.2.3 动态规划的算法描述与程序流程
    5.3 本船与动态障碍物的避碰辅助决策
        5.3.1 两船会遇避碰仿真
        5.3.2 多船避碰仿真
    5.4 本船与静态碍航物的避碰方案
        5.4.1 静态碍航物的表示
        5.4.2 静态碍航物的避碰仿真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7)基于电子海图的多船避碰决策及路径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基于数理模型的算法
        1.2.2 人工智能和软计算方法
        1.2.3 混合智能系统
        1.2.4 方法总结对比
    1.3 本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5 本文章节安排
2 开阔水域避碰决策依据
    2.1 引言
    2.2 《规则》要求
        2.2.1 局面划分及避碰策略
        2.2.2 避免碰撞的行动要求
    2.3 碰撞危险评估
        2.3.1 船舶领域
        2.3.2 安全距离
        2.3.3 决策判据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改进APF模型的避碰决策及路径规划
    3.1 引言
    3.2 引力势场与引力
        3.2.1 全局引力势场的构建
        3.2.2 引力计算
    3.3 斥力势场与斥力
        3.3.1 分区斥力势场及其构建
        3.3.2 斥力计算
    3.4 自动避碰决策及路径规划算法设计
        3.4.1 合力计算
        3.4.2 算法设计
    3.5 算法仿真测试
        3.5.1 两船自动避碰(包括应对不协调避碰行为)
        3.5.2 多船多静态障碍自动避碰
        3.5.3 目标跟踪问题
        3.5.4 局部最小问题
    3.6 本章小结
4 基于电子海图信息的环境势场建模
    4.1 引言
    4.2 电子海图数据模型
        4.2.1 特征记录
        4.2.2 矢量记录
    4.3 海图数据提取
    4.4 海图数据建模
        4.4.1 点状障碍物势场计算
        4.4.2 线状障碍物势场计算
        4.4.3 面状障碍物势场构建
        4.4.4 危险属性与参数设置方法
    4.6 本章小结
5 狭窄水域船舶自动避碰决策及路径规划
    5.1 引言
    5.2 限制条件分析及要求
        5.2.1 更加精确的环境信息
        5.2.2 需考虑船舶运动数学模型
        5.2.3 离线和在线规划的结合
    5.3 狭窄水域自动避碰算法
        5.3.1 船舶运动数学模型及其控制
        5.3.2 先验路径引导及转向点选择算法
        5.3.3 基于先验路径引导的混合人工势场(PGHAPF)方法
        5.3.4 传统APF求梯度的方法——动、静态障碍物合并建模
    5.4 狭窄水域自动避碰算法仿真测试
        5.4.1 静态环境下仿真
        5.4.2 狭窄水域多船环境下仿真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船舶操纵模拟器的多船避碰算法仿真测试平台
    6.1 引言
    6.2 仿真测试平台说明及相关设置
        6.2.1 平台概况
        6.2.2 平台体系结构
        6.2.3 平台功能及模块参数设计
    6.3 开阔水域中算法测试
        6.3.1 追越局面
        6.3.2 对遇局面
        6.3.3 交叉相遇局面
        6.3.4 多船避碰
    6.4 狭窄水域中算法测试
        6.4.1 电子海图环境势场建模
        6.4.2 狭水道可航情况多船会遇(试验1)
        6.4.3 狭水道不可航情况多船会遇(试验2)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8)从一起事故分析商船与渔船碰撞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一、碰撞事故案例分析
二、船舶避让关系属性
三、渔船特点构成的风险因素
    1. 聚集性和季节性
    2. 渔船作业方式复杂
    3. 渔船为保护渔网直奔渔网位置
    4. 航行信号灯安装不规范
    5. 未按《规则》显示号灯、号型
    6. 动态不规律不易预测
    7. 小型渔船不易被及早发现
    8. 渔船不良驾驶习惯
四、商船避让渔船的风险控制
    1. 心理方面的准备
    2. 航行安全方面的准备
    3. 采取恰当的避让行动
    4. 避让渔船的具体操作方法
五、结束语

(9)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船舶的操纵与避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喀麦隆杜阿拉航道疏浚施工概述
    1.杜阿拉航道基本情况
    2.疏浚区域
    3.疏浚船舶
三、疏浚船航行和施工时与进出港船舶的避让关系及操纵措施
    (一) 疏浚船非作业状态下与进出港船舶的避让关系及操纵措施
        1. 疏浚船非作业航行状态下避让限于吃水的船舶
        2. 疏浚船非作业航行状态下与进出港船舶间的避让措施
    (二) 疏浚船在疏浚作业状态下与进出港船舶的避让关系及操纵措施
        1. 疏浚船在疏浚作业状态下与进港船舶的避让及操纵措施
        2. 疏浚船在疏浚作业状态下与出港船舶的避让及操纵措施
四、疏浚船航行和施工时避让航道内渔船、渔网和鱼浮的措施
    1.疏浚船在施工和航行状态下避让航道内渔船的措施
    2.疏浚船避让渔网及螺旋桨防渔网缠绕的措施
五、结论

四、海上航行船舶与从事捕鱼船舶避让方法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上飞机避让责任相关规则修订与完善[J]. 赖强. 珠江水运, 2021(14)
  • [2]基于HSSVM与卷积神经网络的船舶避碰知识库研究[D]. 陈鹏. 大连海事大学, 2021(04)
  • [3]分道通航制水域船舶的安全航行与避碰研究[J]. 喻伟,张国庆,陈海键.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20(03)
  • [4]海上钻井平台的国际法研究[D]. 白龙.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2)
  • [5]水上交通过失犯罪研究[D]. 庞婧.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船舶避碰智能辅助决策研究[D]. 秦绪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5)
  • [7]基于电子海图的多船避碰决策及路径规划研究[D]. 吕红光.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8]从一起事故分析商船与渔船碰撞风险[J]. 刘宪珍. 世界海运, 2018(12)
  • [9]喀麦隆杜阿拉航道浅区航行和施工时船舶的操纵与避让[J]. 牟勤,张敏,白军. 世界海运, 2018(02)
  • [10]渔船碰撞的分析与研究[A]. 马明超,方毅,刘雷,孙高峰. 第八届中国国际救捞论坛论文集, 2014

标签:;  ;  ;  ;  ;  

海上航行船舶和渔船避让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