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止痛煎剂坐浴治疗50例痔瘘术后疼痛(论文文献综述)
刘县宝[1](2021)在《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对照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减三黄二地汤,疗程为14天。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止痛药使用次数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情况,将术后并发症以积分的形式记录表中,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最终研究结果。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的治疗均有效,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2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症状改善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第14天,治疗组对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症状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4天内,治疗组止痛药使用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0.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疗效显着,可明显减少止痛药使用次数,具有明显的促进创面愈合作用。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临床值得推广。
刘文[2](2021)在《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疗效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创面疼痛、水肿、渗液、愈合效率等的临床疗效,总结探讨金菊洗剂对肛瘘术后创面恢复的作用,确定其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观察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患者共8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0例,患者全部来自于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治疗组与对照组于术后第1天起分别予金菊洗剂、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蒸坐浴肛门部。两组患者坐浴后均予肛安软膏、肛泰栓进行换药处理,每天早晚各换药一次,7天为一疗程,分别观察术后第1、7、14、28天分泌物、疼痛水平、创面恢复情况等指标变化。测量术后第1、7、14、28天创面大小,计算创面愈合率,对照总愈合时间评估临床疗效。对记录的数据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治疗组(金菊洗剂组)40例,对照组(高锰酸钾组)3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显示,在性别、年龄、病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评分(分泌物、术后当天面积以及疼痛积分)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金菊洗剂经治疗后结果如下:1.创面愈合面积方面及愈合率方面:两组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治疗组术后第7、14、28天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7d、14d、28d<0.05);两组内创面面积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2.创面疼痛、分泌物评分方面:两组组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治疗组术后第7、14天创面疼痛及分泌物评分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7d、14d<0.05),在术后第28天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创面疼痛与分泌物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28d>0.05);两组内创面疼痛及分泌物评分均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时间<0.05)。3.创面愈合总时间: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总体治疗疗效:1个月后回访两组治疗疗效,经秩和检验,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金菊洗剂坐浴对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术口疼痛、减少术后分泌物渗出以及加速创面恢复的疗效确切,且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胡启炳[3](2021)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在肛裂行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术后并发症治疗以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从而验证痔疮消炎软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0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入院后手术均采取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治疗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照组在术后第2d坐浴消毒后开始使用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每天一次。以量化评分的形式分别记录两组肛裂手术病人在换药前、以及术后第3d、7d、14d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渗出并发症以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术后上述时间点两组创面大小改变;出院后嘱咐患者每日返院换药,评价术后第14d两组总体疗效并随访记录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上述评分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次临床研究共有77例患者最终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肛裂分期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分析后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首次换药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及创面大小经比较后,无明显差异(P>0.05)。痔疮消炎软膏纱条换药对比肛泰软膏纱条换药治疗结果如下:1.肛门疼痛比较:两组间肛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0.983,P组间=0.001),且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肛门疼痛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3、7、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门疼痛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14.400,P时间=0.000)。2.肛缘水肿比较:两组间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800,P组间=0.018),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3=0.20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40,P14=0.000);组内比较,两组肛缘水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815,P时间=0.000)。3.创面出血比较:两组间创面出血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857,P组间=0.000),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出血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0.548,P时间=0.000)。4.创面渗出比较:两组间创面渗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76,P组间=0.007),其中术后第3d、7d、14d,治疗组创面渗出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0.039,P7=0.000,P14=0.045);组内比较,两组创面渗出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71.503,P时间=0.000)。5.肉芽组织生长比较:两组间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298,P组间=0.001),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130),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00,P14=0.049);组内比较,两组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0.971,P时间=0.000)。6.创面大小比较:两组间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001,P组间=0.320),其中术后第3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3=0.607),术后第7d、第14d治疗组与同期对照组创面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7=0.033,P14=0.002);组内比较,两组创面面积均随着治疗时间的推移而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80.869,P时间=0.000)。7.创面愈合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6.36±1.85d,对照组创面愈合平均时间为18.10±2.13d,两组经比较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总体疗效比较:术后第14d两组对比,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17%。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应用于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换药上,能有效减轻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创面出血及渗出等并发症,同时能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临床治愈率,证实其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李晓娜[4](2020)在《三黄油纱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三黄油纱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术后第一天起,观察组采用三黄油纱每日换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凡士林油纱每日换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3、7、14天创面疼痛程度,第3、7、14、21天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创面愈合率情况,并记录患者创面完全愈合所需要的时间,术后第30天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初始创面面积等一般资料分析无显着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第3、7天创面疼痛减轻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第7、14、21天,观察组在肉芽生长情况及创面愈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第30天观察组治愈率为93.88%,对照组为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油纱换药可有效缓解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提高创面愈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且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何佳[5](2020)在《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疗效,探讨肛肠坐浴一号方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机制,验证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共观察9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皆来自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住院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肛门部,对照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熏洗坐浴肛门部,两组均于坐浴后予肛泰栓、痔疮消炎软膏常规换药处理,上午和下午各一次。于治疗后第3、7、14天进行比较,并于出院后门诊及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水肿、疼痛程度及创面愈合时间,收集数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差异。对记录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临床研究共有87名患者纳入观察,其中治疗组44例给予肛肠坐浴一号方坐浴,对照组43例给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前对两组性别、年龄、内痔分期、手术时长、术中处理外痔数量、术后当天即治疗前的疼痛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肛缘水肿、肛门疼痛、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肛缘水肿评分:治疗后第3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第7、14天,两组肛缘水肿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治疗后第3、7、14天,两组疼痛评分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整体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88.6%,对照组总有效率83.7%,两组整体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均优于高锰酸钾溶液。结论:肛肠坐浴一号方熏洗坐浴在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水肿、疼痛疗效优于高锰酸钾溶,且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浩咏[6](2020)在《痔瘘洗剂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痔瘘洗剂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行肛裂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痔瘘洗剂坐浴,对照组予1:5000高温酸钾坐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水肿及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等具体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疼痛、水肿及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痔瘘洗剂熏洗坐浴对促进肛裂术后创面的愈合疗效显着,值得推广。
梁海容[7](2020)在《除湿祛毒止痒汤熏洗坐浴对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除湿祛毒止痒汤熏洗坐浴对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03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为湿热下注型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予除湿祛毒止痒汤熏洗坐浴,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乳膏外用,每日晨起第1次大便后及临睡前各1次,维持1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肛门瘙痒程度、瘙痒持续时间、瘙痒间隔时间、肛周皮肤变化的情况,所得数据采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及检验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瘙痒程度、肛周皮肤变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瘙痒持续时间、瘙痒间隔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除湿祛毒止痒汤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疗效确切,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云,高哲[8](2020)在《中医药外治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概况》文中研究指明混合痔在其多样化的治疗方案中通过手术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因肛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复杂性,且开放的术口会因排便刺激而损伤局部组织,造成肛门部水肿、疼痛、创面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出现,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西医治疗主要是抗感染、止痛、止血等对症处理为主;而中医治疗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达到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抗炎促愈的目的,疗效稳定,尤其是中医外治疗法通过中药熏洗坐浴、灌肠塞肛及针灸敷药等方式直接作用于切口患处,减少胃肠道刺激,发挥多靶点、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调控作用而增加疗效,其成本低、易操作、简便易行,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疼痛、减少出血及创面早日愈合。现就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中医药外治疗法进行综述如下。
韩晗[9](2019)在《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Ⅰ、Ⅱ期肛裂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Ⅰ、Ⅱ期肛裂的临床疗效,同时探究其作用机理。方法:收集Ⅰ、Ⅱ期肛裂的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对照组1(n=30)、对照组2(n=30)。观察组采用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对照组1采用祛毒汤外洗,对照组2采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涂抹,疗程均为14天。通过临床试验,观察和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第1、4、7、11、14天的疼痛、便血、便后疼痛缓解时间、创面愈合程度及总体疗效。结果:1.观察指标比较:三组在疼痛、便血、便后疼痛缓解时间上,组内不同时间点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三组均可以有效改善肛门疼痛、便血症状以及缩短便后疼痛缓解时间。1.1.减轻疼痛症状的疗效比较从高到低排序:观察组>对照组2>对照组1,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表明观察组(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可以明显减轻Ⅰ、Ⅱ期肛裂的疼痛症状,且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2(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和对照组1(祛毒汤)。1.2.缓解便血症状的疗效比较从高到低排序:观察组>对照组2>对照组1,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表明观察组(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可以明显缓解Ⅰ、Ⅱ期肛裂的便血症状,且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2(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和对照组1(祛毒汤)。1.3.缩短便后疼痛缓解时间的疗效比较从高到低的排序是:观察组>对照组2>对照组1,组间比较差异显着(P<0.05),表明观察组(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可以明显缩短Ⅰ、Ⅱ期肛裂的便后疼痛缓解时间,且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2(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和对照组1(祛毒汤)。2.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显着(c2=7.967,P=0.019<0.05),观察组疗效显着,表明观察组(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可以显着促进Ⅰ、Ⅱ期肛裂的创面愈合。3.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7.190,P=0.027<0.05)。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1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2总有效率96.67%,表明观察组(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Ⅰ、Ⅱ期肛裂的疗效优于对照组2(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和对照组1(祛毒汤)。结论: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可以有效改善Ⅰ、Ⅱ期肛裂患者的疼痛、便血症状,缩短便后疼痛缓解时间,促进创面愈合,是治疗Ⅰ、Ⅱ期肛裂的有效方法。
李明[10](2019)在《苦劳汤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混合痔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对于由外痔引起或内痔III度以上的混合痔最佳治疗方式首选手术治疗,随着医学发展,科技的进步,混合痔手术以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逐渐代替传统手术方式。此手术方式较传统手术痔核切除更彻底,并能上提下移的肛垫,保留了完整的肛垫及正常的黏膜桥,术后对肛门的舒缩功能和精细感觉无太大损伤,术后复发概率更低;但此手术术后创面较单一的混合痔TST术大,产生这些术后并发症的概率更高。本课题通过观察苦劳汤坐浴治疗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通过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术口疼痛评分、渗出症状评分、肛缘水肿评分等,验证苦劳汤坐浴治疗对术后创面促愈作用。方法:本课题的病例均来源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肛门外科,时间为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将在此期间住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其中治疗组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苦劳汤(药物组成:苦参、十大功劳各60g、芒硝、荆芥穗、五倍子各30g、七叶莲、两面针各50g,冰片2g)熏洗坐浴,随后给予肛泰栓、肛安软膏换药。对照组则给予1:5000高锰酸钾液熏洗坐浴,随后给予肛泰栓、肛安软膏换药。分别于术后第2、7、14天观察患者的诸多症状,如疼痛,水肿,渗出液,肉芽形态等,收集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临床观察,收集数据,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比较:术后第2天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14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水肿症状评分:术后第2天无显着差异(P>0.05),术后7、14天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创面渗液评分:术后第2、7、14天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肉芽形态评分:在术后2、7、14天均具有显着性差异,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通过应用苦劳汤坐浴治疗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创面,能明显改善术后创面疼痛,减轻水肿,减少渗出液,促进创面肉芽正常生长,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可在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应用。
二、止痛煎剂坐浴治疗50例痔瘘术后疼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止痛煎剂坐浴治疗50例痔瘘术后疼痛(论文提纲范文)
(1)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3 统计方法 |
4 不良反应事件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比较 |
1.1 性别比较 |
1.2 年龄比较 |
1.3 病程比较 |
2 治疗前情况比较 |
2.1 外痔切口比较 |
2.2 治疗前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出血情况比较 |
3 治疗前后情况比较 |
3.1 治疗前后肛门疼痛情况比较 |
3.2 治疗前后肛缘水肿情况比较 |
3.3 治疗前后肛门出血情况比较 |
3.4 止痛药使用情况比较 |
3.5 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3.6 总疗效比较 |
4 安全性检验与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1.1 祖国医学对痔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祖国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痔病发病机理的认识 |
2.2 现代医学对痔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及治疗 |
3 加减三黄二地汤的组方及药理分析 |
3.1 加减三黄二地汤组方分析 |
3.2 加减三黄二地汤药理分析 |
4 研究结果分析 |
4.1 一般资料及治疗前情况结果分析 |
4.2 治疗前后肛门疼痛情况结果分析 |
4.3 治疗前后肛缘水肿情况结果分析 |
4.4 治疗前后肛门出血情况结果比较 |
4.5 止痛药使用情况结果分析 |
4.6 创面愈合时间情况结果分析 |
4.7 总疗效情况结果分析 |
5.问题及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附录E |
附录F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疗效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肛瘘的概述 |
1.1 中医对肛瘘的认识 |
1.2 中医学对肛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肛瘘中医证型分类与治疗 |
2 西医对肛瘘疾病的概述 |
2.1 西医对肛瘘概念与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西医对肛瘘的分类 |
2.3 西医对肛瘘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及方法 |
3.1 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
3.2 疗效观察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不良反应事件 |
3.5 病例脱落处理 |
4 统计学处理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情况比较 |
5.2 观察指标及评分比较 |
5.3 安全性评估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肛瘘术后的研究讨论 |
1.1 中医对肛瘘术后创面病因病机的认识 |
1.2 中医对肛瘘术后的治疗 |
2 西医对肛瘘术后的研究讨论 |
2.1 西医对肛瘘术后创面的认识 |
2.2 西医对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治疗进展 |
2.3 西医对肛瘘术后并发症的认识 |
3 中药熏洗坐浴的作用及机理 |
4 金菊洗剂的组方依据及方药分析 |
4.1 金菊洗剂组方成分分析: |
4.2 金菊洗剂的现代药理作用 |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
6 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
6.1 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 |
6.2 金菊洗剂对创面愈合率的影响 |
6.3 金菊洗剂对创面愈合面积的影响 |
6.4 金菊洗剂对创面疼痛的影响 |
6.5 金菊洗剂对创面分泌物渗出的影响 |
6.6 金菊洗剂对愈合时间的影响 |
7 结论 |
8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1.工作情况 |
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 |
(3)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中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肛裂的认识 |
1.2 中医学肛裂的病因病机 |
2 现代医学对肛裂的认识 |
2.1 肛裂的症状与病理表现 |
2.2 肛裂的发病机制 |
3 肛裂的治疗 |
3.1 肛裂的中医治疗 |
3.1.1 中药内治法 |
3.1.2 中药坐浴 |
3.1.3 油膏外敷 |
3.1.4 栓剂纳肛 |
3.1.5 中医其他疗法 |
3.2 肛裂的西医疗法 |
3.2.1 西医药物治疗 |
3.2.2 手术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肛裂的西医诊断标准 |
1.2.2 肛裂的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实验方案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药物选择及制备 |
2.5 术后常规治疗及换药 |
2.6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
2.7 疗效评定标准 |
2.8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对比 |
3.3 换药前(术后第2 天)症状评分及创面大小对比 |
3.4 临床疗效对比 |
3.5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西医对肛裂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愈合的认识和治疗 |
3 中药软膏外敷的作用和机理 |
4 痔疮消炎软膏的组成及方药分析 |
5 痔疮消炎软膏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6 痔疮消炎软膏的作用机制 |
7 肛泰软膏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
8 研究结果分析 |
9 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肛裂术后中医药疗法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三黄油纱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 |
2.2 术前检查 |
2.3 术前准备 |
2.4 手术方法 |
2.5 术后处理 |
2.6 治疗方法 |
2.7 注意事项 |
3 观察和评价指标 |
3.1 一般观察 |
3.2 疗效指标 |
3.3 安全性指标 |
3.4 疗效判定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 |
5.3 两组肉芽生长积分比较 |
5.4 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 |
5.5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
5.6 总疗效 |
5.7 安全性检测 |
5.8 病例脱落 |
6 结论 |
讨论 |
1 西医对创面愈合的认识 |
1.1 创面愈合机制 |
1.2 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特征 |
2 中医对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认识及治疗 |
2.1 肛瘘的病因病机 |
2.2 肛瘘术后创面证型特点 |
2.3 肛瘘术后创面的治疗 |
3 组方及现代药理研究 |
4 研究结果分析及组方特点 |
4.1 创面疼痛评分结果分析 |
4.2 创面肉芽组织评分结果分析 |
4.3 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分析 |
4.4 总体疗效分析 |
4.5 组方特点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外治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5)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中医古籍对痔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西医对痔的病因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痔的中医治疗 |
2.2 痔的西医治疗 |
3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认识 |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3.2 西医对痔术后水肿疼痛原因的认识 |
4 痔术后水肿疼痛的预防和治疗 |
4.1 术中预防 |
4.2 中医治疗 |
4.3 西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实验分组 |
2.2 术前准备 |
2.3 手术方式 |
2.4 治疗方案 |
2.5 观察指标 |
2.6 疗效判定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脱落情况 |
3.2 一般情况 |
3.3 临床疗效比较 |
3.4 安全性评价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中药熏洗的作用和机理 |
2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方药分析 |
3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
4 肛肠坐浴一号方的作用机制 |
5 高锰酸钾的药理学分析及临床应用 |
6 研究结果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
附录2 术后评分表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疼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痔瘘洗剂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资料 |
1.病例来源 |
2.病例选择 |
2.1 病例诊断标准 |
2.2 病例纳入标准 |
2.3 病例排除标准 |
2.4 病例脱落及剔除标准 |
3.研究方案 |
3.1 分组 |
3.2 治疗方法 |
3.3 观察方法及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指标 |
3.5 安全性评价指标 |
3.6 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结果分析 |
1.一般资料分析 |
2.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患者治疗前疼痛各组内对比 |
4.治疗后指标两组对比 |
5.安全性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中医对肛裂病因病机的认识 |
2.肛裂临床分期 |
3.现代医学对肛裂的发病机理的认识 |
4.中医学对肛裂术后病因病机的认识 |
5.肛裂治疗方法 |
6.肛裂术后治疗的临床研究现状 |
7.肛裂术后中药熏洗坐浴 |
8.导师对本病的认识 |
9.关于痔瘘洗剂药物组成及各药物研究 |
10.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四部分 结论、不足及展望 |
1.结论 |
2.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表 |
文献综述 中医药应用于肛裂术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7)除湿祛毒止痒汤熏洗坐浴对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药熏洗疗法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中医药外治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创面直接给药法 |
1.1 中药熏洗坐浴法 |
1.1.1 中药熏洗用于防治术后疼痛: |
1.1.2 中药熏洗用于防治术后水肿: |
1.1.3 中药熏洗促进术后创面愈合: |
1.1.4 中药熏洗用于防治肛门瘙痒: |
1.2 局部用药法 |
1.2.1 中草药外敷: |
1.2.2 中药掺药外敷: |
1.2.3 外敷烫熨法: |
2 创面间接给药法 |
2.1 中药灌肠治疗 |
2.2 药物塞肛治疗 |
3 经络穴位疗法 |
3.1 针灸疗法 |
3.1.1 针法: |
3.1.2 灸法: |
3.1.3 针灸法: |
3.2 穴位疗法 |
3.2.1 穴位注射: |
3.2.2 穴位埋线: |
3.2.3 穴位敷贴及耳穴埋籽贴压: |
3.2.4 艾灸加穴位: |
3.2.5 灸法加膏剂: |
3.3 联合疗法 |
3.3.1 电针与穴位的联合治疗: |
3.3.2 熏洗为主的联合治疗: |
4 其他疗法 |
4.1 冷冻疗法 |
4.2 按摩法 |
5 小结 |
(9)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Ⅰ、Ⅱ期肛裂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对象 |
(一)病例来源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脱落标准 |
三、研究方法 |
(一)方案设计 |
(二)治疗方案 |
(三)观察指标 |
四、疗效判定 |
(一)临床疗效评定方法 |
(二)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五、统计学分析方法 |
六、研究结果 |
(一)基本资料 |
(二)疗效评价 |
七、结论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祖国医学对肛裂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苦劳汤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 |
1 痔的认识 |
1.1 中医对痔的认识 |
1.2 西医对痔的认识 |
2 痔的治疗 |
2.1 中医对痔治疗方法的认识 |
2.2 西医对痔治疗方法的认识 |
3 中西医对混合痔术后的认识 |
3.1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的认识 |
3.2 西医对混合痔术后的认识 |
4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治疗方法 |
4.1 熏洗坐浴 |
4.2 药物内服 |
4.3 药物外涂 |
4.4 其他疗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选择 |
2 治疗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分组方式 |
2.3 手术方式 |
2.4 手术操作 |
2.5 术后处理 |
2.6 药物来源 |
3 观察指标 |
3.1 疼痛评分 |
3.2 水肿症状评分 |
3.3 肉芽形态评分 |
3.4 创面渗液评分(均以 12h 纱布渗湿层数计分) |
3.5 创面愈合时间 |
3.6 安全性观察 |
4 疗效判定标准 |
5 统计学方法 |
6 结果与分析 |
6.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
6.2 临床疗效对比 |
7 安全性分析 |
8 治疗前后创面图片对比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苦劳汤的组成及方义分析 |
2 苦劳汤组方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3 苦劳汤对预防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分析 |
3.1 苦劳汤对预防术后水肿疗效分析 |
3.2 苦劳汤对预防术后疼痛疗效分析 |
3.3 苦劳汤对预防术后渗出液及肉芽组织增生疗效分析 |
4 高锰酸钾的药理分析及其临床应用 |
5.结果总结 |
6.存在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止痛煎剂坐浴治疗50例痔瘘术后疼痛(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减三黄二地汤治疗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刘县宝.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金菊洗剂坐浴对湿热下注型低位单纯性肛瘘术后的疗效临床观察[D]. 刘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痔疮消炎软膏纱条对肛裂内括约肌松解术术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胡启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三黄油纱促进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D]. 李晓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肛肠坐浴一号方对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疼痛的临床研究[D]. 何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痔瘘洗剂促进肛裂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D]. 王浩咏.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7]除湿祛毒止痒汤熏洗坐浴对肛肠病术后肛门瘙痒症的临床研究[D]. 梁海容.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8]中医药外治疗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临床研究概况[J]. 赵云,高哲. 陕西中医, 2020(02)
- [9]祛毒汤外洗联合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治疗Ⅰ、Ⅱ期肛裂的临床观察[D]. 韩晗.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苦劳汤对混合痔TST术加外剥内扎术术后并发症影响的临床研究[D]. 李明.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