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电台新架构

软件电台新架构

一、软件无线电电台的新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张欣悦[1](2017)在《超短波收发信机多信道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无线通信技术在现代通信领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线通信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这对通信的容量、速度和互通性都提出了更多而且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软件无线电因为其自身的灵活性,以及可使用软件来控制等优点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将重点研究超短波通信系统,尤其是超短波接收机中数字下变频技术,抽取滤波器的设计,以及基于信道化技术,信道的自适应均衡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设计,提出了基本的平台框架。本文具体给出了接收机中的关键技术的设计、仿真,验证平台框架的可行性分析,对于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依托国家项目,以实际的工程研究为背景,从原理与理论分析入手,结合MATLAB与ModelSim的仿真,具体研究设计了以下的几个部分:首先,给出了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相关理论与重要概念,着重强调了 Nyquist采样定理和带通采样定理;又对接收机中常用的多速率抽取滤波器中CIC滤波器和FIR滤波器等关键的技术重点介绍,这为后续的研究与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次,提出了信道化的技术,先后阐明讲述了实现的两种方法:多信道数字滤波器组的方式,以及基于多相网络与FFT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并对比出基于FFT的多相滤波器网络的方式在功耗和性能上的优势所在,并结合信道化器的MATLAB仿真原理与效果,给出基于FFT的多相滤波器网络技术实现信道化在FPGA上实现的方案。最后,完成了 FPGA和DSP进行数据传输的McBSP的通道设计与仿真,并对于接收机自适应均衡的实现部分,提出将FPGA与DSP联合进行实现的方式:即将信号数据通过McBSP的方式传给DSP进行自适应均衡滤波器参数的设计,并将处理后得到的滤波器参数传递给FPGA并在FPGA平台上采用高效的MAC结构实现可变系数滤波器的设计,最终实现信道的自适应均衡。

曹博[2](2010)在《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多模式调制解调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软件无线电在无线通信领域被称为是自模拟通信过渡到数字通信之后的又一次革命,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种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基于通用的可编程硬件平台,把尽可能多的通信功能用软件实现,从而使系统的改进和升级都非常方便,容易实现不同通信系统之间的兼容。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从而使软件无线电中的调制方式产生多模式化。而多模式调制的存在,就要有自动的多模式调制的识别方法。所以,多模式调制方式的自动识别是软件无线电中必须具备的功能。如何将多模式调制的识别方法与软件无线电的解调方法相结合,同时实现信号的接收和解调,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而在数字通信系统中,全数字接收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何利用数字化方法设计通信系统中的调制解调技术是实际应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GMSK最小高斯频移键控是一种典型的连续相位调制方式,具有包络恒定、频谱紧凑、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移动通信等场合得到了广泛应用。在GMSK调制解调的实现中采用了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不仅克服了模拟系统灵活性不好的缺点,而且易于系统的修改和升级。针对上述情况,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有:1、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三种结构形式,针对目前的设计条件,指出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结构形式。2、对调制模式识别中基本特征参数频率、包络以及相位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三种调制信号分类方法分别进行了讨论。在信道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提出利用参量直方图的方法对三种基本特征参数分别进行统计,根据峰值的数目从而可以来区分ASK、PSK和FSK信号。当信道条件一般时,文中以决策论为依据,使用4个特征参数实现了二进制和四进制ASK、FSK、PSK的分类。3、采用高阶统计量的方式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的调制信号进行识别,利用计算出的几个高阶累积量,提取特征参数,成功地实现了低信噪比条件下ASK、PSK和FSK的二制和四进制信号的分类。4、最后在Mat1ab中进行对软件无线电中的GMSK调制与解调的仿真,并且在FPGA上实现其调制与解调。

高渊[3](2009)在《协议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在现代通信对抗和无线电监测中,协议识别与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关键性技术,对提升我军信息化作战能力和提高我国无线电监测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研制我国自己的协议识别与分析仪有助于国家安全与我军在未来战场上的作战能力。论文首先对上百种航空、水上、陆地电台体制协议进行了分析,综合考虑了软件无线电技术、调制方式识别技术、码速率测量技术、嵌入式技术等,制定了一种可行的协议识别与分析平台的实现方案。然后从物理特征的角度对上百种电台协议进行了分类,并设计了协议识别算法。在此基础之上,从实用化协议识别与分析仪的角度,结合硬件平台的相关接口,实现了协议识别模块的软件部分。论文还对基于比特流的协议识别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特征分析和滑动窗口的协议识别算法,并搭建了实验平台进行了测试,该平台具有很好的可扩展性。最后,对局域网协议分析技术进行了研究,用软件实现了基于WinPcap的局域网协议分析仪。

远海鹏,刘峰,龙腾[4](2008)在《基于射频采样的短波侦察接收机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采样的短波侦察接收机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多路不同频率、不同调制类型的短波信号的接收和侦察;有更好的灵活性和侦察接收性能;而且体积小、成本低、硬件结构统一。

黄旭伟[5](2007)在《DDS杂散抑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Digital Direct Frequency Synthesis)是一种新的频率合成方法,是频率合成技术的一次革命。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由相位累加器、波形ROM、D/A转换器和低通滤波器构成,是一种全数字化的频率合成技术。DDS技术具有频率分辨率高、频率切换速度快、频率切换时相位连续、输出相位噪声低和可以产生任意波形等优点。由于上述特点,DDS技术可被用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和仪器仪表等领域。软件无线电技术是近年来无线通信领域的热点,它是未来无线电台发展的方向,信号的数字化是其关键的一步。而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具有可编程性和全数字化结构,从而使它在软件无线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DDS的输出频率较低、杂散性能不够理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DDS的应用。本文介绍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发展及常用的频率合成技术,对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及其杂散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输出信号的理想频谱特性和杂散来源,对相位截位条件下和存在幅度量化误差情况下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的频谱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数模转换器(DAC)的非线性对输出频谱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在研究DDS输出频谱特性的基础上对DDS杂散抑制方法进行了研究,这些方法包括ROM压缩技术(包含利用正弦值的对称性和将ROM表读数分解为粗读和细读之和)、采用控制字与2 B互质的方法和利用随机化技术(包含频率扰动、相位扰动和幅度扰动),其中重点研究了随机化技术对DDS输出频谱特性的改善,在相位扰动技术的基础上介绍一种可降低相位截断误差所引起杂散的DDS新结构,并对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在DDS的相幅转换部分,介绍了从相位到幅度的两种转换方式:查表法和计算法,重点研究了CORDIC算法,并用CORDIC算法取代DDS中的ROM计算正弦值和余弦值。采用CORDIC算法产生正弦值和余弦值不需要太多的ROM资源,只需要简单的移位和加法等迭代操作,可以得到速度上的提高,很容易在VLSI芯片上实现,而且采用CORDIC算法可以避免DDS的杂散性能受ROM容量的限制。

高璟贤[6](2007)在《跳频电台中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软件电台是软件无线电技术在通信电台中的应用。跳频通信是扩频通信的一种,具有抗干扰、抗截获的能力,并能作到频谱资源共享。所以,在当前现代化的电子战中,跳频通信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另外,跳频通信也应用到民用通信中以抗衰落、抗多径、抗网间干扰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跳频系统中,频率合成器是核心部件。其跳频数和跳频速率是决定整个跳频通信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跳频系统对频率合成器的要求是:(1)输出频谱要纯;(2)频率切换速率快;(3)频率达到稳定的时间短。直接数字合成技术DDS具有低成本、低功耗、高分辨率和快速转换时间等优点,是实现快速跳频的一个关键技术。本文在研究了美国AD公司采用先进的DDS技术生产的高集成度频率合成器AD9954的基础上,提出了AD9954在跳频系统中的应用方案。跳频方案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采用DSP作为伪码发生器,控制DDS输出频率,得到相应的跳频图案。由实物实验表明该设计合理可行。

陈惠兵[7](2006)在《软件无线电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文中指出现代无线通信存在着体制繁多,电台难以互通的问题。传统的无线电接收机硬件依赖性强、信号适应能力差;软件无线电的出现导致了接收机技术的革新,其基本的思想是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安装不同的软件,灵活地实现各种通信功能。 本文对软件无线电若干关键技术作了深入的分析,包括多速率信号处理技术、通信信号识别技术等。鉴于目前器件水平的限制,采用专用芯片构建了宽带中频数字化接收系统。 首先,阐述了软件无线电中频数字化接收系统实现的理论基础,包括基本采样定理、带通采样定理、信号抽取技术。然后,探讨了信号识别技术,在决策论方法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于改进SOFM神经网络的方法对模拟调制信号进行自动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神经网络识别法识别率高于传统的决策论法的识别率,平均值高1.6个百分点左右,而对于信噪比较高的信号,表现出与传统的决策论法一样较高的识别成功率。接着,以调频信号的接收为例,选择了合适的软件无线电接收系统模型,介绍了接收系统的参数配置及其FM信号解调算法,并借助Matlab对接收系统工作过程作了仿真,得到了满意的仿真结果。最后,利用AD公司的AD转换器-AD6640、Intersil公司的数字下变频芯片-HSP50214B和闻亭公司的DSP开发板-C5410EVM开发板,组建了中频数字化接收硬件系统,验证了设计的软件无线电接收系统的正确性。

严海清[8](2004)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扫描接收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在论述软件无线电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应用价值的基础之上,重点讨论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扫描接收机中的应用设计问题,并结合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分别从射频模块、中频模块和基带处理模块给出了扫描接收机的设计过程。射频模块采用了DDS+PLL的方式产生扫频信号,对10~2000MHz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分段扫描,并下混频至中频;中频模块吸收了软件无线电的思想,采用带通采样技术,直接对中频信号数字化,经过数字下变频器(AD6620)的变频、降速、滤波处理,使之成为DSP能实时处理的信号;基带处理系统主要完成了低速、低频信号的数字滤波、时频变换等功能。本文给出了一种可行的扫描接收机设计方案,并结合MATLAB、ADS、CCS等软件仿真工具,对关键模块进行了仿真分析,给出了硬件设计过程。

熊承煜[9](2004)在《基于DSP硬件平台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近年来,软件无线电技术倍受关注,被认为是未来通信乃至未来无线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它突破了传统无线电台以功能单一、可扩展性差的硬件为设计核心的局限性,强调了要使通信系统摆脱硬件系统结构的束缚,提出了以开放性的最简硬件为通用平台,尽可能地用可升级、可重新配置的应用软件来实现各种无线电功能的设计新思路。国内,在软件无线电的研究中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对软件无线电技术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由于受到硬件性能如A/D、D/A及DSP芯片处理速度的限制,目前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多采用折中的实现方案,增加专用的数字变频器或者运行数字变频算法,将射频信号变频到中频,然后再进行基带信号处理,这样的软件无线电系统又被称之为“软件定义无线电”,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软件无线电。本论文将快速原型的思想引入到了软件无线电的系统设计中来,这样做主要的好处在于,快速原型化技术可以被用于表达未来的应用,这意味着虽然现有硬件处理能力还达不到理想的软件无线电构想的性能要求,但是仍然可以应用说明的工具对系统的模块与工作特性进行说明,并进行软仿真,这对于软件无线电研究方向的探讨十分有利。本论文实现了基于DSP硬件平台的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的系统级设计,并运用快速原型的方法在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的TMS320C6711DSK板上实现基于DSP平台的软件无线电系统,这主要是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本论文分为六章: 第一章 在分析软件无线电的起源、概念、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实现难点,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是接近理想化的软件无线电设计方案,本章对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射频直接带通采样原理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 分析并设计了射频直接带通采样结构软件软件无线电系统的DSP硬件平台; 第四章 研究了调制解调及信号调制样式的识别算法并给出了DSP实现,这是在DSP平台上实现软件无线电功能的一种常规方法; 第五章 分析了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开发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完成了软件无线电系统的MATLAB仿真及结合TI公司的TMS320C6711DSK板的快速原型实现,这也是本论文提出的软件无线电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 对本论文工作的总结及今后工作的展望。

刘旭[10](2004)在《软件无线电中数字上下变频器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技术的出现使多载波、多模式等无线通信成为可能,是现代无线通信领域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本论文讨论服务于以软件无线电为核心技术的铁路安全监控数据高速移动接入系统中的数字上下变频系统,包括数字上下变频基本技术,构成数字上下变频器主要芯片AD6623和AD6624的硬件介绍,及软硬件实验平台的方案、设计、研制。论文在最后给出了在处理机实验平台上进行的数字上下变频系统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了系统的有效性,并达到了实时处理的要求。

二、软件无线电电台的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软件无线电电台的新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超短波收发信机多信道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简介
    1.2 课题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接收机系统中的相关理论与实现设计
    2.1 接收机概述
        2.1.1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2.1.2 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2.2 接收机的理论基础
        2.2.1 Nyquist采样定理
        2.2.2 带通采样定理
    2.3 多速率抽取滤波的实现方式
        2.3.1 积分梳状(CIC)滤波器
        2.3.2 抽取FIR滤波器
        2.3.3 内插FIR滤波器
        2.3.4 分数形式采样率的处理
        2.3.5 半带(HB)滤波器
    2.4 接收机中DDC结构的FPGA实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信道化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数字滤波器组的数字信道化接收
        3.1.1 单信道的信号处理
        3.1.2 多信道滤波器组的信号处理
    3.2 基于FFT多相滤波器网络的信道化接收
        3.2.1 基于FFT多相滤波器网络的推导
        3.2.2 基于FFT多相滤波器网络的信道化接收机模型
        3.2.3 两种的算法复杂度对比
        3.2.4 基于FFT的多相滤波器网络的优点
        3.2.5 基于FFT的多相滤波器网络的仿真
    3.3 基于FFT的多相滤波器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3.3.1 硬件平台
        3.3.2 基于FFT的多相滤波器网络的FPGA实现
        3.3.3 实现结果测试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DDE可变系数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信道均衡的原理
    4.2 移动通信中典型的均衡算法
        4.2.1 最小均方误差算法
        4.2.2 盲均衡算法
        4.2.3 数据引导估计(DDE)算法
    4.3 基于DDE可变系数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4.3.1 并串转换及信号的选择
        4.3.2 McBSP的通道设计与实现
        4.3.3 可变系数滤波器FPGA上的设计与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内容及工作总结
    5.2 未来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多模式调制解调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调制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
    1.4 调制模式识别的必要性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安排
第2章 软件无线电多模式通用调制解调算法研究
    2.1 软件无线电的三种结构
        2.1.1 射频全宽开低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
        2.1.2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
        2.1.3 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
    2.2 数字信号正交变换理论
    2.3 软件无线电中的调制通用模型
        2.3.1 振幅键控(MASK)
        2.3.2 二进制频移键控(MFSK)
        2.3.3 二进制相移键控(MPSK)
        2.3.4 正交振幅调制(QAM)
    2.4 软件无线电中的通用解调模型
        2.4.1 ASK 信号的解调
        2.4.2 MFSK 信号的解调
        2.4.3 MSK 信号的解调
        2.4.4 MPSK 信号的解调
        2.4.5 QPSK 信号的解调
        2.4.6 QAM 信号的解调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调制模式识别特征参数的提取
    3.1 信号瞬时包络参数的提取
    3.2 信号瞬时相位和频率参数的提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数字调制信号分类方法的研究与仿真
    4.1 利用参量直方分布来分类ASK,PSK,FSK 信号
        4.1.1 算法分析
        4.1.2 算法仿真
    4.2 基于决策论的信号识别方法
        4.2.1 算法分析
        4.2.2 算法仿真
    4.3 利用参数统计法识别数字调制信号
        4.3.1 算法分析
        4.3.2 算法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高阶统计量在数字调制信号识别中的研究
    5.1 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
    5.2 高阶累积量谱和高阶矩谱的转换关系
    5.3 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的性质
    5.4 平稳随机过程的高阶矩和高阶累积量
    5.5 利用高阶统计量进行调制信号识别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软件无线电中GMSK 调制解调的算法与仿真
    6.1 GMSK 调制概述
        6.1.1 预调制滤波器具有的特性
    6.2 软件无线电中的GMSK 调制实现的研究
    6.3 软件无线电中的GMSK 解调实现的研究
    6.4 软件无线电中的 GMSK 调制的 matlab 仿真
    6.5 软件无线电中的 GMSK 解调的 matlab 仿真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软件无线电中GMSK 调制解调的FPGA 实现
    7.1 FPGA 概述
    7.2 软件无线电中GMSK 调制解调的FPGA 实现
    7.3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3)协议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现状和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协议识别与分析仪的设计方案
    2.1 协议识别与分析方法
    2.2 协议识别与分析平台的硬件实现方案
        2.2.1 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协议识别与分析平台中的应用
        2.2.2 协议识别与分析平台硬件组成
    2.3 协议识别与分析平台的软件组成
        2.3.1 DSP侧软件组成
        2.3.2 ARM侧软件模块组成
第三章 协议识别算法研究及软件实现
    3.1 协议分类
        3.1.1 同步或准同步模式
        3.1.2 半双工ARQ模式
        3.1.3 双工ARQ模式
        3.1.4 FEC模式
        3.1.5 MFSK模式
        3.1.6 VHF-UHF模式
        3.1.7 FAX模式
    3.2 协议的特征分析及协议识别算法研究
        3.2.1 协议的特征分析及分类
        3.2.2 协议识别算法
    3.3 协议识别模块的接口设计及软件实现
        3.3.1 串行外围接口(SPI)
        3.3.2 协议识别模块接口设计
        3.3.3 协议识别模块的软件实现
第四章 基于比特流的协议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
    4.1 基于比特流的协议识别算法
        4.1.1 基于比特流的协议识别技术在通信侦察中的地位
        4.1.2 链路层协议特征分析
        4.1.3 基于滑动窗口和特征分析的协议识别算法
    4.2 实验平台的设计
        4.2.1 实验平台的框架及原理
        4.2.2 SOCKET编程原理
    4.3 实验平台的实现与测试
        4.3.1 实验平台的实现
        4.3.2 协议分析实验平台的测试
第五章 局域网协议分析技术研究
    5.1 网络协议分析技术研究现状
    5.2 基于WinPcap的协议分析技术
        5.2.1 WinPcap
        5.2.2 Windows数据包捕获原理
        5.2.3 基于WinPcap的协议分析技术原理
    5.3 基于WinPcap的局域网协议分析仪的实现
        5.3.1 协议分析中使用到的数据结构
        5.3.2 协议分析流程
        5.3.3 局域网协议分析仪的实现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5)DDS杂散抑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DDS 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内容
2 软件无线电中的DDS 技术
    2.1 软件无线电技术
        2.1.1 历史发展及现状
        2.1.2 软件无线电结构
    2.2 频率合成技术
        2.2.1 直接频率合成
        2.2.2 间接频率合成
        2.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
        2.2.4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特点
    2.3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技术的实现方案
        2.3.1 采用高性能DDS 单片电路
        2.3.2 采用低频正弦波DDS 单片电路
        2.3.3 基于FPGA 的DDS 实现
    2.4 DDS 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2.5 本章小结
3 DDS 中的杂散分析
    3.1 DDS 的中杂散来源及其分布特性
        3.1.1 DDS 的组成结构
        3.1.2 理想DDS 的频谱
        3.1.3 DDS 中的杂散来源
    3.2 相位舍位下DDS 的输出频谱
        3.2.1 相位舍位下误差分析
        3.2.2 相位舍位下输出频谱分析
        3.2.3 相位舍位下的频谱图
    3.3 量化误差对DDS 输出频谱的影响
        3.3.1 量化误差分析
        3.3.2 量化误差下的频谱分析
    3.4 DAC 对DDS 输出频谱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4 改善DDS 输出频谱的方法
    4.1 压缩ROM 存储量,增大寻址位数
        4.1.1 利用正弦值的对称性
        4.1.2 将ROM 表读数分解为粗读和细读之和
    4.2 采用控制字与2~B 互质的方法
    4.3 利用随机化技术(即WHEATLEY 抖动注入法)
        4.3.1 相位随机扰动技术
        4.3.2 幅度随机扰动技术
    4.4 DDS 新的结构改进
    4.5 改善DDS 输出频谱的方法的硬件实现
        4.5.1 相位累加器
        4.5.2 扰码产生器
        4.5.3 加法器
        4.5.4 相幅转换
        4.5.5 DDS 仿真波形图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未来的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部分程序代码
    B.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

(6)跳频电台中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软件无线电的介绍
        1.1.1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
        1.1.2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1.1.3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现状
    1.2 跳频通信的发展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跳频通信的介绍
    2.1 跳频通信的介绍
        2.1.1 为什么要跳频
        2.1.2 跳频图案
        2.1.3 跳频技术指标
        2.1.4 跳频的特点
        2.1.5 跳频系统的组成
        2.1.6 跳频同步
        2.1.7 跳频与直接序列扩频的比较
    2.2 频率合成器的介绍
        2.2.1 频率合成器的几种技术
        2.2.2 直接式频率合成DS
        2.2.3 锁相环PLL
        2.2.4 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
第三章 DDS的性能分析
    3.1 DDS的噪声性能分析
    3.2 DDS频率转换性能分析
    3.3 DDS性能评估
        3.3.1 主要参数
        3.3.2 基本特点
    3.4 DDS的频谱性能优化
        3.4.1 非减性抖动
        3.4.2 减性抖动
        3.4.3 误差反馈法
    3.5 DDS技术的应用
        3.5.1 DDS在跳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3.5.2 将DDS用作任意波形发生器
        3.5.3 快速跳频频率合成器方案
第四章 频率合成器的硬件设计与实现
    4.1 DDS芯片AD9954 简介
        4.1.1 概述
        4.1.2 引脚说明
        4.1.3 串口操作
        4.1.4 AD9954 的性能表现
    4.2 跳频电台的总体框图介绍
        4.2.1 快速跳频的关键技术
        4.2.2 跳频电台的总体框图介绍
    4.3 频率合成器的硬件设计
        4.2.1 硬件设计框图
        4.3.2 原理图设计
        4.3.3 PCB布局和布线
    4.4 DDS的软件设置
        4.4.1 SPI协议
        4.4.2 AD9954 的软件控制
第五章 调试及测试结果
    5.1 硬件测试
    5.2 软件测试及结果
    5.3 调试经验总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

(7)软件无线电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软件无线电产生的背景
    1.2 软件无线电国内外发展动态
    1.3 论文的意义及章节安排
2. 软件无线电的理论基础
    2.1 信号采样理论
        2.1.1 基本采样理论—Nyquist采样定理
        2.1.2 带通信号采样理论
    2.2 多速率信号处理
    2.3 软件无线电中的高效数字滤波器
        2.3.1 数字滤波器设计的理论基础
        2.3.2 FIR滤波器的窗函数设计
        2.3.3 半带滤波器
        2.3.4 级联积分梳状(CIC)滤波器
    2.4 本章小结
3. 调制信号的自动识别
    3.1 调制信号识别特征参数
    3.2 基于决策论的识别法
    3.3 基于 SOFM神经网络识别法
        3.3.1 SOFM神经网络的模型
        3.3.2 SOFM工作原理
        3.3.3 改进的 SOFM网络用于信道调制方式的识别
    3.4 识别算法的计算机仿真
        3.4.1 特征参数特性分析
        3.4.2 识别比较
    3.5 本章小结
4. 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
    4.1 软件无线电单通道接收系统数学模型
    4.2 调频信号的正交解调
    4.3 FM中频接收系统的 MATLAB仿真
        4.3.1 调频信号的 Matlab实现
        4.3.2 数字滤波器的设计
        4.3.3 调频信号的解调输出
    4.4 本章小结
5. FM中频接收系统的硬件验证
    5.1 硬件系统概述
        5.1.1 系统结构
        5.1.2 系统工作过程
    5.2 高速数据采集模块设计
        5.2.1 高速数据采集芯片的选择
        5.2.2 AD6640外围及接口电路设计
    5.3 数字下变频电路设计
        5.3.1 HSP50214B芯片介绍
        5.3.2 HSP50214B的电路连接
        5.3.3 HSP50214B的参数配置
    5.4 DSP硬件电路
        5.4.1 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 TMS320VC5410
        5.4.2 5410EVM开发板介绍
    5.5 DSP软件设计
    5.6 硬件验证分析
        5.6.1 实验介绍
        5.6.2 实验结果及其结论
    5.7 本章小结
6. 总结
    6.1 工作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

(8)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扫描接收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软件无线电及其发展现状
    1.3 无线电接收机发展动态
        1.3.1 超外差式接收机
        1.3.2 零中频接收机
        1.3.3 软件无线电
    1.4 论文主要工作
2 软件无线电中的信号处理
    2.1 信号的采样方法
        2.1.1 带通信号采样定理
        2.1.2 带通采样前端滤波器的设计
        2.1.3 ADC器件的几个重要指标
    2.2 信号的多速率处理
        2.2.1 整数倍抽取
        2.2.2 整数倍内插
        2.2.3 抽取内插的多相滤波实现
    2.3 两种高效的抽取内插数字滤波器
        2.3.1 半带滤波器
        2.3.2 积分梳状滤波器
    2.4 本章小结
3 硬件电路设计
    3.1 射频模块概述
    3.2 基于DDS+PLL线性调频信号源的设计
        3.2.1 AD9858简介
        3.2.2 AD9858扫频模式设计
        3.2.3 AD9858硬件设计
    3.3 上混频电路设计
    3.4 射频模块仿真结果分析
    3.5 中频模块概述
    3.6 高速数据采集电路设计
        3.6.1 AD6600简介
        3.6.2 AD6600外围电路及接口设计
        3.6.3 模拟输入电路设计
        3.6.4 时钟电路设计
        3.6.5 电源和地的设计
        3.6.6 输出接口设计
    3.7 数字下变频电路设计
        3.7.1 AD6620简介
        3.7.2 AD6620硬件设计
        3.7.3 AD6620软件编程
    3.8 本章小结
4 基于DSP的基带处理系统
    4.1 DSP芯片概述
    4.2 DSP芯片的选择
    4.3 DSP应用系统软硬件设计
    4.4 FIR滤波器设计
    4.5 FFT的DSP实现
    4.6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FIR滤波器程序

(9)基于DSP硬件平台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软件无线电的起源及发展概况
        1.1.1 软件无线电的起源
        1.1.2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1.1.3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概况
    1.2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实现难点
    1.3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论文所做工作
第2章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原理分析
    2.1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体系结构
        2.1.1 无线电系统体系结构复杂性的演变
        2.1.2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一般结构
        2.1.3 射频全带宽低通采样的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2.1.4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的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2.1.5 宽带中频带通采样的软件无线电体系结构
    2.2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原理分析
        2.2.1 带通信号采样理论
        2.2.2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原理
第3章 软件无线电系统DSP硬件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3.1 射频直接带通采样结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技术指标
    3.2 软件无线电系统硬件平台方案的选择
        3.2.1 DSP硬件平台方案
        3.2.2 其他的硬件平台方案
        3.2.3 硬件平台方案的选择
    3.3 硬件平台的分析与设计
        3.3.1 系统的原理分析
        3.3.2 接收部分的分析与设计
        3.3.3 发射部分的分析与设计
第4章 软件无线电系统中的调制解调及其DSP实现
    4.1 调制算法及其DSP实现
        4.1.1 信号调制通用模型
        4.1.2 AM调制算法及其DSP实现
    4.2 解调算法及其DSP实现
        4.2.1 信号解调通用模型
        4.2.2 AM解调算法及其DSP实现
    4.3 信号调制样式的自动识别及其DSP实现
        4.3.1 通信信号的分类
        4.3.2 信号特征的提取
        4.3.3 特征门限值的确定
        4.3.4 模拟数字调制信号的联合识别及其DSP实现
第5章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MATLAB仿真及快速原型实现
    5.1 快速原型技术及其在软件无线电系统开发中的应用
        5.1.1 快速原型技术的基本概念
        5.1.2 快速原型技术及其在通信电子领域的应用
        5.1.3 应用快速原型技术开发软件无线电系统
    5.2 利用MATLAB仿真软件无线电系统
        5.2.1 MATLAB软件包构成的快速原型集成开发环境
        5.2.2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MATLAB仿真
    5.3 软件无线电系统的快速原型实现
        5.3.1 软件环节
        5.3.2 硬件环节
        5.3.3 系统的DSP实现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在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1: 软件无线电发送接收系统的DSP实现部分源代码
附录2: TI公司TMS320C6711DSK板的基本功能单元和接口示意图

(10)软件无线电中数字上下变频器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 要
ABSTRACT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1 软件无线电国内外发展动态
    1.2 项目背景
第二章 数字上下变频技术基础
    2.1 软件无线电结构框图
    2.2 软件无线电中关键技术
    2.3 数字上下变频技术基础
第三章 数字上下变频器硬件介绍
    3.1 AD6623和AD6624的优势
    3.2 AD6623
    3.3 AD6624
第四章 数字上下变频器的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原则
    4.2 数据高速移动接入系统中数字信号处理部分框图
    4.3 硬件设计
    4.4 Cadence简介
第五章 系统调试及结果
    5.1 系统安全性检查
    5.2 数字中频板单独调试
    5.3 系统联调及实验结果
    5.4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软件无线电电台的新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超短波收发信机多信道处理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 张欣悦. 北京邮电大学, 2017(03)
  • [2]基于FPGA的软件无线电多模式调制解调的研究与实现[D]. 曹博. 成都理工大学, 2010(04)
  • [3]协议识别与分析技术研究[D]. 高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9(S2)
  • [4]基于射频采样的短波侦察接收机设计[J]. 远海鹏,刘峰,龙腾.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2)
  • [5]DDS杂散抑制技术研究[D]. 黄旭伟. 重庆大学, 2007(06)
  • [6]跳频电台中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的研究[D]. 高璟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7(07)
  • [7]软件无线电FM中频接收系统的仿真与验证[D]. 陈惠兵. 西安理工大学, 2006(01)
  • [8]软件无线电技术在宽带扫描接收机中的应用研究[D]. 严海清. 南京理工大学, 2004(04)
  • [9]基于DSP硬件平台的软件无线电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熊承煜. 武汉理工大学, 2004(03)
  • [10]软件无线电中数字上下变频器研究与实现[D]. 刘旭. 电子科技大学, 2004(01)

标签:;  ;  ;  ;  ;  

软件电台新架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