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先行者,上市不是为了挪用

资本先行者,上市不是为了挪用

一、资本先行者 上市不为圈钱(论文文献综述)

王平[1](2021)在《金山软件分拆金山办公回归A股上市案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李维安,李元祯[2](2020)在《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迈向新阶段》文中认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与发展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把握正确的改革路径、推进内外部制度改革内容的深化、坚持与国际接轨开放的改革方式、顺应新型治理发展导入的要求,就能不断推动中国公司治理的现代化,造就更多伟大的中国公司中国治理改革是沿着从营利组织治理到非营利组织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路径逐步展开,不断推进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朱晓迪[3](2020)在《中国平安分拆上市价值创造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期,随着科创板概念的提出,分拆上市的热潮再次回归,而分拆上市中的价值创造路径再次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的分拆上市案例不多,其中,中国平安分拆平安好医生作为互联网医疗行业第一个在港上市IPO独角兽企业,其在资本运作方面的考虑更为成熟;因此,本文以中国平安分拆上市平安好医生的案例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分拆上市热潮的时代背景,深入分析了分拆上市对企业价值创造路径的影响。目前的文献研究的都是分拆上市案例的经济效应及表现,而本文明确了企业价值创造受融资活动、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影响,涉及了多个理论,其中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价值管理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等。同时,不仅分析了分拆上市的动因,还明确了价值创造的路径,确定具体文章思路,具体结合了中国平安分拆上市平安好医生案例,将理论框架与案例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中国平安如何分拆上市平安好医生实现企业价值创造;通过对财务数据和市场反映的分析汇总得出,分拆上市影响企业价值的效果以及路径作用情况的汇总。本文的结论如下:首先,分拆上市是一种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对融资、投资、经营活动三方面的影响来改变企业的效率,最后影响企业价值。其次,对于母公司来讲,可以实现融资,还缔结发展同盟以推动后续进程,同时也扩大了母公司的融资规模,公司战略得以实现,经营效率也可以得到显着的提升;最后,对于子公司来说,融资效率方面,子公司实现了大规模的融资,得到了分拆上市的地位,从而更好的提升它的投资规模,进而作用于经营效率。针对分拆上市的行为,本文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企业方面应该注意分拆上市的动机,注意和自身发展需求相结合,不应该盲目追求市场热度。同时,企业在进行分拆上市的时候还应关注后续的上市进程,从融资、投资、经营三个路径出发,进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对于监管者而言,应该做好对企业前期的上市动机的识别和判定,其次应该积极引导企业在合适的板块进行上市,保证市场的有序进行。

李祥茜[4](2020)在《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案例分析》文中提出上世纪60年代,并购风席卷全球,规模扩张带来的种种优势使得并购成为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首选方式,但与此同时,多元化程度的过快加深,往往会致使企业忽略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平衡经营负担的重要性,从而出现诸如大额经营亏损等多元化遗留问题。为了消除过度多元化的弊端,20世纪80年代,美国不少企业开始考虑将旗下经营业务分拆出去,实现更专业化的经营,与此同时,分拆出来的资产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从而实现母、子公司“1+1>2”的效应。相较国外,分拆上市在我国出现较晚,伴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成功开板,证监会随后颁布了分拆上市的6个前提,分拆上市才正式以规范化的姿态盛行于资本市场,并逐渐成为上市企业追求“归核化”、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首选途径。伴随着宏观环境的下行,传统的“开发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兼顾企业规模与利润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开始通过分拆物业板块上市,试图从这片蓝海中分一杯羹。但由于房地产行业的特殊性及地产与物业的高关联程度,证监会对其分拆上市始终持审慎态度。本文以打开市场先河的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为案例,通过探求其分拆上市的动因,评估分拆上市前后绩效的变化,并分析绩效变化的成因,希望能够有助于房地产企业衡量自身是否适合分拆上市。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模式,在选题阶段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整理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分拆上市的文献资料;在案例分析阶段运用了案例研究法,对分拆的动因及过程进行了剖析,并采用财务、非财务与资本市场变化相结合的方式对分拆上市绩效的变化给予评价,并深入分析绩效变化的成因;在分析分拆上市绩效变化的部分本文采用了对比分析法,对分拆前后花样年及彩生活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分拆上市对母子公司经营状况的影响。本文的框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阐述了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本文的框架结构。第二部分为理论概述,具体包括分拆上市的概念、方式、动因、绩效分析方法及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本文的案例介绍,首先简述了花样年和彩生活各自的情况,紧接着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梳理,最后对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的全过程进行了介绍。第四部分为本文的动因及方式选择分析,这部分主要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拆上市的动因和分拆上市的方式选择进行深度剖析。第五部分为本案例的绩效变化成因分析,是整篇文章的重点内容,首先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及经济增加值对分拆前后的财务绩效作出了评价,其次通过社会认可度、市场份额、创新能力及员工薪酬指标评价了分拆前后的非财务绩效的变化,再次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分拆前后资本市场的反应进行分析,最后深度剖析造成这些变化的成因。第六部分是本文的结论及启示,通过对本案例的深入分析,得出了母子公司改善了资金受限的局面、提升了市场价值、保障了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增强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结论,最后,在前文的分析基础上,以本案例的成功给其他想要通过分拆上市改善经营状况的公司提供借鉴意见:首先分拆上市应充分考虑母子公司的战略需求,评估上市后是否真正能使子公司走向独立,使母公司更好地发展核心业务。其次分拆对象应慎重选择,越是被市场认可对象越佳,最好引入一些现有市场没有的理念和模式。最后实施分拆后应逐渐降低对母公司的依赖,发展自己的核心业务,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段晓磊[5](2019)在《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文中研究指明交叉上市通常是指同一家公司在两个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证券市场上市的行为。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企业交叉上市实践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而发生。同时,由于香港同我国的地缘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接近,使得我国境内企业资本市场选择主要为内地市场以及香港市场。所以“A+H”股交叉上市路径也成为境内企业所青睐的交叉上市实践的选择。截止到2017年底,香港联交所网站显示总计有98家“A+H”交叉上市企业。我国交叉上市实践具有较为浓厚的制度约束和政府导向色彩,“A+H”交叉上市的公司中多数为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并且这些“A+H”企业在证券市场也是能够影响到整个市场的重要角色。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因此境外发达资本市场相对我国而言更加成熟与健全。我国企业通过去境外发达资本市场交叉上市,可以借鉴发达资本市场成体系的经验和规范,加快推动中国证券市场与发达资本市场接轨的速度与质量。从现实的层面来看,近些年我国企业交叉上市实践增长速度超过以往,并且其对于投资人、公司以及整个资本市场影响较大。因此,对于交叉上市问题的研究既能够完善关于上市和资本市场的理论体系,也可以为投资者进行投资、公司进行经营决策以及政府进行宏观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交叉上市对于公司治理以及企业绩效的影响,并且由于交叉上市影响企业绩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因此也探索了公司治理的中介效应。本文以境内企业“A+H”上市实践为研究内容,首先梳理了关于交叉上市相关的研究成果和文献,为本文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证据,同时充分运用相关理论,对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三者间的关联进行数据论证,提出本文假设。在构建好变量模型的基础上,提取2008-2017年度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运用spss19.0以及stata14.0计量软件对此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公司的角度考察了交叉上市对公司治理和经营绩效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公司治理的中介作用机制,并在交叉上市与企业绩效的实证过程中采用了因变量滞后一期的方法做稳健性检验,充分保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研究发现,“A+H”交叉上市企业绩效水平低于匹配的纯A股企业。并且根据进一步分析认为企业交叉上市所需上市费用、效益实现所需较长周期、会计人员为满足上市增发等的利润和报表操纵以及企业经营不当等原因导致了公司业绩下滑。同时本文认为交叉上市可以“租借”发达资本市场的治理经验以及受到外部媒介及投资者的持续监督,得出交叉上市可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能够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等途径来增强对于投资者权利的保护。在此基础上,根据温忠麟(2005)所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机制以及出于结果稳健所采用的sobel检验和bootstrap法研究发现,公司治理可以在交叉上市恶化企业绩效的过程起到正的中介作用,也就是说公司治理可以降低企业价值“折价”的程度。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政府相关部门、公司、投资者提出了政策建议,同时也指出了本文存在的研究局限性和后续研究设想。

周子钧[6](2019)在《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拟就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进行全面考察。主要从两个方面构建本论文的框架:一方面是划分和考察40年资本化进程经历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个阶段,把握期间演进的脉络和螺旋式上升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一、第二、第三章。另一方面是总结40年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形成了论文的第四、第五章。第一章即1978年-1999年的市场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年-1979年:“文革”后电影业的恢复;第二阶段1979年-1992年:电影业机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第三阶段1993年-1999年:电影业体制改革全面启动。这个市场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行业垄断,通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焕发电影业的活力,实现电影行业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第二章即2000年-2008年的产业化阶段。这又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00年-2004年:电影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第二阶段2005年-2008年:电影业对非公资本和境外资本进一步开放。这个产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由分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走向集团化和院线化,实现电影行业向产业化转轨。第三章即2009年-2018年的证券化阶段。这又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2012年是启动期;第二阶段2013年-2015年是高潮期;第三阶段2016年-2018年是提升期。2009年10月创业板设立华谊兄弟上市标志证券化阶段来临,民营电影公司率先陆续登陆A股市场;2016年8月中国电影、上海电影两大国有电影公司在A股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成为主流。电影公司通过IPO或借壳实现在A股上市融到大量资金,上市以后通过增发、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做优做强健康发展。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升证券化的水平,实现中国电影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第四章是资本化进程的成效和问题。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取得的成效,首先是对于资本化规律和特点的把握、运行原理和阶段、启动和发展的认知。这是思想上的觉醒,是对于发展电影产业必须走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的道路,必须接纳、借力资本、资本市场和A股市场取得了广泛共识。政策的制定和推动是一直往这个正确的大方向前进,实际运行当中也取得了显着成效。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产业与资本的关系;产业为主资本为附,不能主次不分更不能本末倒置。对资本化的负面影响和破坏力,必须采取电影行业整顿、A股市场监管、财税严格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而又严格的治理。第五章是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梳理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勾画资本化的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大阶段脉络与走向,分析资本化进程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都是为了提出更好的对策,以指导电影产业资本化历程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的更加扎实更加长远。其中,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提高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健康发展、构建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推动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推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控制好金融风险等七大原则至关重要。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从“资本化进程”观察中国电影产业1978年-2018年40年的发展,在学术研究上填补了一定的空白;从市场化、产业化、证券化三阶段把握40年资本化进程,揭示了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由浅入深、不断递进、螺旋式上升的逻辑进程;从产业与资本的博弈入手进行分析,指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统一”是观察中国电影“资本化进程”的一个本质性把握;研究方法上融合历史学、金融学、电影产业理论于一体。本文认为,中国电影产业40年资本化进程有力推动了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站在新起点上,充分吸取资本化进程呈现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在把握和运用金融杠杆的“度”上必将更加精确,这必然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的空间和质量,推动中国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

董学礼[7](2019)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羊群效应研究 ——基于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分析》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中国创业板市场上所存在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一种传统金融理论失效的现象。传统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但随着一连串金融异象的发生,使得众多学者开始突破传统金融理论,从投资者的心理、情绪等行为因素方面来进行研究,行为金融应运而生。行为金融学家在研究当中,发现投资者在投资过程当中不仅会受到自身的心理、性格和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还会受到周边投资者和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影响,羊群效应就是行为金融所解释的一种常见金融异象之一。从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并且发展速度过快,使得各项规章制度都不太完整,存在很多异象和问题,羊群效应在其中较为常见,并产生了很多问题。羊群效应是由跟风从众的一致性行为,即羊群行为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效应,会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发展造成一定的冲击。从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来看,股价异常波动、噪声交易、抛售股票等导致市场波动的众多异象都可以用羊群效应来解释,特别是当这些异象波及面较大时甚至会成为引发金融危机和产生资产泡沫的导火索。与此同时,随着国家对创新创业的重视和高科技的推行,使作为定位于为高科技企业服务的创业板市场显得格外重要。因此,本文以创业板市场作为研究的对象,来对其存在的羊群效应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基于研究背景分析了羊群效应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对羊群效应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中对适用于本文研究的羊群效应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对羊群效应的定义和特征也进行了说明,还从多个角度对羊群效应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使用CSAD模型来构建羊群效应指标,采用2016年1月1日—2018年7月31日时间周期内的创业板市场整体和不同阶段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创业板市场整体和不同阶段都存在着显着的羊群效应,并且下跌阶段的羊群效应要比上涨阶段和市场整体的羊群效应更为明显;与此同时,还对同时间段主板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了检验,并从不同视角来对创业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羊群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创业板市场的羊群效应要明显强于主板市场,并且从时间上来看,2016年两者的羊群效应较为剧烈,2017年较弱,2018年前7个月相对剧烈。最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并基于此从投资者和监管层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王华宾[8](2019)在《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私利行为问题是中国公司治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对企业价值乃至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该问题的内部治理机制中,有制衡能力第二大股东的作用逐渐得到实务界的重视,例如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制衡大股东的引入被赋予重要地位,而学术界的研究目前也逐渐增多,普遍认为以第二大股东为关键要素的股权制衡,即“第二大股东制衡”,是对私利行为的治理重要甚至关键的制度安排。同时,媒体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信息中介和外部公司治理机制,也时常发挥对控股股东的监督作用,是改善投资者保护不可或缺的力量,也是公司治理领域重点关注的新兴研究方向。因此,对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如何影响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该问题所涉及的制度背景和研究现状分析,本研究对媒体治理研究方法进行改进,以多角度全面、深入分析媒体对样本公司监督水平,收集了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15879个样本数据,提出并验证了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影响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传导机制,主要结论包括:(1)总体而言,第二大股东制衡,即因第二大股东存在而形成的制衡式产权安排,能够通过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产生治理作用,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而媒体监督虽然对私利行为并无直接的事后治理作用,但是能够通过增强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治理作用,实现对私利行为的间接治理,最终对企业价值产生正面影响。(2)强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倾向于优先通过关联担保尤其是为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等形式上合法的交易方式获取私利,其次才会考虑通过资金占用或由上市公司提供担保的方式,不再普遍选择通过关联产品和劳务交易方式获取私利。(3)对强监管背景下已经发生变化的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第二大股东以监督和制衡为主,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这种治理作用会传导到企业价值,对私利行为的治理是第二大股东制衡这一产权安排对企业价值发挥正面影响、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二大股东制衡是外部制度环境或者内部公司治理质量较差时,市场应对私利行为问题所内生出的产权层面的重要制度安排。(4)媒体监督对企业价值具有正面作用,对私利行为则不具有直接的事后治理作用,并不通过直接事后治理私利行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改善企业价值。这种改善企业价值的作用主要来自于政策性媒体。(5)媒体监督能够增强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治理作用,从而实现对私利行为的间接治理,最终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面影响。媒体监督是制度环境较差时市场内生的外部治理机制,其治理作用主要来自于政策性媒体,受国有产权性质、政治关联背后政府力量的负面影响,也受分析师跟踪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从企业价值出发,检验强监管下控股股东私利行为方式选择,有助于加深对私利行为决策逻辑的理解,提高私利行为研究的可靠性。国内现有私利行为研究多直接沿用文献指标,忽视了2005年以来私利行为强监管政策的影响,缺乏指标适用性检验,本研究克服这一不足,从细分类型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出发,推测私利行为的方式选择,发现与之前研究相比,在强监管政策影响下,控股股东通过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获取私利的方式已经发生变化。(2)通过研究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治理作用,丰富了中国情境下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国内现有私利行为治理机制的研究多将第二至第五(或第十)股东视为整体考察股权制衡,对股东关系和产权执行能力考虑不足,本研究深入分析股东关系和产权执行能力,发现强监管背景下,在控股股东私利行为问题上,第二大股东更倾向于选择制衡而非合谋,由其存在所形成的制衡式产权安排对私利行为具有治理作用,因此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面作用,表明第二大股东制衡通过治理私利行为这一路径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了重要作用,丰富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中国情境下的应用研究。(3)将媒体因素纳入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框架,从第二大股东制衡的视角研究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治理作用,拓展了媒体公司治理路径的研究,丰富了媒体治理理论以及产权和交易费用理论的研究。国内现有媒体视角私利行为治理的研究主要考察媒体直接的事后治理作用,忽视了媒体监督通过影响第二大股东制衡这一潜在重要治理机制的治理作用,从而发挥间接治理作用的重要路径,并且对私利行为和媒体监督的考察不够深入。本研究基于对媒体治理研究方法的较大改进,在深层次考察媒体监督与私利行为的基础上,从第二大股东制衡的角度研究媒体监督对私利行为的间接治理作用,发现了媒体监督能够通过影响第二大股东产权执行影响其治理作用,实现间接治理,同时发现第二大股东的行为选择和治理作用会因交易费用而发生变化。(4)对现有媒体治理研究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为媒体治理研究深入分析媒体监督水平提供了方法上的支持,有助于提高研究的一致性和复现性:对目前财务和会计领域权威的、基于中文语境的专业领域情感词典进行拓展,提出研究所忽略的、从公司层面进行媒体报道情感分析的方法,对从语句层面衡量语境影响的方法进行了较大改进,同时增加了研究所忽略的、从篇章层面对语境影响的考虑。

王潜[9](2018)在《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重要经济手段。近些年,从传统行业并购到新兴行业并购,从同业并购到跨行业并购,企业并购事件层出不穷,数量逐年上升,并购成为企业扩张的重要途径,许多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质的飞跃。自2002年以来,国内并购的交易金额及交易数量都显着上升,国内并购市场非常活跃,但是并购活动同样存在着非常高的风险,相关数据显示大约70%左右的并购活动是毫无意义的,或者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保千里公司自借壳上市的两三年中,恰逢牛市,加上站在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概念风口上,市值最高超600亿元,又经历了连续29个交易日全天封死跌停板,创下A股史上最长跌停记录。成也并购,败也并购。基于此,本文对该公司并购事件进行分析,首先对并购的相关文献和理论、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其次对并购动因、并购风险及并购绩效进行分析,其中绩效分析又分为市场绩效分析和财务绩效分析。市场绩效分析采用事件研究法;财务绩效分析采用财务比率法和现金流分析。并购动因主要是出于市值管理和掏空动机,并购存在的问题主要估值过高以及随之带来的商誉减值风险和转移资产,最后根据案例分析总结启示并针对问题提出建议。

唐睿明[10](2012)在《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文中指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始终是财务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则把目光集聚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分析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基础是发达资本市场,但对我国的转轨经济中的家族企业来讲,必有许多不适之处,怎样吸收借鉴其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浮出水面时间不长,其行为特征无法建立在长期观察资料之上,只得借助现有相关理论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体现出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独特的研究价值。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对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完善。本文从现代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专一分析家族企业的部分理论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针对部分学者从所有权和控制权角度、文化影响角度或继承权角度对家族企业下的诸多定义。本文提出,所谓家族上市公司就是指公司的终极控制权能够归结到个人或其家族成员,并且这些自然人或家族是公司的实际控制者的企业组织形式。本文计算出了所选样本公司家族股东的终极控制权比例,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公司股权结构数据以及公司绩效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本文选取了2007年-2009年A股主板的共839家符合本文定义的家族上市公司作为最终样本,虽然家族上市公司情况复杂,但其经济组织的本质特点必然通过一般的数量指标表现出来,而股权结构可以反映出这些本质特点。本文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和股权流通性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股权结构,并分析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民营企业与证券市场的联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早期受到经营理念、融资思路、上市额度和政策规则等因素的局限,最初只有少数几家家族企业中的幸运儿能够进入我国的证券市场。且家族企业上市有几个特征:间接上市方式是主流;超半数的家族上市公司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上市后的企业自身发展出现质的变化。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主要动因:(1)我国内地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机制,加上上市家族企业及其控股的家族性非上市集团的存在,我国家族企业的上市动因至少存在掠夺小股东收益的潜在可能性。(2)我国家族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金字塔式的控股方式,而上市公司通常是在金字塔的最下端。(3)我国家族企业“圈钱”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公司绩效包括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两个组成部分。财务绩效就是指由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中通过构造一些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方式。而市场绩效则是在财务绩效的基础上又包含了市场对公司的评价。为了克服传统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借助于因子分析法来完成对16个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提取了五个公因子来解释含量80%的信息,并且五个公因子的权重由其自身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具有客观性。发现偿债能力和主营业务相关盈利能力是影响综合评价值的最强因素。这样得到839个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将这个得分与配对样本进行比较,从综合因子值的平均数来看,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并不低,反而比一般的上市公司绩效要高(虽然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因而,笔者认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具有的特点影响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并进而影响了公司绩效。我国家族企业上市主要以间接的“买壳上市”形式为主;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动因不仅仅在于获取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还可能在于控制家族对中小股东的侵占;应全面认识与对待家族企业上市的利与弊。以股权结构四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与ROE进行多元回归,检验本文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方面的假设,结论显示:(1)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2)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着正相关;(3)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外资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4)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倒U型形状;(5)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相关;(6)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不相关;(7)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和控制权比例与公司绩效显着正相关,但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间并无显着关系存在。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家族上市公司合理的股权结构。本文提倡要改变当前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布结构,做到适当合理的分散化和一定程度的外部化,改变家族上市公司由家族企业或自然人绝对控股的现状,提倡由绝度控股向相对控股转变。第二,规范和完善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提倡要以先进的公司治理原则和方法来改造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且实现持续的管理创新。第三,充分发挥证券监管部门、新闻媒体、机构投资者等多方治理作用,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文特别提出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中加强对“终极所有人”的信息的披露要求,提高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扩宽民营上市公司、特别是家族上市公司的上市渠道,从而缓解其融资难题,并从根本上促进其管理和经营能力的提高。

二、资本先行者 上市不为圈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资本先行者 上市不为圈钱(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迈向新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公司治理改革路径:从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转型
    公司治理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治理改革推进需要现代治理理念的普及
        公司治理是治理理念总结落地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国家治理体系与分类治理
    公司制改制完成:推动国企改革全面进入公司治理时代
        从企业治理到公司治理:两种治理改革逻辑
        深化国企改革就是要全面进入公司治理时代
公司治理内外部制度逐步完善:从结构构建、机制健全到有效性提升
    内部治理层面:从股权结构优化到决策、激励、监管机制的发展完善
        从“子公司先行”到“母子共进”:母公司层面混改优化国企股权结构
        ·混改旨在改变传统国企治理模式
        ·深层次混改需要做到“母子共进”
        从权力制衡到科学决策:董事会改革、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国企决策机制
        ·规范董事会建设提升国有企业决策能力
        ·“党建入章”构建中国特色国有公司治理
        从双重身份到身份明确:国企薪酬改革等完善高管激励机制
        ·行政-经济型治理模式下国企高管身份不明
        ·国企激励机制改革首在明确高管身份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
        ·从管资产到管资本是国资监管职能的重大转变
        ·国资监管职能转换背景下要做好公司治理与市值管理
    外部治理层面:从资本市场治理机制完善到政府治理、社会治理配套公司治理改革
        从“大小非”到“全流通”:股权分置改革推动资本市场制度完善
        ·股权分置是中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根源
        ·股权分置改革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和公司治理转型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资本市场监管模式和信息披露制度正在经历深刻转变
        ·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治理模式转变
        ·注册制下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带动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治理转型
        从“演习”到“实战”:市场化并购等推进外部治理机制健全
        ·国企并购多是行政干预下的“演习”
        ·市场化的“实战”提升公司外部治理水平
        从外部滞后到协同发展: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的配套改革
        ·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公司治理重要的外部环境
        ·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源于政府治理滞后
        ·“企业办社会”源于社会组织治理滞后
治理实践深化推动治理改革的开放化
    从“事件推动”到“规则引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公司治理规则体系
        治理事件频发呼唤治理规则跟进
        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治理规则体系实现“规则引领”
    从国内治理到跨国治理:海外经营提升中国公司治理能力
        跨国治理风险源于制度落差带来的治理风险
        跨国治理实践促使中国企业提升治理能力
        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新外商投资管理规则体系提高公司治理对外开放度
        ·传统外资管理:要么管得过多、要么放得过开
        ·中国公司要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提升治理能力
移动互联与绿色发展时代下的新型治理:从理念导入到制度跟进
    从公司治理到网络治理:科创板设立顺应智力资本参与治理需要
        新合伙人制体现网络治理“扁平化”趋势
        科创板设立顺应网络治理需要、助力创新驱动战略实施
    从公司治理到绿色治理:绿色治理理念提出和绿色治理准则落地
        绿色治理理念的提出为绿色发展提供顶层设计
        绿色治理准则与绿色治理评价推出为绿色治理落地提供指引

(3)中国平安分拆上市价值创造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1.2.1 研究框架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点
        1.3.1 研究的重难点
        1.3.2 研究的创新点
2.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分拆上市
        2.1.2 企业价值与价值创造
        2.1.3 分拆上市与价值创造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分拆上市动因研究
        2.2.2 分拆上市绩效研究
        2.2.3 分拆上市价值创造的影响因素
        2.2.4 文献述评
    2.3 理论阐述
        2.3.1 价值管理理论
        2.3.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2.3.4 委托代理理论
        2.3.5 价值创造的绩效评价方法
    2.4 理论框架阐述
        2.4.1 分拆上市和融资效率
        2.4.2 分拆上市和投资效率
        2.4.3 分拆上市和经营效率
        2.4.4 理论框架总结
3.中国平安分拆上市平安好医生案例简介
    3.1 我国公司分拆上市简介
        3.1.1 创业板设立前的发展状况
        3.1.2 创业板设立后的发展现状
    3.2 案例公司介绍
        3.2.1 案例公司简介
        3.2.2 分拆上市过程
    3.3 中国平安分拆上市路径选择动因分析
        3.3.1 实现母公司估值
        3.3.2 行业特殊性限制
        3.3.3 战略布局的需要
        3.3.4 实现管理层激励
        3.3.5 确认投资收益
4.中国平安分拆上市价值创造路径分析
    4.1 融资效率路径分析
        4.1.1 降低信息不对称性
        4.1.2 拓宽相应融资渠道
        4.1.3 获取融资,缔结同盟
        4.1.4 融资效率实现情况分析
    4.2 投资效率路径分析
        4.2.1 加大母子公司投资规模
        4.2.2 增强投资的专业化程度
        4.2.3 投资效率实现情况分析
    4.3 经营效率路径分析
        4.3.1 分拆“添色”并行,促进协同发展
        4.3.2 设立员工激励计划,主动“失去”控制权
        4.3.3 经营效率实现情况分析
5.中国平安分拆上市价值创造绩效检验
    5.1 价值创造市场绩效检验
    5.2 价值创造财务绩效检验
        5.2.1 偿债能力分析
        5.2.2 盈利能力分析
        5.2.3 成长能力分析
6.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与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4)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案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分拆上市的动因研究
        1.2.2 关于分拆上市的绩效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本文基本框架
2 分拆上市的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分拆上市的概念
        2.1.2 分拆上市的类型
        2.1.3 分拆上市的方式
    2.2 分拆上市的动因
        2.2.1 提升市场价值
        2.2.2 拓宽融资渠道
        2.2.3 专注各自主营的需要
        2.2.4 管理者激励的需要
    2.3 分拆上市绩效分析方法
        2.3.1 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2.3.2 非财务绩效分析方法
        2.3.3 市场绩效分析方法
    2.4 分拆上市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融资策略理论
        2.4.3 核心化战略理论
        2.4.4 管理者激励理论
3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案例介绍
    3.1 案例背景
        3.1.1 花样年介绍
        3.1.2 彩生活介绍
        3.1.3 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概况
    3.2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过程
        3.2.1 确立分拆对象,选择业务相对独立的彩生活
        3.2.2 搭建红筹架构,通过协议控制经营实体
        3.2.3 各项业务重组,为分拆上市做准备
        3.2.4 引入基石投资者,全球公开发售
4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方式选择及动因分析
    4.1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方式选择分析
        4.1.1 上市地选择分析
        4.1.2 上市方式选择分析
    4.2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动因分析
        4.2.1 拓宽融资渠道获取长期发展资金
        4.2.2 改变市场对彩生活低估的现状
        4.2.3 母公司核心化经营的需求
        4.2.4 借助资本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
5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绩效变化及成因分析
    5.1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财务绩效分析
        5.1.1 偿债能力分析
        5.1.2 盈利能力分析
        5.1.3 营运能力分析
        5.1.4 发展能力分析
        5.1.5 经济增加值分析
    5.2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非财务绩效分析
        5.2.1 社会认可度分析
        5.2.2 市场份额分析
        5.2.3 创新能力分析
        5.2.4 员工薪酬分析
    5.3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市场绩效分析
        5.3.1 股票价格变化
        5.3.2 累计超额收益率分析
    5.4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绩效变化成因分析
        5.4.1 分拆前行业具备良好市场预期
        5.4.2 分拆后战略重整具备竞争力
        5.4.3 分拆后扩大规模提高占有率
        5.4.4 分拆后母子公司保持独立,培育各自利润点
6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结论与启示
    6.1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的结论
        6.1.1 分拆上市改善了资金受限的局面
        6.1.2 分拆上市提升了子公司市场价值
        6.1.3 分拆上市保障了核心业务的发展
        6.1.4 分拆上市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6.2 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的启示
        6.2.1 分拆上市应符合企业自身战略需求
        6.2.2 分拆对象优选市场认可资产
        6.2.3 分拆上市后降低对母公司的依赖
参考文献
致谢

(5)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
    1.5 存在的创新点
    1.6 相关概念界定
        1.6.1 交叉上市
        1.6.2 公司治理
        1.6.3 企业绩效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交叉上市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2.2 交叉上市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
    2.3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研究
    2.4 研究现状评述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3.1 理论基础
        3.1.1 交叉上市理论
        3.1.2 公司治理理论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交叉上市与企业绩效
        3.2.2 交叉上市与公司治理
        3.2.3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1.1 数据来源
        4.1.2 样本选择
    4.2 企业绩效的研究设计
        4.2.1 企业绩效的衡量方法
        4.2.2 企业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4.2.3 变量选取
        4.2.4 实证模型的构建
    4.3 公司治理的研究设计
        4.3.1 公司治理水平的衡量方法
        4.3.2 公司治理水平指标体系构建
        4.3.3 变量选取
        4.3.4 实证模型的构建
    4.4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研究设计
第5章 实证分析
    5.1 交叉上市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5.1.1 企业综合绩效的比较分析
        5.1.2 变量描述性统计、序列平稳性检验与相关性分析
        5.1.3 多元线性回归
        5.1.4 稳健性检验
        5.1.5 对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5.2 交叉上市与公司治理的实证研究
        5.2.1 公司治理水平的测量与评价
        5.2.2 变量描述性统计
        5.2.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5.3 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成果
致谢

(6)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缘起与概念界定
        (一) 论文缘起
        (二) 概念界定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述评
        (一) 研究现状
        (二) 文献述评
    四、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主要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框架、创新点与不足
        (一) 框架
        (二) 创新点
        (三) 本文的不足
第一章 资本化的市场化阶段(1978年-1999年)
    一、第一阶段:“文革”以后电影业的恢复(1978年-1979年)
        (一) 电影业在新中国的发展与曲折进程
        (二) “文革”后恢复老电影放映时出现的盛况
    二、第二阶段:电影业体制在转型时期的改良(1979年-1992年)
        (一) 政策上重点是先后调动“制发放”行业的积极性
        (二) 电影单位由事业转为企业走市场化道路
        (三) 调整机构设置形成“影视合流”的局面
    三、第三阶段:电影业体制启动全面改革(1993年-1999年)
        (一) 打破中影集团一家独大统购统销的垄断
        (二) 打破中影集团和省级发行公司的垄断
        (三) 打破16家制片厂的垄断调动各界拍片积极性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资本化的产业化阶段(2000年-2008年)
    一、第一阶段:电影行业内改革向纵深发展(2000年-2004年)
        (一) 政策上大力推进集团化和院线制改革,推动向产业化转向
        (二) 投融资上国企加快转企改制,民企扩大融资渠道
        (三) 资本多元化大力促进了电影产业发展
    二、第二阶段:电影行业对外开放打开大门(2005年-2008年)
        (一) 政策上对于境外资本和非公资本进一步开放
        (二) 投融资上中影发债民企谋求上市,行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三) 电影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加快资本化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本化的证券化阶段(2009年-2018年)
    一、第一阶段:证券化的启动期(2009年-2012年)
        (一) 政策上加大金融政策推动企业上市成为着力点
        (二) 投融资上电影公司上市标志着证券化时代来临
        (三) 华谊兄弟首家在A股上市起到了示范效应
    二、第二阶段:证券化的高潮期(2013年-2015年)
        (一) 政策上继续鼓励公司上市,同时改进和完善电影审查
        (二) 投融资上互联网资本强势进入,电影产业基金十分活跃
        (三) 二级市场并购火爆与出现问题的表现与原因
    三、第三阶段:证券化的提升期(2016年-2018年)
        (一) 政策上对明星证券化的遏制和再融资疏堵结合
        (二) 投融资上资本有进有退步入去伪存真的提升期
        (三) 中影上影两大国企实现A股上市的标志性意义
        (四) “内容为王”获得支持,资本流向发生结构性变化
        (五) 互联网影业与国企和民企三分天下重塑行业格局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资本化进程的成效与问题解析
    一、电影产业资本化的成效解析
        (一) 对资本化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的认识更加清晰
        (二) 对资本化的运行原理和阶段的把握更加准确
        (三) 对资本化进程的启动和发展形成的共识更加坚定
        (四) 对借力A股市场做优做强的意义和路径更加明确
        (五) 对保持市场活力与严控风险之间的把控能力更加强大
        (六) 对建构产业与资本辩证关系的良好生态系统更加自觉
    二、电影产业资本化的问题解析
        (一) 电影公司存在诸多问题影响通过IPO进行融资
        (二) 跨界定增存在虚火与企业并购存在严重障碍
        (三) 证券化负面影响凸显影企上市后的风险边界
        (四) 资本的霸权导致电影产业的异化和扭曲行为
        (五) “保底发行”与“天价片酬”对于电影产业的侵蚀
        (六) 电影板块在A股市场回报率偏低、规模偏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推动资本化进程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保证资本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原则
        (一) 把握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发生的方向性调整
        (二) 努力创作出资本与内容结合的佳作
    二、遵循借力资本市场融资做优做强产业的原则
        (一) 影企要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在A股市场上市融资
        (二) 借力A股市场资源配置优势培育大型企业集团
        (三) 重视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推动与A股市场对接
        (四) 打造影视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小微影企融资
    三、通过并购等金融手段实现影企健康发展
        (一) 发挥股市先发优势的公司在外延并购上的优势
        (二) 通过不断外延并购做优做强是必然选择
    四、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实现影企自身发展
        (一) 把握互联网资本在电影产业链地位主流化的趋势
        (二) 上市电影企业要积极拥抱互联网资本的进入
    五、构建与资本化进程相适应的规范运行体制
        (一) 应制定和出台规范资本运行的相关制度
        (二) 尽快组建电影经纪人群体的行业协会
    六、把握“内容为王渠道致胜”的原则,推动全产业链发展
        (一) 上市影企要打造全产业链模式防控业绩下滑的风险
        (二) 上市影企要瞄准“内容+渠道”模式以提高经营业绩
    七、完善与资本化进程相一致的产业规则和市场规则
        (一) 要遵从产业和市场规律推动资本化进程
        (二) 用大工业运行的方式分散和控制好金融风险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羊群效应研究 ——基于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及可行性
    1.5 特色和创新之处
        1.5.1 理论和模型角度
        1.5.2 数据选择和处理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引言
    2.2 羊群效应研究现状概述
        2.2.1 国内研究现状
        2.2.2 国外研究现状
        2.2.3 本节小结
    2.3 羊群行为概述
        2.3.1 羊群行为的定义
        2.3.2 羊群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2.3.3 羊群行为分类
    2.4 羊群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原因分析
        2.4.1 羊群效应的基本概念
        2.4.2 羊群效应产生的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群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和市场表现
    3.1 引言
    3.2 羊群效应的理论基础
        3.2.1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3.2.2 声誉羊群效应理论
        3.2.3 薪酬羊群效应理论
        3.2.4 不完全信息羊群效应理论
    3.3 羊群效应的测度方法和模型
        3.3.1 研究对象的概述
        3.3.2 主要方法和模型的对比分析
    3.4 CSAD方法和模型的具体说明
    3.5 羊群效应在创业板市场当中的表现
        3.5.1 创业板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异象
        3.5.2 不同角度的创业板市场风险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创业板市场羊群效应研究的影响机理分析
    4.1 引言
    4.2 有效市场假说概述
        4.2.1 有效市场假说的主要内容
        4.2.2 有效市场假说的发展历程
    4.3 行为金融理论概述
        4.3.1 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基础
        4.3.2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4.4 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差异和相互促进
        4.4.1 两者的差异
        4.4.2 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相互促进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不同视角下中国创业板市场羊群效应的实证检验
    5.1 引言
    5.2 CSAD实证模型介绍和设计
    5.3 数据选取和处理
        5.3.1 数据选择
        5.3.2 重要数据处理和变量说明
        5.3.3 相应指标的统计性描述和平稳性检验
    5.4 实证分析过程
        5.4.1 创业板市场整体的羊群效应检验
        5.4.2 创业板市场上涨阶段羊群效应的检验
        5.4.3 创业板市场下跌阶段羊群效应的检验
        5.4.4 主板市场羊群效应的检验
        5.4.5 不同视角下羊群效应检验结果的对比和原因分析
    5.5 实证结果和对市场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5.5.1 创业板市场成熟度较低
        5.5.2 政府干预较多
        5.5.3 投资者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较低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1.1 羊群效应方面
        6.1.2 羊群效应对中国创业板市场发展的影响方面
    6.2 对策和建议
        6.2.1 投资者角度
        6.2.2 监管层角度
    6.3 论文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概念界定
        1.3.1 企业价值
        1.3.2 控股股东
        1.3.3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
        1.3.4 第二大股东制衡
        1.3.5 媒体监督
        1.3.6 情感分析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现实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产权与交易费用理论
        2.1.2 媒体治理理论
    2.2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文献回顾
        2.2.1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本质和动机
        2.2.2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识别和衡量方法
        2.2.3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因素
        2.2.4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经济后果
    2.3 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文献回顾
        2.3.1 其他股东整体的治理作用
        2.3.2 第二大股东制衡的治理作用
    2.4 媒体治理的文献回顾
        2.4.1 媒体对公司治理问题的监督作用
        2.4.2 媒体对公司治理状况的改善作用
        2.4.3 媒体发挥治理作用的机制
    2.5 媒体治理研究方法——新闻报道情感观点分析方法的研究
        2.5.1 情感分析方法的研究
        2.5.2 情感分析法在财务和会计领域的应用
    2.6 文献评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制度背景与概念模型
    3.1 制度背景
        3.1.1 股权分置改革
        3.1.2 监管政策变革
        3.1.3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3.1.4 媒体行业的历史与现状
    3.2 概念模型
        3.2.1 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治理机制
        3.2.2 私利行为的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3.2.3 总概念模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媒体治理研究方法的改进——基于语境的财经新闻情感分析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情感词典的拓展
        4.2.1 基于LM词典的财经新闻领域中文情感词典拓展
        4.2.2 情感词强度确定
        4.2.3 小结
    4.3 评价对象的识别
        4.3.1 段落的评价对象提取
        4.3.2 语句的评价对象提取
        4.3.3 小结
    4.4 语句层面基于语境语义规则的建立
        4.4.1 语句的主客观性判断
        4.4.2 主观语句的语境影响分析和情感强度计算
        4.4.3 质疑语句的判断和处理
        4.4.4 小结
    4.5 篇章整体层面基于语境语义规则的建立
        4.5.1 相关度判断
        4.5.2 转折关系考虑
        4.5.3 题材的影响
        4.5.4 小结
    4.6 方法的实现与测评结果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中介作用
    5.1 引言
    5.2 研究假设
        5.2.1 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5.2.2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
        5.2.3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作用
    5.3 研究设计
        5.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3.2 变量定义与度量
        5.3.3 计量模型设定
    5.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相关性分析
        5.4.3 关联交易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5.4.4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5.4.5 第二大股东制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作用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
    6.1 引言
    6.2 研究假设
        6.2.1 媒体监督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6.2.2 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的影响
    6.3 研究设计
        6.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3.2 变量定义与度量
        6.3.3 计量模型设定
    6.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相关性分析
        6.4.3 媒体监督对企业价值影响的实证检验
        6.4.4 媒体监督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影响的实证检验
        6.4.5 稳健性检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媒体监督对第二大股东制衡与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关系的影响
    7.1 引言
    7.2 研究假设
        7.2.1 媒体监督对第二大股东制衡治理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作用的影响
        7.2.2 媒体监督间接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7.3 研究设计
        7.3.1 样本选取、数据来源、变量定义与度量
        7.3.2 计量模型设定
    7.4 实证分析与结果讨论
        7.4.1 媒体监督对第二大股东制衡治理控股股东私利行为作用的影响
        7.4.2 媒体监督间接治理作用的影响因素
        7.4.3 稳健性检验
    7.5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研究结论
    主要创新点
    研究启示
    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本媒体报道情感分析方法的词典
附录2 本媒体报道情感分析方法的程序算法和代码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9)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4.1 并购相关概念
        1.并购定义
        2.并购类型
        3.并购动因
        1.4.2 研究理论基础
        1.经营协同效应理论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3.信息与信号理论
        4.代理理论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思路
第二章 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介绍
    2.1 保千里简介
    2.2 并购实施过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3.1 并购动因
        3.1.1 市值管理
        3.1.2 大股东掏空动机
    3.2 并购风险分析
        3.2.1 目标企业价值高估风险
        3.2.2 商誉减值风险
        3.2.3 支付风险
        3.2.4 整合风险
    3.3 并购绩效分析
        3.3.1 市场绩效分析
        3.3.2 财务绩效分析
    3.4 并购案例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4.1 往来账款不合逻辑,存在财务造假行为
        3.4.2 公司治理结构失衡,董事会权力过大
        3.4.3 信息披露违规违法
        3.4.4 大股东股权质押比例高,变相套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启示和建议
    4.1 启示
    4.2 监管建议
        4.2.1 建立健全市值管理等制度
        4.2.2 完善信息披露体系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10)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动机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
    1.2.1 对家族上市公司概念的分析
    1.2.2 股权结构概念的概述
    1.2.3 公司绩效概念的概述
    1.2.4 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1.5 论文结构 2 与本文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2.1 与家族企业有关的理论
    2.1.1 现代企业理论
    2.1.2 家族企业的经济解释
2.2 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的理论
    2.2.1 经济因素决定论
    2.2.2 政治因素决定论
    2.2.3 产业效应理论
    2.2.4 生命周期决定论 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3.1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
    3.1.1 国外学者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1.2 国内学者对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2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3.2.1 国外学者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2.2 国内学者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3 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
    3.3.1 国外学者对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3.2 国内学者对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4 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
3.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文献评述 4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问题研究
4.1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历程与特点
    4.1.1 家族企业上市的历程
    4.1.2 家族企业上市的主要特征
4.2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动因分析
    4.2.1 国外家族企业上市动因分析
    4.2.2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动因分析
4.3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利弊分析
    4.3.1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有利之处
    4.3.2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弊端方面 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
5.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研究
    5.1.1 股权结构的含义与计量
    5.1.2 研究样本与变量定义
    5.1.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分析
    5.2.1 家族控股的一般模式
    5.2.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样本
    6.1.2 研究方法
6.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研究:基于一般的指标体系
    6.2.1 建立一个指标体系
    6.2.2 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6.2.3 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
6.3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6.3.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简介
    6.3.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因子分析过程及比较
6.4 本章小结 7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7.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
    7.1.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
    7.1.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7.1.3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
    7.1.4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
    7.1.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样本
    7.2.2 变量定义
    7.2.3 模型的构建
7.3 数据分析结果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一些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资本先行者 上市不为圈钱(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山软件分拆金山办公回归A股上市案例分析[D]. 王平. 沈阳工业大学, 2021
  • [2]中国公司治理改革迈向新阶段[J]. 李维安,李元祯. 董事会, 2020(10)
  • [3]中国平安分拆上市价值创造路径研究[D]. 朱晓迪.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4]花样年分拆彩生活上市案例分析[D]. 李祥茜.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2)
  • [5]交叉上市、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D]. 段晓磊.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6]中国电影产业资本化进程研究(1978年-2018年)[D]. 周子钧. 山东大学, 2019(09)
  • [7]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羊群效应研究 ——基于不同视角下的对比分析[D]. 董学礼. 云南大学, 2019(03)
  • [8]媒体监督、第二大股东制衡对控股股东私利行为及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D]. 王华宾.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9]保千里公司并购案例研究[D]. 王潜. 华南理工大学, 2018(01)
  • [10]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D]. 唐睿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标签:;  ;  ;  ;  ;  

资本先行者,上市不是为了挪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