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济茯苓汤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53例

济济茯苓汤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53例

一、寄生茯苓汤治疗先兆和习惯性流产53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艺霏[1](2019)在《补肾化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致胎动不安的经验探讨》文中提出先兆流产[1],是指妊娠28周以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无妊娠物排出,可持续数天或数小时,并伴有下腹部或腰部疼痛。妇科检查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或继续妊娠,或发展为难免流产,属于中医学中的“胎动不安”、“胎漏”范畴。先兆流产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率约25%[2],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妇女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的伤害,故而受到妇科专家的关注。导致流产的有遗传基因缺陷、内分泌失调、子宫异常、外伤、外界环境因素等,而近年来,免疫相关因素引发先兆流产受到了广泛关注,研究发现抗心磷脂抗体是导致我国免疫性流产的首要因素,世界范围内50%70%的流产原因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3】,因此抗心磷脂抗体被认为是判断是否流产的敏感指标。导师王轶蓉秉承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理念,认为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表现出的血液高凝状态与血瘀相关,又因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肾虚无力系胎、固胎而致堕胎,为临床上胎动不安的主要病因。导师在准确辩证的前提下,灵活运用补肾化瘀之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导致的先兆流产,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相关古医籍记载和现代中医学家对本病的认识进行总结归纳,并结合临床观察,在临床中收取53例肾虚血瘀证、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的先兆流产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研究表明,补肾化瘀类中药对于胎动不安中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出血色质、腰酸胀痛、小腹疼痛以及坠胀感等症状疗效确切,为临床医师治疗和研究先兆流产提供新的依据和思考。

吴润珍(Ng Yun Chun)[2](2019)在《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历代(公元1949年以前)中医安胎相关文献的系统研究分析,总结及归纳出安胎的证治及处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电子检索《中华医典》第五版,对1949年以前文献中明确标有“安胎”、“胎漏”、“胎动不安”、“胞阻”、“妊娠腹痛”、“妊娠腰痛”、“妊娠下血”的中医证候及方药的文献进行整理,收录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使用EXCEL建立方药数据库,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频数分析、卡方检验、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及归纳出历代中医安胎文献方药的证治规律。结果:一、处方用药频数分析:搜索结果共6020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的共有2255篇,共记载处方1220频次,共300首处方(包括27首只记载药物无方剂名处方),包含243种药物,总药物频数共计9892味次。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处方是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安胎散、阿胶汤、安胎当归汤、安胎和气饮、佛手散、桑寄生散、胶艾四物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分别是:当归、白术、甘草、川芎、黄芩、白芍、阿胶、熟地黄、人参、艾叶。二、以药物种类来说共计载5739味次,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1537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6.78%;第二位是清热药,共计699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18%;第三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677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1.80%。前三位最高频次的药物种类累计频率为 50.76%。三、各个年代处方用药频数分析:(一)宋代以前:总药物频数共计82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34味次,占药物总频数41.46%;第二位是止血药,共计11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3.41%;第三位是解表药,共计1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20%。(二)宋金元时期:总药物频数共计1207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293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4.28%;第二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15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2.43%;第三位是清热药,共计99味次,占药物总频数8.20%。第四位是解表药及止血药,各共计98味次,各占总频数8.12%。(三)明清至民初时期:总药物频数共计4450味次,以药物种类及频数来说,第一位是补虚药,共计1210味次,占药物总频数27.19%;第二位是清热药,共计595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3.37%;第三位是活血祛瘀药,共计518味次,占药物总频数11.64%。四、以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时期用药特点:不同时期使用解表药、泻下药、祛风湿药、温里药、理气药、驱虫药、活血祛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安神药及补虚药的使用频数有较明显差异。五、聚类分析:利用SPSS20.0软件把使用频率高于1.0%的药物建立数据后,通过聚类分析,得出的聚类分析结果分成4类聚类组合:C1:生姜、大枣、杜仲、续断、香附、生地黄、桑寄生、紫苏、黄芩、砂仁、茯苓、艾叶、阿胶、陈皮C2:人参、甘草C3:川芎、当归、白芍、熟地黄C4:黄芩、白术C1组合:生姜属于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紫苏属于解表药,具有发表散寒,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可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大枣、杜仲、续断、阿胶是补虚药,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与生姜合用可以调补脾胃,增加食欲,促进药力吸收,增加滋补功效。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杜仲能够补益肝肾以安胎。续断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能补益肝肾,补而不滞以安胎止漏。阿胶具有补血止血功效,为止血要药。香附、陈皮是理气药,香附具有疏肝理气,调经止痛的功效,香附味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性平而不寒不热,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为妇科常用之药物。陈皮具有理气调中,燥湿化痰的功效,陈皮气香性温,能行能降,能理气运脾,调中快膈。桑寄生是祛风湿药,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胎漏下血、胎动不安。桑寄生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以治疗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动不安及胎漏。黄芩、生地黄是清热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常用于胎热不安。生地黄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凉血止血。茯苓是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而不伤气,药性平和,为利水渗湿要药。砂仁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为醒脾和胃之良药,砂仁能行气和中以止呕、安胎,常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艾叶是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妇女下血尤为适宜。此组合的药物种类与总药物较高频次的药物种类相似,聚合了较多药物种类的组合,可以作为安胎的基础方。C2组合:人参、甘草是补虚药,补气为主。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甘草补益脾气。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气不足,生化无力,两药合用能补气健脾,适合用于气虚导致的胎气不安。C3:川芎是活血祛瘀药,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川芎辛香行散,温通血脉,能活血祛瘀,行气开郁而止痛,为血中气药。当归、白芍、熟地黄是补虚药中的补血药。当归补血活血,止痛润肠,为妇科调经要药。白芍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作用,熟地黄具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为补血要药。四药合用为四物汤,是历代医家安胎最常用的安胎药物配伍组合,临床治疗胎气不安可以参考在此方基础上加减治疗各种兼证的胎气不安。C4组合:黄芩是清热药,白术是补虚药。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白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补气健脾以安胎,配伍黄芩能够清热安胎,用于胎热不安。历代中医安胎文献中最常出现的药对,可以作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下配伍运用。六、因子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把使用频率高于1.0%的22种药物建立数据库,使用因子分析,归纳出不同药物组成的7组代表组合:F1:熟地黄、人参、白术、黄芪、当归、甘草、川芎、白芍F2:艾叶、阿胶、紫苏、陈皮、砂仁、黄芩F3:大枣、杜仲、生姜F4:茯苓F5:续断F6:桑寄生、香附F7:生地黄F1以补气、补血药为主,相当于八珍汤加减。古人治疗胎气不安注重气血的生化。此组合中养血活血,以理血为主的四物汤,甘草、人参、白术、黄芪属于补虚药中的补气药。三药合用能够补益脾气以安胎。临床可以参考用于治疗气血不足的胎气不安患者。F2组合中陈皮是理气药,能理气运脾,调中快膈。砂仁是芳香化湿药,具有化湿行气,温中安胎的功效,能行气和中以止呕、安胎。黄芩是清热药,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艾叶是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阿胶是补血药,具有补血止血的功效,为止血要药。紫苏属于解表药,具有行气宽中的功效,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可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艾叶属于止血药,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对妇女下血尤为适宜。全组药物组合适用于气机阻滞导致的胎气不安患者。F3组合中大枣属于补虚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效。杜仲属于补阳药,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用于肝肾亏虚引起的胎元不固,杜仲能够补益肝肾以安胎。生姜属于解表药,具有温中止呕的功效,能温胃和中,降逆止呕。三药合用可以调补脾胃,补益肝肾,用于肝肾脾不足的胎气不安患者。F4、F5、F7组合中只有单味药组成,茯苓属于利水渗湿药,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茯苓利水而不伤气。续断属于补虚药中的补阳药,补肝肾,行血脉,续筋骨,能补益肝肾,补而不滞以安胎止漏。生地黄属于清热药中的清热凉血药,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能够凉血止血。可以视为该药物种类中较适用于治疗胎气不安的药物。F6由桑寄生、香附组成,桑寄生属于祛风湿药,桑寄生能补肝肾,养血而安胎,可以治疗肝肾虚损,冲任不固的胎动不安及胎漏。香附属于理气药,疏肝理气,善于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两药合用可以用于治疗气机不畅,肝肾不足而导致胎气不安患者。结论:一、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处方是安胎饮、四物汤、胶艾汤、安胎散、阿胶汤、安胎当归汤、安胎和气饮、佛手散、桑寄生散、胶艾四物汤。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是当归、白术、甘草、川芎、黄芩、白芍、阿胶、熟地黄、人参、艾叶。以药物种类分类来说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祛瘀药是历代中医最常使用的药物种类。二、比较各个年代处方用药时,历代医家皆最常选用补虚药安胎,宋代以前常选用止血药、解表药。宋金元时期常选用的第二、第三药物种类是活血祛瘀药、清热药。明清至民初时期常选用的第二、第三药物种类是清热药、活血祛瘀药。提示在不同历史时期选用的药物种类有较明显差异。三、中医安胎的总治则以补肾固冲安胎为大法,再根据辨证论治辅以调理肝脾,补益气血为主,兼以清热、活血化瘀等。四、聚类组合提示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是常用的中医安胎药物配伍组合,而黄芩、白芍是常用的中医安胎药对,临证时可以根据辨证论治选用。五、因子分析归纳出7个药物组合,临床可以根据辨证论治选用。

梁恪(LiangKye)[3](2019)在《全国名老中医梁剑波治疗不孕不育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全国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1920-2001)精于内科,善治疑难杂病,亦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挖掘其诊治不孕不育经验方及其医案,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发挥岭南中医妇科医学的学术特色,有利于对岭南中医药学术思想的继承与创新。方法:采用文献收集方法,对梁老生前治疗不孕不育疾病的经验方及其医案进行收集整理和研究。1.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等数据库的题录、摘要、关键词及全文和广州中医药大学三元里校区及大学城校区图书馆馆藏书籍的书名、目录及内容。2.走访肇庆市中医院信息档案部,并从梁剑波家族保存的医案副本、梁老生前的医案手稿中寻找不孕不育医案和经验方。医案建立时间在1970至2001年间。3.整理所有验方资料,录入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形成Excel工作表,并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频数分析法、相关性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4.将收集到的医案中的四诊信息、中医诊断、西医诊断、中医证候、处方录入到Excel表格以建立初步信息数据库,同时在该过程中将格式、中药名称进行规范化处理。预处理后将数据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的临床信息采集模块,从数据的角度揭示梁老辨证施治的方法与用药特点。将整理好的数据代入医案和文献进行中医理论分析和凝练,运用数据总结出梁老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原则。结果:共收集到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医案收集共500个,经验方收集35首,共涉及药物136味。一、不孕不育患者以30到40岁的居多,由此表明本病多发生在年龄偏大的育龄女性中。这阶段的女性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负担相对较重,发病的几率随之而上升。二、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长短不一,多为月经稀发或闭经,其中,多囊卵巢综合征占16.40%,经间期出血占15.80%。疗程与疗效分析:经间期出血治疗1周有明显效果,持续治疗3个月每月服药一周可达根治者占90%。多囊卵巢综合征疗程较长,一般为6个月以上,且疗效对比效果明显度比其他妇科病要低,根治者不到50%。三、从单味中药使用频数和频率上看,在治疗不孕不育选用频数超过10次的34味药物中,共有13味药物的使用频率超过了 40%。依次为:茯苓、白术、山药、黄芪、党参、芡实、菟丝子、当归、枸杞子、覆盆子、车前子、桑寄生、楮实子。上列诸药,大多数是补益脾肾为主,突出了梁老重视脾肾调理的用药思路。四、从各类中药选用频数及频率上看,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类是补虚药(42.42%)、其次是理气药(23.31%),而活血药(10.16%)、温里药(6.45%)、止血药(3.31%)等药类也有一定的使用频率。进一步研究发现,补虚药的四个亚类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补阳药,其次为补气药。五、从药味选用频数及频率上看,药物药味以甘、苦、咸为主,频率分别为:40.22%、32.88%、14.37%。其中选用频率最高为甘味药物,甘可补可和可缓,即有补虚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而其他药味的应用较少,为辅助配伍药味。六、将治疗因月经病引起的不孕不育疾病中的常用27味药物分成了 9类。结合频数分析表及中医临床实际,梁剑波教授治疗因月经病引起的不孕不育疾病处方用药多在14味左右,它们分别为:柴胡、紫石英、菟丝子、枸杞子、续断、桑寄生、车前子、党参、芡实、当归、龙眼肉、远志、大枣、生姜。七、经验方可分为自拟方和传统方加减两大类。从验方使用频数和频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味归脾汤(48.16%),其次是女孕1方、女孕2方,其次是加味六君汤,正心宁神汤、安姡十补汤、加味毓麟汤、右归饮等等。八、从相关性分析得出梁老用药特点:1.具有相似作用药物的配伍,加强治疗作用。2.治疗目的相同的药物配合,起协同促进作用。3.针对标本病机药物的配合使用。九、梁剑波教授治疗不孕不育病症常用以下5法:1.健脾补肾法:常用方有加味归脾汤、女孕1方、女孕2方、正心宁神汤、右归饮、理中汤等。如月经后期、崩漏、子宫内膜异位症、性欲减退、习惯性流产、胎动不安、妊娠胎不长等都可以运用健脾补肾法来治疗。2.养阴护肝法:多用固本止崩汤、益阴止崩汤、六味地黄丸、滋水清肝饮、两地汤、益胃散、左归丸等,随症加减。如月经先期、精液量过少、性欲减退、胎动不安等都可以运用养阴护肝法治疗。3.清热排毒法:是治疗经间期出血、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的主要方法。清热固经汤、益气固冲汤、两地汤、三黄汤等是常用方。4.活血化瘀法:常用方有红花桃仁煎、平冲降逆汤等来治疗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等。5.祛寒暖宫法:如痛经、月经量少、闭经等多使用女孕1方、女孕2方、加味毓麟汤、安妊十补汤等,亦多用补阳还五汤、温经汤,随症加减。结论:1.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收集梁剑波教授经验方35首,医案500个。通过医案整理与数据挖掘,提示梁老诊疗不孕不育的主要治法是:健脾补肾法、养阴护肝法、清热排毒法、活血化瘀法和祛寒暖宫法。2.梁老治疗不孕不育使用频率较高的自拟方有11首:正心宁神汤、清热固经汤、加味归脾汤、益阴止崩汤、女孕1方、女孕2方、益气固冲汤、安姡十补汤、加味健脾汤、加味毓麟汤、加味六君汤。常用的传统方有10首:右归饮、四物汤、两地汤、理中汤、芩连四物汤、真武汤、红花桃仁煎、滋水清肝饮、平冲降逆汤、固本止崩汤等。这些方法都是梁老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所得,希望有助于全面总结梁老的临证经验,为后人提供参考,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梁氏医学的学术精粹。

梁琴[4](2018)在《油茶桑寄生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凝抗氧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植物多糖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低毒性而成为当前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桑寄生作为一种临床常见中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目前对于桑寄生多糖的研究多集中于红花桑寄生多糖,而对于寄生于油茶上的桑寄生科离瓣寄生属植物油茶桑寄生的多糖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分析提取得到的油茶桑寄生多糖的结构特征及生物活性,希望为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依据。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来确定以水为溶剂提取油茶桑寄生枝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用醇沉法对油茶桑寄生的根、枝和叶三个部位分别以水、酸和碱为溶剂,运用所得最佳提取工艺,提取得到九种粗多糖,运用苯酚-硫酸法、BCA法以及间羟基联苯法分别对提取得到的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总糖、蛋白质以及糖醛酸含量进行测定,运用IR、GC以及GPC对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运用ABTS、DPPH以及CAA实验,测定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运用APTT、PT以及TT实验,测定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的体外抗凝血活性,并探讨其抗氧化及抗凝血活性与结构、提取溶剂及提取部位的关系。结果表明:(1)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得到最佳提取工艺为:温度95.55℃,提取次数2.59次,提取时间2.20h,液固比10.09mL/g,理论多糖得率2.67%。考虑到实际提取,对最佳值进行调整,后续提取中按照如下条件:温度95℃,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2h,液固比10mL/g,理论多糖得率2.49%,实际多糖得率2.49±0.2%。(2)提取得到的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总糖含量、糖醛酸含量、蛋白质含量、平均分子量以及单糖组成与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提取部位、提取溶剂有关。(3)在同一提取部位中,以碱为溶剂提取的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平均分子量最小。(4)提取得到的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均由鼠李糖(Rha)、阿拉伯糖(Ara)、木糖(Xyl)、葡萄糖(Glc)、甘露糖(Man)、半乳糖(Gal)所构成,但其摩尔比各不相同。(5)红外光谱显示提取得到的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为α构型或β构型的吡喃环多糖。(6)抗凝血实验表明提取得到的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均具有体外抗凝血活性。其抗凝血活性与其糖醛酸含量、半乳糖含量以及提取部位有关。(7)提取得到的九种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与提取溶剂、提取部位以及平均分子量有关,其抗氧化活性与平均分子量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本研究希望为后续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及实验依据。

周旋[5](2012)在《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和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文献研究:通过收集近10余年有关中医治疗复发性流产的文献,对于其中的中医证治及其用药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其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从而为临床优化复发性流产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2.临床观察:观察助孕宁3号汤剂治疗复发性流产的疗效和作用机理。方法1.收集1998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生物医学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复发性流产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中医辨证、治法、用药进行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收集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助孕宁3号汤剂和地屈孕酮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并分别测定免疫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入选122篇文献,共7315例病例。常见中医证型有:①脾肾两虚型占39.96%;②肾气亏损型占25.86%;③气血两虚型占15.53%;;④肾虚血瘀型占9.82%;⑤肾虚血热型占2.62%;⑥其他型占6.21%。常用治法为:①补肾健脾、固冲安胎;②补肾益气、固冲安胎;③益气养血,固冲安胎;④补肾固冲,活血安胎;⑤滋肾养阴,清热安胎。各个证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前12味药物主要有:①脾肾两虚型:白术、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党参、砂仁、黄芪阿胶、熟地、山药、黄芩;②肾气亏损型:菟丝子、白术、杜仲、续断、熟地、黄芪、砂仁、桑寄生、阿胶、白芍、黄芩、当归;③气血两虚型:当归、白芍、白术、续断、杜仲、桑寄生、甘草、黄芩、菟丝子、党参、黄芪、阿胶;④肾虚血瘀型:当归、丹参、白术、菟丝子、桑寄生、川芎、川断、熟地、杜仲、赤芍、白芍、党参;⑤肾虚血热型:白芍、续断、菟丝子、知母、黄芩、熟地、山茱萸、黄柏、竹茹、墨旱莲、桑寄生、杜仲。2.经三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83.33%,不具有显着差异性(P>0.05),但在改善部分临床症状和体征,调整免疫状态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复发性流产的主要中医证型可分为:①脾肾两虚型②肾气亏损型③气血两虚型④肾虚血瘀型⑤肾虚血热型。主要治法为:①补肾健脾、固冲安胎;②补肾益气、固冲安胎;③益气养血,固冲安胎;④补肾固冲,活血安胎;⑤滋肾养阴,清热安胎。主要证型常用药物:①脾肾两虚型:白术、菟丝子、杜仲、续断、桑寄生、党参、砂仁、黄芪、阿胶、熟地、山药、黄芩;②肾气亏损型:菟丝子白术、杜仲、续断、熟地、黄芪、砂仁、桑寄生、阿胶、白芍、黄芩、当归;③气血两虚型:当归、白芍、白术、续断、杜仲、桑寄生、甘草、黄芩、菟丝子、党参、黄芪、阿胶;④肾虚血瘀型:当归、丹参、白术、菟丝子、桑寄生、川芎、川断、熟地、杜仲、赤芍、白芍、党参;⑤肾虚血热型:白芍、续断、菟丝子、知母、黄芩、熟地、山茱萸、黄柏、竹茹、墨旱莲、桑寄生、杜仲。2.助孕宁3号汤剂治疗复发性流产疗效确切,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有效的改善且服药安全,不失为临床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

郭华丽[6](2012)在《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5·12”汶川大地震后部分重灾区自然流产女性进行“震后自然流产女性证型分布”问卷调查,初步探索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便应用于妇科突发灾害后女性自然流产的防治中,为中医妇科临床辨证论治和科研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支撑。[研究方法]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参考专家意见优化完善调查表,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于2010年5月~2012年2月在震后部分重灾区对符合震后自然流产且自愿的部分女性进行面访式、一对一调查。将所有收集的资料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入选有效调查表共60份。将所有获得的有效调查表使用EpiData软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x2检验方法,其结果均以双侧概率检验,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所调查的60例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其年龄集中在40-44岁,平均40.98±3.29岁,以中年女性为主。2.本研究共调查震后自然流产女性60例,月经正常者15例,占25.00%;月经量少33例,占55.00%;月经量多8例,占13.33%。3.60例震后自然流产女性,自然流产84次。以阶段而论,震前早期自然流产0次,晚期自然流产1次,占1.19%;震后早期自然流产75次,占89.29%,晚期自然流产8次,占9.52%。以时间而论,早期自然流产75次,占89.29%;晚期自然流产9次,占10.71%。以类型而论,稽留流产46次,占54.76%;完全流产19次,占22.62%。4.60例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单一证型以肾虚证常见;复合证型以肾虚肝郁证常见。以虚实而论,以纯虚证者多见。5.60例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其临床常见证型与年龄、月经初潮年龄、震后月经情况、孕次、震后早期自然流产分布均相互独立,无相关性。[研究结论]本研究共调查震后自然流产自愿女性60例,以纯虚证者多见,单一证型以肾虚证常见,复合证型以肾虚肝郁证常见,临床常见证型分布与年龄、月经初潮年龄、震后月经情况、孕次、震后早期自然流产分布均无相关性。

刘婷[7](2012)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早期先兆流产是目前妇产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在中医学中属于胎漏、胎动不安及滑胎等的范畴。随着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工作和家庭压力越来越大,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对社会也产生一定危害。所以寻找一种有效疗法降低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病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本研究目地是:观察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使用中药寿胎丸加减配合西药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方法:本实验收集30例病例全部选自所在实习医院,均符合中医辨证辨病的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中药方为寿胎丸加减,日一剂,150ml/次,早晚分服。西药:黄体酮20mg,肌注,1次/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2000u,肌注,1次/日。具体补充剂量根据每三日测定的雌、孕激素水平而定,1疗程为10天,每个疗程结束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舌、脉变化等决定是否继续疗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胎漏、胎动不安的疗效评定标准制定临床实验疗效观察标准。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3.3%,其中痊愈率为66.7%,有效率为26.6%,患者在临床症状与体征两个方面皆明显减轻。寿胎丸加减配合西药黄体酮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结合治疗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对于肾虚型胎漏、胎动不安患者具有调节内分泌和改善免疫系统的作用,因此可作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

林振[8](2010)在《先兆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课题通过收集近10年有关中医治疗先兆流产的文献,对其中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其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从而为临床优化先兆流产的中医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先兆流产中医临床研究文献。对其进行中医辨证、治法、用药归纳,并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入选133篇文献,共8909例病例。常见中医证型有:①脾肾两虚型占总例数的48.32%;②肾虚型占28.58%;③血热型占8.86%;④气血两虚型占6.87%;⑤其他型共占7.37%。常用治法为:①补肾健脾、固冲安胎,占48.32%;②补肾益气、固冲安胎,占28.58%;③清热凉血、固冲安胎,占8.86%;④益气养血、固冲安胎,占6.87%;⑤其它治法,占7.37%。各证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12味药物主要有:①脾肾两虚型:续断、桑寄生、菟丝子、白术、党参、甘草、阿胶、杜仲、白芍、山药、黄芪、熟地;②肾虚型:续断、菟丝子、桑寄生、白术、阿胶、党参、杜仲、白芍、熟地、黄芪、山药、黄芩;③血热型:白芍、续断、黄芩、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生地、甘草、山药、熟地、黄柏、杜仲;④气血两虚型:当归、白芍、甘草、阿胶、川芎、熟地、艾叶、白术、菟丝子、续断、黄芩、桑寄生。结论:1先兆流产的主要中医证型为:①脾肾两虚型②肾虚型③血热型④气血两虚型。2先兆流产主要治法为:①补肾健脾、固冲安胎;②补肾益气、固冲安胎;③清热凉血、固冲安胎;④益气养血、固冲安胎。3主要证型常用药物:①脾肾两虚型:续断、桑寄生、菟丝子、白术、党参、甘草、阿胶、杜仲、白芍、山药、黄芪、熟地;②肾虚型:续断、菟丝子桑寄生、白术、阿胶、党参、杜仲、白芍、熟地、黄芪、山药、黄芩;③血热型:白芍、续断、黄芩、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生地、甘草、山药、熟地、黄柏、杜仲;④气血两虚型:当归、白芍、甘草、阿胶、川芎、熟地、艾叶、白术、菟丝子、续断、黄芩、桑寄生。

郭红玉[9](2010)在《滋肾疏肝宁心法合黄体酮对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清PRL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滋肾疏肝宁心法合黄体酮对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药联合黄体酮安胎的优效性,同时对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观察其在妊娠早期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评估。方法:选择中医辨证属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86例,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38例。其中实验组采用中药配合黄体酮治疗,对照组单用黄体酮治疗。观察时间为4周,对两组治疗前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周(共4次),每周早晨9:00-10:00之间空腹抽血测定血清PRL、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以及血清PRL值的变化趋势。结果:中药配合黄体酮组在改善主要症状、肝郁症状及中医证侯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P及β-HCG值均有显着升高,血清PRL呈逐步上升趋势,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间无显着差异性。保胎成功者血清PRL上升趋势明显,保胎失败者血清PRL无明显变化或呈下降趋势。结论:滋肾疏肝宁心法合黄体酮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提高早期妊娠血清P及β-HCG水平,同时能升高血清PRL。血清PRL在妊娠早期呈上升趋势提示妊娠结局良好,故妊娠早期动态监测血清PRL对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的妊娠结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丽娟[10](2009)在《桑寄生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二、寄生茯苓汤治疗先兆和习惯性流产53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寄生茯苓汤治疗先兆和习惯性流产53例(论文提纲范文)

(1)补肾化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致胎动不安的经验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理论研究
临床研究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中医及现代医学对安胎的研究
    第一节 中医对安胎的研究
        一、胎病与安胎、胎漏、胎动不安的源流
        二、胎漏、胎动不安的证候表现
        三、病因病机
        四、辨证
        五、治则治法
        六、当代中医对安胎的认识
        七、中西医结合研究
        八、逐月养胎的文献研究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研究
        一、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定义
        二、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诊断
        三、导致先兆流产和流产的相关因素
        四、现代医学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第二章 中医安胎方药的研究
    第一节 历代方药证治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对象
        四、文献整理
    第二节 统计分析与结果
        一、频数分析
        二、卡方检验
        三、聚类分析
        四、因子分析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全国名老中医梁剑波治疗不孕不育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研究背景及医案、验方整理现状
    第一节 梁剑波教授对于不孕不育的认识
        一、熟读古籍,衷中参西
        二、梁老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认识
        三、梁老对胎前产后诸症的认识
    第二节 梁剑波教授治疗不孕不育疾病经验方和医案举隅
        一、女性不孕不育
        二、男性不育
    第三节 梁剑波教授治疗不孕不育疾病应用针灸及膏方的经验举隅
        一、针灸
        二、膏方
第二章 梁剑波教授治疗不孕不育临床用药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病例诊断标准
        三、病例纳入标准
        四、病例排除标准
    第三节 检索方法
        一、检索词
        二、组合检索
        三、检索方式
        四、检索与设计
    第四节 用药分析前数据的初步处理
    第五节 统计分析内容
        一、频数分析
        二、相关性分析
        三、聚类分析
        四、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纳入研究的病例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引起不孕不育的主要病症分布情况分析
    第三节 梁剑波教授治疗不孕不育经验方及医案的用药分析
        一、单味中药选用频数及频率分布
        二、各类中药选用频数和频率分布
        三、药味选用频数及频率分布
        四、聚类分析
        五、经验方选用频数及频率分布
        六、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一节 梁剑波教授经验方和医案用药分析讨论
        一、健脾补肾法
        二、养阴护肝法
        三、清热排毒法
        四、活血化瘀法
        五、祛寒暖宫法
    第二节 梁氏中医流派的传承和发展
        一、梁氏中医流派的传承脉络与代表性传承人
        二、梁氏中医流派在不孕不育和辅助生育方面的研究与发挥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4)油茶桑寄生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凝抗氧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多糖的概述
        1.1.1 多糖的提取技术和提取实验的优化方法
        1.1.2 多糖的含量和结构测定
        1.1.3 多糖的生物学活性研究
    1.2 桑寄生的概述
        1.2.1 桑寄生的来源和种类
        1.2.2 桑寄生的研究发展
        1.2.3 桑寄生的临床应用
        1.2.4 桑寄生多糖的生物活性
    1.3 油茶桑寄生的研究进展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意义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水提油茶桑寄生多糖工艺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原料
        2.1.2 试剂
        2.1.3 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原料预处理
        2.2.2 油茶桑寄生的多糖提取
        2.2.3 单因素实验
        2.2.4 正交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单因素实验结果
        2.3.2 水提油茶桑寄生多糖正交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3章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提取及其结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原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提取
        3.2.2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总糖含量测定
        3.2.3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测定
        3.2.4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蛋白质含量测定
        3.2.5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红外测定
        3.2.6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平均分子量测定
        3.2.7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
        3.2.8 统计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总糖含量测定结果
        3.3.2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糖醛酸含量测定结果
        3.3.3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
        3.3.4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红外光谱结果测定结果
        3.3.5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平均分子量及其分布结果
        3.3.6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单糖组成测定结果
    3.4 小结
第4章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抗凝血活性研究
    4.1 实验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仪器
        4.1.3 实验动物
    4.2 实验方法
        4.2.1 血浆制备
        4.2.2 油茶桑寄生多糖抗凝血实验
        4.2.3 统计分析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肝素溶液的测定结果
        4.3.2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APTT测定结果
        4.3.3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TT测定结果
        4.3.4 油茶桑寄生多糖的PT测定结果
    4.4 小结
第5章 油茶桑寄生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
    5.1 实验材料
        5.1.1 主要试剂
        5.1.2 主要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ABTS法
        5.2.2 DPPH法
        5.2.3 细胞抗氧化法(CAA)
        5.2.4 统计分析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ABTS法测定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结果
        5.3.2 DPPH法测定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结果
        5.3.3 CAA法测定油茶桑寄生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的结果
    5.4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和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治疗
    2 西医对复发性流产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2.2 检查及治疗
第二部分 文献研究部分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的来源
        2.2 研究对象选择
        2.3 搜索词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的标准
        2.6 实验的步骤
        2.7 药物的分类标准
        2.8 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常见证型高频用药分析
    4 讨论
        4.1 常见证型高频用药的相关研究
        4.2 高频用药归经分析
第三部分 临床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疗效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综合疗效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变化比较
        2.5 两组患者病情程度与疗效的关系比较
        2.6 两组患者流产次数与疾病疗效关系的比较
        2.7 两组患者抗体转阴情况的比较
        2.8 随访情况
        2.9 安全性观察
    3 讨论
        3.1 立题依据
        3.2 脾肾两虚型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
        3.3 方药分析
        3.4 组成药物对于生殖免疫影响的研究
        3.5 研究结果分析
结论
    1、文献研究
    2、临床观察
问题与展望
    1 不足之处
    2 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入选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介

(6)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研究对象
        2.2.2 纳入及排除病例标准
        2.2.2.1 纳入标准
        2.2.2.2 排除标准
        2.2.2.3 剔除标准
        2.2.3 自然流产诊断及辨证标准
        2.2.3.1 自然流产诊断标准
        2.2.3.2 中医证型辨证标准
        2.2.4 调查地点及人群的选择
        2.2.5 样本量
        2.2.6 调查前准备
        2.2.6.1 调查表制定及完善
        2.2.6.2 调查方案的确定
        2.2.6.3 调查员操作规范
        2.2.6.4 调查人员培训
        2.2.6.5 注意事项
        2.2.6.6 特殊条目的追问
        2.2.6.7 无效问卷的确定
        2.2.7 开展调查
        2.2.8 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
        2.2.9 质量控制
        2.2.9.1 设计阶段
        2.2.9.2 实施阶段
        2.2.9.3 数据整理分析阶段
    2.3 研究结果
        2.3.1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人口学特征
        2.3.1.1 年龄分布
        2.3.1.2 职业分布
        2.3.1.3 体重指数分布
        2.3.2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月经情况
        2.3.2.1 震后月经情况
        2.3.2.2 月经初潮年龄分布
        2.3.3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孕产情况
        2.3.3.1 孕次分布
        2.3.3.2 足月产分布
        2.3.4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流产情况
        2.3.4.1 流产次数分布
        2.3.4.2 人工流产次数分布
        2.3.4.3 自然流产次数分布
        2.3.4.4 自然流产分类情况
        2.3.4.5 自然流产类型分布
        2.3.4.6 震前流产分布
        2.3.4.7 震后流产分布
        2.3.4.8 震后早期自然流产分布
        2.3.5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症状分布
        2.3.5.1 中医症状频数分析
        2.3.5.2 临床主要症状聚类分析
        2.3.6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分布
        2.3.6.1 单一证型分布
        2.3.6.2 复合证型分布
        2.3.6.3 虚实证型分布
        2.3.7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频次比较
        2.3.7.1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单一证型频次比较
        2.3.7.2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复合证型频次比较
        2.3.8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常见证型的症状分析
        2.3.8.1 肾虚证症状频次及聚类分析
        2.3.8.2 肝郁证症状频次及聚类分析
        2.3.9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常见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2.4 结论
        2.4.1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年龄及月经分布
        2.4.2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流产分布
        2.4.3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常见证型及症状分布
        2.4.4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虚实分布
        2.4.5 震后自然流产女性常见证型的相关因素
3 讨论与分析
4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7)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前言
文献综述
    早期先兆流产治疗的概况
实验研究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纳入病例标准
        3 排除病例标准
        4 临床症状评分标准
        5 病情分级标准
        6 疗效标准
        7 观察、记录、总结的有关要求
        8 统计学分析
    方法
        1 中医药治疗
        2 西药治疗
    治疗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8)先兆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的认识
        1.3 对病机的认识
        1.4 治疗
    2 西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2.2 治疗
第二部分 研究目的、方法及结果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常见证型的高频用药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常见证型高频用药相关研究
        1.1 脾肾两虚型
        1.2 肾虚型
        1.3 血热型
        1.4 气血两虚型
    2 高频用药归经分析
    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思路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入选文献
个人简介

(9)滋肾疏肝宁心法合黄体酮对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清PRL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胎漏、胎动不安的认识
        1.1. 对病因的认识
        1.2. 对病机的认识
        1.3. 对治疗的临床研究
        1.4. 《金匮要略》安胎养胎之法
        1.5. 药物研究
    2. 西医学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2.2. 对临床治疗的认识
    3. 催乳素与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3.1. 催乳素的结构
        3.2. 催乳素在生殖方面的功能
        3.3. 催乳素水平的调节因素
        3.4. 催乳素在妊娠期间的数值范围
        3.5. 催乳素在早期妊娠中的作用
        3.6. 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1.2. 中医诊断依据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纳入病例标准
        2.2. 排除病例标准
        2.3. 剔除病例和脱落病例
    3. 一般资料
    4. 研究方法
    5. 观测指标
        5.1. 一般项目
        5.2. 体格检查
        5.3. 安全性指标
        5.4. 症状指标
        5.5. 主要指标
        5.6. 观察期限
    6. 主要仪器和试剂
        6.1. 性激素测定
        6.2. 药物试剂来源
    7. 随访方案
    8. 疗效判定标准
        8.1. 综合疗效评定标准
        8.2. 证侯疗效评定标准
        8.3. 终止和撤除临床观察的标准
        8.4. 统计方法
        8.5. 统计结果分析
    9. 安全性观察
    10. 随访情况
    11. 结论
第三部分 讨论
    1. 滋肾疏肝宁心法治疗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的立论依据
        1.1. 肾虚肝郁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病机特点
        1.2. 治疗大法及早期研究
    2. 组方特点及作用机制
    3. 关于PRL的研究探讨
    4. 滋肾疏肝宁心法与血清PRL的相关性探讨
    5.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6.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10)桑寄生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妇科疾病
2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2.1 治疗高血压
    2.2 治疗心率失常
    2.3 治疗高血脂症
    2.4 治疗缺血性中风
3 炎 症
    3.1 治疗关节炎
    3.2 强直性脊柱炎
    3.3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4 其 他
    4.1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4.2 治疗肾病蛋白尿及尿毒症

四、寄生茯苓汤治疗先兆和习惯性流产53例(论文参考文献)

  • [1]补肾化瘀法治疗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致胎动不安的经验探讨[D]. 王艺霏.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2]中医安胎的历代文献方药证治规律研究[D]. 吴润珍(Ng Yun Chun).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3]全国名老中医梁剑波治疗不孕不育经验研究[D]. 梁恪(LiangKye).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油茶桑寄生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凝抗氧化活性研究[D]. 梁琴. 湘潭大学, 2018(02)
  • [5]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和临床观察[D]. 周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2(01)
  • [6]震后自然流产女性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D]. 郭华丽.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2(04)
  • [7]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及研究[D]. 刘婷.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2(12)
  • [8]先兆流产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 林振.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0(02)
  • [9]滋肾疏肝宁心法合黄体酮对肾虚肝郁型早期先兆流产血清PRL影响的研究[D]. 郭红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0(04)
  • [10]桑寄生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刘丽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2)

标签:;  ;  ;  ;  ;  

济济茯苓汤治疗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53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