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一、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论文文献综述)

杜小双[1](2021)在《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理解并促进有效教师学习,外语教师学习研究的理论视角不断演变,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为理解教师学习的过程和规律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基于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对三名高中英语教师通过开展研究进行专业学习的过程进行了历时18个月的研究,收集了访谈、观察、反思日志、实物资料等多种数据资料,追踪描摹教师学习和认知变化的过程,分析、阐释了这一过程的复杂动态特征和系统性。研究结果表明:(1)三位案例教师通过专业学习不同程度地改进了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她们的认知系统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三位教师的认知系统受到多次“扰动”,并发生自组织变化;其中两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历了调整和重组的过程,最后呈现质变的趋势;另一位教师的认知系统经过调整后趋于稳固,未见质变的趋势。(2)教师认知系统受到“扰动”,并因此产生认知冲突或失衡,是教师学习和发生改变的主要动因。她们经历的典型“扰动”事件包括撰写和修改研究报告、与指导教师交流、接受专家点评与反馈等。(3)教师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取决于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之间的互动。随着学习活动的持续进行,教师认知系统内外要素及其关系不断发生变化,系统内、系统间各要素的互动和组合对教师学习构成支持或限制。比如,个人经历和身份认同的消极影响、知识基础的匮乏、机构文化的限制可能阻滞学习的发生;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与教师反思的交互或将促进学习的发生;“扰动”的力度和密度则极大地影响教师学习发生的可能性。(4)教师主观能动性(包括专业发展动机、身份、反思性等)参与系统互动,直接影响认知系统的变化。本研究对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本研究通过分析系统间的交互关系解释复杂动态的教师学习现象,加深了对教师学习本质的理解;第二,推动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比如扰动、涌现等)的具体化,增强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实证研究中的适用度和操作性;第三,本研究将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用于研究国内中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学习过程,有利于推动国内外语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研究的理论创新。本研究也将对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提供重要启示。为了创造有效教师学习发生的条件,教师专业发展实践应把握以下原则:第一,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的交互性。教师培训项目应确保多元主体参与,利用系统间、多主体间的交互创造学习机会。第二,尽可能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教师学习活动应具备高阶性、挑战性和转化性的特点,教育教育者(或培训者)应充当促进者、批判者或“扰动者”,帮助教师打破认知与实践惯性。第三,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确保教师在“学习(研究)-反思-实践”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实现非线性的认知和实践转变;第四,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帮助教师成长成为自觉、自主、批判的学习者。

付英[2](2021)在《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D职业技术学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谢颖[3](2021)在《小议应对新高考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表明在"一核四层四翼"新的高考评价体系以及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理念的影响下,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持续推进,在其中以高考制度改革最为瞩目。随着2021年江苏省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行,英语教学制度变革成为教师关注的焦点。因此,笔者融合自身工作经历,讨论了新高考改革对高中英堂教学产生的影响,剖析了高中英语教学中与高考制度改革不符合部分及相对应的课堂教学发展施略。期待文中的阐述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给予一定的参照和参考,进而推动高中英语教育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

罗美娟[4](2021)在《探究现代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进步,教育越来越现代化、科学化。现代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了传统守旧思想观念,开拓创新思路理念的英语教学模式。推广操纵现代教育技术,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的历程具备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就英语课堂学习中何以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摸索探究,擢升英语教学技能,研究教学策略、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方法,终极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毛丽珍[5](2021)在《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以教育部2007年和201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依据,对2007年以来沈阳农业大学开展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实践加以分析,为高等农业院校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提供相关经验。沈阳农业大学从2007年开始,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开展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体系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逐步构建课堂教学+网络自学+第二课堂+业余培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随着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APP作为英语学习辅助手段走进外语教学,业余培训课程逐渐淡出外语课程体系。伴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与优化,大学英语必修课总学时逐步削减,大学生外语学习实际需求有所转变,从2018年开始,大学外语课程体系新增设"大学中级英语""商务英语"及"雅思基础"等九门A类公共选修或限修课,至此,大学外语形成一年级必修课+二年级选修课+第二课堂+外文播音新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随着国家新农科建设"三部曲"的奏响和新农科总体部署的不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外语教学必将再次改革、创新,实现与新农科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对此,提出必修课+选修课+第二课堂+通专融合的大学英语"四位一体"创新模式设想,大学英语作为通识课程深度融入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大学期间英语学习不断线,在培养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强其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的能力,为国家培养"精专业,通外语"的卓越农林人才。

朱锦霞,朱长贵[6](2021)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这种影响渗透于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引发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了知识的转型和教学媒介的更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也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方式的整体改变。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技能相辅相成、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互为促进,利用信息技术开启新型开放式课程,转变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向学习引导型教学实践转变,以提升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积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张春征[7](2021)在《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考》文中研究说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授英语学科知识,还要提升高职学生的就业英语综合技能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要充分结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积极完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推动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发展,以此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突破并创新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方向与模式。

方涵[8](2021)在《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及其教学实现研究》文中提出在学科教学中,学科特性是教学展开的逻辑起点,对学科特性的深入理解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实践中,由于忽视对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理解,长期存在“重知识、轻文化”的困境,过度重视中学英语的工具性,使得中学英语教学失去了文化涵养,遮蔽了应有的育人价值。在全球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现跨文化性成为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论文旨在探究“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应该如何在教学中得以实现”这一问题,从学科跨文化性出发,基于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通过对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育人价值、内容过程以及教学实现的系统探索,以期为中学英语深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提供借鉴。本论文通过学习借鉴文化教育学从人生命本体出发考察教育的立场,及其关于“教育—文化—人”三者关系论断,解读教育人类学关注文化的复杂性和流动性对人的影响,用关系性思维的方法思考文化与人的双向滋养关系,梳理语言—文化学中冯堡特的民族世界观、萨丕尔—沃尔夫假说、马林诺夫斯基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概念、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研究成果,本研究明确了从多元文化教育视角研究中学英语教学,强调文化是人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揭示了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工具理性对语言文化性的割裂,割裂了语言的交流功能与其文化性的基本关联,割裂了学生的生命发展与教学的基本关联。基于课例研究和访谈调查结果,本研究分析了由于中学英语常态教学的实践惯性和教师对学科特性理解不足,中学英语教学已不能满足由于时代发展引发的学生学习需要的变化,停留在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的浅层教学无法触及本学科的跨文化逻辑,不能通过跨文化意义建构来丰富学生的生命层次。英—汉两种异质文化相遇产生的文化间距是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研究的逻辑起点,间距打开了跨文化反思的空间,并由此产生了跨文化性的思维方式“文化间性”。间性思维认为,正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异质文化之间才有了相互借鉴,互为烛照的可能。文化间性为本研究提供了开放的、动态的、关联性的思维方式,“跨”是文化动态交互的过程。跨文化性是中学英语学科所蕴含的汉英文化间距所达成的文化间性,包括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是从感知英汉文化差异到达成文化共通的过程。文化差异性的根据在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实践活动的差异,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则是文化共通性的依据,“通”指成就差异以达成沟通,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共通性可以理解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通过后天教化所形成的共同文化行动意识。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可以通过发展学生文化知识、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四个维度的从差异性到共通性的动态过程来实现。跨文化性是本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性之一,其在教学中的实现是对学科教学规律的尊重,可凸显本学科的育人价值,让中学英语从“知识育人”走向“文化育人”,从工具理性的知识表层教学走向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深度教学。在跨文化性视域下,对中学英语教学的本质、价值、知识、教学方法的认识有了新的推进,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教学实现机制可以分解为发生机制、展开机制和促进机制三个部分。就跨文化性的教学发生机制而言,语言文化性的诉求是其发生的源头,中学英语教学中异质文化的相遇是其发生的前提,中学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是其发生的动力。在跨文化性教学实现的展开过程中,应基于整体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对比性原则来设计教学;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跨文化性下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从差异到共通的认知发展阶段,是促进跨文化生成的师生交往活动,是跨文化情境下的教与学的关系;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实现的教学,应选择主体参与策略、合作教学策略和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教学策略。可以通过尝试设计多元的教学评价、开展跨文化的课外活动、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促进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教学实现。在对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教学实现的样态探讨部分,本论文提出学生跨文化知识构建的体验--对比教学、跨文化行为养成的活动教学、跨文化思维发展的共情式教学、跨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主题探究教学是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教学实现的可能模式。

王丽芳[9](2021)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对策分析》文中指出在高等教育进一步普及和改革的过程中,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发展,积极结合高等教育现代化育人理念,提升人才培养工作效果,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这对推动高校英语专业培养现代化人才等工作产生不利影响,还需要积极结合当前英语专业学生学习和发展面临的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育环境,让学生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创新中,了解更多与社会发展有关的职业知识和内容,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在最大程度上提升高校英语教学工作质量,让毕业生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应对人才市场的发展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魏华燕[10](2021)在《“互联网+ ”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二、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基础英语教育教学现状
        1.1.2 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在职专业发展现状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外语教师学习理论与实践
        2.1.1 教师学习的定义
        2.1.2 外语教师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历史沿革
        2.1.3 外语教师学习实证研究综述
        2.1.4 批判与反思
    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教师学习
        2.2.1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转向
        2.2.2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的关键概念及其含义
        2.2.3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外语教师学习相关研究
        2.2.4 本节小结
    2.3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发展及相关研究
        2.3.1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渊源
        2.3.2 高校与中小学合作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研究
        2.3.3 本节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本研究的研究问题与分析框架
        3.1.1 研究问题
        3.1.2 分析框架
    3.2 研究方法的选择
        3.2.1 教师教育研究的质性研究范式
        3.2.2 本研究选择案例研究的合理性
    3.3 研究场域
        3.3.1 H项目和F大学培养基地
        3.3.2 H项目概述
        3.3.3 学员视角的H项目
        3.3.4 依托H项目开展的研究活动
    3.4 研究对象
        3.4.1 进入现场和初步接触研究对象
        3.4.2 研究对象背景信息
    3.5 数据收集过程
        3.5.1 访谈
        3.5.2 观察
        3.5.3 反思日志
        3.5.4 实物资料
        3.5.5 研究日志
    3.6 数据分析
        3.6.1 数据存储、转写与整理
        3.6.2 数据分析
    3.7 研究的可靠性与伦理
第四章 枫叶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4.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4.1.1 开展研究之前:小说教学理念与实践
        4.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
    4.2 调整期:检视并发现实践问题
        4.2.1 扰动事件1:授课专家传递不同观点
        4.2.2 扰动事件2:导师反馈冲击固有思维
        4.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3 稳固期:理念与实践保持不变
        4.3.1 扰动事件3:行动方案“搁浅”
        4.3.2 扰动事件4:专家意见“冷处理”
        4.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4 调整期:根据情境变化调整教学实践
        4.4.1 扰动事件5:“文学圈”学生不配合
        4.4.2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4.3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5 重组期:破除旧观念践行新身份
        4.5.1 扰动事件6:报告遭到导师团队批驳
        4.5.2 扰动事件7:学术导师深度介入指导
        4.5.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4.5.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4.6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1 教师认知系统建立新的平衡态
        4.6.2 与认知系统关联的其他系统及其要素的变化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梧桐的学习和认知系统变化
    5.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5.1.1 开展研究之前:读写教学理念与实践
        5.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失衡态
    5.2 调整期:辨析并确认实践问题
        5.2.1 扰动事件1:导师反馈推动理性思考
        5.2.2 扰动事件2:专家点评促进个人理解
        5.2.3 扰动事件3:导师面谈指向学习原理
        5.2.4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2.5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3 调整期:在行动中重构实践
        5.3.1 扰动事件4:导师现场观课指导
        5.3.2 扰动事件5:多方角色参与磨课
        5.3.3 教师认知系变化的涌现
        5.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4 重组期:持续深化理念和优化实践
        5.4.1 扰动事件6:中期汇报加强抽象思维
        5.4.2 扰动事件7:研究课继续优化教学操作
        5.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5.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5.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恢复平衡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银杏的学习与认知系统变化
    6.1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态
        6.1.1 开展研究之前:文化教学理念与实践
        6.1.2 教师认知系统的初始状态:平衡态
    6.2 调整期:问题的形成与论证
        6.2.1 扰动事件1: 课标带动教师反思和行动
        6.2.2 扰动事件2: 选题受到导师团队质疑
        6.2.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2.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3 调整期:从理论学习到实践转化
        6.3.1 扰动事件3:语篇教学实践初体验
        6.3.2 扰动事件4:中期汇报获专家指导
        6.3.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3.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4 稳固期:实践转化未见成效
        6.4.1 扰动事件5:研究课未关注行动目标
        6.4.2 扰动事件6:撰写报告再获专家点评
        6.4.3 教师认知变化的涌现
        6.4.4 系统互动与教师学习的发生
    6.5 完成研究之时:教师认知系统未发生质变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讨论
    7.1 教师认知变化的复杂动态系统特征
        7.1.1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轨迹
        7.1.2 三位教师的认知变化特点
    7.2 教师学习过程的复杂动态系统分析
        7.2.1 枫叶的学习过程
        7.2.2 梧桐的学习过程
        7.2.3 银杏的学习过程
        7.2.4 系统内、系统间互动对教师学习过程的影响
    7.3 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机制
        7.3.1 教师认知系统的“扰动”
        7.3.2 系统各要素在多个层级之间发生联动
        7.3.3 教师主观能动性发挥重要作用
        7.3.4 教师认知的渐进式或突变式发展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8.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8.2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
    8.3 本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实践的启示
        8.3.1 保持教师学习系统的多元差异性
        8.3.2 制造“扰动”以创造教师认知失衡的机会
        8.3.3 设计和实施持续的、循环迭代的学习活动
        8.3.4 重视和培育教师的主体力量
    8.4 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背景访谈提纲
附录二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以枫叶为例)
附录三 课堂观察笔记样例
附录四 教师反思日志样例
附录五 教师学习活动现场观察笔记(以银杏的开题答辩为例)

(3)小议应对新高考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高考改革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1. 推动教学目标多元化。
    2. 重视学生发展全面性。
二、当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改革与教学融合不流畅。
    2. 学生综合能力开发不充分。
三、为适应新高考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对策略
    1. 塑造科学核心理念,优化教学评价形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2.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搭建高质师资队伍,推动多元课堂建设。
    3. 立足最新政策,升级教学方式,扩展教学资源。
四、结语

(4)探究现代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现状
二、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一)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原有英语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二)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三)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式
三、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二)应用现代教育科技创设教学情境
四、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选择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内容
    (二)利用现代教育科技设计课件
    (三)利用现代教育科技辅助英语课堂教学
五、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措施
    (一)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理性的反思
    (二)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提高英语教师专业程度的进程
    (三)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
    (四)现代高质量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解决课堂问题的途径
        1. 激发学习兴趣
        2. 突破重难点
六、结束语

(5)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初步构建
二、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创新优化
三、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

(7)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工学结合大背景下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和成才过程中对英语实战水平的需求
二、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严峻现状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仍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
    (二)高职生源英语基础薄弱和师资构建问题
    (三)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定位不准确
    (四)高职英语课堂的教学理念较落后
    (五)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教材缺少实用性,评估模式过于单一
三、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突破
    (一)构建具体的有特色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职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工学结合
    (三)高职英语专业定位从基础英语到专业英语教学的演变
    (四)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对现代教学改革理念的持续性重视
    (五)工学实际结合教育模式下的高职教育专业英语自学教材结构设置和英语教学评估评价体系的初步构建

(8)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及其教学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
        1.中学英语教育的理解需要更新
        2.学科的育人价值有待彰显
        3.英语课堂深度教学亟需推进
    (二)文献综述
        1.理论溯源
        2.热点分析
        3.述评小结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
一、核心概念的涵义
    (一)文化性
        1.文化的词源
        2.文化的界定
        3.文化性的解读
    (二)跨文化性
        1.异质文化交互的动态过程
        2.基于文化间距的反思空间
        3.从差异到共通的间性特性
    (三)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
        1.源自语言文化性的学科属性
        2.凸显育人价值的学段区别性
        3.完善自我认知的个体发展性
    (四)教学实现
二、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实现不足的现状及反思
    (一)调查: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教学实现的现状
        1.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2.调查的设计
        3.调查的结果
    (二)反思: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教学实现困境的原因
        1.学科特性的理解不足
        2.常态教学的实践惯性
        3.学科育人价值的遮蔽
三、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教学意蕴
    (一)跨文化性下中学英语教学的本质认识
        1.文化碰撞下的社会性人为存在
        2.跨文化情境中的教与学关系
        3.促进文化生成的师生交往活动
    (二)跨文化性下中学英语教学的价值追寻
        1. 传统教学理念偏差的澄清
        2. 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结合
        3. 生命发展的学科情感陶冶
    (三)跨文化性下中学英语教学的知识解析
        1. 本质:多元性情境性
        2. 分类:多类型多层次
        3. 获得:主动构建内化
    (四)跨文化性下中学英语的教学方法归纳
        1. 价值传承的文化育人法
        2. 互动感知的师生对话法
        3. 意义生成的个体驱动法
四、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的教学实现机制
    (一)教学实现的发生机制
        1. 源头:语言文化性的述求
        2. 前提:异质文化的相遇
        3. 动力:学科育人价值的实现
    (二)教学实现的展开机制
        1. 动态多维:旨在实现跨文化性的教学目标设计
        2. 情境对比:旨在实现跨文化性的教学原则分析
        3. 灵活多样:旨在实现跨文化性的教学组织解读
        4. 差异共通:旨在实现跨文化性的教学过程探索
        5. 对话建构:旨在实现跨文化性的教学策略选择
    (三)教学实现的促进机制
        1. 设计:多元的教学评价
        2. 开展:跨文化的课外活动
        3. 营造:丰富的教学环境
五、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教学实现的样态
    (一)学生跨文化知识构建的体验-对比教学
        1. 中学英语的跨文化知识
        2. 跨文化知识的感性认知:体验
        3. 跨文化知识的理性认识:对比
        4. 教学样态:跨文化知识的体验--对比式教学
    (二)学生跨文化行为养成的活动式教学
        1. 中学英语的跨文化行为
        2. 跨文化行为的前提:学习动机
        3. 跨文化行为的载体:实践活动
        4. 跨文化行为的动力:问题解决
        5. 教学样态:问题解决驱动的活动教学
    (三)学生跨文化思维发展的共情式教学
        1. 中学英语的跨文化思维
        2. 跨文化思维的基础:文化共情能力
        3. 跨文化思维的核心:批判思维能力
        4. 跨文化思维的挑战:文化身份认同
        5. 教学样态:构建批判思维的共情式教学
    (四)学生跨文化价值观建构的主题探究教学
        1. 中学英语的跨文化价值观
        2. 跨文化价值观的迷失:工具理性
        3. 跨文化价值观的取向:多元共生
        4. 跨文化价值观的抓手:主题探究
        5. 教学样态:多元共生的主题探究教学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教学实现的现状访谈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9)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问题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意义
    (一)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二)是高校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要求和需求
    (三)可以充分落实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策略
    (一)构建以能力提升为主的课程体系
    (二)加强高校英语教学方式创新改革
    (三)完善学生英语教学相关基础设施
结语

四、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试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英语教师学习的复杂动态系统研究[D]. 杜小双.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
  • [2]中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D职业技术学校为例[D]. 付英.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
  • [3]小议应对新高考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J]. 谢颖. 校园英语, 2021(46)
  • [4]探究现代高质量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A]. 罗美娟. 广东教育学会2021年度学术讨论会暨第十七届广东省中小学校长论坛论文选, 2021
  • [5]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英语教学为例[J]. 毛丽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 [6]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探究——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 朱锦霞,朱长贵. 人民长江, 2021(10)
  • [7]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思考[J]. 张春征. 辽宁高职学报, 2021(09)
  • [8]中学英语学科跨文化性及其教学实现研究[D]. 方涵. 四川师范大学, 2021
  • [9]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创新对策分析[J]. 王丽芳.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15)
  • [10]“互联网+ ”条件下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 魏华燕. 西南大学, 2021

标签:;  ;  ;  ;  ;  

创新与英语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