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周艳[1](2020)在《醋曲片的药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脂血症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在近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其造成血脉壁的淤积,极易产生急性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为了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脂治疗和预防势在必行。近年来,来源天然的降脂产品备受消费者的关注。本研究制备的醋曲片由醋粉、红曲和芦荟组成,用于降血脂,其疗效确切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制剂中醋粉和红曲以粉末入药,芦荟经醇提浓缩干燥之后入药。首先对芦荟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法,选取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为考察因素,以黄酮类化合物的吸光度值(R1)和浸膏得率(R2)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芦荟中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65%乙醇作提取溶剂,液料比为20:1,回流提取4 h,对提取液中的乙醇进行回收,浓缩物于60℃烘箱中干燥。醋曲片片芯的制备采用湿法制粒压片,通过单因素考察发现崩解剂用量、润湿剂浓度和干燥温度对片芯质量影响较大,因此以上述三种变量为考察因素,以片芯的崩解时间、硬度、外观和压片前颗粒的休止角等指标的综合评分作为成型工艺的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崩解剂用量、润湿剂浓度和干燥温度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优片芯(1000片)处方为:醋粉(470 g),红曲(200 g),芦荟(280 g),预胶化淀粉(75 g),聚乙烯吡咯烷酮(25 g),85%乙醇溶液(适量),滑石粉(10 g)。醋曲片中含挥发性和易吸湿性成分,因此片剂外包薄膜衣。选取包衣温度、包衣液供给速率和包衣增重三个变量为考察因素,以所得包衣片的合格率和崩解时间作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案,对选取的三个包衣工艺参数进行筛选。确定了最佳包衣工艺为:取适量薄膜包衣预混剂于纯化水中溶解,制得固含量为12%的包衣液,包衣温度为45℃,包衣液供给速率为4 mL/min,包衣增重为3%。本研究建立了醋曲片的质量标准:采用显微鉴别法和薄层色谱法对醋曲片中的红曲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法对醋曲片中的芦荟进行定性鉴别,以上药材均检出且特征明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曲片中总洛伐他汀的含量,经方法学验证,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规定,本研究建立的定性、定量方法准确可靠。本论文确立了醋曲片的最佳制备工艺,经中试试验验证,工艺稳定可行。醋曲片中的洛伐他汀含量高,用于降血脂疗效显着,因此以总洛伐他汀作为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及长期试验考察,结果表明,醋曲片稳定性良好。
汪倩[2](2020)在《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实验通过使用针刺结合异功降脂饮疗法对各组高脂血症小鼠进行干预,观察针药结合使用对改善高脂血症小鼠TC、TG、HDL-C、LDL-C、小鼠行为及体重的协同增效作用,观察各组高脂血症小鼠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从而探讨异功降脂饮疗法对各组高脂血症小鼠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指导临床。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用体质量20±2g雄性健康KM小鼠,先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再使用随机数表法将符合试验标准的58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13)和实验组(n=45),实验组小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的方式进行造模,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自由饮食不作处理。喂养4周后,两组各随机抽取5只,摘眼球取血,检测血脂后处死。造模成功后将实验组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分别为模型组、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针药结合组、辛伐他汀组继续喂养高脂饲料,空白组继续喂养普通饲料。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0.01 ml/(g·d)灌胃治疗,异功降脂饮组给予异功降脂饮0.01 ml/(g·d)灌胃,其余组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针灸组针刺丰隆、足三里,内庭,留针20 min,其余组固定20 min。针药结合组予针药结合干预,干预4周后,观察各组体重变化,血脂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结果:1.治疗后小鼠体重较模型组小鼠明显降低(P<0.01),其中针药结合组明显优于异功降脂饮组与针灸组(P<0.05)。2.治疗后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血脂四项情况改善显着(P<0.01),其中针药结合组与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相比,TC、LDL-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3.治疗后小鼠较模型组小鼠相比,显着或极显着提高SOD值(P<0.05,P<0.01),与针灸组、异功降脂饮组相比,针药结合组SOD明显升高(P<0.05)。结论:1.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异功降脂饮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小鼠的行为学表现、体质量及TC、TG、HDL-C、LDL-C含量。2.针刺丰隆、足三里及内庭结合异功降脂饮可以提高高脂血症小鼠体内SOD的含量。3.本实验表明,针刺结合异功降脂饮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体内氧化还原反应来实现的。
李文毅[3](2020)在《洋葱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洋葱醇提物(ACE)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是否具有降脂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研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普通组(NC)、高脂组(HF)、阳性对照组(PC)、低剂量组(AC-L)、中剂量组(AC-M)、高剂量组(AC-H),每组10只。普通组喂养基础饲料、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喂养高脂饲料(HFD)、灌胃脂肪乳剂(HFE)。两周以后,进行不同剂量ACE干预实验,药物干预两周后进行取材。(1)相应试剂盒检测SD大鼠血清和肝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AI)并评估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2)HE染色观察主动脉弓和肝脏形态学变化;(3)Western-blot检测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 A 还原酶(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A reductase,HMGCR)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ow-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DLR)蛋白表达;(4)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ACE中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含量。结果:(1)与HF比较,ACE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TC、LDL、MDA水平(P<0.05),增加HDL、SOD水平(P<0.05),减小AI的值(P<0.05),TG变化不明显(P>0.05);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肝组织中TC、TG、LDL、MDA 水平(P<0.05),增加 SOD 水平(P<0.05);(2)ACE可以使高脂血症所致的肝组织、主动脉弓病变程度降低;(3)与HF比较,AC-L、AC-M、AC-H中肝组织LDL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增加49.1%、72.7%、100.0%,HMGCR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依次降低21.1%、30.0%、45.5%;(4)ACE含有槲皮素和异槲皮苷,其含量分别为2.42 mg/g、4.60 mg/g。结论:(1)ACE可以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体内血脂水平,并对肝脏和主动脉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ACE通过增加LDLR蛋白表达,降低HMGCR蛋白表达发挥其降脂作用;(3)ACE中发挥降脂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包括槲皮素和异槲皮苷。
谢玉龙[4](2019)在《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P),又称为血脂异常,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脂肪代谢和运行异常导致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为特征的一种脂质代谢疾病,是心、脑等重要靶器官动脉粥样硬化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其中,以LDL-C升高为特征的血脂异常更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键。目前公认,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随着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推广,大剂量、高强度、不合理用药等所致的血清转氨酶升高、肝肾损害、肌毒性等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此外,在治疗多病种及联合用药时,其安全性也受到质疑。中医临床实践中,针灸疗法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手段。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对近年来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进行筛选和优化,在遵循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期待为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提供客观依据,使针灸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案能够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目的:1.确认电针疗法、穴位埋线疗法不同方案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性;2.评价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高脂血症的作用特点及作用优势;3.探讨脂质代谢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及电针、埋线疗法对其影响。方法:选择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门诊部2017年5月1日至2018年6月1日期间收治符合条件的高脂血症患者及招募符合标准的自愿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即宣教组30例、电针组30例、穴位埋线组30例。宣教组予发放食物能量手册及进行一般饮食治疗宣教,2周1次定期随访指导。电针组予针刺中脘、带脉(双)、内关(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在此基础上选择G-6805Ⅱ型电针仪,疏密波,频率2 Hz-10 Hz-100 Hz循环,每次30分钟,每周2次。穴位埋线组取穴同电针组,予穴位埋线治疗。每周一次。以上三组治疗,每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三组患者体重、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及中医症状临床观察表评分情况,评估疗效。结果:本研究共完成90例治疗,宣教组脱失1例,穴位埋线组脱失1例。1.治疗前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各抽血检测成分、中医症状量化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2.体重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体重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体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体重下降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腰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腰围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腰围缩小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腰围缩小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BMI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BMI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BMI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BMI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5.血清TC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TC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TC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血清TG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TG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TG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7.血清LDL-C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LDL-C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LDL-C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P<0.05)。8.血清HDL-C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LDL-C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LDL-C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组、穴位埋线组LDL-C升高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穴位埋线组优于电针组(P<0.05),宣教组和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空腹血糖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均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宣教组、电针组空腹血糖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穴位埋线组空腹血糖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1)。组间比较,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0.空腹胰岛素含量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胰岛素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空腹胰岛素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5,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1.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不同程度的变化,三组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电针组、穴位埋线组优于宣教组(P<0.01),电针组和穴位埋线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2.临床疗效比较宣教组总有效率为60.0%,电针组总有效率为83.3%,穴位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0.0%,三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电针组、穴位埋线组疗效优于宣教组(P<0.05,P<0.01)。结论:1.宣教、以及在靳三针指导下的电针、穴位埋线疗法均可有效的改善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异常,疗效可靠,且无特殊副反应。而在中医症状临床疗效的改善方面上,靳三针穴位埋线疗法最优。2.通过比较不同方案干预高脂血症,为靳三针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高脂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3.应用靳三针穴位埋线治疗高脂血症不仅可调节脂代谢紊乱还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陈镜洲(Tan Kia Choo)[5](2018)在《红曲复方制剂对新加坡高脂血症干预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在梳理红曲及其制剂对高脂血症的运用历史,结合新加坡食用红曲的饮食习惯,采用红曲制剂食疗方法,观察其对新加坡高脂血症患者的防治有何等帮助,研究其中五味的配合和互辅的机制,能否为新加坡社区高脂血症患者体质提供针对性的预防与调理,并能表现更具南洋区域色彩的指标。方法:综述红曲运用的历史现代文献,总结新加坡食用红曲概况,拟定食疗方红曲复方制剂,将56例受邀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受邀者多属中老年人士,年龄分布为治疗组57.75±12.04,对照组52.64±11.54。男女士各半。治疗组服用红曲复方制剂,每晚2颗。红曲复方制剂胶囊每颗380mg,包含红曲200mg、山楂40mg、荷叶20mg、五味子40mg、决明子80mg。此复方制剂经合格生化检测公司检测鉴定每颗含3.2mg的莫纳可林-K(即洛伐他汀的组成成分);对照组服用西药洛伐他汀片10mg/颗,每晚1颗。2组均治疗8周为一疗程。分别观察各组的有效率、症状积分、血脂指标变化情况,并和国内经已发表的各个红曲复方研究报告做对比,以评估本实验的疗效程度。结果:经统计分析,治疗组(红曲复方制剂)显效的患者有26例,有效的患者2例;对照组(洛伐他汀组)显效的患者有25例,有效的患者3例,没有“无效”的病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 00%;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疗效都有明显的改变,由此肯定了红曲复方制剂其调节血脂异常的功效。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分别是248.11±25.05;53.43±8.57;4.72±0.95;161.61±25.44;158.21±52.28,和204.18±15.72;60.36±9.25;3.59±0.60;124.29±17.96;125.50±33.61。治疗后的血脂值是204.18±15.72;60.36±9.25;3.59±0.60;124.29±17.96;125.50±33.61,和202.36±22.87;59.18±12.98;3.63±0.91;120.71±19.61;129.46±62.46。从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的个别血脂指标如TC、TG、LDL-C降低程度看来都没有显着的差异,显示两组均有较好疗效。血脂指标的比较,治疗后两组间TC的比较P>0.05,没有显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TG、LDL-C的比较均为P>0.05,亦提示两组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而对HDL-C显示两组均有升高趋势,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不明显,两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代表肝功能的ALT,AST指数显示对照组的ALT及AST在治疗后有升高的趋势,但仍在安全的水平;两组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唯一突出的是血糖值,在治疗组中的血糖经治疗后有较明显的下降(P<0.05),平均值(M)下降4.4%,有统计学上的差异,显示治疗组(红曲复方制剂)除了降脂,也能“小量”的降糖。临床观察期间,两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中医传统辨证论治以脾、肝、肾为本,以痰浊、湿阻及淤血为标,来防治高脂血症。由于新加坡的地理环境,人民的生活方式、精神状态、饮食质量、好逸少动,加上年长体弱,形成了具新加坡特色的“痰浊阻遏证”体质。本研究采用红曲、山楂、荷叶、决明子、五味子制剂干预高脂血症,经过8周的临床试验观察下,除了血脂的调治,在中医证候的调理上,红曲复方制剂对患者的体质有明显的改善,而且改进程度优于对照组(洛伐他汀)。本研究结果与经发表的中、西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文献作对比时,发现红曲复方制剂的降脂功能无论是在国内或国外的不同文化、生活背景、体质的族群,都有良好的表现及没有不良反应。这些医疗报告包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鲁卫星等研究的脂必泰胶囊(红曲、泽泻、白术、山楂)-300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殷梦梅等的红曲复方(红曲、山楂、荷叶、三七加减)-140例;上海同济医院崔春黎等的红曲复方(红曲、银杏、丹参)-45例:和宋愿智等的汉莲牌红曲灵芝丹参胶囊(红曲、灵芝、丹参)-51例。从临床研究结果看来,各个研究中心所使用的处方都有相当优越的表现。在数字的对比上,新加坡方面的疗效率是最低的。不过新加坡所用的红曲复方中所用的红曲含量最低(这说是红曲在当地限制为“保健食品”所能食用的每日份量),对照组(洛伐他汀)所用的分量也是最低的。结论:新加坡的高脂血症患者以中老年者居多,有些人属于事业有成,生活安逸,体型趋胖,晚上应酬多,嗜食肥甘,膏梁厚味,长久下来,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谷不化,精微无以输布,则酿成痰湿,聚于血脉,痰凝淤阻而致病。另有些人属于中产阶级,事业小成,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睡眠不定时或过少,加上年龄渐长体衰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行不畅,久而成瘀。痰浊内阻,痹阻心脉或脉络而致各种变证,如胸痹、中风等症,故高脂血症是一种本虚标实之证。红曲复方制剂中的红曲、决明子、荷叶、五味子和山楂有调理体质、护肝、健脾、补肾、清热明目、润肠通便、减肥、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等的功能,对新加坡的中老年高脂血症病患的体质有良好的改善效果;对他们的TC、TG、HDL-C、LDL-C血脂状况也会跟着改善,也就是降低TC、TG、LDL-C作用及升高HDL-C量,达到三降一升的要求。由于红曲复方制剂中红曲的莫纳可林K含量被限制在10mg之内,列为保健食品,所以此制剂不算是药物也没有受限的售卖问题。此复方对人体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切合新加坡的地域、气候、习俗、饮食习惯,也有利于高脂血症者的接受。
肖顺丽[6](2018)在《安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发一种具有辅助降血脂功能的新保健食品(暂命名为安脂康胶囊)。优化安脂康胶囊的生产工艺,并确定其质量标准主要指标。方法本课题从安脂康胶囊的提取工艺、成型工艺和质量标准三个方面进行研究。1提取工艺研究:查阅相关资料,确定红曲、泽泻、山楂、荷叶中指标成分和降脂活性成分,从而确定最佳提取溶剂和最佳提取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曲、泽泻合提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进行考察,以洛伐他汀含量、23-乙酰泽泻醇B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优选出了红曲、泽泻的最佳醇提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山楂、荷叶合提的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进行考察,以总黄酮含量和干膏率为指标,优选出山楂、荷叶的最佳醇提工艺。2成型工艺研究:根据方中药效物质的性质和制剂工艺设计理论,选用胶囊剂为本处方的成型剂型。以药物本身性质(流动性、吸湿性)和颗粒的性质(吸湿率、制粒难易、成型率)等作为考察指标,筛选出合适的辅料及用量等,从而优选出成型工艺参数。3质量标准研究:为保证安脂康胶囊的稳定性,方便对安脂康胶囊的质量进行控制。采用TLC法对安脂康胶囊中红曲、泽泻、山楂、荷叶四味中药进行了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安脂康胶囊中活性成分洛伐他汀的含量,采用UV-Vis法测定安脂康胶囊中总黄酮的含量,初步建立其质量标准。结果1提取工艺结果:红曲、泽泻最佳醇提工艺:D1倍药材量的E1乙醇回流提取F1次,每次G1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稠膏(密度为1.25-1.30),真空干燥得干浸膏;山植、荷叶最佳醇提工艺:D2倍药材量的E2乙醇回流提取F2次,每次G2h,合并提取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稠膏(密度为1.30-1.35),真空干燥得干浸膏。2成型工艺结果:按照处方比例称取两种药粉以Hr/min的速度混合I min,选用甘露醇为赋形剂,制粒方法:湿法制粒,药辅比为K,润湿剂:J乙醇,P 目筛制粒,制粒后的颗粒置于L℃烘箱干燥Mh,N目筛整粒,装入0号胶囊,即得。3质量标准的建立:建立了安脂康胶囊中红曲、泽泻、山楂、荷叶的薄层色谱定性鉴别方法;建立了 HPLC法测定安脂康胶囊中洛伐他汀含量的方法;建立了 UV-Vis法测定安脂康胶囊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洛伐他汀含量测定条件为:Waters Sunfire C18(250mm×4.6mm,5μm);检测波长:238n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385:115:0.14),流速:1.0 mL/min;柱温:30℃。安脂康胶囊每粒含红曲以洛伐他汀(C24H36O5)计,不得少于0.94mg;每粒含总黄酮以芦丁(C27H30O16)计,应不少于3.95mg。结论本课题通过对安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经验证试验证明其工艺稳定可行,并制备出了合格的胶囊成品;本实验对安脂康胶囊进行了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建立了相关质量标准,经验证试验证明其工艺稳定可行,为保证制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达到了预期实验研究目的。
王林海,卢健棋,黄舒培,庞延[7](2018)在《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出了严峻挑战。目前认为,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极为重要的危险因素。西药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疗效确切的调脂药,但其不良反应一直备受临床关注。祖国医学宝库中,天然他汀类中药及针灸疗法是治疗血脂异常的有效手段,应用于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从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及中医药优势发挥提供参考。
孙丽静,白丽华,赵惠[8](2014)在《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4例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洛伐他汀30mg/d,对照组给予洛伐他汀20mg/d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TC、TG、HDL-C和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与剂量相关,且增大剂量并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应用时可提高洛伐他汀剂量,以提高治疗效果。
陈仲杰[9](2012)在《高脂血症“温灸和之”有效性及不同灸治时程对调脂效应的影响》文中提出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并且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目前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为药物,药物在有效降低血脂的同时,存在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使得高脂血症患者望而生畏,高脂血症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为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由于人们养生保健意识的逐年增强,中医药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医药在高脂血症调治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突出表现为其不良反应少,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但随着中草药种植加工成本的提高,长期应用价格较为昂贵,且其对血脂调控也需要一个长期过程。鉴于高脂血症的高发病率以及对人类健康的潜在而严重的危害性,寻找一种安全、有效、价格低廉而容易操作的调节血脂的方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针灸以其效、验、便、廉等特点,以及绿色、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优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针灸在高脂血症的防治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关报道日益增多。针和灸作用互为补充而又各有所长,针刺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而艾灸在温补阳气、温通经络、温化痰饮、温运血行方面具有针刺所不及的优势。针对高脂血症属痰属瘀的病理性质以及本病中年以后发病人数激增所反映出的阳气渐虚,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的病理基础,艾灸所具有的生温熟热的性质及其温补阳气、温化痰饮、温运血行的功能正中其病机。用艾灸调治高脂血症可谓从标本兼顾的角度治疗。论标,其温化痰饮、温运血行的作用可以帮助祛除高脂血症患者体内的痰瘀等代谢产物,从而有利于脂质的清除。论本,其温补阳气、温通经络、促进代谢的作用有利于脏腑功能的调整和提升。脏腑功能强健后,自然能发挥各自作用,将体内多余的痰浊、瘀血代谢出去。因此说用艾灸来调节血脂可谓直中病机,标本兼治。目前相关报道日益增多,但以单穴治疗或固定选穴的报道居多,针对高脂血症复杂的病因及不同临床分型、表现,高脂血症的治疗也应该选穴多样化,针对不同体质类型选用不同穴位。同时在影响艾灸调治高脂血症的相关因素研究中,不同组别的间隔时间相对较短,过于细微的时间差别不利于艾灸疗效差异的发掘。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高脂血症的中医学发病机理、艾灸的性质和效用等方面对艾灸调治高脂血症的可行性进行论述,提出高脂血症当以“温灸和之”的立论,并从临床角度加以验证。其主要特点是将经典理论用于高脂血症辨证施灸过程中。第二部分是根据前期研究基础及相关临床报道在穴位相对固定的前提下,设立不同艾灸时程组,通过不同艾灸时程的调脂疗效差异为高脂血症艾灸调治提供较优的艾灸时程方案,为艾灸调脂的时效、量效关系研究作初步探索。第一部分1研究目的通过辨证施灸与药物组的降脂疗效差异,验证高脂血症“温灸和之”的有效性及其优势,并明确其作用特点及效应趋势。2研究方法2.1随机对照原则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并设立口服西药组进行对照。将入组患者首先按就诊先后顺序编号入组,每6例为一个区组,随机分至艾灸治疗组、西药对照组两组,艾灸组32例,药物组33例。两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治疗方法艾灸组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设立的三个常见证型,将患者分为气虚痰阻证、阴虚阳亢证及脾肾阳虚证。选取足三里、神阙、三阴交作为基本穴方。气虚痰阻加丰隆、阴虚阳亢加太溪,脾肾阳虚加关元。用清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艾灸1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灸两个疗程。西药对照组口服非诺贝特片,每次100mg,每日3次,饭后服用。2.3观察时点治疗前及2个月治疗后。2.4观察指标2.4.1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2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评价,以明确艾灸调脂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2.4.3安全性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肾功(尿素氮、肌酐)进行测定。2.5数据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本研究中的临床资料特点,依据相关统计学原理,对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基线可比性、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数据统计中,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对于计量资料首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转换,经转换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参数检验;经转换仍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秩和检验。计量指标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假设检验统一使用双侧检验。3研究结果3.1血脂指标3.1.1两组总体有效性艾灸组32例,有效(包括临床治愈、显效及有效)23例,有效率达71.88%,药物组33例,有效30例,总体有效率90.91,艾灸组与药物组在降低血脂的总体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2单个血脂指标的变化艾灸与药物治疗后均可使血脂各指标有所下降,艾灸组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明显,而药物组在降低甘油三酯方面疗效更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2临床症状艾灸组与药物组在改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症状总体积分方面差异极显着(P<0.001)。治疗后两组在缓解乏力、纳呆、腹胀、腰膝酸软、烦躁易怒、形寒怕冷这6项症状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艾灸组在缓解症状方面疗效明显优于药物组,说明艾灸可以有效改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3.3其它相关指标两组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艾灸组下降程度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均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4安全性指标艾灸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较治疗前略有下降,药物组治疗后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略有升高,表明药物对肝功略有影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艾灸治疗后患者尿素氮略有下降,药物组治疗后尿素氮略有上升,两组治疗后肌酐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药物组上升更为明显,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组与药物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与药物治疗后心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与药物治疗对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等无不良影响,治疗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4研究结论4.1“温灸和之”调治高脂血症,可以起到与药物类似的调节血脂作用,对血脂各指标均具有良性调节作用,且对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更明显;4.2“温灸和之”调治高脂血症,可以有效缓解与高脂血症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作用明显优于药物组。4.3“温灸和之”调治高脂血症,对安全性指标无不良影响,安全可靠。第二部分1研究目的通过设立不同艾灸时程组,比较不同艾灸时程对调脂疗效的影响,为高脂血症艾灸调治择选出最优的艾灸时程方案,为艾灸时效、量效关系的深入研究作有益探索。2研究方法2.1随机对照原则的应用本研究收集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针灸医院就诊并符合课题要求的高脂血症患者76例,所有病例均经饮食宣教不能理想地控制血脂。采用区组随机方法,随机分至10分钟艾灸组、20分钟艾灸组及30分钟艾灸组三组。10分钟组25例,20分钟组25例,30分钟组26例。三组资料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2具体治疗方案依据高脂血症患者脾肾阳虚、痰瘀互结的体质及病理基础,并结合相关临床报道进行选穴。选择丰隆、足三里、神阙、三阴交四穴作为固定穴组。10分钟艾灸组,选取上述四穴,用清艾条温和灸,每穴每次艾灸10分钟,隔日1次,每周3次,12次为一个疗程。共灸两个疗程。20分钟和30分钟组施灸方法同10分钟组,只是施灸时间不同,20分钟组施灸20分钟,30分钟组施灸30分钟。2.3观察时点治疗前及2个月治疗后。2.4观察指标2.4.1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2临床症状、体征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等进行评价,以明确艾灸调脂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2.4.3安全性指标对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肾功(尿素氮、肌酐)进行测定。2.5数据统计学处理同第一部分。3研究结果3.1血脂指标3.1.1三组艾灸治疗前后总体有效性10分钟组25例,有效(包括临床治愈、显效及有效)13例,有效率达52.00%,20分钟组25例,有效21例,总体有效率84.00%,30分钟组26例,有效23例,有效率88.46%。三组疗效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3.1.2单个血脂指标的变化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艾灸治疗前后差异极显着(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艾灸前后变化不大(P>0.05)。说明艾灸治疗后可使各项指标趋于正常。30分钟艾灸组与10分钟艾灸组在调节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方面,差异显着(P<0.05),与20分钟艾灸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同时发现,随着艾灸时间的延长,有效指标的下降均数也呈递增趋势,即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差值的均数比较,30分钟艾灸组>20分钟艾灸组>10分钟艾灸组。而在甘油三酯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调节方面,不同艾灸时程无显着性差异(P>0.05)。说明艾灸调脂对血脂指标中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疗效更好。3.2临床症状艾灸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差异极显着(P<0.001),说明艾灸可明显改善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且不同艾灸时程比较,10分钟组与30分钟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差异显着(P<0.05)。30分钟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20分钟组低于10分钟组。说明随着时间推移,艾灸对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越来越好。3.3其它相关指标艾灸治疗前后高脂血症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也随之下降,且治疗前后差异显着(P<0.001),说明艾灸对高脂血症患者的空腹血糖也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但不同艾灸时程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艾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情况有极显着差异(P<0.001)。说明通过艾灸温通经脉、温运血行,可以起到疏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高脂血症患者的疼痛症状。不同时程艾灸对高脂血症疼痛的缓解无显着性差异(P>0.05)。但从疼痛缓解的程度来讲,30分钟组>10分钟组>20分钟组。3.4安全性指标艾灸治疗前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变化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艾灸调脂对肝功无不良影响。艾灸治疗前后尿素氮差异显着(P<0.05),治疗后的均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说明艾灸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终末代谢产物的清除,有利于机体排毒。治疗前后肌酐无显着性差异(P>0.05)。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前后血压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患者艾灸治疗前后心率差异显着(P<0.01),说明艾灸可以有效降低高脂血症患者心率。但组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艾灸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及心电图无显着差异(P>0.05)。说明艾灸调脂对三者无任何不良影响。4研究结论4.1不同艾灸时程对高脂血症的调节,30分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20分钟组及10分钟组。不同艾灸时程对单个血脂指标的调节作用,30分钟组优于10分钟组,与20分钟组作用无差异。4.2不同艾灸时程对高脂血症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方面,30分钟组明显优于10分钟组。随着艾灸时间延长,临床症状的改善程度越来越好。4.3不同时程艾灸对高脂血症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无不良影响,三个时程均安全可靠。5本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5.1明晰高脂病机,提出温灸立论进一步明晰高脂血症与痰饮的关系,针对高脂血症的病机,提出“温灸和之”的立论,从而为阐述高脂血症病机,并为临床治疗和治疗原则确立提供一定的依据。5.2重视辨证选穴,彰显灸疗优势将“温灸和之”的立论和原则细化,落实到艾灸调脂的临床实践应用之中。筛选了针对高脂血症艾灸的辨证处方,通过辨证施灸的应用,使艾灸调脂更具有中医针灸学特色。5.3优化灸调时程,探究时效关系在艾灸时程的设立上,考虑到艾灸量效积累的需要及临床可操作性,通过延长每组治疗时间及扩大不同组别的时程差异,以最大限度突显不同艾灸时程的疗效差异。
朱淦芳,魏纯镭,程东庆[10](2012)在《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反应及代谢的影响,阐明运动对高脂血症小鼠提供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方便可行的调节机制。方法:通过小鼠建模对照实验,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洛伐他汀治疗组、高脂模型组及跑步干预组4组对照。对跑步干预组又进行高、中、低3种强度的跑步运动,21天后测定血清、肝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得到数据并分析。结果:跑步干预21天后,高脂模型组的小鼠的血清、肝脏的TC、TG水平均高于跑步干预的3组和洛伐他汀治疗组;高强度跑步干预组各项指标与洛伐他汀治疗组相近且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跑步运动在高强度情况下对降脂有明显效果,与洛伐他汀治疗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中、低强度情况下效果不明显,因此,高强度的运动能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高脂血症。
二、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醋曲片的药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降血脂机制的研究 |
1.1.2 降血脂药物的分类 |
1.2 醋曲片的主要成分 |
1.2.1 醋粉 |
1.2.2 红曲 |
1.2.3 芦荟 |
第2章 醋曲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
2.1 主要试验仪器与试剂 |
2.1.1 仪器 |
2.1.2 药品与试剂 |
2.2 醋曲片中芦荟的提取工艺研究 |
2.2.1 样品的制备 |
2.2.2 总黄酮提取率的测定 |
2.2.3 浸膏量的测定 |
2.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
2.2.5 工艺参数水平的确定 |
2.2.6 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与结果 |
2.2.7 验证试验 |
2.2.8 讨论与小结 |
2.3 醋曲片的成型工艺研究 |
2.3.1 原料混合时间的考察 |
2.3.2 物料吸湿性的考察 |
2.3.3 临界相对湿度的考察 |
2.3.4 片芯辅料的筛选 |
2.3.5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筛选片芯成型工艺 |
2.3.6 处方确定 |
2.4 醋曲片的包衣工艺研究 |
2.4.1 建立回归模型与显着性检验 |
2.4.2 JMP预测刻画器优选 |
2.5 中试试验 |
第3章 醋曲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
3.1 主要试验仪器与材料 |
3.1.1 试验仪器 |
3.1.2 试验材料 |
3.2 常规检查 |
3.2.1 外观性状 |
3.2.2 片重差异 |
3.2.3 崩解时限 |
3.2.4 微生物限度 |
3.3 定性鉴别 |
3.3.1 红曲的鉴别 |
3.3.2 芦荟的鉴别 |
3.4 含量测定 |
3.4.1 溶液的制备 |
3.4.2 测定方法 |
3.4.3 方法学考察 |
第4章 醋曲片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
4.1 主要仪器与材料 |
4.2 检查方法和结果 |
4.2.1 影响因素试验 |
4.2.2 加速试验 |
4.2.3 长期试验 |
4.3 小结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2)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综述 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概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3)洋葱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ACE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保护作用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ACE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降脂机制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ACE中降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洋葱的心血管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高脂血症和胆固醇代谢调节 |
参考文献 |
附录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
1.1.1 概念 |
1.1.2 发病机制 |
1.1.3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
1.1.4 高脂血症的临床诊断 |
1.1.5 高脂血症的治疗 |
1.2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研究概况 |
1.2.1 高脂血症的中医认识 |
1.2.2 病因病机 |
1.2.3 中医治疗方法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病例选择 |
2.1.1 样本量估算 |
2.1.2 病例来源及分组方法 |
2.1.3 诊断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中止病例标准 |
2.1.7 脱落标准及处理 |
2.2 研究方法 |
2.2.1 治疗方法 |
2.2.2 观察指标 |
2.2.3 统计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治疗前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
2.3.2 治疗前三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 |
2.3.3 治疗前三组患者血脂成分情况比较 |
2.3.4 治疗前三组患者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比较 |
2.3.5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基本情况比较 |
2.3.6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比较 |
2.3.7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比较 |
2.3.8 三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临床疗效比较 |
2.4 不良事件处理及脱落病例 |
2.4.1 晕针 |
2.4.2 滞针 |
2.4.3 血肿 |
2.4.4 断针 |
2.4.5 脱落病例 |
第三章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
详细摘要 |
(5)红曲复方制剂对新加坡高脂血症干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流行病学特点 |
1.1 高脂血症的产生 |
1.2 高脂血症的并发病 |
1.3 高脂血症是人类无声杀手 |
1.4 新加坡中老年人的健康隐忧 |
2 西方医学对高脂血症的研究 |
2.1 高脂血症发病情况 |
2.2 病因和发病机制 |
2.3 分型 |
2.4 高脂血症的标准定义 |
2.5 治疗与预防 |
2.6 不良反应 |
3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干预措施 |
3.1 病名 |
3.2 病因 |
3.3 病机 |
3.4 辨证分型 |
3.5 治疗方法 |
3.6 中医干预高脂血症机制的研究 |
3.6.1 中医从脏腑论治高脂血症 |
3.6.2 中医从病因病机论治高脂血症 |
3.7 现代中医药对血脂异常的治疗 |
3.7.1 单味中药治疗高脂血症机理 |
3.7.2 中药复方制剂 |
3.7.3 中成药 |
4 高脂血症者体质的研究 |
4.1 国内高脂血症者的体质 |
4.2 新加坡高脂血症者的体质 |
5 红曲及其制剂干预高脂血症概况 |
5.1 红曲的运用历史 |
5.2 红曲的传播 |
5.3 药食两用红曲在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理论的体现 |
5.3.1 色香味俱全的红曲保健食品 |
5.3.2 红曲酿制的保健药酒 |
5.4 药用红曲的发掘 |
5.4.1 药用红曲的化学成分 |
5.4.2 药用红曲的药理研究 |
5.5 国内外医药界运用红曲干预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与评估 |
5.5.1 国内医界运用红曲(单味)干预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
5.5.2 国外医界运用红曲(单味)干预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
5.5.3 国内医界运用红曲(复方)干预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
5.6 新加坡的红曲食疗与药疗产品 |
5.6.1 红曲保健食品 |
5.6.2 红曲发酵食品 |
5.6.3 红曲降脂保健品 |
5.6.4 药用红曲的萌芽与新加坡有一段渊源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新加坡高脂血症者的体质与生活状况 |
1.1 中医体质分类及其评定方法 |
1.2 新加坡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类型 |
2 红曲复方制剂对痰湿型高脂血症干预的临床观察 |
2.1 资料与方法 |
2.1.1 红曲复方制剂的规划 |
2.1.2 病例来源 |
2.1.3 诊断标准 |
2.1.4 病例选择与分组 |
2.1.5 治疗方案 |
2.1.6 观察指标 |
2.1.7 评价标准 |
2.1.8 统计学处理方法 |
2.2 统计结果与分析 |
2.2.1 治疗前后的资料比较 |
2.2.2 治疗结果 |
2.2.3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1.1 高脂血症产生的背景 |
1.2 降脂西药的现状 |
2 新加坡人的痰湿体质与高脂血症 |
3 红曲复方制剂组方依据 |
4 红曲复方制剂对新加坡式高脂血症的作用机制 |
5 临床结果分析 |
5.1 两组检测结果分析 |
5.2 新加坡与国内各红曲复方制剂的临床疗效对 |
6 讨论与展望 |
6.1 药用红曲的异军突起 |
6.2 高脂血症的干预工作有待改善 |
第四部分 结论 |
1 新加坡患高脂血症的中老年人的体质是以“痰湿质”居多 |
2 高脂血症的危害可以避免 |
3 红曲复方制剂对新加坡高脂血症的干预有良好的疗效 |
4 高脂血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仍然存在 |
5 全面性的防治高脂血症及其并发病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之学术论文 |
(6)安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高脂血症的临床治疗和研究进展 |
第一节 高脂血症的简介 |
第二节 西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临床治疗 |
第三节 中医对高脂血症的认识和临床治疗 |
第二章 组方中各味药研究进展 |
第一节 红曲的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泽泻的研究进展 |
第三节 山楂的研究进展 |
第四节 荷叶的研究进展 |
前言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一章 安脂康胶囊设计及原料提取工艺研究 |
第一节 安脂康胶囊设计的理论研究 |
1 组方 |
2 组方分析 |
3 提取工艺研究 |
4 剂型选择 |
5 指标性成分选择 |
6 工艺技术路线图 |
第二节 红曲、泽泻醇提工艺考察 |
1 仪器与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节 山植、荷叶醇提工艺考察 |
1 仪器和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安脂康胶囊成型工艺研究 |
1 仪器和试药 |
2 方法与结果 |
2.1 干膏粉性能的考察 |
2.2 制粒工艺参数的考察 |
2.3 颗粒性能的考察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安脂康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1 仪器与试药 |
2 药品原料的质量标准 |
3 安脂康胶囊的质量标准草案 |
4 安脂康胶囊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
4.1 薄层鉴别 |
4.2 检查 |
4.3 含量测定 |
5 小结与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医对血脂异常的认识 |
1.1 病因病机 |
1.2 中医体质学认识 |
2 中医药对血脂异常的治疗 |
2.1 单味中药 |
2.1.1红曲 |
2.1.2 山楂 |
2.1.3 决明子 |
2.1.4 何首乌 |
2.2 中药复方剂 |
2.2.1基础研究 |
2.2.2 临床研究 |
2.3 中成药 |
2.3.1 血脂康 |
2.3.2 脂必泰 |
2.3.3 松龄血脉康胶囊 |
2.4 针灸疗法 |
3 前景与展望 |
(8)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血脂水平 |
2.2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9)高脂血症“温灸和之”有效性及不同灸治时程对调脂效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现代医学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
1.1 药物疗法 |
1.2 非药物疗法 |
1.3 药物疗法的不足 |
1.4 非药物疗法的优势及不足 |
2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进展 |
2.1 经典汤剂治疗 |
2.2 自拟方剂治疗 |
2.3 中成药治疗 |
2.4 中药结合其他疗法综合治疗 |
2.5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思路 |
2.6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前景展望及存在问题 |
3 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概况与述评 |
3.1 针刺调脂临床研究概况与述评 |
3.2 艾灸调脂临床研究概况与述评 |
前言 |
第一部分 “温灸和之”有效性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试验设计方法 |
1.4 病例完成情况 |
1.5 基线比较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中止及脱落标准 |
2.5 病例的脱落与处理 |
2.6 效应评价标准 |
3 治疗方法 |
3.1 艾灸治疗组方法 |
3.2 西药对照组方法 |
3.3 观察时点 |
3.4 观察指标 |
4 结果 |
4.1 血脂指标 |
4.2 临床症状 |
4.3 血脂相关指标 |
4.4 安全性指标 |
4.5 体征 |
4.6 血常规 |
4.7 尿常规 |
4.8 心电图 |
5 讨论 |
5.1 高脂血症痰瘀互结的中医学发病机理阐释 |
5.2 高脂血症“温灸和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5.3 辨证施灸的优势 |
5.4 不同证型取穴依据及穴义 |
5.5 本研究结果分析 |
5.6 对高脂血症艾灸临床的建议和思考 |
第二部分 不同艾灸时程对高脂血症调脂效应影响的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一般资料 |
1.3 试验设计方法 |
1.4 病例完成情况 |
1.5 基线比较 |
1.6 数据处理与统计学分析方法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病例中止标准 |
2.5 病例脱落标准及处理 |
2.6 效应评价标准 |
3 治疗方法及方案 |
3.1 治疗方法 |
3.2 观察指标 |
4 结果 |
4.1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总体疗效 |
4.2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4.3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血糖值变化 |
4.4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疼痛积分变化 |
4.5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安全性指标比较 |
4.6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血压心率比较 |
4.7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血常规变化 |
4.8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后尿常规变化 |
4.9 不同时程艾灸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 |
5 讨论 |
5.1 化痰祛瘀是艾灸调脂的主要机理 |
5.2 量效积累是艾灸调脂的重要因素 |
5.3 恰当时程是艾灸调脂的效应环节 |
5.4 不同时程艾灸调脂对临床症状的改善不同 |
5.5 不同时程艾灸调脂对其它指标的整体联动效应分析 |
5.6 高脂血症发病相关因素及趋势探讨 |
5.7 对艾灸临床调脂的建议 |
5.8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6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查新报告 |
(10)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仪器与材料 |
2.1.1 主要实验仪器 |
2.1.2 实验试剂 |
2.1.3 高脂饲料 |
2.2 实验对象 |
2.3 实验方法 |
2.3.1 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的建立 |
1.适应性饲养: |
2.高脂血症建模: |
2.3.2 不同跑步强度干预实验 |
1.分组 |
2.干预[2] |
3.测定 |
2.3.3 统计与评价 |
1.统计: |
2.评价: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各指标比较 |
3.2 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 |
3.2.1 不同运动强度干预下对各组小鼠血清TC、TG、HDL-C指标的影响 |
3.2.2 不同运动强度干预下各组小鼠体重、肝重与体重的比较 |
3.2.3 不同运动强度干预下各组小鼠肝脏TC、TG指标的影响 |
4 讨论 |
5 小结 |
四、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醋曲片的药学研究[D]. 周艳. 吉林大学, 2020(08)
- [2]针药并举对高脂血症小鼠的协同增效作用的实验研究[D]. 汪倩.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3]洋葱醇提物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降脂作用及机制研究[D]. 李文毅.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4]电针与穴位埋线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 谢玉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3)
- [5]红曲复方制剂对新加坡高脂血症干预的研究[D]. 陈镜洲(Tan Kia Choo).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6]安脂康胶囊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肖顺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
- [7]中医药治疗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J]. 王林海,卢健棋,黄舒培,庞延.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8(01)
- [8]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伴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 孙丽静,白丽华,赵惠.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04)
- [9]高脂血症“温灸和之”有效性及不同灸治时程对调脂效应的影响[D]. 陈仲杰.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1)
- [10]不同运动强度对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调节作用研究[J]. 朱淦芳,魏纯镭,程东庆. 中国体育科技,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