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夏晓蕾[1](2020)在《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研究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以探寻一种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采用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均予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并依据尿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治疗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清淋方熏洗。疗程均为14天,6个月后进行随访。收集研究对象治疗前、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的临床症候,并进行评分、填表;收集治疗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数据及生命体征数据;收集随访数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临床综合疗效比较:临床综合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95%,且P<0.05。2.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23.5%,且P<0.05。3.分证候比较:(1)标实证的综合治疗(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试验组治疗第1天便有效(P<0.01);且试验组在治疗第1天、第7天、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P<0.01)。(2)本虚证综合治疗(口干、腰膝酸软、体倦乏力、遇劳发作),两组治疗均有效(P<0.05),但组间无差异(P>0.05)。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治疗后尿镜检白细胞及尿培养细菌计数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5.再发情况:经比较,试验组再发率较对照组下降23.36%,且P<0.05。6.安全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均未见显着变化。结论:清淋方熏洗联合抗生素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可迅速缓解患者尿频、尿急、尿痛、小便灼热、小腹不适的症状;综合疗效优于单纯应用抗生素;且有益于远期疗效,用药安全,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陈琴[2](2020)在《全球602例毛孢子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研究背景近年来,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其中毛孢子菌病越来越受到各科临床医生的关注。毛孢子菌病是由毛孢子菌属真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感染性疾病,目前已发现有50多种,其中临床致病的有16种。毛孢子菌属于担子菌类酵母菌,不仅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还是人类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的定殖菌群,在一定条件下能引起人类的浅表性真菌感染甚至侵袭性真菌感染。毛孢子菌引起的浅表感染无特异性,常容易误诊、漏诊。既往研究表明:血液恶性肿瘤、器官移植、HIV感染患者晚期以及糖尿病患者等免疫受损患者为易感人群,易引起毛孢子菌侵袭性感染。对于侵袭性毛孢子菌感染,治疗上由于该对多数抗真菌药耐药,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2014年,欧洲制定了少见侵袭性酵母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指南,指南推荐临床首选使用伏立康唑(推荐级别为B-Ⅲ),其次为氟康唑(推荐级别为C-Ⅲ)治疗毛孢子菌病,但推荐级别均较低(均为Ⅲ级:基于临床经验、病例报道或专家共识等,缺乏临床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予支持)。因此,本研究拟对近69年毛孢子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感染情况、治疗及转归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使临床医生、专家学者能够对毛孢子菌病有更深入系统的了解,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依据。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1951年12月至2019年6月所有毛孢子菌病英文文献及中文文献中原始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报告中的病例,引领临床医生充分认识毛孢子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体外药敏、治疗药物选择及预后转归情况等,并为临床医生诊治毛孢子菌病提供重要依据和思路。研究方法基于 PUBMED 数据库以“trichosporon”、“trichosporonosis”、“trichosporosis”、“white piedra”、“piedra”等关键词进行扩大检索,和CNKI、维普、万方三大中文数据库以“毛孢子菌”、“毛孢子菌病”等关键词进行扩大检索,前后分别进行三次独立检索,为避免遗漏,让第二人(李海涛)对检索结果进行复审。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02例毛孢子菌病患者。2.全球七大洲中除了南极洲和大洋洲外,其余五大洲均有毛孢子菌病患者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且报道病例的数量逐年增加。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以41-65岁患者最多;男性患者始终为主要受累人群。3.诱发因素主要为抗生素使用、化疗;最常见的基础疾病为血液系统疾病;主要的感染类型为菌血症、播散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最常累及的部位为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和皮肤。常见标本来源为血液标本、尿液和皮肤组织;形态学结合生化方法是最常见的菌种鉴定方法;最常见的菌种为Trichosporon asahii(39.7%),其次是Trichosporon inkin(9.8%)、Trichosporon cutaneum(4.8%),以Trichosporon laibachii(0.2%)、Trichosporon montevideense(0.2%)、Trichosporon terrestre(0.2%)最少。4.602例毛孢子菌病患者中,123例报道了体外药敏中最敏感的抗真菌药,药敏结果显示:T.beigelii感染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对两性霉素B最敏感,T.asahii和T.inkin感染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对伏立康唑最敏感。5.602例患者中523例患者说明了治疗药物的选择情况(86.9%),79例患者未说明治疗用药情况(13.1%)。其中,最常见的抗真菌治疗方案为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13.6%),其次为氟康唑(10.1%)、两性霉素B联合三唑类药物(9.3%)、伏立康唑(8.8%)。6.在523例有明确治疗方案的患者中,有490例报道了预后情况,286例患者为正面结局(好转或者治愈),204例则是负面结局(病情恶化或者死亡)。7.对侵袭性毛孢子菌病的四种常用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的临床预后进行分析:单一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的有效率为30.9%,单一使用氟康唑的有效率79.3%,单一使用伏立康唑的有效率为72.5%,两性霉素B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有效率为42.9%。对这四种不同的抗真菌治疗方案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两性霉素B与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与氟康唑、两性霉素B联合唑类抗真菌药物与伏立康唑的临床结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而其他抗真菌治疗方案之间临床结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3)。8.对浅表性毛孢子菌病两种常用的抗真菌治疗方案的临床预后进行分析:口服抗真菌药联合外用药物的有效率为100.0%,单用外用药物的有效率为96.8%,这两种治疗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全球毛孢子菌病的病例报道数量正逐年上升;毛孢子菌病患者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发病年龄以41-65岁为最多;主要感染部位为血液系统;主要感染类型为菌血症;主要感染菌种为T.asahii;体外药敏显示:T.asahii感染的患者中多数患者对伏立康唑最敏感。2.毛孢子菌病的全因死亡率为39.6%。按不同感染类型分类,播散性感染和菌血症的死亡率分别为64.3%、56.3%。3.氟康唑、伏立康唑治疗侵袭性毛孢子菌病的疗效最好,且与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口服抗真菌药联合外用药物、外用抗真菌药物对浅表毛孢子菌病的疗效相当(P>0.05),且疗效均很好。
秦秀华[3](2020)在《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总结》文中指出目的:总结戴恩来教授诊治尿路感染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以便更好的传承导师学术思想,为尿路感染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1.跟师学习:通过门诊跟师抄方、课堂听课、组会讨论、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归纳整理戴恩来教授诊治尿路感染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2.文献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学习历代医家对尿路感染的理论认识;认真研读戴恩来教授诊治尿路感染方面的文献着作,归纳总结戴恩来教授对于本病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谴方用药等方面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3.数据挖掘:借助现代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处方资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归纳总结戴恩来教授诊治尿路感染的组方用药规律,系统阐述戴恩来教授诊治尿路感染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结果:1.戴恩来教授认为尿路感染的基本病机为“肾虚湿热、气化不利”。2.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基本治则为“实则清利、虚则补益”。3.整理分析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处方。分析结果显示,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常用药物为:萹蓄、瞿麦、车前子、杜仲、牛膝、甘草、石韦、山药、栀子、枳壳。基于关联规则的药物组合规律分析,得出出现频度较高的60个药对;基于熵聚类算法,得出关联度较大的65个药对,20个核心组合及10个新处方。结论:1.戴恩来教授诊治尿路感染的学术观点鲜明,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着。2.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挖掘分析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用药规律,进一步验证了理论认识与临床用药的一致性。
常明[4](2019)在《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我院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患者感染性疾病的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提高DCD移植肾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实施DCD肾移植手术的68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选取资料完整的病例共计46例,总结其中出现感染的21例患者的感染特点,统计出各类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部位及病原体分布,分析出与感染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规律。结果:1)统计的46例病例中有21例出现感染,总感染率为45.65%。其中泌尿道感染12例,占57.14%,肺部感染6例,占28.57%,颅内感染1例,占4.67%,混合感染2例,占9.52%。确定的病原菌为19例,其中细菌感染18例,占94.73%(包括革兰阴性菌14例,占73.68%,革兰阳性菌4例,占21.05%),真菌感染1例,占5.2%。2)冷缺血时间(≥10h)、热缺血时间(≥20min)、血管活性药物使用、ICU停留时间等是供体诱发DCD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的单因素。3)透析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D-J留置时间、甲强龙用量、ATG用量、1周时血肌酐下降幅度、血小板减少症、术后体温>38℃持续时间、吸烟史、糖尿病史、DGF是受体诱发DCD肾移植术后发生感染性疾病的单因素;4)将P<0.05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DCD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CIT(≥10h)、供体ICU停留时间(≥72h)、吸烟史、糖尿病史等;结论:(1)本中心DCD肾移植受者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病率最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故应早期送检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早期可用针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抗生素预防尿路感染。(2)减少供体ICU住院时间、早期拔除留置导管、早期离床活动、积极控制原发病对于降低DCD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3)CIT(≥10h)、ICU停留时间(≥72h)和吸烟史、糖尿病史是DCD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楚[5](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SLE患者合并感染的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327例住院SLE患者进行分析。所有的SLE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诊断标准,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相关指标、SLEDAI积分、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免疫抑制剂的治疗情况,并发感染的诊断、病原菌的分布、以及感染的转归。统计资料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用百分比、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SLE并发感染的特点及因素。结果:1.SLE住院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327例SLE患者中女性占93.27%,男性占6.73%。SLE合并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均无统计学差异。2.本研究SLE住院患者中临床首发症状以皮肤损害表现最多,其次是乏力等全身症状、关节痛、发热、肾脏受损、肌肉不适、血液系统异常等。3.本研究中SLE住院患者并发感染率为30.89%,部位以呼吸道(41.58%)和泌尿道(25.74%)最常见。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真菌及病毒相对少见。细菌中革兰阴性菌比例(50.76%)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27.27%),大肠杆菌(30.30%)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中以草绿色链球菌(9.85%)、肺炎链球菌(9.09%)所占比例最高;本研究中真菌感染检测出的病原菌均为白色念珠菌(13.64%);病毒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为带状疱疹病毒(4.55%),乙型肝炎病毒(2.27%)、巨细胞病毒(1.52%)相对少见。4.患者病情活动度(SLEDAI)越高,合并感染率越高;使用中等剂量以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感染率明显高于使用一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比较SLE合并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实验室检查数据,感染组的ESR、CRP、WBC、抗ds-DNA的水平、以及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的PLT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C3、C4、抗C1q、谷丙转氨酶、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行感染的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SLEDAI评分、免疫抑制剂种类,是SLE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7.SLE合并感染自动出院/死亡的患者所占比例(3.96%)明显高于SLE无感染组(0.44%)。结论:1.SLE住院患者女性多见,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与感染无明显关系,临床首发症状中以皮肤损害表现最多,其次是乏力等全身症状。2.SLE住院患者感染部位最多见于呼吸系统、其次是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最常见的是细菌,真菌、病毒较为少见;细菌中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真菌中最常见的是白色念珠菌;病毒中最常见的是带状疱疹病毒。3.SLE合并感染与SLEDAI评分、激素剂量、免疫抑制剂种类的使用有关。SLE合并感染患者的ESR、CRP、抗ds-DNA水平、尿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的患者。CRP、SLEDAI评分、免疫抑制剂种类,是SLE患者合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SLE合并感染的自动出院/死亡率高于无感染SLE患者。
邢树铭[6](2016)在《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尿路感染病原菌的菌谱及抗药性变迁直接影响着对尿路感染的预防与治疗,病原菌的特性与抗药性决定了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引起中老年男性排尿困难原因中最为常见的良性疾病是前列腺增生症,它随着年龄的增高症状更加明显。当患者具备手术指征且全身情况能够耐受手术时,应采用外科手术治疗。TUPKRP(transurethral plasma kinetic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适用于大多数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具有多种优点,已成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可靠有效的手术方法之一,但困扰泌尿外科医生的问题依然是术后尿路感染的发生。因此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为治疗尿路感染时抗生素的选择与预防术后尿路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肾内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间114例发生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为一般尿路感染,36例为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114例尿路感染患者中具备尿培养检查的患者为88例,分析尿路感染的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患者215例,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x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21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88例尿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占87.5%,革兰阳性球菌占12.5%,其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占64.8%,是尿路感染主要致病菌,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所有大肠埃希菌42.1%,其它分别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1.4%、粪肠球菌8%、奇异变形杆菌5.7%。88例细菌样本多重耐药率总体达48.9%,对左氧氟沙星与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60.2%、47.7%,未见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大肠埃希菌对复方新诺明、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73.7%、59.6%、22.8%、14%、5.3%,未见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耐药菌株,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可用于预防及经验性用药。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为16.7%,其中患者年龄(≥70岁)(OR=3.408,P=0.008)、合并糖尿病(OR=2.930,P=0.038)、术前因尿潴留行留置导尿(OR=3.749,P=0.003)、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5 d)(OR=2.424,P=0.042)是TUPKRP术后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48h)(OR=0.410,P=0.032)是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尿路感染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经验用药宜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哌酮/舒巴坦。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较高,相关危险因素是年龄(≥70岁)、糖尿病、术前导尿、术后拔管时间(>5 d),保护因素是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48h)。
吕旻[7](2013)在《142例住院病人尿路感染诊治的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我院肾病内分泌科收住病人多为糖尿病及慢性肾脏病患者,且多为老年患者,尿路感染也是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的常见感染性疾病。目前对于尿路感染的治疗,最主要是予以抗生素治疗,大部分患者对于该治疗反应良好。但因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病人常伴有各种复杂因素,单纯的抗生素治疗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疗效,且随着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激素的广泛应用,尿感病病原菌细菌谱逐渐发生变化,其耐药性也相应增加。加之临床往往对尿感不重视,对其认识不够充分,治疗亦不规范,从而导致病情反复,迁延难愈。而中医中药治疗尿感具有较大的优势,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本文通过对肾病内分泌科142例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特点,探讨合并因素与中医证侯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尿感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了解其诊治情况以期对今后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帮助。对142例尿路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西医相关检查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如实记录。对资料夹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如下结果:①我院肾病内分泌科住院病人发生尿路感染以女性多见,随年龄增加尿感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尿路感染类型以细菌性尿感、下尿路感染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多见,多伴有易感和(或)复杂因素,排在前5位的合并因素分别为绝经、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妇科炎症及前列腺增生。②共有42例无症状性菌尿患者,36例患者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其中8例患者在抗感染治疗后出现了二重感染,出院后仍有8例患者尿常规指标未改善。大部分ASB患者的抗感染治疗疗效满意,尿常规指标得到改善,但部分ASB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不仅未取得满意疗效,反而导致了二重感染。③共有88例属虚实夹杂证,糖尿病、慢性肾脏病、绝经及抗生素使用与证型呈正相关,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发生绝经及入院前使用抗生素的病人发生虚实夹杂证的可能性分别比未有上述情况的病人高2.410、7.700、3.822及3.042倍,患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病、发生绝经以及入院前使用抗生素是虚实夹杂证的危险因素。④我院肾病内分泌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革兰氏阳性球菌。排在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7.43%),肠球菌属(22.91%),克雷伯菌属(6.15%),三种病原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高达85.07%-100%,对头孢呋辛酯、头孢噻肟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头孢西丁、利福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较敏感。67株大肠埃希菌产ESBLs的菌株为32株,产酶率为47.8%;11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的菌株为2株,产酶率为18.2%;其他革兰阴性菌未检出产ESBLs的菌株,革兰阴性菌总的产酶率为31.2%。
王晓为,梁朝朝[8](2000)在《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刘爱民[9](1999)在《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19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
李宝炽,刘久敏[10](1995)在《尿路真菌感染(附20例报告)》文中认为报告20例尿路真菌感染,上尿路感染3例,下尿路感染17例。病原菌为白色念珠菌、酵母样菌、平滑球拟酵母菌和曲霉菌。上尿路真菌感染的治疗以应用抗真菌药咪康唑或氟康唑获佳良效果。这些新型抗真菌药抗菌谱广,疗效佳,安全而副作用少,下尿路真菌感染应用两性霉素B或咪康唑滴注膀胱治疗获良好疗效。
二、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西医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和脱落标准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疾病疗效评价标准 |
2.5 统计方法 |
3. 实验结果 |
3.1 基本信息的比较 |
3.2 同组内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3 组间各项中医各证候积分变化 |
3.4 两组中医证候比较 |
3.5 尿镜检白细胞比较 |
3.6 两组尿培养细菌学比较 |
3.7 两组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3.8 两组再发率比较 |
3.9 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1.1 流行病学研究 |
1.2 病因及发病机制 |
1.3 再发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
2. 课题设计与分析 |
2.1 实验目的与意义 |
2.2 中医熏洗疗法的可行性分析 |
3. 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依据 |
3.1 病因病机 |
3.2 治法治则 |
3.3 清淋方组方分析 |
4. 实验特色 |
4.1 分组方法 |
4.2 治疗期间的疗效比对 |
5.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5.1 一般资料分析 |
5.2 临床综合疗效 |
5.3 中医证候疗效 |
5.4 实验室指标 |
5.5 再发性与安全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对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全球602例毛孢子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第二章 研究目的与方法 |
2.1 目的 |
2.2 方法 |
2.2.1 检索策略 |
2.2.2 纳入标准 |
2.2.3 排除标准 |
2.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3.1 毛孢子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 |
3.1.1 近69年全球毛孢子菌病发病趋势演变 |
3.1.2 近69年毛孢子菌病的全球地区分布特点 |
3.1.3 基本人口学资料 |
3.1.4 讨论 |
3.2 毛孢子菌病的临床特征 |
3.2.1 毛孢子菌病的诱发因素 |
3.2.2 基础疾病的类型 |
3.2.3 感染类型 |
3.2.4 感染累及的部位 |
3.2.5 标本来源 |
3.2.6 近69年毛孢子菌感染的菌株及菌种数量演化 |
3.2.7 毛孢子菌病的菌种鉴定方法 |
3.2.8 讨论 |
3.3 毛孢子菌病的治疗与转归 |
3.3.1 体外药敏试验 |
3.3.2 治疗药物的选择 |
3.3.3 不同用药方案对毛孢子菌病的治疗有效率 |
3.3.4 毛孢子菌病的预后及转归 |
3.3.5 讨论 |
第四章 不足与展望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的基金课题情况 |
致谢 |
(3)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中医药治疗尿路感染的因机证治探讨 |
1 病名 |
2 病因 |
3 病机 |
4 辨证论治 |
5 转归 |
第二部分 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分型 |
3 辨治特点 |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 |
1 资料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部分 验案举隅 |
验案一 |
验案二 |
验案三 |
第五部分 结语 |
参考文献 |
第六部分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
(4)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5)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资料方法 |
2.1 临床资料 |
2.2 诊断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
2.3 方法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样本分析 |
3.2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临床资料的比较 |
3.3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实验室检查数据资料的比较 |
3.4 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3.5 SLE合并感染的转归 |
4. 讨论 |
5. 结论 |
6.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特点及预防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 |
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表(SLEDAI) |
研究生期间取得成果 |
致谢 |
(6)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一、资料与方法 |
1.一般资料 |
2.方法 |
3.TUPKRP手术方法 |
4.诊断标准 |
5.统计学方法 |
二、结果 |
1.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 |
2 患者TUPKRP术后尿路感染总体发病率 |
3.患者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单因素分析 |
4.患者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 |
5.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长对TUPKRP患者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的影响 |
三、讨论 |
1.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 |
2.TUPKRP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 |
3.TUPKRP术后并发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
4.年龄 |
5.糖尿病 |
6.术前尿潴留行留置导尿 |
7.术后拔管时间 |
8.围手术期抗生素应用时间 |
9.手术时间 |
10.术者技能 |
四、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及其防治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142例住院病人尿路感染诊治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综述1 中医对尿路感染的认识 |
1 古代医家对淋证的认识 |
2 现代医家对淋证的中医认识 |
3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2 老年人尿路感染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特点 |
2 病因及易感因素 |
3 临床特点 |
5 治疗 |
参考文献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分型标准 |
4 资料收集 |
5 统计分析 |
6 研究方法 |
结果 |
1 性别及各年龄组病例分布 |
2 尿路感染分型 |
3 尿感的易感和(或)复杂因素 |
4 无症状性菌尿分析 |
5 虚实夹杂证的危险因素分析 |
6 尿液细菌培养结果统计 |
7 治疗情况 |
讨论 |
1 一般资料 |
2 无症状性菌尿分析 |
3 虚实夹杂证的危险因素分析 |
4 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2 讨论 |
2.1 发病及易感因素 |
2.2 诊断与防治 |
四、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清淋方熏洗治疗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D]. 夏晓蕾.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全球602例毛孢子菌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D]. 陈琴.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3]戴恩来教授治疗尿路感染的临床经验总结[D]. 秦秀华.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0)
- [4]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移植术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临床研究[D]. 常明.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感染的临床研究[D]. 刘楚. 苏州大学, 2019(07)
- [6]尿路感染病原菌菌谱及抗药性变迁与经尿道离子束刀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发病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 邢树铭.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7]142例住院病人尿路感染诊治的回顾性研究[D]. 吕旻.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10)
- [8]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附19例报告)[J]. 王晓为,梁朝朝.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0(12)
- [9]医院真菌性尿路感染19例报告[J]. 刘爱民. 安徽医学, 1999(04)
- [10]尿路真菌感染(附20例报告)[J]. 李宝炽,刘久敏.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9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