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噪声及抑制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鲁俊[1](2021)在《低脉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是一种结构简单、控制可靠的高效节能调速电机,被广泛应用于矿山、纺织、汽车等各种调速运行场合。但由于SRM结构的特殊性及电感非线性的原因,导致其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明显的转矩脉动,从而限制了该电机在其它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因此,降低及抑制脉动转矩成为该电机系统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电机本身的优化方面入手,对抑制SRM转矩脉动做了如下研究工作:第一、在介绍SRM的工作原理、数学模型及常规控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ANSYS平台中的MAXWELL 2D和Simplorer对三相12/8开关磁阻电机进行了建模以及基本控制方法下转矩特性的仿真研究。并通过建立三相12/8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测量实验平台,对SRM的脉动转矩特性开展了实验研究,并发现了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特性的正弦相似性特性。第二、基于SRM脉动转矩的正弦相似性,提出了基于峰谷互补原理的低脉动转矩的两种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双定、转子开关磁阻电动机和单定、转子开关磁阻电动机,并研制了定、转子齿为12/8的三相4极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动机样机系统,搭建了对应的特性测试实验平台,对该开关磁阻电动机系统抑制脉动转矩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了两种结构的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系统抑制脉动转矩的有效性。第三、在ANSYS平台上通过MAXWELL 2D和Simplore联合的方式,对开关磁阻电机的三相双三拍运行状态下的转矩特性进行仿真研究;并通过对应的实验平台对三相双三拍运行状态下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特性进行实验研究,搞清楚了开关磁阻电机在三相双三拍的控制模式下能有效降低输出转矩中的脉动转矩分量的这一事实。第四、在对双三拍的深入研究后构建了一种通过三相单三拍控制实现三相双三拍运行效果的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电机系统降低脉动转矩的可行性。
宋士华[2](2021)在《基于多电平电路的开关磁阻电机DITC转矩脉动抑制研究》文中提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是一种结构简单、无稀土材料的电机,其鲁棒性好,调速范围宽,适用于高温等恶劣环境,正逐渐替代传统电机。为了更好地实现SRM调速驱动系统的良好性能,提高驱动系统的可靠性,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电机瞬时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仍然是限制SRM在更多范围内应用并发挥其优势的主要障碍。本文分析了转矩脉动产生的原因,总结了国内外抑制转矩脉动的方法。其中,开关磁阻电机的传统控制策略多为平均转矩控制,由于其双凸极结构,必然会导致转矩脉动。直接瞬时转矩控制(Direct Instantaneous Torque Control,DITC)直接对指令转矩和瞬时转矩进行比较得到绕组所需的参考电压,简化了控制系统结构,也可显着降低转矩脉动,故本文对SRM的DITC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由于SRM励磁、退磁时,绕组两端的电压受到传统功率电路直流电源电压的限制,基于不对称半桥功率电路的DITC动态响应能力较差,为了克服不对称半桥功率电路的电压限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该不仅具有快速励磁、退磁功能,可使输出转矩快速稳定在一定范围内,有效抑制SRM的转矩脉动,还具有结构简单、对开关器件容量要求低、各相可独立运行等优点,适用于任一相数的电机,并且扩大了电机工作电压范围,提高了SRM的动态响应能力。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大小对该功率电路升压电容进行选型的方法,且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SRM的DITC系统中,滞环阈值对转矩脉动也有较大影响,故对传统DITC策略进行改进,制定了基于所采用的多电平功率电路的DITC策略。本文分析了滞环阈值对转矩脉动的影响,并探究了开关器件的开关频率、系统采样频率、负载及速度等对滞环阈值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滞环阈值变化的一般规律,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法模型预测的滞环阈值在线寻优方案。本文对一台1.5k W三相12/8极的SRM样机进行了仿真,并设计了基于所提出的功率电路的SRM调速系统实验平台,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的功率电路和控制策略在低速运行、高速运行及负载突变等工况下对抑制转矩脉动、提高动态性能方面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李金武[3](2020)在《抽油机SRM电流去噪算法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我国大多数陆上油田已经处于开采中后期阶段,油井产液量波动范围大,进而导致抽油机频繁出现“空抽”或“不满抽”的现象,油井抽油效率低,电能浪费严重。为此,本文针对抽油机电机电流信号中噪声过多造成抽油量误判导致能源浪费的问题,从电机自身以及传输电路出发,利用抽油机开关磁阻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Motor,SRM)电流与抽油量的关系特性,研究了开关磁阻电机电流去噪算法,使得电机处于最佳转速的工作状态,达到节能抽油的目的。首先,本文分析开关磁阻电机抽油机结构与工作原理,找出造成开关磁阻电机电流信号干扰的原因;其次,综合硬阈值函数和软阈值函数去噪过程结果不连续、误差较大等问题,提出了SRM电流去噪算法新的阈值函数,使得电流去噪算法处理的电流信号更连续、更接近真实电流信号;接着,对抽油机各部件进行受力分析,得到抽油量与抽油机开关磁阻电机电流去噪之间的关系,以此控制电机工作的最佳转速;最后,结合抽油量与电流关系将改进的去噪算法移植到STM32开发板上,并搭建实验平台进行了模拟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抽油机SRM电流去噪算法能够有效地去除电流信号噪声,通过抽油量与开关磁阻电机关系式,更准确反映抽油机负载状况,判定抽油状态,减少电能浪费,从而提高抽油效率,实现抽油节能。
王希鸿[4](2020)在《轴向永磁辅助转子周向错角高速磁阻电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航空航天、精密制造等领域对高转速电机的需求越来越多。电机转速提升有利于提高电机的功率密度,减小设备的体积重量,发展直接驱动高速电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和节能减排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本文提出轴向永磁辅助转子周向错角高速磁阻电机即HSM-COR作为一种特殊结构的高速电机,旨在迎合各个领域对于高速电机的迫切需求,亦是为了改善传统SRM转矩脉动大的问题。HSM-COR定转子均为凸极结构、由硅钢片叠压成,转子上不安放鼠笼和绕组、但定子上绕有集中绕组。HSM-COR机械强度高、结构简单机、成本较低、可靠性高。HSM-COR的转子结构简单,可以承受很高的机械应力,特别适合高转速要求,在航空航天、高速加工等高速、超高速领域应用具有独特优势。本文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高速电机以及新型开关磁阻电机研究成果,提出一种新型轴向磁路高速电机。从电机新型磁路结构入手,通过对比研究传统高速磁阻电机与辅助励磁双凸极电机的运行机理,分析HSM-COR工作原理。(2)将HSM-COR整体设计过程划分为磁路设计和永磁辅助设计,借鉴传统高速双凸极电机的设计理论以及国内外新型磁路结构先进的研究成果完成轴向磁路的设计。基于本体设计针对转矩脉动大的问题对转子进行改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新型转子结构可以改善转矩脉动大的问题,同时通过电磁特性仿真分析结果校验设计目标。通过对电机有限元仿真分析对比了HSM-COR与传统开关磁阻电机在转矩脉动、效率、起动速度等都有所提升。(3)为了进一步测试电机性能,运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对电机进行振动噪声、结构应力、温升实验及风摩损耗等分析,验证了电机在结构上的合理性。在轴向磁路的基础上提出永磁辅助思想。确定采用轴向磁路与辅助永磁体相互配合的解决方案,并对其效果进行电磁特性仿真分析与性能影响分析。
聂瑞[5](2020)在《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纵向边端效应及其补偿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开关磁阻直线电机(Switched reluctance linear machine,SRLM)凭借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容错能力强等优点迎来了良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SRLM的优化设计方法与控制策略通常借鉴开关磁阻旋转电机的研究成果,这使得其区别于开关磁阻旋转电机而特有的纵向边端效应被忽略。对SRLM的纵向边端效应进行研究可以加深对其真实运行特性的理解,可以为提升SRLM系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本文针对SRLM的纵向边端效应及其补偿方法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SRLM的高精度非线性模型,该模型能够充分体现SRLM的真实特性,包括纵向边端效应为电机性能带来的影响,该模型为SRLM纵向边端效应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有限元方法对SRLM的磁化曲线及磁密分布曲线进行了分析,据此改进了磁化曲线的准线性模型。通过对该准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得到了一种变形的Sigmoid函数,其可以作为获得完整磁链特性曲线过程中的插值函数。同时归纳了带有偏差的磁链对电流的影响规律,从而提出一种用于获得电机磁链-电流-位置完整曲线簇的训练方法。为了比较所提方法的建模精度,还给出了基于六阶傅里叶级数法所得同一样机的电磁特性模型,设计了在线半实物仿真实验与离线实验,分别证明了依据所提方法得到的电磁特性具有更高的精度以及所建立模型用于模拟电机动态性能时具有良好的效果。此建模方法同样适用于开关磁阻旋转电机,具有良好的普适性。其次结合绕组连接方式研究了纵向边端效应对SRLM性能的影响。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纵向边端效应以及绕组连接方式为电机各相的自电磁特性以及相间的互电磁特性带来的变化。结合两种绕组连接方式详细分析并量化了纵向边端效应对电机动态性能的影响,还分析了电机在不同绕组连接方式下的磁密特性以及铁损耗特性,总结了两种绕组连接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完成了样机在两种绕组连接方式下的测试,分析了电机电动状态时的电磁力脉动以及发电状态时的输出电压纹波,并根据间接测量法处理得到了电机动态运行过程中的铁损耗,不同控制策略下的实验结果均验证了纵向边端效应为电机性能带来的影响,以及电磁分析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然后从电机设计角度对SRLM的纵向边端效应进行了补偿。通过有限元方法对增加定子辅助磁极的这种已有的补偿方法进行了补偿效果分析,并基于最小化额外空间与成本的目的进行了定子辅助磁极宽度与电磁力脉动之间的敏感性分析,这为定子辅助磁极宽度的选择提供了参考。在等效磁路分析后,根据磁场相似原理提出了一种加宽定子边端磁极的新的纵向边端效应设计补偿方法,并给出了定子边端磁极的理论最优宽度,还对这两种针对平板型SRLM的纵向边端效应的设计补偿方法进行了补偿效果比较。除此之外在借鉴开关磁阻旋转电机的结构特点后,提出了一种不受纵向边端效应影响的SRLM新结构,并在所制造的样机和所建立的硬件平台上完成了实验验证。最后从控制角度对SRLM的纵向边端效应进行了补偿。利用考虑相间互耦合特性的电压平衡方程研究了电机动态运行时纵向边端效应对各相电流峰值造成的影响。随后分析发现原有的SRLM电流估计模型对电流峰值的估计精度有限,为了提高估计精度提出了一种将相间互耦合特性考虑在内的改进的电流估计模型。基于改进的电流估计模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平衡电流峰值的开通位置自适应调节控制方法,并给出了基于这种调节方法的电机速度闭环控制框图,该系统结构简单且易于实现,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可以实现电流平衡以及对纵向边端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该方法在重载和电机饱和情况下同样适用,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该论文有图108幅,表13个,参考文献203篇。
杨厚卿[6](2020)在《单极性正弦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及结构参数优化》文中提出开关磁阻电机(SRM)是一种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维护费用低、运行效率高的新型电机,目前在家电、工业和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方波电流励磁的开关磁阻电机输出转矩能力强,控制简单,维护方便,但转矩波动大,在中低速运行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噪声。针对传统励磁方式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展开了降低转矩脉动和振动噪声的多方面研究。本文从开关磁阻电机的本体结构入手,首先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结构参数的电磁设计过程,并通过Maxwell软件对电机的静态电磁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包括磁链特性、电感特性和矩角特性等电机磁场的关键特性。其次针对三相12/8结构的开关磁阻电机单极性正弦励磁的原理进行分析,单极性正弦励磁电流的直流分量产生(虚拟)转子磁通,交流分量产生旋转定子磁场,转子磁通和定子磁场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然后推导了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在单极性正弦励磁下的数学模型,得到了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分别在定子坐标系和转子坐标系中的电压和转矩等输出方程。重点针对三相开关磁阻电机在单极性正弦电流励磁下产生的平均转矩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有限元和傅里叶分析建立了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的平均转矩、励磁电流的交直流分量与转子极弧的函数方程,得到最大平均转矩对应的最优转子极弧等电机结构参数。研究了基于最大转矩电流比控制的三相开关磁阻电机矢量控制策略。采用了多软件联合仿真,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在抑制转矩脉动和振动噪声方面的优势。最后研究了四相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算法,推导得到了其在单极性正弦励磁方式下的数学模型,从瞬时电磁转矩方程发现四相开关磁阻电机在单极性正弦电流励磁时不产生磁阻转矩,从而能降低转矩脉动。对四相开关磁阻电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矢量控制策略,通过将开关磁阻电机传统的不对称半桥功率变换器等效为两个逆变器,由两个逆变器分别控制励磁电流的转矩分量和励磁分量。在四相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矢量控制实验验证。最后分析了四相SRM在单极性正弦励磁方式下的振动噪声。该论文有图83幅,表格8个,参考文献82篇。
贺汝臣[7](2020)在《起重机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分析和振动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科技的蓬勃发展,设计和发展高效节能的起重机成为起重冶金领域内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转子铸铝型和转子绕线型感应电机作为传统的起重冶金电机,因其在起动过程中存在起动转矩小起动电流大、电机在低速运行时效率较低、无法适应冶金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环境等一系列缺点,已经无法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开关磁阻电机作为新一代特种电机,正依靠着它可靠性高、调速范围广、起动电流小、起动转矩大、低速运行阶段运行效率高等特点,逐渐在起重冶金领域内被重视,开展起重用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在起重冶金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价值。本文以一台三相12/8极5.5k W开关磁阻电机样机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和二维有限元计算仿真模型,基于时步有限元法进行计算得到开关磁阻电机转速对应电机输出转矩、电机运行效率和电机输出功率的运行特性曲线,计算不同转子位置角电流-磁链特性曲线,分析电机定转子极弧系数、绕组匝数、气隙长度基本结构参数对电机转矩脉动的影响,搭建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实验采集样机空载稳定运行时的电压与电流波形,通过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对比分析,验证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研究分析开关磁阻电机定子齿部电磁力密度的的分布特性,建立模型二维开关磁阻电机仿真模型,根据开关磁阻电机电磁振动较为严重的特点,分析计算电机气隙磁场中的磁密分布特性,并对径向气隙磁密谐波分解,得到基波和各次谐波分量。对单一定子齿进行计算研究,在定子齿顶表面取点计算分析定子齿表面磁密分布特性,研究作用在定子内表面上径向电磁力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对径向电磁力密度做频谱分析,得到频域内径向电磁力密度幅值的变化规律。依靠经典力学理论,建立样机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在获得的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在瞬态动力学分析模块中实现瞬态电磁场与瞬态结构场的耦合计算,将作用在电机定子表面的电磁力密度作为激励源,耦合到样机三维模型中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电机X、Y、Z方向的的振动位移响应以及X、Y方向的振动速度响应,以电机定子部分为研究对象,对定子进行谐响应分析,得到定子X、Y方向在频域内的振动位移和振动速度响应。
蔡健[8](2020)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控制策略及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磁阻电机(SRM)结构简单、调速能力强、可靠性好和转速范围宽的特点使得开关磁阻电机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电气传动、家电、电动工具等领域。但开关磁阻电机本身的双凸极结构和开关供电方式使得电机在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转矩脉动,限制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本文就转矩脉动的抑制进行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现有控制理论,并简述了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源头和研究状况。针对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特点进行有限元低频电磁仿真,使用Maxwell软件对电机本体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电机参数与转矩脉动关系,并建立开关磁阻电机本体的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仿真共振频率范围,同时对电机本体进行噪声分析,得出声场分布。在控制算法方面,本文引入了模糊控制算法,将模糊控制与传统的PI控制器相结合,设计出模糊PI控制器。仿真表明基于模糊PI控制器设计的开关磁阻电机双闭环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小系统超调,增加系统鲁棒性。将模糊PI控制器引入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通过模糊PI控制器对于电机速度环的调节,提升系统的动态性能,并减小了转矩波动。随后,在神经网络的基础上设计BP-PID控制器,将BP-PID控制器和模糊PI控制器引入到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的转矩环和转速环中,仿真表明此控制策略能够有效降低转矩脉动,形成对转矩、转速的精确控制。本文最后基于STM32F103RBT6设计了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器,并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实验测试表明,此次设计的电机控制器实现了电机的双闭环控制,符合设计要求。
胡晓磊[9](2020)在《75KW空压机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在我国空压机领域,高效节能、结构紧凑以及微振低噪一直是发展趋势。驱动电机作为空压机的关键部件,其类型对空压机的能效水平起重要作用。其中开关磁阻(Switched Reluctance,SR)电机因其效率高、调速性能优良和结构简单等优点成为当前极具竞争力的调速电动机。然而SR电机固有的双凸极结构,使其电机振动大和噪声高。因此,本文从电机本体设计和结构优化方面出发,提出了一种电机结构优化方法,可有效降低SR电机的转矩脉动。本文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空压机主机和驱动电机的发展概况,分析了单螺杆空压机主机和SR电机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单螺杆空压机和SR电机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根据单螺杆空压机对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和SR电机的设计理念,利用Mathcad计算软件完成75kW三相12/8极SR电机的设计计算。利用Ansoft软件对电机的电磁特性进行分析,检验电机设计的合理性。其次,将径向磁力作为SR电机振动噪声的主要来源,对其进行解析分析,找出定、转子极弧系数、气隙长度、定子轭厚和转子外径等参数对径向磁力的影响关系,并对所提取的结构参数进行单参数化分析。为提高电机的优化效率,本文提出采用响应面分析法,通过Box-Behnken Design(BBD)采样原理构建了样本空间,建立了SR电机响应面模型,为多目标优化提供了非线性数学模型。考虑到SR电机多参数的耦合关系,使用改进骨干粒子群算法对电机进行多参数优化,交叉进化至收敛后,确定满足最小目标函数的结构参数组合,达到降低径向力幅值和增大平均转矩的目的。通过对比优化前后的电机性能参数,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对SR电机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马鹏欢[10](2020)在《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SRD)是一种兼具交流、直流调速优点的新型调速系统,其主要由开关磁阻电机(SRM)、功率变换器、控制器和检测装置组成,其中开关磁阻电机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效率高等优点,因此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并在电动车用驱动系统、家用电器、工业应用、伺服系统及航空航天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开关磁阻电机还具有非线性以及转矩脉动较大的问题,因此研究其数学模型建立以及转矩脉动抑制的方案,将对于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其次,为了建立更加接近实际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采用了美国Ansoft公司的RMxprt软件对开关磁阻电机进行性能分析和建模,从而优化设计其控制系统,为开关磁阻电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然后,分析了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三种传统的控制方式,其中三种传统的控制方式分别是:电流斩波控制(CCC)、角度位置控制(APC)以及电压斩波控制(CVC),并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其非线性仿真模型,通过仿真对开关磁阻电机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基于模糊控制不依赖于被控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实现简单,鲁棒性强等优点,特别适合对具有强耦合性、参数时变性、严重非线性与不确定性的复杂系统或过程的控制,因此搭建了开关磁阻电机的模糊控制器模型。又因为开关磁阻电机的角度位置控制(APC)不适用于低速却适用于高速,而电流斩波控制(CCC)只适用于低速,所以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模糊控制与电流斩波控制和角度位置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较宽范围内开关磁阻电机的调速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可适用于开关磁阻电机的调速控制,且鲁棒性强,调速性能优越。最后,介绍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包括搭建开关磁阻电机的硬件平台以及软件部分的设计,其中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各部分硬件电路。该系统被控对象为实验室现有的1500W的12/8的三相开关磁阻电机,以TMS320F2812作为控制器,在该硬件平台上完成了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的各项实验。
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噪声及抑制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噪声及抑制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低脉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1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优化降低转矩脉动的研究现状 |
1.2.2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抑制转矩脉动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工作原理分析 |
2.1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和工作原理 |
2.1.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 |
2.1.2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 |
2.2.1 开关磁阻电机电路方程 |
2.2.2 开关磁阻电机机械方程 |
2.2.3 开关磁阻电机机械与电气联系方程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1 线性模型 |
2.3.2 准线性模型 |
2.3.3 非线性模型 |
2.4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控制方法 |
2.4.1 角度位置控制(APC) |
2.4.2 电流斩波控制(CCC) |
2.4.3 电压斩波控制(CVC)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单三拍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特性的仿真与研究 |
3.1 基于ANSYS平台的开关磁阻电机建模 |
3.1.1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模型 |
3.1.2 单三拍励磁电感特性 |
3.1.3 单三拍励磁时的单状态下的转矩特性 |
3.2 基于MAXWELL 2D的 SRM的瞬态特性(单三拍)仿真 |
3.3 基于MAXWELL 2D和 Simplorer的联合仿真 |
3.3.1 联合仿真步骤 |
3.3.2 单三拍电流斩波控制的SRM转矩特性仿真 |
3.3.3 单三拍电压斩波控制的SRM转矩特性仿真 |
3.4 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的动态测量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研究 |
4.1 双定、转子低脉动转矩开关磁组电机结构的研究 |
4.2 双定、转子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控制方法设计 |
4.2.1 电流协调控制 |
4.2.2 换相与调压调速分离控制方法 |
4.3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低脉动转矩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 |
4.3.1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结构 |
4.3.2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抑制原理 |
4.3.3 单定子、单转子双绕组开关磁阻电机驱动方法 |
4.4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抑制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的实验研究 |
4.4.1 双定子、双转子电机转矩脉动动态测量实验 |
4.4.2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的脉动转矩抵消动态测量实验 |
4.4.3 基于峰谷互补原理的脉动转矩抵消静态测量实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双三拍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脉动转矩与抑制研究 |
5.1 两相同步励磁下的电感特性和转矩特性 |
5.1.1 开关磁阻电机两相励磁时的电感特性 |
5.1.2 开关磁阻电机两相励磁时的单状态下的转矩特性 |
5.2 开关磁阻电机双三拍运行状态下的特性仿真研究 |
5.2.1 双三拍时运行角度位置控制下的仿真研究 |
5.2.2 双三拍运行电流斩波及电压斩波控制时的仿真研究 |
5.2.3 双三拍运行的开关磁组电机静态转矩测量 |
5.3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仿真与实验 |
5.3.1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仿真 |
5.3.2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的运行实验 |
5.3.3 双绕组串联的开关磁阻电机的静态转矩测量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2)基于多电平电路的开关磁阻电机DITC转矩脉动抑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SRM的发展概况 |
1.3 SRM的转矩脉动抑制研究现状 |
1.3.1 转矩脉动产生原因 |
1.3.2 转矩脉动抑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二章 SRM基本原理及其驱动系统 |
2.1 SRM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2.2 SRM的数学模型 |
2.2.1 SRM的基本方程式 |
2.2.2 SRM线性模型 |
2.2.3 SRM准线性模型 |
2.2.4 SRM非线性模型 |
2.3 SRM调速系统 |
2.3.1 SRM调速系统的构成 |
2.3.2 SRM基本调速控制方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传统的SRM直接瞬时转矩控制 |
3.1 传统DITC控制系统 |
3.2 不对称半桥功率电路结构及其工作状态 |
3.3 传统DITC控制策略 |
3.4 传统DITC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的DITC |
4.1 多电平功率电路可行性分析 |
4.2 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 |
4.2.1 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拓扑结构 |
4.2.2 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工作模式 |
4.3 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的器件选型 |
4.3.1 功率器件的选型 |
4.3.2 滤波电容的选型 |
4.3.3 升压电容的选型 |
4.4 基于新型多电平功率电路的滞环策略 |
4.5 仿真验证 |
4.5.1 仿真模型 |
4.5.2 仿真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变滞环阈值DITC研究 |
5.1 变滞环阈值的可行性 |
5.2 滞环阈值影响因素 |
5.2.1 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影响 |
5.2.2 负载对滞环阈值的影响 |
5.2.3 速度对滞环阈值的影响 |
5.2.4 滞环阈值的一般规律 |
5.3 滞环阈值的在线寻优 |
5.4 仿真验证 |
5.4.1 仿真模型 |
5.4.2 仿真结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验平台设计 |
6.1 硬件平台的设计 |
6.1.1 控制电路的设计 |
6.1.2 功率电路的设计 |
6.1.3 检测电路的设计 |
6.1.4 保护电路的设计 |
6.2 软件平台的设计 |
6.3 抗干扰设计 |
6.3.1 硬件抗干扰的设计 |
6.3.2 软件抗干扰的设计 |
6.4 实验验证 |
6.4.1 实验系统 |
6.4.2 实验结果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工作 |
7.2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发表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3)抽油机SRM电流去噪算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抽油机节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2 信号去噪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抽油机工作原理及信号干扰分析 |
2.1 抽油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2.1.1 抽油机组成结构 |
2.1.2 抽油机工作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1 开关磁阻电机组成结构 |
2.2.2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 |
2.2.3 开关磁阻电机控制策略 |
2.3 开关磁阻电机电流信号干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小波变换原理与分析 |
3.1 小波变换的发展 |
3.1.1 傅里叶变换 |
3.1.2 短时傅里叶变换 |
3.1.3 小波变换 |
3.2 连续小波变换与离散小波变换 |
3.2.1 连续小波变换 |
3.2.2 离散小波变换 |
3.2.3 多分辨率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改进的小波去噪算法 |
4.1 信号去噪算法比较 |
4.2 小波去噪原理 |
4.3 小波阈值去噪及改进方法 |
4.3.1 小波基函数选取 |
4.3.2 小波阈值选取 |
4.3.3 阈值函数选取及改进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算法应用与仿真 |
5.1 抽油机电流与抽油量关系 |
5.2 信号去噪仿真 |
5.2.1 模拟仿真 |
5.2.2 算法植入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轴向永磁辅助转子周向错角高速磁阻电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开关磁阻电机建模的研究 |
1.2.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和振动噪声的研究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HSM-COR基本理论分析 |
2.1 HSM-COR结构特点 |
2.2 HSM-COR工作原理 |
2.2.1 HSM-COR磁路分析 |
2.2.2 HSM-COR转子周向错角原理及电感分析 |
2.3 HSM-COR的数学模型 |
2.3.1 HSM-COR电压回路方程 |
2.3.2 HSM-COR机械运动方程 |
2.3.3 HSM-COR机-电联系方程 |
2.4 HSM-COR运行状态分析 |
2.5 功率变换器结构形式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电机设计及仿真分析 |
3.1 HSM-COR本体设计 |
3.1.1 电机电磁负荷的选取 |
3.1.2 电机主要尺寸的确定 |
3.1.3 其他结构尺寸的选取 |
3.1.4 永磁体嵌入设计 |
3.1.5 转子周向错角设计 |
3.2 HSM-COR仿真分析 |
3.2.1 HSM-COR静态仿真分析 |
3.2.2 HSM-COR动态仿真分析 |
3.2.3 HSM-COR特性曲线 |
3.3 本章小节 |
第4章 多物理场仿真分析 |
4.1 震动噪声 |
4.2 结构应力 |
4.3 风阻损耗 |
4.4 电机温度场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在学研究成果 |
致谢 |
(5)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纵向边端效应及其补偿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概述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直线电机分类与常见直线电机 |
1.3 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研究现状 |
1.4 直线电机纵向边端效应研究现状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2 开关磁阻直线电机高精度非线性建模研究? |
2.1 引言 |
2.2 改进的磁链-电流曲线的准线性模型及其分析 |
2.3 新型的磁链-电流-位置曲线训练方法 |
2.4 基于六阶傅里叶级数法的磁链非线性模型 |
2.5 实验验证 |
2.6 本章小节 |
3 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绕组连接方式及纵向边端效应研究? |
3.1 引言 |
3.2 静态电磁特性分析 |
3.3 动态特性分析 |
3.4 磁密特性分析 |
3.5 铁损耗分析 |
3.6 实验验证 |
3.7 本章小节 |
4 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纵向边端效应设计补偿研究? |
4.1 引言 |
4.2 设计补偿原理 |
4.3 纵向边端效应设计补偿方法一 |
4.4 纵向边端效应设计补偿方法二 |
4.5 不受纵向边端效应影响的SRLM新结构 |
4.6 本章小节 |
5 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纵向边端效应控制补偿研究? |
5.1 引言 |
5.2 纵向边端效应对电流峰值的影响 |
5.3 电流估计模型 |
5.4 开通位置自适应调节控制方法 |
5.5 实验验证 |
5.6 本章小节 |
6 结论?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单极性正弦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及结构参数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开关磁阻电机的电磁设计与仿真分析 |
2.1 引言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电磁设计 |
2.3 样机设计及其磁路计算 |
2.4 开关磁阻电机磁场仿真分析 |
2.5 开关磁阻电机静态特性仿真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3 三相SRM单极性正弦励磁原理及数学模型 |
3.1 引言 |
3.2 三相单极性正弦电流励磁SRM的工作原理 |
3.3 三相SRM在定子坐标系下的方程 |
3.4 三相SRM在转子坐标系下的方程 |
3.5 本章小结 |
4 三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结构参数优化 |
4.1 引言 |
4.2 非饱和条件下平均转矩分析 |
4.3 转子极弧的优化 |
4.4 饱和对平均转矩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5 三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矢量控制 |
5.1 引言 |
5.2 三相SRM矢量控制原理 |
5.3 三相SRM矢量控制系统仿真分析 |
5.4 三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的振动噪声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四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矢量控制 |
6.1 引言 |
6.2 四相SRM的数学模型 |
6.3 四相SRM矢量控制策略 |
6.4 四相SRM矢量控制系统仿真与实验验证 |
6.5 四相单极性正弦励磁SRM的振动噪声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起重机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分析和振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1.2.1 开关磁阻电机的发展历史 |
1.2.2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研究现状 |
1.2.3 电机振动噪声研究现状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分析 |
2.1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建模及性能仿真 |
2.1.1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 |
2.1.2 开关磁阻电机的非线性模型 |
2.1.3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建模 |
2.1.4 开关磁阻电机运行特性仿真 |
2.2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结构参数对转矩脉动影响 |
2.2.1 气隙长度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2.2.2 绕组匝数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2.2.3 定子极弧系数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2.2.4 转子极弧系数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2.3 实验验证 |
2.3.1 搭建实验平台 |
2.3.2 实验与仿真结果对比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关磁阻电机定子齿部电磁力计算 |
3.1 开关磁阻电机有限元建模 |
3.2 开关磁阻电机的磁密计算 |
3.2.1 气隙磁密的计算分析 |
3.2.2 定子齿顶磁密特性分析 |
3.3 径向电磁力密度的计算 |
3.3.1 电磁力密度的计算方法 |
3.3.2 定子齿部径向电磁力密度分布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振动特性研究 |
4.1 瞬态结构动力学方程 |
4.2 三维计算模型的建立 |
4.3 瞬态结构动力学分析 |
4.3.1 瞬态结构计算步骤 |
4.3.2 振动位移响应分析 |
4.3.3 振动速度响应分析 |
4.4 开关磁阻电机谐响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获得成果 |
致谢 |
(8)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控制策略及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研究状况 |
1.3 研究内容 |
第2章 基于开关磁阻电机本体结构的减振降噪研究 |
2.1 开关磁阻电机的电磁场分析 |
2.1.1 电磁场理论及边界条件 |
2.1.2 开关磁阻电机在电磁分析中的建模 |
2.1.3 开关磁阻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2.1.4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SRM转矩脉动抑制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模态分析 |
2.2.1 模态分析基础 |
2.2.2 SRM定子铁心的模态分析 |
2.2.3 绕组对于定子铁心的模态影响 |
2.2.4 电机机壳对于定子铁心的模态影响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谐响应分析 |
2.3.1 谐响应分析基础 |
2.3.2 SRM电磁力的加载 |
2.3.3 SRM定子铁心的谐响应分析 |
2.3.4 SRM的噪声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模糊PI控制的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抑制策略 |
3.1 基于模糊PI控制的双闭环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
3.1.1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推导 |
3.1.2 传统PID控制器 |
3.1.3 模糊PI控制器的原理 |
3.1.4 模糊 PI 控制器 |
3.1.5 MATLAB中仿真模块的设计 |
3.1.6 仿真结果分析 |
3.1.7 仿真结论 |
3.2 基于模糊PI的直接转矩控制在开关磁阻电机中的研究 |
3.2.1 直接转矩控制方法理论 |
3.2.2 SRM中磁链与电压矢量的对应关系 |
3.2.3 电压空间矢量的选择 |
3.2.4 磁链检测与扇区判断 |
3.2.5 SRM直接转矩控制仿真实现 |
3.2.6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神经网络控制器的直接瞬时转矩控制策略研究 |
4.1 SRM转矩脉动的产生原因 |
4.2 直接瞬时转矩控制原理 |
4.2.1 功率变换模块及其分析 |
4.2.2 转矩滞环控制器原理 |
4.3 BP-PID神经网络控制器设计 |
4.3.1 BP神经网络简介 |
4.3.2 BP-PID控制器设计 |
4.4 系统仿真设计 |
4.5 仿真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SRM控制器的设计与测试 |
5.1 硬件部分设计 |
5.1.1 STM32F103RBT6 最小系统设计 |
5.1.2 电源电路设计 |
5.1.3 驱动电路设计 |
5.1.4 功率变换电路设计 |
5.1.5 位置检测电路设计 |
5.1.6 过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5.1.7 保护电路设计 |
5.2 软件部分设计 |
5.2.1 主程序设计 |
5.2.2 电机启动程序设计 |
5.2.3 测速中断程序设计 |
5.2.4 ADC中断程序设计 |
5.3 实验验证与分析 |
5.3.1 实验平台的搭建 |
5.3.2 测试结果及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9)75KW空压机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单螺杆空压机系统流程 |
1.3 单螺杆空压机国内外研究情况 |
1.3.1 单螺杆空压机国外研究情况 |
1.3.2 单螺杆空压机国内研究情况 |
1.4 单螺杆空压机的驱动电机 |
1.4.1 异步电动机 |
1.4.2 永磁同步电机 |
1.4.3 开关磁阻电机 |
1.5 开关磁阻电机国内外研究情况 |
1.6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2章 单螺杆空压机和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理论 |
2.1 单螺杆空压机的基本理论 |
2.1.1 单螺杆空压机的工作原理 |
2.1.2 单螺杆空压机基本参数的选取 |
2.1.3 单螺杆空压机驱动电机基本要求 |
2.2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 |
2.2.1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系统的组成 |
2.2.2 开关磁阻电机工作原理 |
2.2.3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结构 |
2.3 开关磁阻电机数学模型分析 |
2.3.1 开关磁阻电机机电关系 |
2.3.2 电方程 |
2.3.3 机械方程 |
2.3.4 机电关联方程 |
2.4 开关磁阻电机线性模型 |
2.4.1 绕组电感 |
2.4.2 绕组磁链 |
2.4.3 绕组电流 |
2.4.4 电磁转矩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关磁阻电机设计 |
3.1 开关磁阻电机设计步骤 |
3.2 开关磁阻电机结构选型 |
3.2.1 电机相数、极数选取 |
3.2.2 定转子极弧选取 |
3.3 开关磁阻电机参数的选取 |
3.3.1 电磁负荷的选取 |
3.3.2 主要尺寸的选取 |
3.3.3 其他参数的选取 |
3.4 开关磁阻电机参数的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法及电磁计算软件介绍 |
4.1.1 有限元法简介 |
4.1.2 Maxwell电磁场软件介绍 |
4.1.3 Maxwell电磁解析方程组 |
4.2 开关磁阻电机仿真建立 |
4.2.1 电机模型基本参数 |
4.2.2 电机模型的建立 |
4.2.3 电机控制电路基本参数 |
4.2.4 电机定、转子参数 |
4.2.5 绕组参数 |
4.2.6 建立仿真参数 |
4.3 开关磁阻电机仿真结果分析 |
4.3.1 RMxprt模块仿真结果 |
4.3.2 Maxwell2D模块仿真结果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开关磁阻电机降振减噪的电磁力分析 |
5.1 开关磁阻电机的振噪特性 |
5.2 开关磁阻电机电磁力理论分析 |
5.2.1 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解析 |
5.2.2 开关磁阻电机径向力解析 |
5.3 开关磁阻电机参数化仿真分析 |
5.3.1 气隙参数化仿真分析 |
5.3.2 定子轭厚仿真分析 |
5.3.3 定转子极弧系数参数化仿真分析 |
5.3.4 转子外径参数化仿真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 |
6.1 响应面分析法 |
6.1.1 响应面分析法基本原理 |
6.1.2 响应面模型的构建 |
6.1.3 响应面模型的评估 |
6.2 基于响应面法的开关磁阻电机模型建立 |
6.2.1 开关磁阻电机试验设计 |
6.2.2 试验安排与模拟 |
6.2.3 响应面模型的建立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基于骨干粒子群开关磁阻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 |
7.1 骨干粒子群优化算法 |
7.1.1 粒子群法基本原理 |
7.1.2 骨干粒子群法 |
7.2 骨干粒子群算法优化开关磁阻电机参数 |
7.2.1 粒子群法下开关磁阻电机优化 |
7.2.2 优化结果分析 |
7.3 多目标优化后开关磁阻电机 |
7.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特点 |
1.3 开关磁阻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研究 |
1.3.2 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研究 |
1.3.3 电机本体设计研究 |
1.3.4 SRM模型建立研究 |
1.3.5 高性能控制研究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 |
2.1 开关磁阻电机基本原理 |
2.2 开关磁阻电机的基本方程 |
2.2.1 电路基本方程 |
2.2.2 机械运动方程 |
2.2.3 电磁转矩基本方程 |
2.3 开关磁阻电机的数学模型 |
2.3.1 理想线性模型 |
2.3.2 非线性模型 |
2.3.3 准线性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开关磁阻电机的控制策略 |
3.1 SRM的基本控制策略 |
3.1.1 SRM基本控制策略的介绍 |
3.1.2 SRM基本控制策略的仿真 |
3.2 模糊控制策略 |
3.2.1 模糊控制基本理论 |
3.2.2 开关磁阻电机模糊控制器的总体结构 |
3.2.3 开关磁阻电机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3.2.4 基于MATLAB/SIMULINK的 SRM模糊控制系统仿真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硬件设计 |
4.1 硬件平台设计总体概述 |
4.2 功率变换电路的设计 |
4.2.1 分立IGBT驱动电路设计 |
4.2.2 IPM外围光耦隔离电路设计 |
4.2.3 智能功率模块IPM介绍 |
4.3 电压采样调理电路 |
4.4 电流采样调理电路 |
4.5 数字控制器 |
4.6 位置检测电路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的软件设计 |
5.1 DSP程序设计 |
5.1.1 CCC控制程序结构 |
5.1.2 APC控制程序结构 |
5.2 实验研究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全文的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工作的总结 |
6.2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噪声及抑制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低脉动转矩的开关磁阻电机系统的研究[D]. 鲁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基于多电平电路的开关磁阻电机DITC转矩脉动抑制研究[D]. 宋士华. 天津工业大学, 2021(01)
- [3]抽油机SRM电流去噪算法研究与应用[D]. 李金武.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9)
- [4]轴向永磁辅助转子周向错角高速磁阻电机设计[D]. 王希鸿. 沈阳工业大学, 2020(01)
- [5]开关磁阻直线电机纵向边端效应及其补偿方法研究[D]. 聂瑞.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6]单极性正弦励磁开关磁阻电机控制及结构参数优化[D]. 杨厚卿.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起重机用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分析和振动研究[D]. 贺汝臣.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8]开关磁阻电机转矩脉动控制策略及设计研究[D]. 蔡健.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2)
- [9]75KW空压机开关磁阻电机设计与优化研究[D]. 胡晓磊. 河北科技大学, 2020(01)
- [10]开关磁阻电机调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马鹏欢.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