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试管苗生根移栽研究

菊花试管苗生根移栽研究

一、菊花试管苗的生根及移栽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辉[1](2021)在《小菊非生根组培苗扩繁及盆栽观赏微型化效应》文中认为近年来,盆栽多头小菊因其株型丰满、花量大、花期长、应用方式多样等优点被广泛应用。本试验以5个盆栽多头小菊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菊丛芽诱导和继代增殖的影响,建立非生根组培苗扩繁体系,进行母株培育。采集5次插穗,比较不同时期插穗的木质化程度和生根能力。同时开展盆栽多头小菊矮化试验,分析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小菊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最后对不同代数成花的观赏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各品种最佳采穗代数,从而建立盆栽多头小菊种苗高效栽培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多头小菊非生根组培苗扩繁体系的建立(1)5个盆栽多头小菊的最佳丛芽诱导培养基分别为:‘黄草莓’、‘黄水晶’:MS+0.7mg/LNAA+0.5mg/L 6-BA;‘浣纱’、‘小锯齿’:MS+0.3mg/LNAA+1.5mg/L 6-BA;‘少女心’:MS+0.5mg/LNAA+1.0mg/L 6-BA。最佳继代增殖培养基分别为:‘黄草莓’和‘浣纱’:MS+0.4mg/LNAA+0.5mg/L 6-BA;‘小锯齿’和‘黄水晶’:MS+0.2mg/LNAA+0.5mg/L 6-BA;‘少女心’:MS+0.2mg/LNAA+1.0mg/L 6-BA。(2)5个盆栽多头小菊组培苗继代培养30d后出瓶移栽,幼苗期,‘浣纱’长势较好,‘小锯齿’长势较弱;5个品种的节间数间无显着性差异。采穗期,‘小锯齿’长势最好,节间数最多,侧枝最少;‘少女心’节间数最少,侧枝数最多。母株采穗量随采穗代数的增加而增加,3代时最多,4代后采穗增加量递减。(3)随着母株采穗代数增加,插穗的木质化程度增高,生根能力减弱。其中,‘浣纱’、‘少女心’第4代插穗和‘黄草莓’、‘小锯齿’、‘黄水晶’第5代插穗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急剧增加,即‘浣纱’、‘少女心’最佳采穗代数为3代,‘黄草莓’、‘小锯齿’、‘黄水晶’最佳采穗代数为4代。生根能力较好的品种为‘黄草莓’2、3代苗,‘浣纱’1、2、5代苗,‘黄水晶’2~4代苗,‘少女心’1、4和5代苗,‘小锯齿’4和5代苗。2.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小菊观赏特性和生理指标的影响(1)植物生长延缓剂对盆栽多头小菊的株高、节间长和花颈长的抑制作用和对其花冠直径和花朵数的促进作用均随着采穗代数的增加而减弱。其中,‘浣纱’的矮化效果最佳。(2)植物生长延缓剂可以提高盆栽多头小菊的光合效率及抗逆性,但随着采穗代数的增加,盆栽多头小菊的光合效率逐渐降低,SOD、POD活性随着采穗代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弱,而脯氨酸含量则相反。采穗次数越多,植株体内越容易积累抑制生长相关的物质,从而影响小菊的观赏品质。3.多头小菊盆栽观赏微型化效应多头小菊‘黄草莓’、‘小锯齿’、‘黄水晶’品种1~4和‘浣纱’、‘少女心’品种1~3代扩繁苗成品花微型化效果最佳。

徐盼盼[2](2020)在《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金钻蔓绿绒(Philodendron‘con-go’)是天南星科(Araceae)、喜林芋属(Philodendron Schott)观叶类花卉,是居家及公共场所绿化的优良植物,市场需求量大,组培快繁是金钻蔓绿绒种苗繁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以金钻蔓绿绒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蔗糖、甘露醇和生长抑制剂及培养基对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的影响,将保存后的组培苗进行恢复生长,并开展了驯化移栽,建立了完整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体系,为金钻蔓绿绒组培苗规模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研究添加0~5g/L的蔗糖、15~30g/L的甘露醇,金钻蔓绿绒离体保存成活率高,分别为80%、90%,70%、80.5%;株高变化较小,SPAD值分别为33.32、43.86,37.47、20.77;相对电导率分别为33.19、35.40,33.21~34.16;增殖系数分别为3、3.67、8.67、12;蔗糖处理组培苗生物量增加,甘露醇处理组培苗生物量减小,组培苗显微结构良好,有利于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添加3~4mg/L的ABA,组培苗生长良好,成活率高分别为83.33%、80%,SPAD值为57.34、58.88,相对电导率29.88、33.21,增殖系数3.67、3。添加1.0~1.5mg/L的PP333,组培苗成活率为70%、80.33%,生长势佳,利于壮苗;SPAD值为58.08、60.90,相对电导率24.09、27.86,增殖系数4、3。添加3~4mg/L的B9,组培苗成活率分别为83.33%、80%,生长势佳,株高变化小,SPAD值为57.34、58.88,相对电导率29.88、33.21,增殖系数3.67、3。在生长抑制剂处理下,在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生物量变化小,组培苗叶片显微结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逐渐加厚,有利于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不同培养基营养成分试验:减少MS培养基中大量元素含量,成活率较低,在50%~62.5%之间,组培苗枯叶严重,保存效果不佳,不利于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对金钻蔓绿绒组培苗进行相关性分析:株高和增殖系数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增殖系数和SPAD值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说明组培苗株高和增殖系数成反比关系。通过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综合评价发现:离体保存效果:B3>A4>P3>P2>B2>T0、T5>G15>CK>A3>G30。2.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恢复生长研究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恢复生长60d中,比较株高,茎粗,恢复生长率及SPAD值等地上部生物学特征和组培苗生根情况发现,离体保存后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与对照苗相比无显着性差异,恢复生长率均达100%;离体保存后的组培苗POD和SOD酶活性逐渐与对照苗酶活性相近,恢复生长的组培苗与对照苗在生物学特征上无显着性差异。离体保存后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保持了其遗传稳定性,离体保存方法可行。3.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驯化移栽研究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后驯化移栽,离体保存后的组培苗移栽后其生物学特征、SPAD值及生根能力与对照组培苗无显着性差异。移栽成活率达90%以上。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叶片数及生根方面均与对照组培苗一致。离体保存后的金钻蔓绿绒组培苗可以恢复至正常的生长状态。

王俊侠,刘全凤,王静,范惠菊[3](2020)在《名贵菊花试管苗生根与移栽试验研究》文中指出以名贵菊花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无机盐及浓度对试管苗诱导生根的影响,以及不同栽培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名贵菊花最适的生根培养基配方为1/3MS+NAA 0.5mg/L,以蛭石为最佳栽培基质,菊花试管苗移栽可以获得很好的生长效果。

周婷[4](2016)在《出口切花菊‘白扇’的引种调查与快繁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白扇’是近年来从日本引进的单头切花菊优良品种,主要销往韩国和日本,并在国内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主要用于殡葬业和祭祀,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市场前景。本研究对福建省单头切花菊生产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对‘白扇’的种苗繁育、花期调控、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后处理等方面进行总结,找出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为单头切花菊‘白扇’的推广及产业化栽培提供借鉴。针对目前‘白扇’的种苗购买来源少,种苗价格高,不能满足‘白扇’的大规模推广和产业化栽培。采用‘白扇’开花植株的芽为外植体,容易出现试管开花的现象,给组培快繁增加难度。因此,本研究以‘白扇’原种的插穗为外植体,对组培快繁技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研究,建立‘白扇’的组培快繁体系,为该品种的大规模推广和产业化栽培提供优质种苗,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白扇’的引进(1)‘白扇’在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沙县、大田县及永安市均有引进,通过搭建塑料大棚、喷施B9控梢、人工补光等措施,‘白扇’的生长发育良好,品种特征明显,能达到出口韩国的要求,出口成品率达80-85%,生产利润较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2)目前,‘白扇’的种苗繁育方式以扦插繁殖为主,首先由国内种苗代理公司从日本购买原种植株,再将原种植株卖给国内切花生产企业繁殖或直接种植,这样很容易发生品种的混杂和退化,且种苗每年只能繁育一次,每年都要从代理公司购买原种母株,造成生产成本较高。(3)‘白扇’在三明地区引种生产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白扇’的花期较福建其他地区晚,无法在国内清明节时开花,错过国内销售旺季;三明市冬季或早春的寒潮会对大棚内的‘白扇’幼苗造成冷害或者冻害,使植株生长点受损,导致株高参差不齐,以及开花不整齐,影响采收和销售。(4)‘白扇’引种及其产业化的对策及其措施:①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原种种苗,利用分子标记技术淘汰劣变的种苗,保证种苗的遗传一致性。②加强育种工作,选育性状更好的切花菊品种。③改善切花菊栽培设施,加强采后处理,减少自然因素对切花菊生产的影响。2.建立了‘白扇,组培快繁的技术体系(1)‘白扇’无菌株系的建立。以顶芽和带腋芽茎段为外植体,0.1%HgCl2为表面消毒剂,探讨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消毒的影响。结果表明:顶芽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条件为75%酒精消毒30 s+0.1%HgCl2消毒3 min,污染率2.2%,成活率达96.7%;带腋芽茎段的最佳消毒条件为75%酒精消毒30s+0.1%HgCl2消毒4min,污染率4.4%,成活率92.2%;在初代培养中,以顶芽诱导无菌苗或不定芽的效果比带腋芽茎段更好,因此,顶芽为初代培养的最佳外植体;‘白扇’的最佳初代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 mg/L,该配比的培养基对外植体诱导效果最好,平均芽诱导率达为100%,平均单芽数达1.69个。(2)建立了‘白扇’无菌苗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再生体系:以无菌苗上、中、下部叶片的叶盘为外植体,探讨激素种类和浓度对叶盘再生不定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白扇’无菌苗上部叶片的叶盘为外植体,诱导不定芽的效果最好;最佳的诱导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1 mg/L; KT不适合‘白扇’叶盘不定芽的诱导,效果不如6-BA。(3)进行并优化了无菌苗的增殖培养:以初代培养诱导的无菌苗切段为外植体,在不同激素配比和不同种类的基本培养基上增殖,结果表明,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6-BA1.5 mg/L+NAA0.15 mg/L,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3.05,有效芽率65.26%,平均株高3.22 cm;还探讨不同光照时间对无菌苗丛生芽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光照时间为16 h/d,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到3.17,有效芽率70.09%,平均株高3.44 cm。(4)进行了‘白扇’无菌苗的瓶内生根培养体系:以增殖的无菌苗切段为外植体,在添加了NAA或IBA的1/2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结果表明,只要添加了生长素的1/2MS培养基均能诱导无根苗生根,生根率达100%,说明生长素对无根苗的生根起促进作用;还探讨蔗糖对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在20-40g/L之间,随着蔗糖浓度的升高,根系生长状况越好,因此为了节约成本,在生产上使用的蔗糖浓度为30 g/L。(5)探讨了‘白扇’无菌苗的瓶外生根:将增殖的无菌苗经炼苗后,从基本切下作为插穗,浸蘸NAA50mg/L或NAA100mg/L5min后,直接插入基质,在昼/夜温度为25℃/20℃,空气湿度为90%的温室里,扦插后5d就能生根,生根效果较好;无根苗扦插的最佳基质为蛭石+珍珠岩=1:1。(6)进行了‘白扇’生根苗的炼苗和移栽:将‘白扇’生根的无菌苗经松盖1d,开盖6d进行炼苗,移栽到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3:1:1的穴盘中,结果表明,移栽15d后成活率达100%;草炭土+蛭石+珍珠岩=3:1:1为最佳移栽基质,移栽20 d后成活率达100%,小苗恢复迅速,长势良好。

袁丽伟,殷果[5](2016)在《国庆菊试管苗的生根移栽》文中提出为国庆菊试管苗在组织培养上的操作技术及试管苗移栽后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将国庆菊无根试管苗接种到含NAA(0.5mg/L)的1/2MS、1/2N6和脱水MS 3种不同基本成分的培养基中,观察试管苗在3种不同基本培养基中的生根情况。再将已诱导生根的健壮试管苗移栽到珍珠岩、蛭石、腐殖质和纯蛭石不同组合配比的4种基质中,观察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结果显示:含NAA(0.5mg/L)的3种基本培养基均有利于根的诱导,生根率达100%,但最有利于国庆菊试管苗生根的基本培养基是脱水MS培养基,其次是1/2N6培养基;国庆菊试管苗在蛭石∶腐叶土(1∶1)和纯蛭石移栽基质中移栽成活率较高,平均达94.8%。

张燕,王志勇[6](2015)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四大切花之一,现已成为全世界普遍栽培的重要花卉。文章从菊花的不同品种组培体系建立、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脱毒培养、培养条件控制、生根驯化移栽、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等几个方面对菊花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通过加强菊花组培企业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协作,为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开拓更广的空间。

问涛[7](2015)在《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文中提出光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并参与了植物体中生理反应的诱发及生长发育的控制过程。目前,光谱能量分布作为重要物理影响因子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组织培养中的植物光形态建成及各种反应机理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中的主要光源是荧光灯,但其光谱分布不能完全符合植株生长需求,发热量大,生物能效较低,导致很大程度上的电能损耗和浪费。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可以发射出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光源,可用较低的成本调控植株的光形态建成,并且体积较小、波长较精确、散热较少、寿命较长。近年来,运用LED研究光照对组培植物生长影响的报道很多,但很少系统报道组培植株从愈伤阶段、组培苗营养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对不同光照的响应,特别是离体开花方面。本文首先综述了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进展,光调节模式,大豆和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和LED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前景等。并在此基础上以大豆和铁皮石斛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苗生长和发育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大豆再生体系建立以及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和离体开花的LED光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下胚轴再生体系中,630 nm红光有利于两个品种大豆愈伤生物量的积累,3000 K荧光灯、黄光以及红蓝绿(R660BG)可作为南农99-6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光源,3000 K荧光灯、红蓝绿和红蓝黄(R660BG和R660BY)可作为辽鲜1号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光源。在子叶节再生体系中复合光谱中630 nm红光会抑制丛生芽之间相互伸长,而660 nm红光能显着缓解相互抑制作用,并且有利于丛生芽形态生长、叶绿素合成和干物质积累以及生根苗形态生长、干物质积累和根系发育。添加绿光或黄光均抑制丛生芽相互之间的伸长,且添加黄光抑制更强,添加绿光可促进丛生芽的叶绿素合成、干物质积累及生根壮苗,添加黄光可提高菜用大豆蔗糖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之,R660B适宜用作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阶段的光源,有利于提高丛生芽伸长率,后续的丛生芽生长和生根阶段可在R660B适当添加绿光。2.在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中表明,在红蓝光60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大豆子叶节再生丛生芽多,伸长率高,并且丛生芽的长度、茎粗和生物量积累达到最佳状态;在红蓝绿光60 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大豆生根苗茎粗、主根长度、生物量积累、根冠比、根系活力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40 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丛生芽生物量积累、生根苗茎粗、主根长、根系活力、根冠比以及光合色素、蔗糖、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显着较低,而70 μmol·m-2·s-1光密度处理下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且气孔出现关闭现象,植物已开始自我保护状态。结果表明:过低或过高的光密度均不利于大豆组培苗的生长,本试验筛选出的适宜光密度为 60 μmol·m-2·s-1。3.在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中表明,复合光谱中的630 nm红光能加快铁皮石斛组培苗茎的伸长并促进植株提早进入成花阶段,660 nm红光更有利于植株的健康生长,生物量的积累,蔗糖的转运和花器官的生长发育,添加白光更有利于铁皮石斛组培苗在营养生长期的生物量积累,植株生根壮苗和移栽成活以及茎部食用品质,添加黄光有利于蔗糖在植株成花阶段的转运、花器官的发育和类胡萝卜素在花瓣中的积累。红蓝白(R660BW)有利于铁皮石斛营养生长,尤其是提高茎部品质,而红蓝黄(R660BY)有利于石斛离体开花及花部生长发育。4.光密度对铁皮石解组培苗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50 μmol·m-2·s-1处理下铁皮石斛组培苗蔗糖、淀粉含量、净光合速率、茎粗、根系活力和生物量积累量均达到最优。低光密度下,铁皮石斛组培苗株高和叶面积显着增大,而茎粗、叶厚及生物量积累均较低。高光密度下植株通过增加叶片厚度、减小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降低光合速率、增加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适应性反应来使自身生理生态反应免受高光密度光照的破坏。综上所述,R660B适宜用作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阶段的光源,有利于提高丛生芽伸长率,R660BG可用于后续的丛生芽生长和生根阶段的光源;光密度为60μmol·m-2·s-1的复合光谱可用于大豆组织培养;R660BW有利于铁皮石斛营养生长及移栽成活,尤其是提高茎部的品质,而R660BY有利于石斛离体开花及花部生长发育;光密度为50 μmol·-2·s-1的复合光谱可用于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因此,LED光谱能量调控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在大豆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及铁皮石斛的生产及研究中。

华智锐,李小玲[8](2015)在《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认为为了探索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最适作用浓度,提高东方百合试管苗的质量及移栽成活率,本试验以东方百合试管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单因子变量,在MS基本培养基中分别附加不同浓度的PP333(0.5、1.0、2.0、3.0mg/L)和CCC(5、10、15、20mg/L),对照组不加任何植物生长延缓剂,探讨最适合百合试管苗生长的PP333和CCC浓度。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PP333和CCC能提高百合试管苗的生根和不定芽分化数量,表现为株型矮化,叶片增多,根系发达。但高浓度处理后,叶片反卷,甚至出现黄化现象。适合东方百合生长的最佳PP333浓度为1.0mg/L,CCC浓度为10mg/L。

余义强[9](2015)在《固体、液体培养和LED光源对粉蕉工厂化试管育苗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粉蕉是栽培香蕉中的一种优良品种,但组培快繁的增殖系数偏低。本研究以福州本地粉蕉iMusa spp. cv. Bendifenjiao, AAB类群)为主要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固体、液体培养方式和不同LED光源下,粉蕉试管苗增殖及生根壮苗方面的影响;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固体、液体培养方式下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差异;比较分析了在固体、液体两种培养方式下,粉蕉种苗快繁的经济效益。本研究旨在为粉蕉的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支撑,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固体、液体培养对粉蕉组培快繁的影响①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再生植株的建立。外植体接种前用75%的工业酒精浸泡40s,再用0.1%的HgCl2溶液消毒15min,接种培养基为:MS+4.0mg/L 6-BA+0.4 mg/L NAA+40g/L白糖+6g/L琼脂,外植体的萌发率为42.3%。②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固体增殖培养的优化。选取6-BA和白糖为试验因素,进行完全随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促进粉蕉增殖的固体培养基为:MS+0.1 mg/L NAA+3.0 mg/L6-BA+0.6%琼脂+30g/L白糖,其增殖系数为2.02。③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的液体增殖培养的优化。在液体培养下,研究了组培容器类型、装液量、接种密度、6-BA浓度、摇床转速等因素下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使用锥形瓶(250m1)、装液量为13 mL、接种密度为3株/瓶、6-BA浓度为3.0 mg/L、摇床转数为80 r/min最有利于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的增殖,增殖系数最大达到5.13。④液体培养方式下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的壮苗生根优化。比较四个NAA浓度(0.2mg/L、0.3 mg/L、0.4mg/L、0.5 mg/L)对粉蕉试管苗生根率、根长、苗高、根数、茎高、茎粗等6个指标的的影响。试验数据采用雷达综合分析法,研究发现工厂化育苗中液体培养基为1/2MS+1g/L AC+0.4mg/L NAA+30g/L白糖时,生根率达100%,最有利于提高粉蕉生根壮苗。2 LED光源对粉蕉组培快繁的影响①不同LED光源对粉蕉增殖的影响。以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为试验材料,接种在MS+0.1 mg/L NAA+3.0 mg/L 6-BA+6g/L琼脂+30g/L白糖的增殖培养基中,采用红、蓝、黄、绿、白、暖白6种LED光源进行培养,并以普通日光灯作对照。试验研究表明,粉蕉在LED黄光下的增殖系数小于普通日照灯下的增殖系数,粉蕉在红、蓝、绿、白、暖白5种LED光源下的增殖系数都高于对照组普通日光灯下的增殖系数,并且LED红光、蓝光培养条件下的粉蕉增殖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增殖系数分别为2.88、2.89。②不同LED光源对粉蕉生根的影响。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接种在1/2MS+0.4 mg/L NAA+1g/L AC的生根基本培养基中,以普通日光灯作对照,在红、蓝、黄、绿、白、暖白6种LED光源下进行培养,30d后统计不同光源条件下的生根壮苗情况,统计指标为生根率、根长、苗高、根数、茎高、茎粗,试验数据采用雷达综合分析法分析。试验研究表明,蓝光最有利于提高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生根壮苗的整体综合指标,其中生根率达到100%。3固体、液体培养方式下的粉蕉试管苗ISSR遗传稳定性比较分析本试验以固体培养及液体培养条件下的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叶片为供试材料,提取叶片总DNA,选取11条多态性良好的UBC引物,进行PCR扩增。试验结果表明,粉蕉在固体培养方式和液体培养方式下的PCR扩增条带数均为90条;粉蕉在不同培养方式下的变异率不同,在液体培养方式下的变异率为4.49%,在固体培养方式下的变异率为3.37%,总体来说,两种培养方式下的粉蕉变异率差异不大。通过NTSYS软件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计算出固体、液体培养方式下的遗传距离和遗传相似系数,发现固体、液体培养方式下的粉蕉试管苗在9代内变异系数小,表现出较高的遗传稳定性。4固体、液体培养方式下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①固体培养方式下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福州本地粉蕉组培苗固体培养的增殖培养基为MS+0.1mg/L NAA+3.0 mg/L 6-BA+6g/L琼脂+30g/L白糖,经过25 d增殖培养,粉蕉试管苗的增殖系数达2.02;福州本地粉蕉固体培养的最优生根培养基为1/2MS+0.5mg/L IBA+40g/L白糖+0.4 mg/L NAA+1.0 g/L AC+6%琼脂,经过25d生根培养,生根率达100%。固体培养下工厂化生产100万株粉蕉苗需要的总成本为327550元。在工厂化生产过程中粉蕉苗生产费用占总投资费用最大,费用占比达62.54%,粉蕉苗移栽费用占总投资费用的30.20%,生产上的仪器设备折旧费和损耗费占总投资费用的5.73%。固体培养工厂化生产100万株粉蕉袋装苗的营业收入为60万元,扣除投资总费用327550元,则采用固体培养方式生产100万株粉蕉苗的总收益为272450元。②液体培养方式下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福州本地粉蕉组培苗液体培养的增殖培养基为MS+0.1mg/L NAA+2.0 mg/L 6-BA+30g/L白糖,经过15d增殖培养,粉蕉试管苗的增殖系数达5.12;福州本地粉蕉液体培养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1g/L AC+0.4mg/L NAA+30g/L白糖,培养25d后生根率达100%。液体培养下工厂化生产粉蕉苗100万株需要的总成本为297652元,低于以固体培养方式生产粉蕉苗的成本。液体培养下工厂化生产粉蕉苗生产费用占总投资费用最大,达到54.07%;而粉蕉苗移栽费用占总投资费用的33.24%,生产上的仪器设备折旧费和损耗费占总投资费用的比重为11.01%。液体培养工厂化生产100万株粉蕉袋装苗的营业收入为60万元,扣除投资总成本297652元,则采用液体培养方式生产100万株粉蕉苗的总收益为302348元,其总收益比固体培养条件下生产粉蕉苗获得的总收益多29898元。③对比固体、液体两种培养方式下生产100万株粉蕉苗的经济效益,液体培养生产粉蕉苗的总收益比固体培养总收益多29898元;并且,以固体培养方式生产100万株粉蕉苗耗时约1年,而以液体培养方式进行生产,耗时约为半年,历时较固体培养历时缩短了一半。综合分析时间成本和经济效益,液体培养生产粉蕉优于固体培养生产粉蕉。

周颖媛[10](2014)在《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及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以怀菊花优良品种小黄菊[Huaiqing chrysanthemum (Chrysanthemummorifolium) cv. Xiaohuangju]为试材,首次建立了怀菊花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并且对获得的脱毒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遗传稳定性和大田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建立了怀菊花的脱毒快繁技术体系(1)适宜的脱毒培养方式是先热处理(白天38℃,12h;夜晚30℃,12h)6周,再切取带有一个叶原基的茎尖(0.3~0.5mm),置于MS+KT0.03mg/L培养基上培养,待长成苗后再切离茎尖,培养成苗。成苗率达54%,脱毒率达80%。(2)脱毒苗快速繁殖适宜的培养基是MS+NAA0.05mg/L+6-BA0.01mg/L,壮苗生根的培养基是1/2MS+PP3330.2mg/L,其壮苗生根效果最好,移栽时苗根系发达,叶色浓绿,茎杆粗壮,移栽成活率达95%。2.探明了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生理生化和遗传稳定性的影响(1)脱毒提高了怀菊花的光合能力以及N代谢水平。与对照苗相比,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脱毒试管苗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显着增加,NR活力、Pro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着提高。(2)脱毒降低了怀菊花的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了抗膜脂过氧化能力。与对照苗相比,培养期间,脱毒试管苗叶片中MDA含量、O2·-生成速率和H2O2含量均低于对照苗,酶促清除系统的5中保护酶(SOD、POD、CAT、APX、GR)活力增加,非酶促的2种保护物质(ASA、GSH)含量增加,均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3)同工酶水平和分子水平的证据显示脱毒处理没有改变怀菊花的遗传稳定性。经POD、SOD同工酶比较,脱毒苗与对照苗的条带数并没有发生变化,而亮度高于对照苗,说明脱毒后POD、SOD的稳定性没有改变,活性却增加了;在DNA水平上,用筛选出的引物ISSR05对脱毒苗和对照苗进行ISSR检测,二者扩增出的9条条带均没有差异。3.脱毒增强了怀菊花的大田适应性,提高了产量、改善了品质,筛选出了脱毒优良株系。(1)脱毒增强了怀菊花的大田长势。不同脱毒株系的株高、冠幅均高于对照,以脱毒株系YD5J6最为突出,与其对照株系YD5相比,在P=0.05水平上,株高在8、9、10月达显着性差异,冠幅在每个月都有显着性差异。(2)脱毒没有改变怀菊花的花期,但提高了其产量。与对照株系相比,脱毒株系单株鲜重、单株干重、单株花头数、单株分蘖数、舌状花花瓣的长度和宽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脱毒株系YD5J6的单株花头数、单株干重、单株鲜重、亩产与其对照株系YD5相比均达到显着性差异(P=0.05),亩产(鲜重)可达1170.12kg,增幅为16.4%。(3)脱毒提高了与绿原酸和木樨草苷合成相关的关键酶的活力,改善了品质。各脱毒株系花瓣的PAL、C4H、4CL活力在四个花期(现蕾期、透色期、初花期、盛花期)均高于对照株系,透色期达到最高,其中脱毒株系YD5J6与其对照株系YD5在各个花期均达显着性差异(P=0.05);各脱毒株系花瓣中绿原酸、木犀草苷含量均高于对照,且脱毒株系YD5J6与其对照株系YD5有显着性差异(P=0.05),绿原酸含量高达0.79%,木犀草苷含量高达0.22%,增幅分别为39.7%、62.6%。综合以上,本研究不仅建立了有效的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体系,而且筛选出了表现优良的脱毒株系,为怀菊花脱毒苗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菊花试管苗的生根及移栽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菊花试管苗的生根及移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小菊非生根组培苗扩繁及盆栽观赏微型化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盆栽多头小菊发展现状
    1.2 菊科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3 非生根组培苗移栽及插穗生根能力研究
    1.4 植株木质化程度的研究进展
    1.5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植株的影响
    1.6 植株综合评价方法
    1.7 研究目的与意义
    1.8 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盆栽小菊非生根组培苗扩繁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小结
第三章 植物生长延缓剂对小菊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设计
    3.3 测定方法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小菊盆栽观赏微型化效应及性状综合评价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数据处理及分析
    4.4 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介

(2)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研究进展
    1.2 植物组织培养概念及其分化过程
    1.3 组织培养的微环境及其特征
    1.4 国内外组培苗微环境调控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5 植物组织培养限制生长离体保存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1.6 组培苗驯化移栽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主要研究内容
    1.9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技术研究
    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植物学性状的观察与生长情况统计方法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三章 金钻蔓绿绒组培苗启动生长及驯化移栽试验
    3.1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3.2 数据的测定
    3.3 数据处理及分析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3)名贵菊花试管苗生根与移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材料及方法
    1.1 及试验材料
        1.1.1 供试材料:
        1.1.2 试验用品:
    1.2 试验方法
        1.2.1 选材。
        1.2.2 接种。
        1.2.3 接种后的管理。
        1.2.4 观察统计。
        1.2.5炼苗移栽。
        1.2.6 移栽后的管理。
        1.2.7 数据统计。
2 试验结果分析
    2.1 不同激素及浓度对菊花诱导生根的影响
    2.2 无机盐浓度对菊花诱导生根的影响
    2.3 栽培基质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
3 小结

(4)出口切花菊‘白扇’的引种调查与快繁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切花菊的引种现状
        2.2 菊科植物组织培养研究概况
        2.2.1 不同再生途径对菊科植物再生的影响
        2.2.2 菊科植物外植体的选择
        2.2.3 外植体的消毒
        2.2.4 培养基的选择
        2.2.5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选择
        2.2.6 菊科植物生根培养
        2.2.7 菊科植物组织快繁中存在的问题
    3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出口切花菊‘白扇’的引种及其产业化栽培
    1. 单头切花菊‘白扇’引种
        1.1 三明市单头切花菊‘白扇’引种基地的基本情况
        1.2 单头切花菊‘白扇’的引种优势
        1.3 单头切花菊‘白扇’在三明市引种存在的问题
    2 三明市单头切花菊‘白扇’关键栽培技术
        2.1 种苗准备
        2.2 整地作畦
        2.3 定植及定植后管理
        2.4 田间水肥管理
        2.5 株型调整
        2.6 花期调控
        2.7 病虫害防治
        2.8 鲜切花采收与包装运输
    3 单头切花菊‘白扇’繁育技术
    4. 三明市发展单头切花菊‘白扇’存在问题与展望
第三章 切花菊‘白扇’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初代培养
        2.1.1 外植体的处理与消毒
        2.1.2 初代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2.2 无菌苗的继代增殖
        2.2.1 增殖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2.2.2 无菌苗增殖培养中最适光照时间的筛选
        2.3 无菌苗叶片诱导不定芽
        2.3.1 叶片取材部位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3.2 6-BA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3.3 KT浓度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
        2.4 瓶内生根
        2.4.1 生根培养基配方的筛选
        2.4.2 蔗糖浓度对无菌苗生根的影响
        2.5 无菌苗的瓶外生根
        2.5.1 生根剂对无菌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2.5.2 基质配比对无菌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2.6 瓶内生根苗的移栽
        2.6.1 炼苗时间对无菌苗移栽的影响
        2.6.2 基质对无菌苗移栽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初代培养
        3.1.1 消毒时间对外植体消毒效果的影响
        3.1.2 外植体接种部位对无菌苗诱导的影响
        3.1.3 激素配比对无菌苗诱导的影响
        3.2 增殖培养
        3.2.1 培养基配方对无菌苗外植体增殖培养的影响
        3.2.2 光照时间对无菌苗增殖培养的影响
        3.3 叶片诱导不定芽再生
        3.3.1 无菌苗叶位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3.2 6-BA浓度对诱导叶片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3.3.3 KT浓度对叶片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3.4 瓶内生根
        3.4.1 激素配比对无菌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3.4.2 蔗糖浓度对无菌苗生根的影响
        3.5 瓶外生根
        3.5.1 生根剂对无菌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3.5.2 基质配比对无菌苗瓶外生根的影响
        3.6 驯化移栽
        3.6.1 炼苗时间对生根苗移栽效果的影响
        3.6.2 基质配比对生根苗移栽效果的影响
    4 讨论
        4.1 外植体的消毒与无菌株系的建立
        4.2 外植体类型对初代培养中无菌苗诱导的影响
        4.3 激素配比与无菌苗的增殖
        4.4 光周期与无菌苗的增殖
        4.5 叶片不定芽的诱导与增殖
        4.6 生长素与无根苗的瓶内生根
        4.7 ‘白扇’无菌苗的瓶外生根
        4.8 炼苗时间和移栽基质对无菌苗成活的影响
    5 结论
    6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及图版说明
Appendix Plates and ExplanationExplanation of plates
致谢

(5)国庆菊试管苗的生根移栽(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植物
        1.1.2培养基
        1.1.3移栽基质
    1.2接种
    1.3生根培养
    1.4炼苗
    1.5移栽
    1.6栽后管理及移栽存活率的计算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基本培养基试管苗的生根状况
    2.2不同移栽基质移栽苗的成活率
3结论与讨论

(6)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菊花离体快繁进展
    1.1 菊花离体快繁简况
    1.2 影响离体培养因素的研究
        1.2.1 无菌环境
        1.2.2 光源
        1.2.3 物理处理
        1.2.4 碳源
        1.2.5 凝胶剂
2 生根及移栽基质筛选
3 体细胞胚胎发生
4 玻璃化苗问题
5 种质资源离体保存
6 脱毒苗
7 其他组培技术

(7)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光与组培植物生长发育
        1.1 光谱分布对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1.2 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1.3 光谱分布对离体成花的影响
        1.4 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
    2 光调节学说
        2.1 光受体
        2.2 光信号传导及光调节基因表达
    3 大豆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4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5 LED的特征及其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与前景
    6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光谱分布对组培大豆生长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种子萌发
        1.2 愈伤及丛生芽诱导阶段
        1.3 丛生芽伸长及生根阶段
        1.4 试验装置及光谱分布处理
        1.5 指标测定方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单色光对两个品种大豆下胚轴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2.2 组合光对两个品种大豆下胚轴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2.3 光谱分布对辽鲜1号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2.4 光谱分布对辽鲜1号丛生芽生长的影响
        2.5 光谱分布对辽鲜1号生根苗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3.1 光谱分布对大豆下胚轴愈伤及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3.2 光谱分布对大豆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3.3 光谱分布对大豆丛生芽生长的影响
        3.4 光谱分布对大豆生根苗生长的影响
第三章 光密度对组培大豆生长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种子萌发
        1.2 愈伤及丛生芽诱导阶段
        1.3 丛生芽伸长及生根阶段
        1.4 试验装置及光密度处理
        1.5 指标测定方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密度对辽鲜1号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2.2 光密度对辽鲜1号丛生芽生长的影响
        2.3 光密度对辽鲜1号生根苗生长的影响
    3 讨论
        3.1 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2 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
        3.3 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碳氮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3.4 光密度对大豆组培苗气孔特性的影响
第四章 光谱分布对组培铁皮石斛生长发育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原球茎增殖分化阶段
        1.2 生根及开花阶段
        1.3 试验装置及光谱分布处理
        1.4 指标测定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增殖分化的影响
        2.2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原球茎分化苗生长的影响
        2.3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生根苗营养生长的影响
        2.4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离体开花的影响
        2.5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根及移栽成活的影响
    3 讨论
        3.1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的影响
        3.2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生根苗营养生长的影响
        3.3 光谱分布对体外皮石斛生根苗离体开花及花部发育的影响
第五章 光密度对组培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培养方法
        1.2 试验装置及光密度处理
        1.3 测定项目和方法
        1.4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光密度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2.2 光密度对铁皮石解组培苗光合色素合成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2.3 光密度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碳氮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3 讨论
        3.1 光密度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3.2 光密度对铁皮石斛组培苗光合色素合成及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3.3 光密度对铁皮石斛碳氮化合物合成的影响
第六章 全文讨论
    1 光谱分布对植物组织培养再生的影响
    2 光谱分布对组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光密度对组培植物生长的影响
    4 光谱分布对植物离体开花的影响
    5 今后的研究设想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的成果

(8)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
    1.2试验材料
    1.3试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多效唑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2.2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3结论
4讨论

(9)固体、液体培养和LED光源对粉蕉工厂化试管育苗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香蕉工厂化试管育苗的研究进展
        1.1 香蕉试管苗再生植株的建立
        1.2 激素在生产香蕉试管苗上的调控
        1.3 香蕉工厂化试管育苗存在的问题
        1.3.1 试管苗污染
        1.3.2 试管苗褐化
        1.3.3 试管苗玻璃化
        1.3.4 试管苗变异
    2 液体培养在植物试管苗快繁上的研究进展
        2.1 液体静置培养对植物试管苗的影响
        2.2 摇床振荡培养对植物试管苗的影响
        2.3 间歇浸没式培养对植物试管苗的影响
    3 LED光源在工厂化试管育苗上的应用
        3.1 LED光质在组培苗生产上的应用
        3.2 LED光强在组培苗生产上的应用
        3.3 LED光周期在组培苗生产上的应用
    4 ISSR技术原理及其在遗传变异中的应用研究
        4.1 技术原理
        4.2 ISSR在植物遗传稳定性中的应用研究
    5 本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5.1 本研究意义
        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固体、液体培养对粉蕉工厂化试管育苗的影响
    第一节 固体、液体培养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培养基对粉蕉试管苗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1.2.2 固体培养中不同培养基对粉蕉增殖的影响
        1.2.3 液体培养中不同组培瓶对粉蕉增殖的影响
        1.2.4 液体培养中不同装液量和接种密度对粉蕉增殖的影响
        1.2.5 液体培养中不同浓度6-BA对粉蕉增殖的影响
        1.2.6 液体培养中摇床不同转速对粉蕉增殖的影响
        1.2.7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培养基对粉蕉试管苗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
        2.2 固体培养中不同培养基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 液体培养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1 不同组培瓶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2 装液量和接种密度相互作用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3 不同浓度6-BA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3.4 摇床不同转数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3 讨论
        3.1 液体培养比固体培养方式更有利于粉蕉试管苗的增殖
        3.2 液体培养需要适当控制好某些参数
    第二节 液体培养对粉蕉试管苗生根培养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液体培养中不同NAA浓度对粉蕉试管苗生根情况的影响
        1.2.2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液体培养不同NAA浓度对粉蕉试管苗生根率的影响
        2.2 液体培养中不同NAA浓度对粉P试tt苗各项指标生根情况的彩响
        3 讨论
        3.1 液体培养基只需要单一NAA即可达到试管苗出苗标准
        3.2 雷达图分析法适用于试管苗多个性状的分析研究
第三章 LED光源对粉蕉工厂化试管育苗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不同LED光源对粉蒸増殖的影响
        1.2.2 不同LED光源对粉蕉试管苗生根壮苗的影响
        1.2.3 计算方法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LED光源对粉蕉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2.2 不同LED光源对粉蕉试管苗生根率的影响
        2.3 不同LED光源对粉蕉各项指标生根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3.1 LED蓝光促进粉蕉试管苗的增殖
        3.2 LED红、蓝光源促进粉蕉试管苗的生长
第四章 固体、液体培养对粉蕉组培苗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仪器与试剂
        1.2.1 试验主要仪器
        1.2.2 试验主要试剂
        1.3 粉蕉DNA的提取
        1.4 粉蕉DNA的检测
        1.5 引物筛选
        1.6 DNA扩增
        1.7 ISSR-PCR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福州本地粉蕉DNA提取的质量检测
        2.2 福州本地粉蕉DNA纯度的检测
        2.3 福州本地粉蕉试管苗固-液体培养ISSR遗传稳定性分析
    3 讨论
第五章 固体、液体培养下粉蕉试管苗生产模式建立与经济效益分析
    第一节 固体培养下粉蕉试管苗的工厂化育苗模式建立
        1 固体培养下的粉蕉工厂化生产技术流程
        1.1 粉蕉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1.2 固体培养基下的粉蕉试管苗增殖培养
        1.3 固体培养基下的粉蕉试管苗生根壮苗培养
        1.4 固体培养基下的粉蕉试管苗炼苗移栽
        1.5 粉蕉苗出售
        2 固体培养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模式
        3 固体培养粉蕉工厂化生产产量核算
        4 固体培养条件下的成本核算
        4.1 固体培养基药品成本核算
        4.2 固体培养基配置成本
        4.3 粉蕉试管苗接种成本
        4.4 粉蕉试管苗培养成本
        4.5 粉蕉试管苗移栽成本预算
        4.6 固体培养下试验仪器设备折旧费
        4.7 其他费用
    第二节 液体培养下粉蕉试管苗的工厂化育苗模式建立
        1 液体培养下的粉蕉工厂化育苗技术流程
        1.1 粉蕉外植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1.2 液体培养基下的粉蕉试管苗增殖培养
        1.3 液体培养基下的粉蕉试管苗生根壮苗培养
        1.4 液体培养基下的粉蕉试管苗炼苗移栽
        1.5 粉蕉苗出售
        2 液体培养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模式
        3 液体培养粉蕉工厂化生产的产量核算
        4 液体培养条件下的成本核算
        4.1 液体培养基成本核算
        4.2 液体培养基配置成本
        4.3 液体培养下粉蕉试管苗接种成本
        4.4 液体培养摇床耗用的电费
        4.5 粉蕉试管苗移栽成本预算
        4.6 液体培养下试验仪器设备折旧费
        4.7 其他费用
    第三节 固体、液体培养下粉蕉试管苗经济效益分析
        1固体培养下的粉蕉组培苗经济效益分析
        2 液体培养下的粉蕉组培苗经济效益分析
        3 效益评价
第六章 小结
    1 固体、液体培养对粉蕉组培快繁的影响
    2 LED光源对粉蕉组培快繁的影响
    3 固体、液体培养方式下的粉蕉试管苗ISSR遗传稳定性比较分析
    4 固体、液体培养下的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附录:图版及图版说明
Appendix Plates and Explanation
致谢

(10)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及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目录
1 前言
    1.1 病毒病是导致菊花产量和品质下降的关键因素
        1.1.1 病毒病是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的主要生物因素
        1.1.2 病毒对植物生理生化代谢的影响与其产量和品质下降直接相关
        1.1.3 菊花感染的主要病毒
    1.2 采用茎尖结合热处理是菊花病毒病防治的有效手段
        1.2.1 农药防治病毒病现状
        1.2.2 利用基因工程防治植物病毒病研究现状
        1.2.3 低温疗法脱除病毒研究现状
        1.2.4 茎尖及其结合热处理脱除病毒研究现状
    1.3 植物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4 菊花品质相关酶的研究
    1.5 本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方法
        2.2.1 怀菊花茎尖苗的获得
        2.2.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获得
        2.2.3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2.2.4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2.2.5 怀菊花脱毒苗的快速繁殖、壮苗生根
        2.2.6 怀菊花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怀菊花茎尖苗的获得
        3.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怀菊花茎尖培养的影响
        3.1.2 茎尖大小对怀菊花茎尖培养的影响
    3.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获得
        3.2.1 最佳脱毒处理方式的确定
        3.2.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病毒检测
    3.3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3.3.1 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3.3.2 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 N 代谢的影响
        3.3.3 脱毒对怀菊花试管苗抗膜脂过氧化能力的影响
    3.4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遗传稳定性研究
        3.4.1 同工酶谱分析
        3.4.2 ISSR 分析
    3.5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的快繁与壮苗生根
        3.5.1 快繁
        3.5.2 壮苗生根
    3.6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大田适应性研究
        3.6.1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大田农艺性状研究
        3.6.2 怀菊花脱毒试管苗大田产量与品质研究
4 讨论
    4.1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茎尖大小对植物茎尖培养的影响
        4.1.1 茎尖培养
        4.1.2 茎尖大小
    4.2 植物病毒脱除的有效手段
        4.2.1 脱毒处理方式
        4.2.2 脱毒苗病毒检测
    4.3 脱毒对植物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
        4.3.1 脱毒对植物试管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 脱毒对植物试管苗 N 代谢水平的影响
        4.3.3 脱毒对植物试管苗抗膜脂过氧化能力的影响
    4.4 脱毒对植物遗传稳定性的影响
        4.4.1 脱毒对植物 POD 和 SOD 同工酶的影响
        4.4.2 脱毒植物试管苗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检测
    4.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脱毒苗快繁、生根的影响
        4.5.1 脱毒苗快繁
        4.5.2 脱毒苗壮苗生根
    4.6 脱毒对大田生产的影响
5 结论
图版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菊花试管苗的生根及移栽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小菊非生根组培苗扩繁及盆栽观赏微型化效应[D]. 刘辉. 宁夏大学, 2021
  • [2]金钻蔓绿绒组培苗离体保存技术研究[D]. 徐盼盼. 宁夏大学, 2020(03)
  • [3]名贵菊花试管苗生根与移栽试验研究[J]. 王俊侠,刘全凤,王静,范惠菊. 现代园艺, 2020(01)
  • [4]出口切花菊‘白扇’的引种调查与快繁技术的研究[D]. 周婷. 福建农林大学, 2016(10)
  • [5]国庆菊试管苗的生根移栽[J]. 袁丽伟,殷果. 贵州农业科学, 2016(03)
  • [6]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J]. 张燕,王志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7]光谱能量分布对组培大豆和铁皮石斛生长的影响[D]. 问涛.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8]多效唑与矮壮素对百合试管苗生长的影响[J]. 华智锐,李小玲.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3)
  • [9]固体、液体培养和LED光源对粉蕉工厂化试管育苗的影响[D]. 余义强. 福建农林大学, 2015(08)
  • [10]怀菊花脱毒快繁技术及脱毒苗大田适应性研究[D]. 周颖媛. 河南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菊花试管苗生根移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