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镜下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一、关节镜下及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论文文献综述)

张玲玲,黄月萍[1](2021)在《关节镜微创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关节镜微创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关节外科2019年5月-2020年4月9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分别应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和关节镜微创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膝关节功能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X线曝光次数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HSS、Barthe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8.00%,较对照组的87.50%高(P<0.05);两组随访期间均未见血管神经损伤、固定或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在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实施关节镜微创内固定可改善其手术相关指标及膝关节功能,提升治疗满意度。

王林,魏军营,郑军卯[2](2021)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开封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97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49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以空心钉进行固定,对照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将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功能与活动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高于对照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骨折的胫骨平台并以空心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治疗效果显着,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李明,郝秋彦,曹相勋,王竑昕,万法青,孙守密,李树高,李瑞彬,张谦[3](2021)在《传统前外侧入路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治疗的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2月山东省临沂市中心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79例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资料, 男37例, 女42例;年龄17~71岁, 平均46.0岁。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组(37例, 采用传统前外侧入路关节镜下胫骨后外侧平台复位固定治疗, 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骨折复位方案)和对照组(42例, 采用传统胫骨近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是否髂骨植骨、住院时间、随访时间、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最大屈曲和伸直角度、骨折愈合时间、Rassmussen功能和解剖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 平均11.4个月。ARIF组的手术时间[(48.9±8.2)min]、失血量[(73.1±20.8)mL]、住院时间[(9.3±2.5)d]、骨折愈合时间[(12.5±1.8)周]均少于对照组[(55.2±9.9)min、(100.8±30.3)mL、(11.8±2.8)d、(15.1±2.1)周], ARIF组的HSS评分[(93.5±4.6)分]、最大屈曲角度(107.8°±10.4°)、Rassmussen功能评分[(27.1±1.8)分]均高于对照组[(88.4±7.4)分、100.4°±10.0°、(26.1±2.4)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是否取髂骨植骨、随访时间、最大伸直角度、Rassmussen解剖评分、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关节面是否压缩和骨折片的劈裂移位程度制定的关节镜下骨折复位方案与传统手术相比, 手术时间更短、手术创伤更小、关节面的复位更精准, 可以为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提供多一种选择。

杨江明,祁志强[4](2021)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长治市北大医疗潞安医院收治的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 按照手术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行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观察组26例行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比较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值, 分析术后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31%(24/326), 高于对照组的66.67%(16/24), χ2=5.128, P=0.024。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视觉模拟评分表评分少于对照组(t=9.027、6.176、12.026、3.649, P<0.05), 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t=5.065、20.648, 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χ2=4.638, 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可缩短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且术后并发症少。

谢勇[5](2021)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胫骨平台属膝关节重要负荷型结构,当其骨折时,会对患者膝功能造成较大损害,因此及时有效的科学治疗,可避免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临床治疗目的是以恢复患者膝功能为主[1-3]。传统切开复位内固术可一定程度复位骨折,使骨折固定较为稳定,但手术切口较大,局部软组织受损较重,术后不易愈合,影响治疗效果。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具有软组织受损较小、固定更为稳定、关节功能恢复更优等特点,因此临床应用效果更佳。基于此,选取我院9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析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李彩华,黄伟韬,李沛兴,蒋托[6](2021)在《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对促进关节术后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胫胫骨平台骨折(T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术(MIPPO)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愈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3、7天,观察组VA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且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屈膝最大、最小角度均优于对照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相比,关节镜下微创钢板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有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可作为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首选方案。

李军勇[7](2021)在《加压自断螺栓辅助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部位创伤中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该部位的骨折多为暴力损伤所致,常见于交通事故或者高空坠落,膝关节受轴向暴力或者内、外翻暴力造成。骨折的同时多伴有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损伤,内外翻或者过伸过屈暴力甚至会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或者韧带的损伤。其中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属于最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类型(SchatzkerⅤ-Ⅵ),多见于高能暴力损伤,不仅因为其骨折移位方式复杂多样,而且多伴有关节附属结构如半月板,韧带的损伤。如处理不当会造成多种术后不良并发症,此类骨折的手术治疗对骨科医师来说一直比较棘手。手术治疗的目标是恢复下肢的力线,最重要的是要准确的关节内复位,恢复膝关节功能。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塌陷部位植骨固定被认为是胫骨平台手术治疗的三个要素。然而此类骨折术后复位丢失及内固定失败率一直较高。关于骨折复位程度与内固定强度之间的关系,以往并没有此方面的研究。为了明确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测量不同复位程度下胫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骨折部位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明确胫骨平台不同复位程度对内固定物固定强度的生物力学变化。对于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手术而言,解剖复位以后如何坚强固定同样重要,尤其是如何防止术后胫骨平台增宽。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原创性的设计了一种加压自断螺栓(slot-designed compression bolt,SCB)辅助胫骨近端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通过生物力学研究,比较胫骨平台双髁骨折采用加压自断螺栓与普通锁定螺钉辅助双钢板两种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为加压自断螺栓在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见并发症中,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是大多数骨科和创伤外科医生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更好地预防术后感染的发生远比治疗术后感染重要。为了能更准确的预测术后感染,找出术后感染的相关预测因素,我们前瞻性研究了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SSI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预测因素。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了数据支持。第一部分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复位程度不同时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分析目的:比较胫骨平台双髁骨折(SchatzkerⅤ-Ⅵ)复位程度不同时对固定骨折部位的锁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影响。方法:1.36例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膝关节标本,建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模型。分别在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横向复位间隙为0mm,1mm,2mm,3mm时使用内外侧胫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及锁定螺钉固定,对制作的四组模型进行轴向压载试验、水平扭转实验和循环轴向负荷试验。2.生物力学机器的压力负荷范围为0-1000N,记录轴向压载负荷为400N,700N,1000N时各组的轴向位移;测试出水平扭转5°时各组的扭转刚度;记录循环轴向负荷为100-400N,100-700N,100-1000N时各组的轴向位移。每个标本每次进行10个循环测量。3.使用SPSS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首先使用Shapiro-Wilk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四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 ne-Way ANOVA法,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在轴向压载试验中,复位间隙0mm组与1mm组的之间的轴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间隙为2mm和3mm组在三种负荷下的轴向位移均显着高于复位间隙为0mm和1mm组,且与复位间隙为0mm和1mm组两两比较的轴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水平扭转试验中,顺时针扭转5°时,随着复位间隙的增大,系统扭转刚度也逐渐下降,且各组之间的扭转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循环轴向负荷试验过程中,在100-400、100-700和100-1000三个区间的循环水平下,复位间隙0mm组与1mm组的之间的循环轴向位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位间隙为2mm和3mm组在三种负荷下的循环轴向位移均显着大于0mm和1mm组,且与0mm和1mm组两两比较的循环轴向位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骨折块的复位程度对胫骨平台周围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产生影响。复位后骨折线间的间隙增大会导致胫骨平台内外侧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的垂直刚度和扭转刚度降低。对于胫骨平台双髁骨折而言,解剖复位是恢复生理状态的最佳方案,当骨折分离移位为0-1mm时,即不大于1mm时,坚强内固定可使胫骨平台周围内固定的系统刚度维持稳定,当骨折分离移位大于2mm时,会使胫骨平台周围内固定的系统刚度显着减低。第二部分加压自断螺栓与锁定螺钉辅助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目的:加压自断螺栓辅助锁定钢板与锁定螺钉辅助锁定钢板固定胫骨平台双髁骨折(SchatzkerⅤ-Ⅵ)的生物力学特点及稳定性。方法:将36例成年男性胫骨防腐标本,建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模型。记录当压力负荷为400、600、800和1000N时,分析两种不同固定方式分组的轴向位移、系统扭转刚度和循环负荷位移的数据变化。1.36例经福尔马林防腐处理的成年男性膝关节标本,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骨折模型分为2组,一组使用锁定螺钉辅助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另一组使用加压自断螺栓辅助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对两组模型进行垂直压载试验、水平扭转实验和循环轴向负荷试验。2.生物力学机器的压力负荷范围为0-1000N,记录轴向压载负荷为400、600、800和1000N时各组的轴向位移;测试出水平扭转5°时各组的扭转刚度;记录循环轴向负荷为100-400N,100-600N,100-800和100-1000N时各组的轴向位移。每个标本每次进行10个循环测量。3.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首先使用Shapiro-Wilk检验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四组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 ne-Way ANOVA法,各组间的两两比较采用Tukey法。结果:在轴向载荷试验中,轴向负荷增大为400、600、800、1000N时,加压自断螺栓辅助锁定钢板组的轴向刚度均显着高于普通锁定螺钉辅助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水平扭转载荷试验中,顺时针扭转5°时,加压自断螺栓辅助锁定钢板组与普通锁定螺钉辅助锁定钢板组的扭转刚度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在循环轴向载荷试验中,在100-400、100-600、100-800和100-1000 N,四个循环区间水平下,加压自断螺栓辅助锁定钢板组的压缩位移比普通锁定螺钉辅助锁定钢板组显着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普通锁定螺钉相比,加压自断螺栓辅助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固定强度更加坚强可靠,具有更高的系统刚度。加压自断螺栓在固定骨折与普通锁定螺钉相比具有关节内加压的作用,使骨折复位更加稳定。第三部分双反牵引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后影像学及疗效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使用双反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SchatzkerⅤ-Ⅵ)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术的影像学结果以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014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胫骨平台双髁骨折(SchartzkerⅤ-Ⅵ)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采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38例采用双反牵引复位器闭合复位微创治疗。从计算机影像系统和电子病历系统收集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一年患者随访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系统);术后一年随访的影像学结果:包括胫骨平台近端内侧角(MPTA),胫骨平台后倾角(PSA),胫骨平台压缩和胫骨平台增宽复位丢失。统计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组在手术时间(153.55±51.82min vs 192.25±58.67 min,P=0.002)和术中出血量(313.95±195.94 ml vs473.75±171.34 ml,P<0.001)上均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在患者术后一年随访时,影像学结果包括胫骨平台压缩复位丢失(1.17±0.64 mm vs 1.45±0.57 mm,P<0.001),胫骨平台增宽复位丢失(1.14±0.58 mm vs 1.51±0.45 mm,P<0.001)和胫骨平台后倾角(8.76±0.53 mm vs 9.12±0.81 mm,P=0.025),采用双反牵引闭合复位微创手术组均优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术后一年随访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闭合复位微创治疗组的HSS评分(86.08±8.06 vs 83.31±8.70,P=0.014)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其他手术资料及末次随访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双反牵应闭合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也优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同时降低了不良并发症的发病率。第四部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手术部位感染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终生残疾和截肢等严重后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预防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前瞻性调查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4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手术治疗的成人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记录纳入骨折患者的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合并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手术相关信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术后切口部位感染情况等方面的数据,分析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1108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成人胫骨平台闭合骨折患者,男性697例,女性411例,年龄中位数为45.6(18~82岁)。25例发生SSI,发生率为2.3%(25/110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间隔时间大于7天,术中植骨、术中失血量>400ml、术中输血、骨折分型(Ⅴ-Ⅵ)、术前实验室检查项目中TP(<60 g/L)、ALB(<35 g/L)、A/G<1.2、ALT(>40 U/L)、AST(>40 U/L)、LDH(>250 U/L)、Na+(<135 mmol/L)、WBC(>10*109/L)、RBC<lower limit、HGB<lower limit、HCT<lowe-r limit、D-Dimer(>0.5 mg/L)、AG(>16mmol/L)、OSM<260 m Osm/L、P>1.51(mmol/L)、Mg<0.75(mmol/L)与SSI有关的变量(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骨折分型(Ⅴ-Ⅵ)、术中植骨、AST(>40U/L)、WBC(>10*109/L)和AG>16(mmol/L)是胫骨平台闭合骨折术后S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成人闭合胫骨平台骨折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为2.3%,手术部位感染的骨折分型(Ⅴ-Ⅵ)、术中植骨、AST(>40 U/L)、WBC(>10*109/L)和AG>16(mmol/L)术前对高危患者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张喜明[8](2021)在《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内固定术)和对照组(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术后半年临床疗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观察组优良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的患者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加快其术后康复,且并发症少。

李庆波[9](2021)在《关节镜下牵引复位治疗外侧或单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牵引复位术治疗外侧或单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1—2019-11间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10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组(切开复位组)和关节镜下牵引复位组(关节镜组),各51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情况、术后临床指标,以及术后随访12个月期间的并发症和末次随访时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等指标,均显着优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牵引复位术治疗外侧或单侧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徐文铭,余阗,蒋顺琬,姜劲挺,肖伟[10](2020)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收治的胫骨平台SchatzkerⅢ型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以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负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愈合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后3 d、6个月、12个月时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d、6个月时治疗组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时治疗组疼痛、肿胀、下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其治疗SchatzkerⅢ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显着。

二、关节镜下及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节镜下及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论文提纲范文)

(1)关节镜微创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及日常自理能力比较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2)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术前与术后6个月HSS评分与活动度比较
    2.3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5)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选取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2.2 排除标准: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1.3.2 研究组: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膝关节优良率
    2.2 围术期情况
    2.3 膝关节活动度
    2.4 并发症发生率
3 讨论

(6)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MIPPO手术
        1.2.2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
        1.2.3 术后处理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2.3 两组膝关节屈活动度、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2.4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比较
3 讨论

(7)加压自断螺栓辅助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第一部分 胫骨平台双髁骨折复位程度不同时钢板螺钉内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加压自断螺栓与锁定螺钉辅助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双反牵引微创治疗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术后影像学及疗效对比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成人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一项前瞻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分型和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比较
    2.2 两组HSS评分比较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9)关节镜下牵引复位治疗外侧或单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2.2 膝关节功能
    2.3 并发症
3 讨论

(10)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4.1 手术相关指标
        1.4.2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1.4.3 膝关节功能评价
        1.4.4 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两组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2.4 两组并发症比较
    2.5 典型病例
3 讨 论

四、关节镜下及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论文参考文献)

  • [1]关节镜微创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J]. 张玲玲,黄月萍. 中外医学研究, 2021(35)
  • [2]切开复位内固定与关节镜辅助下经皮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观察[J]. 王林,魏军营,郑军卯. 中国医学工程, 2021(11)
  • [3]传统前外侧入路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外侧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J]. 李明,郝秋彦,曹相勋,王竑昕,万法青,孙守密,李树高,李瑞彬,张谦.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21(11)
  • [4]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分析[J]. 杨江明,祁志强. 中国实用医刊, 2021(18)
  • [5]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关节镜下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对患者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J]. 谢勇.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9)
  • [6]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分析[J]. 李彩华,黄伟韬,李沛兴,蒋托. 医学信息, 2021(14)
  • [7]加压自断螺栓辅助接骨板微创治疗胫骨平台双髁骨折的生物力学和临床研究[D]. 李军勇.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8]关节镜下内固定术治疗Schatzker Ⅱ、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效果[J]. 张喜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21(05)
  • [9]关节镜下牵引复位治疗外侧或单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价值[J]. 李庆波.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1(01)
  • [10]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Schatzker Ⅲ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J]. 徐文铭,余阗,蒋顺琬,姜劲挺,肖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20(11)

标签:;  ;  ;  ;  ;  

关节镜下切开复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