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五例(论文文献综述)
魏楠[1](2017)在《48例复发性多软骨炎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是一种以软骨组织复发性退化性炎症为特点的较为少见的疾病,其具体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机体的自身免疫反应有密切关系。机体受外界刺激如炎症、外伤或过敏等因素的影响,作用于软骨基质,使其暴露出抗原,致使机体对软骨组织或具有相同软骨基质成分的组织结构(如眼部的结膜、角膜、巩膜、葡萄膜、视神经内膜、玻璃体;气管粘膜下的基底膜;关节滑膜;心脏瓣膜;主动脉中层和内层结缔组织;肾小球及肾小管基底膜等)造成破坏。可单个器官或组织病变,亦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常累及的器官或组织有眼、耳、鼻、喉、气管及支气管、关节、心脏瓣膜和肾等。约半数患者可累及呼吸系统,或以首发症状或是病程中出现,慢性进展,反复发作,易被误诊或漏诊。该病发病率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变特征不突出,加之缺乏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影像学检查不易被发现,其软骨组织病理活检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但因获取活检组织不易获得,需创伤性操作,且关于该病的文献较少等一系列因素,导致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认识上的缺乏,以上种种原因给确诊此病增加了难度,进而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大误诊率或漏诊率,增加患者及社会的经济负担。因此,了解该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重视该病的临床表现、深入探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其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提高对该病影像学特点的认识、熟悉该病的诊断标准、探究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加强患者预后的随访工作势在必行。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其他特异性检查(肺功能、气管镜)、合并症、治疗方法及疗效。探讨呼吸道受累组和呼吸道未受累组在性别、发病年龄、首次误诊率、血清学指标、确诊时间、合并症及转归情况是否存在差异,提高医务工作者,特别是呼吸科医生对该病的认知、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于2011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所有诊断为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首诊情况、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emia,HB)、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Dimer,D-D)、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影像学表现、其他检查(气管镜、肺功能)、组织病理、合并症、治疗情况等。并对总样本进行分组,累及呼吸道组和未累及呼吸道组,分别对两组的性别、平均发病年龄、城乡分布、误诊率、血清学指标、确诊时间、合并症、转归情况进行比较。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绘图及统计学分析。对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变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独立样本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四格表计量变量资料采用χ2检验,单自变量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检验水准均α=0.05。结果总样本结果:1.临床特点:(1)性别、年龄:48例患者中,男30例,女18例,发病年龄1172岁,平均发病年龄(44±14)岁。(2)累及部位:累及呼吸道者占首位,共23例,其次分别是耳部累及者18例,关节累及者17例,眼部累及者12例,鼻部累及者8例,皮肤累及者3例。(3)呼吸道症状表现:23例呼吸道受累患者症状,咳嗽18例、咳痰17例、胸闷14例、呼吸困难6例、胸痛5例、声音嘶哑4例、气喘3例、饮水呛咳1例。2.诊断情况:确诊为RP者16例,漏诊或误诊者32例,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者21例,耳部疾病者3例,眼部疾病者1例,皮肤疾病者1例,自身免疫性疾病者1例,发热待查者5例。3.实验室检查:48例RF中,WBC升高37例、HB下降30例、PLT升高21例、ESR升高27例、CRP升高31例、FIB升高25例、D-D升高25例、RF升高14例。4.影像学检查:23例行胸部CT;2例行胸部MRI。5.肺功能:10例行肺功能。6.气管镜:10例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7.组织病理:6例行组织活检。8.合并症:15例同时合并其他疾病。9.治疗情况:9例给予对症治疗,未应用糖皮质激素;37例均应用糖皮质激素治;2例应用生物制剂;48例RP患者中,8例死亡。呼吸道受累组和呼吸道未受累组比较结果:1.呼吸道受累的RP患者与呼吸道未受累的RP患者相比,两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城乡分布、确诊时间及血清学中部分指标如WBC、HB、PLT、RF方面无差异。2.两组之间在误诊率、合并症、转归情况及血清学中部分指标如ESR、CRP、D-D、FIB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复发性多软骨炎可单器官受累,亦可侵多个器官或组织,约半数患者累及呼吸道。累及呼吸道的RP患者比未累及呼吸道的RP患者误诊率高、合并症发生率高、治疗效果差,累及呼吸道者症状偏重且病死率高,因此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陈莹华[2](2017)在《ESM-1和sICAM-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Endocan)及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 ICAM-1)在过敏性紫癜(HSP)和紫癜性肾炎(HSPN)血清中的含量,及ESM-1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寻找可反映HSP肾脏受累的新指标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74例患儿为实验组,其中HSP组32例,HSPN组42例;门诊健康体检儿童21例为对照组。HSPN组又分为肾穿组30例(RB患儿),保守治疗者12例;RB患儿进一步分为A组:Ⅱ及以下,8例;B组:Ⅲa,14例;C组:Ⅲb,8例;另选取8例微小病变(MCD)患儿的肾穿组织作为肾组织的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ESM-1、s ICAM-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ESM-1在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PSS 21.0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三组血清ESM-1、s ICAM-1水平HSP组及HSPN组血清ESM-1、s 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SPN组高于HS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SPN组大量蛋白尿与非大量蛋白尿之间血s ICAM-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75,P=0.01),而血ESM-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318)。RB患儿各病理组别之间的血ESM-1、s ICAM-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8,P=0.585;χ2=1.892,P=0.401)。2、肾小球中ESM-1的表达(AOD值)MCD组、A组、B组及C组肾小球ESM-1表达水平(AOD值)总体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09,P<0.01)。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C组AOD值均高于其他各组,且与MCD组、A组、B组之间的差异均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MCD组、A组、B组相互之间AOD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3、ESM-1与病理级别的相关性RB患儿肾脏ESM-1与病理级别呈正相关(r=0.617,P<0.01);并与血清ESM-1水平成正相关(r=0.783,P<0.01);而RB患儿血清ESM-1水平与其肾脏病理级别无相关性(r=0.169,P=0.371)。4、ESM-1、s ICAM-1与各临床指标相关性分析血清ESM-1与血s ICAM-1与成正相关(r=0.894,P<0.01);血ESM-1、s ICAM-1与D-二聚体均呈负相关(r=-0.320,P=0.013;r=-0.291,P=0.024);血ESM-1、s ICAM-1与尿NAG酶均呈正相关(r=0.324,P=0.015;r=0.275,P=0.041)。结论1、ESM-1和s ICAM-1可能均参与了HSP及HSPN的发生和发展。2、ESM-1和s ICAM-1可以作为HSP累及肾脏的客观指标。3、监测血ESM-1的水平可以间接反映肾脏组织ESM-1的表达情况。
韩姗姗[3](2017)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ANCA阳性的临床意义探讨》文中认为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AAV)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报道称SLE及狼疮肾炎(LN)患者存在一定的ANCA阳性率,常常和SLE、LN的活动性相关,但也有研究发现SLE中不典型的ANCA较多,也许只代表SLE中的一种自身抗体成分,不具有代表性。故目前ANCA(+)在SLE、LN发病过程中疾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影响尚有争议。目的:研究ANC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及ANCA(+)对SLE、LN发病过程中疾病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6年12月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及风湿科且临床资料完整的SLE患者(根据2009年SLICC在ACR会议上提出SLE新的诊断标准)及狼疮肾炎(LN)患者。入选标准:1)明确诊断为SLE的患者,明确诊断为LN的患者;2)已行ANCA相关检查的患者。排除标准:1)符合SLE诊断但未行ANCA相关检查;2)含有抗GBM抗体阳性的患者;3)使用肼屈嗪、甲硫哒嗪、丙硫氧嘧啶等药物的患者(此类药物可引起ANCA阳性);4)排除接触硅环境、玻璃厂及纺织厂工作的患者;5)I型自身免疫性肝病(AIH)、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6)重复住院、资料不完整。收集全部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PR3抗体、抗MP0抗体、c ANCA、pANCA、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 DNA)抗体、抗Sm抗体、抗r RNP抗体、补体C3、补体C4、IgG、IgA、IgM、IgE、血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LT)、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高敏C反应蛋白(CRP)、血沉、计算SLEDAI评分。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处理,P<0.05即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研究对象共218例,其中pANCA(+)的患者为122例/218例(55.96%),抗MPO(+)、pANCA(+)为19例/218例(8.71%)。其中资料完整的是157例,狼疮肾炎(LN)68例(43.31%),其中138例是女性,19例是男性,男比女(1:7.26),平均年龄为42.55±17.23岁,其中pANCA(+)的患者为88例/157例(56.05%),抗MPO(+)、pANCA(+)为15例/157例(9.55%),ANCA(-)为69例/157例(43.94%);ANCA(+)狼疮肾炎(LN)为39例/68例(57.35%)、ANCA(-)狼疮肾炎(LN)为29例/68例(42.65%)。1、pANCA(+)SLE组:经统计分析发现pANCA(+)SLE组IgG、抗ds DNA抗体滴度、ANA(1:320+)、ANA(1:1000+)、ANA(1:3200+)、抗SM抗体阳性、抗r RNP抗体、SLEDAI评分高于ANCA(-)SLE组(P<0.05);补体C3、C4、血白细胞(WBC)低于ANCA(-)SLE组(p<0.05);IgA、IgM、IgE、ANA(1:100+)、血红蛋白、血小板(PLT)、血肌酐(SCr)、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e GFR)、C反应蛋白(CRP)、血沉、男女比例及狼疮肾炎比例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抗MPO(+)、pANCA(+)SLE组:结果显示抗MPO(+)、pANCA(+)SLE组补体C3水平、WBC低于抗MPO(-)SLE组(p<0.05),抗MPO(+)、pANCA(+)SLE组中ANA(1:1000+)、ANA(1:3200+)、IgG、r RNP抗体(+)、抗Sm抗体(+)、CRP高于抗MPO(-)SLE组(p<0.05)。IgA,IgM,IgE,抗ds DNA抗体,WBC,PLT,血红蛋白,SCr,e GFR,24h尿蛋白定量,血沉,SLEDAI评分,男女比例均在两组间无差异(P>0.05)。3、pANCA(+)LN组:分析发现pANCA(+)LN组IgG、抗ds DNA抗体滴度、ANA(1:320+)、ANA(1:1000+)、ANA(1:3200+)、SLEDAI评分高于ANCA(-)LN组(p<0.05);补体C3、C4、WBC、血红蛋白、血小板在pANCA(+)LN组低于ANCA(-)LN组(p<0.05)。IgA,IgM,IgE,抗Sm抗体(+),SCr,24h尿蛋白定量,e GFR,CRP,血沉,两组男女比例在本研究中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4、抗MPO(+)、pANCA(+)LN组:抗MPO(+)、pANCA(+)LN组IgG、ANA(1:1000+)、ANA(1:3200+)、抗Sm抗体(+)、血沉、CRP高于抗MPO(-)LN组(p<0.05),抗MPO(+)、pANCA(+)LN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抗MPO(-)LN组(p<0.05),余IgA,IgM,IgE,抗ds DNA抗体,抗r RNP抗体阳性率,WBC,PLT,血红蛋白,血肌酐,e GFR,24h尿蛋白定量,SLEDAI评分指标,男女比例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5、68例狼疮肾炎患者中8例已行肾活检,其中pANCA(+)5例/8例(62.5%),ANCA(-)3例/8例(37.5%)。pANCA(+)中1例为狼疮肾炎病理II型,1例表现为IV/V型,3例表现为IV型;ANCA(-)中1例为狼疮肾炎病理V型,2例为IV型。结论:1.本研究SLE患者中,pANCA(+)的患者为122例/218例(55.96%),抗MPO(+)、pANCA(+)为19例/218例(8.71%),未发现c ANCA、抗PR3抗体阳性;2.本研究中ANCA(+)可提示SLE的活动性;3.本研究中ANCA(+)在LN的检出率高于非LN但与肾脏损害严重程度无关。
贾茜[4](2016)在《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 RP)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辅助检查、诊治及预后,对本病的诊疗提供帮助,减少临床误诊率及漏诊率。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检索2001-2016年发表在CNKI、Pubmed等数据库有关RP的文献,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重点对国内近10年内相关的123篇文献中,记录较完整的142例患者及该例报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同时探讨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预后等一般规律。结果:RP发病率低,病因不明,临床表现多样,可伴有多系统损害,病情易反复,首诊易误诊、漏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治疗有效,预后个体差异较大。1.病例:本次报道病例的临床表现为耳廓、肾脏受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后患者因个人原因未再用药,1月后随访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视物模糊等症状,并未再规范诊治,目前该患者仍在随访中。2.文献复习:(1)性别:男性75例,女性68例,男女比例为1.10:1。(2)年龄:各年龄均可发病,最小7岁,最大82岁,主要集中在40-60岁,中位发病年龄46岁,平均年龄45.05±15.36岁。(3)合并疾病:8例合并恶性肿瘤,其中5例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23例合并自身免疫病,其中7例合并骨关节炎,5例合并血管炎,2例合并寻常型银屑病,3例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脂膜炎、sweet病、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综合征各1例。(4)临床表现:仅23例累及一个脏器或系统,余120例呈多系统损害。累及耳103例(72.0%),呼吸系统99例(69.2%),关节52例(36.4%),鼻、眼各49例(34.3%),皮肤1O例(7.0%),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各8例(5.6%)、6例(4.2%)、4例(2.8%),发热56例(39.2%)。(5)实验室检查:贫血72例(72/124),白细胞增多50例(50/124),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41例(41/124),淋巴细胞比率降低5例(5/124),血小板增多17例(17/124)。尿常规异常15例(15/53),肝酶异常9例(9/66),低白蛋白血症8例(8/15),高脂血症3例(3/6),甲状腺功能异常3例(3/12),高尿酸血症1例。自身抗体谱异常28例(28/114),血清免疫球蛋白异常24例(24/61),血清C3、C3异常9例(9/45)。血沉增快112例(112/139),血清CRP升高72例(72/95)。(6)影像学检查:93例行颈胸部HRCT检查,64例有异常发现,如气道管壁增厚、狭窄、扭曲,肺野高密度影,肺门等处淋巴结肿大,肋骨及周围软组织肿胀、模糊等。50例患者行气管镜检查,48例有异常发现,如黏膜水肿充血、软骨环消失、气道狭窄、管壁钙化、增厚、塌陷等。14例患者于气管镜下行局部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组织学改变可见急慢性炎症、纤维肉芽组织形成等改变。(7)病理改变:30例患者行局部皮肤和(或)软骨组织活检及病理检查,共同特点为软骨正常腔隙结构破坏、嗜碱性消失,早期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后期为淋巴细胞或浆细胞浸润,晚期可见软骨被纤维组织替代。(8)治疗:142例患者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其中55例患者单用此方案治疗,82例在此方案基础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沙利度胺、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等,7例使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4例联合应用生物制剂治疗。(9)预后:7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28例出现耳廓塌陷,3例听力丧失,14例视力受损,47例鞍鼻畸形,45例气道狭窄,2例声带、会厌运动受限。6例治疗无效死亡,其中5例死于呼吸衰竭、肺部感染,1例意外死亡。结论:1、R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2、RP可伴发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3.临床表现多样,可出现多系统损害。4.根据病情单独或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治疗。5.RP预后个体差异较大,早期正确诊断、规范治疗是控制本病进展的重要前提。
刘萍萍[5](2013)在《重症儿童胰腺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背景与目的:重症儿童胰腺功能改变尚未受到临床重视,本研究系统观察危重状态下胰腺外分泌、内分泌功能的相关指标变化,研究淀粉酶、血糖、胰岛素、C肽等在病情进展中的意义,进而探讨其临床特征、病理学改变与胰腺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11年4月1日2013年1月30日入住医院PICU1868例重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入院24小内进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排除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有良恶性胰腺疾病、糖尿病、急性腮腺炎病史的患儿。按照自拟临床登记表收集资料,采取系统前瞻性观察和分析,对所有重症儿童不同时期进行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尿淀粉酶、血糖、C肽、胰岛素等监测,死亡患儿进行胰腺病理学检查和胰腺组织损伤病理学评分。结果:1.重症儿童血清淀粉酶升高发生率为19.59%,脂肪酶升高发生率为13.60%。366例高淀粉酶血症重症儿童中,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以上者占30.05%。SAMY和UAMY均在入院24h内升高最明显,3天后呈下降趋势,第7天恢复正常,平均SLP处于正常范围。2.重症儿童BG、C-P及INS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4.65%、47.48%和47.43%。在高淀粉酶血症重症儿童中,高血糖发生率为57.14%,入院时BG最高,第7天下降至正常水平;C-P异常率62.02%,其中C-P升高占29.23%,C-P降低占32.78%;INS异常率为62.30%,其中INS升高占33.06%,INS降低占29.23%。异常的C-P和INS在第7天逐渐恢复正常水平。3.根据分析,SAMY升高3倍组其应激性溃疡、抽搐、凝血功能障碍、意识障碍发生率、并发脓毒症和休克、MODS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并发休克及MODS多于轻度升高组(P<0.05),三组间发热、呕吐、腹泻、腹部压痛、腹水、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减弱等无差异。同时发现,升高3倍组WBC、PCT、CRP均高于轻度升高组和对照组,血钙水平低于轻度升高组和对照组(P<0.05),HCT则在正常范围内,乳酸、BE负值、LDH、ALT、AST、CK-MB分别高于轻度升高组和对照组(P<0.05)。4.随着SAMY水平的升高,PCIS≤80分者比例增加。SAMY对照组、轻度升高组、升高3倍组的PCIS平均依次为85.16±8.14分、80.31±6.51分、77.35±12.54分,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淀粉酶合并高血糖组PCIS分数更低,器官衰竭数目增加,病死率更高。5.高淀粉酶合并高血糖组WBC、CRP、乳酸、BE负值、LDH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血钙则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指数与高淀粉酶合并高血糖密切相关。6.胰腺B超结果显示仅38例(10.38%)存在胰腺异常声像,表现为出血、水肿、胰管扩张。淀粉酶轻度升高组、升高3倍组的胰腺厚度增大例数高于对照组(P<0.05),高淀粉酶合并高血糖时胰腺厚度增大比例高于单纯高淀粉酶组和对照组(P<0.05)。7.1868例重症儿童死亡151例,对其中122例进行胰腺病理学检查,71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包括胰腺水肿、出血、炎症细胞浸润及坏死。胰酶异常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对照组,高淀粉酶合并高血糖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高于单纯高淀粉酶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儿童存在胰腺功能状态改变及胰腺损伤,其外分泌、内分泌相应指标的变化与病情特点及胰腺病理学明显相关。通过分析发现,血清淀粉酶和血糖同时升高与胰腺损伤关系密切,可作为重症儿童胰腺损伤的必要预警指标。
徐辉,冷静,沈彤,朱启星[6](2011)在《我国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进展》文中提出三氯乙烯(TCE)是一种常见的卤代烃类工业有机溶剂,少数接触工人可出现以严重皮疹、发热、肝损害和浅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本文从该病的临床表现、皮损的临床分型、职业流行病学特征、发病特点及机制,以及预防措施5个方面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有关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研究进展。
越飞[7](2006)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及其易感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由5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发现病例场所所用三氯乙烯成份分析;第二部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部分免疫功能变化观察;第三部分三氯乙烯染毒小鼠免疫功能变化研究;第四部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与免疫相关基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第五部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基因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第一部分发现病例场所所用三氯乙烯成份分析目的:选取部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使用的三氯乙烯进行全成份气相色谱-质谱联机检测,检测三氯乙烯及各种杂质的含量,了解不同工厂使用的导致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三氯乙烯是否存在共同杂质,为确定三氯乙烯致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个发生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工厂病人发病时使用的三氯乙烯,采用HP 6890/ 5973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抽取0.4ml三氯乙烯直接进样进行全成份分析。在经气相色谱分离后,对离子流中每一峰的质谱图与谱库中谱图比对,与某物质谱图匹配率达90%以上时确定为该物质。然后将所有样品进行汇总比较,观察是否存在共同杂质。如存共同杂质则判断其是否存在致敏可能。结果:9个工作场所三氯乙烯样品所含杂质不尽相同,其中9个样品共同的成份为三氯乙烯、1-1-2-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另外,三氯甲烷、二甲苯和四氯化碳分别在约2/3样品中检出。结论:综合本次研究结果,所有样品中除三氯乙烯外存在共同杂质:1-1-2-三氯乙烷和四氯乙烯,但尚未见二者引起致敏的报道。初步认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过敏原是三氯乙烯可能性较大。第二部分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患者部分免疫功能变化目的:通过对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患者部分免疫功能指标的观察,了解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发病时机体部分变化情况,为探索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采集病人外周静脉血进行体外实验。采用MTT法观察患者淋巴细胞在加入三氯乙烯前后增殖情况差异;观察患者白细胞在体外加入三氯乙烯后其移动范围的变化以及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三氯乙烯(40 mg/L及80mg/L)可显着促进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患者淋巴细胞增殖(P<0.05);该类患者CD4+/CD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意义;三氯乙烯对该类患者白细胞移动的抑制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着性差异。结论:提示TCE可能是该类患者免疫反应的抗原(或半抗原)。第三部分三氯乙烯染毒小鼠免疫功能变化研究目的:本部分研究应用NIH小鼠染毒后,进行小鼠足跖肿胀实验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等,观察了三氯乙烯染毒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为探索三氯乙烯致敏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给予NIH小鼠皮下染毒三氯乙烯后,研究胸腺、脾、肝脏等脏器系数变化情况、进行足跖肿胀实验、脾淋巴细胞增殖实验等。结果:三氯乙烯染毒小鼠胸腺、脾脏器系数等未见明显变化。24h、48h时小鼠足跖肿胀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80mg/L三氯乙烯可抑制对照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但可促进TCE染毒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结论:三氯乙烯可能诱导NIH小鼠产生迟发性变态反应。第四部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与免疫相关基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目的:根据HLA-DM、HLA-DQA和Lag-3基因多态性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和正常对照分布情况,探索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性基因,为其危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提取病例组(61例)及对照组(60例)淋巴细胞DNA,应用降落式PCR扩增,分别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检测方法、直接测序或二者结合方法,确定其HLA-DM、HLA-DQA和Lag-3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三个基因的等位基因型和基因型出现频率。结果:病例组HLA-DMA*0101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HLA-DMA*01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例组HLA-DMB*010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等位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对照组HLA-DMA*0102-*0102纯合子比例明显高于病例组(P<0.05),OR为3.86,CI为2.78-4.94。而对于HLA-DMB,病例组*0101-*0102杂合子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OR为3.59,CI为2.71-4.47。其他HLA-DMA、DMB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之间均无显着性差异。HLA-DQA等位基因型中,*0201频率在病例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5频率在病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但P值经校正后大于0.05。所有受检的病例及对照Lag-3基因的exon1-6及exon-8序列与Genebank中序列一致,未发现缺失、突变及多态性情况。exon-7存在多态性,但其在两组间分布情况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 HLA-DM基因、HLA-DQA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性有关。Lag-3基因多态性可能与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的易感性无关。第五部分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基因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目的:了解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治疗前后(治疗后看作近似正常)基因表达谱是否存在差异,涉及哪些基因。进而选取病人共同改变的部分基因,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在其他病人加以验证。通过观察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基因表达改变,探索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涉及哪些基因及其病理过程。为研究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收集12例病人入院及激素治疗一个月后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提取总RNA。其中2例应用基因芯片检测治疗前后基因表达谱改变。然后比较两例结果,找出其共有的改变。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共有差异表达基因中选取部分表达差异较大的10个基因在其他10个病人中加以验证。结果:将治疗前后两样品信号强度间的比值(Ratio)大于2或小于0.5的数据作为有表达变化的基因数据。在506号病例中有基因表达改变317个,在治疗前样品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262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55个;在507号病例中这类基因有591个,在治疗前样品中表达上调的基因有467个,下调表达的基因有124个。两例同为上调的基因147个,同为下调的基因9个。从初步的结果分析来看,与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因子以及免疫系统相关的基因有比较明显的表达变化,其他具有明显的功能类型特征的基因包括与蛋白质合成及降解相关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论:初步研究显示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病人病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似的基因表达改变,从而引发相同的病理过程。
樊继斌[8](2004)在《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五例》文中研究指明重症渗出性多形红斑(Steven-Johnson综合征,SJS)小儿较少见,常误诊为其他发热伴出疹疾病,现将我科1998-2001年收治的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2-11岁,4例有明确用药史,其中服用苯巴比妥1例、磺胺药1例、APC2例,1例仅8d前服用过小儿感冒冲剂。发病与服药间隔时间1-12d。入院确诊时间为3-8d。
于锦香[9](2003)在《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1、了解中国沈阳地区献血员中人类疱疹病毒8(HHV-8)DNA的检出情况,探讨不同性别、民族、血型以及不同年龄段之间HHV-8 DNA检出率的差异。 2、检测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骨髓单个核细胞(BMMCs)、骨髓活检标本和淋巴瘤标本中HHV-8 DNA,并同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探讨HHV-8与这些疾病的相关性及与机体免疫状态之间的关系。 3、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探讨HHV-8与IL-6之间的相关性。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收集 (1)献血员和正常对照:采集正常献血员标本110份,并从中分离PBMCs110份,抗凝血30份,血清30份。收集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标本20份。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BMMCs15份。正常肋骨骨髓活检标本15份。 (2)淋巴瘤患者:收集44例淋巴瘤患者外周血36份,BMMCs12份,淋巴瘤病理标本29份。 (3)白血病患者:6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收集外周血标本54份,BMMCs 32份。13例慢性白血病患者收集外周血标本6份,BMMCs9份。 (4)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6例MM患者收集外周血标本20份,BMMCs24份,骨髓活检标本16份。并分离血清20份。 2.DNA提取以及DNA浓度测定与调定 (1)外周静脉血和骨髓穿刺标本以Ficoll-Hypaque分离出PBMCs和BMMCs。 (2)以经典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献血员PBMCs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BMCs、BMMCs、淋巴瘤/淋巴结病理标本和骨髓活检标本中的DNA。 *)提取的 DNA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 260urn和 280urn的光密度 (OD人 并根据此 OD值计算 DNA的浓度和纯度,然后用 TE缓冲液调浓度至IHg/ml。 3.引物设计 采用以 WS特异性 KS330 Burn片段为模板的引物对 KSI/KSZ。 4.PCR扩增 用KSI/KSZ引物对做PCR扩增以检测献血员PBMCs,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BMCS、BMMCS、淋巴瘤病理标本及骨髓活检标本中的 WS KS330片段。 5.PCR产物的回收 用 DNA片段回收试剂盒回收以 KSI/KSZ扩增的 233hp产物,用于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6.PCR产物的酶切鉴定 KS lffeSZ扩增出的233hp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PStl作酶切分析鉴定。 7.流式细胞促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 应用 CD3-PE、CD4-FITC、CDS-FITC鼠抗人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献血员、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8.ELISA法检测血清*-6水平 用人几场定量ELA试剂盒检测献血员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含量。 9.检测结果的统计学分析 *)不同性别、民族、血型和不同年龄段献血员的HHVS DNA检出率差异以及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HHVS DNA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的差异用 X‘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m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的差异以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含量与正常对照的差异用 student t检验比较分析。 2 结 果 1.Ilili血员中 HHVS DNA检测结果 应川H*VS*S 330二物作 **R检测令员门10名。【-。囚沈阳上 区献 山!U*B*Q小日HV8**A检出率为6.4%。其卜男性献血员为8.8%,女们一人2.4%;A划献血员为3.3%,B型为6二%,O型为8.3%,*B型为9.1w;;汉族就n山为6.1%,满族为14.3%,们鲜族,蒙古族和锡伯族为0。纤统训一学分析,小同性别。血型、比族以及不同年龄段献血员的***8**A价门t率没。上人着性差异。但**VSD*A检出率方伽着献血员年龄增加而逐渐增高的 旺势。 2.淋巴瘤、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淑岱者 HHVS DNA检测结果 问)淋c瘤患者:44例淋巴瘤患片中有6例检出**V 8**A。患肯PBMCS、BMMCS和淋巴瘤9内地标本 HHVS DNA检出率分别为 5.6%、8.3%和17.2%。经统计学分析,与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但是淋巴瘤和淋u结病理标小与PBMCS、BMMCS肚c,HHVS检出率有增高倾向。 C)王卜【对例患者:急性白血刑患者 PBMCS和 BMMCS。11 HHVS DNA俭f卜率* 别为7巴4%不9邑4%子 慢性白血9 患者*8** 和B*** 叶J均未J 酉fIHVS DNA。经统计学分析与正常对照组没有显着性差异。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患者PB MCS、BMMCS、骨髓活检标本中HHVSDNA的lft 11_11率分别为15%、12.5%和62.5%。经统计学分析,MM !&者PBMCS和 BMMCS:fi HHVS DM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着性差异。MM以开q。跑活检标本中HHVS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 3.淋u球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及与HHVS表达之间的关系。 门)秆 u都患者:淋巴留恋者 CD4细胞、CD4/CDS比值低 于正常对J以,C*8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统计学分析有显着性差异。**3细胞无明显变化。HHVSI川。【生组CD4细胞,CD4/CDS
赖福春,张邦燮[10](1987)在《对免疫功能受损者应警惕的几种寄生虫感染》文中研究说明 有些寄生虫感染在宿主免疫功能健全时,临床症状较轻、病变局限;或者病程较短,容易自愈;或者表现为无症状的带虫者。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时,包括先天性免疫缺陷,使用免疫抑制剂,癌症及抗癌治疗以及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患者等,如果合并有这些寄生虫的感染,则病情较重,甚至导致死亡。
二、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五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五例(论文提纲范文)
(1)48例复发性多软骨炎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1 引言 |
2 对象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关于复发性多软骨炎的思考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及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2)ESM-1和sICAM-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中的变化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原发性系统性血管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ANCA阳性的临床意义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诊断标准及分组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 |
2 ANCA对SLE患者影响因素的分析 |
3 ANCA对狼疮肾(LN)患者影响因素的分析 |
4 ANCA(+)对 狼疮肾(LN)患者肾脏病理表现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管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病例报道 |
文献复习 |
讨论 |
结论 |
附图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 |
(5)重症儿童胰腺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主要英文缩略词索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临床特征 |
3. 重症儿童胰腺外分泌变化 |
4. 重症儿童胰腺内分泌变化 |
5. 胰腺损伤标志物 |
6. 胰腺超声及病理学特征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PICU 重症儿童胰腺功能状态临床研究资料登记表 |
附录二 硕士期间主持/参与科研项目及撰写论文 |
致谢 |
(6)我国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情况 |
2 临床表现及皮损的临床分型 |
3 职业流行病学特征 |
4 发病特点及机制 |
5 预防措施 |
6 成绩与展望 |
(7)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及其易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发现病例场所所用三氯乙烯成份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部分免疫功能变化观察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三氯乙烯染毒小鼠免疫功能变化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与免疫相关基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
1 对象和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基因表达变化的初步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总结 |
综述 |
附录1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博士期间承担的科研课题 |
致谢 |
(9)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英文缩略语 |
四、 论文主体 |
第一部分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
1 前言 |
2 实验材料 |
3 实验方法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 |
6 结论 |
7 参考文献 |
五、 论文图片 |
六、 论文创新点 |
七、 致谢 |
八、 综述 |
九、 个人简介 |
十、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四、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五例(论文参考文献)
- [1]48例复发性多软骨炎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D]. 魏楠. 郑州大学, 2017(02)
- [2]ESM-1和sICAM-1在儿童过敏性紫癜和紫癜性肾炎中的变化及意义[D]. 陈莹华. 郑州大学, 2017(02)
- [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ANCA阳性的临床意义探讨[D]. 韩姗姗.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4]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 贾茜. 山东大学, 2016(02)
- [5]重症儿童胰腺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D]. 刘萍萍. 南华大学, 2013(01)
- [6]我国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研究进展[J]. 徐辉,冷静,沈彤,朱启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1(03)
- [7]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发病机制及其易感性研究[D]. 越飞. 华中科技大学, 2006(03)
- [8]重症渗出性多形性红斑五例[J]. 樊继斌. 小儿急救医学, 2004(S1)
- [9]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与人类疱疹病毒8的相关性研究[D]. 于锦香. 中国医科大学, 2003(03)
- [10]对免疫功能受损者应警惕的几种寄生虫感染[J]. 赖福春,张邦燮.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198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