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析“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向羽斯[1](2019)在《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的会税差异研究》文中提出收入的会税差异一直是会税两界众说纷纭的焦点,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际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财政部门和税务部门紧跟时代前沿不断修改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法规,我国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法规两套体系经历了完全一致到保持独立又相互联系。收入会税差异的存在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的差异扩大造成很大影响,同时使得企业和税务部门征纳税成本增高,社会效率低下。2017年财政部颁布了《CAS14——收入》,合并了收入准则与建造合同准则,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进行了修改,CAS14的颁布扩大了收入的会税差异,使得会税差异造成负面影响越发严重。研究收入的会税差异可以使会计准则和税法之间的联系与分离更加清晰可见,针对差异更加有效地提出解决办法与措施,从而增强税收保护,减少征纳税投入,提高社会效率。本文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和推理演绎法,对CAS14进行了逐条分析与概括,与企业所得税法进行了逐条比对。创新成果在于对新收入准则与税收政策法规进行了微观分析,得出了理论微观差异与实务表现,新旧收入准则差异的发展趋势呈扩大状,针对实务表现划分了可协调差异和不可协调差异,并对可协调差异与不可协调差异从制度层面和业务层面提出了协调措施。本文探究了新收入确认和计量上的变化,从理论和实务两个角度研究了 CAS14造成的新会税差异,同时将其与旧收入准则造成的会税差异进行比较。得出了新收入准则与税收政策法规在收入的概念、确认原则、确认时间、单项履约义务、合同概念、计量标准等各方面的差异扩大,以及在“9+4”种销售方式中存在差异扩大的结论。针对存在税收政策法规依然遵循旧收入准则这一现状,本文坚持在制度层面税法与收入会计准则双向协调,并参照2008年企业所得税对收入确认的处理提出了 2020年企业所得税对收入确认的修改建议;实务层面坚持编制收入类业务涉税信息表、加强信息化管理等。表14个,参考文献30篇。
郑冰湜[2](2019)在《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 ——以X企业为例》文中指出2017年7月,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新收入准则”),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该准则改变了不同类型收入采用不同方法确认的现状,规定所有类型收入均以合同为基础,以五步法模型为辅助手段确认。新收入准则的应用将会影响我国许多行业,房地产行业也是其中之一。近十年来,房地产行业占GDP比重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从2008年不到5%发展到2018年上半年的6.87%,行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房地产企业主营业务日益增多,销售模式更新换代,导致实务中收入确认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新收入准则的应用能否解决目前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的问题,会给房地产企业带来哪些影响。这些问题亟待我们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案例研究法和规范分析法,对房地产企业具体应用新准则的基本做法进行评析,分析了应用新准则对房地产行业产生的影响。本文第一章是绪论;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对新旧准则差异和五步法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第四章通过分析案例企业应用新收入准则的基本做法,详细评析其是否符合新收入准则要求,并研究其影响;第五章是结论与建议。研究发现,新准则的应用有利于推进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时点的统一,能有效提高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增强房地产企业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性。新准则的实施将会对房地产企业财务报表、所得税核算、财会人员及信息系统产生影响。
周敏[3](2019)在《我国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 ——以万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5月,IASB和FASB联合颁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5号一客户合同收入》即IFRS15。随后我国也成立了收入准则修订小组,并于2017年7月5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一收入》即新收入准则。一直以来,我国都密切关注国际准则发展,此次我国收入准则继续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房地产行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的贡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其盈利能力巨大。而盈利产生于收入,只有规范了房地产企业在收入确认和计量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处理,才能真实可靠、准确地反映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旧收入准则的指导下,根据“风险和报酬转移模型”来进行房地产开发业务的收入确认,其收入确认集中在某一时点。迄今为止,我国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时点可以归纳为“竣工验收时点”、“实际交付时点”和“产权过户时点”。在旧收入准则的指导下,房地产企业的收入确认非常集中,并且在各个资产负债表日收入的波动性较大。同时由于碧桂园在2017年提前采纳新收入准则,导致其年末利润调增27.77%,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所以本文选取房地产企业作为具体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新收入准则下收入的确认方法及其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影响。文章第一部分从房地产企业的视角出发,介绍了新收入准则诞生的理论背景;第二部分通过梳理文献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更新前后的收入准则更新前后的研究,同时重点研究了新收入准则下房地产收入确认的争议以及新收入准则将产生的影响,从而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部分从收入准则的修订历程出发,分析了国内外收入准则以及我国新旧收入准则的区别,为后文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部分借用2013年和2017年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方法的统计数据,进一步说明旧收入准则下房地产企业收入确认处理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出新收入准则下房地产企业收入如何确认,并结合新收入准则的内容在理论上对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造成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第五部分以万科采纳新收入准则为案例导入,结合具体数据分析其应用新收入准则前后的差异及新收入准则对其造成的影响,从而与第四部分理论上的影响联系起来,同时说明了新收入准则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影响并不全然是有利的,它自身还存在局限性;第六部分为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这部分系统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不足,指明新收入准则的优势和局限性,并从5个角度为新收入准则的实施提出相关建议,针对自己研究的内容提出了不足和未来研究可深入的方向。本文对新收入准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梳理了国内新旧收入准则以及与国际准则的内容差异,为后面学者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同时结合万科的具体财务信息说明新收入准则在房地产企业的应用及影响,供未采纳新收入准则的房地产企业参考,使其能够及时做出调整和应对。
刘耀娜[4](2017)在《收入准则修订问题研究 ——基于CAS14征求意见稿的解析》文中提出收入是影响企业利润的重要因素,受到了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如何科学的对收入进行确认和计量,以确保在财务报表中真实可靠的反映收入信息,一直以来备受财务报告理论框架理论研究者和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关注。随着经济的发展,现行收入准则的一些问题渐渐显露了出来。如无法区分劳务合同和建筑合同的确定;风险和报酬转移规定过于抽象,实务中不易区分;新兴行业日益兴起,交易事项愈发复杂特殊等等,现行准则无法给予这些行业收入确认标准的指导,降低了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比性。2014年5月FASB和IASB联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源于客户合同的收入》(IFRS15)。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部于2015年12月7日,通过借鉴IFRS15的核心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修订)(CAS14征求意见稿)》。CAS14征求意见稿的发布促进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为各行业收入确认统一了模型和步骤。新准则的实施会引起收入确认时点和确认金额的变化,并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征求意见稿对会计人员的理解能力和专业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从《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CAS14)和《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CAS15)的实务运用情况、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和国际收入准则的修订三方面阐述了我国收入准则修订的必要性,对比分析了CAS14征求意见稿和CAS14、CAS15的异同。根据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参照IFRS15,并以现行准则作对比,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征求意见稿对行业、企业、财务人员和监管机构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准则修订和企业如何应对准则修订提出了建议。
葛欣[5](2011)在《事业单位产成品盘亏会计处理建议》文中指出一、事业单位产成品盘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在购入非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要按照材料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如果事业单位领用这些非自用材料研制产品,
况培颖[6](2008)在《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文中提出由于经济现象表现的多样化、复杂化,法律规章的制定并不能够把所有经济活动发生的内涵实质描述出来;当经济活动发生的法律形式与其内涵经济实质不一致时,为了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经济事实相符,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即会计核算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中的运用,对于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研究会计中为什么实质要比形式更为重要:首先,必须从认识实质与形式的内涵入手,通过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之间的关系辨析,来探讨会计作为对经济活动反映的工具和手段又是如何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其次,以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为出发点,通过对比中外会计准则对其运用的不同历程,来探寻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起源及主要观点;第三,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以及其在新旧会计准则运用的对比研究,归纳出实质重于形式思想将会在我国今后修订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中得到广泛运用的观点;同时还分析这一原则在我国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措施和对策;最后,通过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研究为指导我国会计实务、我国会计准则国际会计趋同理念的形成、完善我国会计准则、防范审计风险等会计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结论是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不断提高和对会计职业道德的加强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得以正确贯彻实施的重要保证。
尹芳,况社生[7](2008)在《试析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交易所得税处理问题》文中认为《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与新会计准则对融资形式销售如售后回购、售后租回的处理仍存在较大差异。税法基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在发出商品或资产时确认计税收入,会计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确认收入,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其所得税应如何进行纳税调整?本文拟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汪光华[8](2007)在《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文中认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应树立大创业教育观,培养具有开创个性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不仅仅是培养企业家。针对我国社会与高等教育的实际,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与创业能力的训练上,并构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蒋启东,嵇大海[9](2007)在《试析售后回购的确认和计量》文中研究指明售后回购,是指在销售商品的同时,购销双方约定日后再由原卖方将同样的商品购回。售后回购按是否必须回购的不同约定,可分为必须回购和可能回购两大类:①必须回购,是指双方约定商品售出后,原卖方必须在约定日期或约定期间将同样的商品从原买方购回。②可能回购,是指双方约定给一
刘福全[10](2003)在《试析售后回购交易的会计处理》文中研究表明
二、试析“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析“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的会税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2.3 研究路线 |
1.3 本文创新点 |
1.4 主要概念界定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文献回顾 |
2.2 国内文献回顾 |
2.2.1 形成会税差异的原因 |
2.2.2 旧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表现 |
2.2.3 新收入准则的变化 |
2.3 文献评述 |
3 对新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理论分析 |
3.1 收入范围不同 |
3.2 确认原则改变造成的会税差异 |
3.2.1 确认原则不同 |
3.2.2 时段与时点的确认区分 |
3.3 单项履约义务问题 |
3.3.1 单项履约义务造成的会税差异 |
3.3.2 单项履约义务合并与分摊造成的会税差异 |
3.4 “合同”概念引入造成的会税差异 |
3.4.1 合同的合并与变更 |
3.4.2 合同的履约问题差异 |
3.5 计量标准变化差异 |
3.5.1 合同存在重大融资成分 |
3.5.2 合同存在可变对价 |
3.6 与旧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对比 |
4 新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实务表现 |
4.1 一般业务 |
4.2 特定交易 |
4.2.1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合同 |
4.2.2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
4.2.3 售后回购 |
4.2.4 收取无需退回的初始费 |
4.3 与旧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对比 |
5 新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协调思考 |
5.1 新收入准则下会税差异的协调思考 |
5.1.1 新收入准则与税法政策法规实现协调的可能性 |
5.1.2 可协调差异和不可协调差异的划分 |
5.2 差异协调的实现方法与措施 |
5.2.1 制度层面进行协调 |
5.2.2 实务层面进行协调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 ——以X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1.2.1 研究方法 |
1.2.2 研究框架 |
1.3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1.3.1 研究创新点 |
1.3.2 研究不足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学者关于国际收入准则的文献综述 |
2.2 国内学者对我国收入准则的文献综述 |
2.3 我国学者对我国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问题的文献综述 |
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新旧准则差异及五步法模型的理论分析 |
3.1 新旧准则差异 |
3.1.1 准则适用范围的差异 |
3.1.2 收入确认模型的差异 |
3.1.3 收入确认时间的差异 |
3.1.4 收入确认判断标准的差异 |
3.1.5 特殊交易及事项的收入会计处理的差异 |
3.1.6 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 |
3.2 五步法模型的理论分析 |
3.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
3.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
3.2.3 确定交易价格 |
3.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
3.2.5 履行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
第4章 案例分析 |
4.1 我国房地产行业现状分析 |
4.1.1 我国房地产行业业务流程 |
4.1.2 我国房地产行业业务特征 |
4.1.3 我国房地产行业销售模式 |
4.2 X公司案例概况 |
4.2.1 X公司案例概况 |
4.2.2 X公司业务现状 |
4.3 X企业在运用新准则中的关键问题分析 |
4.3.1 X企业应用五步法模型的基本做法 |
4.3.2 对X企业应用五步法模型的评析 |
4.3.3 X企业应用五步法对收入确认时点的影响 |
4.4 新准则实施带来的影响 |
4.4.1 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4.4.2 对所得税核算的影响 |
4.4.3 对内控流程的影响 |
4.4.4 对财会人员及信息系统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
5.1 研究结论 |
5.2 相关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我国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 ——以万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框架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2.文献综述 |
2.1 收入准则研究 |
2.2 房地产收入确认研究 |
2.2.1 旧收入准则下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研究 |
2.2.2 新收入准则下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研究 |
2.3 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的影响研究 |
2.4 文献述评 |
3.我国收入准则的发展与评价 |
3.1 我国收入准则修订动因与内容 |
3.1.1 我国收入准则修订历程与动因 |
3.1.2 我国收入准则与国际收入准则的趋同 |
3.1.3 新收入准则的主要内容 |
3.2 我国新收入准则的国际比较 |
3.3 我国新旧收入准则比较 |
3.4 对新收入准则的评价 |
3.4.1 新收入准则的积极意义 |
3.4.2 新收入准则存在的问题 |
4.收入准则在房地产企业中的应用及影响 |
4.1 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相关准则制度发展 |
4.1.1 房地产行业概况 |
4.1.2 房地产行业收入确认制度发展 |
4.2 新旧准则下房地产企业收入的确认 |
4.2.1 旧准则下房地产收入确认政策 |
4.2.2 旧准则下房地产收入确认的弊端 |
4.2.3 新准则下房地产企业收入的确认 |
4.3 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 |
4.3.1 对收入确认的影响 |
4.3.2 对企业税负的影响 |
4.3.3 对财务信息的影响 |
4.3.4 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
5.案例研究——以万科为例 |
5.1 万科简介 |
5.1.1 企业背景 |
5.1.2 万科的收入确认政策 |
5.2 新收入准则对万科财务信息的影响分析 |
5.2.1 对收入确认的影响 |
5.2.2 对期初报表项目的影响 |
5.2.3 对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影响 |
5.2.4 对利润表项目的影响 |
5.2.5 对财务指标的影响 |
5.2.6 对信息披露的影响 |
5.3 新收入准则对万科企业管理的影响分析 |
5.4 新收入准则在房地产行业中的实施难点 |
6.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应对措施 |
6.3 本文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4)收入准则修订问题研究 ——基于CAS14征求意见稿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1.3.1 现行收入准则的不足 |
1.3.2 收入准则的修订方法 |
1.3.3 收入准则修订的影响 |
1.3.4 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图 |
2 收入准则的现状及修订的基本理论 |
2.1 现行收入准则的现状 |
2.1.1 美国现行收入准则现状 |
2.1.2 我国和国际现行收入准则现状 |
2.2 现行收入准则修订的必要性 |
2.3 收入准则的修订历程 |
2.3.1 国际收入准则的修订历程 |
2.3.2 我国收入准则的修订历程 |
2.4 CAS14征求意见稿的基本内容 |
2.4.1 CAS14征求意见稿的介绍 |
2.4.2 CAS14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收入准则和建造合同准则的比较 |
2.5 本章小结 |
3 CAS14征求意见稿的解析 |
3.1 合同的识别 |
3.1.1 合同的界定 |
3.1.2 合同的合并 |
3.1.3 合同的变更 |
3.1.4 不符合该准则下合同定义的安排 |
3.2 履约义务的识别 |
3.2.1 识别合同承诺的商品(或服务) |
3.2.2 单项履约义务的识别 |
3.3 履约义务的履行 |
3.3.1 关于一段时间履行的履约义务 |
3.3.2 关于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 |
3.4 收入确认的时点 |
3.4.1 在一段时间内履行履约义务 |
3.4.2 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
3.5 交易价格的确定 |
3.5.1 交易价格的定义 |
3.5.2 可变对价 |
3.5.3 存在重大融资成分 |
3.5.4 非现金对价 |
3.5.5 应付客户对价 |
3.6 交易价格的分摊 |
3.6.1 单独售价的估计 |
3.6.2 折扣的分摊 |
3.6.3 可变对价的分摊 |
3.6.4 合同开始后交易价格的变动 |
3.7 合同成本的确认和计量 |
3.7.1 为取得合同发生的成本 |
3.7.2 为履行合同发生的成本 |
3.7.3 资本化成本的摊销和减值 |
3.8 特定交易的处理 |
3.8.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
3.8.2 附有质保条款的销售 |
3.8.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的考虑 |
3.8.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
3.8.5 授予知识产权的销售 |
3.8.6 售后回购 |
3.8.7 预收款项的销售 |
3.8.8 不可退回的初始费用 |
3.9 相关信息的列报 |
3.9.1 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的列报 |
3.9.2 收入信息的披露 |
3.10 本章小结 |
4 收入准则修订的预期影响 |
4.1 对行业的影响 |
4.1.1 建筑业 |
4.1.2 房地产行业 |
4.1.3 电信行业 |
4.1.4 零售行业 |
4.1.5 制造行业 |
4.1.6 软件行业 |
4.2 对企业的影响 |
4.3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 |
4.4 对财务人员的影响 |
4.5 对现行收入准则的改善 |
4.6 本章小结 |
5 收入准则修订及应对的相关建议 |
5.1 对收入准则修订的建议 |
5.1.1 对衔接规定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应用指南 |
5.1.2 具体化判断标准 |
5.1.3 成立工作小组建立沟通 |
5.2 对企业应对准则修订的建议 |
5.2.1 组建跨职能团队 |
5.2.2 审视并调整企业的经营模式 |
5.2.3 评估和重建企业信息系统程序和内部控制 |
5.2.4 全面部署规划,明确未来的执行措施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事业单位产成品盘亏会计处理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事业单位产成品盘点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 |
二、改进建议 |
(6)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回顾与综述 |
1.2.1 国外研究文献 |
1.2.2 国内研究文献 |
1.2.3 文献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文章结构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文章逻辑结构 |
第2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实质重于形式的理论分析 |
2.1.1 实质重于形式的哲学依据 |
2.1.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3 法律中的运用与借鉴 |
2.2 会计与法律对经济活动的映射关系 |
2.2.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溯源 |
2.2.2 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 |
2.2.3 会计要素与法律概念 |
第3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历程与不同观点 |
3.1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历程 |
3.1.1 英国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历程 |
3.1.2 美国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历程 |
3.1.3 法国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历程 |
3.1.4 我国会计核算中的运用历程 |
3.2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两种观点 |
3.2.1 是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
3.2.2 是对其他会计原则的修正 |
3.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关系 |
3.3.1 与可靠性原则 |
3.3.2 与可比性原则 |
3.3.3 与谨慎性原则 |
3.3.4 与重要性原则 |
3.3.5 与权责发生制 |
第4章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 |
4.1 基本准则中的运用 |
4.1.1 资产要素确认 |
4.1.2 负债要素确认 |
4.1.3 收入要素确认 |
4.1.4 费用要素确认 |
4.1.5 会计要素计量上的运用 |
4.1.6 财务报告披露上的运用 |
4.2 具体准则中的运用 |
4.2.1 或有负债的确认 |
4.2.2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 |
4.2.3 售后回购的处理 |
4.2.4 借款费用资本化处理的要求 |
4.2.5 建造合同的分立与合并处理 |
4.2.6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 |
4.2.7 投资性房地产的反映和核算 |
4.2.8 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 |
4.3 新旧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比较 |
第5章 运用时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
5.1 会计核算中“实质与形式不符”事项 |
5.1.1 资产减值准备中“实质与形式不符”事项 |
5.1.2 非货币性交易中“实质与形式不符”事项 |
5.1.3 债务重组中“实质与形式不符””事项 |
5.2 实际运用时存在的不足 |
5.2.1 容易被企业规避和滥用 |
5.2.2 容易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
5.2.3 容易过分强调 |
5.3 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
5.3.1 会计基础薄弱 |
5.3.2 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差异 |
5.3.3 人为操纵 |
第6章 研究的启示 |
6.1 有助于指导会计实务 |
6.1.1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
6.1.2 提高自身素质 |
6.1.3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
6.1.4 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
6.2 有助于防范审计风险 |
6.3 有助于完善会计准则 |
6.4 有助于国际会计趋同理念的形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试析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交易所得税处理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售后回购交易的所得税问题 |
1. 回购商品的对外销售与原销售发生在同一会计年度。 |
2. 回购商品的对外销售与原销售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 |
二、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的所得税问题 |
1. 出售资产的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收益”项目的调整。 |
2. 融资租赁的纳税调整事项———“固定资产”和“未确认融资费用”项目的调整。 |
(8)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创业教育的目标 |
二、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创业精神的培养与创业能力的训练上 |
三、高校应构建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要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
四、试析“售后回购”业务的会计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会计准则下收入的会税差异研究[D]. 向羽斯. 北京交通大学, 2019(12)
- [2]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 ——以X企业为例[D]. 郑冰湜. 北京工商大学, 2019(06)
- [3]我国新收入准则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研究 ——以万科为例[D]. 周敏.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4]收入准则修订问题研究 ——基于CAS14征求意见稿的解析[D]. 刘耀娜. 东北林业大学, 2017(05)
- [5]事业单位产成品盘亏会计处理建议[J]. 葛欣. 财会月刊, 2011(34)
- [6]实质重于形式的运用研究[D]. 况培颖. 湖南大学, 2008(09)
- [7]试析售后回购、售后租回交易所得税处理问题[J]. 尹芳,况社生. 财会月刊, 2008(13)
- [8]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 汪光华. 财会月刊, 2007(36)
- [9]试析售后回购的确认和计量[J]. 蒋启东,嵇大海. 财会月刊, 2007(31)
- [10]试析售后回购交易的会计处理[J]. 刘福全. 财会月刊, 2003(19)
标签:售后回购论文; 收入确认论文; 合同管理论文;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论文; 会计处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