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我国古诗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周会[1](2017)在《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是一项培育生命的事业,任何教育活动的推进都必须关注生命意义。小学古诗具有丰富的生命价值,而长期以来,套路式古诗教学削弱了其生命意义。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古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生命意义的追寻和关注。本次研究从五个方面展开。第一章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关键词界定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整体论述了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方案。第二章在第一章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生命意义的内涵,分析小学古诗教学中生命意义的构成,阐明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的特点。第三章主要研究如何编制调查工具、选择恰当的调查方法,调查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现实基础。根据对两所样本小学的课堂观察和对部分师生访谈与问卷调查收集了相关资料,总结了目前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教师方面存在的主原因是:教师解读生命意义的素养不够、备课的生命意识淡薄、“套路式授课”削弱生命意义等;学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被动接受”缺失生命意义、“目标功利”漠视生命意义、效率低下削弱生命意义。第四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原则和思路。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中之重,在前面四章的基础上提出了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因为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章将笼统含糊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细分。从备课策略、上课策略、评价策略和保障策略四个维度进行研究。备课策略包括:细致解读,发掘生命意义;细心甄选,整合生命意义;精心设计,转化生命意义。上课策略包括:基于文本意象,畅想生命意义;情境多元诵读,感悟生命意义;鼓励学以致用,升华生命意义。评价策略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过程动态化;评价形式多样化。保障策略包括:专题教研,强化教师的生命意识;团队保障,唤起学生的生命潜能;关联生活,拓展古诗的生命空间。
洪艳[2](2000)在《浅谈我国古诗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会、分析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多数失真现象的描写是由于物理上、生理上、心理上 ,或是内心情感的作用所致 ,但却从不同的角度 ,再现了创作主体对现实世界的真实感受、切身体验
刘卫英[3](1996)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感知失真现象探析》文中认为由于物理、生理、心理上的原因,或是内心情感的作用,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主体视、听、味觉及内心时间体验上的感却失真现象。感知失真描写能够强化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情感的表现形式,启发对艺术本质的认识。
王立[4](1986)在《感知失真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心理学学习札记》文中研究指明 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接收外界信息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体物理的与自身心理的、生理的因素制约,出现感知到的信息与客观实在的种种偏差。将人对现实世界的感受集中化、物态化了的文学作品,有时展示出这种主体感知失真的现象,往往会活灵活现地将自然之美转化为人工之美,突出主体美感形成的心理流程,对文学形象的生动性、作品与作者情感的真实性、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等,带来“虽假胜真”的特殊意义,本文试结合心理学常识和一些作品实例,来进行粗略的探讨。
王立[5](1985)在《感知失真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心理学学习札记》文中研究指明大千世界,林林总总。作为审美主体的人,在外界信息接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客体各种性质物理的与自身心理的、生理的因素制约,出现感知到的信息与客观实在的种种偏差。将人对现实世界感受集中化、物态化了的文学作品,一旦展示出这种主体感知失真的现象,往往会活灵活现地将自然之美转换为人工之美,突出主体美感形成的心理流程以及由文学形象的生动性、作品与作者情感的真实性,特别是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带来“虽假胜真”的特殊意义。本文试结合心理学常识和一些作品实例,进行粗略的探讨。 视觉感官是人最主要的信息接收器,它直接地对外在世界感应和能动地捕捉信息,能使人较快地形成外部信息与内心感受间的信息交换。因而视觉感知的某些失真较为常见。视觉的失真与听觉、味觉一样,其主要原因是受生理和心理制约的。但是,对于视觉的失真,不能简单地只归结为生理上、心理上的原因。因为,在许多情况下,视觉的
二、浅谈我国古诗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我国古诗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1)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1.1 小学古诗具有突出的生命价值 |
1.1.2 教育是一项培育生命的事业 |
1.1.3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古诗课堂要求突显生命意义 |
1.1.4 套路式古诗教学削弱了古诗的生命意义 |
1.1.5 弥补现有研究忽略生命意义的不足 |
1.2 关键词界定 |
1.2.1 生命意义 |
1.2.2 小学古诗教学 |
1.2.3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关于生命意义的研究 |
1.3.2 国内对生命意义的研究 |
1.3.3 关于古诗教学的研究 |
1.3.4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教学研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问卷调查法 |
1.5.2 观察法 |
1.5.3 访谈法 |
1.5.4 文献研究法 |
2.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
2.1 生命意义的内涵 |
2.2 小学古诗教学的生命意义构成 |
2.2.1 创作背景及诗人经历对生命态度的影响 |
2.2.2 遣词造句及平仄声韵对生命语感的帮助 |
2.2.3 意境美感及情感价值对生命情操的陶冶 |
2.3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教学的特点 |
2.3.1 教师会教,转化生命意义 |
2.3.2 学生会学,丰富生命意义 |
2.3.3 课堂生动,提升生命意义 |
3.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 |
3.1 调查工具及方法 |
3.1.1 调查工具 |
3.1.2 调查方法 |
3.2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现状 |
3.2.1 教师授课现状 |
3.2.2 学生学习现状 |
3.3 削弱小学古诗生命意义的原因分析 |
3.3.1 教师发掘古诗生命价值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
3.3.2 学生感受古诗生命意义的意识淡漠 |
3.3.3 教学评价缺少有关生命意义的指标 |
3.3.4 家庭社会重视程度不够削弱古诗的生命价值 |
4.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的理论依据、原则和思路 |
4.1 小学古诗教学突显生命意义的理论依据 |
4.1.1 生命教育关注生命的整体性 |
4.1.2 生命教育关注人的主体性 |
4.1.3 生命教育关注人的情感 |
4.1.4 生命教育需关注人的体验 |
4.2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原则 |
4.2.1 “目中有人,生命至上”的原则 |
4.2.2 “整体推进,因材施教”的原则 |
4.2.3 “淡化讲解,诵读感悟”的原则 |
4.2.4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的原则 |
4.3 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的思路 |
4.3.1 加强科研培训,深化教师的“生命”意识 |
4.3.2 丰富古诗解读,细化文本的“生命意义” |
4.3.3 改革传统评价,突显学习的“生命意义” |
5.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教学策略 |
5.1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备课策略 |
5.1.1 细致解读,发掘生命意义 |
5.1.2 细心甄选,整合生命意义 |
5.1.3 精心设计,转换古诗生命 |
5.2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上课策略 |
5.2.1 基于文本意象,畅想生命意义 |
5.2.2 情境多元诵读,感悟生命意义 |
5.2.3 鼓励学以致用,升华生命意义 |
5.3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评价策略 |
5.3.1 评价主体多元化 |
5.3.2 评价内容多元化 |
5.3.3 评价过程动态化 |
5.3.4 评价形式多样化 |
5.4 突显生命意义的古诗教学保障策略 |
5.4.1 专题教研,强化教师的生命意识 |
5.4.2 团队保障,唤起学生的生命潜能 |
5.4.3 关联生活,拓宽古诗的生命情境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
四、浅谈我国古诗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突显生命意义的小学古诗教学策略研究[D]. 周会. 四川师范大学, 2017(07)
- [2]浅谈我国古诗中的感知失真描写现象[J]. 洪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00(04)
- [3]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感知失真现象探析[J]. 刘卫英. 黄淮学刊(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 [4]感知失真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心理学学习札记[J]. 王立. 大理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6(00)
- [5]感知失真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心理学学习札记[J]. 王立. 承德师专学报, 198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