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糠资源的深加工研究及有效利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晶,郭婷,郭天一,邹佳文,周潇恬,何洁,石雨虹,罗非君[1](2019)在《米糠多糖通过MAPK通路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文中认为以3%葡聚糖硫酸钠(DSS)为诱导剂建立ICR小鼠结肠炎症模型,评估米糠多糖的抗炎功效与分子机理。采用病理组织分析、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多种技术比较各组动物组织的病理改变和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发现:给予500mg/(kg·d)米糠多糖灌胃能明显改善结肠炎症小鼠的整体健康状况,降低疾病活动指数分数,减轻小鼠结肠炎症组织的损伤,改善炎症相关生化指标。RT-qPCR分析发现,米糠多糖可使结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Cox-2和iNOS等基因mRNA表达水平下调,Western blotting分析进一步证实了米糠多糖抑制炎症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的功效,同时,米糠多糖也能抑制MAPK信号通路。结果表明米糠多糖具有抗炎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和阻断MAPK信号通路相关。
张文[2](2018)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研究 ——以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高歌猛进,高新技术对于经济社会、实业团队的作用日益彰显。谁走在科技的前沿,谁就走在时代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驱动”环节、提速加档阶段,并最终形成现实生产力,成为当前“科技兴国”“双创”引领的重点和焦点。近年来,人们对科技成果转化理论及其实践的研究不断深入,语论至今,纷纭争鸣,获得了大量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涉及相关干系人、资源、环节及管理机制、团队等众多因素。本文力求通过对案例项目的实证分析、综合研判、建模规制等工作,探索建立适合自身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和工作机制,并衍化推导和形成普遍的、有效的、一般的形而上的规范和体系。本文以广元市鹏欣粮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为研究对象。结合项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项目干系人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等理论,通过SWOT分析、外部因素评价(EFE)与内部因素评价(IFE)、鱼骨图分析、责任分配矩阵(RAM)、冲突管理模型等分析工具,探讨了项目合作模式、管理机制、团队创建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项目合作模式方面,探索建立了引入契约机制下的合作模式,并提出了阶段性递进式合作模式的具体合作路径建议。在管理机制建设上,建立了以契约机制、信用机制、共建共享机制、信息整合平台机制、可信第三方储备库机制等为基本要素的项目合作管理机制,重构了以项目型组织为主要特征的项目组织管理模式。在团队创建和管理上,增强了项目团队地位和权力的增殖增置,确立了“两个三”的团队组建思路和改进策略,增强了科技成果转化合作的实践导向。在风险防控上,强化了合作机制和管理机制与措施对于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外部保障条件的强化落实。通过分析与建构,为该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及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依据与模型;并以期为其他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供示范与借鉴。
陶莉[3](2016)在《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注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政府所有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展粮食深加工产业是提高粮食附加值和资源利用率、提升农民收入和调节我国粮食产量的有效途经。本文通过对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建立一套可借鉴性的粮食深加工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体系,为国内其他粮食深加工企业或者其他企业提供借鉴。本文以鹏欣粮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年产1万吨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经过前期的充分调研、多方论证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所学的市场学、项目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从项目的背景、市场、风险管理、进度计划与控制、财务等方面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通过论证得出了“年产1万吨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投资必要性、市场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可行性,为该项目的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及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有助于打造以广元市鹏欣粮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稻谷深加工全产业链工业园。通过对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也使得项目能够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战略,进行科学的分析;以确保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投资收益能够得到保障。除此之外,还创造性的运用波特五力模型改进的波特六力模型和外部因素评价(EFE)与内部因素评价(IFE)对市场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
杜亚军[4](2016)在《小米糠深加工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谷子作为小杂粮,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小米糠(麸皮)是谷子加工后的副产物,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附加值高的可再生利用资源。我国小米糠资源丰富,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综述了小米糠的营养价值和深加工研究进展,并提出了小米糠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建议。
秦微微,金婷,宋学东,丁振铎,张衡[5](2013)在《米糠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米糠是稻谷加工的副产品,我国有着丰富的米糠资源。米糠营养丰富,含有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膳食纤维等附加值较高的成分。综述米糠的营养价值和深加工产品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米糠深加工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邓文辉,吴三桥,李新生[6](2013)在《米糠发酵及研制饮料进展》文中指出综述了米糠发酵及饮料制作的研究概况,分析认为发酵是米糠资源深加工的有效途径。目前,米糠发酵基础研究薄弱,并且发酵对米糠营养结构的影响及发酵提取物的功效等缺乏产品开发系统研究。米糠发酵及饮料研制是米糠资源产业化开发的主要途径,该文旨在为米糠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
孙瑞贞[7](2013)在《小米糠中亚油酸的提取及深加工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小米糠是谷子加工过程的副产物,是由糙米的果皮层、糊粉层和米胚芽组成,占谷子重量的5%-7%。我国作为小米糠的生产大国,山西省又素有“小杂粮王国”的美称,每年都会生产得到大量的小米糠,但是这些小米糠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很大一部分小米糠被作为饲料用于牲畜的喂养,小米糠得不到合理的利用。因而米糠被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称为“一种未充分利用的原料”。在国外已经逐步开始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应用于米糠的利用,而在我国小米糠的综合利用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仅是少部分作为畜牧饲料的原料。随着人们认识的加深和技术的发展,小米糠在饲料中的大量应用和作为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在未来将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如果小米糠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将会创造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目前,小米糠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制备小米糠油,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从小米糠中提取油脂已成为油脂界的研究热点。所以,本课题是以小米糠为原料,提取小米糠油,再利用化学方法从小米糠油中分离纯化亚油酸以及合成共轭亚油酸,为小米糠综合开发利用和小米糠油的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为实现农业资源合理利用最优化、农村经济效益最大化做一定的贡献。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小米糠油提取方法的研究。以小米糠为原料,首先对提取溶剂进行了系统的选择,发现以正己烷为溶剂效果较好,并以出油率为考察指标,分别对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波提取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提取小米糠油时,在提取时间为7h,物料比为1:20,小米糠油的出油率达到10.23%。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小米糠油时,在提取温度为50℃,提取时间为90min,物料比为1:25,提取次数为二次时,小米糠油的出油率达到9.98%。出于对成本高低、油脂质量好坏及提取效率优劣的因素考虑,选择索氏提取法作为小米糠油的最佳提取方法。2.对尿素包合纯化小米糠油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及工艺条件的优化。首先对小米糠油中混合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其中亚油酸含量最高。然后以小米糠油为原料,利用皂化、酸化、尿素包合工艺纯化亚油酸。又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最终选定尿素包合法分离纯化亚油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混合脂肪酸/尿素(g/g)为1:5,尿素/无水乙醇(g/mL)为1:30,包合温度为5℃,包合时间为30h。经气质联用、气相色谱分析亚油酸得率为65.06%,纯度为83.96%。3.对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及工艺条件的优化。以亚油酸为反应物,碱(KOH)为催化剂,丙三醇为溶剂,在加热及氮气保护的条件下,将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共轭亚油酸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00℃、反应时间为6h、溶剂用量为0.8mL及催化剂用量为0.06g,制备得到高纯度的共轭亚油酸。经气相色谱分析测定,共轭亚油酸得率为73.49%,其转化率为85.88%,其中活性成分9c,11t和10t,12c共轭亚油酸的转化率分别为41.28%和42.16%。
曹泽辉[8](2013)在《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发展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逐步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稻米产业也逐步由“解决温饱”向优质大米和深加工两端迈进,一些深加工的投资在湖南、江西、湖北、辽宁等地集体涌现。事实经验证明稻谷产业的高附加值时代在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点阶段之后才能出现,那么当这个经济发展水平带动稻谷产业向高附加值阶段迈进的机遇来临的时候,在中国稻米产业链逐步成型,并向两端分化(日韩模式和泰国模式为两端各自的代表)的过程中,对于某个具体的区域而言,如何进行产业的细分选择,就成为一个大的战略问题。本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样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首先,尽管全球稻谷供给量近年来呈小幅增加之势,但是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以及饲料加工工业的发展,对稻谷的需求也不断上涨,世界稻谷的供求正由“供求宽松”到“供求趋紧”方向发展。深加工产品与优质稻米的市场空间稳步提升。中国稻谷产业与世界稻谷产业的趋势相一致,除此之外,自身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1)资本约束与技术瓶颈成为稻谷产业深加工的主要障碍,(2)产业集中度低引发恶性竞争,且无法达到规模经济;(3)稻谷深加工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较低。第二,通过数据查询、访谈等手段,本文获取了稻谷产业链各个环节价值产出、以及各环节要素需求的系统结构,在这个基础上,对比国内稻谷产业尤其是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的稻谷产业,提取了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在价值产出与要素需求上的缺失环节。第三,在模拟消费系统和生产系统的均衡后,得到了产业链细分产业选择的理论模型,这一理论模型具体运用到稻谷产业链中,为其产业链构建提供理论指导。第四,在三江平原稻谷产业链的竞争力分析中,利用SWOT框架对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自然地理、经济基础、要素禀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五,按照前述研究工作的结论,依照循环经济的原则,本文认为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的定位应该是打造成具有区域主导能力、具备全国影响力的粳稻种植、加工、贸易、研发“四个中心”。在产品定位上:以“绿色”、“有机”大米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寒地水稻品质,同时按照投资回报率比较,围绕稻米产业链精深加工全面展开。即根据自身条件,在细分产业选择模型下,两端都要有,两端都要硬。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努力,“十二五”末期建三江水稻加工量要实现400万吨,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同时,测算了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循环经济概念下的效益。第六,通过访谈调研、理论提炼等提出了稻谷产业发展在政策、资本、人才、技术、品牌、招商等方面的路径选择。
周艳华,覃世民,胡元斌,余杨[9](2012)在《稻米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稻米的生产与消费大国,但长期以来,我国的稻米加工仅处于满足人们口粮需求的初级加工状态,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低。本文综述了稻米主副产品,包括米蛋白、米淀粉以及稻米加工的副产品包括碎米、米糠和稻壳等开发利用现状,旨在为进一步提高稻米资源的综合利用,增加稻米及其副产品的附加值,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李娟,刘国琴,琚亚丽[10](2012)在《米糠深加工综合利用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米糠是一种比较廉价且营养丰富的稻米加工副产品。综述了米糠深加工产品的开发途径和综合利用,以及目前国内外关于米糠食品开发的研究进展,并概述了我国米糠的开发利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二、米糠资源的深加工研究及有效利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米糠资源的深加工研究及有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米糠多糖通过MAPK通路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材料与试剂 |
1.3 仪器与设备 |
1.4 试验方法 |
1.4.1 米糠多糖的配制 |
1.4.2 试验小鼠的分组 |
1.4.3 疾病活动指数 (disease activity index, DAI) 评分 |
1.4.4 小鼠结肠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 |
1.4.5 小鼠结肠组织丙二醛 (MDA) 含量的测定 |
1.4.6 结肠组织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 |
1.4.7 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分析 |
1.4.8 RT-qPCR测定结肠组织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 |
1.4.9 Western |
1.5 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米糠多糖对DSS诱导小鼠宏观表型的影响 |
2.2 米糠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结肠、脾脏的影响 |
2.3 米糠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组织MPO、MDA和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
2.4 米糠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组织病理的影响 |
2.5 米糠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组织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
2.6 米糠多糖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组织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
3 结论 |
(2)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研究 ——以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背景概述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情况 |
1.2.2 国内研究情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的目的与现实意义 |
1.4.1 论文研究的目的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意义 |
1.4.2.1 实践及应用意义 |
1.4.2.2 理论意义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科技成果转化及项目管理相关理论 |
2.1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基本理论 |
2.1.1 科技成果的概念 |
2.1.2 科技成果转化概念 |
2.1.3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现状及问题 |
2.1.3.1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现状 |
2.1.3.2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
2.2 科技成果转化管理机制分析 |
2.2.1 科技成果转化的自循环层次 |
2.2.2 科技成果转化的内循环层次 |
2.2.3 科技成果转化的外循环层次 |
2.3 项目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
2.3.1 项目管理理论 |
2.3.2 过程管理理论 |
2.3.3 项目风险管理理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概况 |
3.1 项目实施概况 |
3.1.1 项目目标 |
3.1.2 项目建设内容 |
3.1.3 项目建设周期及主要产品 |
3.1.4 项目资金筹措及推进方式 |
3.1.5 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
3.2 项目合作利益相关者 |
3.3 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
3.3.1 动因分析 |
3.3.2 影响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
3.4 学校转移科技成果的动因及影响因素 |
3.4.1 动因分析 |
3.4.2 影响学校转移科技成果的因素 |
3.5 项目合作模式和合作策略 |
3.5.1 技术授权与技术服务 |
3.5.2 工程建设 |
3.5.3 风险分担 |
3.5.4 研发合作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合作模式建构 |
4.1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SWOT分析 |
4.2 相关干系人管理 |
4.3 利益分配策略分析 |
4.4 项目合作模式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管理机制建构 |
5.1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合作管理机制分析与构建 |
5.1.1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合作管理机制影响因素鱼骨图模型 |
5.1.2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合作管理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
5.1.3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合作机制构建 |
5.2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组织结构构建 |
5.2.1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管理现状 |
5.2.2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组织结构重构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团队建构 |
6.1 “知识”和“人”是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的重要因素 |
6.2 项目团队及团队构成机制分析 |
6.2.1 项目团队 |
6.2.2 团队成员 |
6.2.3 知识型团队及创建 |
6.2.4 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团队 |
6.3 项目团队冲突及管理方式 |
6.4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团队构建 |
6.4.1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团队构成现状 |
6.4.2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团队创建 |
6.4.3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团队管理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风险控制及外部保障条件 |
7.1 项目的风险控制及对策 |
7.1.1 产业政策环境风险 |
7.1.2 管理及管理者风险 |
7.1.3 市场风险 |
7.1.4 财务风险 |
7.1.5 项目风险评价 |
7.2 管理层的稳定与发展 |
7.3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总结及展望 |
8.1 总结 |
8.2 有待进一步研究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 |
1.2.2 国内研究 |
1.3 论文的研究框架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路线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1.5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2.1.1 项目管理 |
2.1.2 项目可行性分析 |
2.2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的必要性 |
2.3 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分析的主要内容 |
2.3.1 项目背景分析 |
2.3.2 项目市场可行性分析 |
2.3.3 项目进度计划与控制 |
2.3.4 项目财务可行性分析 |
2.3.5 项目风险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的背景分析 |
3.1 项目背景 |
3.1.1 政策背景 |
3.1.2 技术背景 |
3.1.3 经济背景 |
3.1.4 社会背景 |
3.2 项目承办单位简介 |
3.2.1 项目概况 |
3.2.2 项目承办单位设立及历史沿革 |
3.2.3 项目承办单位股权结构及下属企业 |
3.3 项目选址评估 |
3.4 项目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
3.4.1 研究的依据 |
3.4.2 研究的范围 |
3.5 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 |
3.5.1 建设内容 |
3.5.2 项目推进方式 |
3.5.3 项目实施进度 |
3.5.4 项目的财务评价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的市场分析 |
4.1 项目市场竞争分析 |
4.1.1 六力互动模型分析 |
4.1.2 外部因素评价(EFE)与内部因素评价(IFE)分析 |
4.2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
4.2.1 米糠深加工产业上游现状—稻谷生产现状 |
4.2.2 我国稻谷加工现状与特点 |
4.2.3 稻米油的需求市场分析 |
4.2.4 膳食纤维的需求市场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的实施进度安排 |
5.1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和程序 |
5.1.1 项目进度计划的编制过程 |
5.1.2 项目计划编制的程序 |
5.2 项目工作结构(WBS)与责任分配矩阵(RAM)分析 |
5.2.1 工作分解结构 |
5.2.2 项目干系人管理 |
5.2.3 责任分配矩阵 |
5.3 项目进度计划 |
5.4 项目进度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的财务分析 |
6.1 本项目初步投资估算 |
6.2 本项目新增投资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
6.2.1 本项目新增投资资金筹措 |
6.2.2 本项目新增资金使用计划 |
6.3 本项目财务评价 |
6.3.1 财务假定 |
6.3.2 投资效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的风险分析 |
7.1 项目风险分析的意义 |
7.2 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风险的种类 |
7.3 项目政策环境风险及对策分析 |
7.3.1 项目政策环境风险分析 |
7.3.2 项目政策环境风险应对措施 |
7.4 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 |
7.4.1 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分析 |
7.4.2 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应对措施 |
7.5 项目市场风险及对策分析 |
7.5.1 项目市场风险分析 |
7.5.2 项目市场风险应对措施 |
7.6 项目财务风险及对策分析 |
7.6.1 项目财务风险分析 |
7.6.2 项目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
7.7 项目风险评估 |
7.8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结论 |
8.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 项目未来五年资产负债表 |
2 项目未来五年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
3 项目未来五年现金流量表 |
4 膨化浸出车间耗用原材料明细 |
5 深加工车间满负荷生产理论成本统计表(1) |
6 深加工车间满负荷生产理论成本统计表(2) |
(4)小米糠深加工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小米糠营养成分 |
2 小米糠营养成分的开发利用 |
2.1 小米糠油及相关成分 |
2.1.1 小米糠油 |
2.1.2 小米糠油中亚油酸提取 |
2.1.3 小米糠油中糠蜡提取 |
2.2 小米糠膳食纤维和小米糠多糖 |
2.3 小米糠蛋白质、多肽 |
2.4 小米糠提取植酸 |
2.5 小米糠发酵生产γ-氨基丁酸 |
3 小米糠饲料 |
4 小米糠研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
5 结论和建议 |
(5)米糠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的营养价值[2] |
2 米糠深加工产品 |
2.1 米糠油 |
2.2 米糠蛋白 |
2.3 米糠多糖 |
2.4 米胚 |
2.5 米糠膳食纤维 |
3 结语 |
(6)米糠发酵及研制饮料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发酵研究 |
1.1 发酵对米糠营养成分的影响 |
1.2 米糠发酵提取物的功效研究 |
1.3 米糠发酵产物分析 |
2 米糠发酵研制饮料研究 |
3 总结 |
(7)小米糠中亚油酸的提取及深加工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小米糠的研究进展 |
1.1.1 小米糠简介 |
1.1.2 小米糠的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 |
1.2 小米糠油的研究现状 |
1.2.1 小米糠油的组成成分及生理功能 |
1.2.2 小米糠油的生产现状 |
1.2.3 植物油脂的提取工艺 |
1.2.4 溶剂浸出法的影响因素 |
1.3 亚油酸的研究现状 |
1.3.1 亚油酸概述 |
1.3.2 亚油酸纯化工艺的研究现状 |
1.3.3 尿素包合法纯化亚油酸的影响因素 |
1.4 共轭亚油酸的研究现状 |
1.4.1 共轭亚油酸概述 |
1.4.2 共轭亚油酸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 |
1.4.3 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影响因素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索氏提取法与超声波提取法对小米糠油的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2.2.1 实验材料 |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3 主要化学试剂 |
2.3 实验内容和方法 |
2.3.1 小米糠油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
2.3.2 最佳溶剂的选择 |
2.3.3 小米糠油的提取方法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小米糠油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 |
2.4.2 有机溶剂的选择对小米糠油理化性质及出油率的影响 |
2.4.3 索氏提取法提取小米糠油的条件选择 |
2.4.4 超声波提取法提取小米糠油的条件选择 |
2.5 小结 |
第三章 尿素包合纯化小米糠油中亚油酸方法的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1 实验材料 |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3.2.3 主要化学试剂 |
3.3 实验内容和方法 |
3.3.1 小米糠油的制备 |
3.3.2 混合脂肪酸的制备 |
3.3.3 尿素包合法纯化亚油酸 |
3.3.4 分析方法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小米糠油中混合脂肪酸的组成分析 |
3.4.2 尿素包合法纯化小米糠油中亚油酸的条件选择 |
3.4.3 尿素包合法纯化小米糠油中亚油酸的工艺优化 |
3.5 小结 |
第四章 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材料与设备 |
4.2.1 实验材料 |
4.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2.3 主要化学试剂 |
4.3 实验内容和方法 |
4.3.1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分析方法 |
4.3.2 气相色谱分析条件和检测方法 |
4.3.3 定性方法 |
4.3.4 定量方法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亚油酸的制备 |
4.4.2 共轭亚油酸的制备 |
4.4.3 亚油酸与共轭亚油酸的测定结果 |
4.4.4 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条件选择 |
4.4.5 碱异构化法制备共轭亚油酸的工艺优化 |
4.5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8)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 |
1.3 研究内容 |
1.3.1 稻谷产业链要素需求与价值产出分析 |
1.3.2 稻谷产业链产业演进与细分产业选择模型 |
1.3.3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要素禀赋、地理区位等竞争力判别分析 |
1.3.4 稻谷产业链循环经济发展路径 |
1.3.5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要素供给与政策创新路径分析 |
1.4 研究方法 |
1.4.1 系统分析方法 |
1.4.2 模型推理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文献综述 |
2.1 国外产业链研究综述 |
2.2 国内产业链与稻谷产业链研究综述 |
2.2.1 国内产业链研究综述 |
2.2.2 国内稻谷产业链研究综述 |
2.3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2.3.1 国外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2.3.2 国内循环经济研究综述 |
3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要素禀赋与竞争力分析 |
3.1 自然地理条件 |
3.1.1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 |
3.1.2 自然环境条件 |
3.2 经济现状 |
3.2.1 经济总量 |
3.2.2 现代农业与稻谷产业现状 |
3.2.3 工业化建设 |
3.3 社会发展现状 |
3.3.1 稻谷生产科技实力较强 |
3.3.2 人力资源亟待大力开发 |
3.3.3 公共服务满足基本需求 |
3.3.4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
3.4 竞争力SWOT分析 |
3.4.1 优势分析(S) |
3.4.2 劣势分析(W) |
3.4.3 机遇分析(O) |
3.4.4 挑战分析(T) |
4 稻谷产业基本特征、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
4.1 稻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地位 |
4.2 稻谷产业特征及产品体系 |
4.2.1 稻谷产业特征 |
4.2.2 稻谷加工层次 |
4.2.3 加工产品体系 |
4.2.4 国内外稻谷产业关联产品表 |
4.3 世界稻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4.3.1 世界稻谷分布 |
4.3.2 世界稻谷生产分析 |
4.3.4 世界稻谷消费分析 |
4.4 中国稻谷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
4.4.1 稻米生产与消费 |
4.4.2 我国稻米产业发展趋势 |
4.5 中国稻米产业存在的问题 |
4.5.1 以初级加工为主导的加工体系面临挑战 |
4.5.2 资本约束与技术瓶颈成为稻谷产业深加工的主要障碍 |
4.5.3 产业集中度低引发恶性竞争,且无法达到规模经济 |
4.5.4 稻谷深加工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较低 |
4.6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发展的政策背景 |
4.6.1 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保证了粮食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
4.6.2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创建是建三江农业发展的重大利好 |
4.6.3 针对农垦地区的改革创新将极大地释放农垦系统发展活力 |
4.6.4 黑龙江“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推动建三江再上台阶 |
5 稻谷产业价值产出与要素需求系统结构 |
5.1 稻谷产业价值产出分解 |
5.2 稻谷产业资本要素需求链分解 |
5.3 稻谷产业技术要素需求链分解 |
5.4 稻谷产业人力资源要素需求链分解 |
5.5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价值要素需求链中缺失环节 |
5.5.1 价值产出缺失环节 |
5.5.2 资本要素紧缺环节 |
5.5.3 技术要素紧缺环节 |
6 稻谷产业链细分产业选择与演进的一般模式 |
6.1 稻谷产业细分产业选择模型 |
6.1.1 模型背景阐述 |
6.1.2 模型假设 |
6.1.3 消费系统描述 |
6.1.4 生产系统描述 |
6.1.5 生产系统与消费系统均衡及均衡结果分析 |
6.1.6 产业均衡组织模式的决定——各种外生因素对均衡结果的影响 |
6.1.7 报酬递增的匹配技术 |
6.1.8 模型结论与对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细分产业选择的启示 |
6.2 稻谷产业链细分产业选择与演进的模式选取 |
6.2.1 泰国模式 |
6.2.2 日韩模式 |
7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定位、方向与细分产业选择 |
7.1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链产业战略定位 |
7.1.1 产业地位定位 |
7.1.2 稻谷产业链产品定位 |
7.1.3 稻谷产业对建三江经济发展的贡献定位 |
7.2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发展目标 |
7.2.1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总体目标 |
7.2.2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具体目标 |
7.3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总体思路 |
7.3.1 抓整合、上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
7.3.2 将“技术创新”作为精深加工的突破口 |
7.3.3 释放体制机制活力,构建高效管理团队 |
7.3.4 完善稻谷产业配套服务和质检体系 |
7.4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发展模式 |
7.4.1 以传统加工为基础,做好“提质”与“品牌”两大文章 |
7.4.2 传统加工与精深加工两条腿走路 |
7.5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细分产业选择 |
7.5.1 稻壳的综合利用 |
7.5.2 糙米的深加工 |
7.6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循环经济”效应分析 |
8 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链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案 |
8.1 政策保障方案 |
8.1.1 完善经开区管委会行政职能 |
8.1.2 采用政企混合型的管理模式 |
8.1.3 统筹经开区与各农场、地方政府的关系 |
8.1.4 成立经开区专家顾问委员会 |
8.1.5 贴心营造保姆式服务环境 |
8.1.6 优化项目建设服务与管理 |
8.2 资本累积方案 |
8.2.1 投融资体系现状分析 |
8.2.2 资本供需与资本缺口预测 |
8.2.3 系统解决方案 |
8.3 人力资源方案 |
8.3.1 制定领军人才引进政策 |
8.3.2 完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 |
8.3.3 实行市场化的用人机制 |
8.3.4 建立人才开发服务体系 |
8.4 技术进步方案 |
8.4.1 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进水稻品种改良工作 |
8.4.2 强化水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
8.4.3 加强科研单位与企业的横向联合 |
8.5 招商创新方案 |
8.5.1 招商领域与招商对象 |
8.5.2 招商措施 |
8.6 品牌建设方案 |
8.6.1 制作鲜明的形象广而告之 |
8.6.2 建设好稻谷园区官方网站 |
8.6.3 多渠道建立品牌营销体系 |
9 结论 |
9.1 结论简述 |
9.2 本文创新点 |
9.3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附件:粮食主产区调研部分记录 |
个人简介 |
第一导师简介 |
第二导师简介 |
致谢 |
(9)稻米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稻米深加工 |
1.1 大米淀粉 |
1.1.1 改性淀粉 |
1.1.1. 1 缓慢消化淀粉 |
1.1.1. 2 淀粉基脂肪替代物 |
1.1.2 抗性淀粉 |
1.1.3 多孔淀粉 |
1.2 大米蛋白 |
2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
2.1 碎米 |
2.2 米糠 |
2.2.1 米糠食品 |
2.2.1. 1 米糠油及米糠油衍生物 (1) 精炼米糠油 |
2.2.1. 2 米糠营养素、营养纤维和营养饮料 |
2.2.1. 3 米糠多糖 |
2.2.1. 4 米糠神经酰胺 |
2.2.1. 5 米糠抗癌IP6保健品 |
2.2.2 米糠为原料的医药产品 |
2.2.3 米糠为原料的日化产品 |
2.2.4 米糠高强度材料 |
2.2.5 米糠制环保面碗 |
2.3 稻壳 |
3 展望 |
(10)米糠深加工综合利用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米糠中的营养因子 |
1.1 米糠油 |
1.2 蛋白质 |
1.3 膳食纤维 |
1.4 多糖 |
2 米糠中的保健因子 |
2.1 阿魏酸 |
2.2 植物甾醇 |
2.3 肌醇 |
2.4 植酸 |
2.5 生育酚 |
3 米糠中的不皂化物 |
3.1 糠蜡 |
3.2 三十烷醇 |
4 米糠的综合利用展望 |
四、米糠资源的深加工研究及有效利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米糠多糖通过MAPK通路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J]. 刘晶,郭婷,郭天一,邹佳文,周潇恬,何洁,石雨虹,罗非君. 食品与机械, 2019(01)
- [2]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管理研究 ——以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为例[D]. 张文.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4)
- [3]米糠高效增值深加工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D]. 陶莉.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4]小米糠深加工研究进展[J]. 杜亚军. 粮食与饲料工业, 2016(03)
- [5]米糠深加工产品的研究与应用[J]. 秦微微,金婷,宋学东,丁振铎,张衡.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23)
- [6]米糠发酵及研制饮料进展[J]. 邓文辉,吴三桥,李新生. 食品工业, 2013(07)
- [7]小米糠中亚油酸的提取及深加工利用[D]. 孙瑞贞. 山西大学, 2013(02)
- [8]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稻谷产业链发展研究[D]. 曹泽辉. 北京林业大学, 2013(05)
- [9]稻米深加工及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J]. 周艳华,覃世民,胡元斌,余杨. 食品与发酵科技, 2012(04)
- [10]米糠深加工综合利用及展望[J]. 李娟,刘国琴,琚亚丽.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