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尹宏媛[1](2021)在《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受到心理护理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150例,依据护理方法分为常规护理组(n=75)和常规护理基础上心理护理组(心理护理组,n=75)两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心理护理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7.1±6.8)分、(48.0±5.5)分,常规护理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的SAS评分分别为(56.7±7.2)分、(57.0±5.1)分。心理护理组患者手术前的SAS评分显着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心理护理组为96.0%(72/75),常规护理组为80.0%(60/75),前者显着高于后者(P<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能够在心理护理下缓解。
郑艳楠[2](2020)在《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研究表明患者对医疗护理的需求的排序是疾病治疗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可见心理护理是除疾病本身之外最需要的护理内容,但临床心理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盲目、缺乏依据、效果不明显、可有可无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心理护理的效果不显着。分级心理护理是结合我国国情对分级护理的补充,根据患者心理问题程度不同分级护理,并对不同层级的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提高心理护理的效果。目的了解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制定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及措施,观察临床干预效果,为今后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制定提供循证依据。方法1.调查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对象是2018年1月至12月郑州市某三甲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9名择期行“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面肌痉挛患者。资料采用调查问卷,主要有: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20)、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Cohen分级、术后疗效、食欲、疼痛等。2.根据患者SRQ-20等级和影响患者心理的相关因素,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制定出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及各级别护理措施,根据专家审核意见及临床经验反复修改直至完善。3.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的效果检验。研究对象是2019年1月-8月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自愿加入研究8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科室原有心理护理,实验组在原有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采用SRQ-20、匹兹堡睡眠质量、食欲、疼痛、术后并发症、生命体征和患者满意度的评分。采取SPSS 24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t检验、χ2检验等。结果1.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术前患者SRQ-20均分为7.97,术后患者SRQ-20均分为12.22;术后心理状况显着低于术前。从分级来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有轻中重差别。2.对两组患者入院时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患者使用心理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实施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干预后数据比较:实验组SRQ-20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SQI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食欲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得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得分(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两组间对比分析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实验组出院满意率显着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VD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健康状况严重程度不一,影响因素有:Cohen分级、患病时间、术后疼痛等。分级心理护理可提高MVD患者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和食欲、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治疗满意度。
陈吉[3](2020)在《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文中提出目的内窥镜鼻窦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术后疼痛等不适是慢性鼻窦炎(Chronic RhinoSinustis,CRS)患者填塞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围手术期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以筛选较优的护理方案,并对接受优选护理方案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和疼痛控制情况分析,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供证据支持和改进建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ine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base,WF)、相关网站,并追踪参考文献获取ES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筛选,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RCTs质量,使用Stata 13.0软件进行不同护理方案效果的调整间接比较,比较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使用休斯顿疼痛情况调查表(Houston Pain Outcome Instrument,HPOI)调查CRS患者的术后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并使用SPSS26.0对患者疼痛经历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效果比较:纳入61个CRS围手术期护理相关RCTs,整体质量不高。13个RCTs报告患者疼痛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2.28,95%CI:-3.65-0.92,p<0.05)、术前行为训练(MD=-1.15,95%CI:-2.04-0.26,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36,95%CI:-3.46-1.26,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MD=-1.52,95%CI:-2.32-0.71,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个RCTs报告了患者焦虑评分,常规护理联合术前行为训练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MD=-16.57,95%CI:-20.08-13.05,p<0.05)、冷敷(MD=-20.70,95%CI:-23.90-17.4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MD=-20.80,95%CI:-24.05-17.54,p<0.05)、心理护理+冷敷(MD=-20.90,95%CI:-24.10-17.69,p<0.05)、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MD=-13.55,95%CI:-21.67-5.42,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20.28,95%CI:-23.49-17.08,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个RCTs报告了患者抑郁评分,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冷敷(MD=-3.46,95%CI:-6.15-0.76,p<0.05)、心理护理+冷敷(MD=-3.44,95%CI:-6.14-0.73,p<0.05)及心理护理+冷敷+吸氧(MD=-3.29,95%CI:-5.98-0.59,p<0.05)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个RCTs报告了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心理护理+冷敷、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心理护理+冷敷+吸氧、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吸氧+雾化、心理护理+预防性镇痛、心理护理+冷敷+预防性镇痛及心理护理+冷敷+雾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患者目前疼痛评分、过去24小时最强程度疼痛评分和一般程度疼痛评分分别为3.14±0.98、5.41±1.58、4.24±1.28,疼痛对患者情绪、身体及日常生活的影响为中等水平,除患者对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评分平均分低于5分,其他疼痛控制及疼痛教育满意度平均分均高于5分,患者整体满意度评分为6.19±1.06;是否使用自控镇痛泵及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经历3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镇痛泵与纳吸棉与患者疼痛经历呈负相关。结论(1)心理护理、术前行为训练、冷敷应作为CRS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吸氧、预防性镇痛、填塞期雾化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2)现有措施仍需进一步改进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患者对目前采用的医护措施的疼痛控制和疼痛教育的满意度较高,应加强止痛药副作用的教育;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程度有差异,护士可进行分层管理;自控镇痛泵疼痛控制效果良好,建议术后第一天使用药物镇痛。
李维嘉[4](2017)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心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评估进行分级心理护理,研究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对该患者的干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心胸外科手术患者11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手段;研究组患者在进行SCL-90评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后,分为心理情况不同的三个等级,每级患者在采用常规心理护理手段的情况下,再采取相应的分级心理护理手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平均SCL-90得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均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不同心理情况的患者进行分级心理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情绪及睡眠质量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颜淑安[5](2013)在《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50例择期手术的患者的资料及对其所采取的心理护理的方法。结果通过对此150例患者进行的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150例外科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度过手术期,且无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通过掌握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特征,有针对的对其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既可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也可增强患者的信心,更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段洁,吴爱须,张丽芳,郭淑芸,苏丽[6](2010)在《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
杨敏[7](2009)在《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文中提出目的:了解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的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并检验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为将来在临床广泛开展分级心理护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此研究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调查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分级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对象为2007年5月-2008年10月符合条件的204名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原因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长海痛尺”疼痛评估量表等。第二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收集的资料,在广泛参阅相关文献资料及结合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出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并提供相应级别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并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和相关心理学研究人员评阅,并根据其反馈意见反复修改。第三阶段: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检验。研究对象:第一阶段的患者和40名临床一线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士。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为问卷调查。采用改编的临床心理护理量表(患者用)调查患者对心理护理的需求情况。将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编制成问卷的形式对符合条件的临床护士进行调查。问卷的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如果条目平均得分大于3.5分则说明该条目可行。第四阶段: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检验。研究对象:2009年4月-8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2病室和3病室住院的符合条件的患者。干预组患者来自2病室,共59例,符合术前3级标准的20例,二级标准的30例,一级标准的有9例;对照组患者来自3病室,共58例,符合术前3级标准的20例,二级标准的为30例,一级标准的有8例。研究方法:对照组给予病房常规心理护理,实验组则按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给予心理护理。评价指标及工具包括:SCL-90症状自评量表得分、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访谈问卷得分及生理指标包括术后疼痛指数、睡眠质量指数、食欲变化指数、术后并发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入住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第一阶段术前患者SCL-90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37.75%的患者SCL总均分大于常模,32.84%患者总均分或因子分大于2分,0.49%的患者总均分大于3分,0.98%患者所有因子分大于2分,无1例患者无任何心理症状,术前最明显的负性情绪为躯体化症状。46例(22.55%)患者食欲改变得分≥6,43例(21.08%)患者PSQI得分≥7,且SCL-90得分与PSQI得分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6。将影响SCL-90得分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原因采用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社会支持和疾病认知,其R2=0.332,F值=37.599,p=0.000,回归方程成立。术后患者SCL-90得分与常模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但略高于常模。35.78%患者SCL-90总均分高于常模,30.39%患者的SCL-90总均分或因子分大于2分,0.49%患者所有因子分均大于2分,无1例患者无任何心理症状。54例(26.47%)患者术后食欲改变得分≥6,82例(40.20%)患者PSQI得分≥7,88例(43.14%)患者术后2-3天依然还有中到重度疼痛。术后SCL-90得分与术后疼痛、食欲改变及睡眠质量均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25和0.55。经回归分析,疾病认知和就医环境对术后患者SCL-90得分有显着影响,其R2=0.233,F值=29.713,p=0.006。术后患者SCL-90得分与术前无显着性差异,但术前得分略高于术后,且抑郁因子和偏执因子得分术后显着低于术前。术后睡眠质量显着差于术前。第二阶段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出了术前和术后需要三级、二级、一级心理护理的标准,并针对不同级别提供了相应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级别越低,说明心理症状越严重,所需要的心理护理措施越深入。第三阶段患者最容易接受的心理评估方法是交谈,其次为量表等心理评估工具,能接受的心理评估时间为每次不超过30分钟。患者对共性心理护理的需求最高,对个性心理护理也有一定的需求。临床护士认为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理念和实施程序是可行的,每个条目得分均大于3.5分。进行心理评估的时间术前最好是入院当天和术前一天,术后为术后1-2天。每次评估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评估主要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完成。在此次评估中涉及到的问卷及量表可行性得分均大于3.5分。术前、术后三级、二级、一级心理护理分级标准可行性评分在3.79-4.03之间。所提供的指导性的各级心理护理措施可行性评估得分在3.65-4.13之间。第四阶段干预组手术后SCL-90总均分、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敌对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显着下降;对照组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术后显着高于术前,精神病性因子的得分显着低于术前,其他各因子均无显着性变化。术前符合三级心理护理标准的患者手术前后负性情绪的变化趋势两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术前符合二级心理护理的患者,总体而言干预组手术后SCL-90得分显着降低,尤其是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抑郁因子及精神病性因子方面,对照组术前术后则无显着改变,且术后躯体化因子得分反而较术前得分高。干预组术前、术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下降的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术前需要二级心理护理患者其术后负性情绪得分依然显着高于术前需要三级心理护理患者,但是需要二级心理护理患者术前术后情绪改善程度显着大于三级心理护理患者。术前需要接受一级心理护理的患者,干预组术后负性情绪显着改善,对照组则无显着变化,但两组术前、术后负性情绪变化趋势并无显着差异。无论术前还是术后,两组负性情绪得分均显着高于常模。两组之间术后级别的改变无显着性差异。经回归分析,心理护理干预是影响术前需要一、二级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前后情绪变化的因素,且与之呈正相关,即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其手术后情绪改善明显。生理指标方面:在术前需要二级心理护理的患者中,干预组患者术后疼痛较对照组患者显着减轻,平均住院时间干预组显着短于对照组;经回归分析,接受心理干预和术前、术后的睡眠质量是影响患者术后疼痛的重要因素,R2=0.211,F=4.826,P=0.005:入住监护室的时间、是否接受分级心理护理干预、疾病种类及文化程度是影响平均住院时间的主要因素,其R2=0.543,F=19.279,P=0.000。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总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在各维度中,除病房环境设施和护士美感两个维度外,其他维度干预组患者均比对照组患者满意。术前需要接受一、二级心理护理患者进行满意度分析,干预组总体满意度得分为9.06±0.98,对照组为8.57±0.98,经t检验,t值=2.74,p<0.05;干预组在人文关怀维度和健康教育维度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2和-2.47,p<0.05。而术前需要接受三级心理护理的患者两组满意度得分干预组为8.50±1.92,对照组为7.46±1.96,总体满意度两组无显着性差异,但健康教育维度干预组满意度显着高于对照组,t=-2.30,p<0.05。结论1.心胸外科择期大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均有比较明显的心理症状,但不同的患者其心理症状的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说明了开展分级心理护理的必要性。2.本研究发现以下因素会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包括疾病认知、社会支持、就医环境、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等。同时,患者的心理状况和其睡眠质量、疼痛则存在显着相关性。3.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在循证的基础上,制定了不同级别心理护理的分级标准,并针对不同级别提供了相应的指导性心理护理措施。4.经过检验,此研究中所制定的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其分级标准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各级所提供的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可行而且有效。
孙雅楠[8](2022)在《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对患者依从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围术期依从性及术前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天津市环湖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7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取术前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术前访视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依从性评分、心率及血压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围术期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心率、舒张压及收缩压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神经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情绪,降低术前心理应激反应,提高手术依从性,临床护理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海美[9](2022)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观察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74例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结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心理状态指标、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3.7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低于对照组的18.91%(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手术恢复,缩短首次排气、下床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护理干预方式。
吴鸿[10](2021)在《胸外科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胸外科术后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1年7月山丹县人民医院接诊的112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组间性别、年龄均衡可比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还需要配合接受心理护理。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的监护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评分、认知能力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接受过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能力,同时还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康复速度。
二、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手术前的SAS评分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2)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1 文献回顾 |
2 概念框架 |
第二部分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心理现状调查及制定分级心理护理的标准和措施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心理护理分级标准的制定 |
5 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 |
第三部分 分级心理临床干预及效果评价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分级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慢性鼻窦炎流行病学 |
1.2 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后填塞期疼痛 |
1.3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
1.4 研究方法 |
1.4.1 调整间接比较 |
1.4.2 横断面调查 |
1.5 研究思路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 |
2.1 研究背景 |
2.2 资料与方法 |
2.2.1 资料来源 |
2.2.2 检索词 |
2.2.3 检索实施 |
2.2.4 纳入排除标准 |
2.2.5 文献筛选 |
2.2.6 质量评价 |
2.2.7 数据提取 |
2.2.8 统计分析 |
2.3 结果 |
2.3.1 文献检索结果 |
2.3.2 纳入研究基本特征 |
2.3.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
2.3.4 护理措施效果分析 |
2.4 讨论 |
2.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内窥镜鼻窦术后患者疼痛控制现状及满意度调查 |
3.1 研究背景 |
3.2 研究方法 |
3.2.1 研究对象 |
3.2.2 样本量 |
3.2.3 抽样方法 |
3.2.4 研究工具 |
3.2.5 质量控制 |
3.2.6 统计分析 |
3.3 结果 |
3.3.1 患者一般资料 |
3.3.2 患者疼痛控制情况及满意度调查结果 |
3.3.3 疼痛经历影响因素分析 |
3.4 讨论 |
3.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结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展望 |
综述 内窥镜鼻窦术后不同材料填塞鼻腔患者疼痛比较 |
参考文献 |
附件I 检索策略 |
附件II 一般资料调查表 |
附件III 休斯顿疼痛控制情况调查表 |
附件IV 检索策略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术前SCL-90得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情况比较 |
2.2 术后SCL-90得分及匹兹堡睡眠指数得分情况比较 |
3 讨论 |
(5)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2.1 术前心理护理 |
1.2.2 术中心理护理 |
1.2.3 术后心理护理 |
3 结果 |
4 讨论 |
(6)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心理护理在外科危机管理中的应用[1] |
2 心理护理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
3 外科急重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
4 外科心理护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方向 |
4.1 外科心理护理的理论亟待完善 |
4.2 心理护理评价体系不完备 |
4.3 实行心理护理的质量控制缺乏严谨的评价标准 |
4.4 外科心理护理的发展方向将是个性化心理护理 |
(7)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路线 |
1.3 研究目的 |
第二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标准制定的依据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研究工具 |
2.2.2. 资料的收集 |
2.2.3. 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
2.3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
2.3.1. 病人的一般资料 |
2.3.2. 术前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资料 |
2.3.3. 术后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资料 |
2.3.4.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状况的比较 |
2.4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4.1 心理状况的分析 |
2.4.2 影响患者心理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
2.4.3 生理指标与患者心理状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三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心理护理模式的基本确立 |
3.1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前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制定 |
3.1.1. 术前的心理评估 |
3.1.2. 术前不同级别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 |
3.1.3. 术前不同级别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 |
3.1.4. 术前分级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
3.2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术后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制定 |
3.2.1 术后患者的心理评估 |
3.2.2 术后不同级别心理护理标准的制定 |
3.2.3 术后不同级别可供参考的心理护理措施 |
3.2.4 术后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
第四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检验 |
4.1 调查对象 |
4.1.1 患者 |
4.1.2 临床护士 |
4.2 调查方法 |
4.2.1 对患者的调查 |
4.2.2 对临床护士的调查 |
4.2.3 资料收集过程 |
4.3 调查结果 |
4.3.1 患者的调查结果 |
4.3.2 临床护士对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检验(第一阶段) |
4.3.3 临床护士对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检验(第二阶段) |
4.4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可行性分析 |
4.4.1 从患者角度分析心理护理的可行性 |
4.4.2 从临床护士角度分析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可行性 |
4.4.3 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伦理分析 |
第五章 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效果的探讨 |
5.1 研究对象 |
5.2 研究方法 |
5.2.1 研究工具 |
5.2.2 干预方法及资料的收集 |
5.2.3 资料的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一般资料(见表5-1) |
5.3.2 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见表5-2、表5-3) |
5.3.3 术前不同心理护理级别患者SCL-90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
5.3.4 相关生理指标改变情况及分析 |
5.3.5 满意度得分情况(见表5-13) |
5.3.6 患者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级别的变化(见表5-14) |
5.4 讨论 |
5.4.1 心理护理效果的评价 |
5.4.2 患者满意度分析 |
5.4.3 分级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困难 |
第六章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局限性 |
6.1 本研究的创新点 |
6.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8)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对患者依从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护理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后SAS及依从性评分比较 |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 |
3 讨论 |
(9)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对照组 |
1.3.2 观察组 |
1.4 观察指标 |
1.4.1 心理状态[12,13] |
1.4.2 护理满意度[14]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
2.2 两组心理状态指标比较 |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胸外科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护理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的监护时间、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比 |
2.2 两组患者术后运动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情况对比 |
3 讨论 |
四、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心理护理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J]. 尹宏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1(17)
- [2]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分级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研究[D]. 郑艳楠. 新乡医学院, 2020(12)
- [3]慢性鼻窦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比较及术后疼痛控制情况调查[D]. 陈吉. 兰州大学, 2020(01)
- [4]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研究[J]. 李维嘉. 中外医学研究, 2017(30)
- [5]心理护理在外科手术患者的应用分析[J]. 颜淑安. 中国卫生产业, 2013(08)
- [6]心理护理在外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 段洁,吴爱须,张丽芳,郭淑芸,苏丽. 河北医药, 2010(22)
- [7]心胸外科成年择期大手术患者分级心理护理模式的探讨[D]. 杨敏. 中南大学, 2009(04)
- [8]术前访视心理护理对患者依从性及应激反应的影响[J]. 孙雅楠.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02)
- [9]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心理护理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 刘海美. 医学信息, 2022(02)
- [10]胸外科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J]. 吴鸿. 现代养生, 20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