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时代的需要

实事求是是时代的需要

一、实事求是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论文文献综述)

薛庆超,薛静,刘伊纯[1](2022)在《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中研究表明新时代,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系统全新阐发,深刻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渊源与历史逻辑,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内涵与历史底蕴,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表现为: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好生活期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协和万邦养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升华凝结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谱写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明相得益彰、中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壮美乐章。

蒋海曦,蒋南平,蒋晋[2](2021)在《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研究,目前还有很大的理论空间。本文认为必须从以下方面保证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实现:在共同富裕科学内涵的界定、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共同富裕的具体做法、共同富裕的标准制定以及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方面,必须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我党100年来寻找到的科学方法,必须运用这个方法于共同富裕的实践中;党100年来努力奋斗,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都在实践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同时,在共同富裕过程中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分配制度及高质量发展。

崔丽君,赵天河[3](2021)在《新时代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探微》文中研究表明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实事求是融汇贯通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探索之中,凝聚升华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创新之中,吸收运用于新时代党和国家的自身建设之中。实事求是思想闪耀真理光芒、散发价值魅力、彰显实践本真。准确理解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提出的实事求是思想,把握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对实事求是的探索与发展,有利于新时代领导干部践履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端正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新时代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调查研究中掌握工作主动权、在学习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在实践历练中提升行动自觉,在作风建设中涵养风清气正。

郭彦森,杜俊瑶[4](2021)在《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观的百年演进》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观的百年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缩影,其理论重点演进,具有清晰的逻辑理路: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从迷信个别论断,到坚持基本原理,再到掌握精髓,最后到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从照搬别国模式,到坚持走自己的路;从强调生产关系变革,到注重生产力发展;从非均衡发展,到社会全面进步。在对基本国情的认识上,从认识革命实际,到认识建设实际;从认识"未发展阶段"的国情,到认识"发展起来以后"的国情。这表明,经过百年历练,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清醒、越来越自信。详细梳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观的百年演进,可以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汤素娥,马华华,付湘龙,王诗吟,田湘波,潘彬,张佳[5](2021)在《“岳麓书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笔谈》文中指出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在谈到岳麓书院在中华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影响时,他既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也强调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总书记对后一个"结合"的强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值此总书记到湖南大学考察一周年之际,本刊特设专栏,刊发湖南大学社科处组织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重要讲话精神"专项研究的部分成果,就"岳麓书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期望能由此进一步推动岳麓书院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智慧启迪、品格砥砺和情操涵养。

奚洁人[6](2021)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文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这个方法的本质特征和活的灵魂,就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把这个活的灵魂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将这个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基本方法论贯穿于党的理论创新的全过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时,这一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和基本方法论的科学内涵,又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中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活的灵魂创新发展的独特贡献。

庞坤缺[7](2021)在《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指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发展,开放成为推动人类历史发展进步的必然要素,体现了一个国家致力于自身发展和不断走向世界的发展诉求。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和稳定器,其中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历史雄辩地证明,对外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在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实践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开放”“怎样扩大开放”“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等理论与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时代对外开放的新理念、新倡议,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是对中国对外开放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中国实施全面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遵循,同时,为探寻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本文围绕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这个主题,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再探讨其理论特征、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辩证逻辑关系,接着深入梳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包括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现实依据等,再对其主要内容以及主要内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论述,接着从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探析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最后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世界影响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基于上述研究思路,本论文共分六个章节展开具体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本章主要把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和述评、研究思路和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等问题,梳理介绍清楚,为整个研究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是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基本理论概述,本章首先对开放、对外开放、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等概念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再具体分析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最后在改革开放的框架内分析了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辩证关系。本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理清了一些基本概念,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将本课题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第三章重点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主要从其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渊源、现实依据等三个方面进行系统梳理、全面阐释。概而观之,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有着深刻必然的依据。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新特点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它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思想为理论基础,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对外交往理念、对外开放理论,成为其形成的宝贵思想资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我国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时期、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等,构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现实根基。第四章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本章从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完善对外开放布局、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系统阐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并从根本理念、战略布局、重要支撑、价值目标、重要保障等方面,剖析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之间所具有的严密内在逻辑关系。这一章是本文研究的逻辑中心,为后两章的研究做好铺垫、打下基础。第五章针对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展开剖析,本章从思想维度和实践维度两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继承和发展。具体来看,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坚持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是其在思想维度的方法论;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是其在实践维度的方法论。在新时代境遇下,科学把握、系统剖析其方法论,对于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的理解和实践方略的践行,指导新时代对外开放不断向高水平迈进,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第六章归纳总结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本章是论文研究的逻辑终点,在前几章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章从理论创新、实践意义和世界影响三个方面,集中揭示了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具体来看,从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开放理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等方面总结了其理论贡献;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助力中国话语体系传播等方面剖析了其实践意义;从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探讨了其世界影响。

杨舒佳[8](2021)在《《神农本草经》训诂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神农本草经》(以下简称《本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训诂学则是沟通古今的桥梁,是解读古籍文献的重要工具。本课题以历代《本经》训诂类着作中《本经》的365味药物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学的角度,对《本经》训诂的产生、发展等全过程进行梳理,揭示《本经》历代训诂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同时在对每个时代《本经》注释以训诂学视角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论述《本经》训诂与普通训诂学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本经》训诂中所体现的本草训释特点,以期为当今本草学、中医古籍训诂研究提供借鉴。本文主要运用文献学、历史学、训诂学的方法,并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综合研究与典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另外结合比较法,横向比较《本经》训诂与普通训诂及当时学术关系,纵向比较各时代《本经》训诂的继承与发展。论文主体按照《本经》训诂的历史分期进行研究,先秦两汉是本草训诂的萌芽时期;魏晋南北朝是《本经》训诂的奠基时期,《本草经集注》的着成标志着“集注”训诂体式的确立;隋唐五代是《本经》训诂的发展时期,表现为《新修本草》在训诂内容、方法上的突破;宋金是繁荣时期,主要是《证类本草》内部《本草图经》等对《尔雅》等训诂学成果的关注和应用,集解之训诂材料、为难字注音、本草名物训诂的极大丰富,以及在训诂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元明是转折时期,李时珍《本草纲目》和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共同形成了《本经》训诂的转折,前者是在训诂内容上取得名物训诂巨大成就的同时,完成了由本草名物训诂、名实考订向阐释药理的转变,后者则是完成了训诂着作类型的转型,即由以《本经》为核心的层层补注转向了专于《本经》经文药性药理探讨的训诂;清代为《本经》训诂的鼎盛时期,训诂着作的大量增加,训诂内容的极大丰富,乾嘉考据学主要方法的正确使用等,使得《本经》训诂取得显着成就。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历代《本经》训诂对前代皆有所继承与发展,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共性特点。第二,宋金时期的《本经》训诂具有区别于普通训诂学的显着特点:递相补训,图文互释及以方释药;《本经》训诂在元明时期形成由本草名物训诂到本草药性药理解说的转折;清代乾嘉时期训诂学的兴盛对《本经》训诂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三,《本经》训诂因本草具有药物属性,故可以通过临床实践的方式进行验证,这一点是与普通训诂学的名物训诂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图文互释及以方释药是《本经》训诂的有效途径和特殊之处。第四,《本经》训诂的起源与发展,同时也体现出对本草药物的认识不断深入的过程,从名物训诂发展到药性药理阐释。本文首次对《神农本草经》的训诂史作出系统的梳理、归纳总结,有利于对古代《本经》训诂形成整体的观照。首先,本文提出了《本经》训诂着作具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陶弘景整理的《本经》为传承系统的主流本草着作,即《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二是明清时期出现的以注疏《本经》为撰述思想的本草着作。进而通过对《本经》训诂的产生、发展等过程进行梳理,探讨了各个时期《本经》的训诂体例、训诂内容、训诂方法、训诂特点、训诂成就及不足,对于部分有争议的本草问题进行考证,有助于全面了解《本经》的训诂情况及本草训诂的独特之处,对于深入理解《本经》经文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其次,本文对于宋金时期及清代的《本经》训诂研究具有独到之处,前者提出了该时期《本经》训诂有“整体训诂”与“内部训诂”之分,药图、药方是《本经》训诂的独特内容,图文互释、以方释药是《本经》训诂的独特方式,并指出为《本经》难字注音是在宋代时大量出现,是区别于其他历史时期的重要特点;后者则对《本经》训诂内容详细探讨,总结其规律,归纳其方法,指出《本经》训诂的特有句式,对于理解《本经》经文,读懂经文注释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最后,本文从普通训诂学视角审视《本经》训诂,考察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反思二者存在的共性问题,揭示本草训释的独有内容(药图及药方)及特点(图文互释、以方释药、句式应用等),总结历代《本经》(药物)训诂的共性特点,并从历史学角度总结历代《本经》训诂的继承与创新,分析本草训诂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特征,可以为当今本草学、中医训诂学研究提供借鉴。

李华文,陈宇翔[9](2021)在《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伴随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而逐渐形成、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完整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百年艰辛奋斗并走向成功和成熟的伟大历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过程,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等党的核心领导人在其中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他们从不同角度阐释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特别是善于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解决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等时代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根本上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实践出真知,而不被教条主义与狭隘经验所束缚,始终把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作为执政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真正将实事求是思想落到实处。

张龑[10](2021)在《实事求是的法理阐释》文中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石。法治体系始终在调和认知、规范和实践的关系,实事求是就是一种处理三者关系的程序理论,它包含了"从实际出发—主张正确性—理论证立—实践检验—达成共识"等五个环节。由此出发,实事求是作为政治原则,在以党章为首的党规体系当中,体现为探索与纠偏机制、证立与实践检验机制以及深入群众的审慎理性机制。在党规与国法相统一的中国特色的政法体制中,实事求是发挥着党规对国法的引领作用。在立法领域,它化解了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紧张关系,有助于实现最大程度的立法共识;在司法领域,它体现为"事"上严格遵循证据规则,"是"上严格遵循疑罪从无,"求"上严格遵循依法纠错,破除无罪推定、程序正义等形式价值的教条化,实现客观公正、人民满意的司法裁判。

二、实事求是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事求是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论文提纲范文)

(1)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智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高度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地位
    (二)追寻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源头
    (三)探寻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
    (四)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二、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美好生活期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一)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小康”思想
    (二)以“小康”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目标
    (三)系统阐述和部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协和万邦养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立基中华文明底蕴定位中国与世界关系
    (二)激活历史文化记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四、升华凝结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谱写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文明相得益彰、中国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壮美乐章
    (一)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扎根中华文化
    (二)作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论断
    (三)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内涵
    (四)为应对人类社会各种挑战提供中国智慧
    (五)为彰显中国形象提供强大软实力

(2)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共同富裕热议与问题的提出
    (一)关于共同富裕的科学内涵
    (二)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三)共同富裕的具体做法
    (四)共同富裕的标准
    (五)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二、新时代共同富裕要坚持实事求是
    (一)在共同富裕中坚持实事求是,是我党思想路线的遵循和发扬
    (二)在共同富裕中坚持实事求是,是新时代的要求
    (三)坚持实事求是,亦是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内在要求
三、新时代共同富裕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一)共同富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时代产物
    (二)历史证明了理论联系实际是当前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方法
    (三)实现共同富裕,迫切需要理论联系实际
四、新时代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一)以人民为中心是共同富裕的根本方向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党的工作目标
    (三)以人民为中心,才不会使共同富裕偏离方向
五、新时代共同富裕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分配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分配制度是我党长期探索的科学结晶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及分配制度,保证了共同富裕健康发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分配制度,保证了共同富裕的政策实施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分配制度,保证了共同富裕过程中其他体制及制度的改革
六、新时代共同富裕要坚持高质量发展
    (一)历史证明只有发展才能解决共同富裕的根本问题
    (二)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客观上要求高质量发展
        1.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从实践上保证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2.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从实践上保证共同富裕的正确路径
        3.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从实践上保证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
        4.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从实践保证共同富裕的动力机制
        5.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保证共同富裕的全面性

(3)新时代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探微(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历届领导人对实事求是的探索与发展
    (一)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探索
    (二)邓小平对实事求是的贡献
    (三)江泽民、胡锦涛对实事求是的发展
    (四)习近平对实事求是的丰富
二、新时代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一)践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二)弘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三)端正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三、新时代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的实践进路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为民办实事
    (二)注重调查研究,掌握工作主动权
    (三)加强历史学习,汲取奋进力量
    (四)增强实践历练,提升行动自觉
    (五)加强作风建设,涵养清风正气

(4)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观的百年演进(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确立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基本内容
        (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2)实事求是是一种科学态度,是一种优良作风,是党性的表现
        (3)坚持实事求是,要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理论重点
        (1)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
        (2)中国的实际问题是什么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观的理论探索
    1.取得的理论成果
        (1)明确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
        (2)系统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
        (3)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出现的理论失误
        (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教条化
        (2)社会主义建设脱离实际
        (3)思想方法上主观主义作风盛行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实事求是观的恢复和发展
    1.党的实事求是观的发展
        (1)阐明了实事求是的理论地位
        (2)发展和完善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强调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
    2.党的实事求是观理论重点的变化
        (1)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
        (2)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的变化
        (3)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变化
四、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观的进一步发展
    1.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观的深入发展
        (1)系统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
        (2)深刻揭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3)明确指出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努力方向
    2.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观理论重点的持续深化
        (1)新时代的基本特征
        (2)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结语

(5)“岳麓书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笔谈(论文提纲范文)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及赓续路径
    一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精神内核
        (一)“心忧天下”的爱国底色
        (二)“敢为人先”的爱国品质
        (三)“砥砺革新”的爱国情怀
        (四)“经世致用”的爱国理念
    二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当代价值
        (一)为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
        (二)为社会和谐稳定夯基固本
        (三)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指南
    三 岳麓书院爱国主义传统的赓续路径
        (一)精准发力,挖掘岳麓书院爱国主义资源
        (二)依托课程,厚植岳麓书院爱国主义基因
        (三)营造氛围,优化岳麓书院爱国主义环境
岳麓书院与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精神的承衍与传统书院的转型
    一 世代变革中的“实事求是”思想传承
    二 湘省官员的“实事求是”理念与地方教育改革
    三 近代湖南大学的建立:实事求是,敢为人先
    四 结语
岳麓书院的“廉”文化及其育人功能
    一 “忠孝廉节”:开校训及廉洁育人之滥觞
    二 校训中的“廉”:对中华民族廉政观的发扬
    三 校训中的“廉”发挥了预防腐败的功能
岳麓书院隐性德育的现代启示
    一 岳麓书院的隐性德育
        (一)德育隐于书院自然环境
        (二)德育隐于书院人文建筑
        (三)德育隐于书院历史先贤
        (四)德育隐于书院特色活动
        (五)德育隐于课程教学内容
    二 岳麓书院隐性德育的现代借鉴
        (一)以志导人,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
        (二)以德育人,发挥教师德性的表率作用
        (三)以文化人,建设探索式德育实践课程
        (四)以礼育人,构建体验式德育践履体系
岳麓书院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
    一 从宏观层面看,要坚定不移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
    二 从中观层面看,要结合时代需求,推动优秀传统在新时代文化教育发展中彰显思想伟力
    三 从具体层面看,要全面拓宽新时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6)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论文提纲范文)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二、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7)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意义
        1.1.1 选题缘由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述评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开放的内涵
        2.1.2 对外开放的内涵
        2.1.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涵
    2.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征
        2.2.1 宽广的马克思主义视野
        2.2.2 强烈的风险意识
        2.2.3 博大的国际胸怀
        2.2.4 科学的思维方式
        2.2.5 形象的语言风格
    2.3 扩大对外开放与深化对内改革的关系
        2.3.1 以开放促改革,对外开放为对内改革提供丰富经验
        2.3.2 以改革促开放,对内改革为对外开放提供坚实基础
        2.3.3 二者辩证统一,共同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
    3.1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1.1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时代潮流
        3.1.1.2 国际产业分工格局发生新变化
        3.1.1.3 国际规则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3.1.2 国内背景
        3.1.2.1 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3.1.2.2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3.1.2.3 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
    3.2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
        3.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开放的理论
        3.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开放的理论
        3.2.1.2 列宁关于开放的理论
        3.2.2 中国共产党人的对外开放思想
        3.2.2.1 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
        3.2.2.2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
        3.2.2.3 江泽民的对外开放思想
        3.2.3.4 胡锦涛的对外开放思想
        3.2.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交往和开放的思想资源
        3.2.3.1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3.2.3.2 郑和下西洋,“锐意通四夷”的睦邻友好交往思想
        3.2.3.3 林则徐、魏源等人的“知夷情”“解夷事”“睁眼看世界”等开放思想
        3.2.3.4 康有为、梁启超的开放思想
        3.2.3.5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思想
    3.3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
        3.3.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就
        3.3.2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发展时期
        3.3.3 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3.3.4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需要
4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4.1 根本理念: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
        4.1.1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4.1.1.1 开放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4.1.1.2 扩大开放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4.1.2 开放发展新理念的丰富内涵
        4.1.2.1 主动开放
        4.1.2.2 全面开放
        4.1.2.3 共赢开放
        4.1.2.4 双向开放
        4.1.2.5 公平开放
        4.1.3 加快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
        4.1.3.1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4.1.3.2 推动贸易强国建设
        4.1.4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4.1.4.1 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特点
        4.1.4.2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更均衡更充分的高质量发展
    4.2 战略布局:完善对外开放布局
        4.2.1 完善对外开放区域布局,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4.2.1.1 打造东部沿海开放新高地
        4.2.1.2 加快内陆沿边开放步伐
        4.2.1.3 陆海统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4.2.2 完善对外开放贸易布局,推动我国从外贸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4.2.2.1 不断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
        4.2.2.2 推动多边、区域、双边贸易协同发展
        4.2.2.3 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
        4.2.2.4 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4.2.3 完善对外开放双向投资布局,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
        4.2.3.1 稳步实施“引进来”
        4.2.3.2 积极推进“走出去”
    4.3 战略重点: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4.3.1 “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历程
        4.3.1.1 “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
        4.3.1.2 “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化
        4.3.2 “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目标
        4.3.2.1 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
        4.3.2.2 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
        4.3.2.3 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
        4.3.2.4 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
        4.3.2.5 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4.3.3 “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
        4.3.3.1 政策沟通不断深化
        4.3.3.2 设施联通不断加强
        4.3.3.3 贸易畅通不断提升
        4.3.3.4 资金融通不断扩大
        4.3.3.5 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4.3.4 “一带一路”建设对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影响
        4.3.4.1 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合作提供重要平台
        4.3.4.2 为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辟广阔空间
    4.4 重要支撑: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4.1 全球治理体系中的中国定位与角色
        4.4.1.1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定位
        4.4.1.2 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角色
        4.4.2 以中国智慧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4.4.2.1 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
        4.4.2.2 提升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4.4.3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
        4.4.3.1 在全球政治和安全领域展示中国担当
        4.4.3.2 在经济金融领域提供中国方案
        4.4.3.3 在网络治理新兴发展领域承担中国责任
        4.4.3.4 在构建国际海洋新秩序中贡献中国力量
    4.5 价值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5.1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
        4.5.1.1 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
        4.5.1.2 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
        4.5.1.3 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4.5.1.4 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4.5.1.5 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4.5.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途径
        4.5.2.1 政治上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4.5.2.2 安全上坚持共治共处,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4.5.2.3 经济上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4.5.2.4 文化上坚持互鉴共存,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4.5.2.5 生态上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4.6 重要保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4.6.1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内涵
        4.6.1.1 相互尊重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坚实基础
        4.6.1.2 公平正义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4.6.1.3 合作共赢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理念
        4.6.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外交实践
        4.6.2.1 秉持合作共赢原则,构建新型大国关系
        4.6.2.2 树立“亲诚惠容”理念,构建新型周边关系
        4.6.2.3 坚持正确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协作
5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方法论
    5.1 思想维度
        5.1.1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
        5.1.2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统一
        5.1.3 坚持民族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
    5.2 实践维度
        5.2.1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
        5.2.2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
        5.2.3 坚持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相结合
        5.2.4 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
6 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
    6.1 理论创新
        6.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对外开放理论
        6.1.2 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思想
        6.1.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构成部分
    6.2 实践意义
        6.2.1 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增添新动力
        6.2.2 为全面提升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拓展新空间
        6.2.3 为助力中国话语体系传播,提供新平台
    6.3 世界影响
        6.3.1 为世界经济增添新动能,展示了中国力量
        6.3.2 为探索国际合作新机制,提供了中国方案
        6.3.3 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8)《神农本草经》训诂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绪论
第一章 本草及其训诂发端时期:先秦两汉
    第一节 《神农本草经》时代及以前的药物知识
    第二节 《神农本草经》以前的本草训诂
        一、《尔雅》
        二、《方言》
        三、《说文解字》
        四、《释名》
    第三节 《神农本草经》的成书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神农本草经》训诂奠基时期:魏晋南北朝——“集注”训诂体式的确立及名物训诂的发端
    第一节 《神农本草经》训诂兴起的学术文化背景
        一、《神农本草经》的传本及《本草经集注》的形成
        二、《本草经集注》以前的《神农本草经》注训
    第二节 陶弘景及其《本草经集注》
    第三节 《本草经集注》的训诂方法
        一、广征博引
        二、以今释古
        三、辨物释名
        四、善用譬喻修辞
    第四节 《本草经集注》的训诂特点
        一、以研访目验为据
        二、以传闻见识佐证
        三、求实指误存疑
    第五节《本草经集注》的训诂成就与不足
        一、“集注”训诂体式的确立
        二、“朱墨分书”标识法
        三、不足之处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神农本草经》训诂发展时期:隋唐五代——“音训”训诂方法及名物训诂的充实发展
    第一节 《新修本草》的学术文化背景
    第二节 《新修本草》概要
    第三节 《新修本草》对《集注》训诂的继承
    第四节 《新修本草》对《集注》训诂的发展
        一、训诂体式
        二、训诂方法
        三、训诂内容
    第五节 《新修本草》形音义兼顾的训诂特点
    第六节 《新修本草》的训诂成就与不足
        一、纠误正用的训诂成就
        二、不足之处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神农本草经》训诂繁荣时期:宋金——“集注”训诂材料的极大丰富及名物训诂的深入发展
    第一节 《证类本草》的学术文化背景
    第二节 从《新修本草》至《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一、本草要籍简介
        二、本草要籍传承关系
    第三节 《证类本草》对前代训诂的继承与发展
        一、集注的训诂体式
        二、由“朱墨分书”到“阴阳别文”
    第四节 《证类本草》的整体训诂特点
    第五节 《证类本草》的内部训诂特点
        一、征引诂训,广及注疏
        二、递相补训,考辨名实
        三、图文互释,相辅而行
        四、难字注音,因音辨名
        五、以方释药,功用有征
    第六节 《证类本草》的训诂成就与不足
        一、集解训诂之丰
        二、名物训诂之盛
        三、不足之处
    第七节 《本草衍义》对《本经》训诂的意义
    第八节 南宋(金)本草训诂概况
        一、《绍兴本草》
        二、《纂类本草》
        三、《宝庆本草折衷》
        四、《本草成书》
    第九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神农本草经》训诂转折时期:元明——训诂着作体例之变及名物训诂集大成后训诂重点向药性理论转移
    第一节 元明时期的学术文化背景
    第二节 《本草纲目》对前代训诂的继承与发展
        一、训诂着作的编撰体例
        二、训诂体例
        三、训诂内容
        四、训诂方法
    第三节 《本草纲目》的训诂特点
        一、引字辞之书,谨训名物
        二、重音声之系,详解异名
        三、秉格物之学,考释性理
    第四节 《本草纲目》的训诂成就与不足
        一、详尽释名,堪为名物训诂之峰
        二、综释本草,诚《本经》训诂之集成
        三、不足之处
    第五节 《神农本草经疏》对《本经》药物的训诂
        一、《神农本草经疏》概述
        二、《神农本草经疏》对前代训诂的继承与发展
        三、《神农本草经疏》的训诂特点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神农本草经》训诂鼎盛时期:清代
    第一节 清代学术文化背景
    第二节 清代《本经》训诂概况
    第三节 清代《本经》训诂对前代的继承与发展
        一、训诂着作的编撰体例
        二、训诂体例和形式
        三、训诂内容
        四、训诂术语
    第四节 清代《本经》训诂内容
        一、训释实词
        二、分析语法
        三、呈现修辞
        四、标彰句读
        五、注音校勘
        六、揭示题旨
    第五节 清代《本经》训诂的方法与特点
        一、悉遵经旨,透发《本经》奥义
        二、切合实用,抉发《本经》精蕴
    第六节 清代《本经》训诂的成就与不足
        一、训诂有法,理有所宗,成果显着
        二、过于尊古,穷圆其说,反失于真
    第七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本经》训诂研究综论
    第一节 历代《本经》(药物)训诂的共性特点
        一、实事求是、尊古不泥的训诂原则
        二、以目验亲证为训诂依据
        三、纠正前代之误的训诂传统
        四、善用譬喻修辞
    第二节 本草训诂与普通训诂学的区别与联系
        一、本草药物属性决定其区别
        二、名物之学的关联与融通
    第三节 本草训诂与普通训诂学的共性问题
    第四节 本草训诂中的历时性与共时性探讨
    第五节 《本经》训诂对本草学及训诂学的借鉴意义
    第六节 《本经》训诂疑点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探索与形成
    (二)革命战争时期实事求是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标
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与丰富发展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实事求是思想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新时代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二)以实事求是思想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四 结 语

(10)实事求是的法理阐释(论文提纲范文)

一 实事求是的法学意涵
    (一)实事求是的语义解
    (二)从商谈法哲学对实事求是的阐释
        1.实“事”的客观性
        2.“是”:客观规律与正确判断
        3.“求”:一种对正确性的主张
    (三)一种包容性的实事求是观
        1.实践性
        2.证立性
        3.检验性
        4.共识性
        5.主张正确性
二 实事求是的政治原则与党章的规范化进程
三 实事求是作为法律原则之立法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是科学立法与民主立法的统一
        1.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2.弥合科学性与民主性的实事求是的立法原则
    (二)实事求是原则指引下的立法机制
        1.纵向的民主商谈立法:全国以及地方各级人大
        2.横向的民主商谈立法:人民协商
        3.基层参与的民主商谈立法:群众路线
四 实事求是作为法律原则之司法原则
    (一)事:从原始事实到法律事实
    (二)求:从“事”到“是”的正确性主张
    (三)是:价值与实践的统一
五 结 语

四、实事求是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J]. 薛庆超,薛静,刘伊纯.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2(01)
  • [2]新时代共同富裕的理论阐释[J]. 蒋海曦,蒋南平,蒋晋. 企业经济, 2021
  • [3]新时代领导干部坚持实事求是探微[J]. 崔丽君,赵天河.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21(04)
  • [4]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观的百年演进[J]. 郭彦森,杜俊瑶. 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5)
  • [5]“岳麓书院优秀文化传统的当代传承”笔谈[J]. 汤素娥,马华华,付湘龙,王诗吟,田湘波,潘彬,张佳. 文化软实力, 2021(03)
  • [6]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J]. 奚洁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 2021(03)
  • [7]习近平关于对外开放重要论述研究[D]. 庞坤缺.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8]《神农本草经》训诂史研究[D]. 杨舒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9]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J]. 李华文,陈宇翔.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4)
  • [10]实事求是的法理阐释[J]. 张龑. 环球法律评论, 2021(04)

标签:;  ;  ;  ;  ;  

实事求是是时代的需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