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技术及其应用

MPLS技术及其应用

一、MPLS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刘睿[1](2020)在《面向5G的L3VPN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迄今为止,第四代移动通信4G已基本满足用户大部分通信及娱乐需求。未来随着物联网的兴起,移动通信技术又将成为万物互联的基础,为满足由此带来的爆炸性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应运而生。相比于4G移动通信技术关注单点技术突破,5G移动通信不仅关注为用户提供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高可靠性的智能灵活、高效开放的移动通信网络,更多关注多种技术深度融合及网络架构的革新。目前,随着国内5G通信全面商用的推进,各大运营商纷纷提出针对5G的解决方案,基于此设备制造商推出支持5G的PTN设备。本文基于中国移动提出的全新切片分组网SPN传输网体制,提出一种处于切片分组层的用于组建客户专线业务的L3VPN技术的设计模型,重点研究L3VPN在业务转发层面实现原理及L3VPN中关键技术。本文主要研究的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5G通信国内外发展趋势,分析5G通信的业务和技术需求及5G通信面临的技术挑战。分析5G通信网络架构及SPN新传输架构,阐述本文研究意义。(2)介绍SPN架构中采用的分段路由技术SR技术。此技术是一种源路由机制,继承MPLS技术的数据转发方式并在控制平面进行优化。使用IGP替代RSVP/LDP进行标签的分发,同时利用了IGP FRR实现了节点间的可靠保护,支持绑定标签,可以很好的支持异构网络的互通。将SR技术与SDN控制器结合,可以支持静态或动态配置业务,同时可以保障业务无中断。(3)基于一款支持5G的PTN设备设计一种组建虚拟专用网的L3VPN技术模型。按功能分为面向用户侧接口处理,面向网络侧接口处理及隧道处理和MAC学习等几部分,从业务转发层面出发结合API阐述L3VPN业务建立过程,并分析报文转发过程。同时分析SR技术与L3VPN技术结合的实现方式。(4)使用上述PTN设备,搭建仿真环境。验证L3VPN转发模型及L3VPN over SR模型的可实现性。

张伟[2](2018)在《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IPSec VPN和MPLS VPN是世界各大Internet服务提供商和云厂商竞相发展的VPN业务。IPSec VPN以其具备的安全特性成为了广泛应用的VPN技术之一;MPLS也因其具备的扩展性强、保障服务质量和流量工程等超越传统IP的技术优势,满足了互联网带宽业务的多方面需求。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比分析IPSec隧道和GRE隧道的优势和不足,针对IPSec VPN和GRE各自存在的问题,设计了GRE over IPSec VPN方案;并针对GRE over IPSec VPN存在的可扩展性的问题提出了DMVPN的解决方案。DMVPN是一种基于mGRE的IPSec VPN技术,通过实验仿真,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进行测试和分析,分析表明DMVPN在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很好的实现,但存在着流量工程和Qos(Quality of Service)方面的不足。为了解决DMVPN流量工程和Qos方面的问题,MPLS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缺陷;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虽然MPLS VPN已经通过地址空间和路由信息的分离来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但是对于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却未采取任何的加密手段,因此存在被窃取或篡改的风险。针对上述DMVPN和MPLS VPN各自所存在的缺陷,本文提出将DMVPN和MPLS融合的方案。这不仅解决了MPLS VPN中数据传输时容易出现的窃取或篡改的问题,而且还解决了DMVPN的流量工程和Qos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验仿真,对方案的安全性和可实施性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DMVPN具备的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和完整性校验的安全特性与MPLS VPN的扩展性强、流量工程和Qos能够实现完美的融合。

李碧波[3](2014)在《浅论MPLS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中认为MPLS技术所具备的一些优势是其它网络技术所不具备的。它不仅降低了网络的复杂性,且加入了IP等许多种流行技术,节约了组网成本;提供IP业务给用户时更加确保了其安全性,这一技术与市场相结合,具有极大发展潜力。

侯闻佳[4](2013)在《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从近十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的业务网正处在发展转型时期。一方面,各大通信运营商从原有的语音类业务转而面向IP化数据类的全业务,传送网承载的业务从以TDM为主向以IP为主转变;另一方面,传统的GSM和CDMA终究要向LTE演进,而LTE要求传输网络提供更大的带宽资源和IP化的大颗粒。目前使用的TDM(SDH、MSTP)网络已经无法满足这种发展的需求,如何构建统一承载网满足业务IP化的传送需求?采用哪种技术构建承载网?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通信运营商面临的迫在眉睫的挑战。论文从分组传送网的基本网络功能分析出发,针对现在还未成熟的时间同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测试数据为依据,提出以同步以太网1588v2为核心的技术方案,以解决实际复杂网络环境(如微波和交换网络的混合组网)下时钟无法统一的弊病。另外对于现网数据类业务安全等级高的特点,结合移动PTN试验网的设计方案,制定出一套适合于现阶段混合组网的保护方式,为未来大颗粒的全业务发展提供电信级的安全保护。论文也对LTE承载方式的选择和演进方向也进行了探讨。

王冰[5](2011)在《MPLS技术与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IP网络的广泛应用和ATM网络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它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MPLS技术源于IP和ATM的结合,但实际应用已经超越了IP路由和ATM交换的有机结合。MPLS具有运营成本低,网络速度高,业务综合能力强,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文现就MPLS技术及其应用的相关内容展开讨论,从基本概念、结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入手,进而分析其应用,以供参考。

潘军[6](2011)在《基于MPLS/VPN技术的Intranet构建方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Internet的扩张异常迅猛并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为有用的工具。它正在悄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但人们对其应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主要表现在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扩展性等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VPN因为独有的优势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但在现有的VPN技术中如何做出选择,成为了目前众多企业的研究热点。本文对FR VPN、ATM VPN、VPDN、SSL VPN以及IPSec VPN等相关VPN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各类VPN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其相关的特点进行总结,指出了MPLS/VPN相对于其他VPN技术的优势所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近几年新兴起的技术,主要是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并结合了第二层交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点,将第二层链路帧协议和第三层路由转发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可以将IP地址映射成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MPLS的一个重要应用即是构建MPLS/VPN网络。本课题对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从概念着手,对其技术背景、基本原理、MPLS数据转发原理、标签分发协议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讨论和研究,并在最后根据企业内部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的企业内部网络解决方案。

闫勇[7](2010)在《MPLS技术研究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MPLS技术进行了全面介绍,指出MPLS技术将发展成为运营商骨干网及各城域网的核心技术,分析了MPLS的技术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陈明献[8](2005)在《MPLS VPN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在IP网络上开展的实时业务日益增多,对IP网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解决传统IP网络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服务质量保证,必须及时研究并应用新技术来优化改造IP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MPLS技术实现的新一代网络具有灵活路由、高速交换以及服务质量和流量控制等性能,能够满足企业用户在IP网上开展VPN应用所要求的服务质量保证。MPLS成为网络优化和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首选技术。论文主要针对MPLS VPN网络环境中的多种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深入分析了MPLS的技术原理,总结了MPLS VPN在服务质量保证等方面所具有的明显技术优势。分析了MPLS的网络结构和体系结构中的主要组件及核心技术,对MPLS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讨论;通过分析覆盖型VPN的二、三层隧道协议,详细讨论集成型MPLS VPN的网络结构和技术原理;在比较MPLS VPN与传统IP VPN的基础上,得出MPLS VPN在保证QoS方面更具有优势的结论。具体研究了IETF的IP QoS业务模型,探讨了MPLS与区分服务模型相结合提供服务质量保证的工作机制。在分析比较综合服务模型和区分服务模型的体系结构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局限基础上,从MPLS实现服务质量保证的工作机制着手,对MPLS与区分服务模型的结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研究了MPLS流量工程技术对服务质量的保证作用。讨论了MPLS流量工程技术的发展过程,研究了MPLS流量工程的实现机制和各功能组件的工作过程,并对自愈恢复应用特性进行了分析。论文结合重庆电信IP宽带城域网优化扩容工程实践,提出了开展MPLS QoS和MPLS TE应用的技术方案。提出了IP宽带城域网的QoS模型,并制定了具体的QoS策略和技术部署方案,以及应用MPLS TE快速重路由的技术方案;通过实验验证了MPLS QoS技术方案能对不同CoS的业务提供不同的QoS保证,引入MPLS TE的快速重路由应用,可以增强网络的可靠性、安全性,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综合改善MPLS VPN的服务质量。

刘峻峰[9](2005)在《MPLS VPN的原理及其应用》文中认为Internet把人类的生活带入了网络信息时代。在网络信息时代,人们需要的不只是发送E-Mail、上网聊天,更多的需要是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这就要求Internet提供网络宽带服务,即宽带网。建立宽带网的目的是要实现五大目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这五大目标的实现,一方面要求宽带网具有稳定性、可靠性、可扩展性以及足够的安全机制,因此网络的服务标准就应该按照网络流量、服务质量、专用性来制定。而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成本,不应该重新构建新的网络,于是人们提出应该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来建立虚拟专用网络(VPN)来实现这些功能。 虚拟专用网(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是网络互联技术和通信需求迅猛发展的产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领域的不断推广,许多行业部门(如政府、金融、军队、企业集团等)越来越多认识到利用廉价的公用基础通信设施构建自己的VPN的重要性,通过VPN进行本部门数据的安全传输,从而推动了VPN在理论研究和实现技术上的发展。 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记交换)是打开进入新世纪VPN技术之门的“钥匙”。MPLS属于下一代网络(NGN)架构,是IP高速骨干网络交换标准,MPLS使服务供应商能够提供端到端高度可扩展的、分级别的商业IP业务,而且服务供应商和用户的配置和管理更加简单。 本文侧重点在于以满足用户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需求出发,结合MPLS与VPN的特色,提出了与通常解决安全性不同的方法:第二层MPLS VPN方法,最后提供MPLS VPN实际部署的解决方案。 本文的内容结构如下: 1、引言,介绍VPN的由来,VPN应用领域以及发展现状; 2、介绍VPN的概念,分类及存在的问题,引出MPLS VPN; 3、介绍MPLS的原理和实现方式; 4、阐述MPLS VPN的技术特色、分类、以及两种MPLS VPN的详细比较; 5、重点分析MPLS VPN的QoS算法、安全性和故障排除措施; 6、详细概述MPLS VPN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和在光网络中的实现; 7、结语,总结本篇论文中技术特点以及得失。

邱代燕[10](2005)在《用MPLS支持网络生存性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Internet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从Internet上承载的应用看,有三个明显的趋势:一是业务流量的规模不断增大;二是VOIP、网络视频服务等多媒体应用不断增多;三是电子商务、远程办公等以前由电信网络承载的关键业务也在使用Internet作为其网络平台。这对Internet的网络生存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流量工程是一种能将业务流映射到实际物理通路上,同时又可以自动优化网络资源以实现特定应用程序服务性能要求的、具有宏观调节能力和微观控制能力的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生存性指的是网络在出现故障时保持服务连贯性的能力,要求能从网络故障中迅速恢复,而且还要保持当前服务所要求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本文从垂直层次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并比较了网络各层次中的生存性机制,包括WDM层、SDH层、ATM层、MPLS层和IP层生存性机制的相关概念、分类和研究现状。并讨论了在层间调和各种生存性机制的可行性与利弊。在进行流量工程设计的过程中适当的采用这些生存性机制,可以更好的实现流量工程目标。MPLS技术是在Internet上实现流量工程,并进一步实现Internet QoS的一个重要机制。论文在重点研究并讨论用MPLS支持网络生存性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结合具体网络应用考虑生存性机制,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举出了光网络、MPLS VPN等的例子,给出了比较标准。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分层和分类策略的MPLS VPN生存性方案,从恢复时间和资源利用率两方面给出了性能评价。

二、MPLS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PLS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5G的L3VPN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5G移动通信发展现状
        1.2.2 L3VPN发展现状
    1.3 本文内容结构
2 5G概述及SPN承载方案
    2.1 5G通信概述
        2.1.1 5G业务需求及关键技术
        2.1.2 5G网络架构
    2.2 SPN承载方案
        2.2.1 SPN概述
        2.2.2 SPN方案推进及其相关标准
        2.2.3 SPN对 L3VPN部署需求及预期结果
    2.3 本章总结
3 L3VPN原理及相关技术
    3.1 L3VPN原理
    3.2 MPLS技术
    3.3 SR技术及其与MPLS技术对比
        3.3.1 SR技术
        3.3.2 SR技术与MPLS技术对比
    3.4 SR隧道技术设计与实现
        3.4.1 SR-TE隧道及SR-BE隧道设计与实现
        3.4.2 SRv6 隧道技术设计与实现
    3.5 L3VPN over SR设计与实现
    3.6 SR技术保护应用场景设计与实现
        3.6.1 LFA算法原理及概念
        3.6.2保护场景仿真实验
    3.7 本章总结
4 L3VPN组网方案设计及实现
    4.1 PTN设备硬件设计
    4.2 软件层次化设计
    4.3 L3VPN转发模型
        4.3.1 UNI-NNI业务建立流程
        4.3.2 NNI-UNI业务建立流程
        4.3.3 隧道处理过程
        4.3.4 SR多层标签封装处理
        4.3.5 MAC处理过程
    4.4 本章总结
5 L3VPN组网实现和测试验证
    5.1 L3VPN业务验证
        5.1.1 L3VPN业务测试拓扑
        5.1.2 L3VPN业务测试步骤
        5.1.3 L3VPN业务测试结果
    5.2 SR技术验证
        5.2.1 L3VPN over SR-TP测试拓扑
        5.2.2 L3VPN over SR-TP技术测试结果
        5.2.3 L3VPN over SRv6-BE测试拓扑
        5.2.4 L3VPN over SRv6-BE技术测试结果
        5.2.5 L3VPN over SRv6-TE测试拓扑
        5.2.6 L3VPN over SRv6-TE技术测试结果
    5.3 时延优化验证
    5.4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附录2 L3VPN over SR相关配置

(2)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发展趋势
    1.4 主要工作内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IPSec结合GRE及其应用
    2.1 VPN简介
    2.2 IPSec技术原理
        2.2.1 IPSec的封装与解封装
        2.2.2 IPSec安全框架
        2.2.3 IPSec工作模式
        2.2.4 IKE的交换过程
    2.3 GRE简介
    2.4 GRE结合IPSec
    2.5 GREoverIPSec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2.5.1 应用需求
        2.5.2 实验仿真方案
        2.5.3 IP地址配置
        2.5.4 路由器配置
        2.5.5 测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DMVPN及其应用
    3.1 DMVPN技术原理
        3.1.1 DMVPN简介
        3.1.2 mGRE隧道
        3.1.3 下一跳解析协议
        3.1.4 DMVPN对动态路由协议的支持
    3.2 DM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3.2.1 应用需求
        3.2.2 实验仿真方案
        3.2.3 IP地址配置
        3.2.4 路由器配置
        3.2.5 测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MPLSVPN及其应用
    4.1 MPLS基本概念
        4.1.1 路由器的分类
        4.1.2 标签
        4.1.3 LDP会话建立过程
        4.1.4 MPLSVPN工作过程
    4.2 MPLSVPN安全分析
        4.2.1 MPLSVPN安全威胁
        4.2.2 MPLSVPN安全改进
    4.3 MPLSVPN应用及实验仿真
        4.3.1 应用需求
        4.3.2 实验仿真方案
        4.3.3 IP地址配置
        4.3.4 路由器配置
        4.3.5 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DMVPN融合MPLSVPN的安全方案及其应用
    5.1 DMVPN与MPLSVPN比较
    5.2 DMVPN深度融合MPLSVPN相关技术及原理
        5.2.1 路由反射器
        5.2.2 虚拟路由器及VRF表
        5.2.3 RD、RT值
        5.2.4 DMVPN深度融合MPLSVPN原理
    5.3 DMVPN融合MPLSVPN的安全方案应用及实验仿真
        5.3.1 应用需求
        5.3.2 实验仿真方案
        5.3.3 IP地址配置
        5.3.4 路由器配置
        5.3.5 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课题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4)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PTN 概述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1.4 各章内容简介
第二章 分组传送网(PTN)的性能架构与技术分析
    2.1 PTN 性能结构
    2.2 PTN 技术的实现方式
    2.3 PBT 与 T-MPLS 技术
    2.4 业务的封装及承载
    2.5 各种承载技术 TCO
    2.6 层次化 OAM
    2.7 PTN 时钟同步技术
    2.8 PTN 技术的优势与比较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TN 的保护技术的研究
    3.1 PTN 的保护方式
    3.2 LSP/PW 线性保护
    3.3 RP 保护
    3.4 双归保护
    3.5 双归保护解决方案及分析
    3.6 试验网的场景应用
    3.7 端到端 QOS
    3.8 PTN 整体网络保护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TN 组网架构及其应用
    4.1 PTN 组网架构
    4.2 工程建设中的接入模式
    4.3 面向 LTE 的承载及演进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关键问题的思考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件

(5)MPLS技术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概念
    1.2 标签
2 MPLS的特点和体系结构
    2.1 MPLS的特点
    2.2 MPLS网络的基本组成
3 MPLS基本原理
    3.1 标签分配和标签转发
    3.2 MPLS的工作过程
4 MPLS的主要应用
    4.1 流量工程
    4.2 服务等级
    4.3 MPLS VPN
    4.4 MPLS未来的研究与发展
5 结束语

(6)基于MPLS/VPN技术的Intranet构建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MPLS 技术分析
    2.1 MPLS 技术背景
    2.2 MPLS 基本原理
        2.2.1 术语
        2.2.2 MPLS 数据结构
    2.3 MPLS 数据转发原理
        2.3.1 MPLS 网络结构
        2.3.2 传统IP 分组转发
        2.3.3 MPLS 分组转发
    2.4 标签分发协议
        2.4.1 LDP 的消息类型
        2.4.2 LDP 会话建立过程
        2.4.3 标签的分配和管理
        2.4.4 倒数第二跳弹出
    2.5 MPLS 体系展望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MPLS 的虚拟专用网络
    3.1 VPN 概述
    3.2 MPLS/VPN 的体系结构
        3.2.1 MPLS/VPN 网络的框架结构
        3.2.2 基于MPLS/VPN 的工作过程
    3.3 基于MPLS 的VPN 实现
    3.4 其它 VPN 技术的分析与比较
        3.4.1 帧中继 VPN
        3.4.2 ATM VPN
        3.4.3 VPDN
        3.4.4 SSL VPN
        3.4.5 IPSec VPN
        3.4.6 IPSec VPN、SSL VPN 和 MPLS/VPN 的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具体案例分析
    4.1 需求分析
    4.2 方案分析
    4.3 方案实施
    4.4 方案测试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论文

(7)MPLS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MPLS技术概述
    1.1 MP LS信令方式
    1.2 MP LS的网络构成
    1.3 MP LS的核心技术LD P
2 MPLS的工作原理
3 MPLS技术的应用
    3.1 流量工程
    3.2 服务质量 (QoS)
    3.3 虚拟专网 (VP N)
4 基于MPLS方式组建VPN
5 MPLS的发展前景
    5.1 从骨干走向边缘
    5.2 替代AT M
    5.3 结合底层光设备
6 结束语

(8)MPLS VPN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和缩略词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背景
        1.1.1 论文选题的应用背景
        1.1.2 论文选题的技术背景
    1.2 MPLS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及其研究的意义
        1.2.1 MPLS 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原理
    2.1 引言
    2.2 MPLS 概述
    2.3 MPLS 网络的结构
    2.4 MPLS 的体系结构
        2.4.1 MPLS 的主要组件
        2.4.2 MPLS 的核心技术
    2.5 MPLS 的工作流程
    2.6 小结
3 MPLS VPN 技术
    3.1 引言
    3.2 VPN 概述
        3.2.1 VPN 应满足的要求
        3.2.2 IP VPN 模型
    3.3 利用隧道技术实现覆盖型VPN
        3.3.1 第二层隧道协议
        3.3.2 第二层隧道协议的不足
        3.3.3 第三层隧道协议
    3.4 利用MPLS 技术实现集成型VPN
        3.4.1 MPLS VPN 网络结构
        3.4.2 MPLS VPN 实现原理
        3.4.3 MPLS VPN 与传统IP VPN 的比较
    3.5 小结
4 MPLS 的服务质量保证机制
    4.1 引言
    4.2 QOS 概述
        4.2.1 QoS 的定义
        4.2.2 CoS 概念
    4.3 实现IP QOS 的机制
        4.3.1 综合服务模型
        4.3.2 区分服务模型
    4.4 MPLS VPN 中QOS 的实现
        4.4.1 MPLS 实现QoS 的机制
        4.4.2 MPLS 与DiffServ 的结合
    4.5 小结
5 MPLS 流量工程
    5.1 引言
    5.2 流量工程概述
        5.2.1 流量工程中的性能指标
        5.2.2 流量中继
        5.2.3 基于MPLS 的流量工程技术
    5.3 MPLS 流量工程机制
    5.4 MPLS 流量工程结构
        5.4.1 报文转发组件
        5.4.2 信息发布组件
        5.4.3 路径选择组件
        5.4.4 信令协议组件
    5.5 MPLS 流量工程的自愈恢复应用特性
        5.5.1 链路或节点保护
        5.5.2 路径保护
    5.6 小结
6 MPLS VPN 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在重庆电信的应用
    6.1 引言
    6.2 概述
    6.3 IP 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与MPLS VPN
        6.3.1 核心层
        6.3.2 汇聚层
        6.3.3 接入层
        6.3.4 路由组织
        6.3.5 MP-BGP 的实现
    6.4 开展MPLS QOS 应用
        6.4.1 IP 宽带城域网的QoS 模型
        6.4.2 IP 宽带城域网QoS 技术部署
        6.4.3 IP 宽带城域网的QoS 策略
        6.4.4 MPLS VPN 的服务质量保证
    6.5 MPLS QOS 实验
        6.5.1 实验说明
        6.5.2 实验步骤
        6.5.3 实验结果
        6.5.4 实验结果分析
    6.6 实施MPLS 流量工程
        6.6.1 城域网实施MPLS 流量工程的总体方案
        6.6.2 城域网MPLS 流量工程FRR 的部署策略
    6.7 MPLS TE FAST REROUTE 实验
        6.7.1 实验说明
        6.7.2 实验步骤
        6.7.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6.8 小结
7 结束语
    7.1 主要工作
    7.2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9)MPLS VPN的原理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2 VPN的定义与分类
    2.1 VPN的定义
    2.2 VPN的分类
        2.2.1 按照实现原理分类
        2.2.2 按照开放系统接口(OSI-RM)层次分类
        2.2.3 按照建立VPN的方法分类
    2.3 IP VPN应用和实现的要求
        2.3.1 不透明数据包传输
        2.3.2 数据安全性
        2.3.3 QoS保证
        2.3.4 隧道机制
    2.4 IP VPN遇到的问题
3 MPLS原理与体系结构
    3.1 MPLS的由来
    3.2 MPLS的基本概念
        3.2.1 MPLS的术语及基本概念
        3.2.2 MPLS的框架结构
    3.3 MPLS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
        3.3.1 MPLS的数据平面
        3.3.2 MPLS的控制平面
    3.4 数据包在MPLS网络中的转发
    3.5 MPLS技术小结
4 MPLS VPN
    4.1 MPLS VPN的概念
    4.2 MPLS L3 VPN
        4.2.1 支持地址重叠
        4.2.2 支持重叠(Overlay)VPN
    4.3 MPLS L2 VPN
        4.3.1 点到点仿真虚电路(VLL)
        4.3.2 点到多点连接(VPLS)
    4.4 L3和L2 VPN综合比较及分析
        4.4.1 支持的服务类型
        4.4.2 组网能力
        4.4.3 网络扩展性
        4.4.4 网络部署的难易程度
        4.4.5 业务提供过程
        4.4.6 运营管理和维护
        4.4.7 运营成本
    4.5 MPLS VPN应用的建议
5 MPLS VPN的QOS、安全性及故障排除
    5.1 MPLS VPN中QoS的实现
        5.1.1 QoS的两种模型
        5.1.2 MPLS VPN中QoS的技术
        5.1.3 在MPLS VPN中实现软管模型
    5.2 MPLS VPN技术的安全性
        5.2.1 路由隔离
        5.2.2 隐藏MPLS核心结构
        5.2.3 抗攻击性
        5.2.4 标记欺骗
    5.3 MPLS VPN的故障排除
        5.3.1 故障检测及修复的一般步骤
        5.3.2 网络资源保护方案
    5.4 本章总结
6 MPLS VPN的应用实例
    6.1 基于MPLS L2 VPN的实际案例
    6.2 基于MPLS的VPN在光网中的实现
        6.2.1 MPLS向光网的扩展
        6.2.2 O-VPN的应用范围和目标环境
        6.2.3 O-VPN结构
        6.2.4 O-VPN隧道路径的建立
    6.3 本章小结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MPLS VPN缩略语清单及标准协议
    1.缩略语
    2.标准协议
附录二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用MPLS支持网络生存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第一章 MPLS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1.1 MPLS概述
    1.2 基于MPLS的VPN技术
    1.3 MPLS技术发展前景
    1.4 小结
第二章 因特网流量工程概述
    2.1 流量工程简介
    2.2 基于MPLS的流量工程
    2.3 流量工程中的网络生存性
    2.4 小结
第三章 网络生存性的层次考虑
    3.1 网络生存性概述
    3.2 光(WDM)层
    3.3 SDH层
    3.4 ATM层
    3.5 IP层
    3.6 MPLS层
    3.7 运输层
    3.8 层间调和
    3.9 小结
第四章 用MPLS支持网络生存性
    4.1 概述
    4.2 用MPLS支持网络生存性的一般选项
    4.3 Haskin和Makam方案
    4.4 快速重路由(Fast ReRoute)
    4.5 区分恢复
    4.6 要考虑的问题
    4.7 小结
第五章 一种分层分类的MPLS VPN生存性方案
    5.1 方案背景描述
    5.2 方案的基本思想
    5.3 方案描述
    5.4 方案评价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主要工作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四、MPLS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5G的L3VPN设计与实现[D]. 刘睿.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20(04)
  • [2]DMVPN融合MPLS VPN的安全方案研究与实现[D]. 张伟. 山东理工大学, 2018(01)
  • [3]浅论MPLS技术原理及其应用[J]. 李碧波. 信息通信, 2014(08)
  • [4]分组传送网(PTN)技术的研究[D]. 侯闻佳.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4)
  • [5]MPLS技术与应用[J]. 王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24)
  • [6]基于MPLS/VPN技术的Intranet构建方案研究[D]. 潘军. 河北大学, 2011(04)
  • [7]MPLS技术研究及其应用[J]. 闫勇. 同煤科技, 2010(04)
  • [8]MPLS VPN服务质量保证技术及其应用[D]. 陈明献. 重庆大学, 2005(01)
  • [9]MPLS VPN的原理及其应用[D]. 刘峻峰. 西南石油学院, 2005(04)
  • [10]用MPLS支持网络生存性的研究[D]. 邱代燕. 中国农业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MPLS技术及其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