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肠内营养加膳食纤维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国豪,张知格[1](2022)在《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及相关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短肠综合征是因各种疾病广泛行肠道切除或旷置, 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吸收功能障碍的一组综合征, 残存的肠管无法维持机体能量及营养需求是其共同特点。通过合理的营养与肠康复治疗帮助患者延长生命, 提高生活质量, 甚至完全康复回归社会是短肠综合征治疗的主要目标, 本文就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及残余肠道代偿治疗进行探讨。
黄嫒[2](2020)在《IDF对膳食能量摄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食用大量高糖、高脂肪和高蛋白食品,造成能量成分的过量摄入,进而导致了各种疾病。而有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膳食纤维特别是不溶性膳食纤维(IDF)不仅可以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能量摄入,还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和维持肠道内正常菌群生长的功能。在众多食品中金针菇、胡萝卜和燕麦是三种最为典型的高膳食纤维食品,被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营养膳食推荐,但其中不溶性膳食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差异却并不十分清楚。为研究金针菇、胡萝卜和燕麦中不溶性膳食纤维的特点和对食品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吸附和消化的影响,以及复合不溶性膳食纤维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影响。本论文采用AOAC 985.29标准方法分别提取金针菇、胡萝卜和燕麦中的不溶性膳食纤维,通过扫描电镜、差热热重同步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三种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表征,并研究三种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溶胀特性和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葡萄糖的吸附作用,以及对淀粉、脂肪体外消化模型的影响。同时连续八周以三种不溶性膳食纤维制备的复合不溶性膳食纤维灌胃小鼠,研究了高脂饮食下复合不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对小鼠体重、血脂、主要器官和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发现三种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不仅微观形貌有较大差异,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图谱和热分析结果也不尽相同,暗示了其主要成分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比例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尽管三种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都具有较强的溶胀能力,对油脂、胆固醇、胆酸盐和葡萄糖具有吸附能力,在体外模型中对脂肪的消化有显着抑制作用,并在体内对小鼠血糖和血脂具有显着的影响。但由于三种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自身结构和成分的差异,使得三种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在这些功能特性上作用大小各不相同。综合比较,胡萝卜IDF具有更强的溶胀能力和脂肪吸附能力,而金针菇IDF则具有更强的葡萄糖吸附能力和抑制脂肪消化的能力,并在葡萄糖耐受实验中对小鼠血糖的升高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在小鼠的高脂饮食模型中,复合不溶性膳食纤维可以显着的抑制高脂饮食引起的体重增量和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的增加,并减小了脂肪细胞的大小和肝脏组织中的脂肪含量。同时也对肠道菌群产生了显着的影响,特别是对与脂类代谢与合成相关的菌属也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如使与抑制肥胖相关的Prevotella菌属丰度显着增加和使Firmicutes/Bacteroidetes的比例的显着降低,这暗示了对肠道菌群的调节可能也是复合不溶性膳食纤维抑制肥胖发生的机制之一。总之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进一步探讨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能量摄入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后续不溶性膳食纤维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吴国豪[3](2017)在《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改变及营养支持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短肠综合征患者由于残存的功能性肠管不能维持机体营养需要,从而导致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以及各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营养支持治疗是短肠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深刻认识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改变,并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和肠道康复治疗将挽救许多短肠综合征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甚至使部分患者完全摆脱肠外营养,回归正常生活。
陈百胜[4](2014)在《肠内免疫营养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肠内免疫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7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 EN组)和传统方法组(对照组)。EN组35例,术前7天口服瑞能至术前12小时,术后1224小时开始以瑞能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35例,术前7天开始半流食饮食,术前12小时禁食,术后给予禁食、输液-流食-半流食过渡。比较两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以及手术后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记录并比较术前7天(术前)、手术当天清晨(术日)、术后8天营养支持结束时(术后)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总胆红素(TBil)、CD3+T细胞和CD4+/CD8+比值。结果: EN组手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提前(P<0.05);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手术当天TRF、PA、RBP、CD3+T细胞、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较术前7d时明显升高(P<0.05);营养支持结束时的ALB、TRF、PA、RBP、CD3+、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较手术当天无明显差异(P>0.05),而对照组较术前7d、手术当天下降明显(P<0.05)。营养支持结束时对照组的总胆红素(TBil)高于EN组(P<0.05),并且较术前7d、手术当天明显升高(P<0.05)。结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肠内免疫营养支持,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改善营养状况和细胞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伍映鑫,伍晓汀[5](2013)在《生长因子及其在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生长因子促进大量肠切除后肠道代偿的作用与机制,并了解其在短肠综合征营养支持治疗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对介绍生长因子促进肠切除后肠道代偿以及其在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应用的有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对促进肠切除后肠道代偿产生着不同的效应,可根据短肠综合征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外源性生长因子,以缩短残留小肠代偿时间,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结论生长因子能够在一定意义上促进肠切除后肠道代偿,但不同种类的生长因子有各自的作用效应,将对短肠综合征患者尽早摆脱完全肠外营养有帮助,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吴绍函,沈群,谭斌,刘宏[6](2012)在《燕麦β-葡聚糖对肠道的保健作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燕麦被认为是21世纪适合现代人经常食用的高营养价值的谷物之一。它除了具有食用起来可口的特性,它的一些功能成分在保健方面的贡献不断被人们发现,其中尤其以燕麦β-葡聚糖为多。本文对近10年来国内外在燕麦β-葡聚糖对肠道保健方面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整理综述。
杜晓斌[7](2012)在《替度鲁肽联合膳食纤维促进肠适应的作用机制》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应用肠内营养可改善术后肠道功能是临床共识,近年来研究表明小肠广泛切除术后,给予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可促进肠适应代偿。小肠广泛切除术后,剩余整个肠道及机体可以在细胞、组织、器官及系统水平发生代偿性变化我们称之为肠适应。具体可表现在剩余小肠的官腔可增大,黏膜(尤以回肠)可有显着地肥厚增生,绒毛增多且增长,吸收细胞增加,单位长度有效面积的增加。本实验通过建立大鼠短肠模型,研究替度鲁肽(GLP-2)和膳食纤维单独或联合应用对残存小肠适应性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大鼠85%小肠形成短肠模型。根据术后给予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或者膳食纤维分为短肠对照(EN)组、替度鲁肽(EG)组、膳食纤维(EF)组和替度鲁肽联合膳食纤维(EGF)组。术后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在术后第10天取小肠、结肠标本,进行HE染色,观察各段小肠组织形态学变化(主要指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小肠上皮PCNA和caspase-3表达检测小肠上皮增殖水平及凋亡水平。RT-PCR检测各段小肠Pept-、SGLT-1的mRNA表达。结果:大鼠空肠回肠绒毛高度水平的两两比较:EGF组与EF组和EN组相比有显着性提高(P<0.01);而EG与EGF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EG组高于EN组(P<0.05);EF组与EN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EG组在回肠绒毛高度水平相比显着高于EF组(P<0.05);而在空肠上相比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结肠黏膜厚度与肠壁厚度水平的两两比较:EGF组与EG组和EN组相比有显着性提高(P<0.01);EGF组与EF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EG组与EN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EF组分别在肠黏膜厚度与肠壁厚度水平相比有明显高于EN组(P<0.01;P<0.05);而EF组在黏膜厚度上明显高于EG组(P<0.05),在肠壁厚度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空肠和回肠肠管的肠上皮增殖水平与凋亡水平:EGF组与EF组和EN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01);而EGF组与EG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EG组较EF组与EN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EF组和EN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回肠粘膜单位质量总RNA经RT-PCR扩增后,β-actin扩增产量在每个动物间存在较小的变异。EGF组残存的回肠粘膜Pept-1与Sglt-1的表达均显着高于EF组和EN组(P<0.01);EG组较EF组与EN组也有显着性提高(P<0.05;P<0.001);EF组和EN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EG组和EGF组在Pepet-1表达上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Sglt-1表达上EGF组高于EG组(P>0.05)。结论:1.在肠内营养中加入膳食纤维可明显促进结肠壁厚度,黏膜厚度升高,并且可改善小肠的黏膜组织结构的恢复水平。2.外源性给予替度鲁肽(GLP-2)可促进小肠细胞增值,增加小肠吸收面积,降低上皮凋亡水平,进而改善肠道功能。3.替度鲁肽和膳食纤维单独或联合使用可促进小肠广泛切除大鼠残存小肠代偿性增生,且替度鲁肽和膳食纤维具有效能协同作用。加强整个肠适应恢复的水平。
游太空,陈自然[8](2011)在《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文中提出膳食纤维具有防治糖尿病、肠道疾病、肥胖症、心血管疾病、胆结石、癌症和便秘等作用.但对糖尿病,不同来源、不同性质的膳食纤维的缓解作用是有差别的,可溶性的膳食纤维降血糖的效果优于不溶性的膳食纤维.膳食纤维资源的开发、新的分离制备方法、独特的生理功能和用途的拓展、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等方面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张文举[9](2011)在《膳食纤维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有效性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背景及目的: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给予早期、合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可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代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膳食纤维是一种特殊的肠内营养素,它可减少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改善肠道功能,较不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更能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营养状况,改善预后。但大量临床试验报告结果却难趋于一致,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通过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检索PubMed、Cochrane协作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年份:2000-2010年。由两名评价员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独立筛选文献,按预先设计的表格提取资料,并进行交叉核对。采用Higgins等在Cochrane Reviewer, Handbook5.0第8章所描述的RCT质量标准和描述的随机、隐蔽分组和盲法措施评价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相关文献质量。同时对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Jadad质量记分法进行评分。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包括效应量分析、异质性检验、敏感性分析以及偏倚的评估。结果:纳入9篇文献,共417例患者。其中研究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腹泻发生率影响的文献有7篇,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P=0.9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eto法)合并资料得含DF组较不含DF组腹泻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17,95%CI(0.10,0.29),P<0.00001,进行敏感性分析示结果稳定较为可靠,且漏斗图示资料不存在发表偏倚;研究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影响的文献8篇,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P=0.0001,I2=76%),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Inverse Variance法)进行合并分析,提示含DF肠内营养7天后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浓度显着提高:WMD及95%CI为2.59(1.13,4.06),P=0.0005,敏感性分析亦提示结果较为稳定;2篇研究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对GSC评分的影响,两研究之间存在中度异质性(P=0.16,I2=48%),采用固定效应模型(Peto法)合并资料进行分析示含DF组较不含DF组GS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及95%CI为1.17(0.61,1.72),P<0.0001。结论:含膳食纤维比较不含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能显着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腹泻发生率;提高第7天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浓度;GCS评分也显着增加。但仍需大规模的临床前瞻性研究进一步证实。
曾兵[10](2010)在《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干预对肛肠病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肠道功能及切口愈合的影响,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40例肛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组(A组,20例),肠内营养组(B组,2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营养状况和病变类型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于观察期内分别给予桃枳术煎合肠内营养、单纯肠内营养支持。于术前、术后第5天测量各组患者体重(BW),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检测各组患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IgG、IgA、IgM的血清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观察各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和中医证侯情况。结果(1)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BW、BMI、AMC、TSF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所升高,但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ALB、PA、TF血清水平均较同组术前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ALB、TF术后第5天较同组术后第1天均有所升高,其中,TF升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PA术后第5天均较同组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A组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2)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IgG、IgA、IgM、CD3+、CD4+、CD4+/CD8+均较同组术前明显下降(P<0.05),CD8+则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各指标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IgG、IgA、CD3+、CD4+、CD4+/CD8+与同组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所升高(P<0.05);A组CD8+与同组术后第1天比较明显下降(P<0.05),B组下降无显着性差异(P>0.05);此外,A组患者IgG、IgA、CD4+、CD4+/CD8+术后第5天较同组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术后第5天,组间比较,A组患者IgA、CD4+、CD4+/CD8+较B组显着升高(P<0.05),CD8+较B组显着下降(P<0.05);IgG、IgM、CD3+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A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早于B组,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A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较B组短,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4)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A组中医证侯积分较B组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结论(1)肛肠病围手术期应用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较单纯肠内营养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2)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具有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和手术切口愈合,减少围手术期和营养支持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的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3)益气行气活血法对肠内营养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益气行气活血法扶助正气、调和气血、畅达气机,从而加强、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参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和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释放有关。
二、肠内营养加膳食纤维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肠内营养加膳食纤维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2)IDF对膳食能量摄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不溶性膳食纤维与消化 |
1.2 肥胖与肠道菌群 |
1.3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2 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与表征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仪器和设备 |
2.1.4 主要溶液配置 |
2.2 实验方法 |
2.2.1 金针菇、胡萝卜和燕麦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
2.2.2 扫描电镜 |
2.2.3 傅里叶红外光谱 |
2.2.4 X-射线衍射 |
2.2.5 差热热重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 |
2.3.2 不同来源的不溶性膳食纤维的微观形貌 |
2.3.3 傅里叶红外光谱 |
2.3.4 差热热重的测定 |
2.3.5 X-射线衍射分析 |
2.4 小结 |
3 不溶性膳食纤维对能量成分消化的影响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动物 |
3.1.4 仪器和设备 |
3.1.5 主要溶液配置 |
3.2 实验方法 |
3.2.1 持水力、膨胀力和结合水力的测定 |
3.2.2 油脂吸附实验 |
3.2.3 胆固醇吸附实验 |
3.2.4 胆酸盐吸附实验 |
3.2.5 葡萄糖结合力测定 |
3.2.6 葡萄糖透析迟缓指数测定 |
3.2.7 体外脂肪消化模型 |
3.2.8 体外淀粉消化模型 |
3.2.9 不同来源IDF对小鼠葡萄糖耐受和血脂的影响 |
3.2.10 统计分析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不同来源IDF的持水力、膨胀力和结合水力 |
3.3.2 不同来源IDF对脂肪、胆固醇和胆酸盐的吸附作用 |
3.3.3 不同来源IDF对葡萄糖结合力的影响 |
3.3.4 不同来源IDF对葡萄糖透析迟缓指数的影响 |
3.3.5 不同来源IDF对体外脂肪消化模型的影响 |
3.3.6 不同来源IDF对体外淀粉消化模型的影响 |
3.3.7 不同来源IDF对小鼠葡萄糖耐受和血脂的影响 |
3.4 小结 |
4 复合不溶性膳食纤维对高脂饮食小鼠的影响 |
4.1 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动物 |
4.1.3 实验试剂 |
4.1.4 仪器和设备 |
4.1.5 主要溶液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动物实验及样品的采集 |
4.2.2 脏器系数 |
4.2.3 小鼠血清生化指标分析 |
4.2.4 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 |
4.2.5 短链脂肪酸 |
4.2.6 小鼠粪便中16srRNA的高通量测序 |
4.2.7 统计分析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复合IDF对高脂饮食小鼠体重的影响 |
4.3.2 复合IDF对高脂饮食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 |
4.3.3 复合IDF对高脂饮食小鼠血脂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
4.3.4 复合IDF对高脂饮食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的影响 |
4.3.5 复合IDF对高脂饮食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
4.3.6 复合IDF对高脂饮食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
4.4 小结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4)肠内免疫营养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资料和分组 |
二.方法 |
三.监测内容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生化指标测定(表 2) |
二.术后临床观察结果(表 3) |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生长因子及其在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SBS |
2 主要生长因子的种类及其在SBS中的作用 |
2.1 GH |
2.2 EGF |
2.3 IGF--1 |
2.4 GLP-2 |
2.5 TGF-α |
2.6 KGF |
3 结语 |
(6)燕麦β-葡聚糖对肠道的保健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β-葡聚糖简介 |
2 燕麦β-葡聚糖对肠道的保健作用研究进展 |
2.1 促进免疫因子形成 |
2.2 对肠道菌群的作用 |
2.3 β-葡聚糖的物理作用 |
3 燕麦β-葡聚糖的食用量 |
4 问题与展望 |
(7)替度鲁肽联合膳食纤维促进肠适应的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实验对象 |
1.2 实验仪器 |
1.3 实验试剂 |
1.4 技术路线图 |
1.5 大鼠短肠模型的建立 |
1.6 大鼠小肠石蜡切片制 |
1.7 标本切片HE染色 |
1.8 pc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 |
1.9 caspase-3表达免疫组化测定 |
2 RT-PCR检测大鼠回肠中sglt-1, pept-1的表达 |
2.1 基本原理 |
2.2 实验步骤 |
3 结果 |
3.1 大鼠生存状态的观察 |
3.2 大鼠小肠形态学观察 |
3.3 PCNA表达免疫组化测定 |
3.4 caspase-3表达免疫组化测定 |
3.5 Pept-1、Sglt-1的表达 |
4 讨论 |
4.1 GLP-2对胃肠道的生理作用与营养物质的吸收 |
4.2 GLP-2对Sglt-1和Pept-1的表达影响 |
4.3 膳食纤维的生理作用 |
4.4 GLP-2联合膳食纤维的协同效应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8)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膳食纤维与糖尿病 |
2 膳食纤维与心血管疾病 |
3 膳食纤维与癌症 |
4 膳食纤维与肥胖病 |
5 膳食纤维与便秘 |
6 膳食纤维与整肠功能 |
(9)膳食纤维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有效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2.1 检索策略 |
2.2 入选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数据提取 |
2.5 文献质量评价 |
2.6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3.1 纳入研究的一般特征 |
3.2 纳入研究质量评定 |
3.3 膳食纤维对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治疗有效性分析 |
3.4 敏感性分析 |
3.5 偏倚的评估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10)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临床营养支持 |
1.1 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
1.2 营养评价 |
1.3 营养支持方式的转变 |
2 肠内营养研究进展 |
2.1 肠内营养的分类 |
2.2 免疫肠内营养 |
2.3 生态肠内营养 |
2.4 生态免疫肠内营养 |
2.5 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
2.6 肠内营养的优点 |
2.7 肠内营养的输注途径及方法 |
2.8 肠内营养的不足之处 |
3 中医药与肠内营养的结合应用 |
4 益气行气活血法的提出及研究进展 |
4.1 肛肠病围手术期的病因病机及益气行气活血法的提出 |
4.2 益气行气活血法组方依据及现代研究进展 |
5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受试者退出临床试验的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营养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人体测量值比较 |
3.2 营养指标比较 |
3.3 免疫指标比较 |
3.4 肛门排气、首次排便、切口愈合时间比较 |
3.5 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
4 讨论 |
4.1 肛肠病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治疗的必要性 |
4.2 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对机体营养状况的影响 |
4.3 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
4.4 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对术后肠道恢复、切口愈合等的影响 |
5 结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肠内营养加膳食纤维对促进短肠大鼠结肠的代偿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短肠综合征的营养及相关治疗[J]. 吴国豪,张知格.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 2022(01)
- [2]IDF对膳食能量摄入及肠道菌群的影响[D]. 黄嫒. 西华大学, 2020(01)
- [3]短肠综合征患者的代谢改变及营养支持治疗[J]. 吴国豪.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7(10)
- [4]肠内免疫营养在胃癌围手术期的应用意义[D]. 陈百胜. 福建医科大学, 2014(02)
- [5]生长因子及其在短肠综合征中的应用[J]. 伍映鑫,伍晓汀.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08)
- [6]燕麦β-葡聚糖对肠道的保健作用研究进展[J]. 吴绍函,沈群,谭斌,刘宏.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7)
- [7]替度鲁肽联合膳食纤维促进肠适应的作用机制[D]. 杜晓斌. 天津医科大学, 2012(02)
- [8]膳食纤维与疾病的关系[J]. 游太空,陈自然.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1(10)
- [9]膳食纤维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中应用有效性的Meta-分析[D]. 张文举. 山西医科大学, 2011(08)
- [10]益气行气活血法合肠内营养在肛肠病围手术期的临床研究[D]. 曾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