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噪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陈珊[1](2020)在《基于循证构建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基于循证证据,将与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护理预防策略的相关证据归纳、整合,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通过德尔菲法构建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以期形成科学规范、本土化的成人患者PONV护理预防策略,为我国的临床护理实践提供参考。研究方法:1.文献回顾和循证研究:基于循证研究法,寻找预防成人患者PONV护理预防策略的相关证据,系统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等数据库及指南网,对纳入的文献根据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初步拟定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2.运用德尔菲法:遴选23专家对初步拟定的预防策略进行专家咨询,并对咨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咨询结果对初稿进行讨论修订,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最终形成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结果:1.经过系统的检索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最终纳入文献36篇。进行归纳、整合及研究小组讨论,构建了2个Ⅰ级条目,6个Ⅱ级条目,29个Ⅲ级条目的策略初稿。2.通过两轮的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6%和100%,均大于7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8和0.91。第二轮条目重要性变异系数在0.00~0.18之间,条目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00~0.24之间,两轮条目和谐系数为0.235~0.402(P<0.01)。根据数据统计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修订,最终构建出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结论:本研究基于循证与德尔菲法构建了2个Ⅰ级条目,6个Ⅱ级条目,25个Ⅲ级条目的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明确了病房护士、手术室护士、麻醉室护士PONV预防实践中的作用及实践的具体内容。
白彩颖[2](2020)在《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现状及对护士身心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医院是以向人们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为目的的医疗机构,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就医环境已成为考量医院综合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随着病源量的增加,医院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儿科病区患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住院期间易激惹、哭闹且陪员多,使其成为噪声污染重灾区。本研究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以儿科病区为研究对象测量其不同地点噪声并对儿科病区的主要使用者护士进行噪声主观感受问卷调查,通过实地测量与主观感受评价综合了解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现状;第二部分对来自不同医院的儿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明确长期嘈杂的工作环境对儿科护士的身心影响。综合两部分研究结果为日后改善儿科病区环境降低噪声提供理论支持及依据。方法:本研究第一部分以兰州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儿科病区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东莞万创电子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希玛AR844噪声统计测试仪对病区内护士站、走廊、病房进行噪声监测,每家医院监测持续五天,每天分八个主要时间段进行;并使用自行编制的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现状调查表对儿科护士进行噪声主观感受调查。采用SPSS24.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第二部分运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方法,对10名上述五家医院的儿科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使用Nvivo11.0对所获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状况严重,昼间等效声压级(Leq)均超过60 d B(A),最高可达71.37±4.18 d B(A),夜间病区内所有区域Leq最低为43.97±3.77 d B(A),最高为56.18±6.15 d B(A),昼间噪声普遍高于夜间。五家医院儿科病区噪声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相关规定,昼间最高超出标准103.91%,夜间最高超出标准96.90%。2、经监测发现昼间护士站为噪声超标最严重的区域,其次为护士站所对病房,其余病房也遭受噪声影响,但整体超标程度不及护士站所对病房。3、有90%以上的护士表示儿科病区噪声对其干扰程度严重,有73.39%的护士噪声影响其工作程度达到严重以及上水平且有接近50%的护士对自己所在科室的声环境表示不满意,其中A医院护士反应最强烈,满意度最低;4、有70.96%的护士自觉比较关注噪声问题,并认为病区内最主要的噪声来源为患儿哭闹声、患者家属的说话及走路声、仪器设备发出的声音。5、儿科病区深受噪声污染影响,长期工作于嘈杂环境中的护士易出现听力下降、耳鸣、幻听、记忆力下降等可主观感受的不良生理影响,还易出现烦躁、麻木、疲惫等心理影响,以及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差错发生的影响。6、儿科护士对噪声引起的不良身心影响关注度低,且普遍缺乏医院噪声控制方面知识,在噪声治理方面表现出信心不足、行为不正确或者行为动力不足。7、医院噪声控制不仅要考虑到建筑师、医院管理者的建议,针对长期使用者护士的建议也十分重要,护士认为限制陪员、强化培训、将医院噪声管理纳入考核以及从建筑角度改善空间硬环境都有利于儿科病区声环境的优化。结论:儿科病区噪声问题突出,声压级处于较高水平,且对护士产生诸多身心影响。鉴于儿科病区的特殊性研究者就此问题制定了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改善儿科病区声环境,提高护士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罗玉茹[3](2020)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应用舒适状况量表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进行舒适状况调查。2.应用Roy适应模式评估舒适影响因素,制定舒适护理措施,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3.探讨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循证依据。方法1.本研究依据纳入标准,选择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到2019年12月拟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的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32例,对照实验设计根据临床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66例,对照组6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围术期护理,主要包括术前饮食、药物指导及检查配合、皮肤准备、术前体位、大小便、经口呼吸等适应性锻炼、术中体位护理、术后体位、监测生命体征、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健康教育等内容。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主要包括术前改良式体位锻炼、经口呼吸锻炼、营养支持,术中体温舒适管理、术后体位舒适方法应用、鼻部适应性舒适方法应用、术后饮食及营养支持、疼痛护理、口腔舒适护理及并发症护理。2.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抑郁和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指数等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利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舒适状况量表(GC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来对患者围手术期舒适状况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3.建立数据库,通过应用SPSS 23.0软件来支持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频数、百分比描述患者的一般资料;计量资料满足正态分布,使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时,采用Kruskal-Wallis H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于评价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3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编号,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最终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研究过程中,干预组共有6例患者退出,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退出,总失访率为8.33%。最终本研究实际纳入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121例,其中干预组60例,对照组61例。2.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一般资料、焦虑和抑郁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3.两组患者在干预后,焦虑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焦虑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干预后,抑郁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抑郁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组干预后在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总的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等各方面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即干预组患者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患者在干预后,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干预组总满意43例,对照组总满意7例,干预组总满意度(71.66%),明显较对照组(11.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2例,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9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对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2.对于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采用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可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生活日常自理能力,降低手术并发症。3.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是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有效方案。
刘玮璠[4](2019)在《综合医院手术部声环境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医疗建筑的环境品质,但大量研究表明现代综合医院普遍存在着噪声超标的问题。目前,医院声环境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于病房与候诊区等公共区域,而手术部作为综合医院重要的医技部门,声环境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医疗建筑声环境研究主要关注噪声对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医护人员长时间在嘈杂的医疗建筑中工作,其身心健康、工作效率等却甚少被关注。由于综合医院的具有代表性,因此本论文以重庆市两家综合医院的手术部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手术部中声环境变化发展规律与医护人员的评价,提出改善手术部声环境的针对策略,为手术部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提供舒适的声环境,并且为推动医院人性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论文根据文献整理出我国两种主要的手术部类型,选取重庆市两家大型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由于手术部医护人员日常平均工作时长8-10小时,为了解手术部噪声对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因此选取工作日的手术进行阶段为测量时段,首先对手术室室内与洁净走廊噪声等级展开了现场实测,客观分析了手术室室内与单复廊手术部洁净走廊的噪声传播规律。手术室内的背景噪声能量主要分布在500-1kHz,说明背景噪声主要由语言组成。手术室的Leq为62.2±1.9dB(A),一台手术的Leq在42.2-94.6之间。且手术噪声水平与手术的时间长短无相关性(P=0.224,P>0.01)。通过观察15台骨科、妇产科、外科手术的典型噪声源的行为特征,以类型、间隔、频率、持续时间和位置5种描述因子分析了手术部内的噪声源,明确了手术部内发生频率较高的噪声源种类及特性。发现除监护仪外三科手术发生频率最高的前三种声源是一样的,分别是言语交谈声、开关门声和手术器械碰撞声,其中交谈声与开关门中除了部分为必要的工作行为,还有部分为不必要的噪声行为。复廊式与单廊式的手术部洁净走廊上分别有10种噪声源,且单廊式发生互动性活动的频率更高。复廊式非工作性质的活动一般发生在手术部内测尽端,单廊式非工作性质的活动一般发生在手术部走廊正中。为了进一步了解手术部医护人员对手术部声环境的评价,对两家综合医院手术室声环境展开了大量问卷调查,以医护人员的评价为主,问卷涉及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段、职业、在医院的任职时长、在手术室每天的工作时长等。第二部分是关于手术室声环境的具体评价,包括手术室声环境的现状评价、对医护人员的影响评价、重要性评价以及改善评价。为了了解医护人员在医院任职时长与手术室工作时长等基础信息是否与声环境的评价有相关性,利用SPSS25.0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每天工作时长与声环境评价的显着相关(P<0.01),说明医护人员在手术室每天工作的时间越长越觉得手术室声环境嘈杂。在医院任职时间越长,越觉得手术室声环境重要(P<0.05)。根据上述调研结果建立室内声学模型,对相同体积不同平面形状的手术室声环境进行模拟,并且对比手术室四种不同吸声处理后室内声场的变化。手术室在不同吸声处理前后室内声场的变化情况。以调研分析与模拟研究的结果为依据,从外部和内部探讨手术部噪声控制策略,主要以内部改善策略为主,分别从平面布局、平面形状、建声处理、电声系统设计、环境智能噪声掩蔽系统以及设备降噪处理等角度展开探讨,为创建理想的医院声环境设计与改善提供依据。结论与展望部分则通过对本研究的总结,提出该方向后续研究的思路。我国的医疗建筑建设与发展中一直面临着如何实现健康舒适的就医环境,本文的研究成果必将为指导我国医院声环境标准制定与建筑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何娟[5](2019)在《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制与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伴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术治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越来越精细化的医疗需求,人们对药品、医疗设施的需求正部分转化为对服务、体验方面的需求。此时,设计正不断地介入医疗服务系统中,以推动形成更丰富、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我国当前在儿童医疗服务领域中,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还较少,常见的儿童焦虑干预的手段在执行时受到医护人员精力有限、儿童难以持续配合等因素影响,尚未形成有效的干预机制。因此,有必要利用设计手段来介入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通过设计思维和方法,深入理解儿童的焦虑情绪,为儿童构建完整的焦虑干预系统,提升患儿在围术期间的整体体验。笔者首先通过对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协同设计等相关文献进行桌面研究,从儿童在围术期必经的三个治疗阶段出发,归纳总结了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四个核心影响因素,并结合实际案例探讨了从协同设计的角度介入解决这四个问题的可能性。基于桌面研究的基础开展了实地调查,从儿童围术期的流程和接触点出发,对桌面研究的结论进行验证,并深入探讨了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体验中的阶段特性和需求,确定从认知、互动、环境和支持四个方面对儿童围术期进行焦虑干预,分别归纳了这四个方面的焦虑干预需求和协同介入的可能,结合协同设计的特性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动机,探讨了协同设计方法介入儿围术期焦虑干预的机会,并设计了相关主题的协同实践。最后结合桌面研究和实地调研的结论,输出了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制与焦虑干预设计策略。在输出协同干预机制时,笔者将围术期儿童焦虑干预流程分为平台构建、问题探索、概念转化和延续性保障四个阶段,分别介绍了每个阶段的协同目标、各利益相关者间的协同工作方式,以及每个阶段的协同工作运行机制。在输出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策略时,考虑到儿童群体的特性,重点关注儿童在围术期间的整体体验和服务感知。提出从认知角度,针对性地筛选医疗信息,借助数字媒体的力量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信息呈现方式,并提出情境化的信息感知策略,全方位多触点地帮助儿童在围术期建立医疗认知;从互动角度,挖掘患儿在围术期的互动动机,建立多样化的互动模式和奖励机制;从环境角度,提出诊疗空间识别及情感化环境的概念,为患儿建立整体的空间感知;最后,借助社会支持的力量,通过多维度手段为患儿提供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建立诊疗信心。本文从围术期焦虑干预的角度出发,意在将儿童围术期的基础诊疗体验向情感化的综合服务体验推进,从协同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从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为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提供支持,形成可持续的服务闭环,最终输出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设计介入策略,推动设计思维介入儿童医疗领域的发展。
杨曾桢[6](2019)在《基于循证的PCI术前访视模式的构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调查心导管室护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前访视的知识水平和态度倾向,为构建PCI术前访视模式提供现实依据。2.调查PCI患者对术前访视的需求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患者需求和偏好的访视内容提供参考。3.基于循证方法学结合患者需求、护士态度构建的PCI术前访视模式,为PCI术前访视的实施提供借鉴。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概念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心导管室护士PCI术前访视知识、态度情况,掌握PCI患者术前需求现况;在系统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分析PCI术前访视的相关证据,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整合的证据进行组内讨论,结合问卷调查结果,初步拟定术前访视内容,运用德尔菲专家咨询,建立标准化的PCI术前访视内容,最终构建PCI术前访视模式。数据使用Excel 2013和SPSS 22.0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结果1.心导管室护士的调查共发放问卷528份,回收有效问卷519份,有效回收率98.3%。心导管室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平均得分(59.85±15.91)分;总体及格率64.16%。心导管室护士对实验室检查指标、术前用药、术中配合训练及电离辐射剂量正确率不足50%。不同年龄段、职称、是否为专科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知晓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8.44%的心导管室护士认为有必要进行术前访视,85.16%的心导管室护士表示愿意执行。不同年龄段、实施过术前访视的护士对执行PCI术前访视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绝大部分心导管室护士表示术前访视培训很有必要(94.22%),访视宜在术前1日下午进行(65.92%),时间控制在10~20min(51.25%),由心导管室护士负责完成(41.04%),建议访视对象包含家属(91.71%),更青睐于医护联合式访视模式(30.44%)。2.患者需求的调查共发放问卷284份,回收有效问卷271份,有效回收率为95.4%。PCI患者需求总分(145.76±21.20)分,标准化得分66.25分。问卷各维度标准化得分情况从高到低分别为相关费用(90.13)、心理支持(79.16)、术前准备(74.40)、术前指导(72.25)、术前访视形式(65.70)、手术过程(57.83)、环境信息(57.16)。需求得分排列前10位的条目分别为口头宣教(单一)、告知家属手术当日如何陪同、医务人员使用鼓励性语言、支架价格、术中用药费用、术中一次性耗材费用、获得同伴支持、手术开始时间、术前深吸气-屏气-咳嗽练习及两种以上访视方式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医保类型是PCI患者术前访视需求的影响因素。3.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和质量评价,获得文献29篇(英文12篇,中文17篇),汇总得到了 26条证据,考虑患者的需求情况,初步确立了 PCI术前访视内容。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含“术前评估、“术前宣教”、“术前指导”3个一级条目、二级条目13项、三级条目58项的PCI术前访视内容,结合护士态度倾向,最终构建PCI术前访视模式。结论1.心导管室护士对术前访视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但态度积极,护理管理者应考虑护士态度倾向,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规范的术前访视培训,提高护士的专业判断,促进PCI术前访视的高效落实。2.PCI患者总体上对术前访视有较高需求,其中对相关费用、心理支持等方面需求强烈。PCI术前访视的开展应以需求为导向,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个性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术前访视,从而提高术前访视质量,提升患者就医感受。3.基于循证方法学、专家意见、患者需求、护士态度下构建的PCI术前访视模式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PCI术前访视的开展及完善提供参考。
黄灿[7](2018)在《VR环境中镇定型音乐对眼病患者在术前焦虑中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用VR手段模拟眼科手术室场景,探讨此场景对术前眼病患者焦虑水平的影响;2,VR手术室场景下镇定型音乐聆听对人焦虑水平的影响;3,理论结合实践,理论阶段的研究成果为开发“VR音视力”产品奠定理论基础;4,结合叙事医疗设计理念设计出针对眼病患者术前降低焦虑产品“VR音视力”。方法:采用临床对照实验,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眼科日间病房n=65例术前患者,随机将被试分为实验组(VR模拟手术室环境,有音乐)n=33和对照组(VR模拟手术室环境,无音乐)n=32,采集被试皮电SC/GSR值数据;心率HR(BVP)数据;心率变异性RMSSD、SDNN数据;STAI焦虑量表数据;VREQ术前虚拟现实量表数据;将被试样本进行人口学分析,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做F检验分析、T检验分析、拟合性分析、M值与SD值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基线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实验前、后阶段比较可得对照组皮电SC/GSR数据、心率HR(BVP)数据、STAI焦虑量表T-AI数据有差异但不显着(0.01<P<0.05),差异位于焦虑程度升高处;STAI焦虑量表S-AI数据呈显着性差异(P<0.01),差异位于焦虑程度显着升高处;心率变异性RMSSD、SDNN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程度不变;3,实验组实验前、后阶段比较可得实验组皮电SC/GSR数据、STAI焦虑量表数据呈显着性差异(P<0.01),差异位于焦虑程度显着降低处;心率HR(BVP)数据、心率变异性RMSSD、SDNN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焦虑程度不变。结论:1,眼科患者SC/GSR、HR(BVP)、S-AI、T-AI指标会在VR模拟手术室环境时增加;2,眼科患者SC/GSR、S-AI、T-AI指标会在VR模拟手术室环境辅以镇定型音乐时降低;3,心率变异性RMSSD和SDNN不影响眼科患者焦虑值;4,镇定型音乐在心率HR(BVP)上依旧发挥了其降低眼科患者焦虑值的作用;5,实验组中SC/GSR、HR(BVP),对照组中T-AI拟合曲线拟合程度良好;6,VR模拟手术室场景对眼科患者的压力感略小于眼科患者期待中的真实手术室场景;7,眼病患者观看VR环境中模拟手术室时,50岁以上、小学及以下学历、已婚、女性、职员焦虑上升程度最大,18-50岁本科及以上学历、未婚、男性、自由职业者焦虑上升程度最小;8,眼病患者观看VR环境中模拟手术室,同时聆听镇定型音乐时,18-50岁小学及以下学历、未婚男、自由职业者焦虑缓解程度最大,50岁以上专科学历、已婚、女性、职员焦虑缓解程度最小。设计实践:VR环境中镇定型音乐可以降低眼科患者术前焦虑,在设计过程中,1,利用眼病患者术前焦虑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叙事医疗设计理念设计“VR音视力”;2,用户调查与诊断,调研出用户环境、用户群体和用户需求;3、设计与规划,“VR音视力”设计概念与设计方案的规划、技术实现探讨、交互界面设计;4、测试与评估,对利益相关者的评估、了解眼病患者和医护人员需求,做反思性的设计评价。
方琳洁,殷小容[8](2017)在《噪音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影响及护理现状》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术患者数量每年呈递增的状态,医护人员工作量也随之增加。在麻醉复苏室,医护人员对患者安全比较重视,但常常会忽略噪音给患者及工作人员自身造成的影响,影响患者的满意度和医护质量,甚至造成医患纠纷。因此应强化医护人员对噪音危害的认识,发现噪音来源,根据科室情况找出防范及应对措施,进一步提升医护工作质量,加强麻醉复苏室的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王珊珊,张俊茹,苟元,崔媛媛[9](2015)在《外科病房噪音污染现状及应对策略》文中指出随着外科学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通过手术方式被治愈。外科病房床位不断扩张,患者平均住院日期缩短,住院患者人数增多,外科病房内的噪音污染也随之增加,对患者和医护人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现对外科病房噪音污染情况进行综述,并探讨减少噪音污染、减轻负面影响的应对策略。1外科病房噪音污染现状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医院规模不断发展扩大,外科病房床位不断扩张,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住院患者明显增多,外科病
谢田珍[10](2014)在《手术室噪音污染及预防研究现状》文中认为手术室是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和抢救伤病员的重要场所,环境要求较高,如清洁、无菌、安静等,但手术室的噪音污染却常常被忽视。近年来,随着大量高新医疗设备投入到手术中,手术室噪音相应的不断增加[1]。尽管人类对噪音危害已有一定认识,但手术室噪音对患者和医务人员带来的潜在危害尚缺乏重视。现参考有关文献就手术室噪音污染及预防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二、噪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噪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循证构建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PONV的发生机制及影响因素 |
1.2.2 PONV的评估 |
1.2.3 预防PONV的药物疗法研究现状 |
1.2.4 预防PONV的非药物疗法研究现状 |
1.2.5 加速康复外科在预防PONV的研究现状 |
1.2.6 护士在PONV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查阅文献及文献质量评定 |
1.4.2 拟定咨询问卷 |
1.4.3 专家咨询 |
1.4.4 资料收集、整理及统计分析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 |
2.1 循证护理 |
2.2 德尔菲法 |
3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 |
3.1 文献筛选 |
3.1.1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3.1.2 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 |
3.1.3 检索数据库 |
3.1.4 检索策略 |
3.1.5 筛选文献 |
3.2 文献质量评价及资料提取 |
3.3 研究结果 |
3.3.1 文献检索结果 |
3.3.2 文献资料提取结果 |
3.3.3 策略汇总结果 |
4 基于德尔菲法确立成人患者PONV的护理预防策略 |
4.1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
4.1.1 拟定第一轮咨询问卷 |
4.1.2 遴选咨询专家 |
4.1.3 咨询步骤 |
4.1.4 条目筛选标准 |
4.1.5 统计方法 |
4.2 专家咨询过程 |
4.2.1 第一轮专家咨询情况及处理结果 |
4.2.2 第二轮专家咨询情况及处理结果 |
4.3 研究结果 |
4.3.1 专家的组成结构 |
4.3.2 咨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 |
4.3.3 条目赋值均数与满分比 |
4.3.4 专家权威系数 |
4.3.5 条目变异系数与和谐系数 |
4.4 确立最终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 |
5 讨论 |
5.1 该策略对临床实践的意义 |
5.2 专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5.2.1 专家的代表性 |
5.2.2 专家的积极程度 |
5.2.3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5.2.4 专家权威程度 |
5.2.5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5.3 纳入的文献分析 |
5.4 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护理预防策略的基本内容分析 |
5.4.1 PONV多学科团队 |
5.4.2 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措施 |
6 小结 |
6.1 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点 |
6.3 本研究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成人术后恶心呕吐的早期识别及非药物干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2)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现状及对护士身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回顾 |
1.4.2 实地测量 |
1.4.3 问卷调查 |
1.4.4 质性访谈 |
1.5 技术路线图 |
2 儿科病区噪声监测 |
2.1 测量内容及方法 |
2.1.1 测量区域选择 |
2.1.2 时间段的选择 |
2.1.3 测量方案 |
2.1.4 测量工具 |
2.1.5 噪声标准及评价方法 |
2.1.6 统计学方法 |
2.2 测量结果 |
2.2.1 医院一般资料 |
2.2.2 昼夜噪声水平 |
2.2.3 噪声水平与WHO标准比较 |
2.2.4 不同时间段、地点噪声水平 |
2.3 讨论 |
2.3.1 不同时间段噪声暴露水平 |
2.3.2 不同监测点噪声暴露水平 |
2.3.3 关于标准制定的建议 |
2.4 小结 |
3 护士对噪声主观感受调查 |
3.1 调查对象及调查问卷说明 |
3.1.1 调查对象 |
3.1.2 抽样方法 |
3.1.3 纳入排除标准 |
3.1.4 问卷设计 |
3.1.5 数据收集 |
3.1.6 统计学方法 |
3.2 调查结果 |
3.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
3.2.2 护士受儿科病区噪声干扰程度 |
3.2.3 噪声对护士工作造成影响的程度 |
3.2.4 儿科护士对噪声问题关注程度 |
3.2.5 护士对儿科病区声环境满意度 |
3.2.6 儿科病区护士认为的噪声来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4 噪声对护士身心影响的研究 |
4.1 对象及方法 |
4.1.1 研究方法的选择 |
4.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1.3 抽样原则 |
4.1.4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4.1.5 研究流程 |
4.1.6 研究工具 |
4.1.7 资料收集 |
4.1.8 资料分析 |
4.1.9 研究效度 |
4.1.10 伦理道德 |
4.2 访谈结果 |
4.2.1 类属一:身心影响 |
4.2.2 类属二:噪声应对 |
4.2.3 类属三:建议措施 |
4.3 讨论 |
4.3.1 噪声对儿科护士的身心影响 |
4.3.2 提高儿科护士身心健康关注度 |
4.3.3 强化知识,提高信心以应对儿科噪声污染 |
4.4 小结 |
5 儿科病区噪声控制对策 |
5.1 加强医院噪声管理 |
5.2 优化静音设计 |
创新点 |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件1 |
附件2 |
综述 医院噪声污染现状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3)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操作性定义 |
4 研究设计与技术路线 |
一、垂体腺瘤围术期患者舒适状况调查与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2 结果 |
3 应用ROY适应模式对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舒适因素的评估分析 |
二、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 |
1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措施 |
2构建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方案 |
三、基于ROY适应模式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 |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 研究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垂体腺瘤患者症状研究及护理进展 |
1 PA的流行病学特征 |
2 PA的临床特征 |
3 PA的治疗 |
4 PA的术后状况 |
5 PA患者术后症状的研究现状 |
6 术后护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患者舒适护理知情同意书 |
附录B 一般资料登记表 |
附录C 舒适状况量表 |
附录D 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舒适状况量表 |
附录E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F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G BARTHEL指数(BI)评估量表 |
附录H 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
附录I 经鼻蝶垂体腺瘤患者就医手册 |
个人简历 |
致谢 |
(4)综合医院手术部声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相关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框架 |
2 综合医院手术室声环境研究相关理论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综合医院 |
2.1.2 综合医院手术部 |
2.1.3 手术室声环境 |
2.2 噪声的危害 |
2.3 相关评价指标 |
2.4 声场模拟相关理论 |
2.5 建筑吸声相关理论 |
3 手术部声环境实地测量研究 |
3.1 实地测量评价依据 |
3.2 调查的前期准备 |
3.2.1 测量对象及方法 |
3.2.2 调查的时间及局限 |
3.3 实地测量结果 |
3.3.1 手术室声压级测量结果 |
3.3.2 洁净走廊声压级测量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4 手术部噪声源行为特征研究 |
4.1 手术部噪声源的观察研究 |
4.1.1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4.1.2 描述噪声行为的指标 |
4.2 手术室噪声源的行为特征 |
4.2.1 手术室的声源类型 |
4.2.2 各科室的主要噪声源的行为特性 |
4.3 手术部洁净走廊噪声源的行为特征 |
4.3.1 复廊式洁净走廊噪声源的行为特征 |
4.3.2 单廊式洁净走廊噪声源的行为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5 手术室声环境问卷调查研究 |
5.1 问卷调查研究前期准备 |
5.1.1 研究的对象及范围 |
5.1.2 问卷的设计 |
5.2 调查问卷的结果 |
5.2.1 手术室声环境评价 |
5.2.2 手术室噪声的影响 |
5.2.3 手术室声环境的重要性 |
5.2.4 手术室声环境改善 |
5.3 相关性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手术部声环境模拟研究 |
6.1 模拟空间的选定与建立 |
6.2 不同平面形状的手术室模型参数调试与结果 |
6.3 改善前后手术室模型参数调试与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手术部声环境改善策略 |
7.1 内部噪声控制对策 |
7.1.1 手术部防噪平面布局 |
7.1.2 手术部电声系统设计 |
7.1.3 手术室平面形状的选择 |
7.1.4 手术部建声处理 |
7.1.5 环境智能噪声掩蔽系统 |
7.1.6 设备降噪处理 |
7.2 外部噪声控制对策 |
7.3 本章小结 |
8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C.学位论文数据集 |
附录1 手术室声环境调查问卷 |
致谢 |
(5)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制与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持续上升 |
1.1.2 设计手段成为介入医疗领域的新手段 |
1.1.3 协同设计思维为儿童医疗问题的解决带来新思路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研究现状 |
1.2.2 设计介入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
1.2.3 协同设计介入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
1.2.4 研究现状小结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课题研究的目的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3 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
1.4 课题研究方法及流程 |
1.4.1 研究对象的界定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流程 |
第二章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相关概念及协同设计的介入 |
2.1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相关概念 |
2.1.1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相关概念 |
2.1.2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干预现状 |
2.1.3 影响儿童围术期焦虑的因素分析 |
2.2 协同设计的相关概念及发展现状 |
2.2.1 协同设计的相关概念辨析 |
2.2.2 协同设计介入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 |
2.2.3 协同设计介入医疗领域的方法与机制 |
2.3 协同设计方法介入儿童医疗领域的价值与关键 |
2.3.1 协同设计方法介入儿童医疗领域的价值 |
2.3.2 协同设计方法方法介入儿童医疗领域的关键 |
2.3.3 协同设计方法介入儿童医疗领域的挑战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会 |
3.1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系统要素 |
3.1.1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内容 |
3.1.2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需求层次 |
3.1.3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利益相关者 |
3.2 儿童围术期中焦虑干预的问题和需求 |
3.2.1 儿童围术期的流程和接触点 |
3.2.2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阶段性服务问题 |
3.2.3 影响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关键因素 |
3.3 协同思维介入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可能性 |
3.3.1 协同介入认知干预的可能性 |
3.3.2 协同介入互动干预的可能性 |
3.3.3 协同介入环境干预的可能性 |
3.3.4 协同介入支持干预的可能性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相关调研与分析 |
4.1 调研概述 |
4.1.1 调研的目的 |
4.1.2 调研的方法 |
4.1.3 调研的计划 |
4.2 用户旅程界定 |
4.2.1 患者初步访谈 |
4.2.2 用户体验审核法 |
4.2.3 患者体验旅程界定 |
4.3 问题探索 |
4.3.1 POEMS环境洞察 |
4.3.2 深度访谈 |
4.4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的需求总结与协同介入的可能性分析 |
4.4.1 焦虑干预的需求与协同机会汇总 |
4.4.2 焦虑干预的利益相关者协同动机 |
4.4.3 协同干预的可用资源评估 |
4.4.4 协同介入焦虑干预的机会 |
4.5 协同介入焦虑干预的可能性实践 |
4.5.1 介入认知干预方面的协同实践 |
4.5.2 介入互动干预方面的协同实践 |
4.5.3 介入环境干预方面的协同实践 |
4.5.4 介入支持干预方面的协同实践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制与设计策略 |
5.1 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制建立 |
5.1.1 协同机制概述 |
5.1.2 平台构建阶段的协同干预机制 |
5.1.3 问题探索阶段的协同干预机制 |
5.1.4 概念转化阶段的协同干预机制 |
5.1.5 机制延续阶段的协同干预机制 |
5.2 儿童围术期焦虑干预策略 |
5.2.1 基于信息易明性的认知干预策略 |
5.2.2 基于动机发掘的互动干预策略 |
5.2.3 基于情感化的环境干预策略 |
5.2.4 多维度介入的支持干预策略 |
5.3 本章小结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图片和表格来源 |
附录2: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6)基于循证的PCI术前访视模式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部分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操作性定义 |
4 概念框架 |
5 研究设计 |
第二部分 心导管室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态度现况调查 |
1 研究对象 |
1.1 抽样方法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法 |
2.2 调查工具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PCI患者术前访视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抽样方法及样本量估计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调查方法 |
2.2 调查工具 |
2.3 质量控制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基于循证初步构建PCI术前访视内容 |
1 资料与方法 |
1.1 检索证据来源 |
1.2 检索策略 |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4 证据质量评价标准 |
1.5 证据的质量评价过程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证据的一般情况 |
2.3 文献的质量评价 |
2.4 证据汇总 |
3 讨论 |
第五部分 德尔菲专家咨询确立PCI术前访视内容 |
1 咨询对象 |
1.1 专家的人数 |
1.2 专家的遴选标准 |
2 方法 |
2.1 成立研究小组 |
2.2 咨询问卷的形成 |
2.3 专家咨询的实施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4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与展望 |
1 创新之处 |
2 不足之处 |
3 下一步研究计划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缩略词表 |
附录二 综述 |
附录三 心导管室护士对PCI术前访视知识及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四 伦理审批表 |
附录五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前访视需求调查问卷 |
附录六 约翰霍普金斯证据等级与质量评定工具 |
附录七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访视内容的构建专家咨询表(第一轮) |
附录八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术前访视内容的构建专家咨询表(第二轮) |
附录九 致谢 |
附录十 个人简介 |
(7)VR环境中镇定型音乐对眼病患者在术前焦虑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略缩语表 |
前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焦虑相关理论 |
1.1.1 焦虑的定义及分类 |
1.1.2 焦虑模型 |
1.2 术前焦虑相关理论 |
1.2.1 术前焦虑的表现与危害 |
1.2.2 术前患者焦虑影响因子 |
1.2.3 术前焦虑辅助治疗方法 |
1.2.4 术前焦虑量表 |
1.3 音乐对术前焦虑的影响 |
1.3.1 音乐治疗的历史 |
1.3.2 音乐对术前焦虑的临床应用 |
1.3.3 音乐对眼科病人术前焦虑的影响 |
1.3.4 镇定型音乐 |
1.4 眼科疾病相关理论 |
1.4.1 眼科疾病简介 |
1.4.2 眼科疾病术前焦虑 |
1.5 虚拟现实手段介入医学研究 |
1.5.1 认识层面的哲学问题 |
1.5.2 虚拟现实医学应用领域 |
1.6 以人为中心的医疗设计 |
1.6.1 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 |
1.6.2 医疗服务设计 |
1.6.3 叙事医疗 |
第二章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案 |
2.1 以往研究的不足 |
2.2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创新点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意义 |
2.2.3 创新点 |
2.3 研究方案 |
2.3.1 研究步骤 |
2.3.2 实验程序 |
2.4 研究预期与假设 |
2.4.1 研究预期 |
2.4.2 研究假设 |
第三章 实验准备 |
3.1 研究伦理 |
3.2 实验材料 |
3.2.1 研究场所 |
3.2.2 虚拟现实实验设备 |
3.2.3 生理指标检测器材 |
3.2.4 音乐播放设备及镇定型音乐 |
3.3 测量工具 |
3.3.1 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 |
3.3.2 VREQ术前量表(Virtual Reality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VREQ) |
3.3.3 被试基本信息表(Subject Basic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SBIQ) |
3.3.4 生理指标 |
第四章 VR环境中镇定型音乐对眼病患者在术前焦虑中的影响 |
4.1 实验被试 |
4.1.1 被试样本人口学资料 |
4.1.2 选入标准 |
4.1.3 排除标准 |
4.1.4 分组原则 |
4.2 实验设计 |
4.3 实验程序 |
4.3.1 实验前阶段 |
4.3.2 实验阶段 |
4.3.3 实验后阶段 |
4.4 数据处理 |
4.4.1 数据收集 |
4.4.2 统计标准 |
4.4.3 实验结果 |
第五章 综合讨论 |
5.1 数据结果讨论 |
5.1.1 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数据无差异 |
5.1.2 眼科患者SC/GSR、HR(BVP)、S-AI、T-AI指标会在VR模拟手术室环境时增加 |
5.1.3 眼科患者SC/GSR、S-AI、T-AI指标会在VR模拟手术室环境辅以镇定型音乐时降低 |
5.1.4 RMSSD和 SDNN不影响眼科患者焦虑值 |
5.1.5 眼科患者HR(BVP)有无音乐的比较分析 |
5.1.6 实验组中SC/GSR、HR(BVP),对照组中T-AI拟合曲线拟合程度良好 |
5.1.7 VR模拟手术室场景对眼科患者的压力感略小于眼科患者期待中的真实手术室场景 |
5.2 眼病患者人口学特征与术前焦虑关系分析 |
5.2.1 增加焦虑情况 |
5.2.2 降低焦虑情况 |
5.3 对研究预期与研究假设的解释 |
5.3.1 对研究预期的解释 |
5.3.2 对研究假设的解释 |
5.3.3 补充解释 |
5.4 对设计实践的价值 |
5.5 研究的局限性 |
第六章 VR音视力设计实践 |
6.1 设计理念 |
6.1.1 叙事医疗 |
6.1.2 叙事医疗产品服务设计流程 |
6.2 用户调查与诊断 |
6.2.1 用户环境 |
6.2.2 用户群体 |
6.2.3 设计需求 |
6.3 设计与规划 |
6.4 测试与评估 |
第七章 结束语 |
7.1 支持机构 |
7.2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件1:状态特质焦虑量表 |
附件2:手术特质-状态焦虑量表 |
附件3: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要量表 |
附件4:主观单位的焦虑程度评分量表 |
附件5:VREQ术前量表 |
附件6:实验被试基本信息表 |
附件7:知情同意书 |
附件8:信息保密协议 |
附件9:设计手册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和部分活动及荣誉 |
(8)噪音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影响及护理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噪音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直接影响 |
1.1 生理方面的影响 |
1.1.1 心血管系统 |
1.1.2 消化系统 |
1.1.3 应激噪音可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的应激反 |
1.1.4 睡眠 |
1.1.5 听觉 |
1.1.6 复苏时间噪音对患者带来的生理影响, 会增加用药几率, 延迟患者的复苏时间。 |
1.2 心理方面的影响 |
2 噪音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间接影响 |
3 主要的噪音来源 |
3.1 患者及家属 |
3.1.1 患者 |
3.1.2 家属 |
3.2 医疗设备 |
3.3 工作人员 |
4 针对不同噪音来源采取的护理措施 |
4.1 患者及家属 |
4.1.1 患儿 |
4.1.2 患者 |
4.1.3 家属 |
4.2 医疗设备 |
4.3 工作人员 |
5 结语 |
(9)外科病房噪音污染现状及应对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 外科病房噪音污染现状 |
2 原因分析 |
2.1 病房内仪器噪音 |
2.2 病房内人员噪音 |
2.3 病房外噪音 |
3 不良影响 |
3.1 对患者的影响 |
3.2 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
4 对策 |
4.1 减少噪音,控制音量 |
4.2 加强宣教,以人为本 |
4.3 对外科工作人员的培训 |
5 小结 |
(10)手术室噪音污染及预防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噪音的概念 |
2 噪音的来源 |
3 噪音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
3.1 生理影响 |
3.2.心理影响 |
4 防护措施 |
5 小结 |
四、噪音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及护理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循证构建成人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护理预防策略研究[D]. 陈珊. 湖州师范学院, 2020(12)
- [2]儿科病区噪声暴露现状及对护士身心影响的研究[D]. 白彩颖.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 [3]基于Roy适应模式的舒适护理在垂体腺瘤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研究[D]. 罗玉茹. 郑州大学, 2020(02)
- [4]综合医院手术部声环境研究[D]. 刘玮璠. 重庆大学, 2019(01)
- [5]儿童围术期焦虑问题的协同干预机制与设计策略研究[D]. 何娟. 江南大学, 2019(04)
- [6]基于循证的PCI术前访视模式的构建研究[D]. 杨曾桢. 贵州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VR环境中镇定型音乐对眼病患者在术前焦虑中的影响[D]. 黄灿.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2)
- [8]噪音对麻醉复苏室患者的影响及护理现状[J]. 方琳洁,殷小容. 华西医学, 2017(07)
- [9]外科病房噪音污染现状及应对策略[J]. 王珊珊,张俊茹,苟元,崔媛媛. 齐鲁护理杂志, 2015(10)
- [10]手术室噪音污染及预防研究现状[A]. 谢田珍.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学术研讨会综合刊,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