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任永军,叶勇刚,邝良德,谢晓红,刘爱华[1](2020)在《四川家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摸清四川兔球虫病流行感染情况,为科学防治兔球虫病提供依据,通过对四川东、西、南、北、中5个地区养殖主产区的家兔养殖场进行采样,每个地区选择20个不同规模养兔场,分别对1~3月龄、3~6月龄、6~12月龄、大于12月龄年龄段采集粪样,共计400个粪样;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形态学鉴定、OPG计数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四川兔球虫感染虫种高达11种,1~3月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高于其他年龄段兔,平均感染率为61.00%,其中斯氏艾美尔球虫、黄艾美尔球虫、肠艾美尔球虫检出率较高。调查表明,四川兔球虫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强度为中轻度感染,致病虫种为优势虫种。
王青虎[2](2020)在《临沂地区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防治的效果观察》文中提出兔球虫病(rabbit 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属(Eimeria)或等孢属(Isospora)球虫寄生于兔的小肠或胆管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一种家兔最常见的体内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传播快、致死率高,对不同品种、年龄的兔均具有易感性,特别是断奶后至3月龄内的仔兔最易感染,给养兔业造成极大的危害,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公认的兔球虫的种类有11种有效种,11种有效种包括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肠艾美耳球(E.intestinalis)、黄艾美耳球虫(E.falvescens)、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中型艾美耳球(E.media)、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维氏艾美耳球虫(E.vejdovskyi)、盲肠艾美耳球(E.coecicoia)、梨型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idua)。为掌握临沂地区兔球虫病的流行病学情况,本试验研究利用饱和食盐水卵囊漂浮法对临沂地区6个兔场采集的450份(每个兔场75份)仔兔新鲜粪便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450份仔兔新鲜粪便中有345份检出球虫卵囊,平均检出率76.67%。(2)此次调查的6个兔场,其球虫卵囊OPG值(每克粪便中卵囊数量)最大的为9.47×104,最小的为0.15×104,说明该地区的养兔场中兔球虫的感染情况处于中度感染或轻度感染。(3)根据卵囊形态特征、内残体、外残体等特征,镜检结果显示:临沂地区6个兔场共检出11种公认艾美耳球虫,且粪样呈混合感染,多为4-6种球虫混合感染。这些结果为该地区养兔生产中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比较3种抗球虫药和药物组合对兔球虫病的预防效果,选用两批共480只,40日龄的健康獭兔,开展试验,试验周期30天;每批分为4组,每组60只仔兔,将氯苯胍(150 mg/kg)、常山碱(100 mg/kg)、氯丙胍+常山碱(80 mg/kg+100 mg/kg)、二硝托胺(125 mg/kg),分别添加到各组饲料中,观察试验兔的临床症状,测定每克粪便卵囊的数量变化,并对每只死亡兔作剖检观察,来判定药物的抗球虫效果。结果表明:(1)仔兔断奶后5天(40日龄)和64日龄左右球虫感染较为严重,为球虫病高发期。(2)处理A组(氯苯胍)与其它组平均增重存在差异显着(P<0.05),平均增重低于其它组;处理B组(氯苯胍+常山碱)与处理C组(常山碱)平均增重存在差异不显着(P>0.05);处理D组(二硝托胺)与其它组平均增重存在差异显着(P<0.05),平均增重高于其它组。(3)药物防治的效果观察显示,二硝托胺对临沂地区兔球虫病防治效果最好,可作为该地区兔球虫防控的首选药物,常山碱可作为次选,氯苯胍暂时不建议使用。
黄仕凤[3](2019)在《黄艾美耳球虫早熟选育与免疫原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兔球虫病(Rabbit coccidiosis)是一种寄生于兔肠道上皮细胞或者肝胆管的寄生性原虫病,目前为止世界公认的有11种兔艾美耳球虫。兔球虫病在家兔养殖过程中极为常见,严重危害兔养殖生产效率。黄艾美耳球虫是11种球虫中致病力最强的虫种之一,可引起拉稀和便秘,严重时可引起兔子死亡,即使耐过的兔子发病过后机体恢复所需时间长,对生产性能影响大。目前兔球虫病的防控措施主要使用抗球虫药物,但容易产生耐药性的问题,故兔球虫疫苗免疫可能成为预防兔球虫病更有效的方法。本论文以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株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其进行早熟选育获得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然后进行早熟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最后进行免疫保护效果的研究,探索使用弱毒疫苗免疫的方法防治该球虫病。第一部分研究内容以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株为亲本株进行早熟选育和虫种鉴定。通过18代次的早熟选育,成功将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株的潜隐期由原来的220 h降低至168 h,潜隐期缩短了52 h。随后将该早熟株进行特异性PCR鉴定,结果判定该早熟株为单一的纯种黄艾美耳球虫,成功选育出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第二部分研究内容对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进行全面的生物学特性研究,主要包括潜隐期稳定性,卵囊形态、大小和形状指数,排卵囊规律、繁殖力和致病力对比等方面。经非选择性5次传代测定潜隐期稳定为168 h,主要寄生于盲肠和结肠上皮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并测量卵囊大小,卵囊呈倒梨形,卵囊壁呈黄色,靠近卵囊孔一端壁较厚,孢子化后无外残体,经测量大小为(23.4~36.4)μm×(16.9~26.0)μm,形状指数为1.31~1.78。多数卵囊排出期为感染后第8日~第15日,排卵囊高峰期为感染后第10日,每兔感染1.2×103个孢子化卵囊可繁殖出超过1亿个的后代卵囊。其致病力与亲本株相比大大降低,早熟株体重减轻后恢复较快,亲本株增重出现较长时间的负增长;剖检肠道病变程度对比,亲本株使肠道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和肠道损伤,而早熟株的反应则是较轻微的炎症反应,说明早熟株的致病力比亲本株降低,属于弱毒力的早熟株。第三部分研究内容为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免疫保护效果研究,包括免疫次数和免疫产生期、免疫剂量等。通过兔子免疫同一剂量不同免疫次数探索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最佳免疫次数和免疫产生期,随后不同剂量进行三次免疫探索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最佳免疫剂量。结果表明,每次以5×102个孢子化卵囊/兔免疫后攻虫,一免即可产生一定的免疫保护力,二免免疫保护效果优于一免,三免免疫保护效果优于二免,三免后攻虫的效果最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免疫剂量免疫三次后的免疫保护效果,结果显示同是免疫三次,免疫剂量越高免疫保护效果越好,但高剂量免疫后对体重增长有一定的影响,综合结果分析免疫三次免疫剂量为5×102个孢子化卵囊/兔效果最佳。
贺玺鹂[4](2018)在《陕西杨凌某兔场球虫种类与感染情况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采用家兔粪便检查法和球虫卵曩培养法对杨凌某兔场球虫种类和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家兔球虫总感染率为67.5%,其中34月龄幼兔球虫感染率高达95%,1516月龄的成年兔感染率为40%;鉴定出兔球虫种类8种,全为多种混合感染。优势种为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黄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idua)、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所占比例分别为28.7%,19.3%,18.0%和16.7%。研究结果为该兔场球虫病的防治提供了参考资料。
叶英娣[5](2017)在《兔艾美耳球虫HRM鉴别方法的建立》文中提出兔球虫病是由多种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家兔肝胆管及肠上皮细胞内所引起的寄生性原虫病。该病是家兔常见的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幼兔感染率为100%,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或肝脏结节性坏死。兔艾美耳球虫可分为11种,其中斯氏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和黄艾美耳球虫具有高致病性。为了准确鉴别兔球虫种类,本研究以ITS1序列作为遗传标志设计引物,建立6种球虫的PCR-HRM鉴别方法,为兔球虫的分子检测及未来兔球虫疫苗株的检测提供技术储备。本论文采用PCR-HRM方法对兔的大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和维氏艾美耳球虫等6种常见球虫进行了鉴别诊断。结果显示,引物ITS1-F/ITS1-R能明确区分大型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黄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和维氏艾美耳球虫。在对PCR-HRM鉴别方法的重复性、敏感性、特异性试验中,批内和批间重复性均良好;对于大型艾美耳球虫和黄艾美耳球虫,PCR-HRM方法可检出的最低浓度为1.5 copy/μL,中型艾美耳球虫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4.4 copy/μL,肠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和维氏艾美耳球虫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139 copy/μL、142 copy/μL和166 copy/μL;特异性检测中,引物ITS1-F/ITS1-R特异性好,只能扩增出6种兔艾美耳球虫阳性标准品的特异熔解曲线,而对兔的常见疫病病原,如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兔轮状病毒(La RV)、兔源大肠杆菌(E.coli)、兔源巴氏杆菌(P.multocida)均不能扩增。结果表明,建立的HRM鉴别方法具有快速、稳定、敏感和特异的特点,可适用于6种兔球虫的检测。
安伟[6](2015)在《斯氏艾美尔球虫体外培养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将兔肝球虫接种至兔肝细胞中并在体外进行培养,从而获得兔肝球虫病的发病病原即斯氏艾美尔球虫。为进一步研究斯氏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致病性以及针对此病的防治药物和疫苗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将经过驱虫处理的幼兔致死后取出肝脏,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获得稳定的原代细胞后,再转接到24孔培养板中;同时对从长治肉兔养殖场采集的病变肝脏,经分离纯化获得杂质较少的球虫卵囊后,对其进行孢子化培养,待孢子化率达到85%以上时,用机械研磨的方法对其进行破壁,分离子孢子;随后将分离的球虫子孢子接种到已长满培养孔底部的兔肝原代细胞中,观察其增殖情况,以获得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随后将卵囊接种到健康幼兔体内中,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兔肝原代细胞培养的实验结果显示:致死兔子后不放血的操作,较易获得兔肝原代细胞。在培养约16h后出现零星的贴壁,约4-5d后出现稳定的生长情况,经20d左右的培养以及机械刮除干扰细胞后,可获得活力较高的兔肝原代细胞。(2)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实验结果显示:在浓度为2.5%的重铬酸钾溶液中,卵囊孵化的最佳温度为32℃,经过约5d可使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孢子化率达到85%以上。(3)接种斯氏艾美尔球虫子孢子至细胞培养板的实验结果显示:刚接种斯氏艾美尔球虫子孢子时,子孢子在显微镜下呈现中部稍微凹陷似弯曲的香蕉状;约1h后子孢子的部分结构已进入细胞内部,1.5h后子孢子已全部进入细胞内部;最初几天无明显变化,直至15d后在镜下发现多量灰白发亮的球虫体,部分肝细胞皱缩、脱落;在28d时已可见到结构完整的球虫卵囊,在34d时兔肝细胞大部分脱落与球虫卵囊悬浮于细胞培养液中。(4)验证实验结果显示:将经2.5%的重铬酸钾溶液培养后的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接种到幼兔体内,1d后粪便开始出现卵囊,9-13d时达到高峰。此时幼兔均出现了程度不一的临床症状,剖解后发现肝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积增大,肝表面及实质内有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结节,其他内脏器官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本实验对斯氏艾美尔球虫分离纯化方法进行了改进和综合,获得了试验所需的杂质较少的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和子孢子。之后将兔肝细胞作为载体,在体外成功获得了具有侵袭力的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
田思勤[7](2014)在《兔6种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兔球虫病是由艾美耳科的艾美耳属(Eimeria)和等孢球虫属(Isospora)球虫寄生于兔的肠道或肝脏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兔艾美耳球虫有11种,等孢球虫1种,临床上通常为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给兔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兔球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寄生虫学方面,关于兔球虫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及进化方面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内容是兔球虫卵囊的鉴定与纯种培养。通过形态学和特异性PCR方法鉴定球虫种类,在显微镜下挑取同种卵囊,接种球虫阴性家兔,通过培养获得纯种兔艾美耳球虫卵囊。本研究共获得兔艾美耳球虫纯种卵囊6种,分别为肠型艾美耳球虫(Eimeriaintestinalis)、黄色艾美耳球虫(E. flavescens)、中型艾美耳球虫(E. media)、维氏艾美耳球虫(E. vejdovskyi)、大型艾美耳球虫(E. magna)和无余艾美耳球虫(E. irresidua)。本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是获得兔6种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探讨6种球虫的分类地位。首先设计艾美耳球虫线粒体cytb基因的保守引物,扩增兔6种艾美耳球虫cytb基因部分序列。根据获得cytb基因已知序列,设计长PCR引物用来扩增6种兔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经过长PCR扩增、测序、拼接等步骤,获得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然后分析6种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基因结构、核苷酸组成、密码子使用情况等信息,以线粒体全基因组蛋白质编码基因为标记,构建进化树,探讨兔艾美耳球虫在顶复门寄生虫中的进化位置。肠型艾美耳球虫、黄色艾美耳球虫、中型艾美耳球虫、维氏艾美耳球虫、大型艾美耳球虫和无余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长度分别为6261bp、6258bp、6168bp、6254bp、6249bp、6259bp。6种艾美耳球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组成相似,包括3个蛋白质基因,即细胞色素b(cytb)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Ⅲ(cox1、cox3),19个rRNA基因,即12个大亚基rRNA(L-rRNA)和7个小亚基rRNA(S-rRNA),无tRNA基因。6种球虫的碱基组成相似,偏好A、T。3个蛋白质基因的起始密码子不同,cytb、cox1、cox3基因分别使用ATG、GTT、ATT作为起始密码子,但无余艾美耳球虫的cox3起始密码子为ACT;所有6种兔艾美耳球虫均使用TAA作终止密码子。6种兔球虫线粒体全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为1.2%-7.1%,与鸡艾美耳球虫的差异为9.7%-15.6%。采用最大简约法(Maximum Parsimony methods, MP)、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method,NJ)和贝叶斯(Bayesian analysis,Bayes)方法,构建进化树显示,球虫目、血孢子虫目和梨形虫目各为一独立分支;在球虫目这一分支中,6种兔球虫聚集在一起,关系最近,与鸡球虫的进化关系较近,与梨形虫目亲缘关系最远。本研究首次获得了兔6种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丰富了原虫线粒体全基因组资料,为进一步研究兔球虫的群体遗传学、分子分类学和系统发生学奠定了基础。
陆国,李志荣,向银珍[8](2013)在《杨凌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文中认为对陕西杨凌地区的家兔球虫种类进行初步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家兔球虫感染率为100%,且均为混合感染。感染强度OPG最大值为21 875。本次共检出11种家兔艾美耳球虫,即:盲肠艾美耳球虫(Eimeria coecicola)、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黄色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肠艾美耳球虫(E.intestinali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idua)、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松林艾美耳球虫(E.matsubayashii)、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和斯氏艾美耳球虫(E.stiedai),其中穿孔艾美耳球虫和中型艾美耳球虫为优势虫种。
姜英,闫文朝,王天奇,索勋,薛帮群,钱伟锋,袁林[9](2013)在《河南省兔球虫感染情况及种类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掌握河南省兔球虫感染情况,用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法和饱和氯化钠溶液漂浮法对来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11个兔场共465份新鲜粪便进行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和球虫种类形态鉴定。结果发现:兔球虫平均感染率为74.6%,多数为混合感染,感染球虫种类多在4~6种,以1—3月龄幼兔感染率最高,达83.0%,并且感染强度OPG值最高,平均为6.8×104。本次共检出11种艾美耳球虫,其中大型艾美耳球虫、无残艾美耳球虫、穿孔艾美耳球虫、肠艾美耳球虫为优势种。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有效控制兔球虫病和筛选兔球虫疫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安红丽[10](2013)在《山东省兔球虫流行病学调查》文中研究说明兔球虫病是家兔中最常见的也是危害最严重的寄生虫病,主要是由寄生在肠道和胆管上皮细胞的艾美耳属球虫引发的。球虫生活史复杂,艾美耳球虫发育可分为三个阶段:裂体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世界各地已报道的可寄生于兔的艾美耳球虫有十几种,目前被公认的艾美耳球虫(Eimeria)有11种:包括小型艾美耳球虫(E.exigua)、盲肠艾美耳球虫(E.coecicola)、斯式艾美耳球虫(E.stiedai)、肠艾美耳球虫(E.Intestinalis)、维氏艾美耳球虫(E.Vejdovskyi)、中型艾美耳球虫(E.Media)、梨形艾美耳球虫(E.Piriformis)、穿孔艾美耳球虫(E.perforans)、无残艾美耳球虫(E.Irresidua)、黄艾美耳球虫(E.Flavescens)、大型艾美耳球虫(E.magna)。中国是最大的兔产品生产国,根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的报告,中国每年生产约70万吨兔肉。而山东是中国的养兔大省,山东省养兔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而兔球虫病作为危害养兔业的四大疾病之一,在青年兔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90%和60%,每年给养兔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大量抗球虫药物的使用也造成了巨大的间接损失和兔产品中药物残留。目前山东省兔球虫病流行病学情况缺乏第一手资料,这给兔球虫病的防控带来极大的困难,因此进行本研究能够填补山东省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资料的空白。本实验选择在非兔球虫易爆发季的冬季,在山东省养兔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地区进行采样,我们选取山东北部-滨州,山东南部-临沂,山东西部-菏泽,山东东部-潍坊,山东中部-泰安五个地区,每个地区分别对规模化养殖场和散养户、不同兔种和不同年龄的兔进行采样,共采集843个新鲜粪便样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卵囊收集,然后进行形态学研究,通过观察外形、大小、色泽,卵囊外膜形状,有无极粒与微孔,有无卵囊残体,孢子囊大小和形状,是否有斯氏体及孢子囊残体以及子孢子的大小和形状来确定球虫的主要类型,同时进行了分子生物学的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存在全部的11种被公认有效的兔球虫虫种,统计显示山东地区的优势种为斯式艾美耳球虫和肠艾美耳球虫。本实验证明,即使在不适合兔球虫生长繁殖的冬季,兔球虫的感染情况依然严重,兔球虫总感染率为35.59%(300/843),但山东省不同地区的感染率、感染种类存在显着差异。另外,不同饲养方式、不同年龄段以及兔种类都对兔球虫的感染存在影响。
二、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家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本组成 |
1.2 样品采集 |
1.3 溶液配制 |
1.4 卵囊分离 |
1.5 形态学鉴定 |
1.6 OPG计数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兔球虫形态鉴定结果 |
2.2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家兔球虫感染率 |
2.3 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家兔球虫感染强度 |
2.4 不同地区不同虫种检出率 |
3 讨论 |
4 结论 |
(2)临沂地区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防治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和符号清单 |
文献综述 |
1.1 兔球虫病基础研究 |
1.1.1 兔的主要饲养品种及养殖区域 |
1.1.2 我国兔球虫相关研究记载 |
1.1.3 兔球虫的病原种类研究 |
1.2 兔球虫病的概括 |
1.2.1 兔球虫的流行病学特点 |
1.2.2 临床症状及解剖特点 |
1.2.3 诊断要点 |
1.2.4 生产中球虫难控制的主要原因 |
1.3 兔抗球虫免疫研究 |
1.3.1 兔球虫病的免疫原性相关研究 |
1.3.2 兔抗球虫免疫应答机制 |
1.4 兔球虫防治 |
1.4.1 兔球虫常用药物 |
1.4.2 兔球虫疫苗的研发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 引言 |
2 临沂地区兔球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2 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调查兔场兔球虫的流行病史 |
2.2.2 兔球虫的感染情况 |
2.2.3 兔球虫的感染率强度(OPG) |
2.2.4 兔球虫形态学鉴定结果 |
2.3 讨论 |
3 临沂地区兔球虫药物防治试验的疗效观察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动物 |
3.1.2 试验药品 |
3.1.3 试验方法 |
3.1.4 指标的测定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粪便球虫卵囊检测情况 |
3.2.2 死亡统计 |
3.2.3 腹泻情况统计 |
3.2.4 生长性能统计 |
3.2.5 分析 |
3.3 讨论 |
3.3.1 球虫药物的分类 |
3.3.2 合理搭配轮换用药 |
3.3.3 三种球虫药物的相关效果研究 |
3.3.4 兔球虫病的防控建议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3)黄艾美耳球虫早熟选育与免疫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试验用饲料 |
2.1.3 试验用卵囊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2.1.5 主要试剂与配置 |
2.2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选育方法 |
2.3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PCR鉴定 |
2.3.1 引物 |
2.3.2 球虫卵囊的洗涤 |
2.3.3 球虫卵囊的破碎 |
2.3.4 球虫卵囊DNA的提取 |
2.3.5 PCR扩增 |
2.3.6 琼脂糖电泳分析 |
2.4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生物学特性研究 |
2.4.1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潜隐期稳定性测定 |
2.4.2 卵囊形态测定 |
2.4.3 排卵囊规律测定 |
2.4.4 繁殖力测定 |
2.4.5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和亲本株致病力对比测定 |
2.4.6 早熟株和亲本株致病力病理切片比较 |
2.5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
2.5.1 免疫次数和免疫产生期测定 |
2.5.2 免疫剂量测定 |
2.5.3 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方法 |
3 结果 |
3.1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选育结果 |
3.2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鉴定结果 |
3.3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 |
3.3.1 潜隐期稳定性 |
3.3.2 卵囊形态 |
3.3.3 排卵囊规律 |
3.3.4 繁殖力 |
3.3.5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和亲本株致病力对比测定 |
3.4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免疫原性研究结果 |
3.4.1 免疫次数及免疫产生期 |
3.4.2 免疫剂量的测定 |
4 讨论与分析 |
4.1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株的早熟选育及PCR鉴定 |
4.2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生物学特性 |
4.3 黄艾美耳球虫重庆早熟株的免疫研究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陕西杨凌某兔场球虫种类与感染情况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实验兔 |
1.1.2 实验器材 |
1.2 方法 |
1.2.1 样品采集 |
1.2.2 卵囊的收集与培养 |
1.2.3 球虫种类鉴定 |
1.2.4 各种兔球虫感染比例 |
2 结果 |
2.1 兔球虫病感染情况 |
2.2 各种类兔球虫感染比例统计情况 |
3 讨论 |
(5)兔艾美耳球虫HRM鉴别方法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词 |
1 前言 |
1.1 兔球虫病原学 |
1.2 兔球虫病流行病学 |
1.3 兔球虫病诊断 |
1.4 兔球虫病防治 |
1.5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样品 |
2.2 菌种 |
2.3 载体 |
2.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5 主要试剂与配制 |
2.6 显微镜检测 |
2.7 卵囊收集 |
2.8 基因组DNA提取 |
2.9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10 兔艾美耳球虫ITS1+片段的扩增 |
2.11 PCR产物检测 |
2.12 PCR产物回收与纯化 |
2.13 PCR产物的连接 |
2.14 连接产物转化E.coli DH5α |
2.15 阳性克隆筛选与PCR鉴定 |
2.16 阳性克隆的测序 |
2.17 阳性标准品的质粒抽提 |
2.18 阳性标准品的质粒检测 |
2.19 PCR-HRM扩增 |
2.20 重复性检测 |
2.21 敏感性检测 |
2.22 特异性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兔艾美耳球虫ITS1+片段扩增结果 |
3.2 阳性克隆PCR扩增结果 |
3.3 阳性克隆测序结果 |
3.4 阳性标准品质粒检测结果 |
3.5 PCR-HRM扩增结果 |
3.6 重复性检测结果 |
3.7 敏感性检测结果 |
3.8 特异性检测结果 |
4 讨论 |
5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6)斯氏艾美尔球虫体外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文献综述 |
1 斯氏艾美尔球虫生活史 |
2 斯氏艾美尔球虫对家兔致病性研究 |
3 斯氏艾美尔球虫免疫学研究 |
3.1 可溶性抗原 |
3.2 裂殖子抗原 |
3.3 粪抗原 |
4 疫苗的研究 |
4.1 强毒活疫苗 |
4.2 弱毒活疫苗 |
4.3 基因工程苗 |
5 体外培养研究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试验材料 |
1.1 试验试剂 |
1.2 仪器及器材 |
1.3 主要试剂配制 |
1.4 实验动物及病变肝脏 |
2 实验过程 |
2.1 试验前准备工作 |
2.2 斯氏艾美尔球虫的分离纯化及孢子化 |
2.3 兔肝细胞的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
3 主要试验指标的确定 |
3.1 蔗糖浓度 |
3.2 兔肝细胞原代培养主要实验指标 |
3.3 病变计分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1 试验结果 |
1.1 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的分离纯化 |
1.2 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孢子化 |
1.3 兔肝细胞的原代培养 |
1.4 将兔肝细胞转接至细胞培养板 |
1.5 斯氏艾美尔球虫在细胞培养板中生长观察结果 |
1.6 叶酸、VB6、VB1的对斯氏艾美尔球虫卵囊产量的影响 |
1.7 验证试验结果 |
2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附录 |
致谢 |
(7)兔6种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英文缩写对照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兔球虫及兔球虫病 |
1.1.1 病原形态 |
1.1.2 生活史 |
1.1.3 流行病学 |
1.1.4 兔球虫病的诊断 |
1.1.5 兔球虫病的症状及危害 |
1.1.6 兔球虫病的防治 |
1.2 原虫线粒体全基因组的研究进展 |
1.2.1 原虫线粒体基因组特点 |
1.2.2 原虫线粒体研究常用分子生物学方法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兔 6 种艾美耳球虫卵囊的鉴定与纯培养 |
2.1 材料 |
2.1.1 虫体样品 |
2.1.2 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主要应用软件 |
2.2 方法 |
2.2.1 卵囊收集 |
2.2.2 卵囊孢子化 |
2.2.3 卵囊分离与形态学鉴定 |
2.2.4 卵囊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 |
2.2.5 卵囊纯培养 |
2.2.6 纯种卵囊收集、纯化 |
2.3 结果 |
2.3.1 卵囊形态学鉴定结果 |
2.3.2 卵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
2.4 讨论 |
第三章 兔 6 种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分析与进化研究 |
3.1 材料 |
3.1.1 DNA 样品 |
3.1.2 试剂及仪器 |
3.2 方法 |
3.2.1 cytb 基因引物设计与合成 |
3.2.2 cytb 基因片段的 PCR 扩增 |
3.2.3 琼脂糖电泳分析 |
3.2.4 cytb 基因测序以及 DNA 序列分析 |
3.2.5 兔球虫线粒体基因长 PCR 引物设计与合成 |
3.2.6 兔 6 种球虫长 PCR 扩增 |
3.2.7 长 PCR 产物纯化 |
3.2.8 感受态细胞(JM109)的制备 |
3.2.9 长 PCR 纯化产物连接与转化 |
3.2.10 长 PCR 转化产物菌液 PCR 鉴定 |
3.2.11 测序和序列拼接 |
3.2.12 线粒体基因组核苷酸组成和结构分析 |
3.2.13 线粒体基因组的同源性分析 |
3.2.14 兔 6 种艾美耳球虫的分子进化分析 |
3.3 结果 |
3.3.1 cytb 基因 PCR 扩增结果 |
3.3.2 cytb 基因测序及 DNA 序列分析 |
3.3.3 长 PCR 扩增结果 |
3.3.4 阳性克隆菌 PCR 鉴定结果 |
3.3.5 兔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特征 |
3.3.6 同源性分析 |
3.3.7 遗传进化分析 |
3.4 讨论 |
3.4.1 兔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扩增 |
3.4.2 线粒体核苷酸组成 |
3.4.3 线粒体基因组结构 |
3.4.4 密码子使用 |
3.4.5 同源性分析 |
3.4.6 遗传进化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8)杨凌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
1.1材料 |
1.1.1仪器 |
1.1.2器皿 |
1.1.3试剂 |
1.2方法 |
1.2.1样品来源及动物分组 |
1.2.2样品采集与处理 |
1.2.3饱和盐水漂浮法测定感染率 |
1.2.4 司陶尔法 (Stoll’s method) 测定感染强度OPG值 |
1.3家兔球虫种类鉴定 |
1.3.1卵囊的收集 |
1.3.2卵囊的培养 |
1.3.3卵囊的鉴定 |
2结果 |
2.1感染率 |
2.2感染强度 |
2.3各种球虫感染比例 |
2.4各种球虫卵囊形态描述 |
2.4.1盲肠艾美耳球虫 |
2.4.2小型艾美耳球虫 |
2.4.3黄色艾美耳球虫 |
2.4.4肠艾美耳球虫 |
2.4.5无残艾美耳球虫 |
2.4.6大型艾美耳球虫 |
2.4.7松林艾美尔球虫 |
2.4.8中型艾美耳球虫 |
2.4.9穿孔艾美耳球虫 |
2.4.10梨形艾美耳球虫 |
2.4.11斯氏艾美耳球虫 |
2.5讨论 |
2.5.1球虫感染率结果分析 |
2.5.2感染强度结果分析 |
2.5.3家兔球虫种类分析 |
2.5.4家兔球虫病的防治 |
(9)河南省兔球虫感染情况及种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采样 |
1.2 用麦克马斯特虫卵计数板法进行粪便检查 |
1.3 球虫种类形态学鉴定 |
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兔球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
2.2 球虫种类鉴定结果 |
3 结论 |
4 讨论 |
(10)山东省兔球虫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兔球虫概述 |
1.1.1 兔球虫卵囊形态特征及种类 |
1.1.2 球虫的发育史 |
1.2 兔球虫病概述 |
1.2.1 流行病学 |
1.2.2 影响兔球虫病的因素 |
1.3 兔抗球虫免疫应答特点 |
1.4 致病性 |
1.5 诊断与防治 |
1.5.1 诊断 |
1.5.2 防治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研究区域 |
2.1.2 样本组成 |
2.1.3 样品采集 |
2.1.4 主要试剂 |
2.1.5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溶液配制 |
2.2.2 卵囊的分离 |
2.2.3 DNA 的提取方法 |
2.2.4 引物设计与合成 |
2.2.5 形态学鉴定 |
2.2.6 分子生物学验证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兔球虫鉴定结果 |
3.1.1 兔球虫形态学鉴定结果 |
3.1.2 分子生物学验证结果 |
3.2 兔球虫总感染率 |
3.3 山东省五个地区兔球虫感染率 |
3.4 兔养殖方式、年龄以及兔品种艾美耳球虫感染率的影响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重庆市江津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形态学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四川家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任永军,叶勇刚,邝良德,谢晓红,刘爱华. 中国养兔, 2020(04)
- [2]临沂地区兔球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药物防治的效果观察[D]. 王青虎.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3]黄艾美耳球虫早熟选育与免疫原性研究[D]. 黄仕凤. 华南农业大学, 2019(02)
- [4]陕西杨凌某兔场球虫种类与感染情况调查研究[J]. 贺玺鹂. 畜牧兽医杂志, 2018(01)
- [5]兔艾美耳球虫HRM鉴别方法的建立[D]. 叶英娣.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6]斯氏艾美尔球虫体外培养的研究[D]. 安伟. 山西农业大学, 2015(04)
- [7]兔6种艾美耳球虫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测定及系统发生研究[D]. 田思勤.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2014(08)
- [8]杨凌地区家兔球虫种类的初步调查[J]. 陆国,李志荣,向银珍. 新疆畜牧业, 2013(09)
- [9]河南省兔球虫感染情况及种类调查研究[J]. 姜英,闫文朝,王天奇,索勋,薛帮群,钱伟锋,袁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13(17)
- [10]山东省兔球虫流行病学调查[D]. 安红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