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应对猪市低迷(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辉,程霞,蔡运芳[1](2021)在《益阳市赫山区生猪生产情况的调查》文中指出养猪业是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来源,也是益阳市赫山区农村的支柱产业之一,受非洲猪瘟影响,生产出现了较大波动,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生猪产能恢复迅速,但2021年5月以来,猪价一路走低,饲料价格却一路飙升,猪场经济损失较大,养殖积极性受到打击。文章通过对赫山区规模养殖场及中小养殖专业户就生猪生产情况的调查分析,阐述了益阳市赫山区当前生猪生产的状况,提出了当前形势下的应对措施。
黄炳凯,耿献辉,胡浩[2](2021)在《中国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动是产业政策造成的吗?——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本文利用200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马尔可夫链方法,分析生猪产业政策对养殖规模转移概率的影响,进而揭示生猪产业政策对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动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生猪产业政策显着促进了养殖场规模转移,从而加速了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化过程,但不同规模养殖场对政策的敏感性存在差异。生猪养殖补贴强度提高显着降低了100头以下规模生猪养殖场维持原有规模的概率,但显着提高了散养户的退出概率和小规模养殖场向中规模养殖场扩张的概率。环境规制强度提高显着降低了规模养殖场的扩张概率,但显着提高了散养户维持原有规模的概率,并显着降低了其退出概率。环境规制强度对大规模养殖场规模转移概率的影响不显着。此外,小规模养殖场具有规模扩张的动机,对生猪养殖补贴和环境规制强度都十分敏感。
刘浩[3](2021)在《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奶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国家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出实施奶业振兴,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推进,奶业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布局不断优化,2020年奶牛规模化比率达到67%,TMR普及率达到90%以上,奶业主产省原料奶产量占到全国的80%以上。然而,我国养殖积极性低,原料奶供给不足严重影响奶业持续健康发展,连续多年我国奶源自给率跌破70%,近十年奶牛存栏减少了15%,市场预警机制缺失,利益分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亟需解决。测算规模牧场的奶料比,并探究奶料比区域差异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优化奶牛养殖结构,缩小区域差距,完善我国原料奶定价机制,促进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本文对国内外奶料比的研究现状,猪粮比、蛋料比的发展现状以及原料奶价格和饲料价格的进行了文献综述,利用670家规模牧场的面板数据及相关统计数据,首先分析全国和五大奶业产区规模化牧场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和成本构成情况,基于成本角度,确定玉米、豆粕、青贮玉米和苜蓿草的价格权重分别为27%、17%、30%、26%,不同奶业产区权重各异。其次,在分析玉米、大豆、玉米青贮以及苜蓿草的价格与原料奶价格关系的基础上,构建全国和五大奶业产区的奶料比模型,测算出其奶料比值,全国奶料比平均值为2.11,处于中水平奶料比(1.5—2.5)层次,五大奶业产区奶料比值具有明显差异,南方产区奶料比值最高,华北产区最低,都呈向好发展趋势。最后,分析判断了不同产区奶料比差异的原因,研究认为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导致奶料比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优质青贮玉米、苜蓿草等在重要饲草的种植面积,对农牧交错地带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加快形成我国饲草产业现代化体系,保证饲料有效供给,稳定养殖成本。第二,不断完善我国奶业市场监测体系,利用奶料比良好的价格和市场预测能力,构建基于奶料比的奶业市场预警机制,定期发布奶料比,给行业和市场提供参考。第三,多举措缩小奶料比区域差异,政策上,要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打破省际贸易壁垒,促进资源跨区域调配;技术上,加强我国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建设,对生产要素及相关农产品产品区域流动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南方产区要发展多种模式奶牛养殖,减少原料奶预期调配压力,促进区域奶业可持续发展。
朱慧清[4](2021)在《雏鹰农牧多元化经营失败的经济后果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王倩倩[5](2020)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居民饮食结构的优化,牛奶作为均衡饮食的一部分,受到了全民的关注。基于奶业的重要地位,中国政府对奶业战略地位进行了明确,提出“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作为奶产业链的上游产业,原料奶产业的发展是保障整个产业顺利运行的基础。然而,近年来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些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价格的大幅波动成为突出问题。在中国原料奶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的今天,中国奶农作为弱势一方承担着较大的价格与市场风险,各地区频发的“倒奶杀牛”事件折射出奶农之痛。基于此背景下,本研究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重点提出并回答了以下问题: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哪些显性与隐性特征?通过垂直与空间传导如何影响原料奶价格波动?有哪些可以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途径与实践?通过机理与实证结合,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论如下:第一,首先采用季节调整与滤波法对中国原料奶价格的波动进行分解,结果发现,中国原料奶价格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样本期内出现了两次不规则的剧烈波动;从2007年以来,原料奶价格呈上升趋势,并于2014年中旬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缓慢下降逐渐趋向稳定;样本期间中国原料奶价格可分为四个完整的周期。其次使用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GARCH)类模型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显着的集簇性;原料奶价格波动具有成本推进型特征,牛肉的价格收益率的提高则能显着地降低原料奶价格波动;原料奶价格波动不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在加入控制变量后,原料奶价格波动没有显着的非对称性。第二,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考察了产业链上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与牛奶价格波动的垂直传导关系,研究发现,下游牛奶价格波动是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但上游原料奶价格波动却不是下游牛奶价格波动的原因,中国奶产业链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垂直传导存在着方向的非对称性;利用门限向量自回归(TVAR)模型对非线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区间内变量关系并未发生显着的非线性变动。第三,利用多变量GARCH模型即BEKK-GARCH模型,研究了开放背景下国际奶粉市场价格波动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的空间传导,即波动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全球乳制品贸易(GDT)全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具体来说,GDT全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存在ARCH型的价格波动溢出效应,且中国原料奶对GDT全脂奶粉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GDT脱脂奶粉市场与中国原料奶市场间仅存在单向波动溢出效应,即GDT脱脂奶粉对中国原料奶市场存在着GARCH型的波动溢出效应,但中国原料奶市场的不存在向GDT脱脂奶粉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第四,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利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的养殖规模化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效果,结果发现,在控制影响原料奶波动相关变量的条件下,存栏量100~199头的小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升能显着地减少原料奶价格波动,从而促进原料奶价格的稳定;存栏量200~499头中型养殖规模化在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所起的作用不显着;存栏量500头以上大型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反而加剧了原料奶价格的波动。第五,对上海市、黑龙江省、山东省与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从发展的历程、价格的产生、经验与特点三个方面开展论述。从整体上来看,四个省(市)都建立了完善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尽管在实践中的发展演化、运行机制等存在着差异,但建立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稳定各区域的原料奶市场供给,是对维护奶农利益、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但是在现实操作中,仍然存在着协调性不足、监督约束力弱等问题,未来需要政策的进一步保障。本文以现实问题为背景,深入剖析了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波动,主要的创新点体现在:(1)在研究视角方面,本研究从显性特征与隐性特征双视角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规律与特征进行了探讨;本研究将进口乳制品划分为短缺消费型与价差替代型,并指出对原料奶产业影响最大与最直接的是价差替代型的乳制品;在对平抑原料奶价格波动方面,本研究从规模养殖化的视角揭示出能够平抑价格波动的养殖规模,为中国政府在养殖规模方面的扶持政策转变提供依据与参考。(2)在研究内容方面,为了全面把握国内外市场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影响,本研究在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中将产业链的垂直传导与国外市场的空间传导两个方面都纳入研究系统中,综合判断出影响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国内外因素与动因。(3)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利用月度、周度等高频观测数据构建出了包括周度、双周、月度及年度多类型、多层次的研究数据对原料奶价格波动展开了多维度的计量经济模型研究。此外,对GARCH类模型进行扩展,更清晰地揭示出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的隐性特征。
林森[6](2014)在《中型猪场如何应对猪市寒流——访三湖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信龙》文中提出猪市寒流持续发酵,面对一拨又一拨的亏损,猪场该如何应对,是积极调整还是坐以待毙?在这段特别艰难的时期,猪场中采取积极应对举措的"猪坚强"们可谓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实力雄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趁机扩张规模,意在抢占未来市场先机;年出栏1万头以下的小型猪场船小好调头、实在不行先关闭一段时间等待春天;那么,处在既缺乏资金又不可轻言退出双重尴尬境地,年出栏1万10万头的中型猪场,在进退两难中又该如何应对这场寒流呢?
吴曼[7](2014)在《猪市陷迷局,养殖者如何解围?》文中指出今年以来,生猪行情经历了10年来罕见的跌价,直至5月份猪价开始触底反弹,这让猪场老板们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以为猪价已经开始真正回升。可没成想,进入6月份以后,猪价再次走低,行情又呈现出萎靡的景象。这让养猪人有些看不明白了:生猪市场为何总在低谷徘徊?下半年的猪价究竟是个啥走势?面对当前跌宕起伏的生猪价格,养殖者又该如何应对?
强永娥,贾雁,林森[8](2014)在《三十六年老国企的“过冬”招——访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场长王志军》文中研究指明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猪价连连下跌,众多猪场和养殖户面临严峻考验。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附加值、增强售后服务,各家猪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采取措施抵御寒流,那么建场达36年之久的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又是如何应对的呢?日前,本刊记者亲临久经猪市寒流考验的天津宁河原种猪场,与王志军场长面对面对话,探寻名企国有猪场的应对猪价低迷之道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
吴曼[9](2014)在《猪价难“坚强”,猪场何以为继?》文中研究说明一直以来,养猪业都难以逃脱猪价暴涨暴跌的怪圈。自去年年底至今,生猪价格出现全国范围内的大跳水,这让许多的养猪场老板眉头紧皱,叫苦不迭。据不完全统计,近两个月来全国生猪价格跌幅高达15%左右,许多猪场都面临严重的亏损,甚至有的难以为继,对后市的走势更是一片迷茫。那么,这次的猪价骤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其给当前的养殖场(户)带来多大的影响?各猪场老板心态如何,目前他们又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赵凡[10](2013)在《养猪户如何有效应对“猪周期”》文中提出截至3月20日,上海市在黄浦江流域已累计打捞死猪10395头,死猪事件尚未结束,猪价却又探新低,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显示,从2013年2月中旬开始快速回落。与2月10日相比,3月19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下降10.9%、11.9%。业内人士称,春节前生猪集中出栏,年后需求疲软,目前市场已供过于求,短期来看,
二、如何应对猪市低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应对猪市低迷(论文提纲范文)
(1)益阳市赫山区生猪生产情况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 当前我区生猪生产现状 |
1.1 规模养殖增长迅速 |
1.2 生猪价格已跌破盈亏平衡点 |
1.3 仔猪滞销现象严重 |
1.4 行业内恐慌心理加剧 |
1.5 生猪屠宰、加工及销售环节利润相对稳定 |
1.6 这一轮猪周期的下降期还未结束 |
2 当前形势下的应对措施 |
2.1 疫病防控依然是重中之重 |
2.2 培育优秀的基础母猪群是第一要务 |
2.3 降本增效是生存之道 |
2.4 建立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监管长效机制 |
(3)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1.5 数据说明 |
1.5.1 调研样本 |
1.5.2 原料奶和饲料价格数据 |
1.6 创新点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1.6.1 创新点 |
1.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二章 五大产区奶业规模化奶牛养殖场饲料构成分析 |
2.1 五大奶业产区生产现状 |
2.1.1 五大奶业产区布局 |
2.1.2 奶业生产现状 |
2.2 规模化牧场饲料结构分析 |
2.2.1 全国奶牛养殖饲料结构情况 |
2.2.2 不同产区奶牛养殖饲料结构分析 |
2.3 规模化牧场成本构成分析 |
2.3.1 全国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
2.3.2 不同产区奶牛养殖成本构成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原料奶价格与主要饲料价格的关系分析 |
3.1 原料奶与主要饲料价格概况 |
3.1.1 原料奶价格分析 |
3.1.2 主要饲料价格分析 |
3.2 研究方法 |
3.2.1 协整模型设定 |
3.2.2 单位根检验 |
3.2.3 协整检验 |
3.2.4 Granger因果检验 |
3.3 实证结果 |
3.3.1 样本与数据说明 |
3.3.2 单位根检验结果 |
3.3.3 协整检验结果 |
3.3.4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模型构建与测算 |
4.1 奶料比定义及模型 |
4.1.1 奶料比概念 |
4.1.2 奶料比模型 |
4.2 奶料比模型的构建 |
4.2.1 奶料比中饲料的选取 |
4.2.2 玉米、豆粕、青贮玉米、苜蓿草的成本权重确定 |
4.2.3 奶料比模型的构建 |
4.3 奶料比测算 |
4.3.1 全国层面奶料比测算 |
4.3.2 不同产区奶料比测算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奶料比的区位差异原因分析 |
5.1 自然资源禀赋的制约 |
5.2 人文资源因素 |
5.3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
5.4 技术因素 |
5.5 区域发展策略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对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1.1 五大奶业产区饲料权重具有明显差异 |
6.1.2 近年来我国奶料比表现为中水平奶料比 |
6.1.3 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更有利于提高养殖收益 |
6.2 对策建议 |
6.2.1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优质饲草产业 |
6.2.2 以奶料比为基础,构建原料奶预警机制 |
6.2.3 多措并举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全产业链健康稳定发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5)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与主要的不足 |
1.5.1 可能的创新 |
1.5.2 主要的不足 |
1.6 分析框架 |
2 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原料奶产业相关概念 |
2.1.2 价格波动的度量 |
2.2 理论基础 |
2.2.1 供给需求理论 |
2.2.2 蛛网模型理论 |
2.2.3 理性预期理论 |
2.2.4 市场失灵理论 |
2.3 文献综述 |
2.3.1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的研究 |
2.3.2 农产品价格波动驱动的研究 |
2.3.3 农产品价格波动传导的研究 |
2.3.4 文献评述 |
3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与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中国原料奶产业发展概况 |
3.1.1 中国原料奶产业的发展历程 |
3.1.2 中国原料奶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 |
3.2 原料奶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 |
3.2.1 国内供给因素 |
3.2.2 市场需求因素 |
3.2.3 国际贸易因素 |
3.2.4 制度性因素 |
3.2.5 突发事件因素 |
3.3 本章小结 |
4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与特征分析 |
4.1 引言 |
4.2 基于分解法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规律分析 |
4.2.1 Census X13 季节调整方法 |
4.2.2 H-P滤波法 |
4.3 基于GARCH类模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
4.3.1 理论适用性与模型介绍 |
4.3.2 变量设置与数据说明 |
4.3.3 模型构建与诊断性检验 |
4.3.4 估计结果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产业链利益分配格局下的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传导 |
5.1 引言 |
5.2 概念界定与机理分析 |
5.2.1 价格波动传导的界定 |
5.2.2 中国原料奶与乳制品价格波动传导的机理分析 |
5.3 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
5.3.1 模型设定 |
5.3.2 数据说明 |
5.4 模型估计与非线性检验 |
5.4.1 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
5.4.2 门限非线性检验 |
5.5 结果与讨论 |
5.5.1 农场到零售价格波动的非对称传导 |
5.5.2 非对称性的原因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开放背景下的国际市场对中国原料奶市场波动溢出效应 |
6.1 引言 |
6.2 贸易结构与作用机理 |
6.2.1 中国奶粉进口贸易结构 |
6.2.2 国际奶粉对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溢出作用机理 |
6.3 理论模型与数据说明 |
6.3.1 BEKK-GARCH模型 |
6.3.2 数据说明 |
6.4 模型构建与检验 |
6.4.1 条件均值方程的确定 |
6.4.2 ARCH效应检验 |
6.5 检验结果与分析 |
6.6 本章小结 |
7 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平抑效应:基于养殖规模化的视角 |
7.1 引言 |
7.2 结构演化与作用机理 |
7.2.1 中国奶牛养殖规模结构演化 |
7.2.2 不同养殖规模化对原料奶价格波动的作用机理分析 |
7.3 变量选取、模式设置及数据说明 |
7.3.1 变量选取 |
7.3.2 模式设置 |
7.3.3 数据说明 |
7.4 模型估计与分析 |
7.4.1 估计方法选取 |
7.4.2 估计结果分析 |
7.5 稳健性检验 |
7.5.1 内生性分析 |
7.5.2 子样本检验 |
7.6 本章小结 |
8 稳定原料奶价格的各地实践: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
8.1 引言 |
8.2 各地区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
8.2.1 上海市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
8.2.2 黑龙江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
8.2.3 山东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
8.2.4 河北省的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 |
8.3 各地区原料奶价格协商机制的比较与评价 |
8.3.1 比较分析 |
8.3.2 成就与不足 |
8.4 本章小结 |
9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9.1 主要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内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6)中型猪场如何应对猪市寒流——访三湖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信龙(论文提纲范文)
“四座大山”压制中型猪场 |
六项举措巧过猪市寒冬 |
后记: |
(7)猪市陷迷局,养殖者如何解围?(论文提纲范文)
低迷的猪价, 摸不透的行情 |
猪价持续低迷, 究竟啥原因? |
养殖户需练好内功沉着应对是上策 |
(8)三十六年老国企的“过冬”招——访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场长王志军(论文提纲范文)
“二十四牌”的启示 |
呼吁政府出台保护价 |
担当育种社会责任 |
三大举措抗低迷 |
转型改制谋发展 |
(9)猪价难“坚强”,猪场何以为继?(论文提纲范文)
一头猪亏损两百元, 猪农直呼“伤不起” |
内需疲软, 产能过剩, 猪市遭遇双重夹击 |
猪场老板吐心声:切莫贪图高利润, 该出手时就出手 |
四、如何应对猪市低迷(论文参考文献)
- [1]益阳市赫山区生猪生产情况的调查[J]. 李建辉,程霞,蔡运芳. 湖南畜牧兽医, 2021(06)
- [2]中国生猪养殖规模结构变动是产业政策造成的吗?——基于马尔可夫链的实证分析[J]. 黄炳凯,耿献辉,胡浩. 中国农村观察, 2021(04)
- [3]我国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奶料比测算及区位差异原因分析[D]. 刘浩.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4]雏鹰农牧多元化经营失败的经济后果案例研究[D]. 朱慧清. 南昌大学, 2021
- [5]中国原料奶价格波动:机理与实证研究[D]. 王倩倩. 浙江大学, 2020(04)
- [6]中型猪场如何应对猪市寒流——访三湖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信龙[J]. 林森. 猪业观察, 2014(12)
- [7]猪市陷迷局,养殖者如何解围?[J]. 吴曼. 北方牧业, 2014(14)
- [8]三十六年老国企的“过冬”招——访天津宁河原种猪场场长王志军[J]. 强永娥,贾雁,林森. 猪业观察, 2014(04)
- [9]猪价难“坚强”,猪场何以为继?[J]. 吴曼. 北方牧业, 2014(05)
- [10]养猪户如何有效应对“猪周期”[J]. 赵凡. 农村养殖技术, 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