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多媒体软件对诗歌教学课型的更新(论文文献综述)
许凤仪[1](2021)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实时线上汉语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华[2](2021)在《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简笔画作为教师基本技能和教学辅助手段之一,不仅展现了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技艺,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声图并茂、视觉冲击力强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其独特的优点受到教师青睐,致使许多教师忽略了传统教学辅助手段,简笔画在教学中的使用率越来越低。但无论多媒体如何发展和先进,简笔画依旧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价值。为了解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现状,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观察法等方法为调查方法,深入分析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存在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建议。笔者在搜集梳理国内外有关于简笔画、教学简笔画以及简笔画辅助语文教学的相关研究基础上,确定本文简笔画、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等相关核心概念。以直观教学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理论依据,并结合实例论述简笔画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在借鉴前人研究和本研究实际需要的基础上,从教师对简笔画的认知情况、实际运用、课堂效果反馈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教师访谈和课堂观察案例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通过调查发现小学语文教师在态度认知层面肯定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并希望能提高运用其辅助教学的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低;简笔画绘制技能的掌握程度低;简笔画课堂运用的形式较单一;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不合理;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内容简单化;简笔画课堂指导的语言不丰富。造成上述问题的外部原因主要是:缺少开展系统培训和应用的教学氛围;缺乏简笔画与教学结合的研究和资源;教师提升简笔画专业技能的精力不足;内部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高;教师对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缺少自主练习和钻研简笔画的积极性;缺乏简笔画辅助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本文分别从就职学校与教师自身角度出发,提出以下具体运用建议。就职学校方面: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简笔画技能;鼓励教师示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应用积极性;教师自身方面: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增强简笔画技能的基本功训练;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案例;优化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构图;丰富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图文内容;加强简笔画课堂呈现的语言指导;统合多种运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常唱唱[3](2021)在《汉语国际教育外籍硕士《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是提高留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主要课程,学习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相关理论知识是留学生认识中华文学作品的有效途径。但是中华文学作品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留学生无法在短时期内全部涉猎。教师应该选择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得留学生能够高效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学知识,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信息技术背景下产生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永久储存归纳整理的功能,将繁多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体系,便于开展教学。本文在回顾混合式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基于ADDIE模型对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引导,设计符合《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提供建议。本文根据ADDIE模型对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引导,第一是进行前端分析,包括对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的分析和线上教学工具的分析。第二是设计,基于前端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依据廖建玲汉语教学设计的步骤进行课程设计,分别是教学对象、教学情境、教学目标、课程组织、学习测试和教学评估。第三是开发,确定混合式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根据已经搭建好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第四是实施,进行教案设计,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和腾讯课堂搭建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最后是评估,对学生采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根据超星泛雅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学生的平时表现。在此基础上采用访谈调查法对部分学生进行深入访谈,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看法。对于教师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和教师访谈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使用既有优点,同时也存在着问题。本文最后总结本次研究的成果,发现不足,提出展望。以期今后的《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混合式教学能够发扬优点,改进不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李晓君[4](2021)在《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
乔荟萁[5](2021)在《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国家统编教材的全面使用,小学低年段(一、二年级)识字教学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识字量大,教学时间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再加之现在的教师教学水平不一,教学技巧运用不纯熟,对学情掌握不够精准,往往陷入无效灌输或者强制学习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不仅厌烦识字教学,效果也是无从谈起。如此状态之下,在小学低年段要完成整个小学阶段将近一半的识字任务,着实困难。汉字结构方式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字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要想实现短时间内掌握汉字学习技巧,实属不易。古往今来,作为华夏儿女,汉字学习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同时,鉴于语文学科本身所固有的工具性和实用性,汉字学习也就成为了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综上所述,解决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相应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篇论文主要以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为主要手段,再以访谈法作为辅助,旨在抓出问题核心,寻求相应解决方法。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绪论部分主要从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展开论述,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但近年来,教师教法的千篇一律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识字兴趣。笔者立足此背景展开识字教学研究,力求通过对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护和学习能力的迁移为目的,从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上寻求根本原因,从教师教学技巧和教学模式的优化上寻求突破口。第一章主要针对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结合当下教师教学,分析统编教材识字部分的特点,剖析新教材赋予课堂的新要求、新任务。第二章将针对小学生识字学习情况以及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按图索骥找出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问题的牵引下,追溯背后的根源,从学生、教师、家庭三个角度剖析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第三章将针对问题以及成因,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立足于课堂实践,从创建活跃、高效度课堂;创新教学方法;教师研修、提升教学能力等方面,阐述小学低年段语文识字教学的策略。
孟香[6](2020)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古诗文是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无价瑰宝,传承古诗文是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责任和义务,当前,随着课程标准的改进和深化以及部编版教材的问世,都能够发现古诗文的数量和要求有所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文的教学工作也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利用新教材更好地革新传统古诗文教学方式,让学生更能在短时间内学好古诗文,提升古诗文学习兴趣,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本研究于Q市A小学展开调研,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观察法和访谈法。研究者通过研读相关的文献,了解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相关研究,探索现有古诗文教学研究的进展。通过深入A小学调研听课,观察小学语文课堂古诗文教学现状和问题,通过访谈法了解小学一线语文教师如何备课,如何教授古诗文课程,如何讲授诗文学习技巧,以及了解小学生对于古诗文学习的看法,从而寻找合适的策略,提高新教材新形势之下的教师古诗文教学效果。本文中围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展开研究,第一部分对于既有文献进行了分析,了解了我国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研究的各类视角和研究状况,并且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类。第二部分是对部编版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及要求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理论溯源。第四部分通过在A小学的听课及调研,由点及面地发现当下小学古诗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其根源所在。第五部分针对其中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策略。第六部分是研究者质性研究中的反思和总结。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一线语文教师对部编版古诗文教学的适应能力,树立小学生文化自信,传承经典文化。
教育部[7](2020)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文中认为教材[2020]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我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行了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以及思想政治、语文、
刘丽凤[8](2020)在《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研究》文中认为汉语学习者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线少儿汉语网络学习平台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少儿开始选择网络学习汉语,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逐渐被重视起来。在此背景下,本文重点分析了少儿汉语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形式,探讨如何提高在线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有效性,具体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首先,对比分析少儿线上汉语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及其优劣势,思考线上少儿汉语教学如何发挥网络优势,克服现场感不足的问题。研究发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进行线上课程的设计,如何保证少儿汉语线上教学的成效,如何进行质量监控,如何加强师生在线互动是少儿交互式网络汉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接着,选取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在线少儿汉语教育平台为例,简要介绍了该平台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其教学过程、教学课件以及教学方法和师资建设等情况。然后,结合多模态教学理论,以教学实录视频为案例,思考如何利用多模态理论提高网络学习的互动体验。研究发现,线上少儿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视觉、空间和触觉等模态,为核心模态即有声语言模态提供补充信息,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视觉和情感体验。最后,笔者从网络平台、线上汉语教学设计和汉语教师这三个方面为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提出了几点可行性建议。由于笔者参与的教学实践和收集的研究资料有限,本文数据分析结果可能存在误差,研究范围也相对狭窄。在大数据背景下,线上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学习行为、互动教学技巧、平台的功能设计等还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间,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张明珠[9](2020)在《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研究》文中认为余映潮是我国中学语文界较有名望的一名特级教师,他以自创的独特教学风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影响着一批又一批语文教师,为中学语文界带来了新的风向。余映潮从中学语文教研员的角度切入课堂教学实践,并且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所以他对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更加务实,所提出来的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思路对当代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对余映潮阅读教学思想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且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将着重对余映潮阅读教学的“目标观”、“朗读观”、“提问观”进行阐述,深入分析这些阅读教学观点的内涵、提出背景、落实方案和价值意义等,并对观点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指正。本文有绪论、正文、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研究综述和研究方法。正文共有三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余映潮阅读教学目标观,从“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主动性”、“落实人文性要求”这三个方面行进阐述;第二章主要介绍余映潮阅读教学的朗读观,主要从“朗读设计要追求创新”、“朗读指导应扎实有效”、“朗读点评应注重生成性”、“对余映潮阅读教学朗读观的客观评价”这四个方面出发进行了细致的阐述;第三章主要介绍余映潮阅读教学的提问观,从“提问应注重创新设计”、“提问要重点关注语文能力提升”、“提问应重视评价反馈”、“余映潮阅读教学提问观的不足”这四个小节展开了分析。结语部分则是对余映潮先生的阅读教学思想以及本文的研究进行的总结。
张静[10](2020)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究》文中指出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兴起,不仅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首次以任务群的形式提出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自身不断发展的结果。语文课堂使用“跨媒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在信息收集与表达的过程中,能思考并掌握不同媒介语言使用的特点和规律。在语文教学变革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信息化教育以及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求,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促进每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中。本文首先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概念进行界定,寻找立论依据,并对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总结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其次提出建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新模式的理路和实施策略,针对不同的阅读类型提出不同的教学策略,试图利用媒介优势,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最后针对此教学模式建立新型评价方式。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陈述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确立本选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阐述“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相关理论,首先厘定概念,然后梳理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和理论依据。第三章对调查问卷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教师和学生两个维度了解高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实施现状,在此基础上总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四章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从建立新理念,树立新目标,提出新策略三个维度,为“跨媒介与交流”教学新模式的建构探索可行性路径。
二、多媒体软件对诗歌教学课型的更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多媒体软件对诗歌教学课型的更新(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一、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及基本素养的诉求 |
二、凸显语文学科特征及师生沟通的需要 |
三、培养学生感知能力及视觉思维的要求 |
四、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及年龄阶段的特征 |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三、研究评述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相关概述 |
第一节 简笔画辅助教学及相关概念界定 |
一、简笔画 |
二、教学简笔画 |
三、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 |
第二节 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 |
一、直观教学理论 |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
三、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第三节 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
一、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意义 |
二、小学语文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作用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方案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工具 |
第二节 调查数据处理 |
第三节 调查结果分析 |
一、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二、教师访谈结果整理 |
三、课堂观察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现状 |
一、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可度较高 |
二、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低 |
三、简笔画绘制技能的掌握程度低 |
四、简笔画课堂运用的形式较单一 |
五、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不合理 |
六、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内容简单化 |
七、简笔画课堂指导的语言不丰富 |
第二节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现状的原因分析 |
一、缺少开展系统培训和应用的教学氛围 |
二、缺乏简笔画与教学结合的研究和资源 |
三、教师提升简笔画专业技能的精力不足 |
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依赖程度高 |
五、教师对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认识有偏差 |
六、缺少自主练习和钻研简笔画的积极性 |
七、缺乏简笔画辅助教学经验与教学反思 |
第五章 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的运用建议 |
第一节 提高就职学校简笔画辅助教学的重视程度 |
一、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教师简笔画技能 |
二、鼓励教师示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
三、创新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应用积极性 |
第二节 提升教师运用简笔画辅助教学的专业素养 |
一、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的理论认识 |
二、增强简笔技能的教学基本功训练 |
三、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案例 |
四、优化简笔画课堂绘制的布局构图 |
五、丰富简笔画课堂呈现的图文内容 |
六、加强简笔画课堂呈现的语言指导 |
七、统合多种运用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汉语国际教育外籍硕士《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混合式教学理论研究 |
1.3.2 混合式教学应用研究 |
1.3.3 疫情期间线上混合式教学研究 |
1.4 研究目标、内容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目标 |
1.4.2 研究内容 |
1.4.3 研究方法 |
1.5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5.1 研究难点 |
1.5.2 研究创新点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2.1 核心概念界定 |
2.1.1 混合式教学 |
2.1.2 线上混合式教学 |
2.2 理论基础 |
2.2.1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信息加工理论 |
2.3 ADDIE设计模型 |
第三章 《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混合式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
3.1 《中华文学经典》课程分析 |
3.1.1 课程性质 |
3.1.2 教学现状 |
3.2 教学工具分析 |
3.2.1 超星泛雅平台和学习通APP分析 |
3.2.2 腾讯课堂分析 |
第四章 《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开发与实施 |
4.1 《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设计 |
4.1.1 教学对象 |
4.1.2 教学情境 |
4.1.3 教学目标 |
4.1.4 课程组织 |
4.1.5 学习测试 |
4.1.6 教学评价 |
4.2 《中华文学经典》线上混合式教学开发 |
4.2.1 教学组织形式 |
4.2.2 教学环节 |
4.2.3 教学资源 |
4.2.4 教学活动 |
4.3 《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案例实施 |
4.3.1 教案设计 |
4.3.2 教学过程 |
4.3.3 教学反思 |
第五章 《中华文学经典》课程线上混合式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
5.1 学生表现分析 |
5.2 访谈调查分析 |
5.2.1 学生访谈 |
5.2.2 教师访谈 |
5.3 课堂观察分析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特点与要求 |
一、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识字教学内容的特点 |
(一)识字内容编排理论依据 |
(二)识字教学内容特点分析 |
二、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要求 |
第二章 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内容 |
(四)结果分析 |
二、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课堂学习接受度参差不齐 |
(二)大量识字,落实度低 |
(三)识字教学“学不致用” |
(四)“面面俱到”背后的“面面不到” |
(五)教师评价语单一 |
三、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学生识字兴趣欠缺 |
(二)学生建构知识能力有限 |
(三)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法不当 |
(四)部分教师自身缺乏汉字知识归纳研究 |
(五)学生家长教育观念影响学生学习观念 |
第三章 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
一、创建活跃、高效度课堂 |
(一)明确教材目标与教学目标 |
(二)加强字音拼读的正确度 |
(三)结合生活实际,将字形讲活 |
(四)追溯汉字文化,明确字义,提升溯源意识 |
二、创新教学方法,重组教材知识 |
(一)巧妙结合教辅资源法 |
(二)深挖字型教学法 |
(三)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
三、教师研修,拓展知识,提升教学能力 |
(一)关注汉字故事,将故事融入教学 |
(二)加强汉字文化内涵讲授,提高学生知识建构能力 |
(三)互相观摩,取长补短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个人简历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
(6)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个人的兴趣 |
(二)社会的诉求 |
(三)国家的需要 |
二、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一)古诗文 |
(二)古诗文教学实践 |
(三)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
四、文献综述 |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研究 |
(二)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研究 |
(三)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 |
五、研究方法 |
(一)文献法 |
(二)观察法 |
(三)访谈法 |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选编与要求 |
一、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选编情况 |
(一)古诗文选编结构分析 |
(二)古诗文选编内容分析 |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
(一)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
(二)总主编温儒敏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 |
第三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理论溯源 |
一、“诗意课堂”中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基础 |
二、“诗情画意”中的情境教学理论渊源 |
第四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探析 |
一、古诗文突增下教师的迷茫 |
(一)诗词骤增,教师盲目填塞新增篇目 |
(二)经验欠缺,教师陷入文言教学困惑 |
二、教师古诗文人文情境创设模式单一 |
(一)物理环境:意境失调中的空间设计 |
(二)心理环境:心境失衡中的氛围构设 |
三、教师古诗文教学方法忽视整体感知 |
(一)“多媒体主导式”诗文教学,整体感知被先入为主 |
(二)“快餐式”诗文教学,情感体验如走马观花 |
(三)“1+X式”诗文教学,主体诗文被喧宾夺主 |
第五章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实践改进路径 |
一、深悟探究新增诗文,理智安排教学规划 |
(一)增进沟通,延伸诗词教学交流 |
(二)广泛涉猎,弥补文言教学经验 |
二、多维创设诗文情境,渲染诗文意境氛围 |
(一)营造浓郁“诗香”空间氛围 |
(二)精心构设“诗意”心理环境 |
三、体悟深思中更新现代诗文感知体验型教学方法 |
(一)合理借助新媒体,增进诗文感悟教学 |
(二)时空解压下开展教学,提升诗文的人文体验 |
(三)创建合理诗文链接,重点把握主体诗文感知 |
第六章 研究反思 |
一、研究者的实践性反思 |
二、研究者自身的反思 |
三、调研心得与体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8)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二、创新点及研究内容 |
三、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四、相关研究综述 |
(一) 对汉语网络教学的研究 |
(二) 对少儿汉语教学的研究 |
(三) 对交互式汉语网络教学的研究 |
五、理论基础 |
(一) 多模态教学理论 |
(二) 儿童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 |
第一章 少儿线上汉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对比分析 |
第一节 传统课堂教学与线上教学的比较 |
一、线上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及优劣势 |
二、线上教学特有的优势及面临的挑战 |
第二节 少儿线上汉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比较 |
一、少儿线上汉语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及优劣势 |
第二章 在线少儿汉语教学平台 |
第一节 在线少儿汉语学习平台的现状 |
第二节 L平台的相关介绍 |
一、选取L平台的缘由 |
二、L平台介绍 |
三、L平台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的实现形式 |
四、L平台的功能 |
第三节 L平台的学生情况 |
一、学生的年龄及构成情况 |
二、学员学习的相关情况 |
第四节 L平台的师资情况 |
一、选拔教师标准与教师培训 |
二、教师队伍建设 |
三、需要具备的网络教学能力 |
第三章 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设计分析——以L平台为例 |
第一节 教学项目设计 |
一、课程标准 |
二、课程设置 |
三、教学内容 |
第二节 在线网络教学课件设计 |
一、课件的特点 |
二、课件使用中的具体操作功能 |
第三节 课堂教学设计 |
一、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
二、课堂教学前端的分析和准备 |
三、课堂教学评价 |
四、课堂教学评价 |
第四章 多模态视角下的少儿汉语网络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案例情况介绍与拟分析目标 |
一、案例来源及处理办法 |
二、拟分析目标 |
第二节 多模态视角下的少儿汉语线上教学案例分析 |
一、线上少儿汉语教学的模态类型 |
二、多模态的分布和配合情况 |
三、教师话语模态的类型及使用特点 |
第五章 对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
第一节 对少儿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议 |
一、加强对学生和教师的管理工作 |
二、强化平台课后监督学习的功能 |
三、借鉴少儿英语网络平台的成功经验 |
第二节 对少儿汉语交互式教学设计的建议 |
一、借助丰富的多模态文本,增加场景视频画面 |
二、丰富教学组织形式,建立社区化网络课程 |
三、联想式汉字教学法和造字理据相融合,设计趣味汉字课 |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线上教学形式 |
第三节 对在线汉语网络教师的建议 |
一、提高网络汉语教师的综合能力 |
二、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设计多种互动形式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访谈问题提纲 |
附录2:访谈记录(部分) |
附录3: level1阶段的语言学习要求 |
致谢 |
(9)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 研究缘起 |
二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余映潮阅读教学目标观 |
第一节 强化学生的语言基础培养 |
一 语言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追求 |
二 强化语言基础符合课标理念 |
三 多途径落实语言基础培养 |
四 强化语言基础培养的价值意义 |
第二节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 |
一 学生消极参与课堂的现实背景 |
二 主动性的激发须有创新意识 |
三 激发学生课堂参与主动性的启示意义 |
第三节 落实人文性要求 |
一 人文性缺失的语文教学现状 |
二 人文性的落实要立足于情感 |
三 落实人文性要求目的观的启示意义 |
第二章 余映潮阅读教学朗读观 |
第一节 朗读设计要追求创新 |
一 朗读设计创新的提出背景 |
二 创新朗读设计真正落实“生本理念” |
三 朗读设计创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
第二节 朗读指导应扎实有效 |
一 指导内容力求全方位覆盖 |
二 指导语言凸显教学智慧 |
三 指导方式讲求灵活多变 |
第三节 朗读点评应注重生成性 |
一 生成性点评符合动态教学过程 |
二 生成性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
三 评价的生成性促进学生发展 |
第四节 对余映潮阅读教学朗读观的客观评价 |
一 为朗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
二 体现了朗读教学的系统性 |
三 情感启发落实不到位 |
第三章 余映潮阅读教学提问观 |
第一节 提问应注重创新设计 |
一 创新提问设计符合语文教学需求 |
二 提问设计的创新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 |
三 创新提问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
第二节 提问要重点关注语文能力提升 |
一 当下课堂提问低效的现实背景 |
二 课堂提问体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
第三节 重视评价反馈 |
一 评价反馈体现针对性 |
二 评价反馈注重分寸 |
第四节 余映潮阅读教学提问观的不足 |
一 过于强调预设性 |
二 合作探究没有得到落实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文献评述 |
1.2.1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理论研究 |
1.2.2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实践研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2章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相关概念阐释及本研究立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阐述 |
2.1.1 跨媒介 |
2.1.2 阅读与交流 |
2.1.3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
2.2 本研究立论依据 |
2.2.1 “新课标”中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相关要求 |
2.2.2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理论基础 |
第3章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现状调查研究 |
3.1 高中“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现状调查 |
3.1.1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
3.1.2 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
3.1.3 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
3.1.4 学生调查结果分析 |
3.2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2.1 教学中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3.2.2 教学中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4章 建构“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新模式的理路及实施策略 |
4.1 深化认识,明确目标 |
4.1.1 立足教改前沿,确立新理念 |
4.1.2 聚焦核心素养,实现新目标 |
4.2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科学规划课程 |
4.2.1 提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 |
4.2.2 科学规划课程 |
4.3 融汇媒介资源,丰富教学情境 |
4.3.1 诗歌阅读教学:在情境创设中感悟思情蕴涵 |
4.3.2 小说阅读教学:在艺术氛围里提升审美能力 |
4.3.3 新闻阅读教学:在“现场实感”中训练思辨思维 |
4.3.4 文言文阅读教学:在历史语境中深入理解文本 |
4.4 利用媒介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
4.4.1 拟定问题,开展探究式阅读 |
4.4.2 同题异类,开展对比式阅读 |
4.5 建立新型教学评价方式 |
4.5.1 坚持显性评价和隐性评价相结合 |
4.5.2 坚持自主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
4.5.3 坚持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多媒体软件对诗歌教学课型的更新(论文参考文献)
- [1]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孔子学院实时线上汉语教学研究[D]. 许凤仪.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语文课堂简笔画辅助教学运用研究[D]. 张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21(02)
- [3]汉语国际教育外籍硕士《中华文学经典》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D]. 常唱唱.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4]情境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研究[D]. 李晓君.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 [5]统编版小学低年段识字教学研究[D]. 乔荟萁. 沈阳师范大学, 2021(02)
- [6]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D]. 孟香. 青岛大学, 2020(02)
- [7]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通知[J]. 教育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20(06)
- [8]少儿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研究[D]. 刘丽凤. 苏州大学, 2020(03)
- [9]余映潮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研究[D]. 张明珠.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10]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新模式探究[D]. 张静. 集美大学,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