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nadol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Ginadol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一、金纳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刘仕伟,胡幼平[1](2018)在《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表现出卒中症状以外的一系列以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情急躁易怒等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病证。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PSD在卒中

马彬[2](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李可建[3](2007)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筛选优势治法与推荐方药。方法:全面收集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临床试验,制定选择标准,筛选合格研究;采用Jadad评分标准评价合格研究质量;对相关效应指标进行同质性检验、Meta-分析、漏斗图分析、敏感性分析、失效安全数计算。结果:检索相关文献5087篇,纳入合格研究236项,涉及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清热法、活血化痰法、活血清热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等治法28种,包括汤剂、丸剂、散剂、注射剂等方药74种,统计分析总有效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相对危险度及率差、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的加权均数差、需治疗病人数,并计算99%可信区间(统计结果见附录2)。结论: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本研究认为益气法、益气养阴法、活血法、益气活血法、清热养阴活血法为优势治法;首先推荐的益气方药为黄芪注射液,其次为刺五加注射液;首先推荐的益气养阴方药为参麦注射液,其次为生脉注射液;首先推荐的活血方药为灯盏花注射液,其次依次为三七制剂、蚓激酶、葛根素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银杏叶制剂;首先推荐的益气活血方药为补阳还五汤,其次为通心络胶囊;推荐的清热养阴活血方药为脉络宁注射液。

卢晓,黄延焱[4](2004)在《金纳多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观察金纳多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60例诊断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予金纳多与百优解联合治疗;另一组单纯予百优解治疗。疗程12周,观察治疗前后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加用金纳多治疗组与非金纳多组HAMD评分分别为20.53±2.53和22.37±3.11,加用金纳多治疗组HAMD评分减分率显着高于非金纳多组(P<0.01);两组抗抑郁总有效率分别为76.7%和47.3%,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加用金纳多治疗组与非金纳多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6.23±6.74和17.57±5.20,两组减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神经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3.3%,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金纳多对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侯秀娟[5](2005)在《从单胺递质及其受体探讨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以脑卒中后抑郁症(PSD)的“内源性机制”学说和“反应性机制”学说和“肾虚气郁、痰瘀血互结、元神失养”的中医病机为指导复制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基础上,围绕抑郁症的“单胺递质假说”、“受体假说”,从单胺递质及其受体方面探讨PSD的发病机制及益肾调气方药—颐脑解郁方对PSD的防治机理。 方法:选择雄性Wistar大鼠,经Open-Field行为学评分,随机分为正常组、卒中组、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正常组常规饲养,卒中组是去皮层血管的脑缺血模型,予常规饲养,模型组、治疗组和对照组予以去脑皮层血管手术、术后7天开始予21天的慢性不可预知的温和应激加孤养法复制脑缺血后抑郁状态大鼠模型。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复制结束后,治疗组予颐脑解郁方灌胃,每日1次,共6周;对照组为氟西汀,每日1次,共6周:灌胃结束后以糖水消耗量、Open-Field及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评估。行为学测定结束后①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测定5-HT、NE、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②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脑TH、5-羟色胺1A受体(5-HT1AR)、α2A去甲肾上腺素受体(α2AAn)、多巴胺2受体(D2DR)表达,并对脑前皮质和海马相关部位进行图像分析,观察所测定指标阳性表达的光密度值和面密度值。 结果: 1 行为学测定:与正常组和卒中组比较,PSD模型大鼠蔗糖水消耗量降低、Open-Field测定直立评分和水平评分减少;Morris水迷宫学习训练中,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记忆测定,入水初始角度增大,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及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距离百分比较正常减少,差异显着(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糖水消耗量增加、Open-Field测定水平得分和直立得分增加;Morris水迷宫测定,训练第四天平均逃避潜伏期减少;记忆成绩测定,入水初始角度减小、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目标象限穿越距离百分比增加,差异显着(P<0.05;P<0.01)。 2 单胺递质及TH测定:①脑前皮质单胺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模型组大鼠前皮质5-HT、5-HIAA含量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0.01)、NE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5-HT和5-HIAA含量增加(P<0.05)、治疗组5-HT和NE含量增加(P<0.01;P<0.05)。②海马单胺递质及代谢产物含量:模型组海马5-HT、5-HIAA和NE含量低于正常组和卒中组(P<0.05;P<0.01)、DA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5-HT和5-HIAA含量增加(P<0.01;P<0.05)、治疗组5-HT、DA和NE含量增加(P<0.05;P<0.01)。③下丘脑TH免疫组化测定:卒中组和模型组下丘脑TH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和光密度值较正常降低(P<0.05;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下丘脑TH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和光密度值均较模型组增加(P<0.05;P<0.01)。 3 单胺递质受体表达的测定:①5-HT1AR免疫组化测定: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前皮质和海马CA1区5-HT1AR阳性细胞面密度值及光密度值增高(P<0.05;P<0.01),卒中组前皮质5-HT1AR阳性细胞面密度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前皮

王红艳[6](2003)在《不同治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建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大鼠模型,与普遍接受的强迫游泳抑郁大鼠模型比较其对海马区的影响;并研究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及涤痰开窍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治疗作用,期望为PSD的康复提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治疗依据。 方法 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造成PSD大鼠模型,治疗后观察大鼠自发行为的改变,海马区的C-Fos和C-Jun蛋白表达变化,用图象分析方法对大鼠海马区C-Fos和C-Jun阳性细胞的相对切面面积比和平均目标灰度值进行分析。 结果 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水平自发行为显着减少,其海马区的C-Fos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②与模型组比较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瘀法、涤痰开窍法均可明显增加大鼠水平自发行为(P<0.05或P<0.01),以涤痰开窍法为明显;降低海马区C-Fos蛋白或C-Jun蛋白表达(P<0.05或P<0.01)。 结论 ①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可以为PSD的临床研究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②补肾益气法、活血祛疲法及涤痰开窍法为治疗大鼠脑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方法。

牛德旺,孙秋红,齐进兴,屈宝华[7](2001)在《金纳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文中认为

高琪[8](2021)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20年3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并出现失眠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投掷硬币法随机均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盐酸帕罗西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抑郁、焦虑、睡眠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1%,高于对照组的80.26%(χ2=5.904,P=0.015)。用药6个月后,2组生活质量分值均升高,且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 2组SAS、SDS、睡眠质量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9.10%,低于对照组的36.85%(χ2=16.696,P=0.000)。结论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采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性良好,适于临床推广和使用。

何雨霞[9](2021)在《针刺阳经郄穴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针刺阳经郄穴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治疗前、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及临床疗效,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提供更为有效的经穴配伍组方。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丘脑痛患者随机分成阳经郄穴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常规针刺组取穴采用目前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经络的常规腧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手足三阳经、阳维脉、阳跷脉郄穴,两组均每周周一至周六治疗,每日1次,治疗4周。研究过程中保证其他因素相同,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时疼痛强度(PPI)、疼痛分级指数(PR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及临床疗效,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所有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经郄穴组与常规针刺组相比,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可比性。各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VAS评分、PPI评分、PRI评分、HAMA14评分、HAMD24评分比较均有差异性(P<0.01);治疗后,阳经郄穴组VAS评分、PPI评分、PRI评分、HAMA14评分、HAMD24评分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阳经郄穴组临床疗效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1.通过本研究发现,针刺对脑卒中后丘脑痛疼痛缓解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2.针刺阳经郄穴较常规针刺治疗疗效更为显着,能够明显改善疼痛和焦虑抑郁症状,且安全,无不良反应。3.本研究从临床实用性角度验证了《针灸甲乙经》所载“阳经郄穴多治痛证”的理论,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提供了更为有效的经穴配伍组方。

曹双清,高珣,朱保月,刘倩,刘永建,肖青勉,王维展,杜艳雪[10](2020)在《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急救医学部就诊的58例DEACMP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以及高压氧及康复训练,1次/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tDCS治疗(放置电极片,给予电流刺激30 min/次),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tDCS伪刺激(放置电极片,给予电流刺激10 s),1次/d,连续治疗30 d。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0 d后对患者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ERP-P300)检测,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量表)、Barthel指数(BI)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对患者进行测评与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研究组MMSE总分及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90 d后BI高于对照组,治疗30 d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30 d后ERP-P300潜伏期短于对照组,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治疗前后ERP-P300潜伏期与MMSE总分均呈负相关(r=-0.837、-0.819,P<0.05),ERP-P300潜伏期与治疗前定向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语言能力均呈负相关(r=-0.698、-0.675、-0.742,P<0.05)。结论 tDCS治疗有助于改善DEACMP患者的认知功能,ERP-P300检测能够协助判断患者认知功能严重程度。

二、金纳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金纳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单纯针刺治疗
    1.1 特殊针刺法
    1.2 特殊选穴法
2 电针治疗
3 艾灸治疗
4 其他针灸疗法
5 结语

(2)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文献检索及其结果合并
        1.1 文献检索
        1.1.1 检索范围
        1.1.2 检索策略
        1.2 检索结果合并
        1.2.1 合并策略
        1.2.2 关键类
    2 文献选择
        2.1 文献选择标准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文献选择方法
        2.2.1 初筛
        2.2.2 二次筛选
        2.2.3 三次筛选
    3 文献分组、分类、编号、登记
        3.1 文献分组
        3.2 文献分类
        3.3 文献编号
        3.4 文献登记
    4 文献质量评价
    5 文献信息收集
    6 统计分析方法
        6.1 Q统计量检验法
        6.2 固定效应模型
        6.3 随机效应模型
        6.4 漏斗图分析
        6.5 敏感性分析
        6.6 失效安全数
    7 效应指标
        7.1 相对危险度、率差、加权均数差
        7.2 需治疗病人数
结果
    1 扶正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 益气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1 黄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2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1.3 黄芪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统计结果
        1.2 益气养阴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1 参麦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1.2.2 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 祛邪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 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2 丹参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3 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4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5 三七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6 红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7 银杏叶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8 蚓激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9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1.10 其他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 清热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2.1 安宫牛黄丸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2.3 数种祛邪治法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 扶正祛邪方药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 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1 益气活血的水蛭制剂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2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1.3 其他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 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2.1 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3.3 其他扶正祛邪合用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结果
讨论
    1 临床疗效分析
        1.1 有效治法筛选
        1.2 有效方药筛选
        1.2.1 扶正方药筛选
        1.2.2 祛邪方药筛选
        1.2.3 扶正祛邪合用方药筛选
    2 安全性分析
        2.1 不良反应分析
        2.2 恶化/病死情况分析
    3 统计结果稳定性分析
    4 优势治法、推荐方药筛选
    5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病机假说
    6 影响系统评价结论的可能因素
        6.1 纳入研究质量
        6.2 发表性偏倚
        6.3 临床异质性
        6.4 待评价研究
        6.5 证候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体系
    7 后续研究
        7.1 动态更新系统评价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7.3 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方法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查新报告
附录1 文献检索与选择结果一览表
附录2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临床疗效统计结果一览表
附录3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纳入研究基本特征一览表
附录4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待评价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5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排除研究基本情况一览表
详细摘要

(5)从单胺递质及其受体探讨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脑卒中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
        1 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认识
        2 辨证论治
        3 针灸治疗
        4 实验研究
        5 问题和展望
    综述二 脑卒中后抑郁症发病机制及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1 PSD的发病学说
        2 发病机理的研究
        3 动物实验的研究进展
        4 存在问题和展望
    综述三 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1 神经递质与抑郁症
        2 神经递质的受体与抑郁症
        3 抑郁症与神经细胞间信号转导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流程图示
    实验一 PSD大鼠模型的建立及颐脑解郁方对行为学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颐脑解郁方对PSD模型大鼠单胺递质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颐脑解郁方对PSD模型大鼠脑酪氨酸羟化酶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颐脑解郁方对PSD模型大鼠脑单胺递质受体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论
附照片
致谢
个人简历

(6)不同治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二、 材料与方法
    (一) 实验材料
        1 实验动物
        2 实验药品
        3 实验主要试剂
        4 主要仪器设备
    (二) 实验方法
        1 造模方法
        2 实验设计
        3 观察指标
    (三) 统计方法
        1 统计描述
        2 统计推断
三、 实验结果
    (一) 大鼠自发行为的检测
    (二) 大鼠脑组织海马区C-Fos、C-Jun蛋白表达的检测
四、 分析与讨论
    (一) 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的建立
    (二) C-Fos、C-Jun蛋白与应激的关系
        1 Fos、Jun的结构与功能
        2 Fos、Jun诱导表达的分子机制
        3 Fos、Jun在海马区的表达
    (三) 中医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 文献综述

(8)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疗效评定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比较
    2.2 生活质量、心理情况、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2.3 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9)针刺阳经郄穴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前言
2 文献研究
    2.1 现代医学对PSTP的认识
    2.2 中医对PSTP的研究
    2.3 针刺的镇痛机制探讨
    2.4 针刺镇痛的临床应用
3 临床研究
    3.1 一般资料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4 讨论
    4.1 “郄穴止痛”理论及临床应用
    4.2 选穴理论及依据
    4.3 丘脑痛与焦虑抑郁情绪的联系
    4.4 研究结果及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阳经郄穴治疗痛症的近十年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四、金纳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针灸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刘仕伟,胡幼平. 湖南中医杂志, 2018(03)
  • [2]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 [3]缺血性卒中急性期中医优势治法方药研究[D]. 李可建.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07(05)
  • [4]金纳多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 卢晓,黄延焱.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04(03)
  • [5]从单胺递质及其受体探讨颐脑解郁方对脑卒中后抑郁干预机理的研究[D]. 侯秀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5(04)
  • [6]不同治法对脑卒中后抑郁大鼠的实验研究[D]. 王红艳. 浙江中医学院, 2003(03)
  • [7]金纳多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观察[J]. 牛德旺,孙秋红,齐进兴,屈宝华.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1(06)
  • [8]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伴失眠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J]. 高琪.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08)
  • [9]针刺阳经郄穴治疗脑卒中后丘脑痛的临床疗效观察[D]. 何雨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10]经颅直流电刺激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认知功能的影响[J]. 曹双清,高珣,朱保月,刘倩,刘永建,肖青勉,王维展,杜艳雪.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20(09)

标签:;  ;  ;  ;  ;  

Ginadol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