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师范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数学建模在师范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数学建模在高师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唐海军,严虹,任旭[1](2021)在《数学合作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三教”探析》文中指出"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简称"三教")作为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不但体现出21世纪教育变革的思想,也是培育满足21世纪技能需求人才的载体.从数学合作问题解决的视角,审视"合作问题解决"与"三教"的关系,着力分析了"三教"各个要素的内容、实践机会与策略以及评价标准,以期为中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理论指导与启示.

易雪[2](2021)在《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与数学应用焦虑相关性调查研究》文中认为

杨昌红[3](2021)在《高中生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建模能力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张雪楠[4](2021)在《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校为例》文中指出

孙雯[5](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

王一翔[6](2021)在《甘肃省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实施现状研究》文中提出

王海涛[7](2021)在《基于“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 ——以高三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为例》文中认为“PBL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围绕问题进行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同时针对性地发展其各项思维能力。在2017年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作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两者都强调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因此本文依据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教学现状,以2017年新课程改革标准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为依托,基于文献分析法对“PBL教学模式”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确定在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依据实际学情分析,设计适合实际教学情况的“PBL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设计,以此研究该教学模式是否能有效提升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本研究首先进行相关文献分析,提出其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背景以及对“PBL教学模式”和核心素养中“科学思维”做概念界定;再者对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进行文本研究且对一线生物教师和导师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了必修一中适用于“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并且依照2017年新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对所选取内容进行文本梳理;在实践教学中选取研究对象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且为同一个老师执教的两个班级,且两个班级在实践过程中都采取“PBL教学模式”进行实践教学。整个研究过程大致分为准备、课堂实践、数据收集分析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包括设计前测问卷调查和选取高三开学考试成绩分析,并且对相关问卷进行效度和信度分析。课堂实践阶段包括将所选取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多次授课,反复修改教案,总结分析。数据收据分析阶段主要利用Excel以及SPSS20.0对两个班级学生问卷调查报告数据以及成绩进行一系列分析。研究过程中,总结归纳了使用“PBL教学模式”的一些注意事项,如:“PBL教学模式”主要是以问题进行展开课堂,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应该有深入且准确的把握,最好使学生自己在情境中提出相关问题,达到最高效的学习方式;“PBL教学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对其充分理解,适当地用于教学设计中;通过实践发现,此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基础水平有一定要求,并且涉及很多开放性活动,对教学时间安排有一定的考究。本文研究结论为“PBL教学模式”可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

李鹏瑞[8](2021)在《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文中提出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教研活动作为教研体系的一部分,不论是对新课改地深化、学校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教研活动作为教师职后教育的一种教育客观存在,对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成为研究者,这已经成为当下教师身份的要求,是教师教研的必然转变,因此教研活动在学校开展已十分迫切,党和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加之应试教育的管理束缚、传统机械灌输式的教学已然无法满足当下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社会的现实需要倒逼当下教师必须成为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日常的教学实践,结合教学理论来开展研究,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立足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出现“为教研而教研”、理论支撑有所欠缺、支撑不到位等使得教研层次提升出现问题等,本文对教研活动的内涵及特点进行了界定,并且对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和理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通过对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探寻其成因,进行个案实践,进一步提出针对该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对策及建议。本研究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为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现状,主要从调查研究设计、A小学教研活动问卷调查分析进行,并最终对调查的结果进行评价;第三部分内容是针对该校教研活动存在不足进行分析,通过调查分别从教研活动的主体、实践、成果、保障四个维度展开;第四部分针对A小学教研存在不足进行原因分析,分别从教研活动的教师层面、团队层面以及学校管理层面三方面对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对A小学教研活动的理论诉求分别从适切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各省市的典型教研活动实践案例进行整理分析;最后根据上述情况得出教研活动质量提升的策略,以期为教研活动建设提供帮助。

孙贺[9](2021)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作用。以高中“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的教学内容为例,探索专题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问题。在文献研究基础上,在数学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的目标,划分维度为数学品格、文化素养和价值理念三个一级指标,在每个一级指标下又设置四个二级指标;编制学生调查问卷、教师访谈提纲,对课程思政在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实施情况展开调查;完成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对数学学习成绩的影响,并提出教学建议。研究表明:(1)编制的调查问卷折半信度、内容效度以及结构效度较好,可作为测量高中数学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水平的调查工具;(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习成绩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即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目标不会对学生成绩产生消极影响;(3)参与教学实践的学生数学品格、文化素养、价值理念三个一级维度的水平均有所提升,其中数学品格的提升效果最明显,文化素养、价值引领的显着性效果依次减弱,育人效果得以彰显。践行课程思政理念,数学教学应做好以下工作:(1)丰富课程思政交流形式,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意识;(2)以数学为基点联系社会热点,拓宽教师思政储备;(3)分阶段制定思政育人目标,学科间共享思政成果;(4)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式,于互动中达到育人实效;(5)弘扬优秀文化与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思政环境;(6)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细化思政考核方式。

杨柏楠[10](2021)在《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课例的设计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科学建模思维[1]。但是,经调查显示,我国的小学科学建模教育相当匮乏,许多教师都处于困惑当中。并且当前我国国内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涉及到建模的内容并不多,其中在地球与宇宙科学这一课程领域中,提到了运用建构模型、模拟实验、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研究,并强调本领域内容的学习将有助于激发模型思维。笔者分析发现我国的学者在研究建模教育时,多以习题阐述、试题测试为主,很多以测试为主的研究缺乏实践性,研究者们很少深入课堂[2]。因此笔者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借助了调查、实践、访谈等方法,走进真实的建模课堂,对小学生的科学建模思维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研究首先对科学建模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设计出了基于小学科学教学目标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建模思维的课例,并进行实践。然后总结了案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在科学建模这个研究视角中的展望,希望能为广大的科学教育研究者、实践者提供一个参考视角。本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了的研究问题,于是开始进行文献的收集整理确定研究问题。不断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检索、收集、归类、对比和阅读相关参考文献;接着进行概念界定以及对本研究用到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而且清晰地指出笔者是如何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继而,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了解学生对科学模型的感知、对科学建模课程的兴趣、对科学模型的感受等内容;然后,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了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的案例设计。笔者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及科学建模相关理论设计了小学建模的相关案例,并对案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给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最后,在笔者实施过案例后对实践学生进行了访谈,并选取个别学生进行了个案分析。并且从实践总结、实践发现、实践反思、实践调整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实践过程进行不断地反思与结论的总结,形成有价值、有创新的研究。笔者希望本研究能为教师在如何进行小学科学建模教学上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帮助,同时,科学教育者也可以借此加深对科学建模教育价值的理解。

二、数学建模在高师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建模在高师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数学合作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三教”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内涵与关系
    1.1 合作问题解决
    1.2“三教”的内涵
    1.3 合作问题解决与“三教”的关系
        1.3.1 数学合作问题解决孕育着“三教”
        1.3.2“三教”是“合作问题解决”融入教学的途径
2 CPS视角下的“三教”实践探索
    2.1 教思考的有效实践
        2.1.1 数学思考的内容
        2.1.2 数学思考的机会与策略
        2.1.3 数学思考的有效测评
    2.2 教体验的有效实践
        2.2.1 数学体验的阶段
        2.2.2 体验的机会与策略
        2.2.3 数学体验的有效测评
    2.3 教表达的有效实践
        2.3.1 数学表达的途径
        2.3.2 表达的时机与策略
        2.3.3 数学表达的有效测评
3 结语与展望
    3.1“三教”与数学合作问题解决相辅相成
    3.2“三教”的研究问题还有待继续拓展与深化

(7)基于“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 ——以高三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目的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研究
    2.2 理论基础
    2.3 “PBL教学模式”流程
3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文本研究
    3.1 教学内容的确定
    3.2 教学内容的梳理
    3.3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4 基于“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
    4.1 实验设计
    4.2 准备阶段
    4.3 课堂实践阶段
    4.4 数据收集分析阶段
    4.5 前后测对比分析
    4.6 其他评价方式结果分析
5 讨论与不足
    5.1 讨论
    5.2 不足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一)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二)教研活动薄弱现状改变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一)教研活动的历史发展
        1、教研活动的提出
        2、教研活动的界定
        3、教研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二)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1、教研活动的基本类型
        2、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
        3、教研活动的运行模式
        4、教研活动的实施流程
        5、教研活动的制度管理
        (三)教研活动的理论基础
        1、终身教育理论
        2、建构主义理论
        3、需要层次理论
        4、教学最优化理论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
        3、政策文本分析法
第一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现状调查
    一、调查研究设计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实施
        1、问卷的制定与施测
        2、访谈的制定与施测
        3、调查对象和样本的选择
        (三)调查对象
        1、学校基本信息
        2、问卷调查对象情况
        3、访谈对象选定
        (四)调查过程
    二、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调查分析
        (一)调查内容的确定
        (二)调查内容的分析
        1、教研活动的开展现状
        2、教研活动的组织构建
        3、教研活动的实施效果
    三、调查结果与评价
        (一)开展多形式教研活动,打造学习型校园
        (二)制定切实的教研计划,提高参与积极性
        (三)夯实教研活动的基础,助力教研有序推进
        (四)发挥教研成果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存在的不足
    一、教研活动主体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参与教师缺乏主体意识,未能自主反思自身教学问题
        (二)教研评价缺乏多元主体参与,难以突破学校教师主体局限
        (三)各教研组的发展水平不均衡,未能发挥专业表率作用
    二、教研活动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教研的目的不切合实际,无助于现实的教学问题实践
        (二)理论资源固守学科内部,研究性教研活动不能保障
        (三)教研开展存在形式化倾向,无法有效促进教研深入实施
    三、教研活动成果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教研成果有效转换遭遇困境,不易激发教师的研究兴趣
        (二)活动的优质成果推广迟滞,教研未能切实服务于教学
        (三)教研问题改进完善未及时,促进教师教学成长效果不佳
    四、教研活动保障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教研缺乏完整规划设计,学生的实质性收获不明显
        (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系统性教研活动
        (三)教研评价缺乏长效激励机制,参与教师的热情难以激发
第三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存在不足的成因分析
    一、教研活动的教师层面
        (一)教师教研意识淡薄,以研促教认识不深
        (二)教师综合素质不高,教研能力不全面
        (三)教师教研目的模糊,具体化程度不足
        (四)教师教学事务繁重,教研精力不充沛
    二、教研活动的团队层面
        (一)缺乏专业人员引领,经验丰富教师较少
        (二)教研合作流于形式,教研队伍间交流欠缺
        (三)各级教研规划脱钩,研究内容与教学需求偏离
        (四)教研活动评价不全,评价多集中于领导
    三、教研活动的学校管理层面
        (一)制度的落实不到位,日常规定代替制度
        (二)学校领导重视不够,主动性难以调动
        (三)忽视教研文化熏陶,品质提升不够明显
        (四)缺乏合理教研系统,保障机制有待改进
第四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理论诉求与典型案例
    一、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理论诉求
        (一)学校长远价值追求要求教研开展具有适切性
        1、必要前提:教学目标达成
        2、开展基础:教研计划切实
        3、实施关键:教师积极参与
        4、根本保障:奖励机制明确
        (二)教师专业发展体现教研开展的必要性
        1、教师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2、教师终身教育的现实要求
        3、教师自我发展的自身需求
        4、教研活动薄弱的现状需求
    二、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及反思
        (一)各省市典型实践案例
        1、常州市——以思维课堂为突破口,研课、授课、评课一体
        2、北京市——以课题研究为突破点,提升教师教研能力
        3、湖南省——以同课异构为切入点,同课同上同评共研
        4、贵州省——以课程整合为促进点,集思广益助成长
        (二)教研活动典型案例实践反思
        1、师生共同发展,构建和谐课堂
        2、课程资源整合,聚焦课程建设
        3、教学方法多元,提高教学实效
        4、教学目标具体,打造有效课堂
第五章 昆明市A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的对策与建议
    一、落实教研活动系统规划
        (一)贯彻落实教研目的,引领教研活动科学发展
        (二)完善内容加强总结,促进教研活动成果运用
        (三)筹备制度制定小组,制定合理教研活动制度
        (四)搭建教师合作平台,促进各教研组深度交流
    二、优化教研活动实践过程
        (一)切实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教研活动成效建设
        (二)拓展教师交流空间,加强教师之间同伴互助
        (三)营造良好科研氛围,加强教研活动理论学习
        (四)“教”“学”“研”并重,促进教研常态化发展
    三、完善教研活动评价体系
        (一)关注师生实际需求,确保教研活动精准开展
        (二)加强校级层面总结推广,强化教师教研意识
        (三)制定教研评价系统规划,完善教研评价机制
        (四)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保证教研持续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9)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核心概念界定
        1.2.1 课程思政
        1.2.2 函数模型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5.1 研究重点
        1.5.2 研究难点
        1.5.3 研究创新点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理论基础与框架
    2.1 文献综述
        2.1.1“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2.1.2“课程思政”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
        2.1.3 函数模型的教学价值
        2.1.4 函数模型的教学设计
    2.2 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2.3 理论框架
        2.3.1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理论框架
        2.3.2 高中数学课程思政维度划分的理论框架
第二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教师访谈提纲
        3.3.2 学生调查问卷
        3.3.3 学生前测试卷
        3.3.4 学生后测试卷
        3.3.5 学生后测问卷
    3.4 数据处理
第四章 “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教学设计
    4.1 教学设计目标
    4.2 教学设计构思
    4.3 教学设计原则
    4.4 教学时间安排与进度
    4.5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五章 “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教学问卷与访谈分析
    5.1 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学生成绩的影响结果分析
    5.2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情况的总体特征
    5.3 课程思政视域下专题教学的前后差异比较分析
        5.3.1 前后测总体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5.3.2 数学品格维度的前后测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5.3.3 文化素养维度的前后测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5.3.4 价值理念维度的前后测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
    5.4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6.1 讨论
        6.1.1 关于课程思政的融入对学生成绩影响的讨论
        6.1.2 关于专题教学整体实践效果的讨论
        6.1.3 关于课程思政各个子维度的实践效果比较研究
    6.2 结论
    6.3 建议
        6.3.1 丰富课程思政交流形式,提升教师思政育人意识
        6.3.2 以数学为基点联系社会热点,拓宽教师思政储备
        6.3.3 分阶段制定思政育人目标,学科间共享思政成果
        6.3.4 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形式,于互动中达到育人实效
        6.3.5 弘扬优秀文化与先进事迹,营造良好思政环境
        6.3.6 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细化思政考核方式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教学设计前)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教学实践后)
    附录三 学生预测试调查问卷(第一版)
    附录四 学生预测试调查问卷(第二版)
    附录五 学生正式前测调查问卷
    附录六 学生正式后测调查问卷
    附录七 专家意见表
    附录八 专家评价表
    附录九 学生后测试题
致谢

(10)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课例的设计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外国教育框架对建模思维的要求
        2.我国关于培养学生科学建模思维课程的实施情况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及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科学模型
        2.科学建模思维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1.内在动机理论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问题解决理论
        4.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三、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情况了解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调查内容
    (四)调查结果分析
四、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的案例设计
    (一)小学科学建模思维案例设计思路
    (二)原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案例的教学目标
    (三)原与现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
    (四)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的案例实践过程
        1.物质科学领域案例《城堡探险模型—光的反射》
        2.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案例《八大行星模型-走进宇宙》
        3.技术与工程领域案例《乐高起重机-简单机械》
五、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案例的评价与实践
    (一)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案例的评价方式
    (二)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案例的评价分析
    (三)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案例实施后的访谈研究
        1.访谈目的
        2.访谈对象和访谈时间
        3.访谈提纲设计
        4.访谈实施
        5.访谈个案研究结论
    (四)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案例的教学实践总结
        1.实践总结
        2.实践发现
        3.实践反思
        4.实践调整
六、结论和意义
    (一)发现和建议
    (二)反思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情况了解调查问卷
    附录2 《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课程案例访谈提纲》
    附录3 《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课程案例评价表》
致谢

四、数学建模在高师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数学合作问题解决视野下的“三教”探析[J]. 唐海军,严虹,任旭. 数学教育学报, 2021(05)
  • [2]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水平与数学应用焦虑相关性调查研究[D]. 易雪. 石河子大学, 2021
  • [3]高中生非智力因素与数学建模能力相关性研究[D]. 杨昌红. 吉首大学, 2021
  • [4]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现状调查研究 ——以甘肃省A校为例[D]. 张雪楠.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5]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模型思维的策略研究[D]. 孙雯.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甘肃省普通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舞蹈课程实施现状研究[D]. 王一翔.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7]基于“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科学思维的实践研究 ——以高三一轮复习《分子与细胞》为例[D]. 王海涛.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8]小学教研活动实施现状及策略探究 ——以昆明市A小学为例[D]. 李鹏瑞. 大理大学, 2021(08)
  • [9]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以“函数模型的应用”专题为例[D]. 孙贺.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0)
  • [10]基于培养小学生科学建模思维课例的设计与评价研究[D]. 杨柏楠.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1)

标签:;  ;  ;  ;  ;  

数学建模在师范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