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干预合并曲唑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崔静,崔维强,殷胜骏,牛春霞,汪涵,杨晓琳,郭峰[1](2021)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原发性高血压与焦虑抑郁障碍共病具有普遍性。整理、归纳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现代医学发病机制、中医病因病机,中医药从肝、肝肾、肝脾、心脾论治,针刺干预、情志疏导等非药物治疗,以期为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提供指导。
郭莎莎[2](2021)在《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自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将合格受试者等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规格:每片5 mg),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肝解郁汤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中医临床证候、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安全指标等数据。并对取得的研究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降压疗效:治疗后两组之间收缩压、舒张压、24小时动态血压昼夜节律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0%)。2.中医证候:治疗后两组之间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60%)。3.HAMA评分:治疗后两组之间HAMA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着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93%)高于对照组(67%)。4.安全性指标疗效:治疗前后,两组肝肾功能等相关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在本课题研究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清肝解郁汤能改善肝火亢盛型高血压伴焦虑状态患者的血压水平,降低患者的HAMA评分,缓解焦虑症状及中医临床症状,在临床使用中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张宝鑫[3](2021)在《加味胡氏失眠方对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味胡东憔治失眠方(以下简称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心肝火旺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相关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焦虑评分的改善情况,为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石家庄市中医院心内三科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加用加味胡氏失眠方。两组患者共治疗4周,计为1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平均水平、血压负荷(Blood Pressure Load,BPL)、平滑指数(Smoothness Index,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及各单项症状评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安全性指标,同时记录脱落病例和不良事件情况,并应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记录数据,进行比较,评价疗效。结果:(1)动态血压各项指标:治疗后两组各时段动态血压水平、BPL均低于治疗前,S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24小时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24小时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夜间动态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夜间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日间动态血压水平、血压负荷均低于对照组,日间平滑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76.7%,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急躁易怒、耳鸣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失眠、便秘溲赤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焦虑评分: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A评分高于对照组、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A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100%;SAS评分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9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两组均可以改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24小时和夜间动态血压水平方面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尤其是在夜间血压水平上更有优势;(2)两组均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两组均可以改善中医证候相关症状,其中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失眠、便秘溲赤方面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急躁易怒、耳鸣方面,两组为等效;(3)两组均可以缓解患者焦虑情绪,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缓解焦虑情绪上为等效。综上所述,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疗效显着,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相比,可以更加平稳的降低全天血压、减少血压波动、减少靶器官损害,尤其在夜间血压水平上更有优势;可以更好的改善中医证候,加味胡氏失眠方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口干口苦、失眠、便秘溲赤症状上优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改善急躁易怒、耳鸣症状上两组效果相当;在缓解焦虑情绪上两组是等效的,证明加味胡氏失眠方与氟哌噻屯美利曲辛片在治疗焦虑状态上效果相当,且试验中所用药物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尚可,值得推广。
蔡晓玲[4](2021)在《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个体化辨体辨证施治为主,在常规西药降压基础上、分别配合黛力新、加减丹栀逍遥散以及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治疗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探索辨体辨证结合疗法在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治疗中的疗效,从而为拓展有效易行的辨体辨证结合疗法提供依据。方法:将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入院后辨体辨证属气郁质肝郁化火型100例,随机分为A/常规组、B/西药组、C/中药组及D/观察组共4组,A组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晨起1片;B组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晨起1片+黛力新0.5mg:10mg早中各1片;C组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晨起1片+加减丹栀逍遥散1袋/次、早晚服;D组拜新同(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晨起1片+加减丹栀逍遥散1袋/次+中医体质调理,中医体质调理指在对慢性病气郁质患者的心理、环境、运动、饮食、经络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相应的治疗指导和心理干预;4组均服用2周为1个疗程后,观察各组治疗后的HAMA/HAMD疗效性变化指标、血压变化指标、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及中医体质量表评分的数据变化情况。结果:1.HAMA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后,四组间HAMA量表评分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西药组这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2)HAMD量表评分比较:干预后,四组间HAMD量表评分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西药组这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2.血压疗效比较:1)干预后,四组间SBP(mm Hg)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这一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组。2)干预后,四组间DBP(mm H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干预后,四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药组这两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两组,尤其在中医证候差值比较中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4.中医体质积分比较:干预后,四组间中医体质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这一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三组,尤其是在中医体质差值比较中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1.在辨体辨证结合疗法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中,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在治疗收缩压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但在治疗舒张压方面疗效不太显着,其降压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2.在辨体辨证结合疗法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中,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在治疗肝郁化火型的各症状方面临床疗效确切。3.在辨体辨证结合疗法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中,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在治疗焦虑抑郁症状方面临床疗效趋近于纯西药疗法;且优于加减丹栀逍遥散治疗。4.在辨体辨证结合疗法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中,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在改善体质方面临床疗效确切。
李欢[5](2021)在《加减天麻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减天麻温胆汤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总结经验,给临床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收集72例符合拟定条件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组予常规西药加中药(加减天麻温胆汤),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均有一定的疗效,但治疗组改善眩晕、失眠多梦、神疲乏力、腹胀、心胸烦闷、神志恍惚、食少等症状更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心悸方面两组患者疗效大致相同(P>0.05)。2.经治疗后两组病例诊室血压和Zung氏焦虑量表评分均有所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24小时动态血压中治疗组d SBP、n SBP、n DB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24h SBP(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4h DBP、d DBP(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效果相同。3.两组病例在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减天麻温胆汤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痰浊中阻型)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血压,改善焦虑症状,疗效可期,安全可行,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杨利华[6](2021)在《解郁安神法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解郁安神法针刺与传统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PI)伴焦虑抑郁的疗效差异,评价解郁安神法针刺治疗本病的有效性,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类失眠提供一种新思路,为该方法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从而有利于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和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方法:本文选择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开展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其中对照组通过传统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采用解郁安神法针刺治疗,均隔日1次,每周3次,总共治疗1个月,治疗1个月后进行随访。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采集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而评估这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组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的HAMA-14量表评分、HAMD-24量表评分,组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随访时,两组的PSQI总分及各项因子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除睡眠时间因子比较无明显差异(P=0.779>0.05)外,余各项因子评分及PSQI总分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5.随访时,两组的HAMA-14、HAMD-24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后组内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6.随访时,两组的临床疗效,与治疗后组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1.本研究所采取的解郁安神法针刺和传统针刺两种针刺方法均可有效改善PI伴焦虑抑郁患者睡眠状况及焦虑抑郁症状,且解郁安神法针刺改善更明显。2.本研究所采取的解郁安神法针刺和传统针刺两种针刺方法治疗PI伴焦虑抑郁均有较稳定的远期疗效,且解郁安神法针刺可更好地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改善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障碍,在这些方面的维持作用更持久。
陈雯[7](2021)在《基于“情志—气机—肝”轴探讨刮痧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情志-气机-肝”轴探求中医刮痧疗法干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改善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睡眠质量、降低血压水平、缓解焦虑抑郁等临床症状。[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心血管病科的74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刮痧联合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教育组)各37例,选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肱动脉血压值、医院焦虑抑郁量表、中医证候积分量表、安全性观察指标对两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在干预前、干预2周后以及干预4周后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完成临床资料收集74例,其中干预组完成35例,脱落2例;对照组完成37例。(1)睡眠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处理因素、时间因素、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显着,p<0.01;干预2周后,干预组和对照组较干预前的得分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干预4周后两组较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的得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睡眠疗效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压疗效:处理因素、时间因素、处理因素与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显着,p<0.01。从整个疗程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均呈下降趋势;干预2周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较干预前有显着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趋势更为明显(p<0.05);干预4周后较干预前和干预2周后,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降低(p<0.05),其中,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趋势更为显着(p<0.05)。(3)情绪疗效: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的得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改善情况更显着(p<0.05)。(4)中医证候疗效:干预2周后、干预4周后,干预组中医证候积分的降低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干预2周后,干预组在眩晕和头痛这2个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眩晕、头痛、腰酸、五心烦热和失眠这5个维度得分较低(p<0.05)。(5)安全性:两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基于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在“情志-气机-肝”轴理论指导下的刮痧疗法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血压水平、焦虑抑郁情绪、中医证候积分具有显着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
Expert Consensus Group of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Depression Disorder;Chinese Ethnic Medicine Society Mental Illness Branch;[8](2021)在《抑郁障碍中西医整合专家共识》文中提出抑郁障碍是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一种精神疾病。过去20年,中西医整合治疗抑郁障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成就。本专家共识组织了不同学科的专家,从病理机制、西医诊断分型和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中西医整合治疗、特殊人群抑郁障碍临床治疗建议、抑郁障碍预防与防复发建议、抗抑郁药化学药不良反应处理、总结与展望进行整理,为临床医师提供中西医整合诊治抑郁障碍提供指导建议。
李令康[9](2020)在《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心医学,即心理心脏病学(psychocardiacology),是心身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疾患与心脏病的深层联系,也包括情绪与心血管系统之间的关联。基于中医学“形神一体”的观念,以及“心主血脉”、“心藏神”的藏象理论,所谓“双心”本是一个整体,中医一直在实践着“双心”同治。近年来,中医在双心医学领域的开展了一定的临床实践和理论阐释工作。目前中医对双心疾病病机主要有营卫不和、肝失疏泄、五脏互损几种认识,治疗上以脏腑辨证为主,但尚缺乏深入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构建。本研究通过研究《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为运用经方治疗双心疾病开拓思路,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有益的借鉴。本研究第一部分论述了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第二部分对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心神病症伴发心胸病症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分析其证候规律和病机特点。第三部分是对《伤寒杂病论》中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的研究。第四部分是对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常见心血管疾病与精神心理疾病的临床研究类文献,从中筛选出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在讨论部分,着重总结和提炼双心疾病的病机和证治规律。本研究所得结论如下:1.《伤寒杂病论》中的双心疾病相关证候有:胸中窒,烦;胸满,默默,心烦;胸满,烦惊,谵语;悸;烦,悸;惊,悸;心痛,烦;胸中痛,喜太息。2.基于原方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甘草汤证、栀子豉汤证、小柴胡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小建中汤证、炙甘草汤证、四逆散证。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有:桂枝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当归四逆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大柴胡汤证、柴胡桂枝汤证、人参汤/理中丸证、四逆汤证、真武汤证、半夏泻心汤证、半夏厚朴汤证、黄连阿胶汤证、乌梅丸证、桂枝茯苓丸证。3.双心疾病是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失常在“心主血脉”和“心藏神”两方面的反映,发病过程符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规律。其病机可归纳为四类:(1)营卫不和,心气受损;(2)枢机不利,气滞心胸;(3)本经自病,心君受邪;(4)痰瘀内阻,使道不通。4.治法上,双心疾病初期注重调和营卫;发展期注重解郁疏机,顾护中焦;深入期一方面注重扶助真阳,交通心肾;另一方面扶正驱邪,利水、活血、化痰以恢复使道、经脉之通畅。本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次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双心疾病相关病症、方证,阐明了证候特征与证治规律。首次系统挖掘现代临床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双心疾病的潜在有效方剂,为运用经方治疗本病开拓了思路。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研究双心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中医病机演变,对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此类疾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杨华[10](2020)在《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文中指出目的调查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值、焦虑抑郁症状、心理弹性水平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为促进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及心理健康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第一部分: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12月到2019年12月选取山东省四所医院年龄在18~59岁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9(PHQ-9)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分析,所有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显着性水准α=0.05,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其中(1)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卡方检验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焦虑抑郁得分的差异;(3)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干预组(n=42);将76例中青年高血压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干预组组(n=38);对照组在服用降压药物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的正念减压训练,整个干预周期持续8周。对照组及干预组在干预前、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进行血压测定、焦虑抑郁评估、心理弹性评估及服药依从性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第一部分:(1)本次研究共发放25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466份,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中共检出焦虑症状815例(33.0%),抑郁症状530例(21.5%);其中轻度焦虑症状657例(26.6%),中度焦虑症状132例(5.4%),重度焦虑症状26例(1.1%);轻度抑郁症状431例(17.5%),中度抑郁症状76例(3.1%),中重度抑郁症状15例(0.6%),重度抑郁症状8例(0.3%)。(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二部分:(1)焦虑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在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焦虑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5),但干预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显着变化(t=-1.464、P=0.152;t=-1.575、P=0.124),干预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抑郁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抑郁评分、心理弹性评分及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降低(P<0.05),但干预组对血压控制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干预组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对照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没有显着变化(t=-1.568、P=0.128;t=-1.452、P=0.157),干预组心理弹性评分较干预前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末及随访1月后,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检出率高于我国普通人群。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性别、收入水平、吸烟史、饮酒史、运动锻炼、睡眠时间是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主要影响因素。(2)正念减压疗法能明显降低轻中度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临床测量水平,而且能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服药依从性。正念减压疗法是一种健康、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能明显改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及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二、心理干预合并曲唑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心理干预合并曲唑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
1.1 原发性高血压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 |
1.2 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的现代医学发病机制 |
2 中医病因病机 |
3 中医药治疗 |
3.1 药物治疗 |
3.1.1 从肝论治 |
3.1.2 从肝肾论治 |
3.1.3 从肝脾论治 |
3.1.4 从心脾论治 |
3.2 非药物治疗 |
3.2.1 针刺干预 |
3.2.2 情志疏导 |
3.2.3 其他中医治疗 |
4 结语 |
(2)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对象 |
三、标准制定 |
(一)西医诊断标准 |
(二)中医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剔除标准 |
(六)脱落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一)样本量估算 |
(二)分组方法 |
(三)治疗方案 |
五、观察指标 |
(一)一般项目 |
(二)安全性观测项目 |
(三)疗效性观测指标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六、统计方法 |
七、研究结果 |
(一)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指标及治疗后两组间指标比较 |
(三)安全性评价 |
讨论 |
一、现代医学对高血压伴焦虑的研究进展 |
(一)高血压与焦虑情绪关系的研究 |
(二)高血压与焦虑之间的发病机制研究 |
(三)高血压伴焦虑的西医治疗 |
二、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的研究进展 |
(一)中医病名及相关病因病机的探讨 |
(二)高血压伴焦虑的中医辨体质偏颇类型 |
(三)高血压伴焦虑的中医药治疗 |
三、清肝解郁汤的组方配伍分析及单味中药的功效讨论 |
(一)组方配伍分析 |
(二)单味中药的功效讨论 |
四、结果分析 |
五、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论文着作 |
(3)加味胡氏失眠方对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表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材料 |
1.1 样本量估算 |
1.2 研究对象 |
1.3 诊断标准 |
1.3.1 西医诊断标准 |
1.3.2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2.1 黛力新停药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3.1 一般性观察指标 |
2.3.2 疗效性观察指标 |
2.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2.4.1 降压疗效临床评定标准 |
2.4.2 中医证候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4.3 焦虑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2.5 不良事件 |
2.6 统计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疗效评定比较 |
2.1 动态血压各个指标比较 |
2.2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2.3 焦虑评分比较 |
3 安全性检测 |
讨论 |
1 西医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认识 |
2 中医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认识 |
3 探讨黛力新治疗焦虑状态 |
4 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 |
4.1 心肝火旺证的病理生理基础 |
4.2 病因病机分析 |
4.3 证候分析 |
4.4 治疗法则 |
5 方药分析 |
5.1 组方溯源 |
5.2 药物组成及方解 |
5.3 单味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
6 临床疗效分析 |
6.1 对动态血压各个指标的影响 |
6.2 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
6.3 对焦虑评分的影响 |
6.4 安全性评价 |
7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一章 前言 |
1.1 立题依据 |
1.1.1 研究背景 |
1.1.2 发病机制 |
1.2 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1.2.1 现代医学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症 |
1.2.2 中医学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症 |
1.2.3 展望 |
第二章 |
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2.1.1 研究目标 |
2.1.2 研究内容 |
2.2 研究对象 |
2.2.1 病例来源 |
2.2.2 诊断标准 |
2.2.3 临床研究方法 |
2.2.4 观察指标 |
2.2.5 疗效评定标准 |
2.2.6 疗效 |
2.2.7 统计方法 |
2.3 研究结果 |
2.3.1 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 |
2.3.2 治疗前四组患者相关资料比较 |
2.3.3 HAMA及 HAMD疗效评价 |
2.3.4 收缩压及舒张压疗效评价 |
2.3.5 中医证候疗效及体质积分评价 |
2.3.6 观察的各指标有效率评价 |
2.3.7 中医证候积分及收缩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 |
2.3.8 不良反应 |
第三章 讨论 |
3.1 辨体辨证论治 |
3.2 辨体辨证结合治疗对HAMA及 HAMD评分疗效分析 |
3.3 辨体辨证结合治疗对血压疗效分析 |
3.4 辨体辨证结合治疗对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3.5 辨体辨证结合治疗对体质积分疗效分析 |
第四章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附录 |
(5)加减天麻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方案 |
1 研究目的和资料的选取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病例剔除和脱落标准 |
2.6 终止试验标准 |
3 研究内容 |
3.1 研究方法 |
3.2 治疗方法 |
4 临床观察指标 |
4.1 安全性指标 |
4.2 疗效性指标 |
4.3 疗效判断标准 |
5 统计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 |
1 病例收集情况 |
2 一般情况比较 |
2.1 年龄比较 |
2.2 性别比较 |
2.3 基础病史比较 |
3 中医疗效性指标比较 |
3.1 中医单项证候积分比较 |
3.2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3.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4 西医疗效性指标比较 |
4.1 诊室血压比较 |
4.2 诊室血压疗效比较 |
4.3 24 小时动态血压组间比较 |
4.4 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
5 安全性指标 |
5.1 血常规、肝肾功比较 |
5.2 ECG、尿常规、大便常规 |
6 不良反应 |
讨论与分析 |
1 立题依据 |
1.1 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认识 |
1.2 中医对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认识 |
2 加减天麻温胆汤治疗痰浊中阻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理论基础 |
2.1 导师认识及经验 |
2.2 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痰浊中阻证的治疗特点 |
2.3 组方来源及方义分析 |
2.4 中药现代药理研究 |
3 研究结果分析 |
3.1 基本情况分析 |
3.2 疗效性指标 |
3.3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1 西医诊治进展 |
1.1 定义 |
1.2 生理病理机制 |
1.3 高血压病对焦虑状态的影响 |
1.4 焦虑状态对高血压病的影响 |
1.5 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表现 |
1.6 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治疗 |
2 中医诊治进展 |
2.1 中医典籍对高血压的论述 |
2.2 中医典籍对焦虑状态的论述 |
2.3 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痰浊论”的理论基础 |
2.4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1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表2 一般情况 |
附表3 中医临床证候评分表 |
附表4 诊室血压、24 小时动态血压、Zung氏焦虑量表评分相关指标汇总 |
附表5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6)解郁安神法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1.1 失眠的认识 |
1.2 焦虑抑郁的认识 |
1.3 失眠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认识 |
1.4 中医治疗进展 |
2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 |
2.1 失眠的认识 |
2.2 焦虑抑郁的认识 |
2.3 失眠与焦虑抑郁之间关系的认识 |
2.4 西医治疗进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治疗疗程与随访周期 |
2.4 观察指标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2.6 质量控制 |
2.7 统计方法 |
2.8 意外情况的处理 |
2.9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治疗前后及随访时PSQI评分比较 |
3.3 治疗前后及随访时HAMA-14评分比较 |
3.4 治疗前后与随访时HAMD-24评分比较 |
3.5 治疗后与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选题依据 |
2 中医理论依据 |
2.1 调和阴阳 |
2.2 心肝脑同治 |
3 现代医学机理研究 |
4 选穴依据 |
5 观察量表的选用依据 |
5.1 选用PSQI评定量表的依据 |
5.2 选用HAMA-14、HAMD-24评定量表的依据 |
6 解郁安神法针刺对PI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作用 |
6.1 对睡眠状况的改善作用 |
6.2 对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作用 |
6.3 总结 |
7 不足与展望 |
7.1 不足 |
7.2 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基于“情志—气机—肝”轴探讨刮痧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高血压伴失眠的流行病学 |
2 高血压伴失眠的发生机制 |
2.1 现代医学观点 |
2.2 祖国医学观点 |
2.2.1 “情志—气机—肝”轴理论 |
2.2.2 “情志—气机—肝”轴与高血压伴失眠 |
3 高血压伴失眠的治疗现状 |
3.1 药物疗法 |
3.1.1 中药治疗 |
3.1.2 西药治疗 |
3.2 非药物疗法 |
3.2.1 体外反搏疗法 |
3.2.2 认知行为疗法 |
3.2.3 中医外治法 |
3.3 其他 |
4 研究目的 |
5 研究意义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类型 |
2 研究对象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或脱落标准 |
2.5 样本量估算 |
3 研究方法 |
3.1 分组方法 |
3.2 干预方法 |
3.3 观察指标 |
3.4 疗效评定标准 |
3.5 资料收集与质量控制 |
3.6 伦理原则 |
3.7 统计学处理 |
3.8 技术路线 |
4 研究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线情况比较 |
4.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情况比较 |
4.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情况比较 |
4.5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
4.6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情况比较 |
4.7 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基于“情志—气机—肝”轴选择刮痧经穴的理论意义 |
5.2 刮痧对睡眠情况的疗效分析 |
5.3 刮痧对血压水平的疗效分析 |
5.4 刮痧对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分析 |
5.5 刮痧对中医证候积分的疗效分析 |
6 结论 |
7 研究的创新性 |
8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临床调查问卷 |
附录二: 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伦理审查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8)抑郁障碍中西医整合专家共识(论文提纲范文)
1 抑郁障碍病理机制 |
1.1 现代医学观点 |
1.2 中医观点 |
2 西医诊断分型和治疗原则 |
3 治疗方法 |
3.1 西医方法 |
3.1.1 药物治疗 |
3.1.2 心理治疗 |
3.1.3 物理治疗 |
3.2 中医治疗 |
3.2.1 中药治疗 |
3.2.2 针灸和中医其他疗法 |
4 中西医整合治疗 |
4.1 急性期治疗 |
4.1.1 缩短起效时间 |
4.1.2 缓解躯体症状 |
4.1.3 增效减毒作用 |
4.2 巩固期和维持期治疗 |
4.3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 |
4.3.1 高血压伴发抑郁障碍 |
4.3.2 冠心病伴发抑郁障碍 |
4.3.3 脑卒中后抑郁障碍 |
4.3.4 糖尿病伴发抑郁障碍 |
4.3.5 其他躯体疾病伴发抑郁障碍 |
5 特殊人群抑郁障碍临床治疗建议 |
5.1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 |
5.2 围生期抑郁障碍 |
5.3 围绝经期抑郁障碍 |
5.4 老年抑郁障碍 |
6 中西医整合抑郁障碍的预防与防复发建议 |
7 抗抑郁药化学药不良反应处理 |
8 总结与展望 |
(9)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双心疾病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中医学对“双心”的认识 |
1.1 双心疾病的内涵与临床特点 |
1.2 中医学对心脏与心神关系的认识 |
2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研究 |
2.1 《伤寒论》中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
2.2 《金匮要略》中心神病症与心胸病症 |
2.2.1 心神症状与心胸症状 |
2.2.2 心神疾病 |
2.2.3 心胸疾病 |
2.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原文证候分析 |
2.3.1 胸中窒,烦 |
2.3.2 胸满,默默,心烦 |
2.3.3 胸满,烦惊,谵语 |
2.3.4 悸 |
2.3.5 烦,悸 |
2.3.6 惊,悸 |
2.3.7 心痛,烦 |
2.3.8 胸中痛,喜太息 |
3 基于《伤寒杂病论》原文主治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研究 |
3.1 桂枝甘草汤证 |
3.2 栀子豉汤证 |
3.3 小柴胡汤证 |
3.4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
3.5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
3.6 小建中汤证 |
3.7 炙甘草汤证 |
4 现代拓展应用的双心疾病相关方证 |
4.1 桂枝汤证 |
4.2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
4.3 当归四逆汤证 |
4.4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
4.5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
4.6 大柴胡汤证 |
4.7 柴胡桂枝汤证 |
4.8 人参汤/理中丸证 |
4.9 四逆汤证 |
4.10 真武汤证 |
4.11 四逆散证 |
4.12 半夏泻心汤证 |
4.13 半夏厚朴汤证 |
4.14 黄连阿胶汤证 |
4.15 乌梅丸证 |
4.16 桂枝茯苓丸证 |
讨论 |
1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病症的规律与特点 |
1.1 心神、心胸病症与六经病 |
1.2 心神、心胸病症与杂病 |
2 《伤寒杂病论》方在心血管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领域应用规律 |
3 双心疾病在《伤寒杂病论》中相关方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
3.1 营卫不和,心气受损 |
3.1.1 营卫不和与心脏病证 |
3.1.2 营卫不和与心神病证 |
3.1.3 辨治絜要 |
3.2 枢机不利,气滞心胸 |
3.2.1 枢机不利与心脏病证 |
3.2.2 枢机不利与心神病证 |
3.2.3 气机郁滞与火热内郁 |
3.2.4 辨治絜要 |
3.3 本经自病,心君受邪 |
3.3.1 本经自病与心脏病证 |
3.3.2 本经自病与心神病证 |
3.3.3 辨治絜要 |
3.4 痰瘀内阻,使道不通 |
3.4.1 水饮 |
3.4.2 血瘀 |
3.4.3 痰饮 |
3.4.4 辨治絜要 |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伤寒论》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
附录二 《伤寒论》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
附录三 《金匮要略》心神症状相关原文 |
附录四 《金匮要略》心胸症状相关原文 |
个人简介 |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10)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结果 |
1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的一般资料 |
2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
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单因素分析 |
4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5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单因素分析 |
6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抑郁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
讨论 |
第二部分 正念减压疗法对焦虑抑郁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效果评价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4 技术路线图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学原则 |
结果 |
1 焦虑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结果分析 |
2 抑郁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干预前后结果分析 |
讨论 |
结论 |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及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缩略词表 |
致谢 |
四、心理干预合并曲唑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抑郁焦虑的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研究进展[J]. 崔静,崔维强,殷胜骏,牛春霞,汪涵,杨晓琳,郭峰. 河北中医, 2021(06)
- [2]清肝解郁汤治疗肝火亢盛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状态的临床研究[D]. 郭莎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3]加味胡氏失眠方对心肝火旺型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的临床观察[D]. 张宝鑫.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4]加减丹栀逍遥散结合体质调理干预气郁质肝郁化火型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D]. 蔡晓玲. 青海大学, 2021(02)
- [5]加减天麻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病伴焦虑状态(痰浊中阻型)的临床研究[D]. 李欢.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解郁安神法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伴焦虑抑郁的临床研究[D]. 杨利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基于“情志—气机—肝”轴探讨刮痧对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伴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D]. 陈雯.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抑郁障碍中西医整合专家共识[J]. Expert Consensus Group of Integra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 Depression Disorder;Chinese Ethnic Medicine Society Mental Illness Branch;. 中国医药导报, 2021(06)
- [9]基于《伤寒杂病论》相关方证的双心疾病辨证论治规律研究[D]. 李令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影响因素分析及正念干预效果评价[D]. 杨华. 青岛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