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香型酒的勾兑和调味的认识

酱香型酒的勾兑和调味的认识

一、对酱香型酒勾兑调味之认识(论文文献综述)

李寻,张博[1](2021)在《勾调环节》文中指出勾兑的由来、发展以及作用1、勾兑的定义所谓勾兑(很多书中也称为勾调),就是把各种不同的基酒混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酒体风格的工艺过程。原来统称为勾兑,现在进一步细化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勾兑,就是大规模的基酒的混合;另一部分是在基础酒做好之后再微调,进行调香调味,这是细化后的一个说法,叫做勾调,文献上更多的是按照早一些的说法叫做勾兑。

李芳香,张稳,时伟,郁建生,岳倩倩,郁建平,王新叶[2](2021)在《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GC-MS分析及应用》文中认为以酱香型白酒基酒、酱香型酒糟为研究对象,通过品酒师对酱香型白酒基酒进行感官品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仪分析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呈香呈味物质,考察酱香型酒糟萃取液作为酒用香料回添至酱香型白酒基酒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酱香型白酒第一至第三轮次基酒酱香味稍显不足,酱香型酒糟萃取液中含有多种茅台酒中已经检测出来的呈香呈味物质,将酱香型酒糟萃取液作为酒用香料,以4‰的比例添加至二轮次基酒,以2‰、3‰的比例添加至三轮次基酒,感官评分最高,分别为82分、83分和83分。

周秋爽[3](2020)在《应用混合曲生产酱香型白酒液态发酵的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酱香型白酒是中国酒种中重要的蒸馏酒,其酒体风格独特。本研究选用高粱、糯米、豆粕为原料,加入高温大曲、麸曲和红曲先进行堆积糖化,再加酿酒酵母菌进行入坛液态发酵,发酵液经蒸馏制得酱香型基酒,再经勾兑制成品酒。为探究各物质的配比,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酱香酒进行酒精度、总酸、总酯等指标的测定,得出最佳生产加工工艺,并对酱香酒的物质成分进行定量分析和GC-MS定性分析。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选用麸皮为制麸曲的原料,分别探究了不同培养时间、不同水分含量对麸曲工艺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麸曲制备工艺中最适菌种生长代谢的培养时间和水分。麸曲的质量最好的制备工艺条件是在加水量50%的麸皮中,培养时间75h。得到的麸曲的糖化酶活力最高。(2)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原料配比、混合曲配比、加曲量、料水比对发酵后酒精度、总酸、总酯和感官的影响。总结各因素的均值和方差分析对酒精度、总酸、总酯和感官的影响结果,得出四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并对四组组合因素进行验证,结果得出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原料高粱∶糯米∶豆粕配比为60∶27∶13,高温大曲∶麸曲∶红曲混合曲比为1∶3∶2,加曲量为25%,料水比为1∶2.5。(3)对自制酱香酒进行了理化指标的分析,最终测得酱香基酒中酒精含量53%vol,总酸含量为1.428g/L,总酯含量为1.613g/L,固形物含量为0.09g/L,甲醇含量为0.03g/L,糠醛含量为162mg/L。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自制液态发酵酱香基酒与固态发酵酱香基酒的风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自制液态发酵酱香基酒检测出32种风味物质,其中含有18种酯类物质,合计占总香气成分63.04%;3种醛类物质,占3.74%;2种酸类,占0.65%等,所含主要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辛酸乙酯、癸酸乙酯等。固态发酵酱香基酒检测出23种风味物质,其中12种酯类物质,占61.28%;3种醛类物质,占2.12%等,所含主要香味成分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正己酸乙酯等。综上所述,运用高温大曲、麸曲、红曲的混合酒曲进行液态发酵法生产酱香型白酒,既增加了浓郁的酱香,又缩短了酱香酒酿制的周期,增加了产值,减少资金投入成本,为酱香酒行业快速发展的提供新白酒技术。

王小平[4](2020)在《酱香风味菌株筛选及其发酵代谢香气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酱香型白酒的酒体风味为“无色(微黄)透明,酱香突出、酒体醇厚、幽雅细腻、空杯留香持久”,这样的独特风格来源于酿造发酵,来源于发酵过程复杂的微生物代谢,因此研究、探索对酱香风味贡献或调控的微生物至关重要。微生物发酵产香主要是功能菌株发酵代谢产风味化合物,一定的风味化合物结构自然形成一定的酒体风味结构。为了解析、揭示酱香风味的来源及其发酵形成机制,本研究以酱香大曲为菌源,对酱香型白酒1~7轮次生产用大曲中的产香功能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模拟固态发酵、液态发酵,研究产香功能细菌的产香特性及其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酱香型白酒1~7轮次生产用大曲中得到3株在固态、液态发酵条件下产酱香明显的细菌,菌株编号为MTQ21、MTQ23、MTQ4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这3株菌均为地衣芽孢杆菌。通过优化液态发酵温度条件,最终确定其最优液态发酵条件,即以麸皮浸出汁为发酵培养基,在发酵温度为37℃→50℃→55℃→60℃→65℃逐级升温,150 r/min摇床培养10 d产酱香最宜。(2)在麸皮浸出汁发酵培养基中,3株菌均在发酵温度为60℃时代谢分泌酶活最高。代谢酶活力分别为:菌株MTQ21蛋白酶活为58.15 U/m L,淀粉酶酶活为10.04 U/m L;菌株MTQ45蛋白酶酶活为56.81 U/m L,淀粉酶酶活为17.74U/m L;菌株MTQ23蛋白酶酶活为70.92 U/m L,淀粉酶酶活为14.72 U/m L。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 H值由发酵前的中性→弱酸性→碱性→中性→酸性,发酵液酱香风味也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且空杯留香持久。(3)在营养肉汤发酵培养基中,菌株代谢酶酶活极低,其中产蛋白酶活性的最佳温度为65℃,MTQ21号菌的蛋白酶活力为8.37 U/m L;MTQ23号菌的蛋白酶活力为7.25 U/m L;MTQ48号菌的蛋白酶活力为6.89 U/m L;其中产淀粉酶活力的最佳温度为55℃,MTQ21号菌淀粉酶活力为5.77 U/m L;MTQ23号菌淀粉酶活力为1.83 U/m L;MTQ48号菌淀粉酶活力为4.52 U/m L。在整过发酵过程中发酵液p H由发酵前的中性→碱性至发酵结束时呈弱碱性,随着发酵温度的升高发酵液酱香风味略有减弱,相应的霉味增强。(4)在以麸皮浸出汁为发酵基质的液态发酵过程中,MTQ21菌株发酵产物共检出92种挥发性物质、MTQ23菌株发酵产物共检出116种挥发性物质,定性112种,未定性4种、菌株MTQ45发酵产物共检出79种挥发性物质,定性78种,未定性1种。其中吡嗪类、酮类、酚类相对含量较高,且都在10%以上,是功能菌发酵过程中的主要优势组分。且2,3,5,6-四甲基吡嗪、3-羟基-2-丁酮、愈创木酚、4-乙烯基愈创木酚等挥发性物质是其主要特征性物质。(5)在以营养肉汤为发酵基质的液态发酵过程中,MTQ21菌株发酵产物中共检出101种挥发性物质,定性94种,未定性7种、MTQ23菌株发酵产物中共检出101种挥发性物质,定性95种,未定性6种、菌株MTQ45发酵产物中共检出103种挥发性物质,定性100种,未定性3种。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吡嗪类、酚类、未知化合物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是MTQ21号菌的发酵优势组分;而MTQ23号菌和MTQ45号菌在发酵前期和发酵期间,其发酵优势组分为吡嗪类。发酵后期,MTQ23号菌发酵优势组分为酚类;MTQ45号菌发酵优势组分未知类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其中苯甲醛、2,5-二甲基吡嗪、Oxazolidine,2-phenyl-等挥发性物质的相对含量较其他挥发性物质高,是功能菌液态发酵过程中的主要特征性物质。

唐平,山其木格,王丽,王凡,李长文,卢君[5](2020)在《白酒风味化学研究方法及酱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酱香型白酒因其独特的风味、口感和相对较好的饮后舒适度,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酱香型白酒酱香的产生机制以及关键的风味物质尚未确定,因此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酱香型白酒的研究情况,简单介绍了目前白酒风味化学的研究方法,并对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量风味物质及其对酒体风味的贡献作用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酱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李家民,李寻,李海阳,卜柳明[6](2019)在《大宗师陈香白酒详解——访大宗师陈香白酒创始人李家民先生》文中认为认识李家民先生,是在2018年8月,我们读了其专着《固态发酵》,专门联系到他登门采访。之后,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经常向他请教一些白酒方面的专业问题。在一年多的交往中,我们逐渐发现李家民先生身上有一些非常显着的品格:第一,他非常诚实。在知识上,他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将知道的都告诉你,不知道的便坦率承认。而且,关于很多酒界的人秘而不宣的生产工艺、

李大和[7](2018)在《改革开放白酒四十年记(下)》文中指出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我国白酒行业的伟大成就,重点阐述近40年白酒业运用现代技术和先进设备开拓进取,传承创新,与时俱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秦文谦,郭鹏[8](2017)在《谈白酒的贮存与勾调》文中研究说明白酒在贮存与勾调方面的一些常识和需要在平常工作中注意的问题,以期对白酒的质量做好基础性的管理工作。

敖锐,彭茵,陈仁远,周靖,王杰秋,邹江鹏,邹明鑫,胡永才[9](2016)在《酱香型白酒的勾调和调味酒的运用》文中提出基于仁怀大曲酱香型白酒基酒分型、分等的多样性,勾兑调味技术在酱香型白酒的香和味中扮演着不可估量的角色。分类等级在一级以下的白酒适合做大宗酒,用优级酒来定型,用特级酒和调味酒进行定格,巧妙掌握和运用酱香型白酒以酒勾酒的科学性。

李大和[10](2016)在《白酒消费口味的变化及应对》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白酒消费口味的变比,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二、对酱香型酒勾兑调味之认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酱香型酒勾兑调味之认识(论文提纲范文)

(1)勾调环节(论文提纲范文)

勾兑的由来、发展以及作用
    1、勾兑的定义
    2、勾兑的由来
    3、勾兑的发展
    4、勾兑技术与新工艺酒
    5、勾兑的实际作用
固态白酒勾调的基础术语
    1、原酒
    2、基酒
    3、大宗酒
    4、带酒
    5、搭酒
    6、新酒
    7、老酒、陈酒
    8、基础酒
    9、调味酒
    10、调味品
    11、小样
    12、大样
勾兑的主要方法
    1、酒体设计
    2、具体勾兑方法
加浆降度
    1、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的相互换算
    2、高度酒和低度酒的相互换算
    3、不同酒精度的勾兑
名优酒厂勾兑实例
    1、汾酒厂勾兑实例
    2、茅台酒厂勾兑实例
    3、五粮液酒厂勾兑实例
对勾兑技术的讨论

(2)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GC-MS分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酱香型白酒基酒感官评价
        1.3.2 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GC-MS分析
        1.3.3 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应用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酱香型白酒基酒感官评价
    2.2 酱香型酒糟萃取液香气成分测定
    2.3 添加不同比例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白酒的感官评价
3 结论

(3)应用混合曲生产酱香型白酒液态发酵的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中国白酒简介
    1.2 酱香型白酒简介
        1.2.1 酱香型白酒工艺特点
        1.2.2 酱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
        1.2.3 酱香型白酒生产用曲
        1.2.4 酱香型白酒生产用原料
    1.3 白酒的生产方式
        1.3.1 固态发酵工艺
        1.3.2 半固态发酵工艺
        1.3.3 液态发酵工艺
    1.4 酱香型白酒发展前景
    1.5 主要研究内容
    1.6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
        1.6.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6.2 创新点
第二章 麸曲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试剂与仪器
        2.2.1 材料
        2.2.2 试剂
        2.2.3 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培养基的制备
        2.3.2 白曲霉菌株的分离、筛选与活化
        2.3.3 三角瓶曲种的制备
        2.3.4 麸曲的制备
        2.3.5 测定方法
        2.3.6 培养时间对麸曲糖化酶活力的测定
        2.3.7 水分含量对麸曲糖化酶活力的测定
    2.4 结果与分析
        2.4.1 麸曲的制作工艺流程
        2.4.2 培养时间对麸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2.4.3 水分含量对麸曲糖化酶活力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酱香型白酒液态发酵的工艺优化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3.2.1 材料
        3.2.2 试剂
        3.2.3 仪器
    3.3 试验方法
        3.3.1 理化指标的分析方法
        3.3.2 混合曲生产酱香型白酒的工艺流程
        3.3.3 单因素试验
        3.3.4 正交试验因素
        3.3.5 感官测评
    3.4 结果与分析
        3.4.1 单因素试验结果
        3.4.2 正交试验结果
        3.4.3 验证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酱香型白酒理化性质的研究与分析
    4.1 引言
    4.2 试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4.2.1 材料
        4.2.2 试剂
        4.2.3 仪器
    4.3 检测项目
        4.3.1 酒精含量的测定
        4.3.2 总酸的测定
        4.3.3 总酯的测定
        4.3.4 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4.3.5 甲醇的测定
        4.3.6 糠醛的测定
        4.3.7 风味物质的测定
    4.4 结果与分析
        4.4.1 酱香酒的最佳工艺酿制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
        4.4.2 酱香型基酒理化指标的测定结果
        4.4.3 酱香型白酒中风味物质的分析结果
    4.5 本章总结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酱香风味菌株筛选及其发酵代谢香气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酱香型白酒
    1.2 酱香型白酒风味
    1.3 酱香型白酒功能微生物
    1.4 酱香风味微生物的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意义
        1.5.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酱香风味功能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培养基
        2.1.4 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酱香风味菌株的分离筛选
        2.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代谢风味功能菌株的初筛
        2.3.2 菌株形态学特征分析
        2.3.3 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代谢酱香风味功能菌液态发酵特性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培养基
        3.1.4 仪器与设备
    3.2 方法
        3.2.1 菌株的活化
        3.2.2 种子液培养
        3.2.3 菌株液态发酵
        3.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菌株麸皮浸出汁发酵特性
        3.3.2 菌株于营养肉汤基质中的发酵特性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菌株液态发酵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培养基
        4.1.4 仪器与设备
    4.2 方法
        4.2.1 菌株活化及种子液培养
        4.2.2 液态发酵
        4.2.3 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菌株麸皮浸出汁液态发酵挥发性化合物
        4.3.2 菌株营养肉汤液态发酵挥发性化合物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1.产酱香风味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2.呈酱香功能菌液态发酵特性分析
    3.菌株液态发酵代谢挥发性物质分析
        5.2 主要创新点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5)白酒风味化学研究方法及酱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白酒风味化学研究方法
    1.1 白酒风味化合物的提取分析方法
        1.1.1 香气成分提取方法
        1.1.2 香气物质检测方法
    1.2 白酒风味化合物的定性方法
    1.3 白酒风味化合物的定量方法
    1.4 确定白酒关键风味化合物的方法
        1.4.1 重要贡献香气化合物的判定
        1.4.2 关键风味物质的香气重组验证
2 酱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风味化合物研究进展
    2.1 制曲过程
    2.2 酿酒过程
        2.2.1 酿酒原料
        2.2.2 蒸煮过程
        2.2.3 发酵过程(堆积发酵及窖内发酵)
        2.2.4 轮次基酒风味化合物
    2.3 陈酿老熟过程
    2.4 酒体设计过程
    2.5 成品酒风味化合物
3 结语

(7)改革开放白酒四十年记(下)(论文提纲范文)

6.4香型融合与新香型的确认
    6.4.1香型融合的典型范例
        6.4.1.1芝麻香型
        6.4.1.2馥郁型 (酒鬼酒)
        6.4.1.3凤兼浓酒
        6.4.1.4三香酒
    6.4.2香型融合在浓香型酒中应用
        6.4.2.1“一香为主, 多香并举”
        6.4.2.2高温堆积
        6.4.2.3循环下沙
6.5中国白酒特性的研究
    6.5.1白酒胶体特性的研究
    6.5.2白酒风味物质的研究[31]
    6.5.3白酒指纹图谱[33]
    6.5.4白酒微观形态探讨
6.6低度白酒进一步发展
6.7白酒贮存中变化的研究
    6.7.1浓香型基酒贮存期的变化
    6.7.2低度白酒贮存中的变化[37]
    6.7.3不同容器贮酒效果[38]
6.8饮酒与健康的探讨[39]
    6.8.1白酒中健康因子的研究
    6.8.2“微分子酒”的研发
6.9白酒国标制定的历程
    6.9.1新国标与原国标的差异[41]
        6.9.1.1范围
        6.9.1.2引用标准
        6.9.1.3术语和定义
        6.9.1.4产品分类
        6.9.1.5要求
        6.9.1.6分析方法、感官要求、理化要求检验按GB/T10345执行。
6.10发展循环经济, 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6.11酿酒工艺传承创新
    6.11.1续糟法生产清香型白酒[42]
    6.11.2固态双型白酒生产研究[43]
    6.11.3酱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研究
    6.11.4微生物转化丢糟再生产白酒[44]
6.12白酒生产机械化

(9)酱香型白酒的勾调和调味酒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酱香型白酒勾兑和调味的重要性
2 酱香型白酒的勾调
3 调味酒在勾调过程中的巧妙运用
4 探索延伸
5 总结与讨论

(10)白酒消费口味的变化及应对(论文提纲范文)

1 2013年后白酒消费的变化
2当前白酒销售市场的变化
3传统白酒的口味及消费变化
4白酒市场消费口味变化的应对措施
    4.1传统工艺白酒从生产工艺上采取措施
    4.2研究香型融合工艺
        4.2.1采用多种原料酿酒
        4.2.2香型融合意在创新
        4.2.2.1芝麻香型
        4.2.2.1.1高、中温曲混合使用
        4.2.2.1.2纯种曲与大曲并用
        4.2.2.1.3原料配比独特
        4.2.2.1.4工艺路线博采众长,创新发展
        4.2.2.2馥郁型(酒鬼酒)
        4.2.2.3凤兼浓酒
        4.2.2.3.1凤型酒与凤兼浓酒工艺上的区别
        4.2.2.4湖北石花三香酒
        4.2.2.5多粮兼香型酒生产工艺
    4.3进一步提高勾调技术水平

四、对酱香型酒勾兑调味之认识(论文参考文献)

  • [1]勾调环节[J]. 李寻,张博. 休闲读品, 2021(04)
  • [2]酱香型酒糟萃取液的GC-MS分析及应用[J]. 李芳香,张稳,时伟,郁建生,岳倩倩,郁建平,王新叶. 中国酿造, 2021(02)
  • [3]应用混合曲生产酱香型白酒液态发酵的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D]. 周秋爽.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5)
  • [4]酱香风味菌株筛选及其发酵代谢香气特性研究[D]. 王小平. 贵州大学, 2020(02)
  • [5]白酒风味化学研究方法及酱香型白酒风味化学研究进展[J]. 唐平,山其木格,王丽,王凡,李长文,卢君. 食品科学, 2020(17)
  • [6]大宗师陈香白酒详解——访大宗师陈香白酒创始人李家民先生[J]. 李家民,李寻,李海阳,卜柳明. 休闲读品, 2019(03)
  • [7]改革开放白酒四十年记(下)[J]. 李大和. 酿酒, 2018(05)
  • [8]谈白酒的贮存与勾调[J]. 秦文谦,郭鹏. 酿酒, 2017(05)
  • [9]酱香型白酒的勾调和调味酒的运用[J]. 敖锐,彭茵,陈仁远,周靖,王杰秋,邹江鹏,邹明鑫,胡永才. 酿酒科技, 2016(12)
  • [10]白酒消费口味的变化及应对[J]. 李大和. 酿酒, 2016(04)

标签:;  ;  

酱香型酒的勾兑和调味的认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