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算机在手术室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邓茜泽[1](2021)在《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复合手术室建筑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当今全世界范围内,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和致死人数日渐上升,尤其是心脑血管类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甚为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能够安全而高效地治疗心脑血管类疾病的复合手术。伴随着复合手术的发展,现代医疗建筑中出现了新的医技空间,即复合手术室。在复合手术室中不仅能够进行外科手术,同时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术中转换为介入治疗模式和影像检查模式,现如今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脏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以及骨科等多个科室之中。复合手术室的建设不仅代表了现代医学技术与工程技术的结合,也标志着一所医院的现代化水平。目前我国关于复合手术室的建设领域研究成果较少,对于已建成的案例也缺乏调研和分析,致使复合手术室的建设缺少较为整体性的理论指导和建筑设计参考模式。本文首先从医学概念和医疗模式这两个方面探讨了复合手术,为复合手术室的研究提供了医学概念基础,探讨了手术室的五个发展历程,明确了每一阶段手术室的基本特点,并从定义与内涵、分类、需求情况与临床应用、设置条件与规划流程、设备条件要求、人员配置与管理要求这六个方面对复合手术室进行了系统的概述。接着,本文通过分析西安地区医院的数量、等级及分类,选择了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三所具有代表性的医院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建设的复合手术室进行了调研分析,总结了西安地区复合手术室的建设现状。之后结合西安地区及国内其他省市的建设实例,从位置规划、工艺流程、功能组成、空间布局以及人性化设计这五个方面对复合手术室进行了较为整体的研究,明确了复合手术室的位置规划要满足洁净手术室以及影像设备两方面的环境要求,并且应当严格遵守洁净手术部的医疗工艺流程,统筹设计医护及检修人员、患者、物品、设备运输这4条主要流线,合理规划手术间、机房、控制间以及设备间这四类功能用房,在手术间的布局中,要综合考虑核心设备的选型、辅助设备的选择以及医护人员配置三个要点,此外本文还对复合手术室的空间布局模式进了平面和剖面两个维度的图示说明,运用图表分析了各类复合手术室的尺寸和面积,并展示了具体的布局图示以供参考,接着从模块化艺术玻璃、彩色照明以及玻璃天花的应用探讨了复合手术室的人性化设计。其次,本文研究了复合手术室建筑设计的相关技术问题,总结了复合手术室在施工、辐射防护、净化空调、给排水、电气及数字化信息系统这六个方面的建设要求。最后,本文就全篇对复合手术室的整体研究做出了总结,对我国复合手术室建设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之后我国现代综合医院复合手术室建设提供参考。
刘海洋[2](2021)在《手术室动态环境下气流扰动和生物粒子扩散规律研究》文中认为空气中的生物粒子在手术过程中进入伤口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手术部位感染大大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手术室空气传播生物粒子的控制尤为重要。然而手术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动态条件下的气流组织和生物粒子扩散行为将变得复杂而未知。本文主要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动网格技术对手术室动态行为特征下的气流扰动和生物粒子扩散规律进行研究,同时比较了当前手术室不同送风模式下生物粒子的控制效果。首先对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并采用已发表文献的实验数据对数值模拟中的湍流模型和颗粒离散相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在全尺寸手术实验室进行了动态情景实验模拟,获得了手术室气流速度和生物粒子空间浓度数据。基于实验边界条件,采用数值模型对上述动态情景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手术室中生物粒子的分布特性,同时将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所用数值模型的可靠性。随后,采用经过验证的数值模型和动网格技术对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周边区行走进行了模拟,发现巡回护士的行走对病人附近的气流没有影响,但对器械桌上方的气流有干扰,并致使生物粒子扩散至器械桌上方,导致生物粒子沉积在手术器械上的可能性增大,手术部位潜在感染风险增加,而降低行走速度有助于降低该风险。采用相同的方法对手术人员进入手术室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发现手术人员的进入显着增加了流进手术室的气流量,并导致大量生物粒子进入手术室,且随着手术人员行走速度增大,流进手术室的气流量和生物粒子的入侵率也增加。最后,对采用不同送风形式时手术过程中的气流场分布和生物粒子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发现温控气流送风形式在维持手术区空气洁净方面性能最好,除此之外还发现手术区的空气洁净度不仅仅取决于通风系统的送风量,同时还与气流的分布情况有关,而气流的分布主要受手术灯和手术人员的阻挡及其热羽流的影响。虽然通风系统能够较好地控制手术室生物粒子的扩散,保持手术区空气的洁净,但是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合理的活动对降低手术室生物粒子浓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手术室的通风设计提供参考,为手术过程中手术人员的活动提供指导。
朱淑婉[3](2021)在《面向手术室的多资源一体化协同优化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的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多数患者优先选择大型公立医院就诊,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资源总体利用率低下。其中,手术室作为医疗资源最为密集的部门,承载着最关键的医疗环节。然而,医疗资源的多样性、应急医疗主体协同方式的多模态特性,给合理统一的手术室资源协同优化带来了挑战。此外,愈加细分的手术种类,繁琐的手术流程,和不确定的手术时长等复杂多变的动态需求,导致了手术室多资源优化难以兼顾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鉴于此,本文针对已住院的择期患者和突发应急事件入院的非择期患者,分别进行了常规情形下和大规模伤亡事件下的手术室多资源一体化协同优化研究,从而提高手术室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医院服务质量。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手术室资源调度研究的问题特性、决策层次、调度策略、优化模型和求解方法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已有研究中尚难以解决的多阶段问题和多院手术室资源联合调度问题。考虑择期患者的动态三阶段手术室协同优化和非择期患者的多院手术室协同优化,分别建立了三阶段手术室调度模型、固定运输路线手术室调度模型和非固定运输路线手术室调度模型,分析了调度问题的结构特性,构建有效的启发式算法。基于问题的NP难特性,提出了多种改进的元启发式算法,并在大量算例下验证了算法有效性和优越性。具体研究内容和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研究了常规情形下考虑择期患者的动态三阶段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问题,考虑手术风险等级,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数学模型,其目标是使所有患者的等待费用和手术室加班成本之和最小。针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了患者分配的结构特性,并基于这些结构特性提出了两个构造启发式算法。证明了所提出的手术室调度问题是NP难题,设计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混合灰狼优化-变邻域搜索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与其他竞争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混合灰狼优化-变邻域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收敛速度的优越性。(2)研究了考虑非择期患者固定运输路线的多医院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问题,提出了一个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同时考虑了患者病情恶化和救护车卸载延迟情形,目标是最小化最后一场手术完成时间。推导了单手术室分配的结构性质,并基于这些结构性质提出了构造启发式算法。提出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混合萤火虫-变邻域搜索算法,通过仿真实验对算法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其他三种常用元启发式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混合萤火虫-变邻域搜索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3)研究了考虑非择期患者非固定运输路线的多医院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问题,建立了大规模伤亡事件下,联合救护车调度和多医院手术室调度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协同决策患者到多医院手术室的分配和手术排序方案,目标是最大化在最佳临床治疗时间之前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数量。由于所研究的问题是NP难题,提出了一种新颖有效的混合禁忌搜索-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其中设计了三个定制移除算子。使用精确求解器Gurobi求解模型,将小规模实例结果与所提出的混合算法做比较,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并且进行了大规模算例的实验,验证了混合禁忌搜索-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相较于其他同类算法的优越性和定制移除算子的必要性。本文系统地进行了面向手术室的多资源一体化协同优化问题研究,考虑手术风险等级、患者健康恶化、救护车卸载延迟等特性,建立了动态三阶段手术室多资源调度模型、固定运输路线手术室多资源调度模型和非固定运输路线手术室多资源调度模型,推导了问题结构特性,分别设计了混合灰狼-变邻域算法、混合萤火虫-变邻域算法和混合禁忌搜索-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实现了问题的求解。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考虑择期患者和非择期患者的同时调度是我们将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如何从院方角度和医务人员角度出发考虑多目标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结合实际情形考虑更多手术任务相关因素的不确定性,从而设计更符合实际、易于使用的高效算法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罗曦[4](2020)在《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当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中心手术部作为综合医院发展与建设的重中之重,其设计过程集多专业于一体,极具复杂性、综合性与发展性。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现阶段仍然存在大量设计问题,而我国关于中心手术部的建筑设计的系统研究仍然较少,尤其是对现状问题及满足时代需求的设计策略的研究甚少。如何设计建设一个高标准的中心手术部已是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师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通过对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况、基本设计要素、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最终提出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手术室的概念源于国外,由早期简易型、分散型、集中型、层流洁净型发展至数字一体化手术室,相比较而言,我国手术部建设起步较晚且基础薄弱。本文选取国内5家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进行调研、问卷与访谈,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以调研医院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包括功能用房配置前瞻性不足、医护人员流线组织欠妥、手术部与相关部门联系不便、舒适性较差、灵活性较低、改扩建需求与现有空间的矛盾、数字化水平较低、传统设计及建设过程不科学,由此提出全面协同、安全经济、医疗高效、可持续性、健康舒适的设计原则。基于国内外实际案例及设计指引等理论研究,对中心手术部的基本功能组成、空间规模、用房分级、手术室及必备辅助用房的基本设计要素展开系统分析,并对中心手术部科学高效的院区总体规划、基本流线构成、功能流程关系、空间组织方式进行归纳与探讨。最后,结合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分析,提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及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未来从事手术室部建设的医院管理者与设计工作者提供一定指导,并促进相关设计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傅杰[5](2020)在《择期患者的手术排程模型构建及应用》文中指出随着大家对身体健康的意识不断提高以及追求高质量的就医环境及条件,人们更加相信三甲医院的手术水平,导致目前多数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正面临着手术相关资源短缺的问题。没有手术资源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将会受到威胁,所以“就医难”成了社会的热点问题。本文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展开了对择期患者的手术排程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依据实际情况与文献调研相结合,本文将医护人员的决策风格因素融入到医护人员排班分组中。结合医护人员的可安排时间、医护人员的数量,以及每一组所需的医生、护士、麻醉师的数量等综合考虑,建立基于决策风格因素影响下的手术小组分配模型,使得安排的所有手术小组总的服务水平最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求解速度快,结果满足要求。(2)在分配手术小组的基础上,将手术小组的分派结果作为接下来的择期患者手术调度模型的输入。对择期患者手术排程时充分考虑手术类型、所需手术室层级、手术清洁时间等实际因素进行建模,建立了以手术室使用时间的均衡性和患者满意度为双目标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由于数据规模较大考虑到精确求解不适宜,本文将粒子群算法和基因遗传算法采用嵌入式的方式结合,形成基于粒子群的基因遗传改进算法。(3)由于算法的性能受算法中的参数影响,本文测试了算法在不同参数下的运行效果,找到主要的影响参数最优组合,使算法的性能达到最优。通过使用小数据规模对模型采用基于粒子群的基因遗传改进算法进行求解,并与精确求解的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很小,最大误差1.7%,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算法的可靠性。同时,算法也具有良好的收敛性及多样性,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持。(4)基于本文提出的模型及改进算法,对在层流手术室进行手术的不同患者数量规模的实际案例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为了避免运行结果出现偶然性,多次运行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的仿真结果,然后与医院实际的排程结果进行比较。在横向比较中,本文的仿真排程结果相比实际排程结果,在两个目标下均得到了较好的改进效果;在纵向比较中,随着数据规模的增大,改进的效果更好,验证了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5)通过多个规模不等的实例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在不同需求下,管理者如何从多方案中选择一套有效的有关医护人员分组、患者手术日期及各手术室每天的安排等信息的完整解决方案。本文的研究结果对医院的手术排程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高昱[6](2020)在《基于时间-动作法的骨科手术间精益管理对比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构建科学、客观的护理人员行为分类体系,观察骨科手术间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分析骨科手术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运用精益管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并对改进后效果进行验证,为精益管理在专科手术间的推行提供参考。【方法】(1)通过文献回顾、专题小组讨论和现场观察法构建适用于本研究的骨科手术间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的护理活动行为分类体系。(2)采用时间-动作法现场采集2019年3月-2019年4月骨科手术间护理人员的工作资料并获取手术流程。(3)运用精益管理分析骨科手术流程现存的问题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合四方图、价值流图、鱼骨图、5S等精益管理工具构建改进方案。(4)再次采用时间动作法采集2019年9月-2019年10月精益管理改进后的数据,与2019年3月-2019年4月改进前的数据进行对比,验证精益方案的实施效果。【结果】(1)本研究采用文献回顾、现场观察与3次专题小组讨论构建了适合本研究的骨科手术间护理人员行为活动列表,共计106项,其中器械护士护理活动42项,巡回护士护理活动83项(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重复护理活动19项),根据研究目的将所有护理活动划分为8个行为类别:直接护理类、间接护理类、感染控制类、护理文书类、行为间的站立和行走、语言交流类、个人差事类、其他。(2)精益管理前的现场观察显示:器械护士花费时间最多的三类是间接护理类、直接护理类、感染控制类,巡回护士花费时间最多的三类是间接护理类、直接护理类、行为间的站立和行走;骨科手术间第一台手术的开台时间都在9:00以后,关节外科平均第一台手术的开台时间最晚,为(9:38±1.58),脊柱外科平均第一台手术的开台时间最早,为(9:15±2.30);第一台手术准备时间均超过了70min,其中创伤骨科首台手术准备时间最长(80.4±7.16)min,运动医学科首台手术准备时间最短(70.2±6.42)min;纯手术时间耗时最短的为髋关节置换术(49.6±5.73)min,耗时最长的为髓内针闭合复位内固定术(125.2±10.64)min;手术间清洁自净时间过长,均超出了符合自身手术级别的层级手术间接台自净时间;各专科手术连台间隔时间过长,创伤骨科最长达到了(83.2±4.09)min。(3)绘制精益管理价值流图发现骨科手术流程中可改善的关键节点为: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手术过程中的时间、连台间隔时间。根据精益管理工具鱼骨图分析得出,以上三个关键节点针对的改善主体为:人员、设备、环境、流程。从以上角度出发,构建了适宜本研究的骨科手术精益管理改进方案。(4)精益管理后的现场观察显示:器械护士间接护理类时间平均缩短了5min,其中7种术式在改进前后比较中P≤0.01,差异极显着,1种术式0.01<P≤0.05;行为间的站立和行走平均缩短了3min,其中5种术式在前后比较中P≤0.01,1种术式0.01<P≤0.05,2中术式P>0.05,无统计学意义;纵向比较器械护士精益管理改进前后护理工作时间的变化,均有减少,其中6种术式的时间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巡回护士护理文书类的时间变化在7种术式前后比较中P≤0.01,差异极显着,1种术式0.01<P≤0.05;行为间的站立和行走的变化在2种术式前后比较中P≤0.01,3种术式0.01<P≤0.05,2种术式P>0.05;间接护理类虽然时间减少,但差异不显着;纵向比较巡回护士精益管理改进前后时间的变化,P≤0.01,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骨科手术间首台手术平均开台时间均提前,首台准备时间均缩短,P≤0.01,改善效果明显;清洁自净时间均缩短(在层级手术间规定的自净时间范围之内),其中创伤骨科、脊柱外科P≤0.01,关节外科、运动医学科0.01<P≤0.05,改善效果明显;连台间隔时间均缩短,前后比较P≤0.01,缩短了患者周转时间,提高了连台周转效率,改善效果明显。【结论】(1)构建的骨科手术间护理人员行为活动列表,能够涵盖观察研究中护理人员的各项行为,有助于系统获取骨科手术间护理人员工作量与工作流程。(2)精益管理前骨科手术间观察性研究的结论:器械护士花费在间接护理与感染控制的时间更多,巡回护士花费在直接护理、护理文书、行为间的站立和行走上的时间更多,同样的工作时间中,巡回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更大;骨科中心各科室术前准备时间较长,首台手术开台时间较晚;本研究所选的8种骨科手术纯手术时间具有明显差异;手术间清洁自净时间与连台间隔时间较长,骨科手术间效率提升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3)精益管理后骨科手术间观察性研究的结论:通过对人员、环境、设备、流程实施精益管理方案,有效地缩短了骨科手术首台手术的开台时间、手术准备时间、手术间清洁自净时间、连台间隔时间,提高了骨科手术间的手术效率。
康瑾,李革[7](2019)在《面向医院手术排程的智能规划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文中应用调度理论模型研究了医院手术调度问题。将手术病人视为等待处理的工作,相关的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和手术设备视为同时处理工作所需的机器,手术排程转化为由多台机器处理的并行机器排程问题。采用两阶段方法来求解调度问题,并开发了计算机化的手术调度系统来处理该任务。将该系统应用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人工排程相比,每月平均完成手术量增加了10. 33%,昂贵设备利用率提高了9. 66%,患者满意度提高了1. 12%,患者平均等待手术的时间缩短了0. 46天。
鲁千[8](2020)在《多阶段日间手术与层流住院手术排程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从最初的基本医疗发展为获取优质的医疗服务,而衡量一个医院的服务水平高低除了门诊服务外,最主要的就是手术部门,手术的安排是否合理,手术的资源分配是否恰当都影响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医院和患者都高度重视手术部门的服务质量。为了提升手术部门的服务质量,缩短患者的手术等待时间,避免患者病情恶化,充分利用手术资源,同时提升医院的公众形象,本文将对医院手术排程展开研究。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医院手术模式主要分为日间手术和住院手术两种。本文主要对这两种手术模式进行综合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对医院手术排程研究现状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从人、机、料、法、环、能六个维度分析影响手术排程的主要因素,并将关联度较强的因素纳入手术排程的约束范围内;(2)分析目前新兴的手术模式——日间手术的基本内涵和运作模式,在此基础上,针对日间手术患者进行排程。论文考虑了手术过程中的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阶段和多维度的关键约束,基于改进的柔性作业车间调度问题的扩展模型的基本内涵,描述了日间手术的多阶段排程,建立了多阶段日间手术排程的多目标数学模型;(3)结合调研得到的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实际手术数据,设计了改进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II,NSGA-Ⅱ)求解日间手术排程模型。为了得到最优实验参数,论文设计了多组测试实验,并将最优参数下的模型求解结果与医院实际日间手术排程相比较,对模型的有效适用性以及算法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4)针对医院中另一种手术模式——层流住院手术,分析了手术过程中手术时间的不确定性,选取了随机规划来处理手术时间不确定的层流住院手术排程问题,同时基于层流住院手术排程的主要排程思想,将该问题分为层流手术室分配和单科室住院手术日排程问题,并分别对两个问题进行建模;(5)为了对随机型的层流住院手术排程模型进行求解,本文选取了蒙特卡洛仿真对随机手术时间进行模拟,并提出了改进的三阶段无等待手术排程(Improved Three-stage No-wait Surgery Schedule,ITNSS)启发式算法,将其与离散粒子群优化(Discret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PSO)算法相结合,形成DPSO-ITNSS算法,对单科室住院手术日排程模型进行求解;(6)以北京某三甲医院为例,通过案例分析对模型的有效适用性以及算法的优越性进行了验证;最后,根据优化目标相对医院的不同重要程度对求得的手术排程方案集合进行了综合定量分析,帮助医院管理者从方案集合中选出适合医院和患者的手术排程方案,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师娜[9](2019)在《基于移动设备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年来,移动设备在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护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本研究以提高围手术期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更好的保障手术安全质量为目的,给出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梳理了国内外有关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研究现状,发现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以确定研究方向;采用实地调查法,通过对某三甲医院麻醉科、器械科及相关科室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各部门日常工作流程,获取相关内部资料,为后续论文的撰写提供数据支撑;采用访谈法,了解围手术期护理人员的业务需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系统方案,并通过与相关科室人员的谈话不断对其进行完善;采用业务建模法,使用业务流程建模符号绘制围手术期护理业务流程图,清晰的表现业务活动流向。【结果】本研究在整理我国手术室信息化和手术室移动护理现状的基础上,根据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围手术期护理管理现状,通过系统需求分析、梳理该医院手术室组织结构及人员背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分析,在完成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系统的技术框架和整体结构,并根据系统用例分析的结果进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有详有略的给出了基于移动设备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设计方案。【结论】传统的手术室护理模式,难以有效解决医院手术室快速发展带来的挑战,如何在信息化的助力下实现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护理效率、质量以及手术安全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是医院管理人员高度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湖北省武汉市某三甲医院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契机,以基于移动设备为设计理念设计的覆盖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三个节点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可以很好的满足围手术期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记录准确性和护理工作效率,促进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和手术安全质量的提升。
雷华钊[10](2019)在《ICU吊塔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数字技术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研究日新月异。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监护室)吊塔是医院现代化手术室必不可少的医疗设备,它既是手术平台,也用于手术室供氧、吸引、压缩空气、氮气等医用气体的终端转接。目前国内外许多医院所用的ICU吊塔大部分采用手动方式调整和控制旋转平台的方向和位置,不仅降低了医生做手术的效率,而且在手术过程中容易接触大面积的外物,造成细菌污染,从而给病人带来危害。本文以ICU垂直吊塔为研究对象,开发新产品ICU单臂电动吊塔,具体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ICU吊塔的结构建模与改进。利用SOLIDWORKS软件对ICU垂直吊塔进行三维建模,分析ICU垂直吊塔结构特点,对其进行结构改进。在ICU垂直吊塔结构的基础上增加悬臂结构、升降系统,并对旋转法兰进行改进,得到ICU单臂电动吊塔。建立ICU单臂电动吊塔进行三维模型,为其动力学仿真和静力学分析奠定基础。2.ICU单臂电动吊塔动态仿真分析。通过动力学软件ADAMS(Automated Dynamic Analysis of Mechanical Systems)对ICU单臂电动吊塔进行动力学分析。分析悬臂结构各零件间的受力情况,得出其最大受力位置。分析其运动过程,对比各构件的运动参数与实际运动过程,验证运动仿真过程与ICU单臂电动吊塔实际运动过程的一致性,确保产品设计的合理性。3.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的静力学分析。利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悬臂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有限元分析仿真,并对其进行静强度和变形分析,确定其危险部位和材料富余情况,确保悬臂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4.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尺寸优化。基于悬臂结构的应力应变和屈曲分析,对悬臂结构进行尺寸优化,对悬臂横截面进行优化设计。建立结构参数化模型,进行截面尺寸优化,获得悬臂的最佳截面参数,并对优化后结构进行静力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验证校核,确定其优化方式的合理性。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研究,开发的新产品ICU单臂电动吊塔,具有功能更加齐全,调整速度快、效率高,操作更加灵活,升降范围大,定位精度高等优点。
二、计算机在手术室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在手术室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复合手术室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典型疾病的现状与影响 |
1.1.2 治疗模式与医治空间的发展 |
1.1.3 医疗影像设备行业的发展 |
1.1.4 所属研究课题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 |
1.3.1 研究对象及概念界定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1.6 本章小结 |
2 复合手术及复合手术室概述 |
2.1 复合手术 |
2.1.1 医学概念说明 |
2.1.2 医疗流程介绍 |
2.2 手术室的发展历程 |
2.3 复合手术室 |
2.3.1 定义与内涵 |
2.3.2 分类 |
2.3.3 需求情况与临床应用 |
2.3.4 设置条件与规划流程 |
2.3.5 设备条件要求 |
2.3.6 人员配置与管理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3 西安地区复合手术室案例调研分析 |
3.1 西安地区医院及复合手术室建设现状 |
3.1.1 医院数量及分级、分类状况 |
3.1.2 复合手术室建设情况 |
3.2 西安地区复合手术室典型案例调研 |
3.2.1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
3.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3.2.3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3.3 西安地区复合手术室建设情况总结 |
3.3.1 建设现状总结 |
3.3.2 规划设计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现代综合医院复合手术室建筑设计研究 |
4.1 位置规划 |
4.1.1 满足洁净手术室的要求 |
4.1.2 满足影像设备的要求 |
4.2 工艺流程 |
4.2.1 工作人员流程 |
4.2.2 患者流程 |
4.2.3 物品流程 |
4.2.4 影像设备运输流线 |
4.3 功能组成 |
4.3.1 单模式复合 |
4.3.2 多模式复合 |
4.4 空间布局 |
4.4.1 空间布局要点 |
4.4.2 空间布局模式 |
4.4.3 空间尺寸要求 |
4.4.4 空间布局图示 |
4.5 人性化设计 |
4.5.1 模块化墙板及艺术玻璃的应用 |
4.5.2 彩色照明的应用 |
4.5.3 景观天花的应用 |
4.6 本章小节 |
5 现代综合医院复合手术室建筑技术研究 |
5.1 施工要求 |
5.1.1 地面施工要求 |
5.1.2 墙面施工要求 |
5.1.3 顶面施工要求 |
5.2 辐射防护要求 |
5.2.1 DSA、CT复合手术室辐射防护要求 |
5.2.2 MRI复合手术室辐射防护要求 |
5.3 净化空调要求 |
5.3.1 功能用房洁净等级 |
5.3.2 净化空调系统要求 |
5.4 给排水要求 |
5.5 电气要求 |
5.5.1 DSA复合手术室电气要求 |
5.5.2 CT复合手术室电气要求 |
5.5.3 MRI复合手术室电气要求 |
5.6 数字化信息系统 |
5.6.1 PACS系统集成 |
5.6.2 手术中心控制系统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附录一 图表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录二 调研表格及问卷 |
致谢 |
(2)手术室动态环境下气流扰动和生物粒子扩散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手术部位感染 |
1.1.1 手术部位感染概况 |
1.1.2 手术部位感染的因素 |
1.1.3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措施 |
1.2 洁净手术室 |
1.2.1 手术室的状态 |
1.2.2 气流组织方式 |
1.3 手术室气流扰动和生物粒子扩散的研究进展 |
1.3.1 手术室不同通风形式下气流分布和生物粒子扩散的研究 |
1.3.2 手术人员及其活动对手术室洁净环境影响的研究 |
1.4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章 数值模拟的基本理论 |
2.1 气流数值模拟模型 |
2.1.1 标准k-ε湍流模型 |
2.1.2 RNG k-ε湍流模型 |
2.1.3 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 |
2.1.4 湍流模型的验证 |
2.2 颗粒数值模拟模型 |
2.2.1 离散相模型 |
2.2.2 离散相模型的验证 |
2.3 动网格模型 |
2.3.1 动网格控制方程 |
2.3.2 动网格更新方法 |
2.3.3 动网格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动态手术室的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 |
3.1 实验设备与方法 |
3.1.1 手术室布局 |
3.1.2 实验设备 |
3.1.3 实验方法 |
3.2 数值模拟方法 |
3.2.1 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 |
3.2.2 边界条件设置 |
3.2.3 网格无关性验证 |
3.3 数值模拟结果 |
3.3.1 手术室气流场 |
3.3.2 手术室生物粒子时空分布 |
3.3.3 生物粒子去除、沉积和悬浮特性 |
3.4 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手术人员行走对气流和生物粒子的影响研究 |
4.1 手术人员生物粒子的散发 |
4.1.1 生物粒子尺寸 |
4.1.2 生物粒子散发量 |
4.2 数值模拟方法 |
4.2.1 物理模型 |
4.2.2 人员行走 |
4.2.3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 |
4.2.4 网格划分及其无关性验证 |
4.3 数值模拟结果 |
4.3.1 巡回护士行走前气流和生物粒子的分布 |
4.3.2 巡回护士行走对气流的影响 |
4.3.3 巡回护士行走对生物粒子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人员进入手术室对气流和生物粒子的影响研究 |
5.1 物理模型 |
5.2 门开关和手术人员进入 |
5.3 数学模型和边界条件 |
5.4 模拟数据处理 |
5.5 数值模拟结果 |
5.5.1 手术室和走廊压差的变化 |
5.5.2 手术室和走廊流场及温度场的分布 |
5.5.3 手术室和走廊门界面气流交换量 |
5.5.4 手术室和走廊生物粒子的分布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不同通风形式对生物粒子的控制效果研究 |
6.1 物理模型 |
6.2 数学模型与边界条件的设置 |
6.3 模拟数据处理 |
6.4 数值模拟结果 |
6.4.1 设计换气次数下气流和生物粒子分布 |
6.4.2 不同换气次数下气流和生物粒子分布 |
6.4.3 手术室生物粒子的排除率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致谢 |
(3)面向手术室的多资源一体化协同优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结构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手术室调度的问题特性 |
2.2 手术室调度问题的决策层次 |
2.3 手术室调度问题的调度策略 |
2.4 手术室调度问题的优化模型 |
2.5 手术室调度问题的求解方法 |
2.6 现状总结与趋势分析 |
第三章 考虑择期患者的动态三阶段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问题 |
3.1 引言 |
3.2 问题描述和模型 |
3.3 NP难问题证明 |
3.4 结构特性和启发式算法 |
3.5 混合灰狼优化-变邻域搜索算法 |
3.5.1 编码设计 |
3.5.2 编码修正策略 |
3.5.3 邻域结构设计 |
3.5.4 算法框架和实施步骤 |
3.6 实验及对比分析 |
3.6.1 实验数据生成和参数设计 |
3.6.2 数值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考虑非择期患者固定运输路线的多医院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问题 |
4.1 引言 |
4.2 问题描述和模型 |
4.3 结构特性和启发式算法 |
4.3.1 单手术室调度结构性质 |
4.3.2 单手术室调度启发式算法 |
4.4 混合萤火虫-变邻域搜索算法 |
4.4.1 编码设计 |
4.4.2 编码修正 |
4.4.3 邻域设计 |
4.4.4 算法框架和实施步骤 |
4.5 实验及对比分析 |
4.5.1 实验数据生成和参数设计 |
4.5.2 数值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考虑非择期患者非固定运输路线的多医院手术室多资源协同优化问题 |
5.1 引言 |
5.2 问题描述和模型 |
5.3 混合禁忌搜索-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设计 |
5.3.1 编码设计 |
5.3.2 初始解生成 |
5.3.3 禁忌搜索算法部分设计 |
5.3.4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部分设计 |
5.3.5 自适应机制设计 |
5.3.6 接受准则 |
5.3.7 算法框架和实施步骤 |
5.4 实验及对比分析 |
5.4.1 实验数据生成和参数设计 |
5.4.2 TS-ALNS和 Gurobi实验结果对比 |
5.4.3 TS-ALNS和其他算法实验结果对比 |
5.4.4 移除算子和修复算子使用率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相关图片信息 |
附录 A.1 GWO-VNS、GWO、VNS、PSO算法收敛曲线图 |
附录 A.2 FA-VNS、FA、VNS、PSO算法收敛曲线图 |
附录 A.3 TS-ALNS、TS、ALNS、SA算法收敛曲线图 |
附录B 相关表格信息 |
附录 B.1 TS-ALNS、TS、ALNS、SA算法运行时间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4)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当代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 |
1.1.2 当代中心手术部的发展需求 |
1.2 研究对象 |
1.2.1 当代综合医院 |
1.2.2 中心手术部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框架 |
1.6 研究方法 |
1.6.1 文献研究法 |
1.6.2 实地调研法 |
1.6.3 跨学科研究法 |
1.6.4 总结归纳法 |
1.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发展概述 |
2.1 国外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
2.1.1 简易型手术室 |
2.1.2 分散型手术室 |
2.1.3 集中型手术室 |
2.1.4 层流洁净手术室 |
2.1.5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
2.2 我国中心手术部的发展历程 |
2.2.1 萌芽阶段 |
2.2.2 形成阶段 |
2.2.3 成长阶段 |
2.2.4 全面发展阶段 |
2.3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与问题思考 |
2.3.1 我国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现状调研认知 |
2.3.2 调研医院中心手术部现状问题与不足 |
2.4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设计原则探讨 |
2.4.1 全面协同 |
2.4.2 安全经济 |
2.4.3 医疗高效 |
2.4.4 可持续性 |
2.4.5 健康舒适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基本设计要素 |
3.1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组成 |
3.1.1 基本功能用房组成 |
3.1.2 基于无菌水平的功能区域划分 |
3.2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与用房分级 |
3.2.1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规模 |
3.2.2 中心手术部的用房分级 |
3.3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用房设计基本解析 |
3.3.1 手术室设计的基本解析 |
3.3.2 必备辅助用房设计的基本解析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与空间组织 |
4.1 中心手术部的院区总体规划 |
4.1.1 避免污染、自成一区 |
4.1.2 与相关医疗部门联系紧密 |
4.1.3 院区交通高效便捷 |
4.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设计 |
4.2.1 中心手术部的基本流线构成 |
4.2.2 .中心手术部的功能流程关系 |
4.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方式 |
4.3.1 物流组织方式的影响 |
4.3.2 器材准备区分布形式的影响 |
4.3.3 中心手术部的空间组织模式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 |
5.1 关注多维介入的互动式设计策略 |
5.1.1 详细的设计导引 |
5.1.2 多学科参与的设计过程 |
5.1.3 3D设计平台 |
5.2 关注健康舒适的人性化设计策略 |
5.2.1 改善手术部环境品质 |
5.2.2 完善手术部功能配置 |
5.3 关注可持续性的弹性化设计策略 |
5.3.1 适应未来发展的模块化设计 |
5.3.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可变性设计 |
5.4 关注医疗高效的智慧型手术部设计策略 |
5.4.1 紧凑型功能空间设计 |
5.4.2 医疗资源高效整合新型手术室及智慧型手术室 |
5.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总结 |
本文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调研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择期患者的手术排程模型构建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框架 |
1.5 本章小结 |
2 手术排程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手术过程中的相关概念 |
2.1.1 层流净化手术室 |
2.1.2 患者手术流程 |
2.2 决策风格在分派手术小组中的作用 |
2.2.1 影响团队合作的决策风格概述 |
2.2.2 不同决策风格间的兼容度 |
2.2.3 医护人员的决策风格 |
2.3 本章小结 |
3 手术小组分配模型构建及求解 |
3.1 手术小组的分配模型 |
3.1.1 问题描述 |
3.1.2 建立基于决策风格因素影响手术小组分配模型 |
3.2 手术小组分配模型求解方案 |
3.2.1 粒子群算法的简介 |
3.2.2 基于PSO算法求解手术小组分配模型的流程及步骤 |
3.2.3 粒子的编码与解码 |
3.3 实例研究 |
3.3.1 初始手术小组信息 |
3.3.2 算法参数设置 |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择期患者手术排程问题的模型构建及算法设计 |
4.1 手术排程的问题描述与模型建立 |
4.1.1 问题描述 |
4.1.2 手术排程模型的建立 |
4.2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基因遗算法的求解流程 |
4.2.1 混合群智能优化算法概述 |
4.2.2 求解择期患者手术排程模型的流程 |
4.3 基于多目标粒子群的基因遗传算法设计 |
4.3.1 粒子的编码与解码设计 |
4.3.2 算法中的基因遗传操作 |
4.3.3 Pateto解的选择 |
4.4 本章小结 |
5 案例研究 |
5.1 择期患者手术排程模型的案例研究 |
5.1.1 案例背景 |
5.1.2 参数调试与仿真结果 |
5.2 算法的性能分析 |
5.2.1 收敛性分析 |
5.2.2 多样性分析 |
5.2.3 求解精度的分析 |
5.3 与实际排程结果对比分析 |
5.4 多算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基于时间-动作法的骨科手术间精益管理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1.研究背景 |
2.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精益管理 |
2.2 时间-动作法 |
3.研究目的和意义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意义 |
4.相关概念 |
4.1 精益管理 |
4.2 时间-动作法 |
5.研究内容 |
5.1 定义适用于本研究的骨科手术间护理人员行为分类体系 |
5.2 探析精益管理实施前骨科手术间现状 |
5.3 分析骨科手术运行效率中存的在问题并构建解决方案 |
5.4 验证精益管理对手术运营效率的改善效果 |
6.技术路线 |
7.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护理人员行为分类体系的构建 |
1.文献回顾 |
2.专题小组讨论 |
2.1 第一次讨论 |
2.2 第二次讨论 |
2.3 第三次讨论 |
3.确定行为类别 |
4.现场观察 |
第三章 精益管理实施前的观察性研究 |
1.研究背景 |
1.1 手术室概况 |
1.2 研究参与人员 |
2.研究过程 |
2.1 观察对象 |
2.2 观察样本的选择方法 |
2.3 采集工具选取和验证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骨科手术间护士时间占用情况 |
3.2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手术开台时间 |
3.3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纯手术时间 |
3.4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接台时间 |
4.讨论 |
4.1 精益管理实施前骨科手术间护士时间占用情况讨论 |
4.2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手术开台时间讨论 |
4.3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接台时间讨论 |
4.4 手术间手术利用率 |
5.小结 |
第四章 精益管理在骨科手术间的实践 |
1.分析现存问题和影响因素 |
2.构建精益管理改进方案 |
2.1 首台手术开台时间 |
2.2 手术过程中 |
2.3 连台时间 |
3.实施精益管理改进方案 |
3.1 实施阶段 |
3.2 持续改进阶段 |
4.骨科手术间精益管理优化后的效果评估 |
4.1 精益管理实施后骨科手术间护士时间占用情况 |
4.2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手术开台时间比较 |
4.3 骨科中心各手术间接台时间 |
5.讨论 |
5.1 精益管理实施前后骨科手术间护士时间占用情况 |
5.2 骨科中心各科室首台手术开台时间比较 |
5.3 骨科中心各科室连台时间比较 |
6.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1.总结 |
2.研究的特色与创新性 |
3.研究局限性及进一步设想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7)面向医院手术排程的智能规划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问题提出 |
2 手术排程模型 |
3 计算机模拟确定手术排程因子 |
4 计算机化的手术排程系统 |
4.1 排程原则 |
4.2 信息收集 |
4.3 两阶段法的步骤 |
4.4 排程分析 |
5 结束语 |
(8)多阶段日间手术与层流住院手术排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手术排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手术排程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手术排程研究现状 |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2 影响手术排程的多维服务能力分析 |
2.1 多维服务能力的整体维度分析 |
2.2 人员维度服务能力分析 |
2.3 环境维度服务能力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日间手术排程模型构建及算法研究 |
3.1 日间手术基本概述 |
3.2 日间手术排程数学模型构建 |
3.2.1 日间手术排程问题描述与策略 |
3.2.2 日间手术排程与车间调度问题的对比分析 |
3.2.3 多阶段日间手术排程数学模型 |
3.3 求解日间手术排程模型的算法设计 |
3.3.1 NSGA-Ⅱ算法概述 |
3.3.2 初始化方法 |
3.3.3 遗传操作 |
3.3.4 改进的NSGA-Ⅱ算法执行流程 |
3.4 日间手术排程问题案例分析 |
3.4.1 实验参数设置 |
3.4.2 实际案例验证 |
3.4.3 案例结果对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手术时间不确定的层流住院手术排程问题优化方法及模型 |
4.1 手术时间不确定的多阶段层流住院手术排程概述 |
4.1.1 不确定性手术时间分析 |
4.1.2 手术时间不确定下的层流住院手术排程问题描述 |
4.2 层流住院手术排程问题的不确定优化方法可行性研究 |
4.2.1 随机规划方法 |
4.2.2 鲁棒优化方法 |
4.2.3 层流住院手术排程问题的不确定优化方法确定 |
4.3 层流手术室分配模型 |
4.3.1 问题描述 |
4.3.2 层流手术室分配问题模型构建 |
4.4 单科室住院手术日排程问题随机规划模型 |
4.4.1 问题描述 |
4.4.2 单科室住院手术日排程问题随机规划模型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5 层流住院手术排程算法设计与案例分析 |
5.1 考虑手术时间不确定的蒙特卡洛方法 |
5.2 三阶段无等待单科室住院手术日排程问题的算法设计 |
5.2.1 ITNSS算法基本思想 |
5.2.2 ITNSS算法实现流程 |
5.3 单科室层流住院手术日排程问题的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 |
5.3.1 基本离散粒子群优化算法介绍 |
5.3.2 DPSO-ITNSS算法的基本思想 |
5.4 层流住院手术排程案例分析 |
5.4.1 层流手术室分配问题数值验证 |
5.4.2 单科室住院手术日排程问题求解分析 |
5.4.3 蒙特卡洛仿真相关参数灵敏度分析 |
5.4.4 基于帕累托解集的手术排程方案建议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基于移动设备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6 技术路线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相关概念 |
2.2 基础理论 |
2.2.1 闭环管理 |
2.2.2 精细化管理 |
3 系统分析 |
3.1 系统需求分析 |
3.1.1 需求分析 |
3.1.2 需求描述 |
3.2 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 |
3.3 业务流程分析 |
3.3.1 术前护理 |
3.3.2 术中护理 |
3.3.3 术后护理 |
3.4 数据流程分析 |
3.5 用户角色分析 |
4 系统设计 |
4.1 系统总体设计 |
4.1.1 设计思路 |
4.1.2 技术架构 |
4.1.3 整体架构 |
4.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2.1 用例分析 |
4.2.2 功能模块结构图 |
4.3 数据库设计 |
4.3.1 数据库概念设计 |
4.3.2 数据库逻辑设计 |
5 讨论与总结 |
5.1 讨论 |
5.1.1 关于围手术期护理信息化的讨论 |
5.1.2 关于围手术期护理业务优化的讨论 |
5.2 总结 |
5.3 本文创新点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件1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ICU吊塔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医用吊塔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医疗吊塔结构的基本组成 |
1.4 国内外医用吊塔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1.5 国内外医用吊塔的主要研究内容 |
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ICU吊塔的结构设计与改进 |
2.1 SOLIDWORKS软件介绍 |
2.2 静载荷下ICU医疗吊塔几何模型的建立 |
2.2.1 ICU垂直吊塔三维模型建立 |
2.2.2 ICU垂直吊塔的优缺点 |
2.3 ICU垂直吊塔的结构改进 |
2.3.1 ICU垂直吊塔增设悬臂结构 |
2.3.2 ICU垂直吊塔增设升降系统 |
2.3.3 旋转法兰的改进方案 |
2.3.4 ICU单臂电动吊塔模型的建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ICU单臂电动吊塔动态仿真分析 |
3.1 多体动力学 |
3.2 ADAMS软件介绍 |
3.3 ICU单臂电动吊塔基于ADAMS动态仿真 |
3.3.1 ICU单臂电动吊塔三维模型导入 |
3.3.2 对模型各个构件添加质量信息 |
3.3.3 添加约束和施加载荷 |
3.3.4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
4.1 有限元理论及相关软件的介绍 |
4.1.1 有限元理论的介绍 |
4.1.2 有限元软件ANSYS的介绍 |
4.2 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有限元建模 |
4.2.1 静强度与静刚度分析 |
4.2.2 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的静力学分析 |
4.2.3 悬臂结构三种不同网格划分分析 |
4.3 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的工况分析 |
4.3.1 悬臂向上运动到极限位置 |
4.3.2 悬臂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 |
4.4 悬臂结构稳定性分析 |
4.4.1 稳定性分析目的 |
4.4.2 稳定性分析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ICU单臂电动吊塔悬臂结构尺寸优化 |
5.1 优化设计概述与优化方法 |
5.1.1 优化设计概述 |
5.1.2 Workbench优化方法 |
5.2 悬臂优化模型的建立 |
5.2.1 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 |
5.2.2 优化设计过程 |
5.2.3 优化及后处理 |
5.3 优化后悬臂结构的稳定性校核 |
5.4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总结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计算机在手术室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安地区现代综合医院复合手术室建筑设计研究[D]. 邓茜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手术室动态环境下气流扰动和生物粒子扩散规律研究[D]. 刘海洋. 华北电力大学, 2021
- [3]面向手术室的多资源一体化协同优化问题研究[D]. 朱淑婉.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4]当代综合医院中心手术部设计策略研究[D]. 罗曦.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择期患者的手术排程模型构建及应用[D]. 傅杰.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6]基于时间-动作法的骨科手术间精益管理对比研究[D]. 高昱.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2)
- [7]面向医院手术排程的智能规划算法研究[J]. 康瑾,李革. 信息技术, 2019(11)
- [8]多阶段日间手术与层流住院手术排程研究[D]. 鲁千.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9]基于移动设备的围手术期护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D]. 师娜.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ICU吊塔结构设计与优化研究[D]. 雷华钊. 长安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