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小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

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小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

一、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黄立俊[1](2021)在《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单中心分析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为恩施地区儿童惊厥的早期病因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儿科从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惊厥发作而住院的491例患儿临床资料,并通过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点。结果:⑴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别为:热性惊厥247例(50.3%),癫痫96例(19.6%),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49例(10%),颅内感染39例(8%),CO中毒5例(1%),低血糖4例(0.8%),重症手足口病4例(0.8%),低钙血症3例(0.6%),中毒性脑病3例(0.6%),颅脑外伤2例(0.4%),脑肿瘤2例(0.4%),脑性瘫痪2例(0.4%),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0.4%),颅内出血2例(0.4%),高氨血症1例(0.2%),高血压脑病1例(0.1%),急性心功能性脑缺血综合征1例(0.2%),尿毒症性脑病1例(0.2%),食物中毒1例(0.2%),胃复安副反应1例(0.2%),误服大量药物1例(0.2%),病因不详24例(4.9%)。(2)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性别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97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民族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15,P>0.05)。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08,P<0.05),热性惊厥、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均在1~3岁这一年龄段多见,癫痫则以≥6岁这一年龄段多见。儿童惊厥的前四位主要病因在不同发病季节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64,P<0.05),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均在冬季多发,颅内感染则在秋、冬季节多发。结论: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复杂,本研究中儿童惊厥已明确的病因共21项,其中排前四位的主要病因为:热性惊厥、癫痫、轻度胃肠炎并良性婴幼儿惊厥、颅内感染。这四类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构成上无明显差异,在不同年龄段、不同发病季节构成上存在差异。

李姝瑶,陈强[2](2020)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是临床常见疾病并且大多数患儿恢复良好,目前研究发现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无明确结论,现对病毒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方面研究较热门。对本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有统一的意见,而关于治疗方面临床常以对症治疗和抗惊厥治疗为主。

美丽,图雅,高鑫,赵立荣[3](2020)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及血清炎症因子分析》文中认为目的⑴了解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的病原分布。⑵分析BIC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外周血白细胞数(WBC)和血红蛋白(Hb)水平,探讨其与BICE发生惊厥是否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儿内科30例BICE患儿为观察组,同期选择不伴有惊厥发作的轻度胃肠炎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肠道病毒检测使用胶体金法或荧光PCR法;血清IL-6、TNF-α的检测使用化学发光法。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间及不同惊厥发作次数、持续时间BICE患儿间的血清炎症因子、WBC、Hb水平。结果⑴BICE组发病以秋冬季为主。对照组夏季发病率高于BI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⑵BICE组30例患儿轮状病毒阳性占46.67%,诺如病毒阳性占6.67%,柯萨奇病毒阳性占10%。⑶BICE组血清IL-6水平[(16.37±11.97)pg/ml]高于对照组[(10.30±6.9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BICE组血清TNF-α水平[(11.96±7.10)pg/ml]高于对照组[(6.95±4.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⑷BICE组惊厥次数≥2次患儿组血清IL-6水平[(24.83±14.34)pg/ml]和TNF-α水平[(16.93±6.73)pg/ml]高于惊厥次数<2次患儿组[IL-6:(11.48±6.91)pg/ml,TNF-α:(9.07±5.6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2);BICE组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组血清IL-6水平[(27.84±14.42)pg/ml]和TNF-α水平[(18.00±6.74)pg/ml]高于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组[IL-6:(12.20±7.76)pg/ml,TNF-α:(9.75±5.9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⑸BICE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常规WBC数和Hb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⑴本地区的BICE病原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⑵BIC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IL-6和TNF-α可能参与了BICE的惊厥发生过程;血清IL-6、TNF-α水平越高,患儿惊厥程度越重。⑶血常规WBC数和Hb含量与BICE的发生无关。

美丽[4](2019)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及血清炎性因子分析》文中指出目的1.检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患儿粪便肠道病毒,了解我区该病病原的分布情况,为地区预防、治疗提供实验依据。2.检测BICE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水平并分析IL-6、TNF-α与BICE患儿惊厥次数及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推测BICE患儿是否存在细胞因子参与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3.了解BICE患儿与无惊厥发作的轻度胃肠炎患儿是否存在血常规WBC数和Hb含量的差异,推测血常规WBC、Hb是否与BICE的发生有相关性。方法1.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儿内科病房住院治疗的30例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患儿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与实验组保持均衡的不伴有惊厥发作的轻度胃肠炎患儿30例做为对照组。2.应用胶体金法对两组患儿粪便轮状病毒进行检测;应用荧光PCR法对两组患儿粪便诺如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进行检测。3.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两组患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的水平。4.对两组患儿的血常规白细胞(WBC)数、血红蛋白(Hb)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BICE组30例患儿轮状病毒阳性14例,占46.67%,诺如病毒阳性2例,占6.67%,柯萨奇病毒阳性3例,占10%;对照组30例患儿轮状病毒阳性11例,占36.67%,诺沃克病毒阳性4例,占13.33%,埃可病毒阳性1例,占3.33%,柯萨奇病毒阳性1例,占3.33%。2.BICE组血清IL-6和TN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BICE组惊厥发作次数≥2次患儿有11例,惊厥发作次数<2次患儿有19例;惊厥发作次数≥2次患儿组血清IL-6和TNF-?水平高于惊厥发作次数<2次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BICE组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有8例,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有22例;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组血清IL-6和TNF-?水平高于惊厥持续时间<5 min患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BICE组与对照组相比,血常规WBC数和Hb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本地区的BICE病原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2.BICE患儿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功能紊乱,IL-6和TNF-?可能参与了BICE的惊厥发生过程,并与惊厥发作次数和惊厥持续时间有相关性。3.本研究显示血常规WBC数和Hb含量与BICE的发生无关,是否有相关性,尚需大样本的实验进一步证实。

美丽,图雅[5](2019)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BICE)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常见肠道病毒感染均可导致BICE,主要表现为典型胃肠炎症状伴无热惊厥。目前,BICE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既往多认为是病原菌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惊厥的发生。随着研究深入,现认为BICE惊厥可能为体内多种病理生理改变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体内免疫调控功能紊乱、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体系失衡及惊厥阈值低等均密切相关。目前,关于BICE患儿基因突变的报道较少,深入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有效控制惊厥反复发作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多数患儿预后良好。

覃州莲,刘志刚,李国伟,万瑞平,吴燕玲[6](2018)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血钙钠浓度的配对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血钙钠浓度水平。方法入选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29例,按性别、脱水程度相同、年龄、发病时间相近进行配对选择同期入院或门诊轮状病毒肠炎无惊厥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病例进行血钙钠浓度检测。结果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组血钙钠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有可伴有一定程度血钙钠降低,低钙和低钠可能共同参与了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发作。

肖艺,龙喻,刘瑛[7](2017)在《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与热性惊厥血清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比分析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BICE)与热性惊厥(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为评估、判断和防治惊厥症状婴幼儿早期脑损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收治的244例轻度胃肠炎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惊厥症状有或无类型分为BICE组(81例)、FC组(79例)和对照组(无惊厥,84例)。检测惊厥婴幼儿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锌含量,记录一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对比分析BICE和FC与锌水平的关系。结果首次惊厥发作24 h内,BICE组和FC组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C组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显着低于BICE组患儿;同时在婴幼儿一次病程中,BICE组和FC组患儿在不同惊厥发作次数(<2次和≥2次)和惊厥平均持续时间(<5 min和≥5 min)时,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C组患儿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明显低于BICE组患儿(P<0.05)。患儿良性惊厥和热性惊厥的婴幼儿惊厥发生率、发作次数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03;r=-0.434,P=0.004)。惊厥持续时间≥5 min时,患儿惊厥持续时间与血清锌水平呈负相关(r=-0.347,P=0.008)。结论BICE和FC患儿常伴低血锌症,伴FC患儿的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低于BICE患儿,且FC患儿临床症状加重与锌水平更低下有关,调节患儿血清锌水平可作为抵御幼儿惊厥发作的潜在治疗靶点。

周启新,郝金斗,李宁[8](2017)在《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100例,分析此类疾病的性质、特点、治疗与转归。结果腹泻首次惊厥发作集中在前4 d,腹泻第2、3天的发作次数最多,惊厥发作大多数是1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在15 min的占比为61.00%,轮状病毒抗原检测HRV抗原阴性占81.00%。所有患儿症状均控制良好,经3 a随访,均未再发生惊厥,且生长发育无异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良性惊厥临床特点表现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且发作时间一般持续在15 min,对症治疗后,预后良好。

戴华,李焕琼[9](2016)在《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者51例临床资料,为A组。并随机抽取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同期收治的单纯性急性胃肠炎患儿70例作为对照分析,为B组。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实验检测数据,随访312月探讨预后效果。结果: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多发于535月,男性与女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多发于秋季与春季,惊厥症状首次发作多在患儿腹泻14 d,惊厥频率12次,持续时间集中在15 min;两组血常规、功能、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过A组患儿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与Na+略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数患儿惊厥症状未作处理已自行缓解,住院38 d后症状改善或痊愈出院,随访中所有患儿神经运动发育和生长发育正常。结论: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多数属于一过性反应,通过系统全面的对症处理可到达良好预后疗效,无需采取长期性抗惊厥治疗。

褚娇妮,庞黎华[10](2015)在《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接诊的100例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进行研究。比较分析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年龄、发病季节、首次惊厥发作时间、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脑脊液检查和随访情况。[结果]12岁患儿占80%,其余年龄占2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00,P<0.0001);冬春季节患儿占81%,夏秋季节占1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800,P<0.0001);首次惊厥发作时间(胃肠炎后)3d以内患儿占93%,3d以上占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9200,P<0.0001);1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为12次患儿占92%,其余占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1200,P<0.0001);发作时间为04min患儿占97%,≥4min为8%,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7200,P<0.0001);93%为全身强直的阵挛性发作。脑电图检查,50.00%可见小棘波,同期其他患儿小棘波发生比率为9.0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5.6618,P<0.0001)。随访除1例再发外,其余皆未再出现惊厥。[结论]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特点为发病年龄12岁多见,多为冬春季节发病,常于胃肠道症状48h内发生惊厥,发作时间常在4min以内,大多为全身强直的阵挛性发作,很多患儿脑电图出现小棘波,预后良好,再发比率低。

二、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出生史
    2.3 既往史
    2.4 惊厥发作情况
    2.5 其他临床表现
    2.6 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分布特点
    2.7 止惊药物的应用
    2.8 检查结果
    2.9 惊厥患儿的病因构成特点
    2.10 主要病因在性别、民族、年龄、入院时间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2.11 主要病因在脑电图、头颅CT、头颅MRI等方面的分布特点
3 讨论
    3.1 惊厥的流行病学特点
    3.2 惊厥的辅助检查结果特点
    3.3 病因构成特点
    3.4 各主要病因的构成特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癫痫药物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2)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ICE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病毒感染
    1.2 免疫功能紊乱
    1.3 惊厥阈值下降
    1.4 一氧化氮水平上升
    1.5 血清离子水平下降
    1.6 肠道微生态紊乱
    1.7 遗传与基因突变
    1.8 其他
2 临床特点
3 临床诊断
4 治疗
5 预后情况
6 小结

(4)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及血清炎性因子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5)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体直接感染中枢神经系统
2 感染导致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及炎性因子改变
3 一氧化氮堆积学说
4 肠道益生菌群数量减少及肠黏膜屏障能力降低
5 婴幼儿惊厥阈值学说及遗传易感性
6 基因突变、离子及离子通道异常
7 归类于婴幼儿癫痫
8 小结

(6)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血钙钠浓度的配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7)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与热性惊厥血清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指标
        1.2.1 锌测定
        1.2.2 临床症状观察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患儿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
    2.2 BICE组和FC组婴幼儿血清锌和脑脊液锌水平与一次病程中临床症状比较
    2.3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和热性惊厥与血清锌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讨论
4 结论

(8)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发病特点
    2.2 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患儿的转归
3 讨论

(9)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2.2 患儿惊厥症状发病频率及时间
    2.3 两组患儿辅助检查比较
    2.4 治疗归转
3 讨论

(10)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方法
    1.3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不同年龄发病患儿比较
    2.2不同年龄发病季节比较
    2.3首次惊厥发作时间(胃肠炎后)比较
    2.4 1次病程中惊厥发作次数比较
    2.4每次发作发作时间
    2.5发作形式
    2.6实验室检查比较
    2.7脑电图检查比较
    2.8头颅影像学及脑脊液检查比较
    2.9随访情况
3讨论

四、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恩施地区单中心491例儿童惊厥的病因构成分析[D]. 黄立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1(12)
  • [2]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的研究进展[J]. 李姝瑶,陈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05)
  • [3]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及血清炎症因子分析[J]. 美丽,图雅,高鑫,赵立荣. 中国医师杂志, 2020(08)
  • [4]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病原学及血清炎性因子分析[D]. 美丽.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19(03)
  • [5]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美丽,图雅. 医学综述, 2019(04)
  • [6]轮状病毒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血钙钠浓度的配对研究[J]. 覃州莲,刘志刚,李国伟,万瑞平,吴燕玲.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19)
  • [7]轻度胃肠炎伴婴幼儿良性惊厥与热性惊厥血清和脑脊液锌水平比较[J]. 肖艺,龙喻,刘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7(22)
  • [8]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研究[J]. 周启新,郝金斗,李宁. 河南医学研究, 2017(10)
  • [9]轻度胃肠炎伴发良性婴幼儿惊厥临床分析[J]. 戴华,李焕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15)
  • [10]轮状病毒所致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分析[J]. 褚娇妮,庞黎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15(02)

标签:;  ;  ;  ;  ;  

轻度胃肠炎并发良性小儿惊厥14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