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如何开展放射卫生工作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曹建彪,冒煦,刘青杰,苏旭,孙全富[1](2021)在《放射卫生工作“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发展展望》文中研究表明放射卫生作为传统五大卫生之一,"十三五"期间,放射卫生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拥有一支体系不断完善、能力不断增强且具有凝聚力的放射卫生队伍,放射卫生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连续十余年持续深入开展放射卫生监测和风险评估,持续加强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援疆援藏工作扎实、效果明显,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十四五"期间,将推进防电离辐射技术支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放射卫生监测工作,加强全国放射卫生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继续推进放射卫生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扎实深入做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与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凝练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放射卫生重要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深入开展放射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加强放射卫生学科青年英才培养,依托世界卫生组织辐射与健康合作中心框架,积极组织实施区域和国际合作。
张哲[2](2021)在《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新疆地区放射诊疗机构、放射设备、放射防护用品、放射质量控制设备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分布、配置公平性和职业卫生监护现况进行调查,获得新疆地区现有医疗放射资源及利用现况,以期为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放射工种的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状况,分析探讨影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有关因素,根据职业心理健康因素探索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并进行干预效果评价,最终为改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及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依据和工作对策。方法:1)采用普查方法,调查新疆地区14个地州768个放射诊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及职业卫生现状,使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评价配置公平性;2)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5个放射诊疗机构共计3372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3089份,剔除填写内容不足90%的或连续勾选相同选项超过10项的问卷,最终有效问卷2992份,有效率为88.73%;3)采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Effort-Reward Imbalance,ERI)、中式职业倦怠量表(Chines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CMB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工作能力指数问卷(Work Ability Index,WAI),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婚姻状况、高血压、糖尿病)和行为习惯特征(吸烟、饮酒)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获得一般人口学特征和行为习惯特征基线一致的研究对象,调查职业特征(岗位类别、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视觉损害)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精神心理健康和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4)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乌鲁木齐市3个三级放射诊疗机构的625名医务放射工作人员作为干预对象,分为无干预组(140人)、健康教育干预组(126人)、工作场所干预组(161人)和健康教育+工作场所干预组(198人)。实施干预8个月后再次使用ERI、CMBI、SDS和WAI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1)调查区域内768个放射诊疗机构均可开展放射诊断项目,42家开展介入放射项目,12家开展放射治疗项目,8家开展核医学项目;2018年共计开展常规X射线诊断686.76万人次,CT诊断249.46万人次,其他X射线诊断21.89万人次,介入治疗7.22万人次,放射治疗9.05万人,核医学诊断10.68万人次,核医学治疗4560人;2)调查区域内每万平方千米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4.63个,每百万人口放射诊疗机构拥有量为35.28个,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疗机构基尼系数分别为0.47和0.43;每万人口医用放射设备拥有量为0.87台,设备类型主要以DR和口内牙片机居多;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放射诊断类设备和CT的基尼系数小于0.30,基于人口数量的介入放射类设备和DSA的基尼系数在0.30~0.40之间,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核医学类和放射诊疗类设备的基尼系数大于0.50;3)调查区域内每台放射诊断类设备平均配有3.82件放射防护用品,介入放射类设备为23.89件/台,核医学类设备为13.97件/台;除阿克苏地区外,其他地区每家放射诊疗机构配置的放射质控设备远低于1台;4)本次调查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共计5038人,每万人口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拥有量为2.31人,基于地区面积和人口数量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基尼系数分别是0.29和0.22;2018年职业健康体检率为92.28%,个人剂量监测率为97.41%,放射防护培训率为94.27%;5)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发生率为44.20%,不同年龄、性别、职称、学历、婚姻状态、糖尿病、饮酒、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紧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30岁及以上、男性、中级及以上职称、本科及以上学历、离异或丧偶、患糖尿病、护士、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紧张水平较高(P<0.05);护士、技师和其他岗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医师的1.623倍、1.421倍和1.643倍,介入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紧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1.444倍、0.193倍、0.484倍和0.716倍,5~9年放射工龄和10~20年放射工龄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560倍和2.226倍,视觉损害的职业紧张风险是无损害的2.233倍;6)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发生率为57.2%,其中29.6%为轻度职业倦怠,22.6%为中度职业倦怠,5.0%为重度职业倦怠;不同年龄、学历、糖尿病、工作岗位、放射工种、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职业倦怠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39岁、本科学历、患糖尿病、护士、诊断放射学、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牙科放射学、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种职业倦怠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532倍、0.578倍和0.655倍,5~9年放射工龄的职业倦怠风险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278倍,患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倦怠的风险是未患病者的1.553倍和2.233倍;7)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不同水平的抑郁(63.17%),51.70%为轻度抑郁,10.23%为中度抑郁,1.24%为重度抑郁;患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抑郁水平高于未患病人群(P<0.05);患甲状腺疾病者的抑郁风险是未患病的1.429倍;8)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中下的占比为42.08%,工作能力优良的占比为57.92%;不同年龄、性别、学历、职称、婚姻状态、糖尿病、放射工种、放射工龄、甲状腺疾病和视觉损害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30岁以下、男性、初级及以下职称、研究生学历、未婚、牙科放射学、放射工龄小于5年、无甲状腺疾病和无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水平最好(P<0.05);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和其他放射工种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诊断放射学的0.449倍、0.603倍、0.611倍和0.697倍,10~20年放射工龄和大于20年放射工龄的工作能力中下的风险分别是放射工龄小于5年的1.373倍和0.676倍;9)不同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等级间的工作能力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5);职业紧张的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是无职业紧张者的1.855倍;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医务放射人员工作能力低下的风险分别是无倦怠者的2.225倍、3.734倍和13.355倍;(10)不同干预组间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工作能力水平有显着差异(P<0.05),不同学历、工作岗位、放射工种和放射工龄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对心理健康干预的效果不同(P<0.05);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缓解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抑郁和提高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有效,且以同时实施工作场所干预和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职业紧张和抑郁水平、提高工作能力的效果最佳。结论:1)新疆地区的放射诊疗资源在服务区域面积和服务人口数量的分布均较不公平,整体以北疆在数量和结构上优于南疆为主要特点,其中乌鲁木齐市的放射医疗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地州;放射诊断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绝对公平,介入放射类设备在各地区之间的配置达到基本公平,核医学类和放射治疗类设备因费用、操作要求高,难以实现配置的相对公平;放射防护用品配置基本达到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基本要求,但放射质量控制设备配置明显不足;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测指标基本达到国家职业病防治监测相关标准;2)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水平较高;工作岗位、放射工种、放射工龄和职业暴露敏感器官疾病和机能改变等因素均对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有影响,工作岗位护士、放射工种诊断放射学和介入放射学、放射工龄5年及以上、患甲状腺疾病和有视觉损害的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风险较高,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水平的加剧严重影响了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水平,建议用人单位在持续做好职业健康监测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意识等措施,缓解不良职业心理情绪,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3)工作场所的管理重点为放射场所防护性能、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和电离辐射警示标识,职业健康教育的重点为放射防护基础知识、放射卫生监督工作及法规概述、各放射工种放射防护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需根据职业特点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地制定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和职业健康教育的干预方案有利于促进医务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心理健康。
赵静[3](2020)在《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依法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健康产品相关单位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近年来,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事业快速发展,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持续提升,为“健康成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监督保障。开展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调查研究,是为进一步完善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提供依据,对依法履行卫生健康监管职责、切实护卫群众健康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调查研究中,积极运用文献研究、实地访谈、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调查研究方法。在文献研究和实际工作基础上,笔者在问卷调查环节,编制了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调查表,发放到各区(市)县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填报,并对收集到的体系建设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还设计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选取了成都市6个区(市)县180名市民进行满意度调查。此外,前往金牛区、郫都区、新津县、彭州市等4地卫健局、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开展访谈,深入了解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中还存在机构级别总体偏低、执法网底不健全、人员结构不合理、经费紧张、新技术应用不广泛、处罚总体力度偏软、宣传覆盖面不广、公众知悉度、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发现问题后,立足新公共服务理论、公共产品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从卫生健康监督职能不稳、改革中缺乏全局规划、监督员补充渠道不畅,结构不合理、体系建设投入不足、信息化监管缺乏整体规划、法律法规滞后、宣传不到位、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等方面分析了成因。最后,提出完善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的对策建议,譬如深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制改革、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监督执法保障、加快智慧卫监建设、健全行政执法制度、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执法监督模式等等,通过这些对策,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维持社会卫生健康安全秩序。
孙梅娜[4](2020)在《2014-2017年某省卫生行政处罚现状分析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实现卫生事业监管的法治、规范、精细,是形成专业高效、统一规范、文明公正的卫生执法监督工作的有力保障。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制度的指导意见》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监管方向转向全行业监管,注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监管方式转向综合协同监管,监管手段要求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信息等手段。新形势下,积极适应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新要求,提高卫生行政处罚效率,精准、有效打击违法行为,提高行政相对人的法律意识,自觉依法执业,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利益和社会秩序的有力手段,针对性的提高卫生监督员执法水平则是提高执法水平的保障。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某省卫生监督资源数据及2014-2017年某省卫生行政处罚违法要素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某省卫生监督资源概况及监管现状,了解某省卫生行业违法情况及卫生监督执法情况,了解卫生行政处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路径,促进全省卫生行政执法水平的提高,为某省卫生执法重点、难点提供决策参考,为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权益提供切实保障。资料与方法首先利用文献查阅方法,通过知网、万方、维普、PubMed等电子数据库,对卫生行政执法及卫生监督现状进行文献研究。其次,通过《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某省统计年鉴》收集全省经济、人口及卫生资源数据:通过国家卫生监督信息平台获取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2014-2017年各专业执法监督工作情况及行政处罚数据。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24.0进行统计描述,指标主要包括处罚率、构成比等;对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对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连续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显着性检验水准α=0.05。研究结果2014-2017年全省处罚案件26441件,处罚案件数从2014年到2017年呈逐年递增趋势,2015-2017年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同期;83.81%的案件来源于日常监督检查,10.74%的案件来自于社会举报,来源于卫生机构监测报告、其他机关交办、有关部门移送的案件较少,共占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处罚的类型中主要是罚款和警告,54.49%的案件处以罚款,40.33%的案件处以警告,警告占比逐年递增,罚款占比逐年递减;已结案的案件中73.7%的案件执行一般程序,占比逐年递减,从87.5%(2014年)降至67.2%(2017年);26.3%的案件执行简易程序,占比逐年递增,从12.5%(2014年)增至32.8%(2017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收到行政处罚决定后申请听证的较少,仅占一般程序的0.8%,呈波动增长趋势;案件执行情况良好,自觉履行执行率9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析行政处罚效能,处罚力度显着提升。2014-2017年行政处罚率逐年上升,由1.16%(2014年)升至3.59%(2017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监督员人均处罚案件数逐年递增,由1.04件(2014年)增至3.44件(2017年),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四年处罚金额共6078.98万元,罚款金额逐年增长,由764.13万元(2014年)增至2449.63万元(2017年)。四年案均处罚金额为0.23万元,2015年、2016年案均金额较高,2017年案均处罚额下降。监督员人均处罚金额为0.47万元,呈逐年递增趋势,由0.24万元(2014年)递增至的0.72万元(2017年);全省处罚案件地区分布不均衡,处罚案件数量最多的地区是B市,为4074件(15.41%),其次是Q市3979件(15.05%),处罚案件数量较少的是E市、O市、L市,分别为456件(1.72%)、480件(1.82%)、525件(1.99%);处罚率最高的是Q市5.66%,其次是L市2.75%,最低的是G市1.01%,O市1.05%;人均处罚案件数最多的是B市3.94件,其次是Q市3.08件,最少的是O市1.26件。全省各专业处罚分布不均衡,各卫生专业处罚案件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医疗卫生案件数量最多,共处罚12035件(45.52%),放射卫生、职业卫生、饮用水卫生安全、学校卫生处罚案件占比较少,四个专业合计占比仅5.89%,对四年各不同专业行政处罚案件数量进行比较,经卡方检验(χ2=1634.6841,P<0.0001),有统计学意义。放射卫生处罚率水平相对最高,为4.50%,学校卫生处罚率水平最低,仅0.46%;各专业罚款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2017年罚款金额是2014年的3.21倍,其中医疗卫生是罚款金额最高,4年累计罚款4101.57万元,案均罚款金额0.34万元,职业卫生4年共罚款5.3万元,案均罚款金额0.15万元。学校卫生4年没有罚款。医疗卫生、传染病防治、公共场所卫生违法行为高发,主要的违法事实有在以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的、违反医疗废物管理处置相关规定、未取得医生执业资格的非法行医情形、违反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规定的,分别是4557条、3869条、3120条、2894条,无证行医违法行为突出。分析处罚案件数与全省部分国民、卫生指标及卫生监督人力资源指标相关性,卫生行政案件数与全省人口总数、经济生产总量、卫生监督员数量、执法设备数量及男性、30-39岁年龄段、学历本科的卫生监督员呈正相关,与学历大专及大专以下的卫生监督员呈负相关,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全省人口总数越多、经济生产总量越高,卫生监督员数量及执法设备数量越多,在30-39岁年龄段、学历本科的男性卫生监督员越多,学历大专及大专以下的卫生监督员越少,处罚案件越多。研究结论2014-2017年全省监督强度提升,案件数、处罚率显着提高;日常监督检查是发现行政相对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主要来源,在加强监督检查的同时,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拓宽案件来源的渠道,重视投诉举报及其他案件移送线索的梳理;行政处罚种类集中在警告、罚款,罚款率呈下降趋势,一般程序是主要的执行程序,呈递减趋势,监督强度仍需加强,尤其是无证行医、医疗废物处置、公共场所监管。全省人口总数、经济生产总量、卫生监督员人力资源及卫生监督执法设备、对全省卫生行政处罚力度影响较大。全省人口总数增加、经济总量增长、执法设备越多,年龄在30-39岁、学历本科的男性监督员越多,学历大专及大专以下的卫生监督员越少,发现违法行为概率越高,查处案件也越多。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面临体系建设不顺畅,执法队伍配置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监管模式传统等困境,建议建立独立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提高卫生监督人力资源配比,优化激励机制,构建执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同时加强卫生法律知识宣传、增强群众依法意识。
刘晓楠[5](2020)在《市级政府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转变研究 ——以山西省S市卫生监督所为例》文中认为卫生监督是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监督职能的充分发挥是促进公共卫生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推动健康中国的建设的有利保障。2000年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卫生监督体系,但由于卫生监督工作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加上经济转型凸显的各种复杂问题,尤其是要面对与健康相关的新事物、新业态等,卫生监督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我国卫生监督工作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卫生监督工作面临重大挑战。S市是山西省欠发达的地级市之一,卫生监督职能的履行面临很多困难,如何有效推动卫生监督工作,建立专业性强、高效率的监督执法体系是S市卫生监督面临的重要课题。论文以S市卫生监督所为例,以市场失灵理论和政府监管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深度访谈法详细探讨了该所卫生监督职能的转变过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尝试为完善欠发达地区卫生监督职能提供建议。现有的政府监管职能研究从领域来看,集中于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房地产市场、网约车等新型经济形态,政府的卫生监管职能探讨的较少。论文的研究拓展了现有政府监管职能领域,细化了政府监管职能研究。论文研究发现,S市卫生监督所通过公共场所分级管理、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督模式、充实执法设备、规范执法标准、加强执法人员培训等举措,逐步明确了在公共场所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学校卫生、医疗卫生方面的执法职能。但在职能转变中,存在医疗市场监管职能薄弱、上下级部门衔接不畅、执法人员工作执行力低等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首先在于医疗市场监管难度大,其次,法律法规有交叉重叠,卫生监督执法容易失去统一的依据,最后,执法人员配备不足制约了S市卫生监督职能的发挥。以S市为例,市级政府为了进一步深化卫生监督职能,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明确机构职能定位、增加编制充实执法队伍、加大财力支持为卫生监督提供资金保障、规范卫生监督的执法程序和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
张慧颖[6](2020)在《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卫生监督是我国管理卫生事务的重要形式,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效能的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是我国卫生事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公众的切身利益和健康安全。公共卫生监督的对象成倍增长,公共卫生监督机构的责任和权利不断增大,无论是国家的发展还是时代的需要,都要求公共卫生监督工作达到更高质量。如何做好公共卫生监督行政执法工作,已经成为保障卫生事业发展最迫切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收集法、调查研究法和数据分析法,借鉴国内外研究资料,通过研究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的现状,了解目前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发展存在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监督提供参考依据,推动我国公共卫生监督工作逐步走向正轨。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一章是导言。对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思路、方法,创新与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第二章是公共卫生监督相关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介绍了公共卫生监督涵义和分类,运用到的理论知识。第三章是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基本情况,剖析公共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是分析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章是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优化的对策。针对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六点建议:一是完善公共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二是深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制改革,三是完善公共卫生监督设施设备的配置,四是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五是构建全社会协同共治公共卫生监督的新模式,六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随着公共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卫生环境日益复杂,人民群众对健康的要求普遍提高,公共卫生监督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需要以更高标准面对全新的挑战。本次研究是徐州市首次对于公共卫生监督现状的分析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此前并没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对解决该市公共卫生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意义,可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指导该市公共卫生监督工作,提高公共卫生监督的效率。同时借此论文,为其他相似地区的公共卫生监督优化提供参考,为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姜应民[7](2020)在《H市卫生监督执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卫生监督执法改革即将拉开序幕。H市卫生监督所于2003年成立,隶属于当地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法在全市行使卫生监督执法的职能,主要承担H市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医疗市场、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治、生活饮用水监管等职责,推动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对切实保障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人于2016年进入H市卫生监督所工作,通过不断的工作经验的积累,对H市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为本文的写作奠定了实践基础。本文将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本职工作的特性,以H市卫生监督执法为研究目标,以H市卫生监督执法现状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国内卫生监督执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发展规律,讨论近年来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从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现状出发,探讨H市卫生监督执法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困难,如:职能与权力不对称、资源配置不合理、执法人员积极性不高、执法效率较低等,运用公共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从监督体系、卫生监督资源、考核激励机制、公众参与部门联动等多角度综合分析,追溯问题产生的根源,对影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因素进行研究,并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顺利开展的影响,结合国内其他地区卫生监督执法改革案例的学习,应用特殊到普通、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对H市卫生监督执法的建设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刘涛[8](2018)在《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现状,发现当前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监管对策,旨在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长效管理体制,进而提升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效率和水平。【方法】根据2014-2017年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资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宜兴市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管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自《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得以全面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总体来说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持证率、量化分级率、公共用品用具检测合格率等均较高,公共场所经营者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但由于卫生监管法律法规滞后,卫生监管体制改革不完善;监督执法力量薄弱且专业结构单一,综合执法能力较差;公共场所经营者及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和卫生知识水平不高;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财政经费支持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建议】针对当前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明确卫生监督机构执法主体地位;及时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法律法规、规章和卫生标准,完善卫生法律体系;加快卫生监督队伍建设,配备具有法律、行政管理等不同专业背景的综合型卫生监督人才;各级政府需对卫生监督工作高度重视,加大财政经费支持;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意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创新执法模式,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效率等对策来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郑钧正[9](2015)在《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文中认为此文着眼于电离辐射防护学科建设需要,力图较系统地追踪与评述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历史沿革的主要大事。着重从开创我国核科学技术新时代的需要、从培养亟需相关专业人才抓起、建立与健全国家有关主管机构和相应防护管理体制、设立与发展各系统相关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以及成立相关专科学会和创办防护专业杂志促进繁荣学术交流等方面,扼要评述数十年来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最后挂一漏万地概览电离辐射防护领域取得的主要丰硕成果,旨在激励今后更好继往开来。兹基于抛砖引玉,研讨相关历史经验,期盼能为总结获取宝贵的有益启示而添砖加瓦,从而促进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更进一步迅速发展。
戴蒙[10](2015)在《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放射诊疗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放射诊疗防护工作也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进一步加强医用辐射的防护管理,做好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完善的监督体系是放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但目前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存在着监督部门职能交叉、监督队伍力量薄弱、技术服务机构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是摆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监督机构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放射卫生监督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及现状,对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用辐射监管制度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归纳出可供借鉴的特点。最后通过全面分析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的现状,剖析问题以及探究原因,提出要注重“顶层设计”,形成统揽全局的战略眼光,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放射卫生监督的体制机制,并从监督机构、监督机制和技术服务机构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的具体构想和加强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的具体措施,为行政部门决策提供政策理论参考。
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如何开展放射卫生工作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如何开展放射卫生工作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放射卫生工作“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发展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放射卫生“十三五”重要工作回顾 |
1.1拥有一支有凝聚力的放射卫生队伍,连续开展放射卫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和技术人员培训,机构能力建设不断提升 |
1.2放射卫生法规标准建设进一步完善 |
1.3履行法定职能,持续深入开展放射卫生监测,注重风险评估预警 |
1.4持续加强核辐射卫生应急准备与响应,积极投身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
1.5放射卫生援藏、援疆和乡村振兴工作 |
2“十四五”期间放射卫生发展愿景 |
2.1以放射卫生监测为重要抓手,加强全国放射卫生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 |
2.2抓住疾控体系改革的机遇,扎实推进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建设 |
2.3继续推进放射卫生法规标准建设 |
2.4深入做好核辐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与医学救援准备与响应工作,随时迎接不期而遇的“大考” |
2.5凝练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放射卫生重要科学与关键技术问题 |
2.6发现培育放射卫生学科青年英才,积极实施区域国际合作 |
(2)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新疆地区放射诊疗资源及职业卫生现况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新疆地区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的现况调查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部分 医务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心理健康干预及效果评价 |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内容与方法 |
1.3 质量控制 |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放射诊疗工作者职业健康调查问卷 |
综述 低剂量暴露的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卫生及健康管理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
个人简历 |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3)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评价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研究评价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思路 |
1.3.3 技术路线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研究法 |
1.4.2 问卷调查法 |
1.4.3 访谈法 |
1.4.4 数据分析法 |
1.5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5.1 相关概念界定 |
1.5.2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调查设计 |
2.1 调查宗旨 |
2.1.1 发现存在问题 |
2.1.2 分析问题原因 |
2.1.3 寻求解决措施 |
2.2 调查假设 |
2.3 问卷调查设计 |
2.3.1 调查对象 |
2.3.2 题项编制 |
2.3.3 调查实施 |
2.4 访谈调查设计 |
2.4.1 访谈内容 |
2.4.2 访谈对象 |
2.4.3 调查实施 |
2.5 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2.5.1 信度与效度分析 |
2.5.2 数据收集 |
2.5.3 数据核对与处理 |
第三章 调查结果描述 |
3.1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设置情况 |
3.1.1 市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设置情况 |
3.1.2 区(市)县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设置情况 |
3.2 卫生健康监督员队伍情况 |
3.2.1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员数量情况 |
3.2.2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
3.2.3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员学历分布情况 |
3.2.4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人员专业分布情况 |
3.3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保障情况 |
3.3.1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经费保障情况 |
3.3.2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房屋配置情况 |
3.3.3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设备配置情况 |
3.4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信息化建设情况 |
3.4.1 市、区两级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信息化建设情况 |
3.4.2 信息化手段在监管中的应用情况 |
3.4.3 监管信息共享和利用情况 |
3.5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工作情况 |
3.5.1 监管特点及本底 |
3.5.2 监督工作开展情况 |
3.5.3 执法工作开展情况 |
3.6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满意度调查情况 |
3.6.1 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
3.6.2 信息公开及法律法规宣传情况 |
3.6.3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评价 |
3.6.4 投诉举报情况 |
3.6.5 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的总体满意度 |
3.7 访谈结果描述 |
3.7.1 访谈样本分析 |
3.7.2 访谈情况汇总 |
第四章 调查结果分析 |
4.1 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存在的问题 |
4.1.1 机构级别总体偏低、基层执法网底不健全 |
4.1.2 监督员配置不足、人员结构不够合理 |
4.1.3 工作经费紧张、执法保障不到位 |
4.1.4 新技术应用不广泛、执法数据应用不充分 |
4.1.5 行政处罚总体力度偏软、执法能力不强 |
4.1.6 普法宣传存在盲区,公众知悉度、参与度不高 |
4.2 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4.2.1 卫生健康监督职能不稳、改革中缺乏全局规划 |
4.2.2 监督员补充渠道不畅,能力提升受到制约 |
4.2.3 政府重视不够,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
4.2.4 信息化监管缺乏整体规划、信用管理缺乏制度保障 |
4.2.5 法律法规滞后,执法方式不统一 |
4.2.6 宣传不到位、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 |
第五章 加强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
5.1 深化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制改革 |
5.1.1 建立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建设规划 |
5.1.2 优化市、区(市)县分级管理体系 |
5.1.3 完善综合执法改革工作衔接机制 |
5.1.4 推进执法力量向乡镇一级下沉 |
5.1.5 产业功能区建立派驻执法中队 |
5.2 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 |
5.2.1 增加人员编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
5.2.2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 |
5.2.3 创新培训形式,强化培训效果 |
5.2.4 强化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
5.3 加大财政投入,提升监督执法保障 |
5.3.1 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经费支持 |
5.3.2 增加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保障 |
5.4 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智慧卫监建设 |
5.4.1 加强智慧卫监建设规划 |
5.4.2 提高信息化在监管中的应用 |
5.4.3 推进执法数据应用和共享 |
5.4.4 进一步完善信用监管机制 |
5.5 健全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
5.5.1 以基本法为遵循,完善配套法律法规 |
5.5.2 落实行政执法制度,加强执法联动协作 |
5.5.3 丰富监管手段,合理设置办案指标 |
5.6 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健康执法监督模式 |
5.6.1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树立良好监督形象 |
5.6.2 发挥行业自治作用,推动行业规范自律 |
5.6.3 拓宽公众参与监督渠道,引导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机构信息调查表1-7 |
附录2: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
附录3: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调研访谈提纲 |
附录4:数据来源 |
(4)2014-2017年某省卫生行政处罚现状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3 统计表涉及指标解释 |
2 研究目的 |
3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资料收集与方法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全省卫生监督资源概况 |
4.2 全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情况 |
4.3 卫生行政处罚基本情况 |
4.4 卫生行政处罚效能分析 |
4.5 不同专业违法行为分布情况 |
4.6 卫生行政处罚案件数与部分数据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 讨论 |
5.1 全省行政处罚特征分析 |
5.2 卫生行政执法存在的困难 |
5.3 局限与不足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表 |
(5)市级政府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转变研究 ——以山西省S市卫生监督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1.4.1 主要工作 |
1.4.2 创新点 |
1.5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卫生监督 |
2.1.2 卫生监督职能 |
2.2 理论基础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2.2.2 政府监管理论 |
2.3 小结 |
第3章 S市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现状 |
3.1 S市及S市卫生监督所的基本概况 |
3.1.1 S市基本情况 |
3.1.2 S市卫生监督所的基本情况 |
3.1.3 选取原因 |
3.2 S市卫生监督所职能发展阶段 |
3.2.1 职能形成初期(2002年) |
3.2.2 职能调整时期(2013年-2017年) |
3.2.3 深化职能时期(2018年-至今) |
3.3 S市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的主要举措 |
3.3.1 公共场所分级管理 |
3.3.2 实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模式 |
3.3.3 细化“划片”监督工作 |
3.3.4 规范执法监督 |
3.3.5 充实更新检测设备 |
3.3.6 强化监督人员培训 |
3.4 小结 |
第4章 S市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4.1 S市卫生监督机构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 |
4.1.1 医疗市场监管薄弱 |
4.1.2 上下级部门衔接不畅 |
4.1.3 “先照后证”造成监管难度大 |
4.1.4 公共卫生相关职能交叉重叠 |
4.1.5 执法人员工作执行力低 |
4.1.6 人员配置参差不齐 |
4.2 S市卫生监督所职能转变存在问题的原因 |
4.2.1 医疗卫生市场混乱 |
4.2.2 法律法规外延重叠 |
4.2.3 组织资源落实不到位 |
4.2.4 人力资源状况不适应改革要求 |
4.2.5 民众知晓度低 |
4.3 小结 |
第5章 深化市级政府卫生监督部门职能转变的对策 |
5.1 明确机构职能定位 |
5.1.1 理顺职责关系 |
5.1.2 健全追责体系建设 |
5.1.3 依靠地方政策优化执法环境 |
5.2 增加人员编制,强化人才建设 |
5.2.1 根据职能申请扩编 |
5.2.2 增收医学专业人才 |
5.2.3 优化人才队伍建设 |
5.3 市级政府加大财力支持 |
5.3.1 为卫生监督提供财政保障 |
5.3.2 加快卫生监督硬件建设 |
5.4 强化执法规范建设 |
5.4.1 加大宣传促进信息互通 |
5.4.2 增强相对管理人的自我管理意识 |
5.5 健全应急机制,提高监督意识 |
5.5.1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
5.5.2 提高公民卫生监督意识 |
5.6 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1、结论 |
2、展望 |
附录 访谈提纲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6)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言 |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目的 |
1.1.3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概况 |
1.2.2 国外研究概况 |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二章 公共卫生监督相关概念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公共卫生监督涵义 |
2.1.2 公共卫生监督分类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公共产品理论 |
2.2.3 结构功能理论 |
第三章 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基本情况 |
3.1 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现状 |
3.1.1 机构基本情况 |
3.1.2 人力资源现状 |
3.1.3 房屋与设备情况 |
3.1.4 经费情况 |
3.1.5 执法情况 |
3.2 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存在的问题 |
3.2.1 公共卫生监督法律依据不足 |
3.2.2 公共卫生监督体制建设不完善 |
3.2.3 公共卫生监督设施设备匮乏 |
3.2.4 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量不足 |
3.2.5 公共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配合度低 |
3.2.6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存在短板 |
第四章 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存在问题的原因 |
4.1 公共卫生监督法制建设滞后 |
4.1.1 公共卫生监督立法滞后 |
4.1.2 公共卫生监督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矛盾 |
4.2 公共卫生监督机构组织架构不清晰 |
4.2.1 公共卫生监督机构没有执法自主权 |
4.2.2 多部门职能存在交叉 |
4.2.3 缺乏机构间沟通协调机制 |
4.3 公共卫生监督资源配置不合理 |
4.3.1 基层人员编制少 |
4.3.2 财政经费紧张 |
4.4 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人员专业度不够 |
4.4.1 系统性业务培训不足 |
4.4.2 专业人才缺失 |
4.5 管理相对人对公共卫生监督缺乏有效认识 |
4.5.1 法律意识淡薄 |
4.5.2 信息宣传不到位 |
4.6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观念落后 |
4.6.1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资金投入不足 |
4.6.2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
第五章 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优化的对策 |
5.1 完善公共卫生监督的法律法规 |
5.1.1 总结基层经验参与国家立法 |
5.1.2 修订地方性规章制度 |
5.2 深化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体制 |
5.2.1 完善公共卫生监督机制 |
5.2.2 明确公共卫生监督的执法主体 |
5.3 完善公共卫生监督设施设备的配置 |
5.3.1 调整编制优化队伍 |
5.3.2 保障财政经费 |
5.3.3 加强硬件设备建设 |
5.3.4 加强信息化建设 |
5.4 加强公共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 |
5.4.1 引进专业人员 |
5.4.2 加强人员素质建设 |
5.4.3 加强对外交流 |
5.4.4 组建专家库 |
5.5 构建全社会协同共治公共卫生监督的新模式 |
5.5.1 创新服务型卫生监督模式 |
5.5.2 强化管理相对人业务培训 |
5.5.3 多方联动提高卫生法规宣传力度 |
5.6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 |
5.6.1 制定应急预案 |
5.6.2 加强检查督导 |
5.6.3 增加模拟演练 |
5.6.4 保障应急物资储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H市卫生监督执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卫生监督 |
2.1.2 参公管理 |
2.1.3 卫生监督执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2.2.2 协作性公共管理理论 |
2.2.3 双因素理论 |
3 H市卫生监督执法的现状分析 |
3.1 H市卫生监督执法 |
3.1.1 H市卫生监督执法的发展 |
3.1.2 H市卫生监督执法的依据 |
3.1.3 H市卫生监督执法的内容 |
3.2 H市卫生监督执法存在的问题 |
3.2.1 职能与权力不对称 |
3.2.2 资源配置不合理 |
3.2.3 执法人员积极性不高 |
3.2.4 执法效率较低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卫生监督体系不健全 |
3.3.2 卫生监督执法资源短缺 |
3.3.3 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 |
3.3.4 缺乏公众参与部门联动 |
4 国内其他地区卫生监督执法的经验借鉴 |
4.1 国内其他地区卫生监督执法的概况 |
4.1.1 珠海:成立卫生健康局综合执法支队 |
4.1.2 大连:组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心 |
4.1.3 深圳:人员分类管理 |
4.2 经验借鉴 |
4.2.1 明确机构性质 |
4.2.2 整合监督资源 |
4.2.3 细化考核标准 |
5 H市改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对策分析 |
5.1 健全卫生监督体系 |
5.1.1 完善监督法律 |
5.1.2 合理部门设置 |
5.1.3 独立执法权限 |
5.2 合理配置资源 |
5.2.1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
5.2.2 加大执法监测装备投入 |
5.2.3 争取卫生监督经费支持 |
5.3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
5.3.1 健全考核体系 |
5.3.2 建立激励机制 |
5.3.3 落实考核反馈 |
5.4 加强公众参与部门联动 |
5.4.1 利用融媒体加大宣传 |
5.4.2 鼓励公众广泛参与监督 |
5.4.3 强化部门联动协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目标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资料 |
2.4 研究方法 |
2.5 质量控制 |
第三章 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现状 |
3.1 宜兴市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情况 |
3.2 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现状 |
第四章 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问题 |
4.2 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五章 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对策建议 |
5.1 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卫生监管法律体系 |
5.2 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综合素质 |
5.3 注重普法宣传,增强公共场所经营者守法意识 |
5.4 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卫生监督财政支持 |
5.5 创新执法模式,以信息建设为抓手优化监督手段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论文提纲范文)
1开创我国核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同时孕育了电离辐射防护学科 |
2从抓紧亟需核科技专业人才培养开始就很重视电离辐射防护学科 |
3建立主管机构和管理体制从而推动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相关事业发展 |
4各系统相继设立一批相关专业科研与教育机构充分发挥积极推进作用 |
5迅速崛起成为核大国显着加快了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发展 |
6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
6. 1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基本标准的四代沿革 |
6. 2我国的电离辐射防护法规与标准体系已经形成较完整规模 |
7创建相关专科学会与防护专业杂志促进繁荣国内外学术交流 |
8我国电离辐射防护领域已经取得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 |
(10)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绪论 |
(一) 放射卫生监督概念 |
(二) 放射卫生监督体系 |
(三)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二、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现状分析 |
(一) 放射卫生监督体系历史沿革 |
(二) 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现状 |
(三) 放射卫生监督体系存在问题 |
三、国内外行政监管体系情况介绍 |
(一) 国外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的介绍 |
(二) 我国其他行政监管体系情况--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为例 |
(三) 可供借鉴的监管体系特点 |
四、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现状分析 |
(一) 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工作概况 |
(二) 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现状 |
(三) 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现状特点 |
(四) 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存在问题 |
五、完善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的政策建议 |
(一) 放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问题的成因 |
(二) 完善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的政策建议 |
六、结论 |
(一) 结论 |
(二)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后如何开展放射卫生工作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放射卫生工作“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发展展望[J]. 曹建彪,冒煦,刘青杰,苏旭,孙全富. 中国辐射卫生, 2021(06)
- [2]新疆放射诊疗作业职业卫生与职业健康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 张哲.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3]成都市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体系调查研究[D]. 赵静.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4]2014-2017年某省卫生行政处罚现状分析研究[D]. 孙梅娜. 山东大学, 2020(02)
- [5]市级政府卫生监督部门的职能转变研究 ——以山西省S市卫生监督所为例[D]. 刘晓楠. 山西财经大学, 2020(04)
- [6]徐州市公共卫生监督优化研究[D]. 张慧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2)
- [7]H市卫生监督执法研究[D]. 姜应民.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8]宜兴市公共场所卫生监管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涛. 东南大学, 2018(01)
- [9]我国电离辐射防护学科与事业的历史演进梗概[J]. 郑钧正. 辐射防护通讯, 2015(04)
- [10]广州市放射卫生监督体系研究[D]. 戴蒙. 兰州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