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癌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胡高峰[1](2021)在《姜蒜精油抑制炭烤香肠中苯并[a]芘的形成及其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烧烤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的一种“三致”性化学危害物,探索BaP生成的减控手段是肉品安全加工的要点,更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题中之义。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和抑菌活性,在肉品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并且多集中于对风味改善及贮藏期延长方面,对肉品加工中BaP生成的影响未见报道。研究植物精油对烧烤肉制品中BaP生成的影响有助于提高精油的使用价值及资源利用率,也为烧烤肉制品的安全加工提供理论指导。本文选择常规香辛料生姜和大蒜作为对象,首先考察了直接添加对炭烤香肠中BaP生成的影响,然后比较了不同组分(水提取物、精油)对炭烤香肠中BaP生成的抑制效果,并分析了BaP的抑制与自由基清除之间的关系;再通过GC-MS鉴定生姜/大蒜精油的成分,探究其不同活性成分对炭烤香肠中BaP生成的影响;最后,以脂肪酸形成BaP理论为依据,研究了姜精油和蒜精油的活性成分对炭烤香肠中BaP形成的抑制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生姜和大蒜的添加能显着提高炭烤香肠的b*值,增加特定的风味,且能显着降低烤肠中BaP的含量(P<0.05);生姜和大蒜的水提取物及精油均可显着降低烤肠中BaP的含量(P<0.05),且相比于生姜/大蒜水提取物,生姜/大蒜精油的自由基清除活性更高,对BaP生成的抑制效果更佳,相关性分析表明生姜/大蒜精油对BaP的抑制效果与其自由基清除活性之间呈现正相关。(2)GC-MS鉴定出生姜精油中存在59种成分(萜烯类、醇类、醛酮类、酚类、其它等),大蒜精油中存在41种成分(单硫醚、二硫醚、三硫醚等);选择的生姜精油中的14种成分、大蒜精油中的6种成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炭烤香肠中BaP的生成,生姜精油成分中以酚类的抑制活性最好,大蒜精油成分中以三硫醚最好,相关性分析得出各种成分对BaP的抑制效果与自由基清除率之间显着正相关(P<0.05);结合各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姜精油酚类成分的抑制效果与其结构中的侧链部分有关,大蒜精油硫醚成分的抑制效果主要取决于分子中S原子的数量。(3)姜精油的酚类成分和蒜精油的三硫醚成分均能显着增加炭烤香肠中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的含量(P<0.05),显着降低脂肪氧化过程中的相关指标(双烯值和羰基值、TBARS),减少烤肠中的总自由基含量及BaP含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羰基值、双烯值和总自由基含量与BaP含量之间显着相关(P<0.05),说明姜/蒜精油抑制烧烤肉制品BaP的形成与影响脂肪酸氧化分解进程有关,其抑制机制可能为抑制了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的不饱和小分子,进而阻断了后续形成BaP的过程。
张斌[2](2021)在《蒜米、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作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兼具独特风味和对人体有益的生物功能。本研究针对冷冻蒜米及即食蒜泥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生成及变化开展研究,对大蒜加工过程中品质的保持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采用烫漂预处理改善冷冻蒜米品质,并通过改变烫漂条件(烫漂-破碎顺序、温度、时间)保证蒜泥加工品质。探究不同加工参数对大蒜挥发性有机硫化物、质地和颜色品质的影响,从酶活性、微观结构、水分分布状态等方面揭示大蒜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机理。另外,探究不同内外源因素(p H、温度、浓度、溶液种类、酚类及氨基酸类物质)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影响,以阐明大蒜加工过程中内外源因素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形成和保持的作用机理。大蒜挥发性有机硫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质构仪分析大蒜质构品质,色差仪分析大蒜颜色指标,低场核磁(LF-NMR)用于分析大蒜水分分布状态,扫描电镜(SEM)和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大蒜微观结构。主要结果如下:1.大蒜中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成分大蒜因独特的辛辣风味而闻名,这些风味成分主要由一系列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组成。HPLC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大蒜破碎后风味物质主要为大蒜素(5.59±0.26 mg g-1)和大蒜素的降解产物阿霍烯((E/Z)-ajoene,1.68±0.05 mg g-1),其次为环状硫醚(2-乙烯基-2,4-2H-l,3-二噻烯和3-乙烯基-3,4-2H-1,2-二噻烯,0.54±0.05 mg g-1),二烯丙基二硫醚(0.14±0.01 mg g-1)和二烯丙基三硫醚(0.22±0.02 mg g-1)含量最低。HPLC可同时监测大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含量,是鲜蒜特征风味物质准确测定的可靠分析手段。2.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及其品质变化规律首先探究了不同烫漂预处理对冷冻蒜米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生成情况和过氧化物酶灭活情况,确定烫漂预处理强度。在80°C烫漂≤60 s,90°C烫漂≤45 s和100°C烫漂≤45 s的处理组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与未烫漂大蒜相比无显着性降低(P>0.05),将烫漂时间延长15~30 s,不同温度处理组中的大蒜素损失率均显着升高。另外,为保证过氧化物酶的灭活效果,将烫漂预处理温度设定为100°C进行进一步探究。100°C烫漂预处理45 s、60 s和80 s的冷冻大蒜与新鲜大蒜相比,大蒜素保留率分别为91.24%、27.51%和8.65%,过氧化物酶失活率为81.83%、92.84%和95.28%。且与直接冷冻样品相比,烫漂后冷冻蒜米褐变指数减小49.97%以上,100°C烫漂45 s硬度提升48.01%,而烫漂60 s和80 s冷冻大蒜的硬度与直接冷冻无显着性差异(P>0.05)。果胶酶酶活性、水分分布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烫漂使细胞内自由水向细胞间隙扩散,烫漂45 s果胶甲酯酶未完全失活,对质构有一定改善作用;而烫漂60 s和80 s果胶甲酯酶完全失活,果胶发生热解聚,并在冷冻过程中由于冰晶体积膨胀引起细胞组织损伤,造成质地软化。因此,在冷冻蒜米加工时加入烫漂预处理,并严格控制烫漂强度是保证鲜蒜风味品质和改善理化品质的有效手段。3.蒜泥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及其品质变化规律不同烫漂-破碎顺序影响蒜泥加工过程中大蒜细胞的破损方式,导致不同的酶促和非酶反应。先破碎后烫漂的处理组中大蒜素含量随烫漂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先烫漂处理组中大蒜素在75°C和85°C烫漂5 min,95°C烫漂2 min时未显着降低(P>0.05),而随加热时间的延长(烫漂5~10 min),其含量迅速减少29.56%、90.63%和94.79%。进一步探究上述不同破碎顺序和烫漂条件的处理组中大蒜素降解产物的变化规律,发现所有处理组中随着大蒜素的降解,线形硫醚(二烯丙基二硫醚和二烯丙基三硫醚)含量增加,(E/Z)-ajoene和环状硫醚含量显着降低,挥发性硫化物总量减少。此外,先烫漂组中蒜氨酸酶活与大蒜素含量变化相一致:75°C和85°C烫漂10 min,95°C烫漂5 min处理后酶活性降低甚至完全失活,表明蒜氨酸酶活是影响先烫漂组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先破碎组由于烫漂前大蒜素已经生成,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产生在烫漂过程中不受蒜氨酸酶活性控制。微观结构和颜色分析表明先破碎组蒜泥出现大量具有破碎边缘细胞簇,细胞破碎程度较大,蒜泥发生严重绿变,与对照组色差在12.08~24.75。而先烫漂处理组蒜泥细胞保持较好完整性,与对照组色差在2.12~8.42,有助于保持蒜泥颜色品质。综上所述,采用先烫漂后破碎的加工顺序,适度烫漂,可有效防止蒜泥加工过程中的风味和颜色品质劣变。4.大蒜素在不同内外源因素下的降解规律溶液种类、温度和p H值是影响大蒜素稳定性的重要外界环境因素。大蒜素在不同溶液中降解速率具有显着差别,大蒜素在水中稳定性>其在甲醇、乙醇、乙腈溶液中稳定性>其在非极性溶剂(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乙醚)中稳定性。大蒜素降解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且大蒜素浓度越高降解速度越快,大蒜素的降解过程符合二次一级动力学模型(R2>0.97)。在蒜泥和大蒜素水溶液中,大蒜素在酸性条件(p H 3.0~6.0)下比其在碱性条件下(p H 7.0~10.0)稳定;对于大蒜素降解产物,在碱性条件下,大蒜素水溶液中各挥发性降解产物均增加,而蒜泥中只有线形硫醚增加,(E/Z)-ajoene和环状硫醚均减小。说明蒜泥中成分复杂,存在内源性物质影响此类物质的变化过程。因此,进一步探究大蒜内源性物质对大蒜素稳定性的影响,芹菜素、杨梅素、槲皮素对大蒜素稳定性无显着性(P>0.05)影响,但氧化为醌型后可提高大蒜素的稳定性(P<0.05)。精氨酸和赖氨酸对大蒜素具有消减作用,并且增加线性硫醚含量,是潜在参与大蒜素降解的内源性物质。探究大蒜素和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在不同内外源因素下的变化规律,为大蒜制品加工过程中的风味物质调控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叶康[3](2021)在《东北区域人群葱属植物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葱属植物主要包括韭菜、洋葱、葱和大蒜等,是一类良好的抗癌、抗炎症、抗氧化且对人体有益的食物。目前,国内外在人群基础上关于这四种葱属植物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调查的大数据来探讨四种葱属植物摄入频次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东北地区民众健康干预提供膳食依据。方法:本研究是一种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入组东北地区自然人群队列研究调查中18周岁以上79周岁以下的成年人。通过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生理生化检查的方式,获取研究人群的基本信息、体格指标和血液生化指标,采用食物频率问卷法收集饮食信息,采用国际通用诊断标准作为高尿酸血症的诊断标准。用t检验、χ2检验和方差分析来分析高尿酸血症组和非高尿酸血症组基线特征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韭菜、洋葱、葱和大蒜摄入频次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根据性别、年龄、民族和饮酒进行分层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各个亚组中韭菜、洋葱、葱和大蒜摄入频次与高尿酸血症之间的关联。将频次的分位数作为次序变量纳入模型中进行趋势性p检验。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4795名参与者,其中4933名男性,占总人数的33.34%,女性9862名参与者,占总人数的66.64%。共有2381名参与者患有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16.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韭菜、葱和大蒜摄入频次增加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性别、民族、BMI、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咖啡和总能量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洋葱摄入频次的增加会降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摄入频次与最低摄入频次相比,其OR(Odds Ratio)(95%CI)是0.80(0.65,0.98)。以性别为分类标准,调整年龄、民族、BMI、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吸烟、饮酒、咖啡和总能量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中随着洋葱摄入频次增加会降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其最高摄入与最低摄入频次相比,其OR(95%CI)是0.67(0.51,0.89)。而男性中随着葱摄入频次增加会降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最高摄入频次与最低摄入频次相比,其OR(95%)为0.73(0.60,0.88)。韭菜和大蒜摄入频次增加与高尿酸血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横断面研究的结果表明,女性中洋葱摄入频次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降低有关,男性中葱的频次摄入可能与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降低有关,韭菜和大蒜可能与高尿酸血症无关,上述结果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进行验证。
夏红[4](2020)在《DADS下调DJ-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侵袭和抗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是大蒜中烯丙基硫化物的一种疏水性的有效药用成分,对多种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很有开发潜力的抗肿瘤候选药物。人类DJ-1基因,又名RS/PARK7/CAP1,是PARK7基因编码的属于肽酶C56的蛋白质家族的一个成员。参与转录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调节、炎症以及糖基化损伤等许多生物学过程,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调控肿瘤进展、临床侵袭性、分化、癌细胞形态和药物敏感性,在癌症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前期在鉴定二烯丙基二硫(diallyl disulfide,DADS)诱导白血病HL-60细胞分化的差异蛋白质中,发现DJ-1蛋白明显下调。本研究在DADS抑制人胃癌细胞增殖与迁移侵袭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DADS下调DJ-1负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EMT与侵袭和抗药性,证实DJ-1是DADS抑制人胃癌细胞EMT与侵袭和抗药性的作用靶点之一,为临床胃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DJ-1、PTEN与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目的:探讨DJ-1、PTEN与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相应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组织芯片中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以及正常胃粘膜组织中DJ-1、PTEN与p-AKT的表达。结果:DJ-1和p-Akt在胃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与正常胃黏膜与癌旁组织相比,差异具有显着性意义(P<0.05)。并且,在癌旁组织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Ⅰ+Ⅱ期表达明显低于Ⅲ+Ⅳ期(P<0.05)。但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腺癌中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PTEN在正常胃粘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胃癌组织(P<0.05),在癌旁组织表达显着高于胃癌组织(P<0.05)。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在Ⅰ+Ⅱ期表达明显高于Ⅲ+Ⅳ期(P<0.05)。而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腺癌的表达具有显着差异(P<0.05)。三种蛋白在不同年龄和性别间表达无显着性差异(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DJ-1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而PTEN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呈正相关(P<0.05)。小结:1.DJ-1与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2.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分化、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3.DJ-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呈负相关;PTE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呈正相关。第二部分:DADS下调DJ-1负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EMT与侵袭目的:探讨DADS对DJ-1高表达人胃癌SGC-7901细胞系增殖、EMT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建立DJ-1稳定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系,分别采用CCK-8、划痕实验、侵袭实验、q 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等分析DADS对DJ-1高表达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EMT和侵袭的作用。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发现,经DADS 30mg/l处理24h后的各组胃癌细胞,和对照组相比,DJ-1的表达显着降低,其中,以SGC7901细胞差异最明显,以此选定SGC7901为后续试验的研究对象。进一步通过q RT-PCR与Western blot证实成功构建DJ-1稳定高表达的SGC-7901细胞系。CCK8检测发现,处理前,DJ-1高表达组24h、48h、72h与96h的增殖活性分别为0.579±0.082、0.886±0.153、1.138±0.124与1.344±0.194,较Vector组0.436±0.045、0.557±0.059、0.667±0.057与0.715±0.075呈时间依赖性增加(P<0.05),表明高表达DJ-1可显着提高SGC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而用DADS30mg/L处理24h、28h、72h与96h后,DJ-1高表达组的增殖活性分别为0.560±0.031、0.873±0.017、0.910±0.014与0.936±0.019,较DADS处理前显着降低(P<0.05),表明DADS可部分抑制DJ-1的表达从而抑制SGC 7901细胞的增殖能力。划痕实验表明,DJ-1高表达能增强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而用30 mg/l DADS处理48h后,DJ-1高表达组和空载体组细胞迁移能力均减弱,表明DADS能减弱DJ-1高表达对SGC7901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未加DADS组,DJ-1高表达组和空载体组穿过Matrigel基质胶的细胞数分别为179.7±6.0,251.3±4.0(P<0.05),表明DJ-1高表达可明显促进S G C 7 9 01细胞的侵袭,而DADS 30mg/l处理24h后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分别为87.3±7.1,130.0±8.5(P<0.05),与未处理组相比明显减少。表明DADS能拮抗DJ-1高表达对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证实,与空载体组相比,DJ-1高表达组中DJ-1和p-AKT蛋白表达显着增高,而PTEN表达显着降低,AKT表达无明显差异,EMT相关蛋白E-cadherin、TIMP3显着降低,Vimentin、Snail和MMP-9的表达则显着升高,提示DJ-1可通过抑制PTEN表达促进Akt的活化,进而启动EMT进程。而经DADS30mg/l处理24h后,DJ-1高表达组和空载体组的DJ-1表达明显下调,PTEN表达显着升高,p-Akt显着降低,而Akt水平无明显改变,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TIMP3显着升高,Vimentin、Snail和MMP-9表达显着降低。证实DADS下调DJ-1可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细胞EMT。进一步的免疫荧光试验发现,与空载体组相比,DJ-1、Vimentin、TIMP3、MMP-9蛋白在DJ-1高表达组的荧光强度显着增强,表明DJ-1高表达促进EMT相关蛋白Vimentin、TIMP3、MMP-9的表达,而PTEN、E-cadherin在DJ-1高表达组的荧光强度显着减弱,表明DJ-1高表达可抑制PTEN、E-cadherin这两种蛋白的表达;而经DADS 30mg/l处理24h后,与未处理组相比较,各组DJ-1、Vimentin、MMP-9、TIMP3蛋白的细胞染色减弱,而PTEN、E-cadherin蛋白染色增加,表明DADS通过抑制DJ-1的表达从而影响PTEN及EMT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小结:DADS可通过下调DJ-1负调控PTEN/Akt通路从而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EMT与侵袭。第三部分DADS下调DJ-1抑制SGC7901细胞对5-Fu的抗药性目的:探讨DADS下调DJ-1对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与5-Fu敏感性的作用。方法:MTT分析与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ADS在5-Fu不同浓度的情况下,对SGC7901细胞增殖与凋亡能力的影响。q RT-PCR、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分别检测DADS对各组SGC7901细胞中Bcl-2、XIAP、Caspase-3、MDR-1、P-g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不同浓度5-Fu处理24h后,DADS 30mg/l处理后的各组细胞其增殖抑制率分别较处理前明显提高(P<0.05)。但SGC7901/DJ-1细胞增殖抑制程度没有SGC7901与SGC7901/VCR细胞明显。表明DADS可抑制SGC7901与SGC7901/VCR细胞增殖能力和提高对5-Fu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SGC7901/DJ-1细胞凋亡水平分别低于SGC7901与SGC7901/VCR(P<0.05),SG C7901凋亡率高于SGC7901/VCR(P<0.05)。DADS处理后,各组凋亡水平分别较对照组凋亡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q 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SGC7901/DJ-1细胞MDR-1、P-gp、Bcl-2、XIAP较SGC7901及SGC7901/VCR细胞明显提高(P<0.05),Caspase-3明显抑制(P<0.05),DADS处理后,SGC7901、SGC7901/VCR和SGC 7901/DJ-1细胞中MDR-1、P-gp、Bc l-2及XIA P明显降低(P<0.05)。Caspase-3明显上调(P<0.05)。免疫荧光显示,在对照组中,SGC7901/DJ-1细胞P-gp、Bcl-2、XIAP的荧光强度较SGC7901及SGC7901/VCR细胞明显增强,而Caspase-3荧光强度则显着减弱;DADS处理后,三组细胞中P-gp、Bcl-2及XIAP蛋白与相对应的未处理组相比细胞染色降低,而Caspase-3染色增强。结果与q RT-PCR、Western Blot结果一致。小结:DADS下调DJ-1可促进SGC7901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与抑制P-gp、MDR-1、Bcl-2及XIAP和促进Caspase-3有关。结论:1.DJ-1、PTEN、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发生、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2.DADS通过下调DJ-1负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EMT与侵袭。3.DADS下调DJ-1促进SGC7901细胞对5-Fu的敏感性,与抑制P-gp、MDR-1、Bcl-2及XIAP和促进Caspase-3有关。4.DJ-1可能是DADS抑制人胃癌细胞EMT与侵袭和抗药性的作用靶点之一。
周燕燕[5](2020)在《百合科红葱水提物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葱属(Allium)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具有独特的刺激性辛辣气味和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香料和蔬菜,也是重要的药用植物。葱属植物富含有机硫化物、甾体类及黄酮类等活性物质,具有抑菌、抗血小板聚集、抗癌、抗病毒、降血脂、降血糖等药理作用。百合科红葱(Allium cepa L.var.proliferum Regel)是洋葱的变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宁夏等地,是深受当地人民喜爱的药食同源植物,但目前有关红葱的成分及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围绕陕北产红葱化学组成和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与洋葱和普通大葱进行比较。论文对红葱一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评价,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红葱水提物的化学组成及相对含量,并对红葱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抗菌、抗癌活性进行研究。1. 一般营养成分分析。对新鲜红葱茎中蛋白质、水分、灰分、粗脂肪、还原糖、总膳食纤维、维生素(B2、C、A、E)、氨基酸、矿物质元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红葱茎富含水分、蛋白质、还原糖、总膳食纤维、维生素C、维生素A以及可溶性固形物;红葱茎中总氨基酸含量远高于普通大葱,且总氨基酸中25%为必需氨基酸,其中含量较高的为赖氨酸和亮氨酸,而天门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为非必需氨基酸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红葱茎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中K、Ca、Fe、Mg较丰富,而Zn、Cu、Mn含量较低。2. 水提物制备及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测定。以新鲜红葱、洋葱、大葱为原料,蒸馏水为溶剂,料液比1:10,在60°C 400 w条件下超声提取30 min,60°C减压旋蒸提取液后得到三种葱水提物。三种葱水提物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测定结果中,洋葱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0.99±0.06 mg RUE/g DW),红葱水提物中总多酚含量最高(11.34±0.22 mg GAE/g DW),大葱水提物总黄酮及总多酚含量均为最低。3. 水提物组成及相对含量。采用UPLC-ESI-MS/MS,在正、负离子模式下从红葱、洋葱、大葱水提物中分别鉴定出42,37和38种化合物。结果显示,三种葱水提物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均为有机硫化物,其中红葱有机硫化物含量(962.20±34.55μg/g)最高,其次为洋葱(634.65±19.85μg/g)和大葱(606.48±22.92μg/g);与大葱和洋葱相比,红葱中多酚(100.40±12.55μg/g)及有机酸类化合物(605.78±10.81μg/g)含量也为最高;而洋葱中生物碱(71.96±4.34μg/g)和黄酮类化合物(306.56±13.41μg/g)含量丰富。红葱水提物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环蒜氨酸(cycloalliin,551.74±8.12μg/g),其次是阿霍烯(ajoene,159.31±5.30μg/g);且红葱中阿魏酸(ferulic acid,24.40±1.66μg/g),鼠李糖苷(rhamnazin,6.70±0.69μg/g),白天竺葵甙元(leucopelargonidin,7.76±1.58μg/g)和黄菊酚(xanthomicrol,25.75±3.64μg/g)的含量均明显高于大葱和洋葱。4. 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研究。通过对Fe3+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OH-自由基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研究,表征红葱、洋葱及大葱水提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三种葱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红葱与洋葱的抗氧化能力相当,红葱的FRAP铁离子还原力(吸光度值:0.32-2.21)、DPPH自由基(IC50=1.24±0.52 mg/m L)、OH-自由基(IC50=1.60±0.29 mg/m L)清除能力最强,洋葱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1.64±0.64 mg/m L)最强,而大葱抗氧化活性最弱。5. 水提物抑菌活性研究。首先通过滤纸片扩散法评估红葱、洋葱及大葱水提物对蜡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及黑曲霉的抑制作用,并用二倍连续微量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实验结果显示,三种葱水提物对六种菌株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明了葱水提物的广谱抗菌性。对所测试的六种菌株,红葱水提物的MIC值均为最低(MIC 31.3-125mg/m L),表现出最强的抑菌活性,其次为大葱,洋葱水提物抑菌活性最弱。6. 水提物抗癌活性研究。MTT法测定红葱、大葱、洋葱水提物对肝癌细胞Hep G2的增殖抑制率,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诱导凋亡率。结果表明,三种葱水提物都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抑癌活性具有浓度依赖性,并且抑制率随水提物与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大;红葱水提物具有最强的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能力(24 h,IC50=33.21±1.12 mg/m L),其次为大葱(24 h,IC50=73.26±1.19 mg/m L),洋葱水提物具有最弱的抑癌能力(24 h,IC50=89.77±1.23 mg/m L)。凋亡率的测定结果说明,三种葱水提物均可诱导人肝癌Hep G2细胞凋亡,其中红葱诱导凋亡能力最强。
郑江峡[6](2020)在《二烯丙基三硫化物诱导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及重分化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烯丙基三硫化物(Diallyl trisulfide,DATS)是一种来源于大蒜的有机硫化合物,是大蒜中有效的生物活性成分之一。随着癌症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加,DATS潜在的抗肿瘤作用受到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甲状腺癌中恶性程度最高的是甲状腺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ATC),其具有未分化、高侵袭性和化疗耐药性等特点。ATC患者在接受现有的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后,预后较差。DATS是否对ATC的发生发展也有抑制作用目前还未有相关报道。本论文以ATC细胞8505C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DATS对8505C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相关的机制,为DATS在ATC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进一步拓宽DATS在抗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范围。本课题首先探讨了DATS对8505C细胞活力的抑制,细胞形态、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均表明DATS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抑制8505C细胞的生长。同时,SRB结果显示DATS对另外两种ATC细胞ARO和FRO也有着较好的抑制作用。进一步探究发现DATS能够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H2A.X的磷酸化,说明DATS能够诱导8505C细胞发生DNA损伤,这一损伤是通过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编码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mutated gene encoding protein,ATM)而不是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和RAD3相关蛋白(Ataxia telangiectasia and Rad3-related protein,ATR)介导的,并且这一过程依赖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的升高。DNA损伤能够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理反应。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PI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发现DATS能够诱导8505C细胞阻滞于G2/M期。Western blot结果显示,DATS能够促进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c25C的出核,进而抑制了其下游cdc2/cyclin B1复合物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究了DATS诱导8505C细胞死亡的具体方式。Hoechst33342/PI和Annexin V/PI双染实验发现DATS能够诱导8505C细胞凋亡。DATS处理后,8505C细胞内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上升,而抗凋亡蛋白Bcl-2和Bcl-XL的表达下降,说明DATS能够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8505C细胞的凋亡。同时,细胞内caspase-3,caspase-8,caspase-9以及PARP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剪切,说明DATS可以激活caspase级联反应以促进凋亡的发生。ATC细胞干性能力的维持是导致其失分化的主要原因,而高度失分化的ATC细胞摄碘困难,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通过3D培养和成球实验发现DATS能够诱导8505C细胞重分化,并且发现DATS能够上调NIS糖基化水平,从而增强8505C细胞的摄碘能力。通过荧光探针P3和ELISA实验发现,DATS能够释放H2S气体,促进8505C细胞内H2S浓度的升高,并且两种不同的H2S供体NaHS和GYY4137也能够抑制8505C细胞的生长,促进8505C细胞重分化。干性相关转录因子的过度激活与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紧密相关。qPCR实验结果表明DATS能够直接作用于干性标志基因SOX2、OCT4和Nanog,下调其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H2S也可以直接下调SOX2的蛋白表达,抑制ATC细胞8505C的干性能力,诱导其重分化。综上所述,DATS能够促进8505C细胞内ROS的生成,诱导DNA损伤,进而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引起细胞凋亡。此外,DATS还能够通过释放H2S作用于8505C细胞,抑制细胞内干性基因SOX2的表达,从而诱导细胞重分化。因此,DATS有望成为治疗ATC的潜在食源性药物,进一步提高ATC患者的生存率。
姜慧[7](2020)在《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大蒜素(Allicin,Diallyl thiosulfinate),即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具有广谱抑菌、抑制肿瘤及抗氧化性等生理活性,由于其巨大的保健和医疗价值,在食品、药品、农业、养殖业等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大蒜素结构中硫代亚磺酸基团及烯丙基的存在,使大蒜素极不稳定,对空气、温度、pH和有机溶剂等均敏感,易降解成各种有机硫化合物,使其活性大大降低,极大限制了其应用。大蒜素中的硫代亚磺酸基团能与多肽或蛋白上的巯基通过二硫键结合,形成稳定的结合物。乳清分离蛋白是一种高质量的天然蛋白,容易获取,可用来制备大蒜素-蛋白结合物。不过要获得与大蒜素理想的结合效果,还需要提高乳清分离蛋白中的巯基含量。已有研究表明,适当的超声波处理可以使蛋白中的巯基含量增加。本研究以提取的新鲜大蒜素为原料,通过超声预处理乳清分离蛋白,再与大蒜素反应生成结合物,并优化其反应条件;分析不同结合率的结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差异,并进行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试验和抑菌活性研究,为开发大蒜素新型稳定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TS-WPI)结合物的制备研究。以纯水提取大蒜素的得率(1.21 mg/g)与使用浓度为40%、80%乙醇溶液的得率(分别为1.22和1.26 mg/g)相比,没有显着性差异。超声处理(40℃、20+40 kHz、20 min和50 W/L)使乳清分离蛋白的巯基含量比对照提高了35.05%(p<0.05),从而提高了蛋白与大蒜素的结合能力。单因素及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大蒜素与蛋白的最佳反应条件为:TSmol:-SHmol=2.2,pH 4.5,在25℃下反应时间34 min,最高结合率为61.56%。将大蒜素与蛋白的结合过程进行拟合,发现Elovich模型(qt=m+nln(t),R2=0.9778)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大蒜素与蛋白结合过程的变化规律。大蒜素在70℃下保存0.5 h后,质量保留率仅为7.45%。大蒜素和乳清分离蛋白的结合物在不同温度下贮藏14 d后,质量保留率都在90%以上,结合物比大蒜素稳定,不易分解。(2)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结构特性及功能特性研究。蛋白与大蒜素结合物的结合率越高,表面疏水性越大,荧光强度降低的越明显。圆二色谱分析表明,蛋白与大蒜素结合后,蛋白结构趋向伸展化。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S-WPI结合物的在酰胺I区吸收峰明显增强。随着结合率的增加,结合物Zeta电位的绝对值逐渐减小,这可能是由于大蒜素影响了蛋白分散体系的静电、疏水相互作用,使同性电荷减少。蛋白结合大蒜素之后小分子量组分增加。扫描电镜显示,WPI与TS结合后,表面平滑,由球状转为片状分布,原因可能是蛋白中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导致球状结构丧失。TS-WPI结合物的溶解性相比于TS(溶解度为2.5%,10℃)明显提高,超声预处理后的结合率为61%的结合物显示出最高的乳化活性(49.56 m2/g)和乳化稳定性(10.06 min)。(3)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特性研究。乳清蛋白和结合物都在胰蛋白酶阶段更容易水解、消化。大蒜素不会影响蛋白在胃肠内的水解度,不同结合率的结合物的消化率无显着性差异。结合物的胃肠消化产物的粒径都比蛋白消化产物的粒径大(p<0.05),颗粒粒径分布范围变广。结合物经过模拟胃肠消化产物分子量分布向小分子量靠近,小分子量组分含量增加,因此结合物与蛋白相比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大蒜素提取液与结合物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挥发性成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逐渐降低,消化产物在肠内的挥发性成分更为复杂,大蒜素与蛋白结合后的消化产物在胃肠内的含硫化合物的成分与大蒜素提取液的消化产物的组成成分相同。(4)大蒜素水提取物及TS-WPI结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结合物与大蒜素水提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无显着性差异。大蒜素水提物会溶解菌体细胞膜和细胞壁,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流,结合物对细胞结构也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结合物与大蒜素水提物会使菌悬液电导率增加,大分子物质泄漏,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菌体蛋白合成能力的抑制效果相当。与大蒜素水提物相比,结合物处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下降更快,对菌的呼吸抑制率更高,从而影响菌的生理代谢及呼吸代谢过程。
张加平[8](2020)在《饲喂蒜皮对湖羊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苏鲁豫皖交界地区盛产大蒜,当地部分肉羊养殖企业以蒜皮完全替代常规粗饲料。本研究针对这一生产上的新情况,从粪便代谢组学的角度比较蒜皮和青贮(玉米秸秆)对湖羊健康的影响,旨在评估以蒜皮作为完全粗饲料的可行性。将体重38±3 kg的健康雌性青年湖羊随机分入EP组(以蒜皮为完全粗饲料)和CT组(以玉米秸秆青贮为粗饲料),30只/组,试验期60 d。试验结束时,从两组湖羊中各采集8只湖羊的粪便,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LC-MS/MS)分别应用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种模式进行代谢物检测,采用多元统计分析(PCA和PLS-DA)和单变量分析(差异倍数(Fold-Change,FC)和T检验)相结合进行差异代谢物筛选,并基于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正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5885个代谢物,其中有识别信息的2822个;负离子模式下共鉴定出3144个代谢物,其中有识别信息的529个。2)正离子模式下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906个,EP组相较于CT组上调的854个,下调的1052个。负离子模式下筛选差异代谢物1032个,其中上调的461个,下调的571个。显着差异代谢物有胆汁酸、亚精胺、L-赖氨酸、胞嘧啶、胞苷、腺嘌呤、鸟嘌呤、腺苷、胸苷、色胺、前列腺素F2α、硫酸盐和磷酸盐等。3)差异代谢物涉及了39条代谢通路,影响较大的有初级胆汁酸合成、胆汁分泌、不饱和脂肪酸合成、胆固醇代谢和嘌呤代谢等通路。结合相应上调和下调的代谢物发现:蒜皮可加快湖羊体内嘌呤代谢,促进初级胆汁酸的合成与胆汁排出,降低胆固醇,并提高饱和脂肪酸合成。结论:蒜皮替代传统粗饲料有利于湖羊肠道代谢。
张佩琪[9](2019)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对MDCC-MSB-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文中指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iallyl Disulfide,DADS)是大蒜(Garlic)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对多种癌症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以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为主要调控机制。鸡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由鸡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感染所致,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疾病,造成了禽类养殖业的巨大经济损失。同时,由于病毒毒力的增强和疫苗存放过久等多种因素,导致部分疫苗已不能为宿主提供保护作用,而天然植物提取物中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成为了热点。MDCC-MSB-1细胞作为鸡马立克病肿瘤淋巴母细胞的细胞系,常用于研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模型。本研究通过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进一步探究在细胞凋亡中线粒体凋亡通路内主要的信号因子,为开发新型药物减少马立克氏病肿瘤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了理论基础。本试验采用CCK-8法确证DADS对MDCC-MSB-1细胞活力的影响,并运用吖啶橙(Acridine Orange,AO)荧光染色法对细胞凋亡的形态进行初步观察;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以及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在验证线粒体凋亡通路时,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表达,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活性,利用Q-PCR对caspase-9和caspase-3 mRNA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50、100和150μmol/L的DADS作用MDCC-MSB-1细胞24h后可以有效地降低细胞的活力百分比,呈剂量依赖性,同时,荧光染色观察发现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细胞胞质从均染向碎片的状态转变,并在150μmol/L时边聚程度明显可见。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诱导MDCC-MSB-1细胞停滞的G2/M期的数量增多,线粒体膜电位下降,Bax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9、caspase-3活性的上升以及mRNA的过表达。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将MDCC-MSB-1细胞阻滞在G2/M期,并通过诱导促凋亡蛋白Bax蛋白表达量增多,致使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继而增大线粒体膜的通透性,释放促凋亡因子,募集并激活其下游蛋白caspase-9,最终激活caspase-3,诱导细胞内线粒体通路的活化。Caspase-9和caspase-3 mRNA的过表达显示着DADS可以在转录水平上对MDCC-MSB-1细胞的凋亡蛋白进行调控。
李真诚[10](2019)在《DADS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大蒜提取物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诱导由鸡马立克氏病毒(MD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细胞系MDCC-MSB-1细胞增殖抑制的机制,从细胞通路方向研究DADS对MDCC-MSB-1细胞的阻滞机制,可以为预防马立克氏病引起肿瘤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加快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MDCC-MSB-1细胞为试验对象,建立空白对照组和药物组,不同浓度梯度药物DADS(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作用细胞24 h,初步探讨DADS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1)DADS对MDCC-MSB-1细胞形态的影响:OLYMPUS荧光显微镜下观察。(2)DADS对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的影响: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检测。(3)DADS对MDCC-MSB-1细胞G2/M期阻滞机制中相关蛋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CDK1、CyclinB1、WEE1、MYT1、P53和P21的蛋白表达。结果:(1)观察DADS作用细胞24 h后,细胞形态从浑圆透亮细胞核明显到细胞膜界限模糊胞内细胞器细胞核碎裂有明显变化,且药物浓度越高,变化越明显。(2)用50μmol/L、100μmol/L、150μmol/L浓度的DADS作用细胞24 h后,MDCC-MSB-1细胞的增殖在G2/M期明显受阻,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更明显,呈药物浓度依赖性趋势。(3)检测DADS作用细胞24 h后的细胞通路阻滞相关蛋白的表达如下:与未添加药物的对照组相比,CDK1蛋白表达增加,CyclinB1蛋白表达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WEE1和MYT1蛋白表达均上调,三个药物浓度的P21蛋白表与无药物组对比被下调,但三个药物组之间的表达差异性小。结论:DADS对MDCC-MSB-1细胞形态具有一定的影响;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可以诱导由MDV引起的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细胞系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增殖阻滞;其阻滞机制是通过调节WEE1/MYT1/CDK1/CyclinB1通路和P53/CDK1/CyclinB1通路中相关蛋白表达来使细胞增殖阻滞在G2/M期。
二、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癌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姜蒜精油抑制炭烤香肠中苯并[a]芘的形成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烧烤肉制品及其存在的问题 |
1.1.1 烧烤肉制品的研究现状 |
1.1.2 烧烤肉制品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
1.2 肉品加工过程中BaP的生成及抑制 |
1.2.1 肉品加工过程中BaP生成的影响因素 |
1.2.2 肉品加工过程中BaP生成的抑制措施 |
1.3 植物精油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
1.3.1 植物精油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
1.3.2 姜精油、蒜精油及其生物活性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5 本文技术结构框架图 |
第二章 生姜及其精油对烤肠品质和BaP生成的影响 |
2.1 材料与试剂 |
2.2 仪器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炭烤香肠的制备 |
2.3.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2.3.3 色泽的测定 |
2.3.4 风味物质的测定 |
2.3.5 电子自旋共振(ESR)的测定 |
2.3.6 姜精油成分的测定(GC-MS) |
2.3.7 BaP的测定 |
2.3.8 统计分析 |
2.4 结果与讨论 |
2.4.1 生姜对炭烤香肠品质的影响 |
2.4.2 生姜对炭烤香肠中BaP含量的影响 |
2.4.3 生姜水提取物、生姜精油对炭烤香肠中BaP含量的影响 |
2.4.4 生姜精油成分的测定及筛选 |
2.4.5 姜精油活性成分对炭烤香肠中BaP含量的影响 |
2.4.6 姜精油活性成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
2.4.7 姜精油活性成分对BaP形成的抑制规律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大蒜及其精油对烤肠品质和BaP生成的影响 |
3.1 材料与试剂 |
3.2 仪器和设备 |
3.3 实验方法 |
3.3.1 炭烤香肠的制备 |
3.3.2 DPPH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
3.3.3 色泽的测定 |
3.3.4 风味物质的测定 |
3.3.5 电子自旋共振(ESR)的测定 |
3.3.6 蒜精油成分的测定(GC-MS) |
3.3.7 BaP的测定 |
3.3.8 统计分析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大蒜对炭烤香肠品质的影响 |
3.4.2 大蒜对炭烤香肠中BaP含量的影响 |
3.4.3 大蒜水提取物、大蒜精油对炭烤香肠中BaP含量的影响 |
3.4.4 大蒜精油成分的测定及筛选 |
3.4.5 蒜精油活性成分对炭烤香肠中BaP含量的影响 |
3.4.6 蒜精油活性成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 |
3.4.7 蒜精油活性成分对BaP形成的抑制规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姜蒜精油活性成分抑制烤肠中BaP形成的机制 |
4.1 材料与试剂 |
4.2 仪器和设备 |
4.3 实验方法 |
4.3.1 炭烤香肠的制备 |
4.3.2 脂肪酸组成的测定 |
4.3.3 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的测定 |
4.3.4 羰基值和双烯值的测定 |
4.3.5 自由基相对含量的测定 |
4.3.6 BaP的测定 |
4.3.7 统计分析 |
4.4 结果与讨论 |
4.4.1 姜/蒜精油高活性成分对BaP前体物(脂肪酸)的影响 |
4.4.2 姜/蒜精油高活性成分对BaP形成过程(脂肪氧化裂解)的影响 |
4.4.3 姜/蒜精油高活性成分对总自由基相对含量的影响 |
4.4.4 姜/蒜精油高活性成分对BaP含量的影响 |
4.4.5 相关性分析 |
4.4.6 姜/蒜精油活性成分抑制BaP形成的机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2)蒜米、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大蒜概述 |
1.1.1 大蒜的化学组分 |
1.1.2 大蒜重要生理功能 |
1.2 大蒜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研究进展 |
1.2.1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制备方法 |
1.2.2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检测方法 |
1.3 大蒜加工研究进展 |
1.3.1 冷冻蒜米加工研究进展 |
1.3.2 即食蒜泥加工研究进展 |
1.4 大蒜加工过程中品质劣变及控制措施 |
1.4.1 大蒜加工过程中褐变反应 |
1.4.2 大蒜加工过程中的绿变反应 |
1.4.3 大蒜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损失 |
1.5 立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
1.6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主要试剂 |
2.3 主要仪器 |
2.4 试验方法 |
2.4.1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合成与分离鉴定 |
2.4.2 烫漂预处理对冷冻蒜米品质影响 |
2.4.3 烫漂处理对蒜泥品质影响 |
2.4.4 影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因素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分离及分析 |
3.1.1 大蒜素合成条件的探究 |
3.1.2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鉴定 |
3.1.3 GC-MS分析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
3.1.4 HPLC分析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
3.1.5 挥发性有机硫化物标准曲线的建立 |
3.2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 |
3.2.1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变化规律 |
3.2.2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酶活性变化 |
3.2.3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大蒜颜色的变化 |
3.2.4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水分状态变化规律 |
3.2.5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大蒜质构品质的变化 |
3.2.6 冷冻蒜米加工过程中微观结构与品质变化关系 |
3.3 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 |
3.3.1 蒜泥加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变化 |
3.3.2 蒜泥加工过程中蒜氨酸酶活的变化 |
3.3.3 蒜泥加工过程中颜色的变化 |
3.3.4 蒜泥加工过程中多酚和抗氧化性的变化 |
3.3.5 蒜泥加工过程中蒜泥微观结构与品质变化关系 |
3.4 影响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因素 |
3.4.1 不同溶液对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影响 |
3.4.2 浓度和温度对大蒜素稳定性影响 |
3.4.3 pH对大蒜素稳定性及其降解产物的影响 |
3.4.4 大蒜内源性物质对大蒜素稳定性影响 |
4 讨论 |
4.1 大蒜中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组成 |
4.2 烫漂对大蒜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生成的影响 |
4.3 烫漂对大蒜中挥发性有机硫化物变化的影响 |
4.4 大蒜素稳定性及影响其稳定性的内外源因素 |
5 主要创新点 |
6 结论 |
7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东北区域人群葱属植物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
2.2 排除纳入标准 |
2.3 高尿酸血症的诊断依据 |
2.4 体格检查 |
2.5 血液生化指标检查 |
2.6 膳食评估 |
2.7 协变量 |
2.8 统计学分析 |
3 结果 |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
3.2 研究对象的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 |
3.3 四种葱属植物摄入频次与HU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1 韭菜摄入频次与HU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2 洋葱摄入频次与HU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3 葱摄入频次与HU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3.4 大蒜摄入与HUA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3.4 亚组分析 |
3.4.1 按性别分层四种葱属植物摄入频次与HUA的关系 |
3.4.2 按年龄分层四种葱属植物摄入频次与HUA的关系 |
3.4.3 按民族分层四种葱属植物摄入频次与HUA的关系 |
3.4.4 按饮酒分层四种葱属植物摄入频次与HUA的关系 |
4 讨论 |
5 结论 |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
参考文献 |
综述 葱属植物摄入对高尿酸血症作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社会实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DADS下调DJ-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侵袭和抗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英文缩略语索引 |
第一部分 DJ-1、PTEN、p-Akt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病例资料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溶液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免疫组化染色 |
2.2.2 结果判定 |
2.2.3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DJ-1 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3.1.1 DJ-1 蛋白在胃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胃癌中的表达 |
3.1.2 DJ-1 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
3.1.3 DJ-1 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
3.2 PTE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3.2.1 PTEN在在胃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胃癌中的表达 |
3.2.2 PTEN表达与临床胃癌病理指标的关系 |
3.2.3 PTEN表达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
3.3 p-Akt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
3.3.1 p-Akt在胃正常组织、癌旁组织与胃癌中的表达 |
3.3.2 p-Akt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DADS下调DJ-1 负调控PTEN/Akt通路抑制人胃癌SGC-7901 细胞EMT与侵袭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系 |
2.1.2 实验质粒、载体、细胞株、菌株及慢病毒系统 |
2.1.3 主要试剂 |
2.1.4 关键试剂的配置 |
2.1.5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传代 |
2.2.2 DJ-1 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病毒包装 |
2.2.3 慢病毒转染SGC-7901 细胞以及稳定转染细胞株的筛选 |
2.2.4 q RT-PCR(荧光定量PCR) |
2.2.5 Western blot检测 |
2.2.6 CCK8 增殖实验 |
2.2.7 划痕愈合实验 |
2.2.8 Transwell侵袭实验 |
2.2.9 细胞免疫荧光 |
2.2.10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DADS对各胃癌细胞系DJ-1 表达的影响 |
3.2 慢病毒载体构建及病毒包装 |
3.3 DJ-1 高表达稳定细胞系的构建 |
3.4 qPCR检测DADS处理和转染细胞DJ-1 的表达水平 |
3.5 DJ-1与DADS对人胃癌SGC7901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6 DJ-1与DADS对人胃癌SGC7901 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
3.7 DJ-1与DADS对人胃癌SGC7901 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
3.8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人胃癌细胞DJ-1/PTEN/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
3.8.1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SGC7901 细胞PTENm RNA表达的影响 |
3.8.2 DADS 与DJ-1高表达对SGC7901细胞PTEN/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
3.9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人胃癌SGC7901 细胞EMT相关分子的影响 |
3.9.1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SGC7901 细胞EMT相关分子m RNA的影响 |
3.9.2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SGC7901 细胞EMT相关分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
3.10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DJ-1、PTEN及 EMT相关蛋白的定位与表达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DADS下调DJ-1 抑制人胃癌SGC7901 细胞对5-Fu的抗药性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细胞系 |
2.1.2 主要试剂 |
2.1.3 常用试剂的配置 |
2.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细胞培养与传代 |
2.2.2 qRT‐PCR(荧光定量 PCR) |
2.2.3 Western Blot检测 |
2.2.4 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
2.2.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
2.2.6 细胞免疫荧光实验 |
2.2.7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各种SGC7901 细胞增殖的影响 |
3.2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 凋亡的影响 |
3.3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各组细胞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
3.3.1 DADS 与 DJ‐1 高表达对各组细胞 Bcl‐2 表达的影响 |
3.3.2 DADS 与 DJ‐1 高表达对各组细胞 XIAP 表达的影响 |
3.3.3 DADS 与 DJ‐1 高表达对各组细胞 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
3.4 DADS与 DJ-1 高表达对人胃癌细胞抗药性的影响 |
3.5 免疫荧光检测P-gp、Bcl-2、XIAP及 Caspase-3 定位与表达 |
第4章 讨论 |
第5章 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部结论 |
综述 Role of DJ-1 in cancer: Recent advance |
References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5)百合科红葱水提物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葱属植物概述 |
1.1.1 植物学特征及分布 |
1.1.2 研究现状 |
1.1.3 红葱简介及研究现状 |
1.2 葱属植物活性成分概述 |
1.2.1 黄酮类化合物 |
1.2.2 多酚类化合物 |
1.2.3 有机硫化物 |
1.2.4 生物碱类化合物 |
1.2.5 有机酸类化合物 |
1.2.6 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
1.3 葱属植物药理作用 |
1.3.1 抗菌消炎作用 |
1.3.2 抗氧化作用 |
1.3.3 抗肿瘤作用 |
1.3.4 降血脂作用 |
1.3.5 抗血小板聚集 |
1.3.6 降糖作用 |
1.3.7 其他活性 |
1.4 本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原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1.4 供试菌株及细胞 |
2.2 红葱茎营养成分分析 |
2.2.1 一般成分分析方法 |
2.2.2 维生素类分析方法 |
2.2.3 氨基酸类分析方法 |
2.2.4 矿物质类分析方法 |
2.2.5 可溶性固形物分析方法 |
2.3 水提物制备 |
2.4 水提物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测定 |
2.4.1 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
2.4.2 总多酚含量测定方法 |
2.5 水提物化学成分鉴定 |
2.6 抗氧化活性研究 |
2.6.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2.6.2 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2.6.3 O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2.6.4 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 |
2.7 抑菌活性研究 |
2.7.1 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处理 |
2.7.2 菌种活化及培养 |
2.7.3 抑菌活性评价 |
2.7.4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2.8 抗癌活性研究 |
2.8.1 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
2.8.2 水提物对HepG2 细胞活性的影响(MTT法) |
2.8.3 水提物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2.8.4 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主要死亡类型判断 |
2.9 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3.1 红葱茎营养成分分析 |
3.1.1 一般成分 |
3.1.2 维生素类 |
3.1.3 氨基酸类 |
3.1.4 矿物质元素类 |
3.1.5 可溶性固形物 |
3.2 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分析 |
3.2.1 总黄酮 |
3.2.2 总多酚 |
3.3 水提物成分分析 |
3.4 抗氧化活性分析 |
3.4.1 铁离子还原能力 |
3.4.2 DPPH自由基清除 |
3.4.3 ABTS自由基清除 |
3.4.4 OH~-自由基清除 |
3.5 抑菌活性分析 |
3.5.1 抑菌活性评估 |
3.5.2 最小抑菌浓度测定 |
3.6 抗癌活性分析 |
3.6.1 水提物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3.6.2 水提物作用时间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
3.6.3 HepG2细胞凋亡率测定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二烯丙基三硫化物诱导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及重分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表 |
1 绪论 |
1.1 大蒜素的研究进展 |
1.2 DATS的药理学活性 |
1.2.1 DATS的抗肿瘤活性 |
1.2.2 DATS的其它药理学活性 |
1.2.3 DATS作为H_2S供体的生物学作用 |
1.3 DATS的药物开发 |
1.4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研究进展 |
1.4.1 甲状腺癌的病理分型及现有治疗手段 |
1.4.2 甲状腺未分化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
1.4.3 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治疗手段 |
1.5 存在问题 |
1.6 立题背景与意义 |
1.7 主要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与试剂 |
2.2 实验设备 |
2.3 实验方法 |
2.3.1 细胞培养与药物处理 |
2.3.2 细胞增殖率的测定 |
2.3.3 克隆形成率的测定 |
2.3.4 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测定 |
2.3.5 免疫印迹分析 |
2.3.6 彗星实验 |
2.3.7 细胞周期的检测 |
2.3.8 细胞核蛋白与细胞浆蛋白的提取 |
2.3.9 Hoechst33342/PI双染检测细胞死亡率 |
2.3.10 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
2.3.11 细胞3D培养 |
2.3.12 成球实验 |
2.3.13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
2.3.14 细胞内H_2S水平的检测 |
2.3.15 细胞上清液中H_2S水平的检测 |
2.3.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DATS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活力的影响 |
3.1.1 DATS对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3.1.2 DATS对8505C细胞活力的影响 |
3.1.3 DATS对8505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3.2 DATS对8505C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
3.2.1 DATS对8505C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
3.2.2 DATS诱导8505C细胞DNA损伤 |
3.2.3 DATS对8505C细胞ATM信号通路的影响 |
3.3 DATS对8505C细胞周期的影响 |
3.3.1 DATS对8505C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3.3.2 DATS对8505C细胞周期检查点的作用 |
3.4 DATS对8505C细胞凋亡的影响 |
3.4.1 DATS诱导8505C细胞凋亡 |
3.4.2 DATS对8505C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3.5 DATS对8505C细胞重分化的影响 |
3.5.1 DATS对8505C细胞分化表型的影响 |
3.5.2 DATS对8505C细胞钠碘同向转运体NIS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DATS释放H_2S对8505C细胞重分化的影响 |
3.6.1 DATS对8505C细胞外源性H_2S气体生成的影响 |
3.6.2 其它H_2S供体对8505C细胞活力的影响 |
3.6.3 其它H_2S供体对8505C细胞重分化的影响 |
3.7 DATS及其它H_2S供体对8505C细胞干性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1 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中干性基因SOX2的表达 |
3.7.2 DATS对8505C细胞内干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7.3 其它H_2S供体对8505C细胞内SOX2 表达的影响 |
主要结论和展望 |
主要结论 |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7)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大蒜素概述 |
1.1.1 大蒜素的生成 |
1.1.2 大蒜素的制备 |
1.1.3 大蒜素的生理活性研究 |
1.1.4 大蒜素的应用 |
1.2 大蒜素稳定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1 大蒜素的稳定性 |
1.2.2 大蒜素微胶囊 |
1.2.3 大蒜素脂质体 |
1.2.4 大蒜素聚合物胶束 |
1.2.5 大蒜素与巯基物质的结合研究 |
1.3 食物的模拟消化 |
1.3.1 体外模拟消化 |
1.3.2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消化特性 |
1.4 大蒜素抑菌活性研究 |
1.4.1 大蒜素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研究进展 |
1.4.2 相关结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进展 |
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1.5.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研究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仪器 |
2.2.1 材料与试剂 |
2.2.2 仪器与设备 |
2.3 试验方法 |
2.3.1 大蒜素的提取 |
2.3.2 大蒜素浓度的测定 |
2.3.3 大蒜素半衰期及分解动力学研究 |
2.3.4 乳清分离蛋白溶液的制备 |
2.3.5 超声预处理乳清分离蛋白 |
2.3.6 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测定 |
2.3.7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反应的单因素试验 |
2.3.8 响应面试验优化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的反应条件 |
2.3.9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建立 |
2.3.10 大蒜素及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稳定性的测定 |
2.3.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2.4 结果与分析 |
2.4.1 不同溶剂的大蒜素得率 |
2.4.2 大蒜素在不同提取溶剂中的贮藏稳定性 |
2.4.3 大蒜素的分解动力学结果 |
2.4.4 超声预处理对乳清分离蛋白巯基及二硫键含量的影响 |
2.4.5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反应的单因素试验结果 |
2.4.6 乳清分离蛋白与大蒜素反应的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 |
2.4.7 响应面最优条件验证结果 |
2.4.8 大蒜素与乳清分离蛋白结合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研究 |
2.4.9 贮藏时间和温度对TS及 TS-WPI结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结合率对TS-WPI结合物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影响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仪器 |
3.2.1 材料与试剂 |
3.2.2 仪器与设备 |
3.3 试验方法 |
3.3.1 WPI及不同结合率的TS-WPI结合物的制备 |
3.3.2 WPI及 TS-WPI结合物疏水性测定 |
3.3.3 WPI及 TS-WPI结合物内源性荧光测定 |
3.3.4 WPI及 TS-WPI结合物圆二色谱测定 |
3.3.5 WPI及 TS-WPI结合物傅立叶红外光谱测定 |
3.3.6 WPI及 TS-WPI结合物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测定 |
3.3.7 WPI及 TS-WPI结合物Zeta电位的测定 |
3.3.8 WPI及 TS-WPI结合物的粘度测定 |
3.3.9 WPI及 TS-WPI结合物SDS-PAGE凝胶电泳测定 |
3.3.10 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量测定 |
3.3.11 WPI及 TS-WPI结合物扫描电镜测定 |
3.3.12 WPI及 TS-WPI结合物的原子力显微镜测定 |
3.3.13 WPI及 TS-WPI结合物溶解度测定 |
3.3.14 WPI及 TS-WPI结合物乳化特性测定 |
3.3.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结构的影响 |
3.4.2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的Zeta电位的影响 |
3.4.3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表观粘度的影响 |
3.4.4 WPI及 TS-WPI结合物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 |
3.4.5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 |
3.4.6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微观结构的影响 |
3.4.7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功能特性的影响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TS-WPI结合物的体外消化特性分析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仪器 |
4.2.1 材料与试剂 |
4.2.2 仪器与设备 |
4.3 试验方法 |
4.3.1 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模拟消化样品的制备 |
4.3.2 模拟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的测定 |
4.3.3 模拟消化过程中消化率的测定 |
4.3.4 模拟消化过程中粒径大小的测定 |
4.3.5 体外消化样品分子量分布 |
4.3.6 体外消化产物的气质联用测定 |
4.3.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过程中自由氨基含量的影响 |
4.4.2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
4.4.3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粒径大小的影响 |
4.4.4 结合率对WPI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分子量分布影响 |
4.4.5 TS及 TS-WPI结合物体外消化产物的气质联用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TS-WPI结合物的抑菌活性及机制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仪器 |
5.2.1 材料与试剂 |
5.2.2 仪器与设备 |
5.3 试验方法 |
5.3.1 菌种活化及培养基的选择 |
5.3.2 最适菌悬液浓度的选取 |
5.3.3 样品的制备 |
5.3.4 双层板法抑菌试验 |
5.3.5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结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
5.3.6 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貌观察 |
5.3.8 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作用 |
5.3.9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含量的测定 |
5.3.10 β-半乳糖苷酶活力的测定 |
5.3.11 呼吸抑制率的测定 |
5.3.12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 |
5.4.2 大蒜素水提取物及结合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
5.4.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 |
5.4.4 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形貌 |
5.4.5 大蒜素水提物及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的作用分析 |
5.4.6 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蛋白含量 |
5.4.7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半乳糖苷酶活性的影响 |
5.4.8 大蒜素水提物和结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呼吸代谢的影响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8)饲喂蒜皮对湖羊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对照表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试验动物 |
2.1.2 饲料来源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仪器 |
2.2 方法 |
2.2.1 样品采集与保存 |
2.2.2 样品处理 |
2.2.3 检测 |
2.3 质量控制 |
2.4 数据预处理 |
2.5 代谢物分类与注释 |
2.6 统计分析与差异代谢物筛选 |
2.7 差异代谢物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数据质控 |
3.1.1 QC样本的色谱图重叠 |
3.1.2 化合物数量和峰面积差异 |
3.1.3 样本的主成分分析(PCA) |
3.1.4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
3.2 代谢物的分类和功能注释 |
3.3 差异代谢物的筛选结果 |
3.4 差异代谢物分析 |
3.4.1 差异代谢物聚类分析 |
3.4.2 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富集分析 |
4 讨论 |
4.1 对脂类代谢的影响 |
4.2 对氨基酸代谢的影响 |
4.3 对糖代谢的影响 |
4.4 对核酸代谢的影响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 |
(9)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对MDCC-MSB-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马立克氏病概述 |
1.1.1 马立克氏病毒诱导的免疫抑制 |
1.1.2 马立克氏病病毒结构基因与淋巴细胞肿瘤化 |
1.1.2.1 Meq基因 |
1.1.2.2 pp38基因 |
1.1.2.3 vIL-8基因 |
1.2 植物提取物抗鸡马立克氏病的研究进展 |
1.3 大蒜内烯丙基硫化物 |
1.3.1 抗癌功效及其机制 |
1.3.1.1 抗氧化作用 |
1.3.1.2 抑制致癌物激活 |
1.3.1.3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1.3.2 前瞻性临床作用 |
1.4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概述 |
1.4.1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
1.4.2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抗癌机制 |
1.4.2.1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抑制致癌物诱导的活动 |
1.4.2.2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
1.5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1.6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二章 DADS对 MDCC-MSB-1 细胞活力以及凋亡形态的影响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材料 |
2.1.1.1 主要仪器 |
2.1.1.2 主要试剂 |
2.1.2 方法 |
2.1.2.1 悬浮细胞的培养 |
2.1.2.2 药物准备及处理 |
2.1.2.3 DADS对 MDCC-MSB-1 细胞活力的影响 |
2.1.2.4 DADS对 MDCC-MSB-1 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 |
2.2 结果 |
2.2.1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 |
2.2.2 AO荧光染色观察结果 |
2.3 讨论与分析 |
2.4 小结 |
第三章 DADS诱导MDCC-MSB-1 细胞增殖抑制的机制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1.1 主要仪器 |
3.1.1.2 主要试剂 |
3.1.2 方法 |
3.1.2.1 细胞周期检测 |
3.1.2.2 Annexin V-FITC/PI 双染检测细胞凋亡 |
3.1.2.3 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 |
3.1.2.4 Caspase-3、Caspase-9 蛋白的活性检测 |
3.1.2.5 Western blot检测Bax蛋白表达 |
3.1.2.6 Q-PCR检测Caspase-3、Caspase-9 m RNA相对表达量 |
3.2 结果 |
3.2.1 DADS诱导MDCC-MSB-1 细胞周期阻滞 |
3.2.2 DADS诱导MDCC-MSB-1 细胞凋亡 |
3.2.3 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
3.2.4 DADS对MDCC-MSB-1 细胞内 Caspase-3、Caspase-9活性影响 |
3.2.4.1 Bradford法蛋白定量确定细胞接种量 |
3.2.4.2 Caspase-3、Caspase-9 活性检测 |
3.2.5 Bax 蛋白表达 |
3.2.6 Caspase-3、Caspase-9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3.3 讨论与分析 |
3.4 小结 |
第四章 结论和创新点 |
4.1 结论 |
4.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缩写词汇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0)DADS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马立克氏病与MDCC-MSB-1细胞的介绍 |
1.1.1 马立克氏病的发病途径及其发病机制 |
1.1.2 马立克氏病的防治 |
1.1.3 天然植物提取物对马立克氏病的药效 |
1.2 大蒜素和二烯丙基二硫化物的药理作用 |
1.2.1 大蒜素的防心血管疾病作用 |
1.2.2 大蒜素的抗癌抗肿瘤作用 |
1.2.3 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的药理作用 |
1.3 天然植物药用的应用前景 |
1.4 细胞增殖周期及G2/M期阻滞周期 |
1.4.1 细胞增殖周期与肿瘤细胞增殖的关系 |
1.4.2 G2/M期细胞周期阻滞机制的研究 |
1.5 本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细胞 |
2.1.2 试验主要试剂 |
2.1.3 试验器材 |
2.2 试验方法 |
2.2.1 细胞复苏与培养 |
2.2.2 药物的配制与分组处理 |
2.2.3 观察DADS对MDCC-MSB-1细胞形态的影响 |
2.2.4 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检测DADS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 |
2.2.5 Western blot法CDK1、CyclinB1、WEE1、MYT1、P53和P21的蛋白表达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DADS对MSCC-MSB-1细胞形态的影响 |
3.2 DADS对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的影响 |
3.3 DADS诱导MS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中相关蛋白的影响 |
3.3.1 DADS对MS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中WEE1、MYT1蛋白的影响 |
3.3.2 DADS对MS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中P53、P21蛋白的影响 |
3.3.3 DADS对MS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中CDK1、CyclinB1蛋白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4.1 WEE1和MYT1蛋白在G2/M期阻滞通路中的作用 |
4.2 P53和P21蛋白在G2/M期阻滞通路中的作用 |
4.3 CDK1与CyclinB1蛋白在G2/M期阻滞通路中的作用 |
第五章 结论与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癌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姜蒜精油抑制炭烤香肠中苯并[a]芘的形成及其机制研究[D]. 胡高峰.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2]蒜米、蒜泥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 张斌. 山东农业大学, 2021
- [3]东北区域人群葱属植物摄入与高尿酸血症关系的横断面研究[D]. 叶康.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4]DADS下调DJ-1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EMT、侵袭和抗药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D]. 夏红. 南华大学, 2020
- [5]百合科红葱水提物化学成分及体外活性研究[D]. 周燕燕. 西北大学, 2020
- [6]二烯丙基三硫化物诱导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凋亡及重分化的机制研究[D]. 郑江峡. 江南大学, 2020(01)
- [7]大蒜素-乳清分离蛋白结合物的制备、表征及其消化特性和抑菌活性研究[D]. 姜慧. 江苏大学, 2020(02)
- [8]饲喂蒜皮对湖羊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D]. 张加平. 安徽农业大学, 2020
- [9]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对MDCC-MSB-1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研究[D]. 张佩琪.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1)
- [10]DADS诱导MDCC-MSB-1细胞发生G2/M期阻滞机制的研究[D]. 李真诚.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