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名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197名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一、197例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闫西安[1](2021)在《后脱贫时代过疏化乡村社会联结问题研究 ——以J省T县六村为例》文中研究指明

霍鹏飞[2](2021)在《文化空间视域下汾阳地秧歌流变的审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朱厚伟[3](2021)在《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松芳[4](2020)在《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青稞糌粑为中心的藏族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饮食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在地化观察与研究,对青稞糌粑文化的特征、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重点考察了在饮食生活中,藏民族如何运用相关青稞糌粑的内部知识体系,理解并调适人同所处特殊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尝试通过地方性知识及“生长于斯”的经验性的“深描”,完成关于青稞糌粑的食物民族志写作。同时,从糌粑文化的个案研究出发,探索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的整体研究构架,及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路径,并试图与文化生态学、象征人类学等多种研究范式进行对话。藏区至今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围绕青稞糌粑的技艺、制度、信仰等传统文化知识体系形态,藏族饮食文化的综合特点在于:单一的食材、极简的烹制和规模化的生产,朴素与实用的形态背后却隐含有人类精神中更多的文明指数,并拥有与之相应的一套文化意义体系。论文首先梳理了藏人对青稞生成环境的认知和糌粑原料的获取过程;描述糌粑的生产制作与食用方式以及饮食制度;围绕在不同空间展开的各种仪式中糌粑作为信仰食物所呈现出的象征意义;探讨了糌粑作为藏人主食具有的感官、记忆与自我认同功能;以及在现代性实践中的现状及可能的未来走向。论文的主要观点总结如下四个方面:第一,饮食文化中,食物原料的生产环境决定人们的生计方式和饮食形态,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生态环境是决定饮食文化的主要因素,因此,整体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把握,应从“地理和人文的结合部”的角度去理解,方法论方面应注重饮食实践层面的综合考察。第二,作为生物性营养需要的糌粑和作为精神需求的糌粑之间相互转化,贯穿于藏文化的方方面面,使藏人对糌粑有着习惯性的忠诚,成为维系统一藏族传统文化的纽带。第三,藏人与青稞糌粑的互动,和与其所处青藏高原特殊环境之间相互调适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饮食文化对象征符号的运作,使食物的意义进入象征系统并成为破译文化的符码,在广泛的时空中扮演着连接人与所处环境之间的中介角色。不同文化赋予具有永恒功能的食物以不同的意义,生活在藏文化中的人们,在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和逻辑的象征体系之中,形成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知。同时,借助于象征符号的能动性运作,人与其所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调适终以和谐实现。第四,外来的饮食及其文化,扩大了藏族原有的饮食体系,丰富了本土糌粑为主食的饮食结构,而未替代糌粑酥油在藏族饮食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糌粑酥油为核心的饮食文化系统,在整体的藏文化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文化体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边界。论文力求把对青稞糌粑文化的探讨,贯穿一条鲜明的人文思想主线,糌粑为主兼及其他的饮食结构、“医食同源”的藏人饮食保健养生思想、生命平等的生态法则、尚“善”的人文观念和“尊老”的传统。

赵志华[5](2018)在《2009-2011年中国农村女性超重及肥胖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中国35-59岁农村女性超重及肥胖的流行趋势,为今后的超重肥胖及相关的疾病控制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取参加2009-2011年度中国31省农村女性“两癌”筛查中乳腺癌筛查项目的35-59岁的农村女性,其中2009年164050名,2010年300860名,2011年347120名,合计812030名。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居民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人口社会学因素,并按照统一的规范测量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通过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来计算获得,单位是kg/m2。为保证现场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问卷调查的质量,课题组对研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所有的连续性变量先进行正态性分布检验,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M±SD)来描述集中趋势及离散趋势,对偏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Median)及四分位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IQR)]来描述集中趋势及离散趋势。所有分类变量均采用例数及百分比来描述其分布。不同年龄、地区、民族、家庭收入、文化程度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所有分析均采用SAS 9.3分析完成,所有检验均采用双侧检查,检验水准α=0.05。结果:不同地区当中,华北地区35-59岁成年农村女性超重和肥胖比例高于其他地区(P<0.01),其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41.3%和11.9%。不同省市农村女性的超重和肥胖率同样存在显着差异(P<0.01),其中北京市农村女性的超重和肥胖率最高(43.4%和19.1%),海南省农村女性低体重率最高(12.1%),广西省农村女性正常体重比例最高(80.79%)。不同年龄组的体重指数分布情况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其中50-54岁组的超重和肥胖率最高,分别为33.6%和8.0%(P<0.01)。不同民族农村女性的体重指数分布情况显示,超重和肥胖比例高的民族为哈萨克族(34.38%,12.45%)和维吾尔族(35.60%,11.15%)(P<0.01)。随着文化程度的提高,超重和肥胖比例逐渐降低(P<0.01)。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超重及肥胖均呈现上升趋势(P<0.01)。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村女性身高、体重、超重肥胖率都呈上升的趋势,可见随着人群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超重肥胖率也会增加。随着年龄组的升高,身高呈现相对恒定的趋势,体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超重肥胖的比例同样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0-54年龄组最高。因此,对不同年龄段对超重肥胖的控制应主要集中在中年体重的控制。结论:1,2009-2011年度中国31省农村女性超重率、肥胖率较1992年以及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时期出现明显上升。2,超重率、肥胖率在不同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人群间存在差异。3,未来的超重肥胖干预措施应依据不同年龄、地区、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制定不同的干预措施。

王丹丹[6](2017)在《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健康现况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调查克拉玛依某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分析该社区老年人存在的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改善老年人健康水平的对策,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老年人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8月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某社区老年人2,214例,采用流行病学现况研究方法对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采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规范(2011年版)》统一设计的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对老年人群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生活方式三大项。一般体格检查中包括:身高、体重、体温、脉率、呼吸频率、血压、体重指数;实验室检查中包括:血常规、血脂、空腹血糖、肝功能、心电图检查、腹部B超;生活方式检查中包括: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吸烟、饮酒等情况。全部资料采用Epidata3.1软件录入,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多因素分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共调查2,214例老年人,男性955例,占43.13%,女性1,259例,占56.87%。老年人身高与体重平均值在不同年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在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随年龄增加而升高;老年女性不同年龄组间体型构成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各年龄段老年人在生化指标上差异不明显,老年人高血脂总人数为932人,占总人数42.10%,其中男性高血脂患病人数为398人,占男性总人数的41.68%,女性高血脂患病人数为534人,占女性总人数人42.41%;老年人糖尿病患病总人数为325人,占14.68%,其中男性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51人,占男性总人数的15.81%,60岁以上老年女性糖尿病患病人数为174,占女性总人数13.82%;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总人数为879人,占总人数的39.70%,男性高血压患病人数为318人,占男性总人数的30.30%,女性高血压患病人数为561人,占女性总人数44.56%,高血脂、糖尿病检出率在不同年龄段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血压检出率男性与女性均表现为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P<0.05),其中男性6064岁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最低,为21.88%,80岁及以上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41.30%;女性6064岁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最低,为27.51%,7579岁年龄段高血压检出率最高,为54.65%;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在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是否体育锻炼上无差异(P>0.05),糖尿病则表现为吸烟人群检出率高于不吸烟人群(P<0.05);Logisitic结果显示高血压的发生率随年龄及BMI升高而增加,且男性患病风险低于女性,糖尿病的发生率随BMI升高而增加。结论:1)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慢性病发生率较高,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2)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3)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高血压、高血脂检出率与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无关联,吸烟人群糖尿病检出率高于不吸烟人群;4)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生率随年龄及BMI升高而增加,且男性患病风险低于女性,糖尿病的发生率随BMI升高而增加。

秦跃川[7](2016)在《云南省玉溪市多个民族生化指标差异性研究》文中指出[目 的]云南省为多民族省份,在生活方式、遗传背景、社会文化、饮食结构、宗教信仰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少数民族与汉族均存在较大差异。现已有研究证实,不同民族之间不论生理生化指标,还是各种疾病的易感性均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参考区间主要是以汉族为参考人群,或者是以试剂说明书为参考标准,缺乏针对少数民族实验室检测项目的参考区间。本研究旨在了解少数民族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为探讨建立符合不同民族实际情况的实验室参考区间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7月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采集傣族、哈尼族和彝族三个少数民族血清样本共507例,其中傣族研究对象为甘庄街道人群,共217例(男性67例,占31%,女性150例,占69%),平均年龄47.51±10.04岁;哈尼族研究对象为因远镇人群,共123例(男性54例,占44%,女性69例,占56%),平均年龄50.29±14.79岁;彝族研究对象为洼垤乡人群,共167例(男性74例,占44%,女性93例,占56%),平均年龄43.78±11.35岁;汉族研究对象为玉溪市红塔区体检人群,共269例(男性141例,占52%,女性128例,占48%),平均年龄46.68±11.88岁。通过调查表形式对研究对象的民族、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家族史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进行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 ApoA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100(Apolipoprotein B100, ApoB 100)、脂蛋白(a)(Lipoprotein(a), Lp(a))、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 γ-谷氨酰转肽酶(y-glutamyltransferase,γ-GT)测定。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多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a=0.05。[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傣族、哈尼族、彝族及汉族每组间除γ-GT(P=0.05)外其余生理生化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C、HDL-C、 LDL-C、ApoA1、ApoB100、Lp(a)、UA、Hcy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民族男性组之间除LDL-C (P=0.73)外其余生理生化指标包括BMI、Lp(a)、TBIL、 DBIL、γ-GT、TC、HDL-C、ApoA1、ApoB100、UA、Hcy、IBIL,以及吸烟史、饮酒史、饮食习惯、家族史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民族女性组之间除γ-GT(P=0.40)和吸烟史(P=0.43)外其余生理生化指标包括BMI、TC、HDL-C、LDL-C、 ApoA1、ApoB100、Lp(a)、UA、Hcy、TBIL、DBIL、IBIL,以及饮酒史、饮食习惯、家族史、吸烟史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傣族、哈尼族、彝族和汉族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民族和性别差异性,建议根据不同性别分别建立符合各民族特征的参考区间。

张燕春[8](2016)在《甘肃省临夏州高脂血症流行病学调查》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州人口血脂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确定本地区居民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的基本水平以及该地区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同时对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调查以乡镇、社区为单位,对年龄在20岁及以上全州居民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抽取被调查者的肘正中静脉血并填写调查表,将异常值剔除后整理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计纳入1414人,剔除异常数据后,剩余1195人,甘油三酯(TG)1.44±0.95mmol/L、总胆固醇(TC)4.36±0.93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C)3.16±0.89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1.97±0.68mmol/L。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1]的诊断标准,该地区高脂血症(包括边缘升高及升高)的患病率为41.1%,标化率为27.0%,汉族人口患病率为23.4%,回族人口患病率为83.4%;男性患病率为41.56%,女性患病率为40.78%;对各年龄段患病率进行统计,各年龄段的患病率分别为7.4%、33.6%、42.8%、42.1%、50.6%、48.8%。对不同民族高脂血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汉族人群的影响因素为吸烟、肉食数量、饮酒、高血压、腰臀比(WHR)、肥胖、最高体重维持时间,回族人群的影响因素为肉食数量、高血压、腰臀比、肥胖、最高体重维持时间。结论:甘肃省临夏州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不同民族之间血脂指标和患病率差异极大,回族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汉族,高脂血症的影响因素也不一致。中青年男女实际高脂血症患病率并没有差异,老年女性高脂血症患病率明显升高;各年龄段高脂血症患病率呈现出与年龄成正相关逐步升高的趋势。

梁伟[9](2016)在《甘肃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现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甘肃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现状及治疗现状进行横断面研究,获得甘肃省中老年居民最新的高血压患病率,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并对比既往资料,掌握目前甘肃省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的基本特点及患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掌握甘肃省最新的高血压治疗现状,为甘肃省中老年人群制定下一步防治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甘肃全省范围内依据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原则,共抽选20160个分别来自城市和农村的调查样本家庭,选择其中年龄≥45岁的中老年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电话提前预约、集中人群调查和家庭补查的方法,进行资料填写和身体测量检查。对收集的人口学信息、生活资料、疾病资料及体格检查数据应用EpiDate3.1软件进行多人双遍录入,并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获得本次调查患病率及治疗情况,并依据不同人口特征进行分组比较。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本次甘肃省中老年居民患病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①2013—2014年甘肃省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粗率为36.20%,标化率35.0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患病率分别是35.23%和37.10%(标化率33.92%和36.05%)。②正常高值血压检出比率是39.74%,高血压总知晓率50.47%、而治疗率和控制率仅为40.15%和17.56%,其中农村地区明显低于城市(P<0.01),城乡人群患病率分别为35.96%和36.44%。③甘肃省回族、藏族、汉族中老年居民患病差异明显(37.31%vs.36.94%vs.35.82%,P<0.01),回族与藏族人群患病率较汉族人群相比略高,且回族与藏族不同性别人群间患病率无明显差异。④本次调查分析显示,低教育水平、低收入、非在职、抽烟、饮酒、口味偏咸、口味非常咸、未控制饮食、有家族史、从不运动、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并发其他疾病等影响因素为甘肃省中老年人群患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⑤本次调查显示,甘肃省所有地区中患病率最高的地区为甘南藏族自治州,最低的地区为兰州市,患病率分别为38.55%和34.21%。并且地区患病差异明显,甘肃省西部地区患病率整体偏高。⑥2013—2014年甘肃省中老年人群患脑卒中比例为6.0‰,本次调查显示高血压病是甘肃省中老年人群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⑦城乡高血压患者诊断途径差别较大,其中城市地区42.55%的中老年人群因症状就诊,而农村地区42.81%的居民因其他疾病就诊确诊。⑧调查显示,生活方式干预能明显促进患者降低血压值。⑨使用2种以上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患者比例为23.73%,其中使用传统复方制剂的人群占83.91%,仅有53.56%的患者拥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结论甘肃省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较10年前增长明显,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众多不良生活方式和人口因素影响着中老年居民的血压控制情况。居民降压药物选择存在很多不合理现象,且服药依从性差,整体血压控制状况较差。

桂兰,罗冬梅,巴图[10](2013)在《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大量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证实,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复杂疾病.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吸烟等.这些危险因素对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有重要的意义.现通过查阅文献,对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进一步进行蒙古族人群心血管疾病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197例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97例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4)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摘要
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人类学的饮食研究
        (二)藏族饮食文化研究综述
        (三)青稞糌粑文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与结构框架
        (一)田野调查
        (二)民族志书写
        (三)文献研究
        (四)创新点
        (五)论文框架结构
第一章 作为糌粑原料的青稞
    第一节 青稞生成环境
        一 青稞(???)之名
        二 相关青稞生成环境的地方性知识
        三 世人眼中的青稞生成环境
        四 青稞的生成条件基础
    第二节 青稞种子的由来
        一 从词源看青稞的由来
        二 从传说故事看青稞的由来
        三 从民间歌谣看青稞的由来
        四 从考古成果看青稞的由来
        五 从遗传学看青稞的由来
        六 其他关于青稞的起源
    第三节 青作衍生的文化事象
        一 青作农耕
        二 秋收与储藏
        三 青作农耕工具
        四 青作农耕仪式
    第三节 青稞的社会生命
        一 维系藏文化的纽带
        二 可持续粮食系统与生态饮食
        三 西藏文明的基石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作为藏人传统主食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糌粑的制作消费
        一 “硪塔”(?)——炒与磨
        二 糌粑种类
        三 糌粑的食用
        四 糌粑“配菜”:汤与酱
    第二节 糌粑“伴侣”
        一 酥油奶渣酸奶
        二 茶与酒
        三 蕨麻与糖
        四 盐、辣椒及其他副食品
    第三节 共食
        一 时间与空间
        二 “好吃”还是“好想”
    第四节 相关糌粑饮食器具及其特点
        一 器具分类
        二 象征特点
    第五节 糌粑食俗礼仪与禁忌
        一 饮食与礼仪
        二 饮食禁忌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作为藏人信仰食物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宇宙观中的神与食
        一 藏人三界宇宙观
        二 宇宙观中的人神鬼
        三 祭品及其象征
    第二节 献给神的食物
        一 “桑什糌”(?)
        二 “切”(?)
        三 “朵玛”(?)
        四 “协玛”(?)
        五“夏卓”(?)
    第三节 超度镇鬼驱秽的食物
        一 “苏”(?)
        二 “栗”(?)
        三 “朵”(?)
    第四节 取悦“鲁”的食物
        一“鲁卓”(?)
        二 “鲁朵”(?)
        三 “塔鲁”(?)
    第五节 加持食物
        一 尼其(?)
        二 “撮则”(?)
        三 “希喇”(?)
    第六节 小结
第四章 自我与他者论述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青稞与大米:食物的隐喻
        一 作为藏人的青稞
        二 作为他者的大米
    第二节 野蛮与文明:一个非问题的问题
        一 饮食行为
        二 饮食观念
        三 烹饪方式
    第三节 糌粑共同体:关于族群认同
        一 “共食”:文化上的共同感受
        二 “味道”:共同的饮食记忆
        三 食物:自我的转喻——隐喻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作为现代性实践中的青稞糌粑
    第一节 藏人当下饮食结构中的青稞糌粑
        一 主食变辅食
        二 主食变保健养生品
        三 主食变奢侈食品
    第二节 “公家”话语体系中的青稞糌粑
        一 实施工程:补助粮食、易地育人
        二 营养餐计划:不吃糌粑的中小学生
        三 “问鼎和羹”:饮食是最大的民生
        四 兼业模式:农牧生业+打工
    第三节 当下社会生活中的青稞糌粑
        一 青稞糌粑从羊皮袋到塑料袋
        二 现代餐饮中的青稞糌粑
        三 吃与不吃:饮食安全与健康
        四 青稞糌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五节 小结
结论
    一 “两青”相遇:生物自然选择与人类文化共同的创造
    二 “章葛”糌粑:藏族饮食文化的调适机制
    三 “郭纳糌萨”:糌粑个案对藏族传统饮食文化研究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2009-2011年中国农村女性超重及肥胖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肥胖容易引起的疾病
    3.2 超重肥胖产生的因素
    3.3 农村女性超重和肥胖人群控制体重的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女性超重肥胖引起的乳腺癌等疾病的研究现状
    综述参考文献
附件1
致谢
个人简历

(6)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健康现况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内容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3.2 体格检查
        3.3 实验室检测
        3.4 诊断及界定标准
    4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7)云南省玉溪市多个民族生化指标差异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甘肃省临夏州高脂血症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调查对象、方法等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
    2.3 诊断标准
    2.4 数据处理原则
    2.5 质量控制
        2.5.1 样品采集、运输及储存过程等前期的质量控制
        2.5.2 血脂血糖检测等后期的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样本人口组成情况
    3.2 血脂基本水平
    3.3 高脂血症患病率
    3.4 高脂血症影响因素研究
        3.4.1 汉族人口高脂血症影响因素研究
        3.4.2 回族人口高脂血症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章 结论
    4.1 临夏州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
    4.2 不同民族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
    4.3 不同性别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
    4.4 不同年龄段人群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
    4.5 高脂血症影响因素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9)甘肃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高血压病主要临床并发症
    1.3 国内外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1.4 正常高值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1.5 中老年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1.6 甘肃省高血压流行病学现状
    1.7 甘肃省中老年高血压调查及防治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样本量估算
    2.3 抽样方法
    2.4 调查方法
    2.5 诊断标准及测量方法
        2.5.1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
        2.5.2 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定义
        2.5.3 肥胖的相关定义
        2.5.4 其他相关定义
        2.5.5 血压的测量方法
        2.5.6 体重测量方法
        2.5.7 身高测量方法
        2.5.8 腰臀围测量方法
    2.6 质量控制
        2.6.1 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2.6.2 现场调查质量控制
        2.6.3 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2.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7.1 数据录入
        2.7.2 统计分析
    2.8 研究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甘肃省中老年居民高血压调查基线资料
    3.2 甘肃省中老年居民不同年龄及性别高血压患病情况
    3.3 甘肃省中老年居民城乡患病情况比较
    3.4 甘肃省不同民族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
    3.5 甘肃省各地区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情况
    3.6 甘肃省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3.7 甘肃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3.8 甘肃省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现状
第四章 讨论
    4.1 甘肃省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及防治现状
    4.2 甘肃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10)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现状
2 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现状
    2.1 蒙古族人群高血压
    2.2 蒙古族人群血脂异常
    2.3 蒙古族人群高血糖
3 蒙古族代谢综合症与肥胖

四、197例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后脱贫时代过疏化乡村社会联结问题研究 ——以J省T县六村为例[D]. 闫西安. 吉林大学, 2021
  • [2]文化空间视域下汾阳地秧歌流变的审视[D]. 霍鹏飞.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3]时空社会学视角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模式研究[D]. 朱厚伟.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青稞糌粑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D]. 松芳. 西南民族大学, 2020(09)
  • [5]2009-2011年中国农村女性超重及肥胖现状的调查研究[D]. 赵志华. 天津医科大学, 2018(02)
  • [6]克拉玛依市某社区老年人健康现况及对策研究[D]. 王丹丹.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4)
  • [7]云南省玉溪市多个民族生化指标差异性研究[D]. 秦跃川. 昆明医科大学, 2016(02)
  • [8]甘肃省临夏州高脂血症流行病学调查[D]. 张燕春. 兰州大学, 2016(11)
  • [9]甘肃省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及治疗现状研究[D]. 梁伟. 兰州大学, 2016(11)
  • [10]蒙古族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 桂兰,罗冬梅,巴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标签:;  ;  ;  ;  ;  

197名蒙古族中老年知识分子血脂水平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