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Implementation of SNMP and AgentX in SDH Management Network(论文文献综述)
钟磊[1](2019)在《面向气象数据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气象数据是气象领域开展预报和研究的基础。气象数据的准确、可靠和安全与否直接影响数据的传输、加工和天气模式预测等工作,进而影响监控系统、数据加密解密等方面的设计。现阶段气象系统在资料传输、运行监控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气象系统网络结构相对落后,然而传输时效、质量控制与处理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却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优化网络结构和加强气象数据传输的能力亟待提高。第二,气象数据多以明文存储。随着气象数据的战略价值不断提升,国内外以窃取敏感气象数据为目的的攻击渗透不断增加,明文存储面临信息泄露的风险不断增大。第三,多数气象信息监控系统相互独立,各系统重要性定位不清,同时缺乏必要的关联关系,导致各类告警需要人工进行分析和处理才能实现故障源定位,处理效率相对较低。本文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出发点,首先通过设计MSTP和MPLS VPN混合组网的方案,对国家级和省级气象部门之间数据传输时效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等进行优化,解决了气象网络稳定性不足和资料到报时间无法满足考核节点要求的问题。然后利用机器学习的有关技术,通过Louvain算法确定各系统的重要性和系统之间的连接关系,使用逻辑回归和TF-IDF算法对原有告警日志进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完善新系统的告警内容,以此为基础设计一套全流程的数据监控系统,将原有多个系统的监控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从数据到报信息到设备运行情况的全面监控,最大限度地提高运维监控效率,解决原有监控运维的低效问题。最后,初探可搜索加密技术在气象数据存储方面的应用:首先利用时效性要求相对较低的监控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检索来验证其可用性;进而选取部分核心气象数据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其在气象领域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本研究方案创新性如下:(1)在气象领域应用混合组网方式,解决国省气象部门之间气象数据交互时效性问题。(2)实现国家级气象业务系统的全面监控,通过有关机器学习算法对监控过程进一步优化,提高整体运维效率。(3)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简单的可搜索加密算法并在实际环境下进行了验证,为该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决国家级和省级气象数据传输和监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对全国各省级气象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谭佳慧[2](2018)在《网络配置数据自动转换工具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认为在网络管理中,网管通过北向接口管理设备,其中命令行是北向接口最为常用的协议形式。命令行以字符串形式存在,需要将其转化成设备可识别的配置数据才可下发。然而一条命令行对应的后端配置数据处理代码行数高达几千条,如此庞大的代码量无疑提高了研发人员的开发难度。此外用户需求的变动引入新功能,配置模型不断改变,功能代码需要不间断的调整与改进,导致维护难度加大。经过分析比对,发现网络配置处理代码相似度高,各功能函数实现流程和逻辑处理方式差异性较小,符合自动化代码生成的特点。在数据通信主控系统软件平台开发中,MIB相关代码是网络配置管理下发的重要实现部分。软件平台要求MIB表数据结构必须满足的RFC协议中规定的语法要求,同时MIB表的增、删、查、改回调函数,各表回调函数功能相似度高,且代码量大,易引入编码错误,不利于产品敏捷开发的进行。为解决该技术问题,考虑开发工具实现自动化代码生成。本论文结合XML语言的数据描述能力和Python语言解析XML文档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自动生成网络配置数据的工具。论文主要工作可以归纳如下:(1)通过对网络管理系统中网络配置下发流程的分析,详细介绍了MIB在网络管理中的作用和应用场景。(2)分析MIB表数据结构代码和MIB表的增、删、查、改回调函数代码的特征点,对代码中相似度高的部分建模。(3)通过XML语言描述MIB代码生成规则,Python解析、转换XML中描述的软件平台数据结构生成基于配置业务模型的XML命令行文件和MIB代码文件,来实现网管面向业务模型的配置,下发和管理。本网络配置生成工具在满足MIB语法规则和实现MIB代码在开发平台中功能的同时降低了开发的工作量,加快了产品的开发速度。
李亚栋[3](2017)在《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自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物联网有其自身的特点,物联网中的节点网络拓扑变化迅速,难以形成固定的网络中心:节点间作用距离有限,链路通断变化频繁;网络具有异构性和多样性等。这些特点使得物联网对于其网络的管理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网络管理平台以及网络管理功能已经不再适用。本文设计实现了一种专门针对物联网节点的智能网络管理平台,该网管平台可以实现对物联网节点的灵活管理。在深入研究物联网的网络结构和特点以及物联网的网络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物联网网管硬件平台和软件设计平台,设计了本文研究的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考虑到物联网中的节点正向着厂家和设备的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选择采用传统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的网管的模式保证系统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同时,为了适合物联网节点的接入,本文选择树莓派作为智能网管的硬件平台;利用NET-SNMP开发包作为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的软件开发平台,通过主子代理模式实现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在该网管平台上实现灵活添加被管理物联网节点的解决方案,该方案主要包括MIB文件生成模块的设计、代理开发框架模块的设计以及中间件程序模块的设计。应用情况表明,本文设计的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可以管理各种物联网节点,对上层应用可以提供开放的调用接口,对下层物联网节点可以实现方便灵活的增加。
王晨秋[4](2016)在《基于SNMP的异构网络管理代理终端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规模不断扩大,网络结构日益复杂,对网络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加。由于异构网络拓扑结构异常复杂,网络节点在通信协议上具有异构性,异构网络管理遇到极大的挑战。简单的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SNMP)提供了一套良好的网络管理框架和实现方法,为不同种类的设备定义的统一的接口与协议,非常适合异构网络的管理。本文主要研究基于SNMP协议的异构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系统的设计,提出一个新型的网络管理模型,并对无线Mesh网络与ZigBee网络进行建模,根据异构网络的特点设计并扩展管理信息库(Management Information Base,MIB)。针对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采用SNMP的AgentX代理框架对无线Mesh网络进行管理,将SNMP代理的功能划分为主代理和子代理两部分。主代理负责使用SNMP协议同管理者进行交互,子代理则是管理功能的具体实现,完成对被管对象的直接控制。然而,ZigBee网络属于非TCP/IP网络,网络节点硬件资源有限,具有节点多、规模大、拓扑结构动态变化的特点,SNMP协议不适合直接部署在ZigBee网络上。本文采用SNMP的委托代理(Proxy Agent)框架,将ZigBee网络的参数信息抽象为MIB对象,通过对管理者与ZigBee网络节点间的协议进行转换,实现了对不支持SNMP协议的节点对象的管理。最后,搭建无线Mesh网络与ZigBee网络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代理终端运行状态稳定、性能良好,实现了 SNMP对异构网络的有效管理。
鲍凯狄[5](2015)在《HINOC设备网络管理机制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三网融合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的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是下一代网络发展的方向。高性能同轴电缆接入网技术(HINOC,HIgh performance Network Over Coax)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HINOC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基于同轴电缆实现高速宽带网络接入的方案。HINOC技术提供高速网络服务,不需要对原有的电缆线路进行改造或升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HINOC技术需要实现一套针对HINOC网络的管理机制,更好的对HINOC网络进行管理,提高网络服务质量,监控HINOC设备的运行状态。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针对HINOC设备的网络管理机制。首先,根据网络管理的通用功能和HINOC网络的特点,分析HINOC网络管理机制的需求并制定了网络管理的功能;其次,对比分析了几种不同的网管实现方案,根据HINOC网络管理机制的需求和HINOC设备的特点选择了使用委托代理的方案;然后,按照选择的方案,实现了HINOC网络管理机制,包括委托代理设备上的SNMP代理软件,委托代理上的OAM模块,HINOC设备上OAM模块以及网络管理功能的驱动层接口函数;最后,根据软件测试理论,设计网络管理机制的测试方案,搭建测试环境,验证各个模块之间的交互是否正确,在此基础上验证HINOC网络管理机制整体的功能和性能指标。本文实现的网络管理机制可以实时地探测HINOC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对HINOC局端设备(HB)和HINOC终端设备(HM)直接进行管理,支持HINOC设备的QoS,黑白名单等管理,对于异构化的HINOC设备的支持较好,为有效地管理HINOC网络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
马莹[6](2015)在《扩展到MANET网络的OSPF协议的管理与实现》文中指出网络技术在不断的进步,无线网络也得到了普及,移动自治网络(MANET)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是未来网络发展的主要发展趋势,MANET网络指的是一种无线移动的通信网络,它是由自带无线收发装置移动节点组成。本文是基于实践项目,需要实现路由的控制及管理。最短路径优先(OSPF)协议是被广泛使用的路由协议,向MANET网络扩展的OSPF路由协议将OSPF路由域和MANET路由域融合到了一起,这样可以降低OSPF协议在MANET网络中的开销。同时引入了 SNMP协议来管理路由协议并且收集信息。本文实现了路由管理及控制,参考了 OSPF-MDR协议中提出的混合的路由方案,在OSPFv3协议基础之上,加入了新型的无线接口。SNMPv3是最新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本文深入研究了 SNMPv3的管理机制。首先,本文介绍了 MANET网络,研究了向MANET网络扩展的OSPF协议,研究了 OSPF-MDR协议的MDR选举算法、Hello报文、接口及邻居状态机和LSA泛洪等,并将OSPF-MDR与OSPF-MPR、OSPF-OR进行了比较,三者中OSPF-MDR是能够减小开销的。其次,本文使用SNMP协议管理和收集了电台信息,本文介绍了 SNMP原理并通过扩展MIB(管理信息库)文件提升了 SNMP的功能。SNMPv3含有两个代理协议,SMUX协议和AgentX协议,通过比较分析,选择了一种适合我们项目的入手实现管理功能。最后在以上协议的支持下,本文研发OSPF-MDR协议来管理路由并且扩展了 SNMP协议来收集无线电台的信息,信息主要包括电台参数和位置信息。本文在基于Linux平台实现,通过编写新的代码和配置文件改进Quagga。OSPF-MDR协议实现后能够快速得出路由表。由于在MIB文件中参数会与OID值一一对应,因此在管理中MIB文件是收集信息的核心。
牟弘阳[7](2015)在《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业务需求的不断增长,光网络的发展历经了从最初的数字同步体系SDH到波分复用系统DWDM和融合了多业务的MSTP,发展到光传送网OTN和分组交换光网络PTN,现在又发展到第三代智能光网络一一软件定义光网络,对软件定义光网络各项研究迅速成为业界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光网络的发展,光网络的管理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中。但是其发展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光网络承载的业务种类越来越多,业务粒度范围越来越大,实现不同粒度和多种业务的配置和管理越来越复杂,因此,本论文把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的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作为研究内容之一。其次,光网络的管理并没有统一的国际和国家标准,各厂家设备都是采取私有协议进行网管信息的传输,不同厂商间的网管信息难以互通,对于不同厂家设备组成的光网络难于管理和维护,此时,对不同厂商设备网管系统的互连互通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最后,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如何同时实现网络的集中控制与集中管理,新型网络如何兼容传统网络,传统网络设备如何实现可编程管理等等。因此,本篇论文将软件定义光网络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作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论文针对光网络管理技术遇到的问题展开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多业务的网管系统;分别通过制定统一MIB库的方式和对网管信息进行解析适配的方式实现了多厂商网管信息的互连互通;研究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的网络管理技术,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几方面:1、研究多业务光传输网多种业务的配置和管理需求,设计并实现基于SNMP的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可以对语音业务串行数据业务、E1业务、以太网业务、卫星业务等多种业务进行统一传输和配置管理。通过制定统一MIB库的方式,实现了多厂商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互联互通。2、研究不同厂商OTN设备网管系统结构和原理,设计了OTN设备网管系统适配方案,实现了对OTN设备网管信息的记录和解析,分析了设备OTN网管信息协议帧结构,采用网管信息适配的方式实现了多厂商OTN设备网管信息的互连互通。3、研究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的架构,提出了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在原有三层结构上,加入虚拟组件层对网络功能进行抽象,实现光网络资源的虚拟化,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4、基于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和虚拟组件,研究了软件定义光网络网络管理技术,设计了部分网管功能模块,实现了SDON网络的集中控制与集中管理,同时实现了SDON网络管理对多设备多网络的兼容性。
安昭旭[8](2014)在《ATCA平台下多板卡间网管通信协议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对硬件架构和网络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CPCI (Compact PCI)是PICMG于1994提出来的一种总线接口标准,但是由于CPCI在带宽、性能和容量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网络设备发展的需求,下一代融合通信及数据网络设备采用了高性价比的ATCA标准。对网络设备进行管控需要网络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在大型网络设备中占有重要位置,但是传统的集中式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在可扩展性、可伸缩性和管理任务灵活分布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因此,研究ATCA架构下的网络管理技术成为当前有意义且迫切的任务。板卡间通信协议对网管系统动态、高效的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对网管模块中的板卡间通信协议进行研究与设计,目的是能够满足下一代互联设备对网管系统架构的要求。本文通过研究、学习网管系统的发展现状及相关知识和ATCA硬件平台,提出了主副代理架构的板卡间通信协议设计方案并借助安全高性能网关项目平台对方案进行了实现和测试。首先,本文在学习了网管协议的相关标准、分析了网管系统的网络结构和协议的层次结构,并研究了ATCA的相关知识之后,提出了板卡间通信协议的总体结构设计方案;然后对几种流行的网管协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在满足可扩展性和动态管理的条件下,选择了设计用到的AgentX和SNMP等板卡间通信协议。最后,本文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了板卡间通信协议的研发和设计,并在ATCA平台下对所做设计进行了实现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AgentX架构的板卡间的通信协议设计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而且其对动态扩展的支持和传输的高性能以及实现过程中的低开销都说明该设计能够满足下一代互联设备对网管系统架构的要求。
何伟[9](2014)在《光通信设备网管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网络管理的目的是实现对网络设备的有效管理,确保整个网络的可靠运行,提高整个网络的服务质量。随着通信网络规模日益增长,网络设备种类繁多,设备复杂度不断提高,如何有效地对设备进行管理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因此,网络通信设备的网管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管理技术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多种网络管理模型。其中,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已经成为网络管理的标准。基于SNMP的网管模型是建立在传统的C/S体系结构上,旨在通过管理端软件和代理端软件对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使网管系统功能强大、稳定可靠。另外,随着Internet的发展,Web网络管理模型成为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它使网元设备能够支持Web服务,管理人员能够在任何位置通过Internet实现对设备的管理,网络管理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同时新的Web技术的引入,如HTML5、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可使网管系统业务处理能力更强,更智能,界面更友好。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光通信设备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网管系统低功耗设计以及嵌入式网管系统图形化界面。论文首先对SNMP网络管理模型和Web网络管理模型进行了研究;其次,设计与实现了两种模式的SDH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最后对嵌入式网管图形化界面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嵌入式网管系统。本文的选题源自“SDH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开发”和“ROADM设备网管系统开发”等项目,其主要工作及创新点如下:1.研究了SNMP网络管理模型及协议体系,根据SDH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设备网管系统代理端软件的架构,完成了代理端软件的开发,并对网管软件进行了联调测试。该网管软件具有扩展性好,功能丰富,实时性高,功耗低等特点。2.研究了Web网络管理的方案和技术标准,探讨了SNMP网管设备的Web扩展方案。同时研究了基于嵌入式Veb Server的Web网络管理实现方案,设计了系统的结构,完成了关键模块的开发。利用Web响应式页面技术实现网管系统支持多终端(PC、平板和手机等)的友好访问是本文的个创新点。3.对嵌入式网管图形化界面进行了研究,依托ROADM设备,将嵌入式图形化软件包集成到设备中,使管理端和代理都集成在设备上。用户通过设备上的图形化接口对设备直接管理操作,实现了嵌入式网管系统。本网管系统不仅满足了传统的管理需求,而且具有轻便灵活、低功耗的特点,是本文的另一个创新点。
张洋[10](2014)在《光网络设备中网管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当前各大运营商的骨干网都采用IP层和光网络结合的承载方式,IP层负责对数据分组和转发,而光网络层负责大容量、超长距离的光通道传输。IP业务的大量出现,导致大颗粒数据业务的爆发性增长,光层网络的规模也逐渐扩大,OTN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出现了多厂家、多类型设备的复杂光网络。但各厂家设备都没有执行统一的网管标准而是采取私有协议进行网管信息的传输,不同厂商间的网管信息却难以互通,光网络也很难得到管理和维护。此时,对OTN设备网管系统的智能适配技术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数据业务量的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要求光网络能够按需动态分配网络资源、灵活调度大颗粒业务等。基于WSS和OPM的多维度ROADM光波长交换设备能够实现对光层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波长交换的业务调度,但各模块对网络资源的管控相互独立,缺乏灵活调度机制且可扩展性较差,因此对异构资源的集中管控和全局调度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基于项目“OTN系统网管适配技术的研究”、企业合作项目“基于SDH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的开发”及项目“基于WSS型ROADM设备的网管研究”,针对不同光网络设备的网管设计、适配技术及可编程网管架构展开研究,主要工作和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1.研究多厂家网管的适配技术,提出了一种OTN网管系统的智能适配方案。针对某厂家OTN设备,首先在本地网管与设备之间成功记录并解析出本地网管协议,实现上层网管命令的数据智能适配处理模块;其次参与设计特殊光收发模块,应对高速率OSC通道网管数据的记录和解析,并结合以太网封装协议,设计解析OSC中网管信息的底层封装处理模块的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为最终OTN网管系统智能适配的实现奠定基础。2.基于SDH技术和SNMP网管协议,设计与开发了基于SDH的智能多业务光传输系统的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端,采用模块化结构和标准化接口,系统功能完备,使用Java Twaver组件进行界面设计,具有较强的视觉效果、实用价值和创新意义。3.研究了基于WSS型ROADM设备的网管,不仅对波长交换模块的独立嵌入式网管进行设计与开发,提高光网络的管理效率且降低光网络功耗,而且在北向网管上采用与传统SNMP模型不同的SDN开放式架构,将控制面和数据面分离,并在控制器上层提供开发接口,实现对底层的波长交换模块可编程化、智能可控化的集中管理,达到优化网络资源的目的,这也是本论文的创新点之一。
二、Implementation of SNMP and AgentX in SDH Management Network(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Implementation of SNMP and AgentX in SDH Management Network(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气象数据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组网技术 |
1.1.1 组网技术简介 |
1.1.2 组网技术研究进展 |
1.2 全流程监控系统 |
1.2.1 全流程监控简介 |
1.2.2 全流程监控研究进展 |
1.3 可搜索加密技术 |
1.3.1 可搜索加密技术简介 |
1.3.2 可搜索加密技术研究进展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2 气象数据监控系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 |
2.1 混合组网结构分析与设计 |
2.1.1 原有网络结构和存在问题 |
2.1.2 混合组网结构设计 |
2.2 气象监控系统分析与设计 |
2.2.1 原有监控系统存在的问题 |
2.2.2 气象监控系统整体设计 |
2.2.3 监视库设计 |
2.2.4 监控系统优先级算法设计 |
2.2.5 监控系统告警信息算法设计 |
2.3 气象数据安全分析与设计 |
2.3.1 气象数据安全分析 |
2.3.2 可搜索加密技术结构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3 混合组网结构的实现 |
3.1 网络结构实现 |
3.1.1 路由实现 |
3.1.2 冗余实现 |
3.1.3 调整实现 |
3.1.4 验证设计 |
3.1.4.1 中断MSTP路由器 |
3.1.4.2 中断运营商MSTP网络 |
3.1.4.3 中断MSTP路由器下联链路 |
3.1.4.4 中断MPLS VPN CE1路由器 |
3.1.4.5 中断MPLS VPN CE2路由器 |
3.1.4.6 中断CE1和PE1之间链路 |
3.1.4.7 中断CE2和PE2之间链路 |
3.1.4.8 中断MPLS VPN路由器CE1下联链路 |
3.2 研究对比与验证 |
3.3 本章小结 |
4 气象数据监控系统的实现 |
4.1 系统功能实现 |
4.1.1 采集配置实现 |
4.1.2 数据库采集实现 |
4.1.3 FTP采集实现 |
4.1.4 SNMP采集实现 |
4.1.5 脚本采集实现 |
4.1.6 阈值判断实现 |
4.1.7 告警处理实现 |
4.1.8 故障关联分析实现 |
4.1.9 业务监控实现 |
4.1.10 实时资料主流程运行状态监视实现 |
4.2 研究对比与验证 |
4.3 本章小结 |
5 机器学习和可搜索加密技术实现 |
5.1 告警信息分级实现和验证 |
5.1.1 Louvain算法原理 |
5.1.2 Louvain算法在系统级别确定方面的应用 |
5.1.3 Louvain算法结果与验证对比 |
5.2 告警日志分析处理与验证 |
5.2.1 逻辑回归算法原理 |
5.2.2 TF-IDF算法原理 |
5.2.3 TF-IDF算法在告警优化过程中的应用 |
5.2.4 TF-IDF算法应用结果和分析 |
5.3 可搜索加密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可搜索加密算法简要实现 |
5.3.2 可搜索对称加密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网络配置数据自动转换工具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代码自动转换技术研究现状 |
1.2.2 网络管理与配置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2 网络管理信息库概述 |
2.1 网络管理模型 |
2.2 管理信息库MIB |
2.2.1 管理信息库MIB简介 |
2.2.2 管理信息结构SMI |
2.3 管理信息库MIB在数通软件平台中的应用 |
2.4 本章小结 |
3 网络配置数据生成器的相关内容 |
3.1 生成器开发语言简介 |
3.1.1 PYTHON语言 |
3.1.2 XML语言 |
3.2 生成器目标代码说明 |
3.2.1 模块内部数据结构相关代码 |
3.2.2 MIB结构相关代码 |
3.2.3 命令行XML相关代码 |
3.3 本章小结 |
4 网络配置数据生成器的设计与实现 |
4.1 生成器的设计 |
4.1.1 生成器整体框架 |
4.2 生成器的具体实现 |
4.2.1 XML建模文件的设计与实现 |
4.2.2 建模文件解析的设计与实现 |
4.2.3 自动生成代码的设计与实现 |
4.3 本章小结 |
5 网络配置数据生成器的测试与结果分析 |
5.1 生成器测试平台概述 |
5.2 网络配置数据生成器在数通软件平台的测试 |
5.3 配置数据功能调测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
附录2 主要英文缩写语对照表 |
(3)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网络管理的发展现状 |
1.2.2 物联网网络管理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2 网管平台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分析 |
2.1 物联网技术概述 |
2.1.1 物联网的概念 |
2.1.2 物联网结构特点 |
2.1.3 物联网架构 |
2.2 SNMP网管模型 |
2.2.1 SNMP发展历史 |
2.2.2 SNMP框架组成 |
2.2.3 OID树简介 |
2.2.4 SNMP的功能 |
2.2.5 网络管理模式 |
2.2.6 网络管理技术和功能 |
2.3 开发工具 |
2.4 本章小结 |
3 物联网智能网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
3.1 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 |
3.1.1 设计原则及思想 |
3.1.2 网管平台的系统设计 |
3.2 网管平台主代理的设计与实现 |
3.3 网管平台子代理的设计与实现 |
3.3.1 MIB简介 |
3.3.2 MIB文件的设计 |
3.3.3 数据交互模块 |
3.3.4 mib2c简介 |
3.3.5 参数类数据模块 |
3.3.6 实时类数据模块 |
3.3.7 告警类数据模块 |
3.4 本章小结 |
4 物联网节点智能化管理的实现和平台功能的测试 |
4.1 MIB文件自动生成模块 |
4.2 中间件模块 |
4.3 子代理框架模块 |
4.4 应用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4)基于SNMP的异构网络管理代理终端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1.4 文章结构 |
第二章 异构网络管理技术基础 |
2.1 网络管理概述 |
2.1.1 网络管理的功能 |
2.1.2 网络管理系统的组成 |
2.2 SNMP协议介绍 |
2.2.1 SNMP的实现结构 |
2.2.2 管理信息结构(SMI) |
2.2.3 管理信息库(MIB) |
2.2.4 共同体与安全控制 |
2.2.5 SNMP协议数据单元 |
2.3 无线Mesh网络介绍 |
2.3.1 无线Mesh网络概述 |
2.3.2 IEEE 802.11s概述 |
2.3.3 无线Mesh网络架构 |
2.3.4 基于SNMP的无线Mesh网络管理概述 |
2.4 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介绍 |
2.4.1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
2.4.2 ZigBee网络概述 |
2.4.3 基于SNMP的ZigBee网络管理概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SNMP的异构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的系统设计 |
3.1 异构网络系统介绍 |
3.2 系统总体目标和需求分析 |
3.3 系统方案的总体设计 |
3.4 无线Mesh网络管理模块设计 |
3.4.1 SNMP AgentX框架 |
3.4.2 无线Mesh管理模块设计 |
3.5 ZigBee网络管理模块设计 |
3.5.1 SNMP委托代理框架 |
3.5.2 ZigBee网络管理模块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SNMP的异构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的功能实现 |
4.1 无线Mesh网络部署 |
4.1.1 无线Mesh节点硬件设计 |
4.1.2 无线Mesh网络节点软件设计 |
4.1.3 无线Mesh网络搭建 |
4.2 ZigBee网络的部署 |
4.2.1 复合生理参数采集设备的设计 |
4.2.2 ZigBee网络搭建 |
4.3 网络管理工具的实现 |
4.3.1 Net-SNMP软件包介绍 |
4.3.2 Net-SNMP的移植 |
4.3.3 Net-SNMP命令 |
4.3.4 Net-SNMP的配置 |
4.4 无线Mesh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的功能实现 |
4.4.1 无线Mesh网络管理模块MIB需求与设计 |
4.4.2 无线Mesh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的实现 |
4.5 ZigBee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的功能实现 |
4.5.1 ZigBee网络管理模块MIB需求与实现 |
4.5.2 ZigBee网络管理代理终端的功能实现 |
4.6 测试与验证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论文使用符号说明 |
致谢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5)HINOC设备网络管理机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网络管理技术的需求和发展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网络管理概述 |
2.1 网络管理介绍 |
2.1.1 网络管理概念 |
2.1.2 网络管理功能 |
2.2 SNMP体系 |
2.2.1 SNMP网络管理模型 |
2.2.2 管理信息结构(SMI) |
2.2.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
2.3 以太网OAM |
2.3.1 OAM概述 |
2.3.2 OAM功能 |
2.3.3 OAM子层的层间服务接口 |
2.3.4 OAM工作模式 |
2.3.5 OAM链路事件 |
2.3.6 OAM环回模式 |
2.3.7 OAMPDU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网络管理系统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 |
3.1 HINOC技术概述 |
3.1.1 HINOC组网方案和拓扑结构 |
3.1.2 HINOC协议栈 |
3.2 HINOC网络管理需求分析和功能定义 |
3.2.1 HINOC网络管理需求分析 |
3.2.2 HINOC网络管理功能定义 |
3.3 网络管理实现方案 |
3.3.1 网络设备控制方式 |
3.3.2 网络管理架构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HINOC设备网络管理机制实现 |
4.1 网管管理机制软件框架 |
4.2 SNMP agent实现 |
4.2.1 SNMP agent流程图 |
4.2.2 Net-SNMP开发包介绍 |
4.2.3 Net-SNMP开发包的安装 |
4.2.4 Net-SNMP的配置 |
4.2.5 扩展代理开发 |
4.3 SNMP agent与OAM模块的接口 |
4.4 HINOC OAM模块实现 |
4.4.1 委托代理端OAM Client实现 |
4.4.2 OAM子层实现 |
4.4.3 HINOC设备的OAM Client和驱动接口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网络管理机制测试验证 |
5.1 测试理论基础 |
5.1.1 按测试方法分类 |
5.1.2 按开发阶段分类 |
5.2 网络管理机制的集成测试 |
5.2.1 SNMP agent和OAM模块的集成测试 |
5.2.2 委托代理的OAM模块和HINOC设备交互 |
5.3 网络管理机制的确认测试 |
5.3.1 验证目标 |
5.3.2 验证方案 |
5.3.3 验证结果 |
5.4 HINOC网络管理机制支持的功能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6)扩展到MANET网络的OSPF协议的管理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结构 |
第2章 扩展到MANET网络的OSPF协议 |
2.1 OSPF路由协议的介绍 |
2.2 移动Ad Hoc网络(MANET) |
2.3 OSPF-MDR的实现 |
2.3.1 MDR选举算法 |
2.3.2 Hello报文 |
2.3.3 邻居和接口状态机 |
2.3.4 LSA泛洪过程 |
2.3.5 OSPF-MDR与OSPF-OR、OSPF-MPR的比较 |
2.4 OSPF-MDR安全性 |
2.5 本章小节 |
第3章 SNMP管理协议的实现 |
3.1 SNMP协议 |
3.2 SNMP协议的应用 |
3.3 SNMP端扩展的两个代理 |
3.3.1 SMUX协议 |
3.3.2 AgentX协议 |
3.4 OID及MIB库 |
3.5 SNMP协议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OSPF-MDR协议及管理的实现 |
4.1 实现平台 |
4.2 信息提取系统框架图 |
4.2.1 Quagga改进模块 |
4.2.2 OSPF-MDR实现模块 |
4.2.3 SNMP管理模块 |
4.3 拓扑调试 |
4.3.1 拓扑的连接 |
4.3.2 拓扑建立时间测试 |
4.4 信息显示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7)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光网络中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研究背景 |
1.2 选题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
1.2.1 选题研究现状 |
1.2.2 研究意义 |
1.3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基于SNMP协议的智能多业务光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2.1 网络管理的关键技术和协议 |
2.2 基于SNMP协议的MSTP网管相关技术介绍 |
2.2.1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 |
2.2.2 SNMP 协议 |
2.3 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功能实现 |
2.3.1 网管总体设计目标 |
2.3.2 网管整体架构 |
2.3.3 MIB库设计 |
2.3.4 网管管理端详细设计 |
2.4 系统功能测试结果及多厂家互联互通测试结果 |
2.4.1 网管系统功能测试 |
2.4.2 多厂商设备互联互通测试结果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TN系统的网管协议解析适配技术研究 |
3.1 OTN 网络管理系统研究 |
3.1.1 OTN及OTN管理系统简介 |
3.1.2 OSC光监控通道 |
3.2 OTN网管智能适配方案 |
3.2.1 OTN网管适配需求 |
3.2.2 OTN网管智能适配方案 |
3.3 网管命令记录、解析和适配 |
3.3.1 配置类指令的采集与解析 |
3.3.2 主动上报指令的采集与解析 |
3.3.3 轮询类指令的采集与解析 |
3.3.4 OTN网管智能适配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的研究 |
4.1 软件定义网络(SDN)与软件定义光网络(SDON) |
4.1.1 软件定义网络 |
4.1.2 软件定义光网络 |
4.2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的优势与不足 |
4.2.1 SDON中存在的问题 |
4.2.2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 |
4.2.3 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的不足 |
4.3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 |
4.3.1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 |
4.3.2 虚拟组件层 |
4.3.3 SDON控制器设计 |
4.4 改进的软件定义光网络架构可行性验证 |
4.4.1 实验原理 |
4.4.2 实验所需软硬件设备 |
4.4.3 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 |
4.4.4 实验总结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软件定义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 |
5.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5.1.1 软件定义光网络发展现状 |
5.1.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研究现状 |
5.2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设计方案 |
5.3 基于虚拟组件的SDON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 |
5.3.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平面设计 |
5.3.2 软件定义光网络虚拟组件层管理模块设计 |
5.3.3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平面软件实现 |
5.4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5.4.1 软件定义光网络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
5.4.2 基于虚拟组件的SDON管理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与展望 |
6.2 研究生阶段其他工作总结 |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ATCA平台下多板卡间网管通信协议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目的 |
1.2 研究现状 |
1.2.1 网管协议及技术的发展 |
1.2.2 可扩展代理方案的提出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拟达到的目标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2 相关原理与技术 |
2.1 ATCA的相关知识介绍 |
2.1.1 ATCA 简介 |
2.1.2 ATCA 的核心技术 |
2.2 NET-SNMP体系结构与工作原理 |
2.2.1 SNMP的五种协议数据单元 |
2.2.2 SNMP消息的表示 |
2.2.3 管理信息库MIB |
2.2.4 AgentX 协议 |
2.3 开源路由软件Quagga介绍 |
2.4 Web管理相关原理与技术 |
2.5 本章小结 |
3 板卡间网管通信协议设计 |
3.1 安全高性能网关方案介绍 |
3.1.1 安全高性能网关的系统组成 |
3.1.2 安全高性能网关的软件框架 |
3.2 网管系统总体设计 |
3.2.1 系统网管模块设计的需求分析 |
3.2.2 代理扩展设计方案的选择 |
3.2.3 主代理/副代理模块流程图 |
3.2.4 代理扩展协议的选择 |
3.2.5 其它板卡间通信协议 |
3.2.6 网管系统总体设计概述 |
3.3 网管系统各功能设计 |
3.3.1 信息查询、设置功能 |
3.3.2 网管Trap功能 |
3.3.3 AgentX的MIB扩展功能 |
3.3.4 图形统计功能 |
3.3.5 板卡硬件信息修改功能 |
3.3.6 冗余功能 |
3.3.7 热插拔功能 |
3.4 本章小结 |
4 板卡间网管通信协议的实现 |
4.1 实现与测试环境介绍 |
4.1.1 硬件环境介绍 |
4.1.2 软件环境介绍 |
4.2 信息查询、设置功能的实现 |
4.2.1 功能实现所需软、硬件环境 |
4.2.2 软件配置 |
4.2.3 具体实现 |
4.3 网管Trap功能的实现 |
4.3.1 功能实现所需软、硬件环境 |
4.3.2 软件配置 |
4.3.3 具体实现 |
4.4 AgentX 的 MIB 扩展功能的实现 |
4.4.1 功能实现所需软、硬件环境 |
4.4.2 软件配置 |
4.4.3 具体实现 |
4.5 图形统计功能的实现 |
4.5.1 功能实现所需软、硬件环境 |
4.5.2 软件配置 |
4.5.3 具体实现 |
4.6 板卡硬件信息修改功能的实现 |
4.6.1 功能实现所需软、硬件环境 |
4.6.2 制作dos启动盘 |
4.6.3 具体实现 |
4.7 本章小结 |
5 板卡间网管通信协议的测试和分析 |
5.1 信息查询、设置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
5.2 网管Trap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
5.3 AgentX的MIB扩展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
5.4 图形统计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
5.5 板卡硬件信息修改功能的测试与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9)光通信设备网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生期间主要完成的工作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二章 网管理论及技术 |
2.1 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
2.1.1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 |
2.1.2 网络管理的功能 |
2.1.3 网络管理的目标 |
2.2 SNMP网络管理框架 |
2.2.1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
2.2.2 SNMP协议体系结构 |
2.2.3 管理信息结构和管理信息库 |
2.2.4 SNMP基本操作 |
2.3 Web网络管理框架 |
2.3.1 Web网络管理的实现方式 |
2.3.2 相关Web技术 |
第三章 光通信设备SNMP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3.1 SNMP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 |
3.1.1 项目背景及SDH设备简介 |
3.1.2 SNMP网管系统的设计 |
3.1.3 SDH多业务光传输设备需求分析 |
3.2 SDH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代理端软件设计 |
3.2.1 代理端的系统组成 |
3.2.2 代理端软件结构 |
3.3 软硬件平台 |
3.3.1 硬件平台 |
3.3.2 软件平台 |
3.4 SDH光传输设备网管代理实现的关键技术 |
3.4.1 自定义管理信息库的设计 |
3.4.2 代理自定义扩展实现 |
3.4.3 配置模块的实现 |
3.4.4 告警模块的实现 |
3.4.5 代理的配置模块 |
3.4.6 EoS流量控制研究 |
3.5 SDH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测试 |
3.5.1 测试概要 |
3.5.2 联调测试 |
3.5.3 测试结果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光通信设备Web网管系统的研究 |
4.1 Web网络管理模型研究 |
4.2 嵌入式Web网管系统的总体设计 |
4.2.1 系统的需求和目标 |
4.2.2 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整体架构 |
4.3 嵌入式Web网管系统关键模块设计与实现 |
4.3.1 嵌入式Web服务器实现 |
4.3.2 服务器端CGI程序实现 |
4.3.3 嵌入式数据库模块实现 |
4.3.4 前端GUI及响应式页面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嵌入式网管系统图形界面的研究 |
5.1 嵌入式图形界面网管系统的设计 |
5.1.1 ROADM设备简介 |
5.1.2 嵌入式网管系统结构 |
5.2 嵌入式网管系统实现 |
5.2.1 图形界面软件包MiniGUI |
5.2.2 实现方案 |
5.3 系统功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10)光网络设备中网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光网络背景和现状 |
1.2 论文研究意义 |
1.3 研究生期间主要工作 |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二章 光网络的网络管理研究 |
2.1 光网络及其设备原理 |
2.1.1 光网络结构 |
2.1.2 光网络设备功能 |
2.1.3 OSC光监控通道 |
2.2 光网络的网络管理设计 |
2.2.1 网管需求分析 |
2.2.2 整体架构设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TN系统网管智能适配技术的研究 |
3.1 数据捕获和分析工具介绍 |
3.1.1 数据捕获工具Wireshark |
3.1.2 数据分析比对工具 |
3.2 网管智能适配需求和方案 |
3.2.1 适配需求 |
3.2.2 适配方案 |
3.3 本地网管命令的记录与解析 |
3.3.1 轮询类命令 |
3.3.2 执行类命令 |
3.3.3 告警类命令 |
3.4 OSC通道网管信息的记录与解析方案设计 |
3.4.1 记录方案设计与测试 |
3.4.2 解析方案及封装协议 |
3.5 网管智能适配软件的设计 |
3.5.1 适配软件需求分析 |
3.5.2 适配软件整体架构 |
3.5.3 本地网管命令的上层数据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DH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的设计与实现 |
4.1 SDH传输系统 |
4.1.1 SDH技术原理及结构 |
4.1.2 SDH设备的网管需求 |
4.2 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技术 |
4.2.1 SNMP管理模型 |
4.2.2 SNMP在SDH网管系统中的应用 |
4.3 SDH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设计 |
4.3.1 设备原理与结构 |
4.3.2 网元管理系统的总体架构 |
4.3.3 网元管理系统管理端的详细设计 |
4.4 智能多业务光传输设备网管系统的实现 |
4.4.1 开发工具包Twaver Java |
4.4.2 系统拓扑管理界面的实现 |
4.4.3 系统配置管理界面的实现 |
4.4.4 系统故障管理界面的实现 |
4.4.5 系统性能管理界面的实现 |
4.4.6 用户管理及系统日志界面的实现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WSS型ROADM设备的网管研究 |
5.1 网管总体研究目标 |
5.1.1 基于WSS型ROADM设备背景 |
5.1.2 设备网管需求和目标 |
5.2 设备总体设计和网管实现方案 |
5.2.1 关键技术研究 |
5.2.2 设备模块化设计 |
5.2.3 网管整体实现方案 |
5.3 各光模块原理及其嵌入式网管设计与实现 |
5.3.1 光波长交换模块WSS |
5.3.2 光层性能监测模块OPM |
5.4 北向网管架构 |
5.4.1 SNMP管理架构 |
5.4.2 SDN控制管理架构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工作总结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缩略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Implementation of SNMP and AgentX in SDH Management Network(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气象数据监控系统的优化设计与研究[D]. 钟磊. 北京交通大学, 2019
- [2]网络配置数据自动转换工具的研究与应用[D]. 谭佳慧.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2018(05)
- [3]物联网智能网络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李亚栋. 北京交通大学, 2017(11)
- [4]基于SNMP的异构网络管理代理终端设计与实现[D]. 王晨秋. 北京邮电大学, 2016(04)
- [5]HINOC设备网络管理机制设计与实现[D]. 鲍凯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03)
- [6]扩展到MANET网络的OSPF协议的管理与实现[D]. 马莹.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5(07)
- [7]光网络中管理技术的研究[D]. 牟弘阳. 北京邮电大学, 2015(08)
- [8]ATCA平台下多板卡间网管通信协议的研究与设计[D]. 安昭旭.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2)
- [9]光通信设备网管技术的研究[D]. 何伟.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
- [10]光网络设备中网管技术的研究[D]. 张洋. 北京邮电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