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论文文献综述)
迟铭明[1](2018)在《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艺术风格之研究》文中提出黄安伦1949年生于广东番禺,加拿大籍华人,当代着名作曲家,教育家,指挥家,新音乐的代表人物。黄安伦的音乐作品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音乐创作领域,包括钢琴独奏,声乐,合唱,歌剧,电影配乐,室内乐等,堪称作品最多的中国作曲家之一。其作品气韵宏大,创作手法细致入微,将现代创作技巧与民族气息相结合,把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推向了世界,并为中西方音乐的融合与传承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很多国际比赛多次选定他的音乐作品为指定曲目,如《舞诗第二号》被定为“中国第一届全国长笛比赛”的指定曲目;《舞诗第三号》被定为“鲁宾斯坦钢琴比赛”的必奏曲目。除此之外,黄安伦还创作了两部具有独特风格的舞剧作品:其中一部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于1977年完成;另一部是《敦煌梦》,于1980年完成。《敦煌梦》这部舞剧把敦煌艺术、西方舞蹈和交响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新而独特的风格,其中的三段钢琴改编曲:《羽人舞》、《伎乐天》、《波斯舞》,即钢琴组曲《敦煌梦》被收录在曲集《黄安伦钢琴作品新编》当中。本文以钢琴组曲《敦煌梦》为研究对象,它的原型是芭蕾舞剧《敦煌梦》,由黄安伦先生创作于1979年至1980年之间。这部舞剧扎根于敦煌艺术文化,把敦煌艺术与西方的芭蕾舞和交响乐巧妙的融合在了一起,风格独特新颖,是一部充满幻想色彩的大型音乐作品。黄安伦先生将这部舞剧音乐中的三段乐曲,编配成组曲性质的同名钢琴组曲《敦煌梦》,于1980年完稿并收录。在中国钢琴作品史上,这部由舞剧改编成的钢琴组曲作品意义非凡。本文着重对钢琴组曲《敦煌梦》的艺术风格进行论证和阐述,对其创作背景,音乐本体,演奏以及艺术风格特征方面进行多元化,全方位的分析梳理和总结。并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探索作品的深层表现和文化内涵。本文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论文的研究目及意义、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创新体现;第二部分介绍黄安伦生平及其部分音乐作品,并重点对钢琴组曲《敦煌梦》的创作背景进行阐述;第三部分为钢琴组曲《敦煌梦》的音乐本体特征分析和演奏分析;第四部分,从作品艺术内涵和风格特点两方面着手,对钢琴组曲敦煌梦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语,对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这部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总结性阐述,并探索这部作品对中国钢琴音乐发展起到的重要影响和作用。
李梦婷[2](2013)在《黄安伦钢琴音乐《舞诗第三号》研究》文中认为黄安伦,祖籍广东番禺,1949年出生于音乐世家,旅加当代着名作曲家、指挥家、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创作体裁基本涉及所有领域,包括交响音乐、芭蕾舞剧、歌剧、合唱音乐、器乐独奏、声乐、戏剧音乐、电影音乐和电子音乐等。在所涉及众多体裁当中,黄安伦的钢琴音乐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有钢琴独奏曲、钢琴与乐队协奏、钢琴改编曲,其中大部分已被出版。《舞诗第三号》是由黄安伦创作于1987年,是他从耶鲁毕业后创作的“舞诗”系列的第三部作品,其创作灵感来自于1980年北京舞蹈学院一群青春朝气的学生,他在与舞蹈演员的接触中获得了创作的灵感——舞蹈演员的形体美感,运用钢琴与舞蹈同时在舞台上呈现的方式,使音乐、舞蹈、灯光交相辉映,视觉、听觉共同享受,构成诗一般的意境和情意。本文通过归纳、分析、总结等研究方法,对黄安伦的作品进行梳理总结,以了解黄安伦音乐的总体特征,并以《舞诗第三号》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从文化视角入手,挖掘乐曲中诗与舞的元素,分析不同艺术形式与音乐的融合,以探求该作品独特的文化特征、音乐特征以及创新手法。全文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章黄安伦与《舞诗第三号》,主要介绍了黄安伦的艺术经历以及《舞诗第三号》的创作背景以及理念。第二章《舞诗第三号》作品的意蕴,主要阐述分析的是《舞诗第三号》中诗和舞的文化特征,以及艺术特点。第三章钢琴演绎中的舞与诗,主要紧扣上一章所叙述的《舞诗第三号》中诗与舞的特点,对其在音乐中的演绎进行阐述,分析音乐中如何体现了诗与舞的意韵,并对作品的演奏诠释进行了分析。
廖红宇[3](2010)在《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的范围是钢琴传入福建至今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历史,包括钢琴演奏、教育、创作以及相关产业等方面的发展与演变,福建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以及在福建工作过、对福建钢琴音乐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相关人物及其相关事件。笔者试图通过较为广泛而深入地查考福建的民国档案、民国报刊、地方文献、当代刊物、网络资讯等相关史料,结合访谈见证福建钢琴艺术发展的前辈,运用历史学、音乐学、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梳理,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对待史料,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福建近现代历史上钢琴音乐的发展脉络和整体面貌,总结其发展缘起、阶段特征,深入探究钢琴音乐与地方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密切关联。力求开拓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史的研究思路,充实中国钢琴艺术史的区域性研究成果,为福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提供钢琴音乐发展方面的资料和补充。全文共分五章,前四章结合福建近现代发展阶段的历史背景,梳理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四个历史时期(萌芽期、初步发展期、曲折前进期和逐步繁荣期)的各个方面。第五章分析了福建钢琴音乐发展的三个特征,从近代基督教传播、福建人文地理、闽南文化三个方面的影响和作用,探究福建钢琴音乐发展的成因。本文认为:钢琴音乐是福建文化发展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与近代以来福建文化的整体发展同步。福建的钢琴音乐发展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和开放性特征。时代变迁、文化发展的需要对福建钢琴音乐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福建音专钢琴教育和鼓浪屿钢琴文化在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前者在20世纪上半叶的福州地区,后者在闽南地区,受不同地域文化的作用和影响,两者的发展特征和时代意义不同。尤其是独具一格的鼓浪屿钢琴文化,在近代基督教传播与闽南海洋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形成了鲜明而突出的区域性特征,成为闽南文化的新生事物之一,是中国新音乐发展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对于当代中国钢琴音乐发展具有显着意义。
黄安伦[4](2002)在《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文中指出 报载“2001年11月27日,被欧美乐评誉为‘国际之星’的旅美着名中国钢琴家许斐平,在去东北齐齐哈尔讲学途中遭车祸遇难,得年49。”噩耗传来,巨大的悲痛笼罩了整个音乐界。
二、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论文提纲范文)
(1)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艺术风格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 研究方法 |
1.文献研究法 |
2.实地调查法 |
3.归纳法 |
(三) 研究现状 |
(四) 创新体现 |
一、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的创作背景 |
(一) 黄安伦及其音乐作品 |
1.黄安伦简介 |
2.黄安伦音乐作品 |
(二) 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的创作背景 |
二、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作品分析 |
(一) 音乐本体特征分析 |
1.曲式分析 |
2.部分典型和声分析 |
3.调式调性 |
(二) 演奏分析 |
1.旋律分析 |
2.节奏分析 |
3.音色与触键 |
4.踏板的运用 |
三、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艺术风格分析 |
(一) 钢琴组曲《敦煌梦》艺术内涵 |
1.佛教、道教思想 |
2.民族乐器的音色“模仿” |
3.民族文化与西方舞蹈相融合 |
(二) 钢琴组曲《敦煌梦》风格特点 |
1.充满异域风情的音乐气质 |
2.浓郁的民族语言特征 |
3.与壁画融合丰富画面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黄安伦钢琴音乐《舞诗第三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绪论 |
一、 研究目的及意义 |
二、 研究现状 |
第一章 黄安伦与《舞诗第三号》 |
第一节 黄安伦的艺术经历 |
第二节 《舞诗第三号》的创作背景 |
第三节 《舞诗第三号》的创作理念 |
第二章 《舞诗第三号》作品的意韵 |
第一节 《舞诗第三号》中的诗 |
第二节 《舞诗第三号》中的舞 |
第三章 钢琴演绎中的诗与舞 |
第一节 钢琴演绎中的诗 |
第二节 钢琴演绎中的舞蹈特点 |
第三节 演奏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致谢 |
(3)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和意义 |
二、研究现状和基础资料 |
三、研究方法和论述构架 |
第一章 福建钢琴音乐的萌芽(1840-1911) |
第一节 近代福建社会的变迁 |
一、鸦片战争与福建 |
二、近代福建文教事业的兴起 |
第二节 钢琴初传福建 |
一、近代福建的西洋音乐文化活动 |
二、键盘乐器的运用 |
三、福建新音乐教育的启蒙与钢琴音乐教学活动 |
第二章 福建钢琴音乐的初步发展(1911-1949) |
第一节 民国时期福建社会的变革 |
一、民国时期的福建政治与经济 |
二、"五四"运动与福建的文化教育 |
第二节 钢琴教育的初步发展与专业性教育的萌芽 |
一、教会大学的钢琴教育 |
二、福建音专的钢琴教育 |
三、其他教育机构中的钢琴教学活动 |
第三节 钢琴音乐的传播与交流 |
一、教育活动中钢琴音乐的传播 |
二、抗战活动中钢琴音乐的传播 |
三、鼓浪屿的钢琴音乐交流活动 |
四、闽籍作曲家江文也的钢琴音乐创作 |
第三章 福建钢琴音乐的曲折前进(1949-1977) |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福建社会的发展 |
一、福建的政治与经济 |
二、文教事业的发展 |
三、福建的对外文化交流 |
第二节 钢琴音乐交流活动 |
一、福建本土钢琴演奏的沉寂 |
二、福建籍钢琴演奏家的创举 |
第三节 钢琴教育的酝酿 |
一、福建本土的钢琴教学情况 |
二、福建籍钢琴教育家在省外 |
第四节 钢琴音乐创作的探索 |
一、江文也的钢琴音乐创作 |
二、殷承宗的钢琴音乐创作 |
三、福建乡土情怀的钢琴音乐创作 |
第四章 福建钢琴音乐的繁荣发展(1978-2008)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以来的福建社会 |
一、社会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矛盾 |
二、福建对外文化交流的新发展 |
第二节 欣欣向荣的钢琴音乐交流活动 |
一、福建本土的钢琴交流活动 |
二、闽籍钢琴家在世界各地的演奏 |
三、钢琴制造业及相关产业 |
第三节 钢琴教育的普及性与专业性发展 |
一、钢琴教育的普及性发展 |
二、专业性钢琴教育再次起步 |
第四节 多元化的钢琴音乐创作 |
一、鼓浪屿专题的钢琴创作 |
二、福建乡土气息的钢琴音乐创作 |
三、现代钢琴音乐创作 |
第五章 福建钢琴音乐发展的特征与成因 |
第一节 福建钢琴音乐发展的特征 |
一、时代性特征 |
二、地域性特征 |
三、开放性特征 |
第二节 福建钢琴音乐发展的成因 |
一、基督教传播的影响与作用 |
二、福建人文地理的影响与作用 |
三、闽南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论文提纲范文)
一代大师 |
真正的艺术家 |
中国的!世界的 |
四、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论文参考文献)
- [1]黄安伦钢琴组曲《敦煌梦》艺术风格之研究[D]. 迟铭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8(09)
- [2]黄安伦钢琴音乐《舞诗第三号》研究[D]. 李梦婷.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1)
- [3]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 廖红宇.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7)
- [4]中国钢琴“国际之星”殒落——悼许斐平[J]. 黄安伦. 人民音乐,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