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李沛瑾[1](2021)在《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文中提出研究目的:通过收集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和保护因子,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为后续建立中西医结合治疗Ⅳ期NSCLC的有效方案及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信息,并通过门诊及电话进行随访获取最终生存状态,随访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1)回顾性队列研究:将中医药治疗作为暴露因素,按照暴露程度分为高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6个月)、低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 3个月且<6个月)和无暴露组(平均每年中医药治疗时间<3个月)三个队列,主要研究指标为OS和PFS;(2)生存分析:主要分析变量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吸烟史,家族史,分期(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Lung Cancer,IASLC 第 8 版),确诊时转移部位,原发肺癌位置,病理类型,基因突变,接受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中医药治疗等。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差异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再根据单因素分析的结果,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到与预后相关的有显着意义的因素变量,筛选出独立的危险因子及保护因子。结果:1.共纳入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截止至随访结束共计死亡230例,生存85 例。平均 OS 为 30.521±1.032 个月,中位 OS 为 29.7(95%CI:26.068,33.332)个月。1年累积生存率为81.0%,2年累积生存率为56.8%,3年累积生存率为39.4%,4年累积生存率为5.1%。截止到随访结束,共计进展311例,无进展4例。中位PFS为10.1(95%CI:8.572,11.628)个月。其中1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5.4%,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14.6%,3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为4.4%。2.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按中医药暴露程度划分为3组:高暴露组(94例)、低暴露组(73例)和无暴露组(148例),三组基线一致。经Log-rank检验和Breslow检验后认为,中医药高暴露组能明显延长OS和PFS,与低暴露组和无暴露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而低暴露组与无暴露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始骨转移、初始肝转移及初始肾上腺转移、基因突变、肺部手术、靶向治疗、中医药治疗、辨证汤剂治疗、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对Ⅳ期NSCLC的OS和PFS均产生影响;性别、吸烟史、病理类型、原发位置、免疫治疗、中医药联合化疗、中医药联合化疗和靶向治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生存期;化疗仅影响Ⅳ期NSCLC的无进展生存期。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OS的独立因素有:IVC期[HR=1.605(95%CI:1.092,2.359),P=0.016],吸烟史[HR=1.626(95%CI:1.153,2.293),P=0.006],靶向治疗[HR=0.468(95%CI:0.345,0.634),P=0.000],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510(95%CI:0.350,0.743),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263(95%CI:0.173,0.399),P=0.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Ⅳ期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因素有:肺部手术[HR=0.517(95%CI:0.365,0.730),P=0.000],初始肝转移[HR=1.973(95%CI:1.322,2.945),P=0.001],靶向治疗[HR=0.593(95%CI:0.434,0.809),P=0.001],辨证汤剂治疗3-6 个月[HR=0.358(95%CI:0.249,0.498),P=0.000],辨证汤剂治疗 ≥ 6 个月[HR=0.352(95%CI:0.365,0.730),P=0.000]。结论:本研究认为高暴露中医药治疗对改善Ⅳ期非小细胞肺癌的OS和PFS具有一定作用,辨证汤剂治疗联合靶向治疗改善预后的效果更加显着。
朱云腾[2](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对康莱特注射液等中药注射剂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治疗NSCLC(非小细胞肺癌)进行系统性评价,评估其临床有效性。并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使用过康莱特注射液的住院患者相关信息整理分析,探讨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和临床联合用药规律,结合TOPSIS法分析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一定依据。方法1.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维普网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平台(Wang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有关中药注射剂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文献。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相关文献进行筛选和纳入,并对所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提取;数据采用Wingbug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软件Stata 16.0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网状关系图、漏斗图等。2.利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系统),遴选该院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使用过康莱特注射液的住院患者基本信息及临床用药信息,对收集到的所有信息整理、清洗。利用SPSS 19.0、Clementine 12.0和Excel 2010等统计软件对整理过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关联性统计分析,同时采用加权TOPSIS法对该院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1.网状meta分析结果临床有效率: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GP治疗NSCLC优于单独使用GP,艾迪注射液联合GP治疗方案优于参附注射液联合GP(P<0.05);生活质量:艾迪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得力生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消癌平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鸦胆子乳注射液和参附注射液联合GP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优于单独使用GP方案(P<0.05);恶心呕吐和白细胞减少:14种中药注射液联合GP方案与单独GP方案无统计学差异(P>0.05)。2.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分析2.1患者基本信息统计通过对所有数据规范化清洗整理后,纳入1517例住院患者信息,共计1987例次独立病历。对1517例住院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其中,男性患者有833例(占54.9%),女性患者684例(占45.1%),男性多于女性;患者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96岁,平均年龄68岁,60岁~80岁年龄阶段的患者最多,有822例(占54.2%);收集的患者信息癌肿分类最多的为肺癌322例(21.2%),其次为结直肠癌238例(15.9%)、胃癌166例(10.9%);除去无肿瘤分期记录的862例,有分期记录的具体如下:Ⅰ期19例(占1.3%),Ⅱ期39例(占2.6%),Ⅲ期73例(占4.8%),Ⅳ期524例(占34.5%);有癌肿家族史记录(直系亲属或3代以内旁系亲属及配偶)的患者364例占24.0%,有药物过敏史记录的患者306例占20.2%,有食物过敏记录的患者24例占1.6%。2.2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统计通过对1987例次独立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康莱特注射液临床治疗中全部采用静脉滴注,一日一次方式给药;临床给药剂量大多数以单次剂量200 ml为主有1842例,占总病例数92.7%,最大日剂量为200 ml,最小日剂量为100 ml;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用药疗程最多的前三组为21天(191例次,占9.6%)、14天(123例次,占6.2%)、8天(110例次,占5.5%),平均疗程13天,临床给药疗程以11-20天疗程段居多(834例次,占比42.0%),其次为1-10天疗程段(827例,占比 41.6%)。2.3联合用药情况统计对使用康莱特注射液期间同时使用的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与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用药频次最高的前10种药物分别为氯化钾注射液、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人血白蛋白、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注射用泮托拉唑钠、呋塞米注射液、胰岛注射液素、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C8-24)、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对肺癌、结直肠癌、胃癌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主要以消化系统大类中的止吐药、免疫功能用药以及抗肿瘤中药注射剂使用较多,具体为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用重组人白介素-2、消癌平注射液等。2.4加权TOPSIS法评价分析对1987例次独立病历分析,相对接近度大于等于80%的1129例(占56.8%),相对接近度在60%~80%的658例(占33.1%),相对接近度在60%以下的有200例(占 10.1%)。结论1.网状meta分析基于网状meta分析和累积排序概率结果,黄芪多糖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艾迪注射液较其他中药注射剂相对有效;中药注射剂联合GP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有效率。2.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的适宜性通过对1987例次独立病历进行分析,结合加权TOPSIS法制定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用药合理性分析,可知该院康莱特注射液在给药方式、给药频次、给药剂量、适应症方面基本符合说明书要求,但在康莱特注射液使用疗程上与说明书规定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用药疗程不足。该院康莱特注射液整体使用情况较为合理,但仍需加强管理,确保患者安全、合理用药。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对临床联合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987例次独立病历中,共发生不良反应437例次,多表现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和发热。女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结直肠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肝癌患者。由于本研究中患者群体的特殊性,大部分为晚期肿瘤患者,患者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且大部分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此外,研究过程中存在原始数据记录不完整、数据缺失等现象。因此,根据以上信息无法将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康莱特注射液的使用直接相关联,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4.临床联合用药情况通过对整体联合用药情况分析可知,康莱特注射液临床治疗中主要与营养补充剂、消化系统用药、抗肿瘤中药注射剂联用较多;其次,对肺癌患者联合用药情况分析,结果显示采取姑息治疗的患者联用频次较高的为祛痰平喘药、止吐药,采取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主要以止吐药、免疫功能调节剂、抗肿瘤中药注射剂等使用较多,大部分为预防用药,以降低化疗所产生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临床联合用药整体较为适宜。
杨鸣[3](2021)在《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造成巨大疾病负担。尽管现有治疗手段取得了一定疗效,但仍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一系列加强辅助用药管理和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的通知出台。由于药品说明书对临床定位不清,循证证据不足,中药注射剂的市场份额迅速下降,亟需精准的循证证据支撑中药注射剂在临床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在中西医并重的政策下,中西药联合应用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最普遍的现状,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以“增效减毒”。然而对于“增效减毒”的本质仍需要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进一步深入探讨。目前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较少,可能与欠缺方法学指导有关,亟待对相关方法学要点和框架进行探索研究。目的明确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定位,以艾迪注射液为例,为临床实践提供全面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证据。在掌握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基础上,初步建立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框架和要点,为相关研究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在深入了解辅助用药、医保目录调整等政策背景的基础上,检索国家药监局网站、药智网、米内网等数据库,梳理历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调研用于恶性肿瘤的中药注射剂品种;以2019年版国家《医保目录》中抗肿瘤/辅助治疗肿瘤的10种中药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以上各类中药注射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检索时间2020年12月。排除题目摘要明显不符合的研究后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以中国知网的检索题录为资料,通过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及呈现;归纳受试人群病种、分期、中医证候、联合用药、对照和结局,以证据图谱展示,明确治疗或辅助治疗作用。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系统检索截至2020年12月发表的中药艾迪注射液治疗或辅助治疗恶性肿瘤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研究人员两两一组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根据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AMSTAR2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优先报告条目:PRISMA声明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完整性。归纳纳入研究基本特征,对生存率和肿瘤缓解、生活质量、恶性积液、放化疗副作用、免疫功能等结局进行分类综合。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本研究通过概括性评价,系统收集了近10年PubMed收录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评价方法,提炼其方法学要点,参考各国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指南和相关指导原则、国际临床试验质量与报告规范,结合当前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联合应用的临床实际现状,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框架和方法要点,提出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规范建议清单。结果研究一: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共发现30种曾经或当前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或辅助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其中2019版国家《医保目录》包含10个品种。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各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自2000年后发表数量显着增加,发表高峰在2014-2016年。各品种纳入研究的关键词中均包含“化疗”,VOSviewer关键词共现可视化图谱显示中药注射剂常与化疗联合应用,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原发性肝癌、结直肠癌等病种,以及恶性积液、癌痛、癌性疲乏等肿瘤相关症状体征,文献报告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减轻放化疗副作用的效应。证据图谱共纳入366项RCT和48项系统评价,217项(59.3%)RCT的干预措施包含复方苦参、参芪扶正和艾迪注射液,118项(32.2%)RCT的研究疾病为肺癌(118,32.2%),其次是结直肠癌(39,10.7%)和胃癌(39,10.7%)。355 项(97.0%)RCT 和所有系统评价都评价的是中药注射剂的加载作用。结局证据图谱显示RCT使用较多的结局包括肿瘤近期疗效指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仅艾迪和华蟾素注射液分别有2项RCT在生存期相关的结局中报告了一致的获益。与医保规定相比,证据明显不足的有华蟾素注射液治疗吞咽困难、猪苓多糖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与药品说明书相比,缺少相应证型临床证据的是参芪扶正注射液、康莱特注射液和注射用黄芪多糖。研究二: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的证据综合本研究共纳入了 52项艾迪注射液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系统评价。结果表明,肺癌(20,38.5%)、肝癌(10,19.2%)和结直肠癌(7,13.5%)是研究最多的肿瘤类型。14项(26.9%)纳入的RCT受试者为中晚期肿瘤患者。除1项研究之外,其余纳入的系统评价均使用艾迪注射液作为放化疗的加载疗法应用,对比单纯标准治疗(放化疗),显示出对生存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的明显获益。此外,联合疗法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减少放化疗带来的副作用。然而,仅2项(3.8%)系统评价采用AMSTAR2工具评价的结果为低质量证据,其余为极低质量证据,没有研究完整报告了全部27项条目,9项(17.3%)英文发表的系统评价研究报告了 25-26项。研究三: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在概括性评价中纳入了近10年发表的20项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的研究分别为平行组随机对照试验(3,15%)、交叉试验(6,30%)、单臂试验(8,40%)等,涉及心血管疾病(7,35%)、传染性疾病(2,10%)和恶性肿瘤(2,10%)等。研究的草药包括多种草药来源(6,30%)和单一草药提取物(14,70%),联合应用药物为药物代谢酶底物、鸡尾酒药物或在临床实践中与草药干预同时使用的药物。许多研究选择药代动力学结局作为测量终点,而其他研究则使用药效学结局。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提高依从性的策略。其他方法学要点包括:草药质量控制(9,45%),受试者体格检查(16,80%),受试者服用的药物、饮食摄入以及饮酒和吸烟习惯限制(18,90%)等。目前未发现中药注射剂-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研究,借鉴现有研究证据、指南和质量评价与报告规范,本研究创新地提出了 4点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前期研究工作基础建议,比较了不同研究设计应用于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优缺点,细化了研究人群特征和样本量计算方法,分别归纳了中药注射剂与指示药物、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提供结局指标选择与测量的建议。最终初步形成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评价相关研究的质量评价建议和报告规范建议。结论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中药注射剂品种繁多,中药注射剂多与化疗联合应用,在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等病种研究较多,对近期疗效指标、免疫功能和骨髓抑制有较一致的改善作用。《医保目录》中的各品种循证证据、说明书适应症和医保规定之间存在一定证据缺口。艾迪注射液可能对肺癌和肝癌生存期有获益,对大部分肿瘤生活质量和放化疗副作用有改善作用。但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均较低,限制了对艾迪注射液证据的解释和基于证据的应用。需要针对更有临床价值的原发性肝癌和肺癌进行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补充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证据。单臂前后对照研究和随机交叉试验是最常使用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在未来的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中应增加对方法学细节的描述。本研究初步梳理完成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的方法学要点,提出了中药注射剂与化疗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报告建议清单和质量评价建议清单,为未来相关临床研究提供了方法学支持。
杨梦娜[4](2020)在《补肺消积饮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补肺消积饮联合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疗效、安全性及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方面的影响,同时探讨血清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按照入选标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及病房住院的患者中,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间EGFR突变为阳性且辨证属气阴两虚型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予补肺消积饮联合EGFR-TKI治疗,对照组单用EGFR-TKI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中医证候积分、无进展生存期(PFS)、KPS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清CEA、CA125、CA199表达水平。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肺外转移情况、肿瘤分型及临床分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近期疗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ORR)为53.3%,疾病控制率(DCR)为86.7%;对照组ORR为42.2%,DCR为88.9%,两组ORR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得到改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3%,对照组为24.44%,治疗组在中医证候总积分及证候疗效评价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PFS:治疗组中位PFS为15.3个月,对照组为16.3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KPS评分:治疗后,两组KPS评分均较前提高(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53.33%,稳定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26.67%,稳定率为8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肿瘤标志物水平:治疗后,两组血清CEA、CA125、CA199表达水平均较前降低,且治疗组各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本研究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治疗组皮疹及腹泻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肺消积饮联合EGFR-TKI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提高近期疗效,改善中医症状,提高KPS评分,提高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可以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的表达水平,且联合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药物治疗的近期疗效。
姜婷婷[5](2020)在《基于效率边界我国基本药物综合评价遴选探索研究 ——以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文中认为
刘娟[6](2020)在《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药应用文献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肺癌是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以非小细胞肺癌为多。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其特点和优势。收集整理古今文献资料,探讨古代肺癌相关病证证治特点;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探讨古今用药特点,尤其是现代非小细胞肺癌的组方规律;以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通过Meta分析对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以阐述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方法:1.收集整理古代文献资料,分析其中肺癌相关病证肺积、息贲、息积历代证治特点,从中分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思路。2.收集整理现代中医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公开文献,通过Access建立肺癌方剂数据库。运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网络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古今用药特点、配伍规律。3.选择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试验,以Meta分析方法,对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结果:1.从古代文献可见,正气内虚、情志失调、痰热壅结、寒凝内滞等均可导致肺积、息贲、息积的发生。《内经》中所述息积主要症状为胁下满,气逆;《难经》所述息贲主要症状为覆大如杯、洒淅寒热,喘咳等。在历代的发展中形成了扶正补虚、攻邪消积、温中理气、化痰解郁、分期论治等治法。2.共收集历代记载的古方157首;现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剂1649首(去重后1347首)。现代文献中包括放化疗联合中药方1023首,未手术方365首,单独使用中药方318首,术后方44首。共出现单味药物444种,其中今方413种,古方132种。数据挖掘结果显示古代方剂中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是陈皮、木香、甘草、桂枝、吴茱萸、人参、干姜、槟榔、桔梗、青皮等理气化痰、补虚、温阳药;现代方剂中支持度较高的药物是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麦冬、白花蛇舌草、北沙参、党参、半夏、薏苡仁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利湿药。古方中药对支持度较高的为槟榔-木香、桂枝-陈皮、青皮-陈皮、桔梗-人参等,药组支持度较高的是黄连-乌头-厚朴、黄连-乌头-人参、黄连-厚朴-人参等,以理气药配伍温阳药或理气药配伍补虚药为主;今方中药对支持度较高的为白术-黄芪、茯苓-白术、茯苓-黄芪、北沙参-麦冬等,药组支持度较高的为茯苓-白术-黄芪、甘草-茯苓-白术、甘草-茯苓-黄芪等,以补气养阴药为主。网络图显示古方黄连-巴豆霜、丁香-胡椒、沉香-胡椒,今方中以川贝母-五味子,山慈菇-五味子,川贝母-仙鹤草、山慈菇-仙鹤草关联度较高。3.Meta分析共纳入63篇RCT文献,涉及病例4976例。Meta分析显示临床有效率[RR:1.25,95%CI(1.16,1.33),p=0.000],临床控制率[RR:1.11,95%CI(1.07,1.15,p=0.000)],KPS 评分变化情况[WMD:7.136,95%CI(3.913,10.360),p=0.000],KPS升高及稳定率[RR:1.842,95%CI(1.621,2.094),P=0.000],体重增加[RR:1.749,95%CI(1.398,2.188),P=0.000],体重降低[RR:0.505,95%CI(0.402,0.633),P=0.000];免疫指标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方面,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其中改善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皮疹、发热等不良反应,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Egger’s检验提示临床有效率、临床控制率、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降低、Ⅲ+Ⅳ度白细胞降低、Ⅲ+Ⅳ度血小板降低、Ⅲ+Ⅳ度恶心呕吐不存在明显的发表偏倚。结论:1.产生于秦汉时期肺积、息贲、息积等理论,对于肺癌的认识及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其理论在历代的演变中亦有丰富和发展,经历代医家的不断丰富形成了攻补兼施、内外兼治等治疗理念。2.数据挖掘结果显示治疗肺积、息贲、息积的药物组成以陈皮、木香、桔梗等化痰理气药为主,常辅以吴茱萸、干姜、肉桂等温阳通脉药;现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以黄芪、白术、茯苓、甘草、麦冬、沙参等益气养阴为主,常配伍白花蛇舌草、半夏、薏苡仁等清热解毒、化痰利湿药。3.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药联合化疗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改善生活质量,稳定体重,减少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血红蛋白降低、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刘泽静[7](202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作为一种恶性肿瘤,在遗传、环境以及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近年来NSCLC的患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NSCLC患者,临床治疗具有难度大和生存率低等特点。目前,对于NSCLC的临床治疗以化疗为主要治疗手段,尽管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会产生血小板减少症(Chemotherapy-induced thrombocytopenia,CIT)等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其中,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emcitabine cisplatin,GP)化疗方案致CIT的发生率最高。因此,分析NSCLC患者GP化疗方案致CIT的危险因素,不仅有利于避免减少化疗剂量和疗程的延迟,而且有利于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12月于山西省中医院肿瘤科、肺病科及山西省肿瘤医院中医科接受GP化疗方案的597例NSCLC患者为对象,于首次化疗前对所选患者的一般资料予以调查,并依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制定的通用不良事件属于标准4.03(CTCAEv4.03)对GP化疗方案实施期间发生的CIT进行记录。在分析GP化疗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基础上,依据是否发生CIT分为CIT组和非CIT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的方法,对GP化疗致CIT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对597例NSCLC患者采用GP化疗方案予以治疗,其总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以及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1.1%、77.6%、57.8%。GP化疗前后的血小板数值分别为(71.3±22.3)×109/L、(121.1±49.7)×109/L。血小板数值最低值时间和恢复到正常值时间分别为(6.4±1.5)d、(7.2±6.1)d。同时,由GP化疗方案致CIT的发生率为57.8%。而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显示化疗致CIT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质量指数、多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放疗、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嗜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型。结论:采用GP化疗方案对NSCLC患者展开治疗,其尽管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且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会产生较高的CIT不良事件,而年龄、体质量指数、多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放疗、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中医证型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应予以高度关注和重视。
刘云安[8](2019)在《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概述》文中提出肺癌(Lung cancer)是世界上常见恶性肿瘤,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80%左右,绝大多数患者在获得诊断时疾病已发生远处转移,失去手术与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机会,姑息性化疗成为他们治疗的主要选择。随着全球工业化,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大气污染等,导致恶性肿瘤患病率不断上升,肺癌俨然成为人类第一大杀手(死亡率第一),而随着全球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肺癌患者越来越多,50%以上晚期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在65岁以上。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中心SEER(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End Results)资料显示诊断时美国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已达到71岁[1]。国外从事胸外科的学者一致以70岁以上作为老年肺癌的年龄标准,WHO也予以认同[4]。驱动基因阴性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目前临床常规治疗是放疗和化疗,这些治疗仅适用于分期较晚且一般状况较好的患者,有限延长生存期。由于老年生理性功能退化与伴随疾病的存在,使老年肺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下降,不良反应增加,老年NSCLC的治疗倍受重视。因此,研究老年NSCLC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邱慧令[9](2019)在《扶正法治疗Ⅳ期肺腺癌生存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108例影响晚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因素及生存分析,研究中医扶正法治疗,以及中西医综合治疗肺腺癌的优势,为晚期肺腺癌住院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3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三科所收治的Ⅳ期肺腺癌患者108例,男性64例,女性44例,据其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中医药治疗组17例,化疗组22例,中西医综合治疗组69例,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28日。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中位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通过寿命表方法计算出1、2年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当遇到三组间比较时利用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并取(P<0.05/3=0.0167)认为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风险比例,及95%可信区间,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中医药治疗组、化疗组、中西医综合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60、21.47及36.50月。3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中医药组76.00%,50.70%,化疗组81.80%,50.00%,中西医综合治疗组91.00%,68.50%。单因素分析后得出:性别(P=0.040),首诊PS评分(P=0.014),首诊是否有骨转移(P=0.009),首诊是否有脑转移(P=0.017),首诊CA125(P=0.000),首诊白介素2(P=0.003),中医药治疗时间(P=0.000),靶向药治疗时间(P=0.010)),不同治疗分组(P=0.015)。提示:性别、首诊PS评分、首诊是否有骨转移、首诊是否有脑转移、首诊CA125、首诊白介素2、中医药治疗时间、靶向药治疗时间、不同治疗分组是影响Ⅳ期肺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首诊PS评分,首诊是否有骨转移,首诊CA125是晚期肺腺癌的预后独立因素。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可以为晚期肺腺癌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中医药治疗持续时间与患者生存期相关。
刘思远[10](2019)在《基于IL-6/PI3K/Akt/mTOR通路探究肺抑瘤合剂抑制肺腺癌的临床与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肺抑瘤合剂对ⅢB或Ⅳ期肺腺癌患者临床疗效,并利用动物、细胞实验探讨肺抑瘤合剂通过IL-6/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瘤机制。方法:临床研究选择符合标准的ⅢB或Ⅳ期肺腺癌患者110例,采用简单数字的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5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西药治疗,对照组给予AP(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组在AP(培美曲塞+顺铂)方案基础上给予肺抑瘤合剂口服,约1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积分、血清中细胞炎性因子IL-6水平变化、瘤体改善情况、无进展生存期(PFS)、总生存期(OS)及安全性指标等,统计临床疗效。动物研究采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种植裸鼠方式造模,形成裸鼠A549肺癌模型,将36只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六组,分为生理盐水组、肺抑瘤合剂低浓度组、肺抑瘤合剂中浓度组、肺抑瘤合剂高浓度组、顺铂组、肺抑瘤合剂中浓度联合顺铂组,每组各6只(前期预实验证明,肺抑瘤合剂以中浓度组为最佳)。分组给药,裸鼠每日以中药、顺铂和生理盐水灌胃、注射。每日一次,连续4周。观察小鼠各组抑瘤率大小;Elisa检测血中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瘤体中PI3k、Akt、p-Akt、mTOR、S6K1、Bcl-2、Bax表达;免疫组化检测IL-6、S6K1、Bcl-2水平。细胞实验选用人肺腺癌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MTT检测浓度分别为10、20、30μg/ml的肺抑瘤合剂抑制A549细胞增殖情况,Elisa检测各浓度中药组中IL-6的表达,结合用药安全等考虑筛选出中药组最佳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肺抑瘤合剂组、顺铂组和联合组,分别进行干预,MTT、Transwell、Elisa法分别检测干预药物对A549细胞增殖、侵袭及炎性因子IL-6表达情况。结果:临床研究发现,联合组较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症状积分、IL-6表达水平、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缓解率(ORR)等方面优势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部分瘤体改善情况、总生存期(OS)、部分安全性指标等方面虽然相对于对照组有所缓解,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证实肺抑瘤合剂明显抑制肺腺癌肿瘤生长,降低IL-6、PI3K、p-Akt、mTOR、S6K1、Bcl-2水平,促进Bax表达,以联合组效果最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实验发现,肺抑瘤合剂明显降低IL-6水平,抑制细胞增殖与侵袭,以联合组效果最为明显。结论: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肺抑瘤合剂均能降低IL-6表达,动物、细胞实验进一步验证了肺抑瘤合剂可通过影响IL-6/PI3K/Akt/mTOR/S6K1通路,抑制细胞增殖,且可能与凋亡相关因子Bcl-2、Bax有关。
二、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1. 晚期肺癌病因病机 |
2.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证型分析 |
3.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药治疗 |
4.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进展 |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 |
2.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研究方法 |
研究一 回顾性队列研究 |
1. 病例基本情况及队列基线分析 |
2. 整体OS及PFS结果 |
3. 三组队列的OS及PFS统计结果 |
研究二 生存分析 |
1. 单因素分析 |
2. 多因素生存分析 |
讨论 |
1.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2. 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
3. 肿瘤一般特征分析 |
4. 治疗因素分析 |
5.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2)基于数据挖掘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康莱特注射液抗肿瘤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评价 |
综述二: 数据挖掘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章 中药注射剂联合GP方案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网状meta分析 |
1. 资料和研究方法 |
1.1 文献纳入标准 |
1.2 文献排除标准 |
1.3 文献检索方法与策略 |
1.4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
1.6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 |
2.4 网状meta分析结果 |
2.5 排序概率 |
2.6 小样本效应 |
3. 讨论 |
第三章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2.1 描述性统计研究 |
2.2 相关性分析研究 |
2.3 分层卡方检验 |
2.4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用药分析 |
2.5 加权TOPSIS法康莱特注射液合理用药评价 |
3. 研究方法 |
3.1 病历收集与筛选 |
3.2 患者信息和治疗信息收集 |
3.3 规范并录入所收集的数据信息 |
3.4 数据信息的整理与统计分析 |
3.5 加权TOPSIS法 |
4. 研究结果 |
4.1 基础信息统计 |
4.2 相关性分析 |
4.3 不良反应与各因素的卡方检验 |
4.4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用药情况 |
4.5 加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 |
5. 讨论 |
5.1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应用的适宜性 |
5.2 相关性分析 |
5.3 分层卡方检验 |
5.4 康莱特注射液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情况 |
5.5 康莱特注射液使用合理性评价 |
6. 展望与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中药注射剂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
1. 中药注射剂的历史和发展 |
2. 监管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
3. 循证研究助力科学决策 |
4. 具有较强科技竞争力的肿瘤用药中药注射剂品种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研究方法的国内外进展 |
1. 前言 |
2.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方法 |
3. 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方法 |
4. 有望应用于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的新方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 |
研究一 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临床研究的循证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二 艾迪注射液治疗/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证据综合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研究三 草药(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方法的初步研究 |
研究3-1 草药-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评价方法:对前瞻性临床研究设计的概括性评价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研究3-2 中药注射剂与化疗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初探 |
1. 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补肺消积饮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现代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1.1 流行病学 |
1.2 肺癌的简述及EGFR-TKI靶向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
1.3 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 |
2.中医学对肺癌的认识 |
3.中医药联合EGFR-TKI治疗肺癌的研究现状 |
4.补肺消积饮概述 |
4.1 补肺消积饮的立方依据 |
4.2 补肺消积饮的方解 |
4.3 补肺消积饮的相关药理学研究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1.6 样本量估算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5 肿瘤标志物水平 |
3.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基线资料 |
2.近期疗效对比 |
3.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3.1 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3.2 中医证候总积分对比 |
3.3 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
4.PFS对比 |
5.KPS评分对比 |
5.1 KPS评分值对比 |
5.2 KPS评分疗效对比 |
6. 肿瘤标志物水平 |
7.安全性评价结果 |
第四章 讨论 |
1.一般资料分析 |
2.观察指标分析 |
2.1 近期疗效分析 |
2.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2.3 KPS评分分析 |
2.4 PFS结果分析 |
3.肿瘤标志物水平分析 |
4.安全性分析 |
5.问题与展望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中医药联合 EGFR-TKIs 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6)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药应用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现状 |
1 概述 |
2 流行病学特点 |
第一节 西医研究现状 |
1 发病机制 |
2 治疗现状 |
第二节 中医研究现状 |
1 病名归属 |
2 病因病机 |
3 治法方药 |
4 治疗优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肺癌相关病证古代文献研究 |
第一节 理论源流 |
1 秦汉时期 |
2 晋隋唐时期 |
3 宋金元时期 |
4 明清时期 |
第二节 病因病机 |
1 正气内虚 |
2 情志失调 |
3 饮食不节 |
4 气滞痰阻 |
5 痰热壅结 |
6 寒凝内滞 |
第三节 治法方药 |
1 固本培元,养正消积 |
2 清热化痰,行气散结 |
3 温中理气,化痰解郁 |
4 分期论治,攻补兼施 |
5 外治法 |
6 其他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肺癌方剂数据库及现代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配伍规律研究 |
第一节 肺癌方剂的古今文献信息整理 |
1 数据来源 |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3 数据处理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1 数据库建立方法 |
2 数据挖掘方法 |
第三节 结果 |
1 数据库建立 |
2 非小细胞肺癌证型分布 |
3 关联规则结果 |
4 网络分析结果 |
5 聚类分析结果 |
6 讨论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药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
第一节 资料与方法 |
1 检索策略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数据提取 |
5 质量评价 |
6 统计方法 |
第二节 结果 |
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
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
3 纳入研究质量评价 |
4 Meta分析结果 |
5 发表偏倚 |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结论 |
2.创新点 |
3.不足与展望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
致谢 |
(7)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GP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
2.2 化疗致CIT的发生率情况 |
2.3 化疗致CIT的单因素分析 |
2.4 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 |
2.5 各中医证型临床病理特征构成 |
2.6 中医证型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
3 讨论 |
3.1 GP化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分析 |
3.2 GP化疗致CIT的危险因素分析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驱动基因阴性老年肺癌的临床特点 |
1.1 老年患者的年龄界定标准 |
1.2 驱动基因阴性老年肺癌患者化疗的风险评估 |
1.2.1 心肺储备能力 |
1.2.2 药物代谢能力 |
1.2.3 老年肺癌患者合并症 |
1.3 老年肺癌的病理特点 |
2 老年患者体能及精神状况等评估 |
3 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NSCLC治疗的误区 |
4 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
4.1 单药化疗 |
4.2 非铂联合方案 |
4.3 含铂方案 |
4.4 高龄患者的化疗 |
4.5 驱动基因阴性老年肺癌二线化疗 |
4.6 放疗 |
5 总结 |
5.1 一线治疗 |
5.2 二线治疗 |
5.3 三线治疗 |
(9)扶正法治疗Ⅳ期肺腺癌生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对照 |
前言 |
1 研究对象和一般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1.1 病例来源 |
1.1.2 诊断标准 |
1.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1.2.3 纳入标准 |
1.1.2.4 排除标准 |
1.2 操作方法 |
1.2.1 病例收集流程 |
1.2.2 临床病史收集 |
1.2.3 随访 |
1.2.4 观察指标 |
1.2.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基线资料 |
2.2 晚期肺腺癌预后单因素分析 |
2.2.1 性别 |
2.2.2 年龄 |
2.2.3 吸烟史 |
2.2.4 首诊PS评分 |
2.2.5 肿瘤家族史 |
2.2.6 首诊是否有骨转移 |
2.2.7 首诊是否有脑转移 |
2.2.8 首诊病灶转移器官数 |
2.2.9首诊外周血肿瘤指标CA125 |
2.2.10首诊外周血肿瘤指标CYFRA21-1 |
2.2.11 首诊外周血肿瘤指标CEA |
2.2.12 首诊外周血白介素指标 |
2.2.13 中医药治疗持续时间 |
2.2.14 是否有接受放疗 |
2.2.15 是否有接受靶向治疗 |
2.2.16 靶向治疗持续时间 |
2.2.17 主要治疗手段:中医药治疗组,化疗组,综合治疗 |
2.2.18 首诊中医辨证分型 |
2.3 COX回归分析 |
3 讨论 |
3.1 性别 |
3.2 年龄 |
3.3 吸烟 |
3.4 首诊PS评分 |
3.5 肿瘤家族史 |
3.6 首诊有无脑转移 |
3.7 首诊有无骨转移 |
3.8 首诊病灶转移器官的数目 |
3.9 首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YFRA21-1,CEA) |
3.10首诊白介素2,白介素6,白介素10 |
3.11 有无放疗,靶向治疗及靶向治疗持续时间 |
3.12 主要治疗手段 |
3.13 中医药治疗时间 |
4 问题与展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综述 肺腺癌治疗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10)基于IL-6/PI3K/Akt/mTOR通路探究肺抑瘤合剂抑制肺腺癌的临床与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中医学对肺癌研究 |
1.1 中医学对肺癌病名认识 |
1.2 中医学对肺癌病因病机探究 |
1.3 中医学对肺癌辨证论治及治法研究 |
2 西医对肺癌的研究 |
2.1 肺癌发病机制 |
2.2 西医对肺癌治疗 |
3 中西医结合对肺癌治疗 |
3.1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免疫调节影响 |
3.2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增效减毒影响 |
第二章 临床观察 |
1 资料与方法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病例脱落和剔除标准 |
1.5 一般资料 |
1.6 治疗方法 |
1.7 观察指标 |
1.8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KPS)疗效比较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比较 |
2.4 近期疗效 |
2.5 远期疗效 |
2.6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
3 结果分析 |
3.1 治疗前 |
3.2 KPS生活质量评分 |
3.3 临床症状积分 |
3.4 血清中细胞因子 |
3.5 近期疗效 |
3.6 远期疗效 |
3.7 不良事件发生 |
第三章 实验研究 |
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1.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1.2 细胞培养 |
1.3 肺癌模型的建立 |
1.4 免疫组化 |
1.5 免疫组化结果的判定 |
1.6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分析 |
1.7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Blot)及分析 |
1.8 细胞増殖测定 |
1.9 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 |
2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实验动物成瘤大体观 |
3.2 肺抑瘤合剂及顺铂对肿瘤生长的影响 |
3.3 IL-6、S6K1及Bcl-2 免疫组化图片 |
3.4 肺抑瘤合剂和顺铂对血清IL-6水平的影响 |
3.5 肺抑瘤合剂与顺铂对肿瘤组织中 PI3K、Akt、m TOR、S6K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3.6 肺抑瘤合剂和顺铂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
3.7 肺抑瘤合剂和顺铂对细胞培养液中IL-6水平的影响 |
3.8 肺抑瘤合剂及顺铂对细胞迁移运动的影响 |
4 结果分析 |
4.1 肺抑瘤合剂及顺铂对体内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
4.2 肿瘤组织内IL-6、S6K1及Bcl-2 免疫组化分析 |
4.3 肺抑瘤合剂和顺铂对小鼠血清IL-6水平的抑制作用 |
4.4 肺抑瘤合剂与顺铂对肿瘤组织中 PI3K、Akt、m TOR、S6K1 蛋白表达的影响 |
4.5 肺抑瘤合剂和顺铂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
4.6 肺抑瘤合剂和顺铂对细胞培养液中IL-6水平的抑制作用 |
4.7 肺抑瘤合剂及顺铂对细胞迁移运动的抑制作用 |
第四章 讨论 |
1 中医对肺癌病机及治疗的探究 |
1.1 本虚标实,气阴两虚、痰热瘀毒互结为肺癌之病机 |
1.2 扶正祛邪、益气养阴、祛瘀化痰解毒清热为肺癌治疗大法 |
2 肺抑瘤合剂组方意义及药理分析 |
2.1 方药组成 |
2.2 现代药理学分析 |
3 肺抑瘤合剂通过IL-6/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瘤机制探讨 |
3.1 肺抑瘤合剂对IL-6/PI3K/Akt/mTOR/S6K1 通路的影响 |
3.2 肺抑瘤合剂通过IL-6/PI3K/Akt/mTOR/S6K1 通路对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
3.3 肺抑瘤合剂对肺癌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的影响 |
3.4 肺抑瘤合剂对肺癌细胞耐药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肺癌与 IL-6/PI3K/Akt/mTOR 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查新报告 |
科研课题 |
四、盐酸吉西他滨治疗70岁以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315例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回顾性队列研究及生存分析[D]. 李沛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基于数据挖掘的康莱特注射液临床使用情况回顾性研究[D]. 朱云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中药注射剂干预恶性肿瘤循证评价及与化疗药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D]. 杨鸣.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补肺消积饮联合EGFR-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D]. 杨梦娜.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5]基于效率边界我国基本药物综合评价遴选探索研究 ——以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为例[D]. 姜婷婷.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
- [6]中医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方药应用文献研究[D]. 刘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非小细胞肺癌患者GP化疗方案致血小板减少症危险因素的分析[D]. 刘泽静.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2021(01)
- [8]驱动基因阴性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概述[J]. 刘云安.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76)
- [9]扶正法治疗Ⅳ期肺腺癌生存分析[D]. 邱慧令.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基于IL-6/PI3K/Akt/mTOR通路探究肺抑瘤合剂抑制肺腺癌的临床与机制研究[D]. 刘思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