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邵飘萍政治身份的看法

我对邵飘萍政治身份的看法

一、关于邵飘萍政治身份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张会芳[1](2021)在《新世纪以来中共创建史研究综述(续)》文中研究说明四、关于中共一大的研究中共一大研究历来是中共创建史研究的重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资料整理出版,学界对中共一大开会日期、代表人数、代表资格、会议内容、巡捕闯入会场事件等都作了进一步探讨。(一)一大是不是中共成立的标志?传统观点主要以一大召开作为中共成立的标志。近年来,学界突破过去的认识框架,提出新的看法,认为中共成立应从1920年上海党的早期组织建立开始计算。关于具体时间,又有1920年5月(1)、6月(2)、

徐江微[2](2021)在《众生相:《社会日报》“社会新闻”与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图景呈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查翠琴[3](2021)在《言论与时局:《商报》时评研究(1924-1927)》文中提出

杨月[4](2021)在《理论旅行中的耦合与断续:元新闻话语与中国的新闻主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朱彬彬[5](2021)在《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2012-201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郭莎[6](2021)在《沈兹九的报刊活动与思想研究(1931-1949)》文中研究表明沈兹九是一位爱国女性,她积极动员妇女抗日救国,并对妇女解放的伟大事业做出贡献。沈兹九在1931年到1949年参与编辑了五份报刊,分别是《时事类编》、《妇女园地》、《妇女生活》、《风下》、《新妇女月刊》。抗日战争时期,沈兹九利用报刊鼓励妇女从事实际的救亡工作;解放战争时期,沈兹九发表多篇政治性文章,揭露国民党内战真面目,抨击国民党反动统治,呼吁民主。沈兹九不同时期的具体思想与活动,都是其爱国精神的体现。沈兹九的思想与活动具有时代性,体现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女性知识分子从事妇女解放和救国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对沈兹九的报刊活动和思想研究表明:首先,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识女性能够在职业领域中同男性争夺资源,得益于清末民初男性精英对妇女解放的提倡。其次,男性话语下的妇女解放仍非常有限,为由“被启蒙者”变成“主动发声者”,女性知识分子自办报刊,女报人群体逐渐形成,沈兹九便是群体中的一份子。最后,女报人在提倡妇女解放的同时主动关注国家时局,将“小我”变成“大我”,将妇女解放融入到民族话语中。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女报人凭借自身独特魅力和个人不懈努力逐渐在男权社会中争得一席之地,她们通过新闻活动和社会活动给尚处在黑暗中的女性大众指明方向和道路。沈兹九作为其中一份子,同样具备群体性特征。她主动办刊,高举妇女解放大旗,抗战时期动员妇女参与抗战,解放战争时期发表反内战、求民主的政治言论。作为办刊者,沈兹九始终坚守妇女解放和宣传救国的使命。沈兹九所处的时代环境要求思想和实践相结合,沈兹九在从事报刊宣传的同时亦参加妇女解放和救国的实际工作,正是这种结合让她成为当时文化界极有名气的女报人。

彭紫纯[7](2021)在《北京地区高校社团演讲艺术活动研究(1917-1927)》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五四时期是演讲艺术引入、推广和普及的重要时期,也是演讲形式及内容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节点。在此期间,演讲艺术的美感价值被进一步凸显与发掘,实现了从“技术”到“艺术”的重要跨越。新式知识分子振臂疾言、奔走呼号,以期用语言力量改悟人心、启蒙思想。作为典型宣传范式的演讲艺术开始进入历史舞台,与动荡时局、多元文化及纷繁思潮共振出时代强音,展开了中国近代口语传播最为活跃、革新和复兴的历史画卷。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为五四时期北京地区高校社团的系列演讲艺术活动,探寻发展脉络及规律,分析其文化、美学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首先,本文从口语美学视角切入,综合运用历史发生学、系谱学等多个层面的理论成果为依托,对演讲团体及活动的样本进行选取与分析。其次,本研究从演讲艺术的传播与流行、社会思潮的纵横、五四运动的爆发及新式演讲人才的推动等方面分析演讲活动推广与普及的动因,并厘清演讲艺术活动从“渊源有自”、“初露锋芒”、“披荆斩棘”再到“竞相开放”的发展脉络。再次,通过对北京地区高校社团演讲活动概况的描述与盖貌以窥见演讲艺术的发展盛况。列举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性演讲社团,剖析系列演讲活动的主要内容及特点,发现演讲艺术活动整体呈现出以爱国为演讲核心主题、自上而下式地推广形式、兼容性与在场性强等特点,并以胡适为个案分析,探讨其演讲艺术特色在韵律美、形式美、哲理美方面的呈现。再有,本文还从思想启蒙角度深入探讨了演讲艺术活动的作用与影响。一是对国人口语启蒙的肇始与生发;二是演讲力量在公共话语与女性话语层面对“话语民主”的促进作用;三是言语的美感价值对激发受众情感共鸣,推动构筑传受共通“心理场”;四是对人才培养与输送具有卓有成效的育人功能。最后,本文通过借鉴系列演讲艺术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些对当前演讲艺术发展的启示与思考。本研究认为应从明晰演讲主题,以论“引”人;巧用语言修辞艺术,以言“化”人;注重传受情感反馈:以美“育”人;重视口语传统,推动演讲理论建制等方面着力,共同促进新媒体时代演讲艺术的创新发展。

黄松[8](2021)在《论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的“学理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马亚宁[9](2021)在《抗战时期西北地区报刊的国家认同构建研究 ——以陕西的五份报刊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党翊天[10](2021)在《舒宗侨的新闻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二、关于邵飘萍政治身份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邵飘萍政治身份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世纪以来中共创建史研究综述(续)(论文提纲范文)

四、关于中共一大的研究
    (一)一大是不是中共成立的标志?
    (二)中共一大的发起与筹备
    (三)中共一大的召开和闭幕时间
    (四)中共一大会址与中共诞生地
    (五)中共一大代表人数与代表资格
    (六)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和作用
    (七)陈独秀、李大钊缺席中共一大的原因
    (八)中共一大会场被搜查之谜
    (九)中共一大产生的领导机构和重要文献
    (十)中共成立前后的重要活动
五、关于苏俄、共产国际与中共建党关系的研究
    (一)苏俄境内早期华人共产党组织及其活动
    (二)苏俄、共产国际代表和相关机构对华早期活动
    (三)朝鲜共产主义者与中共建党
    (四)苏俄、共产国际对中共创建的历史作用
    (五)苏俄、共产国际对早期中共的影响
六、关于中共早期人物的研究
七、结 语

(6)沈兹九的报刊活动与思想研究(1931-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选题缘由及意义
    2 研究现状
        2.1 民国女报人研究
        2.2 有关沈兹九的研究
    3 时间界定及资料运用
        3.1 时间界定
        3.2 资料运用
    4 研究方案
        4.1 研究方法
        4.2 创新点
        4.3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沈兹九早年的生活经历
    1.1 家世及童年
    1.2 早期教育
    1.3 赴日留学
    1.4 工作经历
    1.5 小结
第二章 沈兹九的报刊活动
    2.1 担任《时事类编》助理编辑
    2.2 主编《申报》副刊《妇女园地》
        2.2.1 刊行背景
        2.2.2 刊物概况
        2.2.3 人际网络聚集下的作者群
        2.2.4 沈兹九的编辑策略
    2.3 创办《妇女生活》杂志
        2.3.1 刊行背景
        2.3.2 刊物概况
        2.3.3 人际网络聚集下的作者群
        2.3.4 沈兹九的编辑策略
    2.4 协办《风下》周刊
    2.5 主编《新妇女月刊》
    2.6 小结
第三章 沈兹九的妇女解放思想
    3.1 沈兹九妇女解放思想的形成原因
        3.1.1 传统社会妇女的生存状况
        3.1.2 近代妇女解放思想的发展
        3.1.3 个人因素
    3.2 沈兹九妇女解放思想的内容
        3.2.1 驳斥“妇女回家”和“贤妻良母”
        3.2.2 抨击封建思想对妇女的荼毒
        3.2.3 妇女要担起救国责任
        3.2.4 重视妇女组织
        3.2.5 维护妇女权益
        3.2.6 关注未来社会的主人翁——儿童
    3.3 小结
第四章 沈兹九的爱国思想
    4.1 沈兹九爱国思想的形成原因
        4.1.1 民族危机催生下的爱国思想
        4.1.2 近代报业的勃兴和女性刊物的发展
        4.1.3 个人因素
    4.2 沈兹九爱国思想的主要内容
        4.2.1 抨击英国妥协政策、以德意法西斯真面目警示国人
        4.2.2 鼓励国人坚持抗战、坚信胜利属于中国
        4.2.3 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阴谋
        4.2.4 抨击国民党媚美政策、揭露美帝国主义真面目
        4.2.5 批判国民党反动统治
    4.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沈兹九在《妇女园地》发表的文章
附录二 沈兹九在《妇女生活》发表的文章
附录三 沈兹九在《新妇女月刊》发表的文章
附录四 沈兹九在《风下》周刊发表的文章
附录五 沈兹九在其它刊物上发表的文章
致谢

(7)北京地区高校社团演讲艺术活动研究(1917-192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艺术学背景
        1.1.2 历史学背景
        1.1.3 现实需求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思路
        1.5.1 研究样本的分类与选取
        1.5.2 研究样本的数量
        1.5.3 研究视角的选择:艺术史与活动史
2 高校社团演讲艺术活动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脉络
    2.1 历史背景
        2.1.1 蔚然成风:演讲艺术的传播与流行
        2.1.2 纷繁交错:社会思潮的纵横
        2.1.3 应时而生:五四运动的爆发
        2.1.4 不可或缺:新式演讲人才的推动
    2.2 发展脉络
        2.2.1 渊源有自:西学“讲演”艺术与东方“结社”之风的相遇
        2.2.2 初露锋芒:五四运动前的先声(1917.3—1919.4)
        2.2.3 披荆斩棘:民族意识与时代强音的双重变奏(1919.5—1923.7)
        2.2.4 竞相开放:遍地开花的演讲活动(1923.8—1927.12)
    2.3 本章小结
3 在场之声:高校社团演讲艺术活动概况
    3.1 代表性社团
        3.1.1 同言社
        3.1.2 平民教育讲演团
        3.1.3 雄辩会
    3.2 主要内容及特点
        3.2.1 救国第一:以爱国主义为演讲主题
        3.2.2 兼容并包:社会改造旗帜下新旧知识分子的聚合与呼号
        3.2.3 从“象牙塔”到田野:社会美育与平民教育的推广与普及
        3.2.4 在场发声:即时反应、即场宣讲与即兴创造
    3.3 演讲艺术特色分析——以胡适为例
        3.3.1 演讲语言的韵律美
        3.3.2 演讲结构的形式美
        3.3.3 演讲内容的哲理美
    3.4 本章小结
4 启蒙之思:高校社团演讲艺术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4.1 “口语启蒙”的肇始与生发
    4.2 社会调适:演讲力量促进“话语民主”
    4.3 心理调适:言语之美激发情感共鸣
    4.4 立言育人:各类人才的培养与输出
    4.5 本章小结
5 对当前演讲艺术发展的启示与思考
    5.1 明晰演讲主题,以论“引”人
    5.2 巧用语言修辞艺术,以言“化”人
    5.3 注重传受情感反馈:以美“育”人
    5.4 重视口语传统,推动演讲理论建制
6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北京大学日刊》演讲艺术活动报道部分样本呈现
附录B: 《清华周刊》演讲艺术活动报道部分样本呈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目录

四、关于邵飘萍政治身份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世纪以来中共创建史研究综述(续)[J]. 张会芳. 中共党史研究, 2021(04)
  • [2]众生相:《社会日报》“社会新闻”与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图景呈现[D]. 徐江微. 安徽大学, 2021
  • [3]言论与时局:《商报》时评研究(1924-1927)[D]. 查翠琴. 安徽大学, 2021
  • [4]理论旅行中的耦合与断续:元新闻话语与中国的新闻主体研究[D]. 杨月. 辽宁大学, 2021
  • [5]国产主旋律电影中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2012-2019)[D]. 朱彬彬.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6]沈兹九的报刊活动与思想研究(1931-1949)[D]. 郭莎. 河北大学, 2021
  • [7]北京地区高校社团演讲艺术活动研究(1917-1927)[D]. 彭紫纯.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9)
  • [8]论中国近现代媒介批评的“学理化”[D]. 黄松. 南昌大学, 2021
  • [9]抗战时期西北地区报刊的国家认同构建研究 ——以陕西的五份报刊为中心[D]. 马亚宁. 宁夏大学, 2021
  • [10]舒宗侨的新闻实践研究[D]. 党翊天. 长安大学, 2021

标签:;  ;  ;  ;  

我对邵飘萍政治身份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