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差压式流量变送器安装方式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汪达,徐霖野,李宇睿,李军怀[1](2021)在《对含气泡液体管道差压式流量计测量稳定性的改进》文中指出差压式流量测量是电厂流量测量的重要方式,通过流量孔板与差压变送器配合使用,可直接产生4mA DC~20mA DC的标准电流信号送控制系统。一直以来,差压式流量计以其简单、可靠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管线流量测量,本文结合秦二厂现场设备改造过程,深入分析了差压式流量计在对含气泡液体流量测量过程中产生波动的具体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效提升了差压式流量测量的稳定性。
姚文博[2](2020)在《螺旋槽干气密封数值模拟与控制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石油化工领域,处理的大多是有毒或者易燃易爆的物质,而高温高压工况下的易燃易爆的气体泄漏会引起火灾,发生爆炸,直接导致人员的伤亡,使经济损失严重。为此需要开展密封方面技术研究及有关密封方面人才的培养,以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近年来,随着密封技术的发展,一种采用气体作为密封介质的新型密封出现在石油化工生产中。该密封不再采用传统油封所需要的复杂油封辅助系统,实现了动密封的非接触式运转,即所谓的干运转。该密封的密封介质为气体,作为一种新型非接触式气体轴端密封,干气密封对比传统的密封拥有众多优点:无磨损运行,低功耗,低泄漏量。许多旋转机械,如泵、压缩机、膨胀机械均采用了干气密封。因此,开展国内干气密封技术研究,对我国提高石油、化工和气体工业生产安全性、设备使用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中对一种规格参数的干气密封装置在不同转速、内外径压差与不同密封气介质工况条件下进行了Fluent模拟计算,从泄漏量、气膜刚度与刚漏比三个性能指标参数,分析各个变量对干气密封性能影响。之后基于单一变量原则探究几何参数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得到不同几何参数对干气密封的影响规律。最后基于密封气洁净度、压力和流量控制等方面要求,分析干气密封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形式与各部分的功能,阐述了有关干气密封操作条件和密封功能控制的基本要求。据此进行干气密封测控系统的设计,完成控制点与测量点的统计,并对PLC的各个模块进行了选型。通过仪表、阀门与PLC连接及软件程序,PLC根据压力、流量信号对阀进行调节,控制密封气、隔离气等相应参数满足干气密封的要求,保障干气密封可靠安全运行。干气密封装置对整个离心式压缩机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的研究成果对干气密封系统的安全运行及对实现设备的自主化设计,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刘成军,李倞琛,周璇,郭佳林[3](2020)在《生产过程中假液位问题及处理措施》文中研究表明液位测量及控制是自动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可靠的液位测量对装置的平稳运行及安全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引用四个具体案例即抽余液分馏塔开车过程中发生爆炸、溶剂回收塔操作不稳定、锅炉汽包液位控制不稳定、分液罐玻璃板液位计读数不准确,详细说明了假液位对装置操作和安全生产带来的危害,分析了这些假液位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在进料或操作条件改变时,应及时通过分析化验取得被测液体密度变化情况,并修正差压液位计差压信号;采用在塔釜和塔顶间设差压计、在塔釜分段设玻璃板液位计等方法可对虚假液位或起泡进行有效辨别;仪表管口位置应避免受流入、流出介质的冲击,无法避开时应设防冲挡板;采用三冲量控制方案可有效地解决锅炉汽包假液位引发的控制问题;所测量设备的玻璃板液位计或差压液位计上下仪表管口间的距离应大于所需的测量范围。这些措施可为同类装置液位仪表的设计或操作提供参考或帮助。
钱立文[4](2019)在《矿用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的研究》文中提出管道流量是瓦斯抽采监测监控系统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通过对瓦斯抽采系统管道流量变化的连续监测,可以统计计算瓦斯抽采的效率,以便更加有效的管理和优化整个瓦斯抽采系统,降低煤矿通风的能源消耗和成本支出。且通过优化瓦斯抽采系统能更加有效的降低开采期间瓦斯气体的涌出,减少瓦斯突出、爆炸的几率,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降本增效。现煤炭行业广泛应用的流量计在测量量程、压力损失、应用环境及安装维护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本课题旨在设计一种新型矿用气体流量传感器以克服、缓解上述缺陷。在深入研究了国内外流量计量仪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煤炭行业管道流量监测的实际需求,本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热消散效应的矿用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课题设计初期本文对气体流量计的测量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课题采用基于热消散效应恒功率法的设计方案。传感器硬件部分以恩智浦公司的LPC1227FBD64单片机为核心,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将硬件系统分为电源模块、流速温度测量模块、压力测量模块、MCU模块、LCD显示模块、红外遥控模块、总线通讯模块和频率信号输出模块等。软件部分的设计包括初始化、遥控设置、流速温度采样、压力采样计算、流量温度计算、LCD显示、频率输出、总线输出等,与传感器硬件部分一样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案,旨在方便传感器后期的升级维护。课题最后通过标准流量发生系统对设计的传感器进行标定测试及性能检验,通过对标定试验数据的曲线拟合及数据分析,检验传感器的灵敏度与精确度。实验结果显示本课题设计的矿用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各项功能指标均达到或高于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标。
刘志森[5](2019)在《基于数值模拟的宽量程比涡街流量计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涡街流量计具有结构简单、无可动部件、维护成本低、测量精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液体和气体的流量测量领域。宽量程比涡街流量计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涡街流量计小流量下测量困难的问题,以增加缩径结构的方法最为有效,具有缩径结构的涡街流量计被称为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采用传统的经验设计方法设计缩径式涡街流量计,其缩径结构收缩曲线为直线。流体通过直线缩径结构后,流体紊流度改变,导致涡街信号中掺杂更多的噪声信号,影响测量的精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论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缩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对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分析缩径式涡街流量计实现宽量程比的结构和理论基础,通过总结常用的收缩段中流体流速的变化规律,设计了一种新的收缩曲线并推导新曲线的方程。(2)利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确定了模型中检测点的最佳位置,选择截面速度均匀性作为评价流体紊流度变化程度的指标,并论证截面速度均匀性大小与涡街信号中噪声信号多少的对应关系。(3)设计以流速(1.6m/s、3.2m/s、6.0m/s)、收缩比(4、9、16)、收缩曲线(直线、维氏曲线、双三次曲线、五次曲线、新曲线)为变量的实验方案,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不同的缩径结构的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曲线缩径结构的截面速度均匀性都小于直线缩径结构的截面速度均匀性;缩径结构中流体流速的改变对截面速度均匀性大小的影响较小。对比几种曲线缩径结构,收缩比为9的缩径结构的截面速度均匀性最小;相同流速下,收缩比为4、9时,双三次曲线缩径结构的截面速度均匀性最小,收缩比为16时,五次曲线缩径结构的截面速度均匀性最小;新曲线缩径结构和五次曲线缩径结构的截面速度均匀性大小接近,说明新曲线可以作为缩径结构的收缩曲线,验证了收缩曲线方程的设计方法的正确性。(4)为验证仿真实验结果,根据仿真实验中的缩径结构模型制作了直线缩径式涡街流量计、双三次曲线缩径式涡街流量计、新曲线缩径式涡街流量计,进行标定实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直线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测量误差和重复性都较大,双三次曲线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误差和重复性最小,新曲线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误差和重复性位于两者之间。说明曲线缩径结构有利于改善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也印证了仿真实验的结论。仿真实验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截面速度均匀性作为判断流体紊流度变化程度的参数是合理可行的,曲线缩径结构有利于改善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测量精度。新曲线满足作为收缩曲线的要求,验证了新收缩曲线方程的正确性。
裴丹,吴宇[6](2018)在《发电机定冷水流量的标定与分析》文中指出发电机定冷水流量的标定直接关系到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对定冷水流量的标定和测量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广义流量孔板系数的方法。依据流量和压差的计算关系式为理论基础,重新对发电机定冷水的流量进行了标定。采用新方法标定流量后,明显减小了定冷水流量与实测流量的误差,且方法简单,适用范围广。
杜玉环[7](2018)在《基于新型光纤传感器的涡轮流量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涡轮流量计具有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形小质轻,加工零部件少和可靠性高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科研实验和国防科技等诸多领域的流量测量中。传统涡轮流量计均采用电磁检测原理,但这种检测方式在强电磁环境中使用时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并且它所产生的附加电磁阻力矩会影响涡轮转子的转动。因此,在一些有特殊要求(如强电磁、高温高压)的测量环境中,传统的电磁涡轮流量计无法满足测量要求。另外,针对大范围变化的流量测量需求,提高涡轮流量计的量程比也亟待解决。为此,本文以涡轮流量计为研究对象,利用光纤传感器耐高温高压,不受电磁干扰以及远程测量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光纤涡轮流量检测方法,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首先,提出并设计了双圈同轴式光纤的涡轮流量传感测量方法。通过对光纤探头的选型设计,设计了一种双圈同轴式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研究了其流量测量的工作原理及测量优势,指出其特点在于响应快、耐高温高压、不受电磁干扰和远程测量。之后,对双圈同轴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对该型光纤传感器的光纤出射光强场的分布模型和调制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进而完成了对光纤探头的尺寸设计。通过计算说明了该型光纤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包括测量范围、灵敏度、线性度等,针对其非线性特性研究了LS-SVM的非线性校正方法。在设计了光纤探头的强抗压密封安装方式的基础上,研制了4组不同规格的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的实物。其次,研究了提高光纤涡轮流量计量程比的方法。通过建立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数学模型并进行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表明电磁涡轮流量计的电磁阻力矩在小流量测试时对涡轮转动影响较大,从理论上说明了光纤检测方式能够去除电磁阻力这一因素的正确性。接着,分析了涡轮流量计的输出特性,由于涡轮流量计的标定量程范围仅利用了线性区域,而非线性区约为输出特性1/3占比,为此提出了分段线性化法,用于非线性区的扩展测量,从而提高量程比。采用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涡轮流量计输出特性的非线性区分段线性处理,开发了流量计扩展量程的多段线性模型,为光纤涡轮流量计的实验验证奠定了理论基础。然后,对光纤涡轮流量计进行实验室流量测量的验证。设计了光纤流量传感器的后处理电路,分析讨论了涡轮转动频率的时域和频域测量方法,选用了频域FFT方法作为流量检测的主要算法,自主搭建了一套基于LabVIEW的计算机在线流量测量的实验系统。以DN20涡轮流量计为测试对象,通过多组流量测量实验验证,说明了光纤涡轮流量计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光纤涡轮流量计的量程比相较于电磁式涡轮流量计提高了近3倍。通过实验说明设计的双圈同轴光纤涡轮流量计有效可靠,提高了量程比并且不受电磁干扰。最后,研究了基于DSP的智能光纤涡轮流量计及其在发动机上的应用。通过设计硬件系统和软件算法,研制了基于DSP的智能光纤涡轮流量计实物。基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智能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结构,对燃烧室多传感器监测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其中对燃油流量在线监测的需要,研究了发动机燃油供给循环系统,并分析了主动冷却管道中燃油物性的变化机理,提出了一种燃油流量在线监测的方案,即利用光纤涡轮流量计耐高温高压的优点,实时测量高温燃油管道的出口流量,与燃油密度的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相结合,可在线监测供给燃油的质量流量。其中研究了三种密度神经网络软测量模型,对比指出循环神经网络(RNN)软测量模型效果最好,为超燃冲压发动机燃油流量的在线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测量途径,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郭宁[8](2016)在《三门核电除盐水系统超滤出口母管流量超差浅析》文中研究表明三门核电除盐水的清水泵根据超滤装置进出口母管的流量以一定的频率运行,但超滤装置进出口母管流量测量值偏差过大。通过对故障原因分析,逐一排查找出根本原因。结合故障现象分析结果与三门现场实际情况,对三门核电在建安、调试、生产不同时期提出改进建议。
吉鹏[9](2016)在《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流量计量是流量控制的基础,差压式流量计是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流量计,V锥流量计出现为差压式流量计的发展打开了一个新的领域。但是V锥流量计由于其本身结构的原因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针对其结构上的缺陷,有人提出了双锥流量计和内外管差压流量计。本文结合了这两种流量计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差压式流量计——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本文从理论分析出发,借用流体仿真软件FLUENT对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在DN32管径下的工作流场进行了模拟,研究了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一些特性;结合实验,对比分析了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双锥流量计和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各项性能。本文的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分析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测量原理,建立理论模型;参照其他差压流量计,定义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等效直径比;分析流量计的工作流场特点,定义了分流比,确定了影响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性能的三个主要因素为:扩散角θ、节流比β和分流比α。2)利用FLUENT对扩散角进行了优化,并以优化的扩散角建立不同等效直径比和分流比的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出等效直径比和分流比对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性能的影响规律:流量计的压力损失和差压信号随着等效直径比的增大而减小、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压损比随着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而在等效直径比确定时,压损比随着分流比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而且等效直径比越大,压损比最大的模型的分流比越小;分流比小的模型在低雷诺数下流出系数更稳定,分流比大的模型在高雷诺数下流出系数更稳定。3)在相同的等效直径比下,对比三种流量计的性能发现: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节能性、准确性最好,灵敏度稍逊于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经实验验证,结果基本一致,流出系数的误差在2%左右。
曾瑶[10](2016)在《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涡街流量计是一种流体振动式流量计,具有无可动部件,适用于多种介质的测量,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在轻工、化工、电力、冶金、城市公用事业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工业现场环境复杂,外界振动干扰对涡街信号的测量影响很大。本文在周期性强噪声振动干扰的工况条件下,对涡街流量计的抗振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抗周期性强噪声振动干扰的流量测量方案的研究。针对涡街传感器信号抗振动干扰性能差的缺点,提出了发生体内部迎流面和发生体下游取压的差压检测方法。本文从传感器的组合应用出发,综合利用涡街信号和差压信号在测量精度和抗振性能上的优点,提出了抗周期性强噪声振动干扰的流量测量方案。2)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的研究。将无迹卡尔曼滤波(Unscented Kalman Filter,UKF)应用于涡街信号的处理,对差压信号平均值和涡街信号频率值进行数据融合,有效提高了数字带通滤波器的锁定精度。针对本文的抗周期性强噪声振动的涡街信号检测方案,提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涡街信号处理方法,从夹杂周期性强振动噪声信号的涡街传感器信号中准确提取包含流量信息的有用涡街信号。在MATLAB环境下对该涡街信号处理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搭建了气体实验平台,选取了80Hz、120Hz、180Hz和300Hz流量点,在管道受到周期性强振动干扰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本文方法和传统方法的测量结果,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涡街信号处理方法能有效抑制外界的周期性强振动噪声干扰对流速测量的影响,流量测量精度在1%左右。
二、差压式流量变送器安装方式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差压式流量变送器安装方式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对含气泡液体管道差压式流量计测量稳定性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 故障现象及故障处理 |
1.1 故障现象 |
1.2 故障处理 |
2 背景介绍 |
2.1 差压式流量计测量原理 |
2.2 现场布置情况 |
2.3 不稳定性原因分析 |
1)安喷泵作用原理分析 |
2)历史故障记录分析 |
3)引压管线因素分析 |
4)信号处理回路分析 |
2.4 处理措施 |
3 总结 |
(2)螺旋槽干气密封数值模拟与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密封技术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2 干气密封研究进展 |
1.2.1 国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
1.2.2 我国干气密封的研究与国产化 |
1.2.3 国内外干气密封发展对比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主体结构框架 |
2 密封系统概述 |
2.1 密封机理与方法 |
2.2 压缩机主流密封形式对比 |
2.2.1 迷宫密封 |
2.2.2 浮环密封 |
2.2.3 机械密封 |
2.2.4 压缩机轴端密封对比 |
2.3 本章小结 |
3 干气密封机理与结构组成 |
3.1 干气密封概念与基本组成 |
3.2 干气密封原理与力学模型 |
3.2.1 干气密封的原理 |
3.2.2 干气密封的力学模型 |
3.3 干气密封主要参数 |
3.3.1 干气密封槽型的几何参数 |
3.3.2 其它干气密封槽型 |
3.3.3 螺旋槽干气密封的主要性能参数 |
3.4 干气密封布置方式 |
3.5 干气密封主体材料 |
3.6 本章小结 |
4 螺旋槽干气密封数值模拟 |
4.1 CFD计算流体力学 |
4.1.1 数值计算法 |
4.1.2 计算流体力学概述 |
4.1.3 FLUENT简介 |
4.2 基本假设与控制方程 |
4.2.1 螺旋槽干气密封的基本假设 |
4.2.2 控制方程 |
4.3 螺旋槽干气密封数值模拟 |
4.3.1 模型的建立 |
4.3.2 网格的划分 |
4.3.3 计算工况及边界条件 |
4.3.4 FLUENT数值模拟 |
4.3.5 仿真结果分析 |
4.4 操作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4.4.1 内外径压差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4.2 转速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4.3 不同密封气介质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 几何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1 槽深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2 螺旋角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3 槽台宽比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4 槽长坝比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5 槽数比对干气密封性能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干气密封控制系统设计 |
5.1 干气密封系统组成与运行要求 |
5.1.1 干气密封控制系统简介 |
5.1.2 压缩机组成结构 |
5.1.3 干气密封系统密封流程 |
5.2 现场控制单元方案设计及说明 |
5.2.1 测量点与控制点的统计 |
5.2.2 PLC模块的选取 |
5.2.3 控制系统的组成框图 |
5.3 干气密封测控系统过滤器、测量变送器与控制阀选择 |
5.3.1 过滤器的选型 |
5.3.2 压力、差压变送器选择 |
5.3.3 流量变送器选择 |
5.3.4 调节阀选择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符号说明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硕士学位论文缴送登记表 |
(3)生产过程中假液位问题及处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抽余液分馏塔开车引发的爆炸 |
2.1 原因分析 |
2.2 改进措施 |
2.2.1 在塔釜和塔顶间设置差压计 |
2.2.2 在塔釜分段设置玻璃板液位计 |
3 溶剂回收塔操作不稳定 |
3.1 原因分析 |
3.2 改正措施 |
4 锅炉汽包液位控制不稳定 |
4.1 原因分析 |
4.2 改正措施 |
5 分液罐玻璃板液位计读数不准确 |
5.1 原因分析 |
5.2 改正措施 |
6 结语 |
(4)矿用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的研究 |
2.1 流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
2.2 常用的流量测量方式 |
2.2.1 孔板流量计 |
2.2.2 涡街流量计 |
2.2.3 腰轮流量计 |
2.2.4 质量流量计 |
2.3 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
2.4 测速探头和测温探头的选择 |
2.5 本章小结 |
3 传感器硬件部分设计 |
3.1 硬件部分总体方案设计 |
3.2 MCU模块 |
3.3 电源模块 |
3.4 流速温度测量模块 |
3.5 压力测量模块 |
3.6 LCD显示模块 |
3.7 红外遥控模块 |
3.8 总线通讯模块 |
3.9 频率输出模块 |
3.10 PCB元件布局 |
3.11 本章小结 |
4 传感器软件部分设计 |
4.1 软件部分总体方案设计 |
4.2 初始化模块 |
4.3 遥控设置模块 |
4.4 流速温度采样模块 |
4.5 压力采样计算模块 |
4.6 流量温度计算模块 |
4.7 LCD显示模块 |
4.8 频率输出模块 |
4.9 总线通讯模块 |
4.10 本章小结 |
5 传感器标定与数据分析 |
5.1 标准流量发生系统 |
5.2 传感器的标定 |
5.3 传感器的数据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附录 传感器部分源程序代码 |
参考文献 |
(5)基于数值模拟的宽量程比涡街流量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涡街流量计概述 |
1.2 宽量程比涡街流量计的研究现状 |
1.2.1 发生体 |
1.2.2 传感器 |
1.2.3 信号处理 |
1.2.4 管道结构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章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理论与技术基础 |
2.1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的缩径结构 |
2.2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测量原理 |
2.2.1 涡街信号频率与流速的关系 |
2.2.2 涡街信号强度与流速的关系 |
2.3 缩径结构中流体的紊流度 |
2.3.1 流体流态及其判别方法 |
2.3.2 紊流形成的机理 |
2.3.3 紊流度的计算 |
2.3.4 不同的缩径结构中流体紊流度的变化 |
2.4 新收缩曲线方程的设计 |
2.4.1 常见收缩曲线的特点 |
2.4.2 新收缩曲线方程推导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值模拟及仿真实验设置 |
3.1 数值模拟及FLUENT软件介绍 |
3.1.1 数值模拟 |
3.1.2 软件FLUENT |
3.2 仿真实验设置 |
3.2.1 几何模型 |
3.2.2 网格划分 |
3.2.3 FLUENT求解设置 |
3.3 检测点位置的选择 |
3.4 截面速度均匀性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仿真实验 |
4.1 不同仿真实验条件的结果分析 |
4.1.1 仿真实验方案 |
4.1.2 流速对截面速度均匀性的影响 |
4.1.3 收缩比对截面速度均匀性的影响 |
4.1.4 收缩曲线对截面速度均匀性的影响 |
4.2 新曲线仿真结果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标定实验 |
5.1 标定装置结构及工作原理 |
5.2 标定实验方案设计 |
5.2.1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样品制作 |
5.2.2 缩径式涡街流量计标定要求 |
5.3 标定实验结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6)发电机定冷水流量的标定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
1 定冷水流量的测量 |
1.1 定冷水系统主要测点的布置 |
1.2 定冷水流量的检测原理 |
2 定冷水流量标定 |
2.1 传统标定方法 |
2.2 标定定冷水流量的新方法 |
2.3 广义流量孔板系数分析 |
2.4 定冷水流量开关的校核 |
3 结语 |
(7)基于新型光纤传感器的涡轮流量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涡轮流量计的发展历程综述 |
1.1.1 涡轮流量计的研究进展 |
1.1.2 目前涡轮流量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1.2 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流量测量中的研究进展 |
1.2.1 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 |
1.2.2 国外光纤流量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3 国内光纤流量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安排 |
1.3.1 研究意义和目的 |
1.3.2 组织结构与内容提要 |
第2章 光纤涡轮流量测量技术的理论研究 |
2.1 引言 |
2.2 光纤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
2.2.1 光纤的机械特性 |
2.2.2 光纤的损耗特性 |
2.2.3 光纤的结构特性 |
2.3 双圈同轴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 |
2.3.1 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的原理 |
2.3.2 双圈同轴式光纤探头的结构 |
2.4 双圈同轴光纤传感器检测原理 |
2.5 双圈同轴光纤涡轮流量传感器的特点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圈同轴式光纤传感器探头的设计研究 |
3.1 引言 |
3.2 双圈同轴型光纤传感器理论特性 |
3.2.1 光纤出射光强分布模型的研究 |
3.2.2 双圈同轴式光纤传感器的调制特性 |
3.3 双圈同轴光纤传感器的设计与静态特性分析 |
3.3.1 光纤传感器的尺寸设计 |
3.3.2 光纤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
3.3.3 LS-SVM的非线性补偿 |
3.4 双圈同轴光纤探头的制作与安装 |
3.5 双圈同轴光纤涡轮传感器数值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光纤涡轮流量计的量程扩展方法研究 |
4.1 引言 |
4.2 光纤涡轮流量计的理论模型研究 |
4.2.1 涡轮流量计数学模型 |
4.2.2 数学模型可靠性验证 |
4.3 各因素对涡轮转动的影响分析 |
4.3.1 各力矩对涡轮的影响 |
4.3.2 电磁力矩对传感器的影响分析 |
4.3.3 涡轮开始转动时的最小流量 |
4.3.4 温度对涡轮流量传感器的影响 |
4.4 提高量程比的方法研究 |
4.4.1 DN20 电磁涡轮流量计的量程比 |
4.4.2 非线性函数的近似处理 |
4.4.3 光纤涡轮流量计的线性化模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光纤涡轮流量测量系统的实验研究 |
5.1 引言 |
5.2 涡轮流量计中光纤动态信号处理方法 |
5.2.1 时域频率测量方法 |
5.2.2 频域频率测量方法 |
5.2.3 基于FFT的信号处理算法 |
5.3 涡轮流量测试系统的软硬件设计 |
5.3.1 总体结构设计 |
5.3.2 实验硬件电路设计 |
5.3.3 数据采集和程序设计 |
5.4 实验验证与结果讨论 |
5.4.1 流量计非线性区流量测量实验验证 |
5.4.2 电磁涡轮流量计实验及分析 |
5.4.3 光纤涡轮流量计实验及分析 |
5.4.4 两组流量计同时测试的实验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智能光纤涡轮流量计在分布式控制中的应用 |
6.1 引言 |
6.2 基于DSP的智能光纤涡轮流量计研制 |
6.2.1 硬件电路的设计 |
6.2.2 软件算法的设计 |
6.2.3 系统功能与验证 |
6.3 发动机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概述 |
6.4 燃烧室多传感器监测系统 |
6.4.1 监测参数的方案 |
6.4.2 传感器监测位置的选取 |
6.5 通信总线接口技术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光纤涡轮流量计在燃油流量在线监测中的应用 |
7.1 引言 |
7.2 发动机燃油循环系统方案 |
7.2.1 循环方案设计 |
7.2.2 工作状态分析 |
7.2.3 燃油相变机理 |
7.3 两相燃油质量流量测量方案设计 |
7.3.1 两相流体质量流量测量原理 |
7.3.2 两相流对涡轮转动的影响 |
7.3.3 燃油密度的在线测量方案 |
7.4 基于神经网络的传感器在线软测量模型 |
7.4.1 数据准备与网络结构选取标准 |
7.4.2 BP神经网络密度软测量模型 |
7.4.3 RBF神经网络密度软测量模型 |
7.4.4 RNN神经网络密度软测量模型 |
7.4.5 三种网络模型对比及结论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8.1 论文主要工作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后续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9)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差压流量计的简介 |
1.3 V锥流量计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2 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理论基础 |
2.1 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测量原理 |
2.2 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测量模型流量一压差关系的推导 |
2.3 分析影响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压力损失的因素 |
2.4 雷诺数对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影响以及分流比的定义 |
2.5 差压流量计的永久压损与压损比 |
2.6 本章小结 |
3 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数值仿真分析 |
3.1 CFD以及FLUENT软件的介绍 |
3.1.1 CFD简介 |
3.1.2 FLUENT简介 |
3.2 湍流模型理论 |
3.3 三维仿真模拟 |
3.3.1 几何建模和网格划分 |
3.3.2 求解设置 |
3.3.3 求解及结果的获取 |
3.4 基本结构尺寸仿真优化 |
3.5 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特性仿真分析 |
3.6 推论及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4 与其他差压流量计的性能比较 |
4.1 与两种差压流量计的仿真对比 |
4.1.1 双锥流量计的CFD仿真 |
4.1.2 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CFD仿真 |
4.1.3 三种差压流量计的仿真数据对比 |
4.2 与两种差压流量计的实验对比 |
4.2.1 样机的制作 |
4.2.2 传感器的选择及信号放大器的调节 |
4.2.3 实验平台简介及本实验的搭建 |
4.2.4 实验数据采集及处理 |
4.3 仿真与实验结果误差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研究工作总结 |
5.2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涡街信号检测方法和处理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涡街信号检测方法的研究 |
1.2.2 涡街信号分析和处理的研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课题研究内容 |
1.3.2 课题研究意义 |
2 涡街流量计管道振动干扰分析及流量测量方案 |
2.1 管道振动对涡街信号测量的影响 |
2.1.1 管道振动对涡街传感器信号的干扰分析 |
2.1.2 强噪声振动干扰对涡街信号频率测量的影响 |
2.2 差压检测方法 |
2.2.1 差压检测方法的测量原理 |
2.2.2 差压信号受强噪声振动干扰的实验测试 |
2.3 抗周期性强振动干扰的流量测量方案 |
2.4 本章小结 |
3 卡尔曼滤波技术在涡街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
3.1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涡街信号处理方法 |
3.2 UKF算法在涡街信号处理上的应用 |
3.3 UKF算法的实现及在涡街信号处理上的仿真验证 |
3.3.1 UKF算法的实现 |
3.3.2 UKF算法在4个流量段上的仿真验证 |
3.3.3 仿真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4 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的验证系统 |
4.1 管道内气体密度测量方法 |
4.1.1 管道内气体温度测量 |
4.1.2 管道内气体压力测量 |
4.1.3 气体密度的计算 |
4.2 实验验证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
4.2.1 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4.2.2 温度、差压、压力测量电路 |
4.2.3 温度、差压、压力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标定 |
4.3 实验验证系统的软件设计 |
4.3.1 系统测量程序总体设计 |
4.3.2 FFT谱分析在涡街信号处理方法中的应用 |
4.3.3 自适应数字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5 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的气体实验及结果分析 |
5.1 气体实验装置 |
5.2 气体实验与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四、差压式流量变送器安装方式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对含气泡液体管道差压式流量计测量稳定性的改进[J]. 汪达,徐霖野,李宇睿,李军怀. 仪器仪表用户, 2021(02)
- [2]螺旋槽干气密封数值模拟与控制系统研究[D]. 姚文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20(04)
- [3]生产过程中假液位问题及处理措施[J]. 刘成军,李倞琛,周璇,郭佳林. 中外能源, 2020(04)
- [4]矿用热式气体流量传感器的研究[D]. 钱立文.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5]基于数值模拟的宽量程比涡街流量计的研究[D]. 刘志森. 华侨大学, 2019(01)
- [6]发电机定冷水流量的标定与分析[J]. 裴丹,吴宇. 电站辅机, 2018(04)
- [7]基于新型光纤传感器的涡轮流量测量技术及应用研究[D]. 杜玉环. 西北工业大学, 2018(02)
- [8]三门核电除盐水系统超滤出口母管流量超差浅析[A]. 郭宁. 中国核电第二届“卓越杯”青年技术与管理创新论文专刊, 2016
- [9]双向内外管差压流量计的数值仿真与实验研究[D]. 吉鹏. 中北大学, 2016(08)
- [10]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涡街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 曾瑶. 浙江大学, 2016(08)
标签:涡轮流量计论文; 压力变送器工作原理论文; 腰轮流量计论文; 电流变送器论文; 智能涡街流量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