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

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

一、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梁丹凤[1](2020)在《楚式漆器工艺传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漆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早在7000多年前的浙江河姆渡发现漆文化雏形,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漆器制作工艺达到极高水平。因湖北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长江中游,湖泊纵横,有着温润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地,生长着大片漆树、油桐,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楚式漆器文化提供孕育的温床,丰富的生态环境为楚式漆器文化提供成长的营养,涌现出许多国家级、省级知名工艺大师,凭借着悠久的历史、精巧的工艺、独特的风格,使历经岁月洗礼的楚式漆器传承至今。楚式漆器丰富的楚文化基因,是楚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夸张奇特的造型,丰富多彩的纹饰,绚丽秀美的色彩,神秘奇异的风格,将楚文化丰富的浪漫主义、逼真的写实主义表现的淋漓尽致。楚式漆器在楚文化的滋养中不断发展,使楚式漆器在工艺传承中承担着重要作用。笔者以楚式漆器工艺传承研究为题,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调查、专家访谈、案例分析法等方法。研究楚式漆器产生背景、楚式漆器发展的沿革、楚式漆器的工艺、楚式漆器的传承、楚式漆器存在问题与发展保护等方面来探索楚式漆器工艺。本文从四个部分展开对楚式漆器工艺传承研究,绪论部分概述:选题来源依据、研究价值意义、国内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楚式漆器的相关概念说明。第二部分是文章重点,笔者从相关文献资料入手,阐述楚式漆器产生背景、楚式漆器发展沿革。第三部分从实践理论角度,分析楚式漆器的工艺传承:材料、工具的使用、胎质成型、髹饰工艺中的设色、刻划、填嵌、堆饰等技法。从田野调查访谈掌握分析,楚式漆器的传承发展机制:业缘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院传承中各位传承人的主要作品及传承理念。第四部分是楚式漆器存在问题与发展保护,借助产业化繁荣、示范性保护基地探讨楚式漆器发展的可行性方案,为今后研究楚式漆器提供理论依据。

程丹[2](2015)在《楚漆器艺术的审美意蕴》文中研究说明楚人"生死不离漆",楚漆器艺术是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楚风俗的一个展示窗口,是中国漆器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时期,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文章以楚漆器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探讨楚风俗映射下的楚漆器的审美意蕴。

陈练[3](2016)在《浅谈楚漆器造型中的视觉文化》文中认为楚漆器是我国上古时期楚人奇异而丰富的艺术创造,本文试从楚漆器奇特的造型来谈它蕴涵的视觉文化,并由此思考它对当今艺术的影响。

王喆[4](2015)在《先秦楚地玉龙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先秦楚地玉器上的龙纹造就了楚国东周时期辉煌的玉龙艺术,其背后蕴藏的丰富文化背景值得我们深刻的挖掘和利用。中国服装设计产业也进入到全新时代,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是潮流所趋。将玉龙艺术借鉴到当代服装设计中,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服装产业。本文从服饰的角度,在分析总结考古文献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设计学、服装学等理论及方法,以先秦楚地典型墓葬中出土的龙形玉器为参考对象,对龙形玉器上的纹样和形制系统而全面的探讨并在当今服装设计中应用。本论文包括绪论、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四部分。绪论中对论文的研究领域、研究意义、内容以及方法和框架进行详细说明,对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评价。同时,还对本课题的重要概念进行界定和创新点的说明。本文首次将楚国的龙形玉器划分为龙纹玉器和龙形玉佩两方面,对楚地刻有龙纹的璧、玦、璜、珩、觿等概括为龙纹玉器,将龙的造型制作的龙形佩统称为龙形玉佩。正文将从楚地玉龙形制与纹样的发展演变、楚地玉龙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关系和先秦楚地玉龙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三部分进行研究。以对楚地玉龙历史演变和纹样造型特点、楚人的尊龙情结和文化内涵为先秦楚地玉龙在当代服装设计应用中提供相应的理论与文化基础,是对服装进行设计实践的理论前提。本文采取文献收集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从各大图书馆和数据库中收集了大量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又走访博物馆获取一些图片资料来便于研究。在后期论点成型阶段,运用抽象思维进行条理化、系统化和理论化,将先秦楚地龙形玉器的特征归纳为稚拙古朴的新石器时期、质朴无华的夏商时期、奇诡纹样的春秋时期和多变形制的战国时期这四个历史时期,接着探寻楚人尊龙背后的礼制、民俗观念,以及从楚国玉龙艺术中反映出来的设计理念和对当代服装设计观念与理论的启迪与思考,并得出先秦楚国玉龙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的可行性。最后,根据服装设计图案、色彩、面料、造型的四大要素上对楚国玉龙进行案例分析及设计实践,达到研以致用的目的。

蒙堃堃[5](2013)在《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中文摘要]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提到“骨法用笔”之说,确立了线描作为一种绘画手段在传统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花鸟画讲求以线造型,线条对于中国花鸟画来说,就相当于花鸟画的骨架,可见线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特殊地位。线描是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体现了工笔花鸟画的精髓,当代艺术思想的大解放使当代工笔花鸟画得以吸收异国的艺术营养,在创作中融入了各种类型的表现技法,展示出新时代气息,中西融合已然成为当下的一种趋势,但是这种趋势使得传统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表现形式有所弱化,因此系统地研究线描问题是必须经历的途径,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通过“线描”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分析法与举例分析法从四个方面对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探索线描的历史渊源,理清线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发展道路,并从当代文化的角度出发,引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主要表现形式,探究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作用和发展趋势。文章的第一章,简要论述线描的形成与发展,了解线描作为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和情感的表现载体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为线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表现奠定基础;文章的第二章梳理线描在传统工笔花鸟画中的整个发展脉络,探究线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发展规律,线描作为工笔花鸟画的基本表现形式,伴随着工笔花鸟画快速发展;文章的第三章,结合线描在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原则,为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笔者的创作提供更大的联想空间,以线描作为创作的主要表现形式,致力于传承工笔花鸟画本身的传统特点;文章的第四章,对现代人的大体审美趋势进行分析,在中西交融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工笔花鸟画民族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探究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道路中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的每一部分都是围绕着线描这个主题展开论述的,线描作为中国画传统的造型手段,折射出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它陪伴着工笔花鸟画一路走来,它的应用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谭晓雪[6](2012)在《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文中认为楚乐是先秦楚人以江汉平原为腹地孕育出来的一朵南方音乐奇葩。楚歌的深情、编钟的奇伟、乐舞的狷狂…一切乐之形式都以幻化般的表象激荡着人们的每个审美细胞。魅力的根源为何?笔者认为对于楚乐之审美取向的提炼阐释是揭开楚乐奥妙的钥匙。因此,本文以先秦楚乐为研究对象,其目的在于楚乐审美取向的阐释其深层原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审美取向隐含于楚乐之形式、音响和行为活动中,就像荣格的“原型”无意识一样,时刻影响和引导着楚族每个人的审美心理结构,进而决定着乐之表象的形成。文章分三个章节论述和阐释。第一章节将立足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各个时期的文献史料和物质遗存——出土或传世的乐器、及相关器皿上的乐舞图像和乐舞等资料的展示,提供较为清晰的楚乐之发展画面。以期在纵向的历史脉络和横向的艺术形态呈现中,表象性的显现楚乐在四个时期的历史进程及发展阶段,为进一步把握楚人特有的音乐审美取向提供史实依据。第二章是重点部分,将从四个方面来阐释楚乐的审美取向:一、重“情”的审美起点,二、贵“真”的审美态度,三、逐“奇”的审美乐思,四、“悲”性的审美表达。“情”是楚乐之生发的生命起点和动力,“真”的审美态度使得楚乐之情更能随心畅言,而在情的催化下,楚人则取向于用“奇”和“悲”的方式显现自身。因此,四方面构成一个较为体系性的有机结构,它支配着楚人在艺术实践中的追求和取舍,从而通过感性的音乐活动表现出来。第三章则从地理、巫风、思维、历史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楚乐审美取向背后的深层基础和条件。地理自然条件为楚乐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养料;巫风的传统、原始思维方式为楚艺术真、奇、悲的审美意识的形成提供难能可贵的精神特质;历史因素中,楚族在其历史道路中所经历的两个历史转折时期,偶然但又必然的决定了楚人的发展道路以及惊艳楚乐的最终展现。

张慨[7](2011)在《中国古代绘画地域性研究述评》文中提出中国古代绘画的地域性既是艺术现象,也是历史人文地理学现象。自六朝至今,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6世纪到19世纪初对于绘画地域性的非系统认识和表述;二是19世纪初至19世纪40年代"地域因素"被视为影响绘画风格的因素之一;三是新中国成立至文革结束阶段,"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被批判,使得绘画与地理之间关系的探讨陷入停滞。四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学科交叉与融合,既带来了古代绘画研究成果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填补了文化地理学的空白。

陈龙海[8](2003)在《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文中研究说明本文认为,以线条为主要造型手段是楚艺术的重要形式特征。就线条类型而言,有平面展开的线和立体构成的线。前者主要以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为代表;后者则体现在各种雕刻(青铜雕刻、木雕和角雕等)艺术样式上。形成楚艺术线性特征的文化基因在于:楚国特殊的社会形态以及由此决定的尚巫好祀的风俗;楚人的民族性格;老、庄“道”学的影响。文章最后指出,线性造型是楚艺术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色彩的体现,它确立了中国艺术尤其是绘画艺术的传统和主要艺术语言,并作为一种民族特色与西方绘画区别开来。

二、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1)楚式漆器工艺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来源依据
    1.2 研究价值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方法
    1.5 相关概念阐述
2.楚式漆器产生背景及发展沿革
    2.1 楚式漆器产生背景
        2.1.1 自然地理环境
        2.1.2 文化思想的转变
        2.1.3 铜资源稀缺和漆材料优越性
    2.2 楚式漆器发展沿革
        2.2.1 早期模仿阶段
        2.2.2 中期成长阶段
        2.2.3 晚期成熟阶段
3.楚式漆器工艺传承分析
    3.1 材料和工具
        3.1.1 材料
        3.1.2 工具
    3.2 胎质成型
    3.3 髹饰工艺
        3.3.1 彩绘
        3.3.2 刻划
        3.3.3 填嵌
        3.3.4 堆饰
    3.4 楚式漆器传承机制
        3.4.1 业缘传承
        3.4.2 家族传承
        3.4.3 师徒传承
        3.4.4 学院传承
4.楚式漆器存在问题与发展保护
    4.1 楚式漆器存在问题
        4.1.1 专业人才队伍稀缺
        4.1.2 领军人物打造不够
        4.1.3 文化宣传力度不够
        4.1.4 市场化程度不同
    4.2 楚式漆器发展保护
        4.2.1 文创性产品设计
        4.2.2 产业化快速发展
        4.2.3 示范性保护基地
        4.2.4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4.3 反思与展望
        4.3.1 从个体化生产到集体化协作
        4.3.2 从生产性保护到生活化保护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楚漆器艺术的审美意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巫风弥漫下的奇异造型美
    1. 镇墓兽
    2. 羽人
    3. 卧鹿
    4. 虎座飞鸟
二、“尊凤崇龙”思想控制下的纹饰美
三、“红与黑”主导下的色彩美
四、结语

(3)浅谈楚漆器造型中的视觉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雕刻造型中的视觉文化
二、装饰风格中的视觉文化
三、结语

(4)先秦楚地玉龙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象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创新点
    1.6 研究对象的界定
        1.6.1 楚地与楚国、楚文化与楚艺术
        1.6.2 玉龙艺术与龙形玉器
2 楚地玉龙形制与纹饰的发展演变
    2.1 稚拙古朴——新石器时期的玉龙
        2.1.1 龙的起源
        2.1.2 新石器中晚期石家河玉龙
    2.2 质朴无华——夏商西周时期的玉龙
        2.2.1 夏朝二里头绿松石龙形器
        2.2.2 商朝黄陂盘龙城遗址玉蛇
    2.3 奇诡纹样——春秋时期的玉龙
        2.3.1 楚国龙纹玉器——璧、玦、冲牙
        2.3.2 楚国龙形玉佩——龙形佩
    2.4 多变形制——战国时期的玉龙
        2.4.1 楚国龙纹玉器——璧、珑、璜、珩、觿等
        2.4.2 楚国龙形玉佩——龙形佩
        2.4.3 楚国龙形玉器与中原龙形玉器的异同
3 先秦楚地玉龙艺术与服装设计
    3.1 楚地玉龙艺术的文化语境
        3.1.1 楚人在玉器中的尊龙情结
        3.1.2 楚人的佩玉之风
    3.2 玉龙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体现方式
    3.3 从玉龙艺术到对服装设计的情感诉求
4 楚地玉龙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4.1 楚地玉龙纹样在服装图案中的创新性
        4.1.1 图案造型的归纳写实表现
        4.1.2 图案造型的分解组合表现
    4.2 楚地玉龙色泽在服装色彩中的创新性
        4.2.1 同形色系的表达
        4.2.2 意象表达
    4.3 楚地玉龙镂雕在服装面料中的创新性
    4.4 楚地玉龙形制在服装造型中的创新性
        4.4.1 整体廓形的应用
        4.4.2 组合廓形的应用
        4.4.3 主要部位的应用
    4.5 楚地玉龙艺术进行案例设计实践
        4.5.1 方案一:居家服装设计表达
        4.5.2 方案二:内衣设计表达
5 结语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I
附录II本人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获奖
致谢

(5)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论文研究的背景
    (二) 论文研究的范围
    (三)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四)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线描的概述
    (一) 原始社会的线条
    (二) 中国画中线描的形成与发展
        1. 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
        2. 中国画中线描的发展
二、线描在工笔花鸟画历史进程的衍变
    (一) 原始商周生涩拙朴的线条
    (二) 战国秦汉飘逸简约的线条
    (三) 魏晋南北朝真实写意的线条
    (四) 唐代细致写实的线条
    (五) 五代两宋完美的线条
    (六) 元代细腻工致的线条
    (七) 明后极具装饰性的线条
三、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
    (一) 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原则
        1. 骨法用笔
        2. 应物象形
    (二) 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情感表达
        1. 尚简
        2. 会意
        3. 重神
    (三) 线描在本人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应用
        1. 构思表现
        2. 意境追求
        3. 经营位置
        4. 技法运用
四、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中的发展
    (一) 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审美倾向
        1. 民族倾向
        2. 时代倾向
    (二) 中西交融
    (三) 线描的发展对当代工笔花鸟画创作的启发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一、 选题依据
    二、 楚乐研究综述
    三、 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一章 楚乐历史钩沉
    第一节 楚乐先声:深厚的南土文化积淀
        一、 南楚先民
        二、 南音积淀
    第二节 楚乐孕育:筚路蓝缕的创国初期
        一、 辟在荆山筚路蓝缕
        二、 国力甚微乐之不丰
    第三节 楚乐繁盛:开疆拓土的春秋之际
        一、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二、 楚乐繁盛
    第四节 楚乐成熟:战国时期
        一、 转折性的护国之路
        二、 成熟的楚乐
第二章 楚乐审美取向之阐释
    第一节 重“情”的审美起点
        一、 释义
        二、 永恒的情主题
        三、 旋律——情感的重要载体
    第二节 贵“真”的审美准则
        一、 率真
        二、 任真而为
        三、 自然之真态
    第三节 逐“奇”的审美乐思
        一、 “奇”之释义
        二、 楚歌之奇
        三、 楚乐器之奇
        四、 奇心
    第四节 “悲性”的审美传达
        一、 “悲”性之所指
        二、 “悲”之音声
第三章 楚乐审美取向之文化内涵
    第一节 环境因素
        一、 地貌与气候
        二、 丰富的物产与资源
        三、 环境与楚乐审美
    第二节 历史因素
        一、 西周时期的“蛮夷”境遇
        二、 “礼崩乐坏”的强国气魄
    第三节 巫风传统
        一、 楚之巫风
        二、 巫风侵染与楚乐审美
    第四节 原始思维因素
        一、 南楚之原始思维
        二、 原始思维与楚乐审美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7)中国古代绘画地域性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绘画地域性的非系统认识和表述
    (一) 对绘画风格地域性差异的认识
    (二) 地域环境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三) 地域绘画史的出现
    (四) 对地域绘画流派的评价
二、绘画地域性研究的现代转折
三、绘画地域性研究的停滞阶段
四、绘画地域性研究的崭新阶段———学科交叉与融合
    (一) 对古代绘画地域性研究的理论性探讨
    (二) 对古代绘画地域性特征的宏观性叙说和探讨

(8)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论文提纲范文)

1
    1.平面展开:其艺术样式主要是漆画、丝绸图案和帛画。
    2.立体构成,主要艺术样式为各种雕刻,包括青铜雕刻、木雕、角雕等。
2
3

四、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 [1]楚式漆器工艺传承研究[D]. 梁丹凤. 湖北美术学院, 2020(12)
  • [2]楚漆器艺术的审美意蕴[J]. 程丹. 艺术百家, 2015(S2)
  • [3]浅谈楚漆器造型中的视觉文化[J]. 陈练. 大众文艺, 2016(01)
  • [4]先秦楚地玉龙艺术在当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喆. 武汉纺织大学, 2015(03)
  • [5]线描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的应用研究[D]. 蒙堃堃. 广西师范大学, 2013(S1)
  • [6]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D]. 谭晓雪. 南京艺术学院, 2012(03)
  • [7]中国古代绘画地域性研究述评[J]. 张慨. 艺术百家, 2011(01)
  • [8]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J]. 陈龙海.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06)

标签:;  ;  ;  ;  ;  

楚艺术的线性特征及其文化基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