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死前静脉输液的选择

肝癌患者死前静脉输液的选择

一、肝癌患者临终前输液静脉的选择(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内分泌分会,周琦,吴绮楠,李强,李因涛,于常华,蒲丹岚,鹿斌,韩睿,蒋娟,李乃适,陈兵,王树森,张师前[1](2021)在《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管理指南(2021年版)》文中认为恶性肿瘤逐渐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威胁生命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恶性肿瘤与高血糖及糖尿病关系密切。一方面,高血糖和糖尿病可以增加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且与其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另一方面,部分肿瘤本身可导致高血糖和糖尿病。此外,在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也会出现高血糖和糖尿病。以上统称为肿瘤相关性高血糖,但目前尚无相关的指南可用于指导临床诊治和管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和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内分泌分会组织专家对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及时传递重要信息,指导临床实践。本指南主要涵盖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概述、临床诊治管理和长期随访管理,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肿瘤相关性高血糖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改善中国肿瘤相关性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结局。

宁丽[2](2021)在《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希望是晚期癌症患者积极应对疾病和死亡威胁的重要支柱。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分子靶向治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但靶向治疗具有高特异性,疗效存在着个体差异,且极易出现耐药或因严重副作用被迫减药甚至停止治疗等情况,使得希望破裂。高希望水平为靶向治疗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希望也并非越高越好,不切实际的“虚假”希望会导致患者巨大的失望和担心,反而不利于治疗。可以说,作为晚期肺癌患者“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靶向治疗燃起的新希望有着生死攸关的独特体验,且希望燃起和希望破灭的胶着亦贯穿治疗始终,希望和担心在内心激烈地博弈。虽然已有学者对希望开展了相关研究,证据中也有诸多提升希望的干预策略,但对于这一特殊临床情境中的希望体验和希望变迁机制均尚不清晰,如何合理地应用希望干预策略,更好地管理希望、维护适度的希望也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目的】本研究拟探索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过程中,对于希望的体验和希望变迁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希望管理策略,以帮助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这一新型手段的过程中更好地管理希望,从而获得更多的临床受益,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具体目标包括:(1)探索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对希望的感知,形成理解希望变迁的机制;(2)构建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3)评价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研究方法】本课题先开展质性研究,探索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独特的希望变化机制,然后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希望干预的相关证据,基于课题探索的机制整合希望管理策略并进行现场评价。课题共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本部分采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目的抽样和理论抽样,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杭州市某肿瘤专科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25名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深度访谈。采用实质性编码(开放性编码、选择性编码)和理论性编码的方式进行编码,同时采用提问和不断比较等分析及理论形成技术,构建类属/范畴间关系结构图,形成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理论;第二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构建研究本部分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国内外文献检索获取证据,按照循证的策略,对证据进行提取、评价、分析和综合,初步构建晚期癌症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其次,在第一部分形成的希望调适理论基础上,结合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特征,从博弈的视角,采用多学科专家小组讨论法,确立动机管理策略和路径管理策略。第三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本部分采用专家现场论证法,对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的希望管理策略进行评价,判断策略的可行性、适宜性、有效性和临床意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结果:1.访谈和主题编码结果:共访谈25名患者,转录18.4万余字,平均访谈时长32.5分钟。析出了“希望感知”和“希望调适”两大主题。“希望感知”主题析出四个范畴,即“希望能够活下来”与“担心治疗的可获得性”并存、“期望延长生存期”和“担忧治疗的可持续性”并存、“期盼提高生活质量”和“忧虑治疗获益不足”并存和“希冀治愈和康复”和“忧惧转移和复发”并存。“希望调适”主题提炼出了“精神信念”、“生活在当下”、“积极思考”、“专业性支持”、“情绪反应”、“人际关系”、“症状控制”、“期待正常”、“赋能”和“控制威胁”等10个亚主题,及20个类属及多个亚类属。2.理论研究结果:经不断比较主题/类属间路径关系对现实的解释力,形成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理论,核心内容包括:(1)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和“担心”并存且呈现博弈关系;(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和“担心”经调适可达到博弈的最近稳态;(3)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需要“动力思维”和“路径思维”共同作用,共同对希望进行调适,以达到希望调适的目标。第二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构建研究结果:基于理论研究结果,确定了文献的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研究析出的16篇文献,包括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随机对照试验3篇、类试验性研究5篇、质性研究6篇。将文献中的证据进行提取和评价,共提炼出15个主题135条策略。经12名多学科专家结合患者特征和希望调适理论进行2轮小组讨论,经修订,最终形成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包括“建立生存欲望”、“活在当下”、“最大化个人力量”、“最小化不确定性”等14个主题共73条策略,包括31条动机管理策略和42条路径管理策略;其中58条强推荐,15项弱推荐。第三部分: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管理策略的评价研究结果采用专家现场论证法,对本研究所构建的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策略的可行性、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同意率均在83.33%以上,临床意义评价同意率在91.67%以上。【研究结论】1.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存在着希望和担心的博弈,在不同应激事件中希望不断调适。本课题构建的希望调适理论为医护人员了解晚期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过程中的希望感知和调适策略以及相关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2.基于前期形成的希望调适理论,构建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可以帮助接受靶向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有效地获得希望和维持希望,降低担心和绝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将靶向治疗获益最大化。

黄智慧[3](2021)在《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为疼痛专科护理领域构建一套在普通护士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疼痛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及分层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未来能够优化疼痛专科护理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疼痛护理服务同质化,从而改进疼痛护理行业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并促进其康复。方法:1.文献的检索与分析:通过检索与分析关于疼痛、疼痛护理、专科护士、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护士核心能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等文献资料,分析关于疼痛专科护士及其核心能力的相关理论,为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2.半结构式访谈:本研究对疼痛专家(包括护理和医疗专家)及疼痛患者、健康人进行面对面访谈,选取与疼痛密切相关的科室:疼痛科、肿瘤科、骨科。探讨疼痛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为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3.Delphi法:对来自江西、山东、江苏等7个省的22位专家进行2轮的专家函询,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整理、分析,最终确定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根据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整理出三大主题(主题一:我国疼痛专科护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容乐观;主题二:疼痛专科护士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主题三:疼痛专科护士在每一能力下,应具备的具体能力),根据主题内容初步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草案。2.专家积极性程度:两轮函询表应答率分别为95.5%和90.5%(均大于70%)。函询应答率较高,说明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3.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4(大于0.7),表明专家较为权威,结果较为可靠。4.专家意见协调情况:两轮函询各指标重要程度评分的CV值范围分别为0.000~0.227和0.000~0.225(均<0.30),两轮函询专家的Kendall’s W分别为0.209、0.212,第二轮的协调程度高于第一轮,说明第二轮意见更趋于一致。显着性X2检验均为P<0.01,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各级指标权重系数:一级指标权重范围在0.1527~0.1727,二级指标权重范围在0.2371~0.5146,三级指标权重范围在0.0881~0.5249。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今后管理者对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及分层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可为今后评价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侧重点奠定理论基础。

邓妙芹[4](2021)在《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并探讨该方案对乳腺癌患者的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家属的照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为今后乳腺癌患者的家庭参与式延续护理工作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第一部分研究以奥马哈系统和家庭参与式护理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回顾、查阅资料、半结构式访谈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初步拟定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的初稿,并通过两轮德尔菲法确定方案的终稿。第二部研究分采用随机对照实验,以2020年7月至9月在浙江省湖州市某三甲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护理方案,试验组给予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在患者术后第7天、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时收集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资料,家属的照护能力和生活质量资料。并通过SPSS23.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在两轮专家咨询中专家的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6和0.853,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8.2%,和100%,专家的Kendall’s W值分别为0.233-0.358和0.326-0.383(P<0.01),专家的CV值分别为0.09-0.42和0.08-0.27。最终形成的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共包含生理领域、心理社会领域和健康相关知识3大类别,共计13个护理问题和45个相应的干预措施。采用区组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组,其中对照组36对、试验组35对研究对象完成研究,研究干预周期为患者出院后至手术后3个月。(1)两组患者和家属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7天,两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淋巴水肿发生情况、自我照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活动度、淋巴水肿发生情况、自我照护能力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7天,两组家属的照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1个月及3个月时,试验组家属的照护能力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家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论:(1)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经过了两轮专家咨询,在此过程中专家的积极性高、权威程度较高、专家协调程度较好且专家意见集中趋势高。由此可认为该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科学性。(2)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能够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患肢肩关节活动度和淋巴水肿的情况,并能够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3)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能够提高家属的照护能力和生活质量。

陈子祥[5](2021)在《外科手术治疗巨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文中指出背景和目的尽管巨大肝细胞性肝癌(hug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uge HCC,≥10cm)的治疗方案众多,且外科治疗的预后差异较大,但对于合适的患者,肝切除术仍是其首选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方式。准确评估患者肝切除术后的生存状态对于临床决策及个体化诊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建立两个针对巨大肝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网页版列线图动态预测模型,以求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诊疗上的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巨大肝细胞性肝癌的303例患者,以此作为训练队列(training cohort),以同一时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47例巨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作为外部验证队列(validation cohort),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情况。运用Kaplan-Meier分析方法展示纳入患者的术后长期生存之间的差异,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Cox proportional hazard model)来确定训练队列中影响患者术后OS和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基于这些数据分别建立OS和DFS的动态预测模型并进行外部验证。采用C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和校准拟合曲线(calibration curve)来评价模型的预测能力并将其与四种肝癌传统分期系统[巴塞罗那肝癌分期标准(the Barcelona Clinic Liver Cancer,BCLC)、第八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肿瘤分期标准(the eighth 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AJCC)、意大利肝癌分期标准(Cancer of the Liver Italian Program,CLIP)和中国肝癌分期标准(China liver cancer staging system,CNLC)]进行比较。结果基于训练队列的多因素分析显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HBV-DNA Load)、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值(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GGT/PLT,GPR)、肝硬化、肿瘤卫星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肿瘤形态和最大直径等作为独立危险因素被纳入到巨大肝癌OS的动态预测模型中;同样情况下,巨大肝癌DFS的动态预测模型中除上述8个因素外,还纳入了微血管浸润(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这一因素。在训训练队列中,模型在预测巨大肝癌术后1年、3年和5年OS时的C指数为0.745(95%CI:0.708-0.782),预测DFS时的C指数为0.738(95%CI:0.703-0.773),均优于四个传统分期系统的预测能力。这些结果得到了外部验证队列的支持(OS:C指数0.822;DFS:C指数0.827,P<0.05),而且拟合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之间契合度较高。结论我们建立了两个针对巨大肝癌的网页版动态预测模型,这两个模型对于预测巨大肝癌行肝切除术的远期预后表现出了良好的预测能力,为肝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非常实用的工具。

白静,巴楠,李宇辉[6](2020)在《整体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1月收治的癌症晚期患者102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研究组52例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疼痛状况。结果 (1)干预后两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均大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GQOLI-74各维度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2)干预后两组疼痛评分均小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研究组疼痛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整体护理应用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过程中,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疼痛。

久坂部羊,杜海清[7](2015)在《恶医》文中研究指明序病人是个52岁的男子,两年前做过早期胃癌手术,11个月后复发,检查发现,癌细胞已转移到肝脏。医师是一位35岁的外科医生,两年前主刀的早期胃癌病人,11个月后复发,发现癌细胞已转移到肝脏。癌症复发,通常就是采取使用抗癌剂的化疗办法。目前,用于胃癌的化疗药物有十几种,单独一种或两三种合在一起给药。一种药物不见效就换用其他的药。有的即使有效果,但因为毒性大,也不能继续用下去。

王玉红,孙亚芹[8](2012)在《晚期肝癌患者的临终关怀》文中认为临终关怀是一项符合人类利益的崇高事业,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临终关怀体现了医护职业道德的崇高,临终关怀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它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特殊服务"。临终关怀是

王燕平,范天佐[9](2010)在《肝癌晚期患者的临终护埋》文中指出肝癌晚期病人病情发展迅速,多数病人临床死亡前仍然清醒,身心非常痛苦,因此应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护理]。临终护理是近代医学领域中的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是针对垂危病人进行的一种特殊护理2。探索临终关怀这一医学新领域,无疑是人们对于生命价值向深层次研究的表现形式之

张妹[10](2020)在《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信封随机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关怀护理,实验组实施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开始和护理后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敌意等心理状态积分、患者和家属各自对护理满意问卷调查量表的评分值、护患沟通质量、护士操作技术、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敌意等心理状态积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和家属各自对护理满意问卷调查量表的评分值比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护患沟通质量、护士操作技术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食欲减退、头晕乏力、睡眠困难、恶心呕吐、腰酸背痛不适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晚期肝癌患者实施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其对护理的认可,并缩短治疗以及住院的时长,有效减少护理问题。

二、肝癌患者临终前输液静脉的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癌患者临终前输液静脉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1)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管理指南(2021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证据分级系统和证据水平的定义
2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概述
    2.1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流行病学
        2.1.1 糖尿病与肿瘤的相关性
        2.1.2 糖尿病对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
        2.1.3 肿瘤患者中高血糖的比例
3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主要病因
    3.1 肿瘤本身相关
    3.2 肿瘤治疗相关
        3.2.1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性高血糖
        3.2.2 手术治疗相关性高血糖
        3.2.3 化疗相关性高血糖
        3.2.4 靶向治疗相关性高血糖
        3.2.4.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受体抑制剂
        3.2.4. 2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 OR)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
    3.3 肿瘤合并糖尿病或高血糖
    3.4 肿瘤和血糖关系密切的信号转导通路
    3.5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3.5.1 诊断
        3.5.1. 1 病史及临床表现
        3.5.1. 2 诊断标准
        3.5.2 鉴别诊断
        3.5.2. 1 应激性糖尿病
        3.5.2. 2 其他因素引起的高血糖
4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管理
    4.1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评估和控制目标
        4.1.1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评估
        4.1.2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控制目标
        4.1.3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住院控制
        4.1.3. 1 入住院前的准备
        4.1.3. 2 住院患者(内分泌科及非内分泌科)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的管理
        4.1.3. 3 胰岛素疗法
        4.1.4 肿瘤患者特殊情况下的血糖管理
        4.1.4. 1 围手术期管理
        4.1.4. 2 肠内或肠外营养
        4.1.4. 3 DKA与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4.1.4. 4 妊娠合并高血糖或糖尿病
        4.1.4. 5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4.1.4. 6 临终关怀
        4.1.4. 7 从住院到门诊的过渡
        4.1.4. 8 用药注意事项
        4.1.4. 9 出院前处理
5 药物的影响
    5.1 降血糖药对肿瘤的影响
        5.1.1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5.1.2 SU
        5.1.3 二甲双胍
        5.1.4 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TZD)药物
        5.1.5 肠促胰岛素药物和DPP-4抑制剂
        5.1.6 SGLT2抑制剂在癌症中的应用
    5.2 恶性肿瘤治疗药物与血糖
6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和糖尿病的长期随访管理
    6.1 档案的建立
    6.2 健康检查与评估
    6.3 随访与管理建议
7 肿瘤患者高血糖的分级诊疗
    7.1 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标准
        7.1.1 初次发现血糖异常,病因和分型不明确者
        7.1.2 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7.1.3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血糖异常者
        7.1.4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7.1.4.1 DKA
        7.1.4. 2 高渗高血糖综合征(hyperglycemic hyperosmolar syndrome,HHS)
        7.1.4. 3 乳酸性酸中毒
        7.1.5 反复发生低血糖
        7.1.6 血糖、血压、血脂治疗3个月不达标者
        7.1.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7.1.8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的肿瘤患者
        7.1.8. 1 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7.1.8. 3 DR导致的严重视力下降
        7.1.8. 4 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导致的间歇性跛行和缺血性症状
        7.1.8.5 DF
        7.1.9 血糖波动较大、基层医疗机构处理困难或需要制定胰岛素控制方案的肿瘤患者
        7.1.1 0 出现严重降血糖药物不良反应难以处理的肿瘤患者
        7.1.1 1 医师判断患者合并其他需上级医院处理的情况或疾病
    7.2 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标准
        7.2.1 初次发现血糖异常,已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且血糖控制比较稳定
        7.2.2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治疗后病情稳定
        7.2.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疗效评估,且病情已得到稳定控制
        7.2.4 其他经上级医疗机构医师判定可以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管理的患者
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管理指南(2021年版)

(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
第一部分 概述
    一、研究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分子靶向治疗在晚期肺癌患者中的研究现状
        (二)晚期癌症患者希望的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四、基本概念
    五、理论基础
    六、研究设计及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的质性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抽样方法
        (三)研究对象的接近和确定
        (四)资料收集方法
        (五)资料收集工具
        (六)资料分析
        (七)理论饱和
        (八)质量控制
        (九)伦理审查
    三、研究结果
        (一)感知
        (二)调适
        (三)希望调适理论的构建
    四、讨论
        (一)希望存在着动态可调适性
        (二)希望与担心在患者心中并存
        (三)希望与担心在患者心中博弈
        (四)希望调适理论的解读
        (五)希望调适理论对护理工作的启示
第三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的构建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专家小组讨论法
    三、研究结果
        (一)文献研究结果
        (二)专家小组讨论结果
    四、讨论
        (一)基于证据总结和专家讨论形成调适策略
        (二)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解读和分析
第四部分 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希望调适策略的现场论证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一)论证专家
        (二)论证工具和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一)希望调适策略的可行性
        (二)希望调适策略的适宜性
        (三)希望调适策略的临床意义
        (四)希望调适策略的有效性
第五部分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一)研究结论
        (二)创新点
    二、不足之处及未来展望
        (一)不足之处
        (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招募访谈对象说明书
附录2 知情同意书
附录3 访谈对象一般资料调查表
附录4 伦理审查批准件
附录5 访谈录音转录稿1(节选)
附录6 访谈录音转录稿2(节选)
附录7 访谈备忘录
附录8 访谈资料的分析样稿
附录9 专家论证会讨论稿(第一轮)
附录10 专家论证会讨论稿(第二轮)
综述 希望理论在癌症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及参与科研情况
致谢

(3)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2.2 半结构式访谈
        2.3 Delphi法
    3 研究过程
        3.1 成立研究小组
        3.2 构建核心能力框架
        3.3 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3.4 制定函询表并进行预调查
        3.5 进行专家函询
        3.6 进行统计及结果处理
    4 技术路线
结果
    1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1.1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1.2 访谈结果
    2 预调查结果
    3 Delphi法函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情况
        3.2 专家积极性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协调情况
        3.5 专家函询意见结果
        3.6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7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讨论
    1 科学性、可靠性分析
    2 各级指标权重分析
        2.1 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2.2 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2.3 三级指标权重分析
    3 局限性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4)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引言
    1.2 概述
        1.2.1 研究背景
        1.2.2 理论依据
        1.2.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
    2.1 研究目的
    2.2 成立研究团队
    2.3 初步构建方案
        2.3.1 文献回顾
        2.3.2 查阅资料
        2.3.3 半结构式访谈
        2.3.4 小组讨论
        2.3.5 对象与方法
    2.4 德尔菲法专家咨询
        2.4.1 选择咨询专家
        2.4.2 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2.4.3 统计学分析
        2.4.4 质量控制
    2.5 德尔菲法咨询结果
        2.5.1 专家的一般资料
        2.5.2 专家的积极性
        2.5.3 专家的权威性
        2.5.4 专家的意见集中程度
        2.5.5 专家的意见及建议
    2.6 形成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
3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的应用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2.1 研究对象来源
        3.2.2 患者的纳入排除标准
        3.2.3 家属的纳入排除标准
        3.2.4 实验中止标准
    3.3 研究方法
        3.3.1 样本量计算及分组
        3.3.2 样本量流失情况说明
        3.3.3 研究干预
        3.3.4 评价指标
        3.3.5 质量控制
        3.3.6 统计分析
        3.3.7 伦理原则
4 研究结果
    4.1 研究对象的基线比较
        4.1.1 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4.1.2 家属的一般资料比较
    4.2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肩关节活动度的比较
    4.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患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的比较
    4.4 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各个评分比较
        4.4.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自我照护能力(ESCA)得分比较
        4.4.2 干预前后两组家属照护能力(FCTI)得分比较
        4.4.3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FACT-B)得分比较
        4.4.4 干预前后两组家属生活质量(CQOLC)得分比较
5 讨论
    5.1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对肩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5.2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对患肢淋巴水肿的影响
    5.3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5.4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对家属照护能力的影响
    5.5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6 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对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
6 结论
7 研究的创新点和局限性
    7.1 研究的创新点
    7.2 研究的局限性
    7.3 未来研究的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家庭参与式护理在肿瘤患者延续护理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外科手术治疗巨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术前评估
    2.4 手术操作
    2.5 术后管理
    2.6 随访
    2.7 统计学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病理资料
    3.2 生存资料
    3.3 单因素/多因素分析
    3.4 预测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3.5 与传统分期对比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CNLC-Ⅰb 期巨大肝癌的外科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6)整体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GQOLI-74评分比较
    2.2 两组疼痛状况比较
3 讨论

(8)晚期肝癌患者的临终关怀(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
    2.1 静脉输液的护理:
    2.2 预防压疮护理:
    2.3 营养护理:
    2.4 加强晨晚间护理:
3 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3.1 心理特点:
    3.2 心理护理:
    3.3 疼痛的护理:
4 小结

(9)肝癌晚期患者的临终护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与方法
    1.2 临床表现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2.2 肝癌晚期饮食护理
    2.3 疼痛护理
    2.4 皮肤护理
    2.5 重视家属及社会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
3 结论

(10)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2.方法:
    3.观察指标:
    4.统计学处理:
二、结果
    1.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焦虑、敌意等心理状态积分比较:
    2.患者和家属各自对护理满意问卷调查量表的评分值比较:
    3.护患沟通质量、护士操作技术比较:
    4.不适症状发生率比较:

四、肝癌患者临终前输液静脉的选择(论文参考文献)

  • [1]肿瘤相关性高血糖管理指南(2021年版)[J].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分泌专业委员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内分泌分会,周琦,吴绮楠,李强,李因涛,于常华,蒲丹岚,鹿斌,韩睿,蒋娟,李乃适,陈兵,王树森,张师前. 中国癌症杂志, 2021(07)
  • [2]晚期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希望调适策略研究[D]. 宁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黄智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奥马哈系统的家庭参与式乳腺癌术后延续护理方案的构建与应用[D]. 邓妙芹. 湖州师范学院, 2021(09)
  • [5]外科手术治疗巨大肝癌的疗效分析及生存预测模型的建立[D]. 陈子祥.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6]整体护理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白静,巴楠,李宇辉.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10)
  • [7]恶医[J]. 久坂部羊,杜海清. 译林, 2015(06)
  • [8]晚期肝癌患者的临终关怀[J]. 王玉红,孙亚芹. 吉林医学, 2012(02)
  • [9]肝癌晚期患者的临终护埋[J]. 王燕平,范天佐.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S1)
  • [10]希望理论干预联合安宁护理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张妹.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0(13)

标签:;  ;  ;  ;  ;  

肝癌患者死前静脉输液的选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