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的十大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黄子君[1](2021)在《论新世纪长篇儿童成长小说中的“成长”主题》文中提出
周敏[2](2017)在《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核心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新时期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儿童文学阅读活动。正如儿童的生理成长需要多方面的物质营养一样,儿童的精神成长同样需要多方面的精神食粮,而儿童文学就是儿童在成长中最重要的精神食粮。为了引起人们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关注与重视,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丰富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本文以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中的核心问题,即儿童本位的弱化、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价值的弱化、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的指导偏差以及亲子阅读中父亲角色缺位问题作为研究的突破点。论文亦结合时代特点对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中的核心问题进行深入的审思和归因分析,进而思考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儿童文学阅读理论核心问题的研究是促进儿童文学阅读理论发展的关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江莉[3](2014)在《承载生命之痛的“独船” ——常新港少年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以常新港的少年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以成长主题之一“生命之痛”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其作品的细致品读分析,主要探究总结常新港少年小说“生命之痛”的主题分布,文本舒缓“生命之痛”的具体途径及“生命之痛”的审美叙事。论文主体部分有四章内容。引言首先梳理了常新港的少年小说创作概况,总结出三十年始终执着于对少年“生命之痛”的书写,其次分析现有对常新港创作的研究资料,发现国内研究者们不乏对常新港少年小说的关注,但角度单一,缺乏更系统全面的探讨,尤其对常新港作品中“生命之痛”的成长主题研究有待于挖掘和扩展,故本文试图从“成长”视域散点透视其作品的艺术魅力。第一章对常新港少年小说中“生命之痛”的文本呈现进行了分类总结,主要包括面对死亡、孤独与冲突,其中,孤独主要包括身体缺陷造成的孤独、家庭变故造成的孤独和都市少年的精神孤独三种形态,冲突主要包括父与子的冲突和师生之间的冲突。第二章主要探究常新港的少年小说是如何消解、舒缓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生命之痛”的,通过文本细读总结出三种文本途径,首先是大自然的诗意释怀,其次是幻想中的精神疗伤,最后是成长的童年主体性建构。第三章结合文本,从成长的隐喻和成长的仪式两个部分研究“生命之痛”的意象叙事,成长的隐喻主要总结常新港小说中的自然、动物、时空等意象群,成长的仪式通过对痛哭、梦、出走三个意象的重点分析,表现常新港少年小说创作的审美艺术追求。第四章则着力分析常新港少年小说中“生命之痛”的叙事格调变化,概括出其早期作品呈现出凝重深沉的审美风格,而近期作品则轻松诙谐,进而探究这种叙事风格转变的缘由及表现方式。结语部分对常新港的少年小说创作进行了客观的总结和评价。常新港的创作直面少年成长过程中面对死亡、孤独、冲突等诸多无法回避的生命之痛,并对此进行深入的纵向挖掘,笔者认为在轻浅失重的当下儿童文学浅阅读时代呈现常新港的创作非常有现实意义。
徐霞[4](2013)在《美与力的融合 ——论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物小说”作为小说领域中重要的一支,其创作在儿童文学中也有重要地位。有中国动物小说大王之称的沈石溪,其“动物小说”创作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沈石溪动物小说以其执着的审美追求和厚重的价值内涵赢得了众多少年儿童以至成人的喜爱,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对于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特质和价值内涵,评论家们发表过诸多见解。本论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追求做出系统探讨,并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本和文学史价值进行论述。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论,在对作家做简介的基础上集中介绍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研究意义和现状,并对本论文的创新点做出说明。第二部分探讨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生态美,从生态美及生态文学、生态美在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具体体现,以及作家创作追求生态美的意义与价值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论述。第三部分解读沈石溪动物小说中的悲剧美特质,以西方悲剧理论关照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悲剧意蕴。第四部分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人性美做出探索,主要从人格化的动物形象和以家庭为本位的创作特色出发,从爱、伦理与道德、尊严三个关键字出发解读沈石溪动物小说表现的人性美。第五部分是对沈石溪动物小说审美特质成因的分析,主要从童年经验和社会经历两个部分进行论述。第六部分是对沈石溪动物小说价值内涵的分析,分别从文本价值和文学史价值方面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概括总结。
于家静[5](2013)在《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文中提出儿童文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需要,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成长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是具有“缪斯天性”的儿童在儿童时期不可替代的精神营养品,对儿童学习语言、体认人生、发展思维和培养情操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儿童一生当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教育,在儿童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渗透祖国文化和养成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育的对象都是儿童,目标都致力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的联系源远流长,连接小学语文教育和儿童文学的重要载体就是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自诞生以来就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进入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在促进儿童启蒙、增加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等方面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伴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儿童文学和小学语文教材的关系也更加密切,更加关注儿童文学在提高儿童审美情操和增加儿童个体经验上的作用。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儿童文学作品在各大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教材编写者力图借助儿童文学之力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三维立体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更好地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价值取向。但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儿童文学作品还存在着一些和新课标不相符的情况,需要引起教材编写者的注意。本文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对儿童文学的特征及其儿童心理的发展特点进行分析,论述了儿童文学对儿童成长的价值;第二部分对小学语文教材利用儿童文学的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并指出了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人教版”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的基本面貌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着重指出了选文中存在的问题和应该改进的地方;第四部分对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材的建设,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更好的凭借。
张莹莹[6](2011)在《鄂华儿童文学创作论》文中研究说明鄂华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着名的作家,他的写作内容广泛,国际、国内、历史等各种题材都有涉及。写作形式多样,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在对鄂华作品的研究中,大家都关注他的国际题材的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创作中,鄂华国际题材的作品是一个独特性的存在。鄂华的国际题材小说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除了国际题材的创作,鄂华的创作题材还包括儿童文学作品、国内题材、历史题材等,本文主要论述的是鄂华的儿童文学作品。这篇论文主要分析介绍鄂华的儿童文学的创作特点,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整体论述鄂华的创作情况。第二部分着重分析儿童文学的创作特点,分为成长主题的小说和科学文艺作品。第三部分是鄂华创作的艺术特点,第四部分主要介绍鄂华的代表作《水晶洞》,最后是结论,总结鄂华的儿童文学创作。鄂华的儿童文学作品中塑造了许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作品主题明确,在科学文艺作品中,介绍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作者善于通过环境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经常在作品中抒发感情,作品中的结构安排比较巧妙,善于运用矛盾冲突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鄂华的创作中,总是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与他所处的时代环境是密不可分的。鄂华的创作特点体现了我国五六十年代儿童文学的创作情况,与当下的儿童文学相比,时代特征较明显。
冯学红[7](2010)在《后合拍时代 ——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的互动及影响研究(2000-200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从领导观念,到电影投资理念、创作观念都在发生激烈变革。面对中国电影全球化转型的历史契机,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以自己各自积累下的经验取长补短,展开深入合作。以合拍为合作方式的电影生产以及互动影响突破了产品横向交流的单一模式,构成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新世纪的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正式进入“后合拍时代”。长期以来,学界对香港电影、对新世纪以来的中国电影均有研究,但少有学者考察香港电影和内地电影的双向互动关系。为什么“合拍”呈必然趋势、合拍对华语电影生产有什么意义与影响、合拍有怎样成功的合作模式等等,2009年,值此香港电影百年寿诞、新中国建立‘60周年、中国电影发展转型的重大际遇,这些问题的梳理与思考,对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与当代文化建设不仅具有学术意义,同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内地与香港电影合拍交流的历史与现状。首先明确合拍电影及后合拍时代的概念界定,其次对后合拍时代内地和香港合拍电影的发展概况作纵向梳理,着重从双方合拍理念的调整、合拍市场的传播等方面明确后合拍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大变化。二、内地与香港合拍交流的相互影响。首先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影观念与市场观念的转变、港产合拍片带动内地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促进内地电影工业机制走向成熟三个方面;其次内地电影对香港电影的影响则表现在扩大香港电影的地理环境、带动香港电影产业创新、深化香港电影对内地的文化反思等方面。两地在电影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展现出优化整合后的新的生产力,逐步发展成为两地电影产业中的核心部分。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之间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已经成为两地电影人的强烈共识。三、内地与香港电影产业的合作模式。后合拍时代两地电影产业的深入合作共同创造了华语商业大片新模式,使集合两地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的华语电影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主打品牌。同时两地电影产业的合作也带动了多元化影片类型模式、文化开放模式等多种合作模式的探索,使中国电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了显着的提升。四、对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合拍以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分析。一方面明确电影界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整个CEPA框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另一方面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电影产业处于电影产业化改革开辟的上升通道当中,一些不适应产业化发展要求的体制性、结构性因素对电影产业的瓶颈作用已经开始显现。因此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中国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试从六个角度提出积极且行之有效的建议。
梅云霞[8](2009)在《重返原始森林 烛照人性光辉——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特点和意义探析》文中研究说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家惊心动魄的故事构成悲壮的风格、生命文化的意识构成作品的主旋律、现实生活的折射指向人性的提升。
陈爱华[9](2009)在《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文中指出儿童文学类图书作为少儿图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少儿图书市场上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儿童文学类图书的出版也因此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优秀的儿童文学类图书不仅为广大小读者的童年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而且能够为出版社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打造出版社的品牌形象也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近年来,在儿童文学类图书出版领域,选题策划虽然也受到了一定的重视,但由于少年儿童自身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使他们有着与成人不同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倾向,这就使得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策划更为艰辛。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上存在着选题策划缺乏风险预警功能、选题策划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选题策划缺乏整体性、策划编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选题策划存在的种种问题必然导致儿童文学类图书出现选题重复、盲目跟风、过度倚重引进、低端作品较多、题材单一等现象。因此,为了提高儿童文学类图书的质量,为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了儿童文学类图书市场的良性发展,为了出版社自身的经济利益,关注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研究,是少儿图书出版界亟需得到重视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近年来我国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策划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深入地研究选题策划的概念、地位与作用、基本原则等问题,结合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儿童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现状,对儿童文学类图书的选题策划原则和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本文总结了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研究现状,确立了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述了本论文涉及的相关理论,包括图书选题策划相关理论、儿童文学相关理论和儿童阅读心理相关要素,是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理论基础;研究了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儿童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现状;结合儿童的阅读心理提出了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儿童本位原则、艺术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市场性原则;针对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对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追逐热点、开发冰点、品牌制胜、注重选题的营销策划策略作了深入的探讨。
彭龙英[10](2008)在《异度空间中的生命体验 ——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形象”解析》文中提出中国当代幻想小说是一种风格多样、取材广泛的新的文学创作类型,目前评论者对它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也没有恰切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力求全面掌握中国当代幻想小说创作现状的前提下,通过对当代幻想小说中几种常见的形象群体的归纳与剖析来总结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创作特征。本文的主体部分共分为三个层面,第一部分通过对魔法师、战士、平凡人这几种人物形象的分析,挖掘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精神指向和艺术价值,并对中国当代幻想小说产生之初模仿西方幻想小说的类型特征做出评价。第二部分是对取材中国本土的幻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创作实绩的总结,这些人物不再是普通人和平凡人,而是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中的神,并指出中国当代幻想小说作者在借鉴本土资源的过程中两种不同风格,两种不同方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第三部分是通过对中国当代幻想小说中一种特异的存在群体——兽类形象的分析,进而揭示它们在幻想小说中存在的目的和意义。本文在对每一种人物形象的评析中,都试图以一个统一的参照系来关照每一种人物形象的特征和意义,提取出它们在幻想小说的异度空间里的作用,并通过分析作者对这一系列形象的设置,寻找其存在的深刻原因。在客观地评价中国当代幻想小说创作实践中的成绩和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本文主要从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精神价值,即通过在幻想小说中构建一个与现实迥异的异度空间,通过设计一些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人物、事件和活动,遵从幻想世界的逻辑,给读者提供多元生命形式的体验,使读者获得一种情感体验和精神解脱。本文对中国当代幻想小说所取得的成绩予以支持和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批评,目的是促进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进一步发展。
二、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的十大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的十大现象(论文提纲范文)
(2)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核心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核心概念及其关系 |
第一节 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儿童观” |
第二节 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作品” |
第三节 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指导者” |
第四节 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亲子阅读” |
第二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儿童观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儿童本位弱化现象透视 |
第二节 儿童本位弱化问题的深度审思 |
第三节 儿童观的追问 |
第三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作品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价值 |
第二节 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价值弱化现象透视 |
第三节 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价值发挥的创新策略 |
第四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指导者问题研究 |
第一节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的指导偏差现状 |
第二节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的指导偏差原因探析 |
第三节 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的指导偏差消解策略 |
第五章 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之亲子阅读问题研究 |
第一节 亲子阅读的研究发展状况 |
第二节 亲子阅读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三节 亲子阅读研究的思考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承载生命之痛的“独船” ——常新港少年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一、生命之痛的文本呈现 |
(一) 面对死亡:少年成长的外部契机 |
(二) 孤独:少年成长的内在阻力 |
1. 身体缺陷造成的孤独 |
2. 家庭变故造成的孤独 |
3. 都市少年的精神孤独 |
(三) 冲突: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
1. 父与子的冲突 |
2. 师生之间的冲突 |
二、生命之痛的消解、舒缓 |
(一) 大自然的诗意释怀 |
(二) 幻想中的精神疗伤 |
(三) 成长的童年主体性建构 |
三、生命之痛的意象叙事 |
(一) 成长的隐喻 |
(二) 成长的仪式:痛哭、梦、出走 |
四、生命之痛的叙事格调变化 |
(一) 早期作品:凝重深沉 |
(二) 近期作品:轻松诙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美与力的融合 ——论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 导言 |
(一) 沈石溪动物小说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二) 研究综述 |
(三) 研究思路及主要方法 |
(四) 主要术语界定 |
二 沈石溪动物小说呈现的生态美 |
(一) 生态美与生态文学 |
(二) 生态美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 |
(三) 作家创作追求生态美的意义与价值 |
三 沈石溪动物小说呈现的悲剧美 |
(一) 悲剧意识及相关范畴阐释 |
(二) 悲剧美在文本中的具体呈现 |
(三) 作家创作追求悲剧美的审美内涵与价值取向 |
四 沈石溪动物小说呈现的人性美 |
(一) 人格化的动物形象塑造 |
(二) 以家庭为本位的动物世界建构 |
(三) 作家创作追求人性美的意义与价值 |
五 沈石溪动物小说审美特质的成因 |
(一) 童年经验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
(二) 社会经历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
六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价值 |
(一)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本价值 |
(二) 沈石溪动物小说的文学史价值 |
七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 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 |
(一) 儿童文学的特征 |
1. 儿童文学 |
2. 儿童文学的特征 |
(二) 儿童文学促进儿童成长 |
1. 塑造健全人格,树立正确观念 |
2. 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生活体验 |
3. 发展想象能力,拓展儿童思维 |
二、 小学语文教材与儿童文学 |
(一) 小学语文教材利用儿童文学的演变 |
1. 从忽视儿童到重视儿童:小学语文教材利用儿童文学的开端 |
2. 从俯视儿童到平视儿童:小学语文教材利用儿童文学的转变 |
3. 审美和个体经验:新课改后小学语文教材利用儿童文学的重心 |
(二) 儿童文学之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
1. 工具性价值 |
2. 人文性价值 |
三、 现行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选文情况分析 |
(一) 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的基本面貌 |
1.体裁种类较多 |
2.所占比例较大 |
3.插图丰富多彩 |
4.更加关注儿童成长 |
(二) 儿童文学作品选文存在的问题 |
1. 幻想类作品缺乏幻想质感 |
2. 儿童形象的塑造“成人化” |
3. 隐性文化影响儿童健康发展 |
4. 外国文化选文缺乏体验性 |
5. 选入作品的体裁种类不全 |
四、 小学语文教材选择儿童文学作品的建议 |
(一) 树立正确生态儿童观 |
(二) 关注选文的隐性文化 |
(三) 增加选文的幻想质感 |
(四) 注重选文的多样性 |
(五) 加强各方面的合作 |
(六) 借鉴国外母语教材编写经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6)鄂华儿童文学创作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目录 |
序言 |
一、作品概述 |
(一) 丰富多彩的文体创作 |
(二) 多样题材的小说 |
二、写给儿童的故事 |
(一) 表现儿童的成长主题 |
(二) 科学与文学的统一 |
三、表现手法 |
(一) 典型环境的烘托 |
(二) 主观情感的介入 |
(三) 情节结构的巧妙 |
(四) 叙述语言的多样 |
四、《水晶洞》:儿童的世界 |
(一) 生动的人物性格塑造 |
(二) 独具特色的叙述方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7)后合拍时代 ——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的互动及影响研究(2000-2009)(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内地与香港电影合拍交流的历史与现状 |
第一节 合拍电影及后合拍时代 |
第二节 后合拍时代内地和香港合拍电影的发展概况 |
第二章 内地与香港电影合拍交流的相互影响 |
第一节 香港电影对内地电影的影响 |
第二节 内地因素对香港电影的影响 |
第三章 内地与香港电影产业的合作模式 |
第一节 华语商业大片模式 |
第二节 多元化影片类型模式 |
第三节 文化开放模式 |
第四章 对新世纪中国电影的合拍以及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分析 |
结束语 |
注释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8)重返原始森林 烛照人性光辉——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特点和意义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惊心动魄的故事构成悲壮的风格 |
二、生命文化的意识构成作品的主旋律 |
三、现实生活的折射指向人性的提升 |
(9)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1.2.1 关于少儿图书出版现状的研究 |
1.2.2 关于儿童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研究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理论基础 |
2.1 图书选题策划相关理论 |
2.1.1 图书选题策划的概念 |
2.1.2 图书选题策划的地位和作用 |
2.1.3 图书选题策划的基本原则 |
2.2 儿童文学相关理论 |
2.2.1 儿童文学的概念 |
2.2.2 儿童文学的特征 |
2.3 儿童的阅读心理相关要素 |
2.3.1 儿童的阅读兴趣 |
2.3.2 儿童的阅读能力 |
第3章 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存在的问题 |
3.1 选题策划缺乏风险预警功能 |
3.2 选题策划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
3.3 选题策划缺乏整体性 |
3.4 策划编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
第4章 儿童文学类图书出版的现状 |
4.1 优势分析 |
4.1.1 引进版图书强劲有力 |
4.1.2 原创新书异军突起 |
4.1.3 优秀作家不断涌现 |
4.2 存在的问题 |
4.2.1 选题重复、盲目跟风 |
4.2.2 过度倚重引进 |
4.2.3 低端作品较多 |
4.2.4 题材单一 |
第5章 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原则 |
5.1 儿童本位原则 |
5.2 艺术性原则 |
5.3 导向性原则 |
5.4 创新性原则 |
5.5 市场性原则 |
第6章 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的策略 |
6.1 追逐热点 |
6.1.1 借当红作家之笔 |
6.1.2 借畅销图书之势 |
6.2 开发冰点 |
6.2.1 挖掘稀有题材 |
6.2.2 填补空缺体裁 |
6.3 品牌制胜 |
6.3.1 品牌塑造 |
6.3.2 品牌选题的二次开发 |
6.4 注重选题的营销策划 |
6.4.1 合理定价 |
6.4.2 选题的前期宣传 |
结束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异度空间中的生命体验 ——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形象”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超人与凡人——挖掘人类自身潜能 |
(一) 百变魔法师——对超人能力的向往 |
(二) 战士——力量和勇气崇拜 |
(三) 平凡人的不平凡事——超越平庸的渴望 |
二、人神共处的想象空间 |
(一) 重述古代神话 |
(二) 再创现代神话 |
三、他者的生命空间 |
(一) 增加恐惧的大怪兽 |
(二) 减少恐惧的小宠物 |
(三) 都市里的异兽传奇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世纪之交中国儿童文学的十大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 [1]论新世纪长篇儿童成长小说中的“成长”主题[D]. 黄子君.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2]新时期以来中国大陆儿童文学阅读理论核心问题研究[D]. 周敏.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3]承载生命之痛的“独船” ——常新港少年小说的成长主题研究[D]. 江莉. 浙江师范大学, 2014(02)
- [4]美与力的融合 ——论沈石溪动物小说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内涵[D]. 徐霞. 云南大学, 2013(01)
- [5]小学语文教材儿童文学作品选文研究[D]. 于家静. 曲阜师范大学, 2013(S1)
- [6]鄂华儿童文学创作论[D]. 张莹莹. 东北师范大学, 2011(06)
- [7]后合拍时代 ——内地电影与香港电影的互动及影响研究(2000-2009)[D]. 冯学红. 安徽大学, 2010(03)
- [8]重返原始森林 烛照人性光辉——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特点和意义探析[J]. 梅云霞.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9]儿童文学类图书选题策划研究[D]. 陈爱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9)
- [10]异度空间中的生命体验 ——中国当代幻想小说的“形象”解析[D]. 彭龙英.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