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类二恶英多氯联苯

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类二恶英多氯联苯

一、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二恶英类多氯联苯(论文文献综述)

邓芸芸[1](2020)在《城市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布与来源解析研究》文中提出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物流枢纽。大型城市由于众多人口带来经济不断增长的动力的同时,生活垃圾焚烧、汽车尾气、工业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和处置带来的二恶英类化合物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忽视。二恶英类化合物是一类含卤族元素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典型的难降解,强亲脂,长距离迁移特点,也具有生物毒性,内分泌干扰性和“三致”作用。纵观全国,上海地区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其中溴代二恶英类化合物的研究更少。本研究建立了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dl-PCBs,PBDD/Fs)以及PBDD/Fs重要前驱化合物PBDEs的前处理净化分离方法。选取上海市区(外环以内)两个生活垃圾焚烧炉周边场地作为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研究区域;选取上海地区16个行政区域中44个市级环境大气监控点作为城市背景研究区域,研究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和背景区域土壤和环境大气样品中PCDD/Fs,dl-PCBs,PBDD/Fs和PBDEs的含量、异构体的分布特征,以及对可能污染来源进行定性和定量解析。最后综合上海城市环境介质中PCDD/Fs,dl-PCBs,PBDD/Fs和PBDEs的污染水平,对上海城市居民由于这4类化合物的环境暴露所带来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研究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本研究使用含有硝酸银硅胶的硅胶柱以及佛罗里土柱可以同时对PCDD/Fs,dl-PCBs,PBDD/Fs和PBDEs进行有效的完全分离和净化。2)对于上海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PC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362~31.4 ng·WHO-TEQ·kg-1(平均值为2.72 ng·WHO-TEQ·kg-1);dl-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111~3.79 ng·WHO-TEQ·kg-1(平均值为0.363ng·WHO-TEQ·kg-1);PB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561~15.9ng·WHO-TEQ·kg-1(平均值为3.66 ng·WHO-TEQ·kg-1);PBDEs的浓度范围为0.819~89.6 ng·g-1(平均值为30.9 ng·g-1)。3)对于上海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PC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309~0.507 pg·WHO-TEQ·m-3(平均值为0.168pg·WHO-TEQ·m-3);dl-PCB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0641~0.104 pg·WHO-TEQ·m-3(平均值为0.0377pg·WHO-TEQ·m-3);PBDD/Fs的毒性当量浓度范围为0.0138~0.115 pg·TEQ·m-3(平均值为0.0443 pg·TEQ·m-3);PBDEs的浓度范围为41.9~982 pg·m-3(平均值为175 pg·m-3)。上海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dl-PCBs、PBDD/Fs和PBDEs的季节变化各不相同,表明上海典型污染源周边不同季节环境大气中PCDD/Fs、dl-PCBs、PBDD/Fs和PBDEs的浓度主要受到污染源而非气候的影响。4)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PCDD/Fs、dl-PCBs和PBDEs的平均值分别为0.0426 pg·WHO-TEQ·m-3、0.00659 pg·WHO-TEQ·m-3和119pg·m-3。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PCDD/Fs、dl-PCBs和PBDEs的含量明显低于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5)利用主动采样和被动采样技术对上海地区环境大气中PCDD/Fs、PCBs、PBDD/Fs和PBDEs进行研究。对于PCDD/Fs、PCBs和PBDEs,两种采样技术获取的含量水平、异构体特征、季节特征一致,说明被动采样技术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这3类化合物的研究;而被动采样技术在PBDD/Fs这类化合物的监测和研究中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确认。6)定性定量源解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市环境中PCDD/Fs主要来源为交通污染源、钢铁工业以及垃圾焚烧源;dl-PCBs主要来源为商业PCB产品处置来源、垃圾焚烧源、和工业生产来源;PBDEs来源主要为商业PBDEs产品使用和处置来源;PBDD/Fs则主要受到到商业deca-BDE产品以及电子废物中溴代阻燃剂的影响。城市环境土壤中PBDD/Fs有明显的除大气干湿沉降以外的来源。由于溴系阻燃剂目前仍然在中国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溴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需要进一步被关注。7)上海城市区域成人和儿童的二恶英类化合物(PCDD/Fs、dl-PCBs和PBDD/Fs)环境暴露健康风险都可接受范围内。但是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儿童二恶英类化合物环境暴露致癌健康风险达到10E-5级别,需要进一步被关注。上海城市地区居民BDE-209环境暴露的致癌健康风险值在10E-11级别,其环境暴露带来的健康风险可以忽略不计,但需要关注环境中大量存在的BDE-209可能转化为毒性更强的化合物,如PBDD/Fs,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暴露风险。

刘小方[2](2019)在《灭螺剂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检测分析和暴露评估》文中提出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虽经多年的防治,但流行形势依然严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钉螺是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五氯酚钠作为曾今使用的灭螺剂由于被检测出含有大量二恶英类副产物而在2002年被我国禁用。目前国内唯一允许使用的化学灭螺剂是氯硝柳胺,作为替代五氯酚钠的新型灭螺剂,每年使用量在3200吨左右,其所带来的环境和生物毒性问题亟待我们的广泛关注。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包括多氯代二苯并二恶英/呋喃(PCDD/Fs)和二恶英类多氯联苯(DL-PCBs),是一类具有生物富集性和高毒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本文采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高分辨质谱法(HRGC/HRMS)分别建立了氯硝柳胺和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同时分析方法,对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和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负荷水平和暴露风险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方法和结果如下: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同时分析的同位素稀释-HRGC/HRMS法,并同时建立及优化了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同时分析方法。样品的净化分离效果、方法的回收率和检测限等均满足美国环保署的标准分析方法EPA1613B和1668A的要求。利用标准参考物质和实际样品的分析验证了该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采用同位素稀释-HRGC/HRMS法首次分析了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水平和指纹图谱,样品中2,3,4,7,8-Pe CDF和2,3,7,8-TCDF为氯硝柳胺中PCDD/Fs的重要特征因子,PCB 126为DL-PCBs的重要特征因子。通过与五氯酚钠中二恶英的含量比较,发现目前使用的灭螺剂氯硝柳胺中二恶英的浓度水平仅占五氯酚钠0.8%,毒性当量(TEQ)水平也只占0.4%,说明氯硝柳胺中的二恶英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不管化学物质本身的毒性,还是化学品中副产物的浓度水平,均显示氯硝柳胺是更为安全的一种灭螺剂。以血吸虫病流行区湖北省JY县为试验点,采用同位素稀释-HRGC/HRMS法测定当地26位居民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水平和指纹特征。结果显示OCDD为PCDD/Fs的主要特征异构体,其次分别为1,2,3,4,6,7,8-Hp CDD和OCDF,这与五氯酚钠中二恶英的浓度指纹特征一致,说明五氯酚钠中二恶英可能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暴露来源。而血清中DL-PCBs的浓度指纹特征为五氯代PCBs,这与我国生产和使用PCBs的国情基本一致,说明我国居民对PCBs的暴露污染可能主要是由于国内曾经对PCBs的生产和使用所导致的。但是通过将血清和氯硝柳胺中PCDD/Fs和DL-PCBs的指纹特征对比,两者均有明显区别,说明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并不是当地的主要污染途径。这表明我省目前使用氯硝柳胺作为灭螺剂所产生的二恶英污染对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健康影响较小。同时将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含量水平与国内外研究比较,发现本研究居民对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暴露风险较低。

熊楠[3](2019)在《典型地区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暴露水平评估及标准物质研制》文中认为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是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毒性、亲脂性、生物蓄积性等,并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膳食摄入是人类摄入二恶英类化合物的主要途径,尤其是动物源性食品,例如:鱼类、肉类、蛋类、乳制品类等,长期暴露可导致严重健康威胁。因此,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污染状况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体暴露受到全球的重点关注。因此本论文主要围绕动物源性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进行了如下的工作:(1)典型地区猪油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2)湖北省动物源性食品中NDL-PCBs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3)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标准物质研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果如下:1.在某省5个地区(GXGPN、GXYLBB、GXHCJCJ、GXGLYS、GXWECW)共采集猪油样品30份。样品经过前处理后,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法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GXGGPN地区猪油中PCDD/Fs的浓度最高,为1.65 pg?g-1 fat。猪油样品中PCDD/Fs的总含量范围为0.245.5 pg?g-1 fat,平均值为1.4 pg?g-1 fat;DL-PCBs的总含量范围为2.426 pg?g-1 fat,平均值为9.9 pg?g-1 fat。猪油中TEQPCDD/Fs+DL-PCBs含量范围为0.0280.26 pg?g-1 fat,平均值为0.073pg?g-1 fat。其中,OCDD对PCDD/Fs总含量的贡献率最高,占72.3%,平均值为1.0 pg?g-1 fat;PCB118对DL-PCBs总含量的贡献率最高,占61.6%,平均值为6.1pg?g-1 fat。由此可推断出猪油中二恶英及其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垃圾焚烧厂、化工厂及油漆厂等废气、废渣的排放。该省居民食用猪油的平均膳食暴露水平为0.47pg TEQ-1kg bw-1month,处于较低健康风险水平。2.在湖北省9个地区共采集300份动物源性食品样品(水产类、肉类、奶类、蛋类)。经过前处理后,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法对其中6种指示性PCBs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湖北省地区鱼类中NDL-PCBs平均含量最高,为266.255 pg?g-1 ww;其次是肉类,为48.712 pg?g-1 ww;奶类和蛋类分别为26.535 pg?g-1 ww、18.543 pg?g-1 ww。PCB28、PCB153对总含量的贡献率最高,分别为31.43%、30.49%。由此可以推断出指示性PCBs主要来源于电力电容器的浸渍剂以及油漆、树脂、结合剂等材料的添加剂。湖北省居民水产类膳食摄入量为0.256 ng?kg-1bw?day-1,肉类膳食摄入量为0.054 ng?kg-1bw?day-1,奶类膳食摄入量为0.01 ng?kg-1bw?day-1,蛋类膳食摄入量为0.01 ng?kg-1bw?day-1。水产类占4种膳食摄入总量的79.56%,是居民摄入NDL-PCBs的主要来源。3.本研究选择满足候选物筛选原则和要求的鱼肉样品作为标准物质候选物,经过混匀、分装、冻干、粉碎制成鱼粉。然后,对鱼粉样品进行前处理,再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法对鱼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进行测定,经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后,采用多家实验室协作定值的方法对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的含量进行定值以及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显示经单因素分析和F检验,瓶间均匀性试验的检验值F均小于临界值F0.01(9,20)。稳定性试验结果显示定值化合物满足一元线性拟合方程中斜率|b1|<t(0.95,2)?s(b1),表明特征值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该标准物质的研制为二恶英、多氯联苯检测提供指控参考和能力评价。

叶海云,俞国珍,张蓓蕾[4](2018)在《食品中PCDD/Fs和dl-PCBs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二恶英化合物是典型的高毒性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可在食物链中不断累积,最终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近年来,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析筛选和监测控制等问题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综述了二恶英类化合物的致毒机制和几种用于分析检测二恶英类化合物方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及国内外分析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我国开展二恶英分析监测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沈海涛[5](2015)在《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生物可及性研究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参考荷兰RIVM体外消化模型,模拟食物中二恶英类污染物在胃肠内的释放,经分析消化液中PCB和PCDD/F的浓度并与食物中原浓度比较,获得了不同食物中的PCB和PCDD/F在不同烹饪方式下的生物可及性参数,为开展更准确的膳食暴露评估工作提供了可具体操作的基础数据。结合近年污染物监测结果,得到经校正生物可及性的膳食暴露结果,并与2000年和2007年总膳食暴露结果做了对比。本文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1,对国内外围绕POPs生物可及性研究开展的体内、体外实验及其研究进展做了综述。2,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多维固相柱净化-程序升温进样-高分辨磁质谱分析的技术,解决了少量低残留样本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面临的技术难题。该技术在2 μL-40μL的进样范围内线性良好,血液分析的样品量需求可由10 mL左右降低至1-2 mL,极大地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为未来采用动物实验对体外消化实验结果进行验证时,可能需要的小样品量血液检测、以及PCB和PBDE代谢产物分析,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3,探讨了影响体外胃肠模型的因素,建立了适合食品中PCB类POPs生物可及性研究的RIVM模型。重点考察了烹饪过程对生物可及性的影响,获得了水煮和油炒两种烹饪方式下大米、青菜、牛肉、鸡蛋、鱼肉等食物中PCDD/F和PCB的生物可及性数据:水煮大米PCDD/F的生物可及性介于5-10%,经过油炒烹饪提高到15-20%;PCB的生物性由10-15%提高到30-80%。奶粉中PCDD/F的生物可及性在25.73%到30.50%之间,PCB的生物可及性在28.46%到95.56%之间。水煮青菜PCDD/F的生物可及性介于0.3-3.4%,经过油炒提高到12.4-19.0%;PCB的生物性由2.0-7.7%提高到20.9-50.0%。水煮鸡蛋PCDD/F的生物可及性介于7.3-12.4%,经过油炒提高到11.0-23.5%;PCB的生物可及性由20.4-43.4%提高到39.4-85.0%。水煮牛肉PCDD/F的生物可及性介于5.9-12.1%,经过油炒提高到22.4-31.4%;PCB的生物性由41.4-59.0%提高到69.4-85.0%。水煮淡水鱼PCDD/F的生物可及性介于6.1-13.0%,经过油炒生物可及性提高到19.9-36.6%;PCB的生物可及性由18.2-60.6%提高到59.4-103%。4,对我国2009年全国海产品,2012年乳制品,2013年和2014年乳制品、猪肉、牛肉和淡水鱼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监测结果做了总结。利用这些数据,结合膳食消费数据和生物可及性参数,计算得到浙江省居民二恶英类污染物经校正的膳食暴露量,结果介于13.0 pg TEQ/人日(煮)至41.8 pg TEQ/人日(炒)之间(均值27.4 pg TEQ/人日),与全国总膳食调查得到的全国平均水平比较接近(2000年:29.3 pg TEQ/人日;2007年:32.2 pg TEQ/人日)。表明本研究获得的生物可及性参数用于暴露评估,与总膳食研究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有望成为总膳食研究的有力验证和有益补充。5,初步探讨了PCB代谢产物OH-PCB的分析技术。确立了以三甲基硅烷化重氮甲烷作为衍生试剂生成MeO-PCB的优化衍生条件,确定了适合高分辨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定MeO-PCB和MeO-PBDE各单体的精确质量数,得到了十余种MeO-PCB标准品在60 m DB-5MS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为下一步组织样品中这些代谢物分析奠定了基础。

李晓敏,张庆华,王璞[6](2014)在《饲料中二恶英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二恶英(PCDDs,PCDFs)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高毒性、蓄积性、持久性和长距离迁移特性而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历史上发生的几次饲料中二恶英类化合物污染事件给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对饲料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析检测是该类化合物监控的基础。本文综述了饲料中二恶英检测方法的国内外最新研究。

张金鑫[7](2014)在《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12种二恶英类多氯联苯》文中研究表明二嗯英类多氯联苯(DL-PCBs)具有高毒性、持久性、长距离传输性和生物积累性的特点,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在环境样品中含量低,且易受到其他同系物的干扰,二嗯英类多氯联苯的分析测定十分困难。土壤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的重要中间介质,准确测定其中的痕量二嗯英类多氯联苯含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针对土壤样品基体复杂,基质效应强的特点,将同位素稀释法检出限低、定量准确的优点与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抗干扰能力强、定性准确的优点相结合,建立了土壤中12种二噫英类多氯联苯的系统分析方法。先后进行了仪器分析条件实验和样品的前处理实验,对色谱柱的选择、升温程序、碰撞诱导解离电压、提取溶剂、净化方式、淋洗体积等影响测定的关键条件进行了对比实验和优化,简化了实验操作,节省了溶剂和时间。质量控制实验表明,13C标记定量内标的平均回收率为58.47%-103.82%,12种DL-PCBs的方法检出限(MDL)为0.006ng/g~0.029ng/g,测定值的RSD低于20%,各项指标均能达到EPA1668的要求。对采自北京和杭州的实际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两个采样地区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DL-PCBs污染。

高丹[8](2014)在《被动采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认为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和溴代二恶英类化合物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4类化合物都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高毒性等特点,而且在环境中很难自然降解。本论文建立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HRGC-HRMS)的同时分析方法研究了浙东地区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POPs物质的污染水平。论文第一部分建立了一套快速提取-酸性硅胶层析柱-酸碱多层硅胶层析柱-活性炭分散硅胶柱-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质联用的分析技术。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优化改进,在酸碱多层硅胶柱净化过程中直接将二恶英、溴代二恶英类组分与多溴联苯醚、多氯联苯类组分进行分离,并利用淋洗曲线及片段切割技术以消除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等空白干扰,获得最佳净化效果及分离效果,从而得到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和溴代二恶英的多成分同时分析方法。论文的第二部分结合大流量主动空气采样和PUF大气被动采样研究了垃圾焚烧厂周边地区大气中POPs的浓度水平和污染特征。研究结果显示主被动采样相关性较好。地区环境空气中二恶英和二恶英类多氯联苯毒性当量和在0.15~0.95WHO-TEQ (Toxic Equivalent Quantity) pg/m3之间,平均值为0.56WHO-TEQ pg/m3,多溴联苯醚含量范围为4.46~32.49pg/m3(BDE-209为52.34~255.29pg/m3),平均值为12.20pg/m3(BDE-209为126.88pg/m3)。污染物浓度随着与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表明该垃圾焚烧厂排放二恶英对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且局部地区因无组织排放导致二恶英浓度高于一般城市地区,多溴联苯醚低于一般城市。论文还对该焚烧厂周边土壤中POPs污染水平进行研究。二恶英和二恶英类多氯联苯毒性当量和在1.71~16.29WHO-TEQ pg/g,13个土壤样品中,只有3个低于加拿大居住地土壤标准,有4个超过了荷兰农场土壤标准,说明该地区二恶英的污染对人体健康存在一定的危害。多氯联苯的浓度范围为0.398~3.427ng/g,平均值1.412ng/g,明显低于荷兰农场土壤标准,说明该地区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并不严重。而多溴联苯醚含量范围为32.2~443.8pg/g(BDE-209为0.630~4.824ng/g),高于文献报道值,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

白四红[9](2014)在《高浓度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热脱附特性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国内多氯联苯污染主要是高浓度多氯联苯土壤污染问题,热脱附是针对高浓度多氯联苯污染有效的前置物理处理方法。本研究以实际高浓度多氯联苯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程序控温的管式炉间接加热方式探索载气流速,载气种类和升温速率对热脱附过程中多氯联苯含量变化,毒性当量变化以及二恶英在热脱附过程中的生成等的影响,从而为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实验结果如下:原始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含量总和为5862μ g·g-1,二氯联苯(DiCB),三氯联苯(TrCB)和四氯联苯(TeCB)三者共占据了总体的97.2%,多氯联苯分布较接近于工业产品Aroclor1242。多氯联苯的毒性当量为26.6ngTEQ·g-1。载气流量主要影响了土壤与载气之间的气固相传质以及载气在气相反应区域的停留时间。载气种类的主要影响体现在改变了载气与土壤之间的传质进而影响脱附效率和参与多氯联苯的降解影响多氯联苯的降解路线和产物比例。载气流速一定条件下,升温速率直接控制了土壤和载气的传热,同时脱附和降解反应速度也被控制。土壤内剩余的多氯联苯的含量和毒性当量都随着流量增大而下降,气相多氯联苯的脱附量在载气流量大于200ml·min-1时就基本达到了最大脱附量,而毒性当量随着载气流量的增大一直在线性增加。氧气气氛下脱附效率低,降解效率高,而空气气氛和氮气气氛结果比较接近,脱附效率高,降解效率低,空气在去除效率上略优于纯氮气,不同载气下的土壤毒性去除率,氮气气氛最优,氧气气氛次之,空气气氛最差。随着升温速率增大,热脱附后土壤中残留的多氯联苯逐渐减少,对应的载气中的多氯联苯也逐渐降低,多氯联苯含量变化速率与升温速率之间有明显的正线性相关性。土壤内一氯联苯(MoCB)及DiCB的百分比重在上升,TrCB比重基本保持不变,而TeCB及以上的百分比重在下降,流量,气氛,升温速率和取代位对异构体百分比重都有微量的影响。土壤内的二恶英毒性当量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随着载气流量增大而减少,气氛对土壤内二恶英影响较小,随着升温速率增加而降低。气相主要生成的二恶英为PCDFs,随着载气流量增加而增加,随着载气中含氧量增加而增加,与升温速率没有相关性。

田海珍[10](2013)在《珠江及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二恶英(PCDD/Fs)、多氯联苯(PCBs)和有机氯农药(OCPs)等是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并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控制的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这类污染物具有高毒性、难降解性和半挥发性,在环境中可长期存在,并通过大气可以长距离传输,危害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近年来其环境行为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利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HRGC-HRMS)的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珠江地区表层沉积物中PCDD/Fs、PCBs、OCPs及辽河流域的OCPs等POPs的污染水平和分布特征。(1)对珠江表层沉积物中的PCDD/Fs和PCBs污染水平进行了研究。其中沉积物中PCDD/Fs浓度范围为63.7-9364.8pg/g,TEQ浓度范围为0.14-136.3pgWHO-TEQ/g,沉积物中PCBs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75-1138.6pg/g,TEQ范围为0.00064-54.97pg WHO-TEQ/g。本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地区河流受到PCDD/Fs和PCBs的严重污染。(2)对珠江地区及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及其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法(HRGC-HRMS)对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OCPs进行了分析,主要检测出9种有机氯农药HCHs(六六六)、DDTs(滴滴涕)、HCB(六氯苯)、Mirex(灭蚁灵)、Heptachlor(七氯)、Endrin(异狄试剂)、Nonachlors(九氯)、Chlordanes(氯丹)和Heptachlor epoxides(环氧七氯),测定结果分别为0.002-1.98ng·g-1,0.03-5.07ng·g-1,0.01-1.54ng·g-1,0.04-0.68ng·g-1,0.001-0.15ng·g-1,0.01-0.68ng·g-1,0.01-0.58ng·g-1,0.03-1.40ng·g-1和0.16-0.95ng·g-1(干重),平均值分别为0.32ng·g-1,1.59ng·g-1,0.37ng·g-1,0.22ng·g-1,0.06ng·g-1,0.21ng·g-1,0.16ng·g-1,0.47ng·g-1和0.43ng·g-1(干重);对于辽河流域九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分别为0.09-28.48ng·g-1,0.08-6.52ng·g-1,0.18-24.8ng·g-1,0.02-0.35ng·g-1,0.006-0.21ng·g-1,0.004-0.96ng·g-1,0.004-0.34ng·g-1,0.02-3.28ng·g-1和0.01-0.21ng·g-1(干重),平均值分别为4ng·g-1,3.07ng·g-1,4.38ng·g-1,0.11ng·g-1,0.05ng·g-1,0.26ng·g-1,0.05ng·g-1,0.28ng·g-1和0.07ng·g-1(干重)。本研究珠江地区及辽河流域的分析结果均低于历史数据,与国内外其他地区表层沉积物相比,本研究分析结果及国内其他部分有机氯农药污染区含量相当。沉积物中HCHs和DDTs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可能主要来自于早期的历史残留,近期基本没有新的污染输入。

二、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二恶英类多氯联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二恶英类多氯联苯(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布与来源解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二恶英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1.2.1. 氯代二恶英类化合物
        1.2.2. 多氯联苯
        1.2.3. 溴代二恶英类化合物
        1.2.4. 多溴联苯醚
    1.3. 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和多溴联苯醚的主要来源
        1.3.1. 氯代二恶英类化合物
        1.3.2. 多氯联苯
        1.3.3. 溴代二恶英类化合物
        1.3.4. 多溴联苯醚
    1.4. 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1.4.1. 被动采样技术在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
        1.4.2. 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溯源研究
        1.4.3. 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健康风险评估
    1.5.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第2章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样品采集工作
        2.2.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A)样品采集
        2.2.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B)样品采集
        2.2.3.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大气、沉积物样品采集
    2.3. 研究方法
        2.3.1. 设备与材料
        2.3.2. 样品前处理
        2.3.3. 仪器分析
        2.3.4.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4. 二恶英类化合物环境暴露健康风险评估
        2.4.1. 二恶英类化合物人体暴露量评估模型
        2.4.2. 人体健康风险评价
    2.5. 数据分析
        2.5.1. 数据统计分析
        2.5.2. 污染物来源解析
第3章 样品中PCDD/Fs、PBDD/Fs、PBDEs和 PCBs同步分析方法的建立
    3.1. PBDDs/Fs分析方法概述
        3.1.1. PBDDs/Fs前处理净化方法概述
        3.1.2. PBDD/Fs仪器分析方法研究
    3.2. 仪器分析方法确定
        3.2.1. 仪器分析参数
        3.2.2. PBDD/Fs气相色谱分离条件
        3.2.3. PBDD/Fs相对响应因子、定量范围以及仪器检出限
    3.3. PBDD/Fs前处理方法确认
        3.3.1. 样品的萃取
        3.3.2. 样品的净化和分离
        3.3.3. 前处理和净化流程总结
第4章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以及来源解析
    4.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CDD/F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4.1.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CDD/Fs的含量
        4.1.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CDD/Fs的异构体组成
        4.1.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CDD/Fs的来源解析
    4.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dl-PCB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4.2.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dl-PCBs的含量
        4.2.2. 上海城市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CBs的异构体组成
        4.2.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CBs的来源解析
    4.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E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4.3.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Es的含量
        4.3.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Es的异构体组成
        4.3.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Es的来源解析
    4.4.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D/F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4.4.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D/Fs的含量
        4.4.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D/Fs的异构体组成
        4.4.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土壤中PBDD/Fs的来源解析
第5章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以及来源解析
    5.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主动采样)
        5.1.1.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含量
        5.1.2.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异构体组成
        5.1.3.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来源解析
    5.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分布特征以及污来源解析(被动采样)
        5.2.1. 上海MSWI A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含量
        5.2.2. 上海MSWI A周边环境大气中(被动采样)PCDD/Fs同系物特征
        5.2.3. 上海MSWI A周边环境大气中PCDD/Fs的来源解析
    5.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dl-PCB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5.3.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dl-PCBs的含量
        5.3.2.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dl-PCBs的异构体组成
        5.3.3.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dl-PCBs的来源解析
    5.4.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BDE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5.4.1.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BDEs的含量
        5.4.2.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BDEs的异构体组成
        5.4.3. 上海城市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BDEs的来源解析
    5.5. 上海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BDD/F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5.5.1.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PBDD/Fs的含量
        5.5.2. 上海MSWI B周边环境大气中PBDD/Fs的异构体组成
        5.5.3. 上海城市典型污染源周边环境大气中PBDD/Fs的来源解析
第6章 上海城市背景地区环境大气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污染水平以及来源解析
    6.1. 上海城市背景地区环境大气中PCDD/F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被动采样)
        6.1.1. 上海城市背景地区环境大气中PCDD/Fs的的含量
        6.1.2.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PCDD/Fs异构体特征
        6.1.3.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大气中PCDD/Fs来源分析
    6.2.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dl-PCBs的分布特征以及来源解析(被动采样)
        6.2.1.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dl-PCBs的含量
        6.2.2.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dl-PCBs异构体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6.3.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PBDE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动采样)
        6.3.1.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PBDEs的含量
        6.3.2. 上海城市背景区域环境大气中PBDEs异构体特征以及来源解析
    6.4. 上海城市背景地区环境大气中PBDD/F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被动采样)
第7章 上海城市区域二恶英类化合物人群暴露风险
    7.1. 上海城市区域二恶英类化合物含量水平汇总
    7.2. 上海城市区域二恶英类化合物土壤/灰尘接触摄入暴露评估
    7.3. 上海城市区域二恶英类化合物呼吸暴露评估
    7.4. 上海区域内人体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价
第8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灭螺剂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检测分析和暴露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氯硝柳胺
        1.2.1 理化性质
        1.2.2 毒性
        1.2.3 分析方法
    1.3 二恶英
        1.3.1 理化性质
        1.3.2 毒性当量因子
        1.3.3 毒性
        1.3.4 主要污染来源
        1.3.5 分析方法
    1.4 多氯联苯
        1.4.1 理化性质
        1.4.2 毒性
        1.4.3 主要污染来源
        1.4.4 分析方法
    1.5 本章总结
第2章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同时分析的方法学研究
    2.1 引言
    2.2 试剂和填料
    2.3 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同时分析的方法研究
        2.3.1 前处理方法
        2.3.2 仪器分析方法
    2.4 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同时分析的方法研究
        2.4.1 前处理方法
        2.4.2 仪器分析方法
    2.5 结果定量
    2.6 两种分析方法的实际应用
        2.6.1 标准物质的验证
        2.6.2 实际样品的回收率
        2.6.3 实际样品的色谱图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污染水平分析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采集
        3.2.2 材料和方法
        3.2.3 质量控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浓度水平
        3.3.2 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浓度指纹特征
        3.3.3 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当量指纹特征
        3.3.4 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当量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暴露水平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采集
        4.2.2 材料与方法
        4.2.3 质量控制
    4.3 结果与讨论
        4.3.1 人群特征
        4.3.2 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浓度水平
        4.3.3 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浓度指纹特征
        4.3.4 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当量指纹特征
        4.3.5 血清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毒性当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典型地区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暴露水平评估及标准物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综述
    1.1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
        1.1.1 二恶英的理化性质
        1.1.2 多氯联苯的理化性质
    1.2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来源
        1.2.1 二恶英的来源
        1.2.2 多氯联苯的来源
    1.3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危害及毒性评价方法
        1.3.1 二恶英的危害
        1.3.2 多氯联苯的危害
        1.3.3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毒性评价方法
    1.4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分析方法
        1.4.1 化学检测分析法
        1.4.2 生物学检测法
    1.5 二恶英、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
        1.5.1 二恶英的污染水平
        1.5.2 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
    1.6 标准物质研究现状
        1.6.1 标准物质定义及作用
        1.6.2 国内外标准物质研究进展
        1.6.3 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标准物质标准物质
        1.6.4 标准物质研制方法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2章 典型地区猪油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的采集
        2.2.2 仪器与试剂
        2.2.3 实验方法
        2.2.4 结果表示及膳食摄入评估
        2.2.5 质量保证与控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各地区猪油中PCDD/Fs和DL-PCBs的污染水平
        2.3.2 各地区猪油中PCDD/Fs和DL-PCBs的TEQ水平
        2.3.3 猪油样品中PCDD/Fs和DL-PCBs的污染水平
        2.3.4 猪油中PCDD/Fs和DL-PCBs的TEQ水平
        2.3.5 猪油中PCDD/Fs和DL-PCBs的污染来源分析
        2.3.6 猪油中PCDD/Fs和DL-PCBs的膳食暴露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湖北省动物源性食品中指示性PCBS水平及膳食暴露评估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采集
        3.2.2 仪器与试剂
        3.2.3 实验方法
        3.2.4 结果表示及膳食摄入估计
        3.2.5 质量保证与控制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各地区样品中NDL-PCBs污染水平
        3.3.2 动物源性食品中NDL-PCBs污染状况
        3.3.3 食品中指示性PCBs浓度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
        3.3.4 湖北省NDL-PCBs污染来源分析
        3.3.5 湖北省地区居民摄入PCBs情况
        3.3.6 减少NDL-PCBs饮食摄入的建议
        3.3.7 控制指示性PCBs污染的建议
    3.4 小结
第4章 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标准物质的研制
    4.1 前言
    4.2 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标准物质制备
        4.2.1 制备原则
        4.2.2 原料样品的采集
        4.2.3 样品的混匀及分装
    4.3 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分析方法
        4.3.1 主要试剂与仪器
        4.3.2 样品前处理过程
        4.3.3 仪器分析
    4.4 结果与讨论
        4.4.1 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
        4.4.2 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标准物质稳定性检验
        4.4.3 鱼肉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协作定值研究
        4.4.4 量值的评定研究
    4.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4)食品中PCDD/Fs和dl-PCBs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CDD/Fs和dl-PCBs的分类、结构和来源
2 PCDD/Fs和dl-PCBs的致毒机理及限量标准
3 PCDD/Fs和dl-PCBs的检测方法
    3.1 化学分析法-色谱分析法
        3.1.1 色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前处理技术
        3.1.2 色谱分析
        3.1.2. 1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HRGC/HRMS)
        3.1.2. 2 气相色谱-三重四级串联质谱法 (GC-MS/MS)
        3.1.2. 3 正交分离系统全二维气相色谱法 (GC×GC)
        3.1.3 色谱分析检测法优缺点
    3.2 生物学检测法
        3.2.1 生物学检测法基本原理及分类
        3.2.2 免疫分析法
        3.2.2. 1 酶免疫分析法
        3.2.2. 2 荧光免疫分析法
        3.2.3 生物分析法
        3.2.3. 1 酶活力诱导法
        3.2.3. 2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
        3.2.4 生物学检测法优缺点
4 展望

(5)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生物可及性研究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物可及性与生物利用率
    1.2 动物活体实验和体外模拟实验
        1.2.1 动物活体实验
        1.2.2 体外模拟实验及其影响因素
        1.2.3 体外模型的验证
第二章 程序升温大体积进样技术在生物可及性研究中的应用
    引言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结论
第三章 利用体外消化模型测定食物中PCBs和PCDD/Fs的生物可及性
    引言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食品中POPs污染状况及生物可及性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引言
    4.1 近年来全国食品中二恶英类POPs污染调查情况
    4.2 生物可及性数据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
        4.2.1 计算公式
        4.2.2 主要食品中二恶英类污染物原始浓度和校正结果统计列表
        4.2.3 基于生物可及性的膳食暴露评估
第五章 POPs代谢物分析技术初探
    引言
    5.1 材料与方法
    5.2 结果与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6)饲料中二恶英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中二恶英的分析方法及限量标准
    1.1 二恶英前处理技术
    1.2 仪器检测方法
        1.2.1 HRGC/HRMS
        1.2.2 其他仪器检测方法
    1.3 生物/免疫检测方法
2 研究前景

(7)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12种二恶英类多氯联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分析原理介绍
    1.2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在地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1.3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二章 仪器分析条件实验
    2.1 色谱条件实验
    2.2 质谱条件实验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样品前处理实验
    3.1 样品提取实验
    3.2 样品净化实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分析方法的评价
    4.1 校正标准溶液
    4.2 相对响应因子计算
    4.3 同位素稀释法定量
    4.4 精密度实验和方法检出限
    4.5 回收率计算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际样品测定
    5.1 仪器与试剂
    5.2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符号和缩略语说明

(8)被动采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二恶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概述
        1.1.1 化学结构及性质
        1.1.2 污染来源
        1.1.3 毒性及毒性当量
    1.2 POPs物质大气采样方法
        1.2.1 大流量空气采样器
        1.2.2 被动采样技术
        1.2.2.1 被动采样基本原理
        1.2.2.2 几种被动采样器介绍
        1.2.2.3 PUF-PAS技术
        1.2.2.4 被动采样研究现状
    1.3 POPs污染现状
        1.3.1 POPs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1.3.2 焚烧厂周边环境POPs物质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目标、意义及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同时测定环境空气中二恶英、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和溴代二恶英类污染物分析方法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与试剂
        2.2.2 仪器工作条件
        2.2.3 样品的采集及提取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前处理条件优化
        2.3.2 酸性硅胶层析柱净化
        2.3.3 酸碱多层硅胶层析柱净化
        2.3.4 淋洗曲线验证
        2.3.5 活性炭分散硅胶柱净化
        2.3.6 方法空白及方法检出限
        2.3.7 标准参考样
        2.3.8 精密度和回收率
        2.3.9 实际样品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垃圾焚烧厂周边环境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动采样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采集
        3.2.1.1 点源地理位置及气象条件
        3.2.1.2 被动采样点位设置
        3.2.1.3 主动采样点位设置
        3.2.1.4 土壤采样点位设置
        3.2.2 样品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大气主动采样与PUF被动采样二恶英的比较
        3.3.2 大气主动与被动采样多氯联苯及多溴联苯醚浓度的比较
        3.3.3 垃圾焚烧厂周边大气被动采样二恶英的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3.3.4 垃圾焚烧厂周边被动采样多氯联苯及多溴联苯醚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3.3.5 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PCDD/Fs、PCBs及PBDEs的浓度及分布特征
    3.4 本章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高浓度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热脱附特性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多氯联苯简介
    1.2 我国使用贮存情况
    1.3 我国污染状况
        1.3.1 我国多氯联苯水体污染现状
        1.3.2 我国多氯联苯大气污染现状
        1.3.3 我国多氯联苯土壤污染现状
    1.4 多氯联苯处理方法
        1.4.1 物理法
        1.4.2 化学法
        1.4.3 生物法
    1.5 热脱附方法介绍
    1.6 本文研究内容与意义
第2章 实验设计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设备和方法
    2.3 样品分析及计算
第3章 原始土壤中多氯联苯和二恶英分布特征
    3.1 多氯联苯分布特征
    3.2 二恶英分布特征
第4章 载气流量对热脱附的影响
    4.1 PCBs含量和异构体的变化
    4.2 停留时间对热脱附的影响
    4.3 PCBs毒性当量的变化
    4.4 小结
第5章 载气种类对热脱附的影响
    5.1 PCBs含量和异构体变化
    5.2 PCBs毒性当量的变化
    5.3 小结
第6章 升温速率对热脱附的影响
    6.1 PCBs含量和异构体的变化
    6.2 PCBs毒性当量的变化
    6.3 小结
第7章 各因素对热脱附二恶英分布的影响
    7.1 载气流量对二恶英分布的影响
    7.2 载气种类对二恶英分布的影响
    7.3 升温速率对二恶英分布的影响
    7.4 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0)珠江及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POPs 的特性
        1.1.1 持久性
        1.1.2 半挥发性
        1.1.3 生物蓄积性
        1.1.4 高毒性
    1.2 二恶英、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概述
        1.2.1 二恶英、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结构性质
        1.2.2 工业应用与污染来源
        1.2.3 毒性及毒性当量
    1.3 环境介质中 POPs 分布
        1.3.1 大气
        1.3.2 土壤
        1.3.3 沉积物
    1.4 二恶英、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的采集和分析方法
        1.4.1 样品的采集
        1.4.2 样品的提取
        1.4.3 样品净化和分离
        1.4.4 样品的仪器分析
    1.5 立题意义与主要研究内容
2 珠江沉积物中 PCDD/Fs 和 PCBs 分布特征研究
    2.1 试验部分
        2.1.1 仪器与试剂
        2.1.2 物料的制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2.2 样品提取
        2.2.3 净化和分离
        2.2.4 仪器分析以及标准曲线
        2.2.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珠江地区底泥中 PCDD/Fs 和 PCBs 污染水平
        2.3.2 PCDD/Fs 和 PCBs 同系物分布特征
        2.3.3 与其它河流或海域污染状况的比较
    2.4 结论
3 珠江及辽河表层沉积物中 OCPs 残留及其分布特征研究
    3.1 试验部分
        3.1.1 仪器与试剂
        3.1.2 样品的采集
        3.1.3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3.1.4 样品仪器分析
        3.1.5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3.2 结果与讨论
        3.2.1 珠江地区及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有 OCPs 的残留检测结果及分布特征
        3.2.2 珠江地区及辽河流域 HCHs、DDTs 和 HCB 的分布特征
        3.2.3 生态风险评价
    3.3 结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历
致谢

四、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二恶英类多氯联苯(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环境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的分布与来源解析研究[D]. 邓芸芸.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2020(01)
  • [2]灭螺剂氯硝柳胺中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检测分析和暴露评估[D]. 刘小方.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3]典型地区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暴露水平评估及标准物质研制[D]. 熊楠.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4]食品中PCDD/Fs和dl-PCBs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叶海云,俞国珍,张蓓蕾. 食品工业科技, 2018(02)
  • [5]食品中二恶英类化合物生物可及性研究及其在膳食暴露评估中的应用[D]. 沈海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12)
  • [6]饲料中二恶英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李晓敏,张庆华,王璞. 中国饲料, 2014(15)
  • [7]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离子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样品中12种二恶英类多氯联苯[D]. 张金鑫.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14(10)
  • [8]被动采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技术及其应用[D]. 高丹. 浙江工业大学, 2014(03)
  • [9]高浓度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热脱附特性实验研究[D]. 白四红. 浙江大学, 2014(06)
  • [10]珠江及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中部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研究[D]. 田海珍.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标签:;  ;  ;  ;  ;  

同位素稀释-HRGC-LRMS法测定环境样品中类二恶英多氯联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