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不激不活 人不激不跃——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新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张馨月[1](2021)在《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寿光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发展,确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项目规划和有效行动。被习总书记两次点赞的“寿光模式”,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理论和制度成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现实意义。寿光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改革创新意识比较活跃的城市,近年在探索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取得成功实践,跻身于中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本文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寿光市发展特色,讲好乡村振兴寿光故事,为其他地区贯彻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交流合作,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目的和意义、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分析“寿光模式”的基本内涵,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农村发展思想入手阐述“寿光模式”形成的理论渊源,并对其形成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因素等现实基础作基本概述;第三部分经过调研研究,介绍了寿光市乡村建设中的两个典型案例,归纳总结出以城乡一体化为主导的“寿光模式”的成功经验及实践意义,为其他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复制推广经验;第四部分提炼出创新升级中“寿光模式”显现的薄弱环节并分析其原因;第五部分是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不断赋予“寿光模式”新时代内涵的方法路径,以推进“五个振兴”为基本思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为不断创新发展“寿光模式”,实现寿光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朱大华[2](2020)在《江苏省T市干部激励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管党治党全面从严,一些干部出现了思想迷茫、情绪低落、干事消极、动力不足、为官不为等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因此,研究干部激励问题,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干部管理工作面临的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各级党委政府必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在新时代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笔者认为,新时代加强干部激励是国际、国内、党内环境的需要,是提升干部整体素质的需要,是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江苏省T市干部激励举措的调查与研究,分析T市干部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进一步完善T市干部激励的建议。在深入了解T市干部激励现状的基础上,阐述T市在干部激励上存在的问题是:干部激励举措未深入人心、干部工作动力未充分激发、干部惩戒举措未起到实效、干部教育关怀未落到实处。分别从激励理念、考核晋升、惩戒追责、教育关怀四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即:激励理念比较滞后,考核晋升激励不强,惩戒追责激励不足,教育关怀激励不够,以期为T市干部激励的完善和发展找到合理、科学的突破点。并梳理了国内相关地区的干部激励举措,以及新加坡、日本、德国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得出相关经验启示。由此提出完善T市干部激励的对策和建议,分别是:优化干部激励理念,强化考核晋升激励,加大惩戒追责激励,完善教育关怀激励。本文通过访谈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进行实证研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希望在其他地区的干部管理工作中,本文的观点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曾圆[3](2019)在《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世界经济复苏仍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中国的宏观经济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中国的烟草业逐渐形成了大市场和大流通的格局,而《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实施让烟草行业的改革迫在眉睫。面对其在包装、税收、广告、赞助等方面的限制,烟草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危机也是机遇,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核心组成部分,首当其冲要进行改变。因此,对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成为了重点。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对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综合性分析,结合目前现状,找出江西省烟草行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诊断分析,并提出构建“一次分配讲公平,二次分配讲贡献”的工资管理体系,构建“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益班组建设,构建“提升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体系,构建“能力增强与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全员效能管理体系这四个方面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科学的激励考核、合理的员工配置、有效的培训计划,最终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
王海燕[4](2018)在《新时代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勇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是新时代党中央对基层公务员提出的新要求。此二十字方针具体表现为基层公务员的能力素养、道德情感素养、职业心理素养三个方面。基层公务员在新时代中国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研究表明,职业倦怠是制约基层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克服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增强服务于民的责任意识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本文从完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入手,以济宁市256名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薪酬激励功能薄弱、非工资性激励缺乏、工作职责不清、工作压力过大等问题。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基层公务员对于非工资性激励的需求不断增强,但当前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未能很好地契合基层公务员激励需求的转变,从而产生了激励不足、激励不到位、激励失灵的现象。本文基于公共管理专业知识、国内外相关经典激励理论和实践经验,从新时代党中央对基层公务员的要求出发,提出新时代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设计应该遵循激励相容、激励宽容、合法化、差异化四项原则,从物质激励、政治激励、精神激励、目标激励等四个维度完善当前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指出在激励机制的设计中应该使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契合,为自由裁量权划定红线,鼓励基层公务员创新治理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能力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努力成为新时代党中央政策和方针强有力的践行者。
滕凤[5](2017)在《云南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以A市国税局为例》文中提出云南省国税系统作为一个重要的政府公共管理职能部门,承担着所在地区税收政策执行和税收执法的重任,肩负着“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税收征管体制深化改革的双重推动下,税收征管工作难度大幅提升,这就要求我们具备一支精干高效的国税干部队伍,以高效的完成税收征管工作。而目前,云南国税干部队伍在相当程度上存在着工作积极性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敬业精神不佳的问题,如何有效调动云南国税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国税干部队伍活力,提高云南国税系统工作效率和水平成为云南国税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云南省A市国税局为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展开研究。笔者首先对人力资源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基本概念分别进行了界定;其次,将论文的理论基础确定为: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综合型激励理论;再次,通过目前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挖掘出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职务晋升成效不明显、考核评价体系不成熟、奖励惩罚激励有偏废、学习培训体系不健全、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等,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最后,在学习激励理论和借鉴发达国家与国内先进地区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A市国税局工作实际提出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胡靖[6](2017)在《习近平人才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人才思想是在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纷繁复杂的大形势下,在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人才理论最新成果,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才问题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人才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高屋建瓴、科学严谨,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人才篇”,是我国迈进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行动指南,是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人才思想的梳理,对国外人才思想的有益借鉴,以及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回溯,展现了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科学性。纵向对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形成过程的回顾,展现了习近平人才思想的时代性。横向对习近平人才思想主要内容归纳,从人才重要地位、党管人才原则、人才使用方略、人才培育体系、人才发展环境等五个维度阐述,展现了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完整性、严谨性。分析习近平人才思想指导下,高校人才工作的具体实践,进一步提升了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深入研究习近平人才思想,有助于正确认识人才在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关键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有助于解决人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助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人才支持。
李沅真[7](2017)在《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 ——以偃师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保证国家各项工作正常有序运行的公务员队伍中,基层公务员占60%以上,对国家各项政策的推行与落实起着基础而重要的作用。作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纽带,基层公务员不仅要接受上级领导下达的任务,还要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工作服务,推动社会积极健康有序发展。所以,奋斗在改革第一线的基层公务员们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将直接影响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速度与质量。“为将之道,必先治心,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激励作为管理的五项基本职能之一,旨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从而最终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公务员激励机制是公务员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调动公务员工作主动性,激发公务员工作的创造性。目前,基层公务员普遍面临着工作任务重、情况复杂多样、压力大,收入水平低等问题。而这一问题也导致一些基层公务员对待工作敷衍了事,倦怠应付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与现象呢?截止目前,已有一些国内外学者对公务员激励进行了研究,且成果颇深。但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并且针对人口第一大省河南省基层公务员的研究却少之又少。因此,本人针对当地基层公务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期望对公务员队伍的建设有所裨益。本文以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为背景,参考国内外研究文献资料、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信息学、统计学,采用调查法,问卷法等调查方法,以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64位的偃师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到偃师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参考中外激励理论进行问题分析,结合偃师市基层公务员所存在的特点及国家激励政策落实情况为出发点,提出一些相关建议和方法。
蔡养泉[8](2015)在《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文中指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项针对从事警务工作的个体而进行的系统化的道德教育,其目的是使警察个体能够在职业实践中形成完善职业人格和高尚的道德品格,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要”,完成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然而,近几年来,我国警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现实表现却并不尽如人意,比如出现了警察权力腐败问题、徇私枉法问题、冷漠执法问题、服务态度恶劣问题、职业倦怠与心理压力过高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也使得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为解决此问题,各级主管部门从不同层面上提出了各种规范和要求,也实施了大量以提高道德素质为主旨的活动和实践,但在如何将警察的外在规范和要求内化为道德品质和素养,再落实于职业行为和实践的问题上,始终没有取得新的突破。因此,本文试图确认人文关怀在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基本价值,并以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为指导,用人文关怀的新视野关注警察个体的需求实际,综合运用警务理论、伦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学科知识,通过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的方法、实证分析的方法等,尝试以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问题为切入点,以警察个体需求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关联为主线,探求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本文在承认社会对警察需求的合理性前提下,找到警察个体需求与人文关怀的内在关联基础上,意图从个体需求的视角揭示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结合后所带来的新课题,并由此出发,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创新、观念转变、内容拓展、方法原则、实现途径、环境保障等方面进行具体的探讨,从而完成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上的尝试。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包括:第一、从哲学和历史学的角度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视野进行解读,通过分析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文关怀取向的现实可能性,实现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内在关联的第一步。通过对人文关怀思想的哲学阐释,明晰了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通过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考察,确立了加强我国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时代价值;通过对职业道德的社会要求、以人为本的社会背景、主体教育思想的社会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意蕴等的分析,为人文关怀思想融入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现可能性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我国警察职业道德的现状,进而指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僵化和人文关怀的缺失是造成道德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阐述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教育的观念、内容体系、方法论原则、师资培养、环境保障等方面进行人文关怀的全面改造,意图找到提升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活力和效能的突破口。第三、分析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构建与拓展。警察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核心与精髓,警察职业道德规范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具体要求,警察职业道德范畴是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体系的外延扩展。对教育内容的明确与科学的解释是对警察个体做好道德教育的根本和前提。第四、分析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警察个体主体能力提升的新拓展和人文关注。警察个体主体能力的培养涉及的方面很多,但就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领域而言,最重要的还是表现在主体道德选择能力和道德修养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对警察职业领域中的道德冲突的分析,将道德教育的目光引入到造成警察个体思想困惑的实践领域;另一方面,通过对修养的关注,提升警察个体的道德境界和自律能力。第五、分析了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外环境保障进行了探讨,对警察个体学习、转化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动力、需求、权益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警察个体执法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宗刚[9](2015)在《地方党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文中认为地方党史工作作为党史工作的一部分,具有“鉴今、资政、育人”的功能,它能否持续繁荣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全局党史工作的成败。因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就地方党史工作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之路作了深入研究,以期有所借鉴。地方党史工作有着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它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个发展时期,它的地位和作用是在国家发展和党的成长过程中一步步确立的。要做好地方党史工作,不仅是因为共产党注重学史用史的传统和现实的选择需要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层面的现代化程度,为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动力,推动基层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在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把地方党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但是现实的实践却并非一帆风顺。南京市栖霞区具有丰富的党史资源,通过运用SWOT分析模型分析看到,虽然在党史“征、编、研、宣”四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也积累了许多值得学习推广的经验,也具备一些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也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弱势和外部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全面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以改革创新推动工作发展,不断提高工作实效。栖霞区党史工作的SWOT模型分析在很大层面上正是当下地方党史工作的缩影。通过对地方党史工作的SWOT分析可以看到,新时期的地方党史工作有完整的组织机构体系、积累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始终是党的工作的“子集”的优势,也存在组织建设和运行制度机制有待完善、党史人才队伍建设亟需进一步加强、“征、编、研、宣”各有短板的弱势,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丰富多彩、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需要党史工作、人民群众对精神关怀的需求日益高涨的有利机会,但也面临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带来人们的思想混乱、党史宣传媒介和自身研究领域受到冲击的威胁。为充分发挥优势、克服弱势、利用机会、规避威胁,实现地方党史工作的创新发展,根据SWOT矩阵构建的策略,做好新形势下的地方党史工作要从以下方面努力:充分利用成果和经验,扩大党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保持自身优势,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和期待;合理布局,健全规范各级党史工作部门自身建设;运筹帷幄,加强党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着眼根本,推动工作机制、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凭借组织和成果优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把握自身优势,切实维护党史工作的阵地;以党史“征、编、研、宣”协同发展实现党史工作科学化。希望本文的研究特别是所提出的一系列措施,能对新形势下的地方党史工作实现创新发展有所借鉴和思考,不断推动地方党史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刘孝孔,何祥成,孙运海,王荣宝[10](2013)在《拓宽通道 激发活力——临沂矿业集团创新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模式》文中研究指明创新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模式的背景创新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模式的内涵和做法创新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模式的实施效果创新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模式的几点认识和体会近年来,临沂矿业集团(以下简称临矿集团)坚持以"大人才观"为指导,将人才作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针对专业技术人才少、青工成分多、人才流失率高、职工队伍不稳定等"四个短板",从解放思想入手,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建设、激发团队活力的重要性,突出人才通道、体制、机制和环境等工作重点,大力挖掘人力资源价值,以人才优先战略引领企业发展。
二、水不激不活 人不激不跃——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新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水不激不活 人不激不跃——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寿光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寿光模式”的产生基础 |
一、“寿光模式”的产生 |
(一)寿光蔬菜“绿色革命”的兴起 |
(二)“寿光模式”的核心内涵 |
二、“寿光模式”形成的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村发展理论 |
(二)历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农村发展思想 |
(三)习近平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论述 |
三、“寿光模式”形成的现实基础 |
(一)“寿光模式”形成的独特自然条件 |
(二)“寿光模式”形成的良好社会环境 |
第二章 “寿光模式”的成功经验与实践意义 |
一、寿光市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 |
(一)双王城田园综合体建设 |
(二)三元朱特色先进村建设 |
二、“寿光模式”的成功经验 |
(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
(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三)切实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 |
(四)全面强化“人才为王”理念 |
(五)始终坚持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理念 |
三、“寿光模式”的现实意义 |
(一)“寿光模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广典型 |
(二)“寿光模式”是缩小城乡差距的现实路径 |
(三)“寿光模式”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探索 |
第三章 “寿光模式”持续创新升级存在的薄弱环节及原因 |
一、“寿光模式”持续创新升级存在的薄弱环节 |
(一)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
(二)新兴产业难以实现高端转换 |
(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态势不强 |
(四)地方乡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
(五)农村基层党组织责任意识弱 |
二、“寿光模式”持续创新升级存在薄弱环节的原因 |
(一)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不足 |
(二)新兴产业现有有效支撑不够 |
(三)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经营管理缺乏规范性 |
(四)对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足 |
(五)基层组织党员整体素质偏低 |
第四章 不断赋予“寿光模式”新的时代内涵 |
一、推动产业振兴,实现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一)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二)实现蔬菜产业标准化品牌化 |
(三)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
(四)抢抓新兴科技革命机遇 |
二、推动人才振兴,打造强大的农村人才队伍 |
(一)优化人才服务 |
(二)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 |
(三)吸引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
(四)推动人才要素合理流动 |
三、推动文化振兴,焕发乡风文明全新气象 |
(一)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 |
(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
(三)倡导树立农村文明新风 |
(四)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
四、推动生态振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一)狠抓人居环境整治 |
(二)继续坚持绿色兴农之路 |
(三)加强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
(四)推动实现生态资源价值 |
五、推动组织振兴,持续增强乡村治理效能 |
(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二)完善村民自治 |
(三)建设法治乡村 |
(四)提升德治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江苏省T市干部激励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缘由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述评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研究法 |
(三)归纳研究法 |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 |
(一)创新之处 |
(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概念阐释 |
(一)干部 |
(二)激励 |
二、理论基础 |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二)人性假设理论 |
(三)激励理论 |
第二章 新时代加强干部激励的必要性 |
一、加强干部激励是国内外环境的需要 |
(一)国际环境复杂多变 |
(二)国内环境任务艰巨 |
(三)党内环境全面从严 |
二、加强干部激励是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的需要 |
(一)一些干部出现“四风问题” |
(二)一些干部出现“懒政”现象 |
(三)一些干部出现本领恐慌 |
三、加强干部激励是新任务新要求的需要 |
(一)实现“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要求 |
(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要求 |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要求 |
第三章 T市干部激励的现状 |
一、T市干部激励的背景 |
(一)是贯彻中央和江苏省委要求的具体行动 |
(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需要 |
(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需要 |
二、T市干部激励的主要举措 |
(一)构建“三项机制” |
(二)颁发“蜗牛奖” |
(三)颁发“骏马奖” |
三、T 市干部激励举措的实施成效 |
第四章 T市干部激励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
一、T市干部激励存在的问题 |
(一)干部激励举措未深入人心 |
(二)干部工作动力未充分激发 |
(三)干部惩戒举措未起到实效 |
(四)干部教育关怀未落实到位 |
二、T 市干部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激励理念比较滞后 |
(二)考核晋升激励不强 |
(三)惩戒追责激励不足 |
(四)教育关怀激励不够 |
第五章 国内外干部激励的经验与启示 |
一、国内干部激励的做法 |
(一)山东省济南市:重视对干部的身心关怀 |
(二)江苏省张家港市:细化干部考核激励 |
(三)温州瑞安市高楼镇:加强干部物质激励 |
二、国外公务员激励的经验 |
(一)新加坡:实行持续的工资激励 |
(二)日本:实行系统的考绩激励 |
(三)德国:实行严格的惩戒追责激励 |
三、对T市干部激励的启示 |
(一)激励理念要进一步优化 |
(二)考核晋升要进一步强化 |
(三)惩戒追责要进一步加大 |
(四)教育关怀要进一步完善 |
第六章 完善T市干部激励的对策建议 |
一、优化干部激励理念 |
(一)增强以人为本理念 |
(二)融合权变差异理念 |
(三)坚持适度公平理念 |
(四)运用多元激励理念 |
二、强化考核晋升激励 |
(一)树立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导向 |
(二)构建完整考核工作链条 |
(三)建立差别化考核指标 |
(四)增加干部晋升交流机会 |
三、加大惩戒追责激励 |
(一)健全误事责人机制 |
(二)明晰职责权限 |
(三)拓宽监督渠道 |
(四)实行适当末位淘汰 |
四、完善教育关怀激励 |
(一)抓好理想信念教育 |
(二)提高干部培训效果 |
(三)健全容错纠错机制 |
(四)落实干部人文关怀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3)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导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2.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
2.1 相关概念 |
2.1.1 烟草行业 |
2.1.2 人力资源管理 |
2.2 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内容 |
2.3 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的基本特征 |
2.4 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必要性 |
2.4.1 人力资源是烟草行业的第一资源 |
2.4.2 人力资源是持续发展的保障 |
2.4.3 人力资源是行业竞争的战略资源 |
2.5 理论依据 |
2.5.1 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层次理论 |
2.5.2 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理论 |
2.5.3 人力资源管理公平理论 |
2.5.4 人力资源管理期望理论 |
3.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3.1 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情况 |
3.1.1 企业概况 |
3.1.2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
3.1.3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
3.2 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2.1 薪酬和绩效管理不科学,缺乏激励效果 |
3.2.2 人力资源规划不完善,员工成长机制不清晰 |
3.2.3 培训内容多而杂,目的性不明确 |
3.2.4 企业经营目标与员工需求不统一,效能低下 |
4.其他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
4.1 浙江中烟人力资源管理成功做法 |
4.2 云南中烟人力资源管理成功做法 |
4.3 其他烟草行业可借鉴的方法分析 |
4.3.1 浙江中烟可借鉴方法分析 |
4.3.2 云南中烟可借鉴方法分析 |
5.提升江西中烟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对策 |
5.1 构建“一次分配讲公平,二次分配讲贡献”的工资管理体系 |
5.1.1 科学划分工资总额分配 |
5.1.2 绩效管理优化 |
5.1.3 科学确定各薪酬单元考核工资分配方式 |
5.2 构建“提高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精益班组建设 |
5.2.1 推进班组民主管理,营造和谐班组环境 |
5.2.2 实时反映班组动态,规范基层管理 |
5.2.3 改变班组员工工作心态,引导员工自我经营 |
5.2.4 班组管理透明化运作,塑造员工自动自发 |
5.3 构建“提升岗位胜任力”的培训课程体系 |
5.3.1 建立江西中烟特色的岗位胜任力模型 |
5.3.2 确立培训课程体系开发的核心思路与流程 |
5.3.3 设立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专项团队 |
5.3.4 全面整合培训课程体系构成 |
5.3.5 验证培训课程体系应用价值 |
5.4 构建“能力增强与素质提升为核心”的全员效能管理体系 |
5.4.1 转变员工思想观念,凸显全员效能管理的重要性 |
5.4.2 建立效能管理制度系统,有序推进全员效能管理 |
5.4.3 创新效能评价机制,优化全员效能管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新时代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一)国内相关研究 |
(二)国外相关研究 |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
四、研究方法 |
五、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一、基层公务员的界定 |
二、激励与激励机制 |
三、新时代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强化理论 |
二、期望理论 |
三、公平理论 |
四、马斯洛需求理论 |
第二章 济宁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调查 |
第一节 济宁市基层公务员的基本情况和激励现状 |
一、济宁市基层公务员的基本情况 |
二、济宁市目前采取的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 |
第二节 调查研究与分析 |
一、问卷设计 |
二、数据来源及基本情况 |
三、结果分析 |
第三节 济宁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薪酬激励机制方面 |
二、晋升激励机制方面 |
三、精神激励机制方面 |
四、培训激励机制方面 |
第三章 国内外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一、美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二、英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三、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启示 |
第二节 国内其他城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一、深圳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二、济南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三、北京市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借鉴 |
四、国内其他城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启示 |
第四章 构建新时代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与路径 |
第一节 构建构建新时代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原则与维度 |
一、构建原则 |
二、构建维度 |
第二节 构建新时代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路径 |
一、健全新时代基层公务员薪酬激励机制 |
二、完善基层公务员晋升激励机制 |
三、建立美好生活引导激励机制 |
四、创新新时代基层公务员培训激励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致谢 |
(5)云南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以A市国税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1.1.2 选题研究的目的 |
1.1.3 选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的思路 |
1.3.2 研究的方法 |
1.3.3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2章 国税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相关理论 |
2.1 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
2.2 激励和激励机制概述 |
2.2.1 激励概述 |
2.2.2 激励机制概述 |
2.2.3 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
2.3 激励机制相关理论 |
2.3.1 内容型激励理论 |
2.3.2 过程型激励理论 |
2.3.3 综合型激励理论 |
第3章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
3.1 A市国税局机构设置和职能定位情况 |
3.2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
3.2.1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
3.2.2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 |
第4章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4.1.1 薪酬激励制度不合理 |
4.1.2 职务晋升成效不明显 |
4.1.3 考核评价体系不成熟 |
4.1.4 奖励惩罚激励有偏废 |
4.1.5 学习培训体系不健全 |
4.1.6 思想情感激励不到位 |
4.2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传统文化环境的原因 |
4.2.2 管理理念滞后的原因 |
4.2.3 国税管理体制的原因 |
4.2.4 制度建设落后的原因 |
4.2.5 监督制约薄弱的原因 |
4.3 A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问题带来的不良影响 |
4.3.1 对国税部门自身的不良影响 |
4.3.2 对纳税人及社会的不良影响 |
第5章 国内外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经验借鉴 |
5.1 美国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 |
5.2 新加坡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 |
5.3 日本税务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 |
5.4 山东省济南市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 |
5.5 深圳市罗湖区国税局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经验借鉴 |
5.6 国内外经验启示 |
第6章 云南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建设的途径 |
6.1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营造具有激励导向的国税文化 |
6.1.1 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
6.1.2 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 |
6.1.3 培育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队伍 |
6.1.4 营造积极向上的国税文化,形成激励群动力 |
6.2 建设完善的薪酬体系,发挥薪酬激励功能 |
6.2.1 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 |
6.2.2 注重公平激励,实现“同城同待遇” |
6.2.3 将绩效结果与个人薪酬挂钩,实现绩效薪酬 |
6.3 健全职务晋升机制,充分发挥竞争激励作用 |
6.3.1 拓展职务晋升空间,增加职务晋升机会 |
6.3.2 推行干部选拔竞争上岗制,创建公平竞争环境 |
6.4 整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
6.4.1 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6.4.2 建立科学公正的“段位”划分办法 |
6.4.3 严格落实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
6.5 严格落实奖惩机制,实现正负激励机制的有效结合 |
6.5.1 建立多元化的奖励体系,强化正向激励作用 |
6.5.2 严格落实惩罚措施,发挥负向激励作用 |
6.6 加强个体需求分析,推进激励型培养体系建设 |
6.6.1 建立个性化的培训机制,做到按需培训 |
6.6.2 建立定期轮岗和双向选择制度,全面提升业务素质 |
6.7 重视情感激励机制的运用,完善干部职业生涯管理 |
6.7.1 重视干部个人发展,完善干部职业生涯管理 |
6.7.2 善于运用感情激励机制,重视感情激励效果 |
第7章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习近平人才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理论基础 |
1.1 吸取中国传统人才思想的精华 |
1.2 借鉴国外人才工作的有益经验 |
1.3 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 |
1.3.1 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才思想 |
1.3.2 列宁斯大林的人才思想 |
1.3.3 毛泽东人才思想 |
1.3.4 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人才思想 |
第二章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
2.1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初步形成 |
2.2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正式形成 |
第三章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主要内容 |
3.1 人才的重要性: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人才 |
3.1.1 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 |
3.1.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求 |
3.2 根本原则: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 |
3.2.1 党管人才的语义 |
3.2.2 党管人才的要求 |
3.3 使用方略: 用人得当,就是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
3.3.1 人才选拔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
3.3.2 人才选拔途径: 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
3.3.3 人才引进机制: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 |
3.3.4 人才激励机制: 让作出贡献的人才有成就感、获得感 |
3.4 培养途径: 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
3.4.1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3.4.2 培养多层次的人才队伍 |
3.5 用人环境: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 |
3.5.1 工作环境: 鼓励创新、宽容失败 |
3.5.2 政治环境: 切实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 |
3.5.3 生态环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第四章 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具体实践 |
4.1 识才的慧眼 |
4.1.1 “德”的方面: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
4.1.2 “才”的方面: 创新教师培养模式 |
4.2 爱才的诚意 |
4.2.1 人才投入优先保证,用合理的待遇激励人才 |
4.2.2 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在考核评价中发现人才 |
4.3 用才的胆识 |
4.3.1 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健全市场化人才服务体系 |
4.3.2 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
4.3.3 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和能力建设 |
4.4 容才的雅量: 营造良好学术环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
4.5 聚才的良方 |
4.5.1 做好高校人才队伍结构调整 |
4.5.2 推动高校人才有序流动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 ——以偃师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的意义 |
1、理论意义 |
2、现实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
2、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
3、文献评述 |
(四)本文研究的工具选择 |
1、理论工具 |
2、方法工具 |
(五) 本文研究框架 |
二、偃师市基层公务员激励现状分析 |
(一)偃师市的基本概况 |
(二)问卷调查 |
(三)偃师市基层公务员激励现状 |
1、薪酬待遇激励不足 |
2、竞争环境不强烈 |
3、监督激励不健全 |
4、国家激励政策在基层落实情况 |
三、基层公务员激励存在问题及分析 |
(一)物质激励认识不当 |
1、人性假设失当 |
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协调失衡 |
(二)职务晋升不合理 |
1、职务晋升渠道狭窄 |
2、职务晋升竞争不规范 |
(三)缺乏全面合理监督 |
1、监督意识理念落后 |
2、监督关系不对等 |
3、监督责任明确不够 |
4、反馈渠道单一 |
(四) 国家激励政策落实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
1、职务职级并行制度政策 |
2、养老金并轨制度政策 |
3、公车改革制度政策 |
4、带薪休假制度政策 |
5、延迟退休制度政策 |
四、针对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的对策研究 |
(一)完善薪酬制度 |
1、优化薪酬结构,工资改革常态化 |
2、合理福利待遇,建立奖惩机制 |
3、政策制定适当向基层岗位倾斜 |
(二)改善晋升渠道 |
1、公平竞争上岗,拓宽晋升渠道 |
2、严格考核选拔,完善淘汰机制 |
(三)改革监督管理 |
1、强化各方思想认识,完善现有监督机制 |
2、明确各方监督责任,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
3、严格落实监督结果,确保督促整改到位 |
(四)强化精神激励 |
1、增强自我激励 |
2、加强学习教育 |
3、完善提质培训 |
(五)关于国家激励政策的改进对策 |
1、多方征求意见,实时反馈完善政策 |
2、根据各地实际,赋予相应变通权力 |
3、出台后续政策,完善原有制度体系 |
4、督促贯彻落实,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8)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缘起 |
(一) 现实依据: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
(二) 理论依据:加强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研究是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一) 主要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三) 创新之处 |
四、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现实意义 |
第一章 人文关怀与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探析 |
一、 人文关怀的思想来源及内涵 |
(一) 西方人文主义思潮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二)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
(三) 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思想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历史嬗变及内涵 |
(一) 西方警察职业道德的发展概述 |
(二) 中国警察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阐释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本质与人文关怀 |
(二) 以人为本理念的广泛确立 |
(三) 主体性教育思想的兴起 |
第二章 人文关怀在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分析 |
一、 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 |
(一) 我国警察队伍中出现的职业道德问题 |
(二) 职业道德问题的原因分析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发展现状 |
(一)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
(二) 在职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 |
(四)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具有现实可能性 |
(二) 人文关怀是警察个体实现自身发展的迫切需求 |
(三) 人文关怀是回归警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本质的必然途径 |
(四) 人文关怀是时代发展和社会现实对警察职业道德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
第三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完善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的整体思路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实现人文关怀应遵循的原则 |
三、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完善 |
(一) 教育内容完善中的警察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确立 |
(二) 教育内容完善中的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修订 |
(三) 教育内容完善中的警察职业道德范畴的明确 |
第四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对主体能力的培养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对主体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
(一) 解决警察职业道德冲突与选择问题的重要意义 |
(二) 警察职业道德冲突与选择问题的分析思考 |
二、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对主体自我修养能力的培养 |
(一)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的关系 |
(二) 警察个体道德自我修养的含义与内容 |
(三) 警察个体道德自我修养的内容与途径 |
第五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部激励环境建设 |
一、 警察内部激励环境建设的历史进程 |
二、 新时期警察个体的需求分析及意义 |
三、 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内部激励环境建设的基本途径 |
(一) 警察激励环境建设的基本原则 |
(二) 警察激励环境建设的主要途径 |
第六章 人文关怀视域下警察职业道德教育外部执法保障环境建设 |
一、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
(二) 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现状分析 |
二、 加强警察执法权益外部保障环境建设的意义与途径 |
(一) 加强警察执法权益保障建设的重要意义 |
(二) 加强和改进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环境建设的途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地方党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趋势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四、主要概念及界定 |
第一章 地方党史工作概述 |
一、地方党史工作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
(一) 地方党史工作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
(二) 地方党史工作的主要内容 |
二、地方党史工作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轨迹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1949) |
(二)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49-1978) |
(三)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时期(1978-) |
三、当前做好地方党史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重要意义 |
(一) 做好地方党史工作的有利条件 |
(二) 做好地方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 |
四、做好新时期地方党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一) 注重全国性和地方性相结合 |
(二) 注重政治性和科学性相结合 |
(三) 注重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 |
(四) 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
第二章 地方党史工作的SWOT分析——以栖霞区为例 |
一、以SWOT模型分析地方党史工作的总体设计 |
(一) SWOT模型分析法的整体概况 |
(二) 以SWOT模型分析地方党史工作的条件 |
二、地方党史工作的SWOT分析——以栖霞区为例 |
(一) 地方党史工作的内部优势(S) |
(二) 地方党史工作的内部弱势(W) |
(三) 地方党史工作的外部机会(O) |
(四) 地方党史工作的外部威胁(T) |
三、栖霞区党史工作应对困境的策略选择 |
(一) 全面加强组织机构建设 |
(二) 以改革创新推动工作发展 |
(三) 不断提高党史工作实效 |
第三章 创新地方党史工作的现实启示——SWOT矩阵构建 |
一、发挥优势,利用机会:最大优势和最佳机会组合的SO策略 |
(一) 充分利用成果和经验,扩大党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 |
(二) 保持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党史工作的独特作用 |
二、克服弱势,利用机会:最小劣势和最佳机会组合的WO策略 |
(一) 合理布局,健全规范各级党史工作部门自身建设 |
(二) 运筹帷幄,加强党史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
(三) 着眼根本,推动工作机制、制度的完善与创新 |
三、发挥优势,规避威胁:最大优势和最小威胁组合的ST策略 |
(一) 凭借组织和成果优势,做好舆论引导工作 |
(二) 把握自身优势,切实维护党史工作的阵地 |
四、克服弱势,规避威胁:最小弱势和最小威胁组合的WT策略 |
(一) 做好地方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工作 |
(二) 搞好地方党史研究工作 |
(三) 做好党史宣传教育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水不激不活 人不激不跃——构建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干部工作新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寿光模式”研究[D]. 张馨月.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2]江苏省T市干部激励问题研究[D]. 朱大华.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3]江西省烟草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 曾圆. 江西财经大学, 2019(01)
- [4]新时代我国基层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 ——以济宁市为例[D]. 王海燕. 青岛大学, 2018(12)
- [5]云南国税系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研究 ——以A市国税局为例[D]. 滕凤. 云南大学, 2017(05)
- [6]习近平人才思想研究[D]. 胡靖.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7(06)
- [7]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研究 ——以偃师市为例[D]. 李沅真. 郑州大学, 2017(11)
- [8]人文关怀视域下的警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 蔡养泉.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9]地方党史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D]. 宗刚. 南京师范大学, 2015(03)
- [10]拓宽通道 激发活力——临沂矿业集团创新构建人才成长通道模式[A]. 刘孝孔,何祥成,孙运海,王荣宝. 现代大型煤炭企业经典管理案例(人力资源篇), 2013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 公务员考核论文; 烟草行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