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角陶赛特羊血清转铁蛋白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聪翀,张立,普布次仁,胡亚东,扎西,德庆卓嘎,马金英,旦巴[1](2020)在《绵羊多羔性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绵羊的产羔性状,即每胎产羔数,影响着绵羊的繁殖效率和绵羊养殖的经济效益。详细回顾了国内外从遗传、激素、环境、营养等多方面对影响绵羊多羔性状因素所进行的研究,重点综述了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国内外对绵羊多羔性状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于相关基因等内在因素,但环境、营养等外在因素的研究也具有较大价值并逐渐受到重视。因此,绵羊多羔性状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对于绵羊养殖具有较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绵羊繁育工作,促进畜牧业发展。
张彦,任春环,张子军,程箫,王强军,葛泽涌,张任政,赵有璋[2](2018)在《5个肉用绵羊品种血液蛋白(酶)遗传多态性及聚类分析》文中提出采用垂直板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170只甘肃肉用绵羊(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蒙古羊、滩羊和小尾寒羊)的4种血液蛋白(Hb、Alb、Tf和Es)进行多态性检测。计算4种蛋白各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和遗传杂合度,并通过聚类分析探讨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亲缘关系。结果表明,4个蛋白(酶)位点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4个蛋白(酶)位点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波德代羊0.4341,无角陶赛特羊0.4176,蒙古羊0.339 3,滩羊0.332 5和小尾寒羊0.371 0。根据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发现无角陶赛特羊和波德代羊亲缘关系最近,和滩羊亲缘关系最远;3个地方品种和2个引入品种间亲缘关系较远。
谭晓川[3](2014)在《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初步发掘》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对现有文献资料的整理以及对新发现的布拖黑绵羊和贾洛藏系绵羊新资源生产性能的测定,从而对四川绵羊资源做了进一步的整合处理。川西南山地区主要分布有山地型藏系绵羊和凉山半细毛羊,还有新发现的纯黑色的基因资源(暂名-布拖黑绵羊);西部高原区主要分布着高原型、山谷型藏绵羊以及最近发现的贾洛藏绵羊。在这两个区域内有关新发现的布拖黑绵羊和贾洛藏系绵羊的研究还是比较少。为了探明这两种新的绵羊资源的生产性能特性以充实四川绵羊资源库我们分别作了试验。为了探明布拖黑绵羊的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随机选用地方品种羊(暂名-布拖黑绵羊)以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凉山半细毛羊与本地绵羊杂交后得的白色个体)的周岁母羊各5只对它们的体尺、屠宰性能、肉质性状、氨基酸及矿物质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胸围、屠宰前活重、胴体净肉重和GR值这四项指标显着或极显着高于布拖黑绵羊,其它指标差异不显着;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棕榈烯酸、豆蔻酸、硬脂酸、油酸、亚麻酸、花生酸和亚油酸等构成,其中布拖黑绵羊肌肉中亚油酸含量显着性(P<0.05)的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其它脂肪酸含量两种羊差异不显着(P>0.05);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肉中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总量均高于布拖黑绵羊;改良羊肉中的组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达到了理想蛋白质氨基酸的比例,并且钙、磷含量显着地高于布拖黑绵羊(P<0.05),而布拖黑绵羊肉铜含量极显着地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P<0.01)。为了探明贾洛藏系绵羊的生产性能及肉质特性,随机选用成年贾洛藏系绵羊和阿坝本地绵羊的成年母羊各5只对它们的体尺、屠宰性能、肉质性状、氨基酸及矿物质成分以及挥发性成分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贾洛藏系绵羊的胸深、屠宰率、净肉率这三项指标显着低于本地绵羊,而皮宽指标贾洛藏系绵羊显着高于本地绵羊,其他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贾洛羊和本地羊的氨基酸组成中9种必须氨基酸占肉样的比列都是前者低于后者,且只有组氨酸占蛋白质的比例(贾洛2.44%、本地2.4%)要高于或等于理想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含量2.4%;贾洛藏系绵羊中矿物质元素中只有钙的含量显着地高于本地绵羊(P<0.05),其他元素两种羊差异不显着(P>0.05)。四川绵羊资源总体上体质结实,结构均匀适应当地生态环境,被毛颜色白色居多,只有新发现的贾洛藏系绵羊为白褐相间,布拖黑绵羊为黑色被毛。生长发育方面贾洛藏系绵羊的体尺指标在本地及培育品种中占比较大的优势。繁殖性能方面凉山半细毛羊及引入品种较好,外来引入品种湖羊的初情期和性成熟期最早。产肉性能方面贾洛藏绵羊在宰前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这三个指标表现优异,特别是本地品种中屠宰率最高的也是贾洛藏系绵羊。产毛性能中培育品种凉山半细毛羊的性能较好,其净毛率达到了67%,凉山半细毛羊的羊毛长度要低于边区莱斯特羊和林肯羊,但是高于罗姆尼羊、考力代羊、新疆细毛羊和茨盖羊。高原型西藏羊、湖羊和小尾寒羊有较高的皮用价值。在生理生化指标上,凉山半细毛羊、小尾寒羊以及贾洛藏系绵羊的体温和脉搏指数相差不大,但是凉山半细毛羊呼吸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羊;小尾寒羊血液中球蛋白含量要高于凉山半细毛羊;罗姆尼羊血液中红细胞数含量要高过凉山半细毛羊和小尾寒羊,白细胞数含量和血清总蛋白含量小尾寒羊是这三种羊中最高的。此次试验只是收集了布拖黑绵羊周岁母羊以及成年贾洛藏系绵羊母羊的部分生产性能及肉质特性数据,而后续对其按性别、年龄来划分收集其生产性能数据工作以及后面在基因、分子水平的研究会持续的进行着,同时对引进品种、凉山半细毛以及西藏羊在资源调查表中欠缺的部分也会持续的更新填补。四川绵羊资源调查描述表格的完善是后续四川绵羊资源库建立的基础,是为发掘、评估和利用四川绵羊资源做的重要的前期准备工作,因此课题组将继续为完善四川绵羊资源调查表做进一步研究。
马小明,康晓冬,柴君秀,谢秀兰,薛伟,马丽娜,黎玉琼,周桂云,岳彩娟,王建东[4](2013)在《国外引种肉羊与宁夏本地品种羊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了研究滩羊的遗传特性,试验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电泳(PAGE)对6个品种羊的8个蛋白(酶)位点进行遗传性检测。结果表明:除萨福克羊外,滩羊、特克赛尔羊、无角陶赛特羊、杜×泊F1代、杜×寒F1代血红蛋白(Hb)、转铁蛋白(Tf)基因座上存在丰富的多态性,而只有滩羊、萨福克羊、特克赛尔羊在酯酶(Es)基因座上存在多态性。其中Hb和Es位点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构成3种基因型;而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和淀粉酶(AMY)基因座上均呈现单态。Tf位点上滩羊受6个等位基因控制,构成12种基因型;从8个蛋白(酶)位点的Nei氏预期平均基因杂合度(H)所估计的群体内遗传变异及与研究中其他群体结果对比来看,6个被测品种中,滩羊的品种内遗传变异最大,其H为0.242 7,滩羊与特克赛尔羊的遗传距离最远,与杜×泊F1代的遗传距离较近;这些群体的聚类结果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及育成历史基本相符。萨福克羊的Nei氏预期H为0.131 4,相对变异较小。
陈华丽[5](2013)在《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与评估初探》文中指出本试验通过文献资料整理以及绵羊生产性能测定对四川省的绵羊资源状况初步做了整合。川西南山地区主要分布有山地型藏绵羊和凉山半细毛羊,还有在布拖新发现的纯黑色的基因资源(暂名-布拖黑绵羊);西部高原区主要分布有藏羊品种中的高原型、山谷型绵羊以及贾洛藏绵羊。凉山半细毛羊纯种繁殖和改良当地羊表现良好,贾洛藏绵羊改良欧拉羊、甘加羊等草地型藏绵羊效果较好。山谷型西藏羊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其中在凉山州布拖县分布的布拖黑绵羊研究甚少。本试验在凉山随机选取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凉山半细毛羊和山谷型藏绵羊的杂交一代)和布拖黑绵羊的母羊各五只,并对这两种羊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羊肉品质、常规营养、矿物质、氨基酸、脂肪酸、挥发性风味物质等进行分析。实验结果发现: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生长发育指标除管围之外均比布拖黑绵羊要高。屠宰性能和羊肉品质方面,除眼肌面积和肌纤维直径外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均大于布拖黑绵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初水份、粗脂肪和热解值稍高于布拖黑绵羊,其他常规营养则少于布拖黑绵羊。布拖黑绵羊的铁、锌、钠、镁含量低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其余含量布拖黑绵羊较高。两种资源氨基酸含量丰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布拖黑绵羊含量稍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必需氨基酸中,布拖黑绵羊精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的含量稍高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其他必需氨基酸成分则低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占蛋白质的比例总体高于布拖黑绵羊(精氨酸除外)。布拖黑绵羊及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的脂肪酸主要由豆蔻酸、棕榈酸、棕榈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亚麻酸等构成。两种资源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己醛、庚醛、1-辛烯-3-醇、2-戊基呋喃、2,3-辛二酮、辛醛、苯甲醛、壬醛等,不同羊只存在个体差异;布拖黑绵羊中检测到48种挥发性化合物,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中检测到56种挥发性化合物,两种绵羊挥发性成分中占主要地位的可能是对肉品风味贡献较大的醛类。四川省曾经引进的11个品种适应性总体较好。现有资料的整理中,各品种绵羊资源多数体质结实、结构匀称。生理生化指标有所差异,凉山半细毛羊呼吸数较高,罗姆尼羊的红细胞数含量相对最高,小尾寒羊血液中球蛋白含量、白细胞数和血清总蛋白含量相对较高;生长发育方面贾洛藏绵羊和凉山半细毛羊在本地羊中比较占优势,引入品种生长发育指标总体较好;繁殖性能方面凉山半细毛羊及引入品种较好;产肉性能方面贾洛藏绵羊、小尾寒羊和罗姆尼羊较好;培育品种凉山半细毛羊及引入品种苏联美利奴羊、高加索细毛羊、林肯羊、考力代羊的产毛性能较好,其中苏联美利奴羊剪毛量最高;高原型西藏羊、湖羊和小尾寒羊有较高的皮用价值。四川省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其中西藏羊、凉山半细毛羊、新疆细毛羊、湖羊和小尾寒羊多样性研究最多,加上一些没有搜集到的以及尚未研究的遗传多样性,四川绵羊资源有很大的发掘和评估价值。目前,四川省绵羊资源调查描述表格的设计已经完成,对已经存在的品种资源进行了试填,四川省绵羊资源监测系统建设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题组将继续对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评估与利用做进一步研究。
阿布来提·苏来曼,买买提伊明·巴拉提[6](2012)在《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及利用》文中指出文章就BMPR-IB基因、BMP4基因和BMPR-IA基因等几个高繁殖力基因和尚需深入研究的高繁殖力基因(GnRHR、INHA、FSHβ以及PGR)在绵羊上的研究做了简要概述,旨在为探讨绵羊高繁殖力的形成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朱文渊[7](2009)在《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筛选与绵羊多羔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提高绵羊多羔群体的选育效率,本研究对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萨福克、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肉用品系、体大品系6个品种(系)绵羊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位点及OarAE101、BM143和OarHH35 3个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了差异分析。血液蛋白多态性的检测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小尾寒羊43只、无角陶赛特58只、萨福克56只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其中产羔母羊情况如下:小尾寒羊34只、无角陶赛特37只、萨福克35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微卫星标记多态性的检测采用PCR扩增,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显色的方法,共检测小尾寒羊42只、无角陶赛特52只、萨福克44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其中产羔母羊情况如下:小尾寒羊34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30只、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绵羊血液蛋白标记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1)萨福克Hb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羔/胎,说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与产双羔相关,产双羔群体选育应该选留HbBB基因型,淘汰HbAB和HbAA基因型;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而HbBB基因型母羊产羔数仅为1.64±0.49羔/胎,说明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2)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显着高于TfAB基因型(1.50±1.00),可用于3羔以上群体的早期选育;中美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美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且中美体大TfCC基因型母羊平均产羔数(1.50±0.71)显着高于TfAC基因型(1.00±0.00);其余3个品种(系)不同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3)中美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提示在选育过程中淘汰ESA表型有助于提高产羔数;其它4个品种(系)ESa和ESA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绵羊微卫星标记的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可作为多羔性状辅助选育的微卫星标记有:OarHH35的117bp/121bp和OarAE101的103bp /111bp基因型(小尾寒羊);OarHH35的127bp /141bp,BM143的104bp /114bp和OarAE101的103bp /103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多胎));OarAE101的111bp/111bp基因型和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中国美利奴(肉用));BM143的112bp/122bp基因型(萨福克)。而萨福克OarHH35的125bp/139bp、127bp/141bp基因型均产单羔,在多羔性状的选育中应予以淘汰。由本试验可得出结论:(1)绵羊的血液蛋白位点和微卫星位点的一些基因型和绵羊的多羔性状间具有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2)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
朱文渊,雒秋江,陈勇,杨开伦,李登中[8](2009)在《6个绵羊品种(系)不同血液蛋白基因型母羊间多羔性状差异性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非连续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了34只小尾寒羊、37只无角陶赛特、35只萨福克和中国美利奴(新疆型)多胎品系(29只)、肉用品系(30只)、体大品系(29只)6个品种(系)共194只母羊的血红蛋白(Hb)、血清酯酶(ES)和血清转铁蛋白(Tf)3个血液蛋白(酶)位点的多态性,并对不同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状进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萨福克HbBB基因型产羔数高于HbAB基因型(P<0.01),分别为1.81±0.40和1.00±0.00只;无角陶赛特HbAA、HbAB基因型均产双羔,因而HbA等位基因与双羔性状有关;而在其余4个品种(系)不同Hb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小尾寒羊TfBB基因型平均产羔数最高,达到3.5只;中国美利奴肉用TfAC基因型和中国美利奴体大TfAA、TfCC基因型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余3个品种(系)Tf基因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中国美利奴多胎和小尾寒羊的ESa表型均具有多羔的趋势;而在其他4个品种(系)ES表型母羊间的多羔性无显着差异间。本研究表明,绵羊血液蛋白位点的多羔基因型存在着品种(系)差异性,应根据不同品种(系)各自的多羔基因型进行绵羊多羔性状的选育。
信金伟[9](2007)在《青海三个类型藏羊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研究》文中指出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和火焰光度法对青海三个类型藏羊(n=206):欧拉型藏羊(66只)、高原型藏羊(67只)和山谷型藏羊(73只)HB、ES、AMY、TF、S-LDH、RBC-LDH、AKP和EK 8个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其遗传变异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HB、ES、AMY、TF、S-LDH、RBC-LDH、AKP和EK 8个血液生化遗传标记中,HB、ES、AMY2、TF、AKP和EK存在多态性,而S-LDH和RBC-LDH两个位点未呈多态现象,均为单态。2. HB位点:被检欧拉型藏羊HB位点受HBA和HBB两个等位基因的控制,出现HBAA、HBAB和HBBB三种基因型;而被检高原型和山谷型藏羊HB位点受HBA、HBB和HBC三个等位基因的控制,出现HBAA、HBAB和HBAC三种基因型。且三个类型藏羊HB位点均以HBA为优势等位基因和HBAA为优势基因型。3.血清ES位点:被检三个类型藏羊血清ES位点均受ESA和ESa两个等位基因的控制,有ESA和ESa两种表型,三个类型藏羊ES位点均以ESA为优势表型和ESa为优势等位基因。4.血清AMY:被检三个类型藏羊血清AMY有AMY1、AMY2和AMY3三种同工酶,但只有AMY2具有多态性;AMY2位点存在AMY2A和AMY20两种表型,均以AMY20为优势表型和AMY20为优势等位基因。5.血清TF位点:被检三个类型藏羊血清TF位点具有丰富的多态性。欧拉型藏羊血清TF位点受TFA、TFB、TFC、TFD和TFM 5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出现TFAB、TFAC、TFAD、TFBB、TFBC、TFBD、TFBM、TFCC和TFDD 9种基因型;高原型藏羊血清TF位点受TFA、TFB、TFL、TFC和TFD 5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出现TFAC、TFBB、TFBL、TFBC、TFBD、TFCC和TFDD 7种基因型。山谷型藏羊血清TF位点受TFA、TFB、TFL、TFC、TFD、TFM和TFE 7个复等位基因控制,出现TFAA、TFAB、TFAC、TFAD、TFBB、TFBL、TFBC、TFBD、TFBE、TFCC、TFCM、TFDD和TFDE 13种基因型。被检三个类型藏羊血清TF位点均以TFB、TFC和TFD为优势等位基因,以TFBB、TFBC、TFBD和TFCC为优势基因型。6. S-LDH和RBC-LDH:被检三个类型藏羊S-LDH出现LDH1、LDH2和LDH3三条区带。被检三个类型藏羊S-LDH呈单态。被检三个类型藏羊RBC-LDH仅有RBC-LDHⅠ一种表型,呈单态。7.血清AKP:被检三个类型藏羊血清AKP经电泳分出A、B、C和D四种同工酶。但只有AKPB存在多态性,AKPB位点有AKPB和AKP0两种表型,受AKPB和AKP0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均以AKP0为优势等位基因,被检欧拉型和高原型藏羊AKPB位点均以AKPB为优势表型,而被检山谷型藏羊则以AKP0为优势表型。8. EK:被检欧拉型和高原型藏羊EK存在HK和LK两种表型,而被检山谷型藏羊只有HK一种表型。也即在被检欧拉型和高原型藏羊EK呈多态性,而被检山谷型藏羊EK为单态。被检三个类型藏羊EK均以HK为优势表型和Kh为优势等位基因。9.被检三个类型藏羊的遗传变异:由被检血液生化遗传位点的平均杂合度( H )估计三个类型内遗传变异:欧拉型藏羊品种内遗传变异相对较大(0.2441),高原型藏羊次之,山谷型藏羊则小(0.2084)。对三个类型间遗传分化程度的分析结果认为,其类型内的平均杂合性(HS)为0.2243,总群体的平均杂合性(HT)为0.2495,类型间的平均杂合性(DST)为0.0252,类型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010。10.三个类型藏羊的亲缘关系:通过对三个类型藏羊的遗传距离的计算,并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高原型和山谷型藏羊亲缘关系最近,高原型和欧拉型藏羊亲缘关系次之,山谷型和欧拉型藏羊亲缘关系最远。
赵有璋,李发弟,张子军,杨富民,冯涛,曾玉峰,杨慈清,韩大勇,祝淑英,赵宗蕾,李永连,李文塘[10](2006)在《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培育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是用波德代羊、无角陶赛特羊作父系,与地方蒙古系母羊为主,包括部分小尾寒羊母羊进行杂交,在20012005年间,共获F1代羊18·1万只,F2代羊3·92万只,F3代羊0·66万只。现场和实验室测试指出:杂种羊生长发育快,如6月龄BMF2代母羊体重38·13±3·75(kg),周岁体重45·61±4·28(kg),分别比蒙古羊提高31·89%和27·87%;DMF2代母羊上述指标相应为36·03±3·78(kg)、46·73±5·48(kg)、24·63%和29·6%。杂种一代、二代羊产羔率为139·52%,比蒙古羊提高35·0%以上。在同样育肥条件下,7月龄F1比蒙古羯羔绝对增重22·4%54·9%,经济效益提高3·56·8倍;杂种羔羊肉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肌肉间脂肪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无角陶赛特杂种羔羊肉锌含量高,10种肉质特性指标优良,影响羊肉香味和风味的挥发性物质BMF1有67种,DMF1有70种,未检出重金属和农药残留。对各代杂种羊生理生化指标、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等进行了测试。F2、F3群体数量大,外型特征接近父系,遗传相似系数在0·9577以上,肉用体型明显,而且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性好,可从中选择理想型个体进行横交繁育,进而培育出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
二、无角陶赛特羊血清转铁蛋白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无角陶赛特羊血清转铁蛋白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绵羊多羔性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遗传因素 |
1.1 多羔性状相关基因 |
1.1.1 FecB基因 |
1.1.2 BMP15基因 |
1.1.3 GDF9基因 |
1.1.4 ESR基因 |
1.1.5 PRLR基因 |
1.1.6 FSHR基因 |
1.1.7 B4GALNT2基因 |
1.1.8 KiSS1基因与GPR54基因 |
1.1.9 蛋白酶ADAMTS1受体基因 |
1.1.10 IGF1基因 |
1.1.11 NR5A2基因 |
1.1.12 GnRHR基因 |
1.1.13 MTNR1A基因 |
1.1.14 BMP4基因 |
1.1.15 FOXL2基因 |
1.1.16 其他基因 |
1.2 多羔性状相关蛋白 |
1.2.1 卵巢蛋白 |
1.2.2 血液蛋白 |
2 激素因素 |
3 环境因素 |
4 营养因素 |
5 其他因素 |
6 展望 |
(2)5个肉用绵羊品种血液蛋白(酶)遗传多态性及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多态位点基因型 |
2.2 血液蛋白 (酶) 多态位点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 |
2.2.1 Hb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2.2.2 Alb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2.2.3 Tf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2.2.4 Es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
2.3 血液蛋白多态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分析 |
2.4 Nei氏预期基因平均杂合度 |
2.5 5个绵羊品种的遗传同质度、标准遗传距离及蛋白水平的系统发育树 |
2.5.1 Nei氏遗传同质度和标准遗传距离 |
2.5.2 5个绵羊蛋白水平系统发育树 |
3 讨论与结论 |
(3)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初步发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四川省绵羊资源现状 |
1.2 绵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研究的概况 |
1.2.1 绵羊生产性能研究概况 |
1.2.2 绵羊肉质的研究概况 |
1.3 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1.3.1 DNA分子水平的研究概况 |
1.3.2 分子标记的应用 |
1.4 绵羊的杂交改良研究概况 |
1.5 绵羊资源的研究发展趋势 |
1.5.1 绵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
1.5.2 绵羊资源的充分利用 |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群体的选择 |
2.2 测定内容 |
2.2.1 绵羊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 |
2.2.2 绵羊屠宰性能测定 |
2.2.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2.4 绵羊矿物质成分测定 |
2.2.5 羊肉氨基酸成分测定 |
2.2.6 羊肉脂肪成分测定 |
2.2.7 羊肉挥发性成分测定 |
2.3 四川省绵羊资源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羊肉质比较结果分析 |
3.1.1 体尺指标分析 |
3.1.2 屠宰性能分析 |
3.1.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3.1.4 氨基酸含量分析 |
3.1.5 矿物质含量分析 |
3.1.6 脂肪酸含量分析 |
3.1.7 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研究结果分析 |
3.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
3.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
3.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描述 |
3.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
3.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
3.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
3.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分析 |
3.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
3.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
4. 讨论 |
4.1 布拖黑绵羊和贾洛藏系绵羊的肉质及生产性能 |
4.1.1 体尺指标 |
4.1.2 屠宰性能 |
4.1.3 常规营养成分 |
4.1.4 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 |
4.1.5 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 |
4.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研究 |
4.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
4.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
4.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 |
4.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
4.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
4.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
4.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 |
4.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
4.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4)国外引种肉羊与宁夏本地品种羊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血液采集 |
1.2 绵羊血液蛋白位点电泳条件 (见表1) |
1.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Hb |
2.2 Tf |
2.3 Alb和Pr |
2.4 Es |
2.5 AMY |
2.6 Hardy-Weiberg平衡检验 |
2.7 多态蛋白位点变异程度分析 |
2.7.1 有效等位基因数 (Ne) 、多态座位百分数 (Ppoly) |
2.7.2 Nei氏预期H |
2.7.3 Nei氏I和D |
2.8 品种间遗传关系及聚类分析 (结果见图1) |
3 讨论 |
(5)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与评估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文献综述 |
1.1 四川省现有绵羊资源现状 |
1.1.1 四川省绵羊的生产概况 |
1.1.2 四川省的绵羊种质资源 |
1.2 绵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
1.2.1 DNA分子水平的研究概况 |
1.2.2 分子标记的应用 |
1.3 绵羊生产性能及肉质研究的概况 |
1.3.1 绵羊生产性能研究概况 |
1.3.2 绵羊肉质的研究概况 |
1.4 绵羊的杂交改良研究概况 |
1.5 绵羊资源的研究发展趋势 |
1.5.1 绵羊品种资源的保护 |
1.5.2 绵羊资源的充分利用 |
1.6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试验群体及方法 |
2.1.2 试验试剂及仪器 |
2.1.3 绵羊资源材料与方法 |
2.2 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生长发育及肉质比较分析方法 |
2.2.1 绵羊生长发育指标 |
2.2.2 绵羊屠宰性能测定 |
2.2.3 羊肉品质分析比较 |
2.2.4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2.2.5 绵羊矿物质成分测定 |
2.2.6 羊肉氨基酸成分测定 |
2.2.7 羊肉脂肪成分测定 |
2.2.8 羊肉挥发性成分测定 |
2.3 四川省绵羊资源研究方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生长发育和肉质比较试验结果分析 |
3.1.1 生长发育指标 |
3.1.2 屠宰性能和肉质分析 |
3.1.3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
3.1.4 氨基酸含量分析 |
3.1.5 矿物质含量分析 |
3.1.6 脂肪酸含量分析 |
3.1.7 挥发性成分分析 |
3.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调查研究结果初步分析 |
3.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
3.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
3.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描述 |
3.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
3.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
3.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
3.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分析 |
3.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
3.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
4. 讨论 |
4.1 布拖黑绵羊与凉山半细毛羊改良羊生长发育及肉质比较 |
4.1.1 生长发育指标 |
4.1.2 屠宰性能和肉质 |
4.1.3 常规营养成分 |
4.1.4 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 |
4.1.5 脂肪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 |
4.2 四川省绵羊资源的调查研究 |
4.2.1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情况 |
4.2.2 四川绵羊资源生理生化指标 |
4.2.3 四川绵羊资源基本特征 |
4.2.4 四川绵羊资源生长发育指标 |
4.2.5 四川绵羊资源繁殖性能 |
4.2.6 四川绵羊资源生产性能 |
4.2.7 四川绵羊资源遗传指标 |
4.2.8 四川绵羊资源饲养管理状况 |
4.2.9 四川绵羊资源评估与保存信息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6)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及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繁殖力绵羊品种 |
2 绵羊高繁殖力概念 |
3 绵羊产双羔的原因 |
3.1 同卵双胎 |
3.2 双胞胎 |
4 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概况 |
4.1 常见的高繁殖力主基因 |
4.1.1 FecB基因 |
4.1.3 BMPR-IA基因 |
4.2 有待深入研究的高繁殖力基因 |
4.2.1 GnRHR基因 |
4.2.2 INHA基因 |
4.2.4 PGR基因 |
5 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现状 |
5.1 细胞遗传学 |
5.2 生化遗传学 |
5.3 分子遗传学 |
5.4 控制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的研究 |
5.4.1 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的定位 |
5.4.2 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的作用及其机理 |
6 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成果 |
7 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开发利用现状 |
7.1 在本品种选育的基础上, 直接商品化生产 |
7.2 用多胎品种改良繁殖力低的品种, 培育出新的多胎品种 |
8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8.1 初步推测一些绵羊品种存在多胎性能主基因, 但主基因的研究和利用工作没有取得较大进展 |
8.2 多胎性能的生化指标多态性研究报道虽多, 但尚未真正揭示它们与多胎性能的稳定关系 |
8.3 多胎性能的定向选育工作有待加强 |
9 研究与利用的前景 |
(7)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缩略词英汉对照表 |
第一章 多羔绵羊的个体选择 |
引言 |
第一节 绵羊的多羔性 |
第二节 绵羊的血液蛋白型与多羔性 |
第三节 绵羊的微卫星与多羔性 |
结语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试验动物及血样的采集处理 |
第二节 血液蛋白型的检测 |
第三节 微卫星多态性的检测 |
第四节 结果的判读、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第一节 6 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
第二节 6 个绵羊品种(系)3 个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
第四章 讨论 |
第一节 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
第二节 绵羊品种(系)微卫星位点的多态性与多羔性状 |
第三节 血液蛋白和微卫星作为多羔遗传标记的比较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血液蛋白多态性检测常用溶液的配制 |
附录2 微卫星多态性检测常用溶液的配制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6个绵羊品种(系)不同血液蛋白基因型母羊间多羔性状差异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动物的来源与血样的采取保存 |
1.2 电泳 |
1.2.1 血红蛋白 |
1.2.2 酯酶 |
1.2.3 转铁蛋白 |
1.3 基因型的判读 |
1.3.1 血红蛋白 |
1.3.2 酯酶 |
1.3.3 转铁蛋白 |
1.4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6个绵羊品种 (系) 的Hb基因型与多羔性状 |
2.2 6个绵羊品种 (系) 中的ES基因型与多羔性状 |
2.3 6个绵羊品种 (系) 中的Tf基因型与多羔性状 |
3 讨论 |
3.1 血红蛋白基因型与多羔性状 |
3.2 血清酯酶基因型与多羔性状 |
3.3 血清转铁蛋白基因型与多羔性状 |
3.4 多羔基因型的品种 (系) 差异性 |
3.5 血液基因型作为多羔性状选育辅助指标的应用 |
4 结论 |
(9)青海三个类型藏羊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藏羊遗传标记的研究进展 |
1 遗传标记定义的提出和发展 |
2 藏羊遗传标记的研究 |
2.1 形态遗传标记 |
2.2 细胞遗传标记 |
2.3 生化遗传标记 |
2.4 分子遗传标记 |
3 结语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动物 |
1.2 血样的采集和处理 |
1.3 主要仪器和试剂 |
1.4 试剂的配制 |
1.5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5.1 HB |
1.5.2 血清 TF |
1.5.3 血清 ES |
1.5.4 血清 AMY |
1.5.5 S-LDH |
1.5.6 RBC-LDH |
1.5.7 血清 AKP |
1.5.8 EK |
1.6 判型 |
1.7 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三个类型藏羊血液生化遗传标记多态性的特征 |
2.1.1 HB 位点 |
2.1.2 血清 ES 位点 |
2.1.3 血清 AMY |
2.1.4 血清 TF 位点 |
2.1.5 S-LDH 位点 |
2.1.6 RBC-LDH 位点 |
2.1.7 血清 AKP |
2.1.8 EK |
2.2 三个类型藏羊的遗传变异 |
2.2.1 有效等位基因数、基因均质度指数和多态性位点百分比 |
2.2.2 平均杂合度 |
2.2.3 三个类型藏羊间的遗传分化 |
2.3 三个类型藏羊聚类分析的系统树图 |
3 讨论 |
3.1 三个类型藏羊血液生化遗传标记多态性的特征 |
3.1.1 HB 位点 |
3.1.2 血清 ES 位点 |
3.1.3 血清 AMY |
3.1.4 血清 TF 位点 |
3.1.5 S-LDH 位点 |
3.1.6 RBC-LDH 位点 |
3.1.7 血清 AKP |
3.1.8 EK |
3.2 三个类型藏羊的遗传变异 |
3.2.1 三个类型藏羊类型内的遗传变异 |
3.2.2 三个类型藏羊类型间的遗传分化 |
3.2.3 三个类型藏羊的亲缘关系 |
4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后记 附录1 缩略语 附录2 胶原液、缓冲液、染色液、脱色液及固定液的配制 附录3 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凝胶电泳 附录4 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 附录5 火焰光度法的测定方法和WINTROBE 氏法测定 附录6 血液生化遗传位点的电泳模式图 附录7 部分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电泳图谱 附录8 青海三个类型藏羊照片 |
四、无角陶赛特羊血清转铁蛋白多态性的初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绵羊多羔性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李聪翀,张立,普布次仁,胡亚东,扎西,德庆卓嘎,马金英,旦巴. 云南畜牧兽医, 2020(01)
- [2]5个肉用绵羊品种血液蛋白(酶)遗传多态性及聚类分析[J]. 张彦,任春环,张子军,程箫,王强军,葛泽涌,张任政,赵有璋.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8(04)
- [3]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初步发掘[D]. 谭晓川. 四川农业大学, 2014(07)
- [4]国外引种肉羊与宁夏本地品种羊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的比较研究[J]. 马小明,康晓冬,柴君秀,谢秀兰,薛伟,马丽娜,黎玉琼,周桂云,岳彩娟,王建东.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21)
- [5]四川省绵羊资源的发掘与评估初探[D]. 陈华丽.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6]绵羊高繁殖力基因的研究及利用[J]. 阿布来提·苏来曼,买买提伊明·巴拉提.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2(03)
- [7]6个绵羊品种(系)的血液蛋白型和微卫星多态性与多羔性状关系的研究[D]. 朱文渊. 新疆农业大学, 2009(11)
- [8]6个绵羊品种(系)不同血液蛋白基因型母羊间多羔性状差异性的研究[J]. 朱文渊,雒秋江,陈勇,杨开伦,李登中.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09(01)
- [9]青海三个类型藏羊血液生化遗传标记研究[D]. 信金伟. 青海大学, 2007(06)
- [10]甘肃现代肉羊新品种群培育研究报告[J]. 赵有璋,李发弟,张子军,杨富民,冯涛,曾玉峰,杨慈清,韩大勇,祝淑英,赵宗蕾,李永连,李文塘. 中国草食动物, 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