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益肾活血法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林文云[1](2021)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肾脏病(G4A3期)水肿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尿AQP2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对脾肾阳虚夹瘀糖尿病肾脏病(G4A3期)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尿液水通道蛋白2(AQP2)的影响,初步探讨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肾脏病水肿患者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诊疗该病提供临床思路。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脾肾阳虚夹瘀型糖尿病肾脏病(G4A3期)患者采取随机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另外选取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西药基础治疗,观察组予常规基础治疗+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疗程为4周。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水肿程度积分、证候积分、临床检测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TP)、血清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浆AVP、尿AQP2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1、治疗前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24h尿量等)、水肿程度积分、临床检测指标、安全指标、中医证候积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糖尿病肾脏病组尿液AQP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尿AQP2与水肿程度积分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内24hUTP、ALB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eGFR未见明显下降,肾功能稳定。治疗后观察组24hUTP、ALB改善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eGFR未见明显差异(P>0.05)。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尿液AQP2、血浆AV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AQP2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AVP较之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6、两组治疗后体重、24h尿量、水肿积分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临床疗效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DKD(G4A3期)水肿患者的AQP2水平高于健康人群,且与水肿积分呈正相关,与eGFR呈负相关,可作为DKD水平衡障碍及水肿疗效指标。2.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以更好的降低蛋白尿排泄,改善糖尿病肾脏病的水肿症状,稳定肾功能。3.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相比于单纯西药治疗可以通过下调糖尿病肾脏病脾肾阳虚夹瘀证患者的AQP2的水平,影响肾脏对水的排泄,改善水肿。4.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糖尿病肾脏病脾肾阳虚夹瘀证患者效果显着,相比于单纯西医治疗,能更好的改善的中医证候、提高临床疗效。5.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现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有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方桂玉[2](2021)在《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活血方调节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抗肾纤维化的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目的1、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以及Cytoscape可视化软件,研究益肾活血方治疗肾纤维化的有效成分及可能的作用靶点,探讨益肾活血方治疗RIF的作用机制。2、探讨益气活血法对肾纤维化大鼠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及炎症因子IL-6、TNF-α浓度的影响。方法1、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建立益肾活血方的七味中药黄芪、当归、丹参、大黄、红花、三七、牛膝的化合物库;Gene 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预测RIF的靶点;构建益肾活血方化合物靶点-RIF疾病靶点互作网络,并通过DAVID网站对靶点网络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cytoscape软件对分析结果做可视化网络图。2、动物实验:将36只(体重260±20g)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假手术组组、模型组、氯沙坦组、益肾活血方低剂量组、益肾活血方中剂量组、益肾活血方高剂量组,每组6只。适应性饲养3天后,假手术组予游离单侧输尿管处理,余五组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模型,益肾活血方不同剂量组和氯沙坦组予以对应的药物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按生理盐水灌胃,疗程14天。各组于药物干预的第14天取材,行HE、Masson染色,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肾组织VEGF、PI3K、AKT、HIF-1α的蛋白表达,用ELISA检测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的浓度。结果1网络药理学本研究通过TCMSP化合物分析平台筛选,得到105个化合物;Gene Card、OMIM等靶点预测平台找到了188个益肾活血方化合物-RIF疾病映射靶点进行蛋白互作分析,可见蛋白互作频次较高的有蛋白激酶相关受体(AKT1、MAPK1、MAPK8、JUN等),炎症相关受体(IL-6、IL-1B、TNF等),生长因子相关受体(VEGFA、EGFR ESR1等),根据GO分析显示这些核心靶点主要涉及类固醇激素受体活性、转录因子结合催化功能、蛋白激酶的活性、细胞因子活性等分子功能,涉及炎症趋化因子的调控、白细胞介素-6产生的调控、表皮生长因子激活的调控、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激活MAPK活性等生物过程,可能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因子生长分化、抑制炎症趋化反应、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抗氧化应激等多靶点发挥对RIF的治疗作用。P13K-Akt、TNF、MAPK、HIF-1、VEGF、TLR、NF-κB信号转导通路等细胞信号通路提示为益肾活血方参与肾纤维的重要通路。以核心靶点IL-6、VEGF、MAPK、AKT1、EGFR、PTGS2为研究载体,对益肾活血方化学成分进行分子对接研究,结果显示益肾活血方化学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2.1 HE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的肾实质重度萎缩变薄,肾小球数量减少、萎缩,部分肾小管呈囊性扩张,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组与益肾活血方各剂量组的肾实质呈轻到中度萎缩,肾小球萎缩、数量减少,部分肾小管呈囊性扩张。纤维化程度减轻。2.2 Masson染色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的胶原纤维蓝染增多,间质胶原纤维形成明显,肾脏组织的小管基底膜及管周围纤维组织显着增生。与模型组相比,氯沙坦组与益肾活血方各剂量组大鼠梗阻侧肾脏组织中胶原纤维蓝染减少,小管基底膜及管周围纤维组织呈中度增生。2.3 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第14天,模型组的PI3K、AKT、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活血方各剂量组和氯沙坦组的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均低于模型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肾活血方高剂量组和氯沙坦组的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相近,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4炎性因子IL-6、TNF-α浓度第14日,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浓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益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氯沙坦组显着低于低、中剂量组(P<0.05),益肾活血方高剂量组与氯沙坦组大鼠血清IL-6、TNF-α浓度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网络药理学结论表明益肾活血方可能是通过参与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因子生长分化、氧化应激、表皮生长因子增殖、免疫应答等生物过程,调控P13K/Akt、HIF-1α、VEGF、MAPK、NF-ΚB、TLR等信号通路发挥延缓RIF发生发展作用。2.实验研究证明益肾活血方能够抑制肾纤维化大鼠的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降低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浓度,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益肾活血方抑制P13K/Akt/HIF-1α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缺血缺氧状态下的肾脏血管无序增生从而发挥抗RIF作用。
张林[3](2021)在《回顾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病脾肾气虚型)中药疗效和药物挖掘、网络药理学、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提出目的:(1)回顾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临床疗效,挖掘所用中药的基本特征,配伍特点,内在联系;(2)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索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机制;(3)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10年之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特征。方法:(1)研究一:纳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和病房2018年1月至2020年11月期间的PNS(水肿病脾肾气虚型)患者共108名,实验组为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治疗,两组各54例,治疗12周后评价疗效,纳入实验组54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中药方剂共268付,分析治疗前后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采用Aproiori关联规则,对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探索实验组268付中药的基本特征。(2)研究二:根据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寻找防己黄芪汤的所有已知靶点,从Uniprot数据库对靶点校正,再通过OMIM和Genecard数据库寻找目前已知的PNS靶点,分析蛋白互作用网络;基于R Stuidio1.2.5042版本的R 4.0.0软件做GO和KEGG富集分析;Pub Chem数据库寻找药物成分的二维结构式,并将这些药物成分作为配体,Chem Bio3D Ultra 14.0对下载的药物成分进行最低能量值转化,PDB数据库搜索主要蛋白的结构式,受体蛋白经Py MOL 2.4.0去除水分子后摘除配体,并保存为pdb格式,使用Autodock Tools 1.5.6把配体统一转换成pdbqt格式,并对受体进行加氢,根据原配体所在位置设置网格盒子(Grid Box)参数,以参数使用Autodock Vina做分子对接验证。(3)研究三:根据Cite Space 5.7.R2软件,检索2010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发表在中国知网上关于中医药治疗PNS的文献,以Cite Space5.7.R2对导出的Refworks格式数据进行转换,并导入Cite Space5.7.R2中,筛选与去重后进行可视化展示。在参数设置中,以1年作为时间切片;节点分类分别选择Author/Institution/Keywords;参考2019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自然科学版),统计发表在核心期刊的数据,对作者单位进行统计,设立表达矩阵,做聚类校正分析,校正方式以VBA语言为主。结果:(1)研究一:PNS患者在12周治疗后,两组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均改善,实验组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的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两组无差异(P>0.05)。对实验组所用的中药进行挖掘,共发现205味中药,频次最高的中药是黄芪,最常见的药对是黄芪+白术,关联分析得出的最终药物共有8味,分别是是补脾益肾(黄芪、白术、芡实),祛风除湿(青风藤、防己、茯苓),活血化瘀(丹参和鬼箭羽);对所有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成3类,最佳的一类是补脾益肾(黄芪,白术,防己,芡实,金樱子,杜仲),祛风除湿(青风藤,薏苡仁,威灵仙,猪苓,冬瓜皮,蝉蜕),活血化瘀(鬼箭羽,土鳖虫,川芎,当归)。(2)研究二: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先寻找防己黄芪汤的有效成分及靶标,共找出有效活性成分124个,其中防己4个,黄芪20个,甘草93个,白术7个,根据相应靶标,蛋白互作用网络筛选出度值最高的五个成分,分别是槲皮素、山奈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β谷甾醇。在PNS的基因检索中,共选出1778个基因,“药物-疾病”有46个共同靶标,GO分析主要与DNA结合转录因子,DNA结合转录激活因子,RNA聚合酶II等有关;KEGG富集分析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能与糖基化终产物受体通路,卡希波肉瘤通路,液体剪切应力通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前列腺癌通路,细胞凋亡通路等有关。为验证相关分子的结合能力,把排名前五的成分槲皮素、山奈酚、7-O-甲基-异微凸剑叶莎醇、异鼠李素、β-谷甾醇作为配体,将基因排名前五的蛋白作为受体,分子对接显示槲皮素、山奈酚与白细胞介素6(IL-6),半胱天冬酶-3(CASP3),丝裂酶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的受体1IL6,2XZT,3V3V结合自由能良好,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治疗PNS的靶点。(3)研究三:文献计量学的时间分析指出,在2010年至2018年间,文献发表量虽然出现波动,但是总体上为上升趋势,2019年之后,文献发表量开始下降。发表机构排名前五的分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22篇),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篇),天津中医药大学(16篇),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4篇),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3篇)。作者频数排名分别是邓跃毅教授(14篇),杨洪涛教授(9篇),余仁欢教授(9)。湖北省中医院的王小琴教授2018年-2020年期间文献量开始突现。发表期刊以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最多(36篇),其次是光明中医(26篇),河北中医(19篇),湖南中医杂志(16篇)等。关键词排名前5的分别是肾病综合征(317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141次),特发性膜性肾病(95次),中医药疗法(85次),膜性肾病(63次),中医药治疗(58次);其中以特发性膜性肾病为关键词的研究在2018年突现强度最大,突现时间一直持续到2020年,防己黄芪汤的突现时间最长,从2017年持续到2020年;对关键词的中药方剂进行归纳,排名前五的中药有防己黄芪汤(55篇),真武汤(46篇),肾炎康复片(30篇),五苓散(25篇),六味地黄丸(16篇);对关键词证型进行归纳,排名前5的证型分别是脾肾阳虚证(41次),脾肾气虚证(35次),气阴两虚证(26次),湿热瘀阻证(22次),血瘀水停证(22次)。结论:(1)数据挖掘的中药基础方显示为加减防己黄芪汤,加减防己黄芪汤联合西药治疗PNS的疗效在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均优于对照组,但是两组治疗后在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未见统计差异;(2)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能通路是肿瘤坏死因子通路和细胞凋亡通路,关键药物成分可能是槲皮素和山奈酚,关键的作用靶点可能是IL-6,CASP3,MAPK8;(3)文献计量学的突现词强调了将来的研究热点可能是防己黄芪汤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关键词中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证型是脾肾阳虚型,且真武汤也是常出现的方剂之一,所以真武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依然是众多学者的关注点。
陶杰[4](2021)在《探讨苓术菟丝子丸通过调控JAK/STAT/Klf4信号通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作用及其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苓术菟丝子丸治疗肾性蛋白尿的关键靶点和信号通路。2.通过体内外实验观察苓术菟丝子丸的主要有效成分——异鼠李素是否对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并验证是否通过JAK/STAT/Klf4通路发挥作用。方法:1.运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技术平台(TCMSP)获取苓术菟丝子丸组方药物的有效成分和靶点,OMIM、Gene Cards数据库获取肾性蛋白尿的靶点,再通过Cytoscap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图,DAVID数据库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终筛选出苓术菟丝子丸的主要有效成分、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作用靶点及预测通路。2.采用小鼠足细胞MPC-5与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共培养,通过CCK8检测细胞活性,评价不同浓度的异鼠李素对于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作用。3.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后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异鼠李素组、药物毒性监测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异鼠李素组和药物毒性监测组予以异鼠李素10mg/kg灌胃,共干预8周。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况,每2周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干预结束后心脏采血测定Alb、Scr、BUN、CHOL;ELISA法检测TNF-α、MCP-1水平;HE、MASSON、PAS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Klf4、Nephrin的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pJAK2、pSTAT3、pNF-κB、MCP-1、TGF-β、Nephrin、WT1、F-actin及Klf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基于网络药理学在苓术菟丝子丸组方中筛选出具有改善肾性蛋白尿作用的活性成分有138个,其潜在的生物作用靶点为NF-κB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等共58条显着富集的通路以及氧化还原、核受体活性等93个生物过程。2.异鼠李素可改善阿霉素诱导的小鼠足细胞MPC-5的损伤。3.异鼠李素能减少阿霉素肾病小鼠24小时尿蛋白定量,改善肾脏的病理组织结构,升高血浆Alb,降低MCP-1、TNF-α的浓度,增加Klf4、Nephrin的m RNA表达,下调pJAK、pSTAT3、pNF-κB、MCP-1、TGF-β的蛋白水平,升高Nephrin、WT1、F-actin、Klf4的表达。结论:1.苓术菟丝子丸组方中可有效改善肾性蛋白尿的主要有效成分是异鼠李素。2.异鼠李素可减轻阿霉素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改善阿霉素肾病小鼠的肾脏结构与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JAK/STAT/Klf4通路,抑制炎症有关。
冯强[5](2021)在《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昆仙胶囊治疗IgA肾病(脾肾阳虚型)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将46例符合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试验组采用昆仙胶囊联合醋酸泼尼松片(该组简称“昆仙胶囊组”)治疗,对照组采用醋酸泼尼松片(该组简称“激素组”)治疗,两组均治疗8周,记录观察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血肌酐、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化验指标以及中医证候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对上述观察指标的影响及疗效。结果:1.一般情况:两组的性别、族别、入组时血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结局指标:(1)主要观察指标:昆仙胶囊组和激素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定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浆白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次要观察指标:昆仙胶囊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激素组症状评分中腹胀、面色晄白、疲倦乏力在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水肿、形寒肢冷、大便稀溏、纳差、腰膝酸痛上无差异(P>0.05);治疗后昆仙胶囊组与激素组总积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临床疗效:(1)现代医学疗效:昆仙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3.9%,激素组疗效总有效率53.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证候疗效:昆仙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26%;激素组总有效率13.04%,两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P<0.05)。4.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1)治疗前后两组白细胞、血肌酐及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无明显差异(P>0.05)。(2)昆仙胶囊组恶心2例,调整昆仙胶囊随餐服用后不适症状缓解;两组均有2位在近第8周出现痤疮,与应用激素有关;昆仙胶囊组2例和激素组3例出现头晕,调整降压药治疗症状缓解。结论:(1)昆仙胶囊组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中医症状均有改善,优于激素组。(2)昆仙胶囊组和激素组均可以降低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尿蛋白,两组降低蛋白尿无明显差别。(3)两组对IgA肾病患者白细胞、谷丙和谷草转氨酶、血肌酐无明显影响。(4)两组共同不良反应为头晕和痤疮,昆仙胶囊有恶心表现,调整用药可以缓解。
吴其晶[6](2021)在《基于“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目的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发病人数的增多以及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人数逐年增多,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防治CKD成为临床医师亟需面对的问题。药物治疗是延缓CKD进展的主要手段,尽管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CKD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临床可选择的保护肾脏、延缓CKD进展药物的种类较为局限,且多数造价昂贵,亟需寻找更多廉价高效的CKD治疗药物。中医药在CKD的传统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名老中医经验为我们寻找CKD治疗药物指明了方向。江苏省名中医、知名肾病专家孙伟教授投身临床实践40余载,在治疗CKD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显着,其用药经验是寻找CKD治疗药物的重要潜在宝库。本项目立足孙伟教授治疗CKD的临证经验,通过计算机数据挖掘方法总结疗效及用药规律,寻找潜在具有肾脏保护作用的中药,通过构建CKD药理学疾病模型对潜在有效药物的作用进行验证,并对作用机制进行探索,运用网络药理数据库对有效活性成分及机制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期科学高效地寻找中医药中潜在的CKD治疗药物,明确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为新药研发提供新思路。方法按统一标准对中国肾脏病大数据应用创新联盟大数据平台系统中实时记录的孙伟教授门诊CKD诊治病案及数据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和统计学方法对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价,并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筛选出孙伟教授延缓CKD进展最常使用的药物。使用盐酸阿霉素(DOX)体外干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构建阿霉素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模型。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中药提取物进行干预,观察不同中药对DOX引起的细胞损伤的影响。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比色TUNEL染色和蛋白印迹法中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变化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活性氧(ROS)/超氧化物(O2-)荧光探针评价细胞内氧化应激损伤情况。使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中药对阿霉素诱导的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另外,给予雄性Balb/c小鼠一次性尾静脉注射DOX(10mg/kg),构建体内阿霉素肾损伤模型。分别使用相应不同浓度中药提取物灌胃治疗两周后,收集尿液、血清和组织标本。对肾脏组织进行H&E、Masson、PAS等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使用试剂盒检测蛋白尿、血清白蛋白、血清肌酐(Scr)、血清尿素氮(BUN)和肾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的变化,观察中药在体内对阿霉素引起的肾损伤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利用TCMSP数据库及文献挖掘等方法获取有效中药的单体活性成分,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的网络图谱,寻找不同药物间的交叉活性成分,运用阿霉素肾损伤模型对中药单体疗效及机制进行探索,具体方法同前。结果运用数据挖掘及统计学方法对导师治疗CKD的病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孙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CKD延缓甚至逆转疾病进展的总体有效率为66.52%,中医整体症候改善有效率为79.96%,且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尿素氮、蛋白尿、尿隐血等均得到良好的控制。在遣方用药方面,随着CKD病程的进展,清利活血中药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最常使用的清利活血中药包括石韦、虎杖、郁金、川芎、当归、土茯苓、穿山龙、白花蛇舌草、茵陈、鸡血藤、积雪草、六月雪、玉米须、泽兰、鬼箭羽等。阿霉素体外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体内引起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坏死以及肾间质纤维化。同时,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在体内与体外均能显着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害,体外抑制阿霉素引起的ROS及超氧化物的过度生成及细胞凋亡,作用与抗氧化剂NAC的作用相似,且抑制阿霉素引起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体内显着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蛋白尿及低蛋白血症,减轻阿霉素诱导的组织病理损伤,抑制阿霉素引起的SOD活性下降、GSH含量降低以及MDA水平增加。清利活血中药重要的活性成分Apigenin在体内与体外均能够显着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的损伤,减轻阿霉素诱导的ROS过度生成,改善体内SOD活性,恢复GSH水平,抑制MDA的生成,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同时还能够抑制肾脏NLRP3,IL6,IL1β等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①孙伟教授运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CKD疗效显着;②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在阿霉素肾损伤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能够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MAPK信号通路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伤;④清利活血中药重要活性成分Apigenin能够通过抗氧化、抗凋亡、抑制MAPK通路以及抗炎作用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伤。
冯月阳[7](2021)在《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观察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生化指标,并评价该方的安全性、有效性,以期应用该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该方在临床的推广运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中医院肾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部符合本次试验纳入标准的CKD3-4脾肾阳虚证患者6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与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的同时给予温阳健肾活血方,疗程3月。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尿素氮、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并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并讨论本方在临床上的疗效。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比较: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较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3)相关生化指标:治疗组在降低尿素氮、血肌酐、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改善肾小球滤过率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温阳健肾活血方可改善CKD3-4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延缓肾功能进展。(2)温阳健肾活血方无不良反应发生,表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运用、推广。
张宏伟[8](2021)在《健脾益肾固精法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和C-BSA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认为1.目的:观察具有健脾益肾固精功效的中药参地颗粒对慢性肾小球肾炎(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足细胞损伤的干预作用。2.方法:48例CGN脾肾亏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各24例,剔除8例,共计完成40例,每组各20例。参地颗粒组与缬沙坦组患者分别服用患者服用参地颗粒、缬沙坦胶囊,疗程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24h Upro)、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ACR)、尿液足细胞标志蛋白PCX和Nephrin、肾功能[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并进行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此外还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3.结果:3.1临床疾病疗效比较:参地颗粒组临床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85%、缬沙坦组为50%,参地颗粒组的临床疾病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参地颗粒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5%,缬沙坦组为60%,参地颗粒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显着高于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8周后参地颗粒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而缬沙坦组下降不显着(P>0.05);且治疗8周后参地颗粒组的中医证候积分值与同期缬沙坦组比较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3.4 24h Upro、尿ACR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 Upro、尿ACR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第4周时两组患者的24h Upro、尿ACR均较本组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时两组患者的24h Upro、尿ACR均显着低于同组治疗前水平(P<0.05)。此外,治疗第4周时两组患者的24h Upro、尿ACR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治疗第8周时参地颗粒组的24h Upro、尿ACR均显着低于同期缬沙坦组(P<0.05)。3.5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肾功能(Scr、BUN、e GFR)比较、治疗8周后Scr、BUN、e GFR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显着差异(P>0.05)。3.6尿PCX、Nephrin蛋白含量比较:与正常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患者的尿PCX、Nephrin含量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8周时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的尿PCX、Nephrin含量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均显着下降(P<0.05);且参地颗粒组的尿PCX、Nephrin含量显着低于同期缬沙坦组(P<0.05)。结论1.足细胞损伤是CGN蛋白尿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2.具有健脾益肾固精功效的中药参地颗粒可有效改善CGN脾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减尿蛋白,其临床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缬沙坦组,且安全性良好。3.参地颗粒能够减少CGN脾肾亏虚证患者尿液中足细胞标志蛋白PCX、Nephrin的排泄,减轻肾小球足细胞损伤程度。1.目的观察具有健脾益肾固精功效的中药参地颗粒对C-BSA肾炎模型大鼠足细胞标志物PCX、Nephrin及自噬标志物LC3-Ⅱ、Beclin-1的干预作用,探讨参地颗粒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性作用。2.实验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地颗粒组、缬沙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大鼠建立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C-BSA)肾炎大鼠模型。造模28d后尿蛋白试纸结果为(+),证实C-BSA肾炎大鼠模型制作成功。参地颗粒组给予参地颗粒水溶液4.0g/(kg·d)灌胃;缬沙坦组将缬沙坦胶囊混悬液20mg/(kg·d)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每次4ml,每天1次,连续给药8周。代谢笼收集大鼠24h尿液,无菌采取腹主动脉血及右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尿白蛋白和尿肌酐浓度、尿Nephrin和Podocalyxin含量;蛋白质免疫印法(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Podocalyxin、Beclin 1、LC3-I、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Beclin 1、LC3-Ⅱ在肾组织中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及足细胞自噬小体变化,并计算肾小球基底膜(GBM)平均厚度(TGBM)。3.结果3.1大鼠的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反应灵敏,精神状态较好,毛发光亮稠密,进食及饮水正常。模型组大鼠精神和毛发光泽度均较差,毛发脱落,进食及饮水减少,尿量增多,大便稀,部分大鼠出现腹部皮下水肿。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毛发脱落、进食及饮水、大便等情况均有改善。3.2大鼠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尿ACR)、尿Nephrin和Podocalyxin的比较(ELISA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Scr、BUN、尿ACR、尿Nephrin和Podocalyxin含量均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的Scr、BUN、尿ACR、尿Nephrin和Podocalyxin含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参地颗粒组的Scr、BUN、尿ACR、尿Podocalyxin变化显着优于缬沙坦组(P<0.05)。3.3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Podocalyxin、Beclin1、LC3-Ⅱ蛋白表达及LC3-Ⅱ/LC3-Ⅰ比值的比较(Western blot法):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Nephrin、Podocalyxin表达显着降低,而Beclin1、LC3-Ⅱ、LC3-Ⅱ/LC3-Ⅰ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的Nephrin、Podocalyxin表达量均显着增加(P<0.05);参地颗粒组的Beclin1、LC3-Ⅱ、LC3-Ⅱ/LC3-Ⅰ表达量进一步增加(P<0.05),而缬沙坦组的Beclin1、LC3-Ⅱ、LC3-Ⅱ/LC3-Ⅰ表达量增加不够显着(P>0.05);且参地颗粒组的Podocalyxin、Beclin1、LC3-Ⅱ、LC3-Ⅱ/LC3-Ⅰ变化显着优于缬沙坦组(P<0.05)。3.4大鼠肾组织中Beclin1、LC3-Ⅱ免疫荧光表达比较(免疫荧光法):正常组大鼠的肾组织中自噬标记物Beclin1、LC3-Ⅱ表达较少,而模型组大鼠的肾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显着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大鼠的肾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程度进一步增强,而缬沙坦组大鼠的肾组织中Beclin1、LC3-Ⅱ表达程度与模型组大鼠相当。3.5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及足细胞自噬小体变化,并计算肾小球基底膜(GBM)平均厚度(TGBM):(1)正常组大鼠的肾小球足细胞结构清楚,未见足突融合,基底膜均匀且未见增厚,上皮下未见电子致密物形成;足细胞内可见少量自噬小体形成。(2)模型组大鼠可见足突大部分融合或消失,基底膜弥漫性增厚,上皮下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足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较正常组增多。(3)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的肾小球足突融合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基底膜轻度增厚,伴有少量电子致密物沉积;参地颗粒组大鼠的足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增多,而缬沙坦组大鼠的足细胞内自噬小体数量与模型组大致相当。(4)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GBM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地颗粒组和缬沙坦组大鼠的TGBM均显着下降(P<0.05);且参地颗粒组TGBM的变化显着优于缬沙坦组(P<0.05)。结论1.足细胞损伤是C-BSA模型大鼠蛋白尿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C-BSA模型大鼠的自噬被激活可能是足细胞损伤后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2.具有健脾益肾固精功效的中药参地颗粒能够促进足细胞自噬活性,减轻足细胞损伤及肾脏病理改变,这可能是参地颗粒降低蛋白尿的作用机理之一。
唐杨雪,姜飞,俞东容[9](2020)在《浅析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依据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各类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持续进展,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进行性损伤超过3个月的一类疾病,我国CKD的患病率约为10.8%[1]。现代医学对于CKD常采用分期治疗,早中期注重饮食管理和原发病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以纠正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的可逆因素;当患者进入CKD5期,出现尿毒症临床症状后,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从而保护其他脏器功能。
杨涛[10](2020)在《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大鼠CKD肾阳虚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真武汤干预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发病率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逐年递增,给众多患者增加经济、精神负担的同时也给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问题。CKD是指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3个月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1)白蛋白尿[AER≥30 mg/24 h;ACR≥30mg/g(或≥3mg/mmol)];(2)尿沉渣异常;(3)肾小管相关病变;(4)组织学异常;(5)影像学所见结构异常;(6)肾移植病史,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eGFR<60 mL/(min·1.73m2)],任何一项指标异常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即可确诊。2012年我国有关于CKD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CKD患病率为10.8%,并预估已有成年慢性肾脏病患者1.2亿,而其知晓率仅为12.5%。肾阳虚证候要素包括温煦失职、腰府失养、髓海空虚、生殖减退、水液泛滥、阳虚水泛、冲气上逆、冲任不调等多种特征。中医认为慢性肾脏病可归于(水肿、关格、腰痛)等病证范畴,且在临床诊疗中对本病虚证所采用的治法方药与肾阳虚证关系密切。慢性肾脏病病位主要在肾,病变发展与肾阳虚证密切相关,本虚标实为其基本病机,虚、瘀、浊、毒贯穿于疾病始终,相互影响、相互发展。以此为基础,现代中医药工作者针对二者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较多的临床研究,如慢性肾脏病病理改变与中医辩证分期的对应关系、中医证候在慢性肾脏病中分布规律等方面。由此,以临床中医证候规范化要素为基础,构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大鼠模型是基础实验研究最适合的介质,并对相关模型筛选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药物因素诱导大鼠成模,并以真武汤干预药物反证,且对其宏观行为学、生物指标等进行检测,进而对本类模型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以及真武汤对本类模型的可能干预机制进行一定的研究阐释。目的:1.探索应用盐酸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建立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的具体方法,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的实验和药学研究提供较为标准的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探索总结与中医理论相合的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大鼠模型评价体系,包括症状体征、客观指标确立、药物反证等,并将真武汤对本类模型可能干预机制进行阐释,为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辨证标准系统化研究奠定一定生物学基础。方法:1.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采用盐酸阿霉素尾静脉注射建立CKD大鼠模型,并复合羟基脲灌胃构建CKD肾阳虚证大鼠模型。使用SPF级6~8周龄SD雄性大鼠64只,喂食普通饲料。其中选取48只大鼠隔周分两次进行尾静脉注射阿霉素(3mg/kg、4mg/kg),并检测大鼠24h尿蛋白≥50mg,即为诱导慢性肾脏病动物模型成功。以尿蛋白和体重为依据将造模成功的SD雄性大鼠,使用分层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分别灌胃给药。记录实验大鼠体征状态,体质量称重,收集大鼠24小时尿液,检测24h尿蛋白含量。各组大鼠于第26周股动脉取血,分离血清后测定各项指标。将大鼠肾脏、脾脏、睾丸称重,计算肾重/体重比、脾脏、睾丸指数。2.肾脏石蜡包埋、切片,使用HE、Masson染色,分析大鼠肾脏病理学变化;3.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 AST、ALT、UA、UREA、TP、ALB、TC、TG 和 SOD 含量。4.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3、T4、TSH、FSH、LH、T、E2含量。5.实验数据使用SPSS 2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CKD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经阿霉素诱导后,实验第4周,SD大鼠逐渐出现双下肢水肿,毛色暗淡、光泽度降低;模型组大鼠24h尿蛋白于实验第5周起高于正常组大鼠(P<0.05);模型组大鼠于实验第7、9、11周24h尿蛋白定量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1),且≥50mg确认为模型成功。2.CKD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2.1一般情况实验第12周左右,大鼠出现阳虚类症状,如脱毛、弓背、懒动、蜷缩,部分大鼠体型较为瘦弱、行动迟缓。2.2 24h尿蛋白定量实验第12周,CKD肾阳虚证大鼠24h尿蛋白量统计结果显示: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尿蛋白显着高于正常组(P<0.01);阿霉素羟基脲组显着高于真武汤组(P<0.01)。实验第16、20、24周,CKD肾阳虚证大鼠24h尿蛋白定量统计结果均显示各组趋势与12周时相似。2.3体质量变化复合因素作用于大鼠后,体重呈现一定变化趋势。实验第12周,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阿霉素羟基脲组体重低于真武汤组(P<0.05)。实验第15周,阿霉素组及阿霉素羟基脲组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实验第18、21、23、26周,较前实验节点相似,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及真武汤组体重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2.4游泳实验实验第16周,正常组大鼠平均游泳时间最长,与正常组相比,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有显着差异(P<0.01);实验第20、24周各组大鼠游泳时间趋势与第16周相似。2.5红外测温红外测温是通过红外感应动物体表红外线辐射后,反应为一定的数字温度。红外热成像通过红外采集镜头将动物体表辐射红外线接收后,以不同色阶标识从低温到高温不同温度,进而把动物表面不可见的热场信息与分布以人眼可见的图像显示,通过观察和分析所采集对象的色阶分布所代表的红外辐射轨迹进行定性评价,近年来有较多研究应用这两项技术对动物模型的阳虚程度作出评判。经测温后,CKD肾阳虚证大鼠左前爪温度统计结果显示:与真武汤组比较,阿霉素羟基脲组统计学差异不明显,但在平均数值水平具有一定趋势。CKD肾阳虚证大鼠尾根部温度统计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阿霉素组及阿霉素羟基脲组温度有显着差异(P<0.01)。选取大鼠鼻尖、上下肢、尾根部及左右肾脏投影区作为红外热成像检测位点,鼻尖部位中,阿霉素羟基脲组与阿霉素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左上肢中,阿霉素羟基脲组与正常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左下肢、右上肢、右下肢各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尾根部及左右肾投影区,各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2.6 CKD肾阳虚证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大鼠肾脏组织HE、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大鼠相较于正常组而言肾小球系膜区变宽,系膜细胞呈现不同程度增生,病变累及的肾小球处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空泡样变,肾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真武汤组肾小球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3.真武汤对CKD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干预机制研究3.1肾重体重比及脏器指数实验第26周取材后,阿霉素组大鼠肾重体重比平均值水平高于正常组;阿霉素羟基脲组大鼠肾重体重比高于正常组(P<0.05)。各组脾脏指数比较未有统计学差异;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大鼠睾丸外观相较于正常组及阿霉素组明显缩小,且和正常组、阿霉素组相比,大鼠睾丸指数显着降低(P<0.01)。3.2血清学指标1)肝功能AST: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与正常组相比,统计学差异不显着,但各组间平均值水平有一定趋势;ALT:与正常组、真武汤组相比,阿霉素组有显着差异(P<0.01)。2)肾功能Scr: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UA:真武汤组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BUN:真武汤组显着低于阿霉素组(P<0.01)。3)血脂及白蛋白TC: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均值水平高于正常组,其中真武汤组水平低于阿霉素羟基脲组。TG:阿霉素组高于正常组(P<0.05),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均值水平高于正常组。TP、ALB: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均值均低于正常组,其中真武汤组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4)甲状腺激素T3: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显着低于正常组(P<0.01),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显着低于阿霉素组(P<0 01);T4: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真武汤组较阿霉素羟基脲组水平显着升高(P<0.01);TSH: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较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真武汤组相较阿霉素羟基脲组显着升高(P<0.01)。5)性腺激素T:各组均值水平具有趋势性,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低于正常组,真武汤组均值高于阿霉素羟基脲组;E2:阿霉素组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阿霉素羟基脲组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阿霉素羟基脲组高于阿霉素组(P<0.05);真武汤组水平相较于阿霉素组显着升高(P<0.01);FSH: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水平较正常组显着降低(P<0.01);真武汤组高于阿霉素羟基脲组(P<0.05);LH: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水平较正常组相比显着降低(P<0.01);真武汤组相较于阿霉素组显着升高(P<0.01)。6)超氧化物歧化酶与正常组相比,阿霉素组、阿霉素羟基脲组、真武汤组有显着差异(P<0.01);真武汤组相较于阿霉素组显着升高(P<0.01);真武汤组显着高于阿霉素羟基脲组(P<0.01)。7)cAmp、cGmpcAmp:阿霉素羟基脲组水平较于正常组显着升高(P<0.01);真武汤组相较于正常组升高(P<0.05),其余组间无差异;cGmp:阿霉素羟基脲组相较于正常组升高(P<0.05);真武汤组相较于阿霉素组升高(P<0.05),其余组间无差异;cAmp/cGmp: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通过分次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3mg/kg、4mg/kg)复合羟基脲(375mg/kg)剂量可以成功诱导大鼠CKD肾阳虚证模型;2.通过模型一般情况、耐力变化、代谢能力各项评价性实验检测CKD肾阳虚证大鼠模型的稳定性,阿霉素羟基脲组大鼠表现与临床辨证中的主要症状较为符合,对本次实验诱导模型是否确立具有佐证作用;3.成模后的阿霉素羟基脲组大鼠甲状腺、性腺等器官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真武汤作为药物反证组和干预因素,结果表明真武汤组表现优于模型组。说明真武汤对于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CKD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具有治疗作用,也佐证了本次建立模型的科学可行性。
二、益肾活血法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益肾活血法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肾脏病(G4A3期)水肿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尿AQP2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样本量估算 |
1.3 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剔除标准 |
1.7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实验室检测方法 |
2.5 疗效评定 |
2.6 统计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1 一般资料 |
1.1 病例收集 |
1.2 DKD组、健康对照组性别、年龄、尿液AQP2 比较 |
1.3 观察组、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
2 治疗前两组实验室指标、证候积分及水肿积分比较 |
2.1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实验室指标比较 |
2.2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证候积分、水肿积分比较 |
3 相关性分析 |
4 治疗前后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比较 |
4.1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体重与24h尿量比较 |
4.2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AQP2 与血浆AVP比较 |
4.3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比较 |
4.4 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前后证候中医积分、水肿积分比较 |
5 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 |
5.1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5.2 治疗前后水肿疗效比较 |
5.3 治疗前后临床总疗效比较 |
6 安全性评估 |
讨论 |
1 中医学对DKD的认识 |
1.1 溯源 |
1.2 DKD水肿的病因病机 |
1.3 中医药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脏病水肿的认识 |
2.1 发病机制研究 |
2.2 现代医学对DKD水肿治疗 |
3 AQP2 研究进展 |
3.1 AQP2 概况 |
3.2 AQP2 调控机制 |
3.3 AQP2 与肾脏病相关研究及其在中医药领域研究进展 |
4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的遣方配伍特点及药理学研究 |
4.1 真武汤 |
4.2 当归芍药散 |
5 本研究结果讨论与分析 |
5.1 尿AQP2 可作为DKD水平衡障碍评价指标 |
5.2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对ALB、24UTP及肾功能的影响 |
5.3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DKD(G4A3 期)患者水肿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
5.4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DKD(G4A3 期)脾肾阳虚夹瘀水肿患者中医疗效评定 |
5.5 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DKD(G4A3 期)脾肾阳虚夹瘀水肿患者总疗效评定 |
5.6 小结 |
6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水通道蛋白2与中医水液代谢理论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活血方调节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抗肾纤维化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IF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 益肾活血立法的益肾活血方抗肾纤维化依据 |
1.1 肾纤维化的形成机制 |
1.1.1 细胞外基质沉积 |
1.1.2 炎症因子 |
1.1.3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
1.1.4 转化生长因子 |
1.1.5 肾小管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
1.1.6 氧化应激反应 |
2 祖国医学对肾纤维化的认识 |
2.1 脾肾亏虚 |
2.2 水湿毒瘀蓄积 |
2.3 久病入络 |
3 益肾活血方与肾纤维化 |
3.1 益肾活血方组方 |
3.2 益肾活血方组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4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中药复方研究 |
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活血方治疗肾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活性化合物的筛选 |
1.2 活性化合物的靶点预测 |
1.3 RIF相关基因的筛选 |
1.4 可视化网络构建 |
1.5 蛋白互作(PPI)网络的构建 |
1.6 Gene Ontology(GO)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 |
1.7 分子对接 |
2 结果 |
2.1 活性化合物筛选 |
2.2 活性化合物的靶点预测 |
2.3 网络关系构建 |
2.3.1 药物-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 |
2.3.2 核心靶点PPI蛋白互作分析 |
2.4 GO及 KEGG分析 |
2.5 潜在活性成分-靶蛋白分子对接 |
3 讨论 |
3.1 益肾活血方治疗RIF的核心化合物及靶点 |
3.2 益肾活血方对细胞信号通路的调控 |
3.2.1 MAPK信号通路 |
3.2.2 NF-ΚB信号通路 |
3.2.3 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 |
第三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成果论证益肾活血方调节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的抗肾纤维化机制 |
第一部分 动物实验 |
1 实验材料 |
1.1 实验动物 |
2 实验方法 |
2.1 造模和分组 |
2.2 给药 |
2.3 肾脏组织样本取材及固定 |
2.4 肾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 |
2.5 肾脏组织HE染色步骤 |
2.6 肾脏组织Masson染色步骤 |
2.7 模型评判标准 |
3 实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的复制 |
4.2 益肾活血方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脏病理变化 |
4.3 益肾活血方减少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肾脏胶原纤维沉积 |
第二部分 WB检测肾组织VEGF、HIF-1α、PI3K、AKT蛋白表达 |
1 实验 |
1.1 动物及分组、给药方法 |
1.2 试剂和耗材 |
1.3 主要实验仪器 |
1.4 试剂及配制 |
1.5 实验方法 |
1.6 结果处理 |
1.7 实验结果 |
2 统计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WB检测肾组织PI3K、AKT、HIF-1α、VEGF蛋白表达 |
3.1.1 益肾活血方抑制PI3K的蛋白表达 |
3.1.2 益肾活血方抑制AKT的蛋白表达 |
3.1.3 益肾活血方抑制HIF-1α的蛋白表达 |
3.1.4 益肾活血方抑制VEGF的蛋白表达 |
第三部分 ELISA检测血清IL-6、TNF-α表达水平 |
1 ELISA实验方法及步骤 |
1.1 试剂和耗材 |
1.2 实验方法 |
1.3 复温 |
1.4 加样 |
1.5 配液 |
1.6 洗涤 |
1.7 显色 |
1.8 终止 |
1.9 测定 |
1.10 读取实验结果 |
2 统计学分析 |
3 实验结果 |
3.1 血清中IL-6、TNF-α的浓度比较 |
4 讨论 |
4.1 基于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探讨益肾活血方抗肾纤维化的机制 |
4.1.1 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与炎症 |
4.1.2 VEGF、HIF-α与血管新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文缩略词表 |
综述 基于网络药理学对复方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和思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回顾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病脾肾气虚型)中药疗效和药物挖掘、网络药理学、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一 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和药物挖掘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小结 |
研究二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药理学机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研究三 10 年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小结 |
讨论一 中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回顾性研究和药物挖掘 |
讨论二 防己黄芪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潜在药理学机制 |
讨论三 10 年间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防己黄芪汤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4)探讨苓术菟丝子丸通过调控JAK/STAT/Klf4信号通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作用及其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节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苓术菟丝子丸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作用机制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二节 体外实验检测异鼠李素对于阿霉素诱导足细胞损伤的活力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第三节 体内实验验证异鼠李素对于阿霉素肾病小鼠的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中药治疗肾性蛋白尿 系统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5)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项目 |
2.5 疗效评定标准 |
3 质量控制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图 |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结局指标 |
3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比较 |
5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1 中医对Ig AN的认识讨论 |
1.1 病名 |
1.2 病因—外感邪气,脏腑虚损 |
1.3 病机—本虚标实 |
1.4 中医治疗讨论 |
2 试验研究结果分析 |
3 选择昆仙胶囊依据 |
3.1 昆仙胶囊属雷公藤类制剂 |
3.2 昆仙胶囊组方及作用机制分析 |
3.3 昆仙胶囊药物组成分析 |
4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 |
5 不足与展望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昆仙胶囊治疗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基于“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CKD的基本概念 |
1.1 现代医学中CKD的定义 |
1.2 祖国医学中CKD的含义 |
2 对CKD的病因机制的认识 |
2.1 现代医学对CKD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祖国医学对CKD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CKD的治疗 |
3.1 CKD的现代医学治疗 |
3.2 CKD的中医药治疗 |
4 清利活血法治疗CKD的理论基础 |
4.1 CKD的分子机制 |
4.2 CKD的常用研究模型 |
4.3 清利活血法在CKD治疗中的作用机理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资料研究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案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案预处理 |
2.2 信息采集方法 |
2.3 信息处理方法 |
2.4 疗效评估方法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入选病例的疗效评价结果 |
3.3 辨证及方药统计分析结果 |
4. 讨论 |
第三部分 清利活血中药延缓CKD进展的作用机制研究 |
引言 |
1. 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药物和试剂 |
2.2 药品制备 |
2.3 细胞 |
2.4 动物 |
2.5 血清和尿液检测 |
2.6 组织病理检测 |
2.7 蛋白质印迹检测 |
2.8 细胞活性检测 |
2.9 流式细胞分析 |
2.10 细胞凋亡检测 |
2.11 氧化损伤检测 |
2.12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阿霉素体外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
3.2 阿霉素体内引起肾损害 |
3.3 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是阿霉素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重要原因 |
3.4 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阿霉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过程 |
3.5 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鬼箭羽和六月雪体外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 |
3.6 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体内减轻阿霉素引起的肾损害 |
3.7 清利活血中药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能够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阿霉素引起的细胞凋亡 |
3.8 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抑制阿霉素引起的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清利活血药延缓CKD进展的中药活性成分研究 |
引言 |
1. 泽兰、积雪草、鬼箭羽活性成分分析 |
2. 泽兰、积雪草和鬼箭羽共有的活性成分分析 |
3. Apigenin延缓CKD进展的作用验证与机制探索 |
3.1 目的 |
3.2 材料与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1.问题与不足 |
2.解决方法 |
3.展望 |
结语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7)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与处理 |
2 研究方案 |
2.1 样本量估算 |
2.2 病例分组 |
2.3 治疗方法 |
2.4 意外情况记录 |
2.5 疗效观察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统计分析 |
2.8 伦理学要求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情况 |
3.2 一般资料比较 |
3.3 治疗结果 |
3.4 安全性分析 |
4 讨论 |
4.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4.1.1 对病因的认识 |
4.1.2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
4.1.3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4.2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4.2.1 对病名的认识 |
4.2.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4.2.3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的治疗 |
4.3 温阳健肾活血方的相关研究 |
4.3.1 温阳健肾活血方的理论依据 |
4.3.2 温阳健肾活血方的方药分析 |
4.3.3 方药组成解析 |
4.4 研究结果分析 |
4.4.1 基线水平分析 |
4.4.2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4.4.3 相关实验室指标分析 |
4.5 体会 |
5 结语 |
5.1 结论 |
5.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
附录二 |
附录三 |
附录四 |
附录五 研究完成情况总结 |
附录六 |
文献研究 |
综述一 中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综述二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学术成果 |
1、论文发表情况 |
2、参与课题 |
3、获奖情况 |
(8)健脾益肾固精法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和C-BSA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研究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9)浅析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依据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肾虚血瘀是CKD的主要中医证侯 |
1.1 临床表现 |
1.2 微观辨证 |
1.3 现代医家对CK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 益肾活血法在CKD治疗中的应用 |
2.1 单味药 |
2.1.1 益肾药 |
2.1.2 活血药 |
2.2 复方制剂 |
2.2.1 实验研究 |
2.2.2 临床研究 |
2.3 中医外治 |
3 结语 |
(10)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大鼠CKD肾阳虚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真武汤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临床及实验研究概况 |
1.慢性肾脏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
2.中医对慢性肾脏病及肾阳虚证的认识 |
3.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动物模型研究 |
4.慢性肾脏病肾阳虚证临床研究 |
5.总结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真武汤的理论渊源应用及与CKD相关研究进展 |
1.真武汤的临床应用 |
2.真武汤与CKD相关研究 |
2.1 真武汤与CKD相关的临床研究 |
2.2 真武汤与CKD相关的实验研究 |
3.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阿霉素诱导大鼠CKD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大鼠CKD肾阳虚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小结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真武汤对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大鼠CKD肾阳虚证模型干预机制的研究 |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检测指标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小结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益肾活血法治疗阿霉素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真武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糖尿病肾脏病(G4A3期)水肿患者的临床观察及对尿AQP2的影响[D]. 林文云.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益肾活血方调节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抗肾纤维化的机制研究[D]. 方桂玉.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
- [3]回顾研究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水肿病脾肾气虚型)中药疗效和药物挖掘、网络药理学、文献计量学分析[D]. 张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探讨苓术菟丝子丸通过调控JAK/STAT/Klf4信号通路治疗肾性蛋白尿的作用及其机制[D]. 陶杰.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5]昆仙胶囊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蛋白尿的随机对照研究[D]. 冯强.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6]基于“阿霉素肾病”模型探讨清利活血中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吴其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温阳健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脾肾阳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D]. 冯月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健脾益肾固精法对慢性肾炎脾肾亏虚证患者和C-BSA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D]. 张宏伟.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浅析益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依据与实践[J]. 唐杨雪,姜飞,俞东容.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12)
- [10]阿霉素联合羟基脲诱导大鼠CKD肾阳虚证模型的建立与评价及真武汤干预机制研究[D]. 杨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