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研”结合加强烟叶基地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林耀明[1](2012)在《攀枝花烟叶基地规划单元及其信息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烟叶生产是攀枝花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对攀枝花市农村脱贫致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该市由传统烟草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发展,本研究通过系统调研和分析该市烟叶生产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结合当前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优质烟叶基地建设的要求,着力分析攀枝花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借鉴国内外现代烟草农业的先进经验,并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实现烟叶基地单元科学规划和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本研究主要运用烟草农业现代化理论、农业信息管理等有关理论,通过应用实例论证分析法、比较-归纳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等方法来研究攀枝花市烟叶基地规划的发展现状。并基于ArcGIS软件技术,对凉攀地区的烟叶基地单元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和管理,提高烟叶基地单元研究的现代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效率,最终为烟叶基地单元基本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提供支撑,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信息服务社会化。本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研究分析了攀枝花烟叶基地单元的发展历史、生产现状及其生产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得出目前攀枝花烟叶基地单元的发展仍存在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低:规模化种植水平程度仍然较低;生产投入不足,烟田收益较低和科研及生产技术力量较为薄弱等三大方面的困难和问题;2.提出了对攀枝花16个烟叶基地单元的生产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特别是烟水配套工程、烟叶调制设施、烟路、烟草农机、育苗棚工场、土地整理、防雹点和站点等设施的规划。通过这样的规划,不仅可以降低农民的劳动强度,而且提高了基地单元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3.可对攀枝花烟叶基地单元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和管理,还可以对生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查询和管理。提高了烟叶基地单元的现代化水平和实际操作的效率,为烟叶基地单元基本信息管理的信息化提供支撑,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信息服务社会化。
陈宝森[2](2012)在《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 ——基于凉山州、阜新市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世界第一烟草大国,烟叶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5%,卷烟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32%,吸烟人口约占世界总吸烟人口的30%。新世纪以来,我国烟叶仲植面积稳定在1500万亩左右,烟农户数360万户左右,烟叶年产量3600万担左右。烟叶是一种具有高税利特点的经济作物,是烟叶主产区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烟草税甚至占到当地财政收入的60-70%,同时也是主产区烟农的主要收入来源。2011年烟草行业实现税利7529.56亿元,上缴国家财政6001.18亿元,烟农总收入512.31亿元,烟农户均收入3.69万元。烟叶生产处于烟草产业链的前端,是卷烟生产的‘‘第一车间”,但在产业链利益的分配中却始终处于最劣势的一环。现行体制下的烟农与烟草加工、流通企业相比,仍处于没有话语权的弱势地位,与烟草行业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相比,烟农收益的增长仍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深入剖析烟叶生产的成本与比较收益,围绕烟叶收购价格和税制、烟叶产业基地建设、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组织以及烟草全产业链的优化等问题进行研究,探索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及烟农增收的路径,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烟叶的稳定生产、烟农的持续增产、增收及整个烟草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以政府管制理论、理性成瘾理论、供需均衡理论、农产品蛛网模型理论等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四川省烟叶主产区凉山州2个县(市)102户烟农成本收益调查问卷为基础,结合全国、四川省烟叶生产成本收益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图形分析、周期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剖析烟叶生产成本要素,测算烟农比较收益;运用弹性理论及多元回归模型厘定烟叶收购价格;结合阜新市阜蒙县实例,对烟叶产业基地建设进行探讨;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分析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的发展影响因素;运用CR。绝对值法、HI相对值法测算产业集中度,构建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分析模型;运用静态、动态博弈模型对市场结构进行优化;基于波特钻石模型、“五种力量分析”模型,构建烟草流通竞争力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烟草流通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烟叶生产较之一般农作物物质费用高、人工成本高、生产风险大、比较收益不显着;(2)现行的烟叶收购价格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价值规律对烟叶市场的调节失效,烟农预期收入不稳定;(3)烟叶税取代烟叶特产税,未能从根本上改变烟农长期所处的不对等弱势地位;(4)烟叶产业基地建设有助于提高烟田利用率和产出率,提升烟叶生产现代化水平,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促进烟叶生产增效和烟农增收;(5)烟叶生产合作组织有助于克服烟叶生产的“小农”方式,降低烟叶生产成本,提升烟农比较收益。服务质量、盈余分配等是影响烟叶生产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因素;(6)烟草的加工、流通与烟叶生产、烟农增收息息相关。生产扩张能力、专卖政策、产业集中度对烟草加工业绩效改善的影响最大,市场销售、员工素质、资产负债水平、资本保值增值率是烟草流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对烟叶生产成本要素及比较收益的深入剖析,论文给出了烟农增收的四大路径:政策路径、技术路径、管理路径、可持续发展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1)改进烟叶价税政策;(2)加快烟叶生产基地建设;(3)发展烟叶生产合作组织;(4)优化烟草全产业链、提升市场绩效及竞争力。论文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研究视角。文章基于现代烟草农业的大背景研究烟叶生产成本及比较收益,给出烟农增收的路径,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新意。(2)研究方法。文章综合运用时间序列分析、图形分析、周期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剖析烟叶生产成本、测算烟农比较收益;运用弹性理论及多元回归模型厘定烟叶收购价格;运用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DEMATEL)分析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的发展影响因素;运用CRn绝对值法、HI相对产业集中度,构建市场结构与绩效关系分析模型:运用静态、动态博弈模型对市场结构进行优化;构建烟草流通竞争力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烟草流通竞争力进行实证评价。(3)研究结论。文章得出了烟叶生产较之一般农作物物质费用高、人工成本高、生产风险大、比较收益不显着的研究结论。并结合凉山州、阜新市的实例,对烟叶生产比较收益、烟叶产业基地建设进行了定量、实证分析,增强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邸慧慧,李占杰,蔡章春,万志安[3](2011)在《宣恩县晓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作概况及对策》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原料供应基地化、烟叶品质特色化、生产方式现代化"的总体要求,对湖北中烟黄鹤楼烤烟优质原料基地宣恩县晓关基地单元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建设成果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杨国辉[4](2011)在《乐安县烤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乐安县地处江西省中部,发展农业经济既无资源优势,也无地域优势,被列为全国贫困县之一。1989年该县开始引入高附加值的农业产业--烤烟种植,逐步提高了农民收入、壮大了地方财政。本文介绍了乐安县情、回顾了该县烤烟生产发展历史和近况,找出了影响甚至阻碍发展的因素。基于对该县自然经济和烤烟生产技术两方面的深入分析,作者提出了十个因应对策:一是保护烟农积极性;二是探索和创新烟农组织形式;三是摸索土地流转方法;四是致力实现轻轻松松种烟;五是实施稻草还田、撒施石灰等改良土质措施;六是综合防治病虫害;七是重视技术队伍建设;八是建立防灾减灾机制;九是建立烤烟发展专项基金:十是加强烟叶市场营销。
任明波[5](2010)在《莱芜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莱芜烟区烟叶种植现状,借鉴可持续发展策略和理论,综合考察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提出莱芜烟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策略,以为莱芜烟区的发展提供参考。
罗柱石[6](2010)在《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烤烟产业是宜宾市山区县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发展烤烟产业是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2008年前,宜宾市烟叶生产方式是典型的“小农生产、分散种植、粗放经营、人畜作业”为主要特征的传统烟草农业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严重制约了宜宾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烟农经济收入的增加,不能适应卷烟工业大企业、大品牌对烟叶原料批量化、优质化、特色化、稳定化的要求。2007年7月中国烟草专卖局提出了积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战略。机遇与挑战并存,宜宾市烟草公司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方面怎样把握国内外发展趋势,如何审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是公司管理层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宜宾市为研究对象,运用EMBA课程中学到的知识,采用理论联系实际、SWOT分析、统计调查分析、文献查询等方法,首先回顾与解读了国内外现代烟草农业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相关文献,对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及企业战略管理相关理论有较深入的认识;其次论述宜宾市烟草农业发展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了解宜宾市烟草农业发展概况;然后对宜宾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条件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和SWOT分析,剖析影响宜宾发展现代烟草农业战略选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宜宾市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高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突出科技创新,加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加快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工商研合作,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实施保障体系建设。本文主要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等;第二部分综述了国内外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第三部分对宜宾市烟叶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行统计调查分析;第五部分对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第六部分制定了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战略;第七部分为本文结论,指出本研究报告的实践和创新意义,同时分析其局限性。
杨百丽[7](2010)在《高等农业院校与地方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合作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学研密切合作能够有效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缩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产学研密切合作对加速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并且在发达国家已经为推动经济与科技有效结合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科技和人才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由于种种原因,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还没有很好的转化为经济优势。如何利用高校科技人才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是当前面临的且急需解决的紧迫课题。因此,研究探讨高校与地方合作模式,分析总结合作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论文总结了国内外校地合作的历史、模式,分析了国内外校地合作的成功经验,指出了当前我国校地合作存在问题,以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开展合作共建为例,总结了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合作取得的实践经验,概括了以科技副县长为纽带,以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长—大学生志愿者三位一体的“方城模式”,分析了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新形势下如何推进高等农业院校与地方合作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谢剑平,王元英,郑新章,许立峰,王瑞华[8](2010)在《烟草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烟草原产于亚热带,起源于中南美洲。据墨西哥、秘鲁的考古发现,约在公元前3500年的农作物种子中就有烟草种子。烟草被人类使用和消费的历史悠久,在公元600年前后建成的墨西哥神殿中就已有帕南克老人(Old Man of Palenque)吸烟的石雕图像。1492年哥伦布踏上美洲时,烟草已被当地居民用于礼仪、社交、治病和消费等。烟草在15世纪首先传到西班牙,继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在欧洲,烟草开始被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到16世纪才逐渐成为消费品,并逐渐种植和设厂加工。按照植物学分类,烟草属于茄科(Solanaceae)的烟草属(Nicotiana)。烟草属可分为
游志音[9](2010)在《云烟202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及其推广研究》文中认为位于闽西的龙岩是福建省的三大烟区之一,也是我国优质卷烟的原料基地。烤烟是其主栽烟草类型,也是主要的大田经济作物。为有效解决龙岩在烤烟生产出现的主栽品种单一、后备品种匮乏、技术服务不到位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该烟区引进云烟202的各种技术措施进行总结,形成云烟202在龙岩市地区的配套栽培技术规范,并按此规范进行推广示范,最后提出提升龙岩市地区烤烟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能力的对策。全文结论如下:在云烟202的配套栽培技术规范方面,本研究认为优良品种是烟草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当地生态和生产条件的栽培品种,是直接关系到生产成败的关键之一。良种需有良法,才能保证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其品种的优越性。因此,龙岩市地区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特点和主要病虫害发生、浸染与流行情况,并根据卷烟工业对烟叶质量和等级结构的要求,结合品种综合表现,合理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品种——云烟202,并且研究、总结、推广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这对保证烟叶质量的相对稳定和地域性质量特色具有重要意义。本章总结出烤烟新品种云烟202在龙岩市地区的配套栽培技术有:(1)选择适合的生态环境;(2)采用湿润育苗的育苗技术;(3)注重水分管理;(4)合理的需氮量和氮磷钾比例,如施肥水平采用纯氮8.5kg/666.7m2,氮磷钾比例为1:0.8:3;(5)适当的硫肥施用量,即龙岩市地区烤烟最适宜的施硫量在4.50g/m2-7.50g/m2范围内;(6)注意病虫害综合防治;(7)合理密植和留叶数,如种植密度为行距110-120cm,株距50cm×55cm,种植量为16500-17250株/hm2,采用定叶打顶,留叶数18-20片;(8)成熟采收,即下部叶适熟早采,中部叶成熟采,上部叶充分成熟采。(9)配套烘烤工艺,宜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模式。在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方面,从各参试品种主要农艺性表现看,云烟202株高最高,达到103.77cm,叶片数也最多,达到19.33片,茎围也最粗,达到9.2cm,株形筒形,叶形长椭圆,叶色浓绿,叶面皱,叶尖钝尖,叶缘波浪,茎叶角度大,生长整齐度好,长势强。从病虫害发生调查看,云烟202抗TMV、CMV。从外观质量看,云烟202的整体表现最好。在提升龙岩市地区烤烟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能力的对策方面,本文在结合龙岩烤烟生产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以科技进步为基础,加快烤烟栽培技术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栽培新技术的推广;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无公害栽培;以产业化为方向,推进标准化生产四大措施。
胡彬[10](2009)在《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烟草产业是烟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而烟叶生产是烟草产业的发展基础,事关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烟叶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分散的小规模烟叶种植已不能适应大市场、大工业、大品牌的需要,不能适应标准化、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的需要。为解决卷烟工业集团化、现代化生产与烟叶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矛盾,积极推进现代烟草农业的发展,探索烟叶规模化生产已成为我国烟草行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抚州市是江西省新兴的一个重要主产烟区,烟草产业已经成为当地富民、富乡、富县的一项好产业,成为当地一项特色支柱产业。因此,探讨抚州市烟叶规模化生产,创新抚州市烟草发展思路,对打造抚州市烟叶品牌、发展抚州市现代烟草农业,实现抚州市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介绍了农业规模经营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国内外烟草规模化生产的概况。分析了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认为制约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有职业化烟农受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机械化使用比例不高、农村土地流转受多重限制、专业化服务还不完善、标准化意识淡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意识不强、基层烟站建设和管理仍待提高等等。在上述基础上,对抚州市实现烟叶规模化生产进行可行性评估,并重点探讨了抚州市实现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二、“企研”结合加强烟叶基地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研”结合加强烟叶基地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攀枝花烟叶基地规划单元及其信息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立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现代农业与现代烟草农业的概念 |
1.2.2 烟叶基地规划单元建设现状 |
1.2.3 国内外农业信息管理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2.2 资料来源 |
2.2.1 文本资料 |
2.2.2 图件资料 |
2.3 研究方法 |
3 攀枝花烟叶基地规划单元现状与分析 |
3.1 基地单元历史与现状 |
3.1.1 基地单元发展历史 |
3.1.2 基地单元生产现状 |
3.2 基地单元规划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3.2.1 生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水平低 |
3.2.2 规模化种植程度仍然较低 |
3.2.3 生产投入不足,单位烟田收益较低 |
3.2.4 科研和生产技术力量较为薄弱 |
3.2.5 其他问题 |
4 攀枝花烟叶基地单元规划内容 |
4.1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 |
4.1.1 指导思想 |
4.1.2 原则 |
4.1.3 规划目标 |
4.2 规划内容 |
4.2.1 单元总体划分 |
4.2.2 生产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4.3 可行性分析 |
4.3.1 机遇和条件 |
4.3.2 保障措施 |
5 攀枝花烟叶基地单元信息管理 |
5.1 信息数据集成 |
5.1.1 属性数据设计 |
5.1.2 空间数据设计 |
5.1.3 功能设计 |
5.2 烟叶基地单元信息创建与管理 |
5.2.1 烟叶基地单元及其基本烟田创建查询 |
5.2.2 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创建与查询 |
6 结论 |
6.1 完善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是攀枝花烟农农业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过渡的必要条件 |
6.2 提高烟叶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推进烟草农业信息管理向现代化靠拢的重要手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 ——基于凉山州、阜新市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现实意义 |
1.3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 |
1.3.1 资料来源 |
1.3.2 研究方法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1 烟叶生产成本及收益研究 |
1.4.2 烟叶定价及税制研究 |
1.4.3 烟叶产业基地建设研究 |
1.4.4 烟叶生产合作组织研究 |
1.4.5 烟草全产业链研究 |
1.4.6 农民增收路径研究 |
1.4.7 研究评述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5.1 研究内容 |
1.5.2 技术路线图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概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烟叶与烟叶生产 |
2.1.2 烟农与烟农收益 |
2.2 相关理论概述 |
2.2.1 政府管制理论 |
2.2.2 理性成瘾理论 |
2.2.3 供需均衡理论 |
2.2.4 农产品蛛网模型 |
3 烟叶生产与烟草产业 |
3.1 世界烟草业概况 |
3.1.1 世界烟叶生产概况 |
3.1.2 主要跨国烟草公司 |
3.2 我国烟草业概况 |
3.2.1 我国烟叶种植分布 |
3.2.2 凉山州及阜蒙县的烟叶生产 |
3.3 烟草产业链 |
3.3.1 烟草产业链结构 |
3.3.2 产业链的利益分配 |
4 烟叶生产成本及比较收益分析 |
4.1 数据来源及样本描述 |
4.1.1 数据来源 |
4.1.2 样本描述 |
4.2 研究方法及变量含义 |
4.2.1 研究方法 |
4.2.2 变量含义 |
4.3 烟叶生产成本定量分析 |
4.3.1 全国烟叶生产成本分析 |
4.3.2 四川凉山州烟叶生产成本分析 |
4.4 烟叶生产比较收益定量分析 |
4.4.1 比较作物分析 |
4.4.2 全国烟叶比较收益分析 |
4.4.3 四川凉山州烟叶比较收益分析 |
4.5 小结 |
4.5.1 物质费用高 |
4.5.2 人工成本高 |
4.5.3 比较收益不显着 |
4.5.4 生产风险大 |
5 基于政策路径的烟叶价税政策分析 |
5.1 烟叶价税政策与烟农增收 |
5.2 研究方法 |
5.2.1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
5.2.2 多元回归模型 |
5.3 烟叶税收与烟叶价格的关系分析 |
5.3.1 供求弹性对税后价格的影响 |
5.3.2 从量税与从价税对税后价格的影响 |
5.4 烟叶定级及定价方式 |
5.4.1 收购等级 |
5.4.2 收购价格 |
5.4.3 国际定价方式比较 |
5.5 基于弹性理论及多元回归模型的烟叶价格厘定 |
5.5.1 供给价格弹性分析 |
5.5.2 需求价格弹性分析 |
5.5.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烟叶价格分析 |
5.5.4 烟叶收购价格的厘定 |
5.6 小结 |
6 基于技术路径的烟叶产业基地建设分析 |
6.1 烟叶产业基地建设与烟农增收 |
6.2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
6.2.1 数据来源 |
6.2.2 研究方法 |
6.3 实例描述 |
6.3.1 县情概况 |
6.3.2 烟叶生产现状 |
6.3.3 烟叶基础设施现状 |
6.3.4 基地单元 |
6.4 烟叶产业基地建设要素 |
6.4.1 基础设施建设 |
6.4.2 规模化种植 |
6.4.3 集约化经营 |
6.4.4 专业化分工 |
6.4.5 信息化管理 |
6.4.6 机械化作业 |
6.5 烟叶产业基地建设实证分析——以阜新市阜蒙县为例 |
6.5.1 基本烟田 |
6.5.2 烟水配套工程 |
6.5.3 烟区道路 |
6.5.4 密集烤房 |
6.5.5 育苗工场 |
6.5.6 农机具配套 |
6.5.7 基层站建设 |
6.5.8 防灾体系 |
6.6 小结 |
7 基于管理路径的烟叶生产合作组织分析 |
7.1 烟叶生产合作组织与烟农增收 |
7.2 研究方法及样本描述 |
7.2.1 研究方法 |
7.2.2 样本描述 |
7.3 烟叶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分析 |
7.3.1 规模类型 |
7.3.2 烟田流转 |
7.3.3 组织化程度 |
7.3.4 经营模式 |
7.3.5 治理结构 |
7.4 组织模式及国际比较 |
7.4.1 我国烟叶生产的组织模式 |
7.4.2 国际比较分析 |
7.5 基于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法的烟叶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7.5.1 模型构建 |
7.5.2 指标设定 |
7.5.3 烟叶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
7.6 小结 |
8 基于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烟草全产业链优化分析 |
8.1 烟草产业链与烟农增收 |
8.2 市场结构优化分析 |
8.2.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
8.2.2 研究假设 |
8.2.3 烟草加工业SCP分析 |
8.2.4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关系评价 |
8.2.5 基于博弈理论的市场结构优化分析 |
8.3 流通竞争力评价 |
8.3.1 数据来源 |
8.3.2 评价模型构建 |
8.3.3 评价指标 |
8.3.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烟草商业竞争力评价 |
8.4 小结 |
9 结论及政策建议 |
9.1 结论 |
9.2 政策建议 |
9.2.1 改进烟叶价税政策 |
9.2.2 加快烟叶产业基地建设 |
9.2.3 发展烟叶生产合作组织 |
9.2.4 优化烟草全产业链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主持课题及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3)宣恩县晓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作概况及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晓关基地单元建设基本情况 |
1.1 基地单元建设目标及方法 |
1.2 基地单元建设成果 |
2 晓关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基本情况 |
2.1 晓关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生产组织模式 |
2.2 晓关基地单元现代烟草农业队伍建设 |
3 晓关基地单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4 加强晓关烟叶基地单元发展的对策 |
4.1 强化基地单元建设的组织领导 |
4.2 加强合作社建设, 引导适度规模化经营 |
4.3 努力提高烟农队伍素质, 拓宽培养职业烟农队伍的渠道 |
4.4 积极构筑烟叶生产保护体系 |
(4)乐安县烤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乐安县烟叶生产发展简况 |
1.1 乐安县的自然与社会 |
1.1.1 地理与环境 |
1.1.2 人口与耕地 |
1.1.3 财政与农村经济 |
1.2 乐安烟叶种植历史 |
1.2.1 晒烟种植历史 |
1.2.2 烤烟发展历程 |
1.3 乐安烟叶发展近况 |
1.3.1 烟叶生产规模 |
1.3.2 烟叶质量现状 |
1.3.3 烟叶销售情况 |
1.3.4 烟叶基础设施投入 |
1.3.5 烟叶生产效益 |
1.4 乐安烟叶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 |
1.4.1 烤烟生产的自然环境适宜 |
1.4.2 符合江西烟叶可持续发展需要 |
1.4.3 有发展的机遇和空间 |
1.4.4 地方政府支持 |
第二章 乐安县烤烟生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2.1 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方面 |
2.1.1 土壤酸化严重 |
2.1.2 灾害性天气困扰 |
2.1.3 土地流转矛盾突出 |
2.1.4 自身投入不足 |
2.1.5 农村劳动力流失严重 |
2.1.6 农田水利设施简陋 |
2.2 生产技术方面 |
2.2.1 烟技队伍建设问题 |
2.2.2 关键技术到位问题 |
2.2.3 病虫害防治问题 |
2.2.4 精耕细作与轻松种烟问题 |
2.2.5 质量与产量的矛盾 |
第三章 乐安县烤烟生产发展对策探讨 |
3.1 加强管理科学种烟 |
3.1.1 对烟农进行差异化管理 |
3.1.2 切实体现科学种烟效益 |
3.1.3 考核兑现烟叶扶持费用 |
3.2 探索和创新烟农组织形式 |
3.3 合理轮作和土地流转 |
3.3.1 实施烟稻轮作 |
3.3.2 搭建土地流转平台 |
3.4 致力实现轻轻松松种烟 |
3.4.1 推广使用密集烤房 |
3.4.2 建立和完善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 |
3.5 调整土壤pH值改良植烟土质 |
3.6 综合防治烟草病虫害 |
3.6.1 做好基本烟田的规划和保护 |
3.6.2 提高烟株自身免疫能力 |
3.6.3 注重药剂防治效果 |
3.6.4 建立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 |
3.7 加强技术队伍建设 |
3.7.1 重视基层烟站的规划建设 |
3.7.2 拓宽人才引入途径 |
3.7.3 改善烟技人员待遇 |
3.7.4 规范基层烟站考核 |
3.7.5 健全管理机制 |
3.8 建立防灾减灾的有效机制 |
3.8.1 建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体系 |
3.8.2 建立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机制 |
3.9 加大政策性投入和基础设施投入 |
3.10 重视烟叶市场营销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莱芜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分析 |
1.1 发展特点 |
1.2 比较效益分析 |
1.3 制约因素 |
1.3.1 生产技术体系不完备,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
1.3.2 生产保障体系不健全。 |
1.3.3 烟叶市场波动较大。 |
2 莱芜烟叶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论证 |
2.1 质量目标 |
2.1.1 外观质量。 |
2.1.2 物理特性。 |
2.1.4 评吸质量。 |
2.2 种植面积与产量目标 |
3 莱芜烟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
3.1 发展规模种植 |
3.1.1 进一步完善基本烟田保护制度。 |
3.1.2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是实现规模种植的重要推动因素。 |
3.1.3 大力发展大户种植和农场经营。 |
3.2 维护烟农利益,搞好扶持服务 |
3.2.1 提高烟叶收购价格,加大政策扶持投入,规范烟叶经营秩序。 |
3.2.2 提升服务水平,维护烟农利益。 |
3.2.3 加大布局调整力度,实行集约化生产。 |
3.3 进一步完善莱芜烟叶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
3.3.1 注重品种选育。 |
3.3.2 调整营销策略,努力实现4个转变。 |
3.4 加快向现代烟草农业的转变步伐 |
3.5 完善灾害性天气预警机制 |
3.6 健全莱芜烟叶产品的市场体系 |
(6)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现代烟草农业产生的背景 |
1.1.2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产生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的内容 |
1.3.2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2. 国内外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和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综述 |
2.1 烟草行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 |
2.2 国内外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概况 |
2.2.1 国外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概况 |
2.2.2 国内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概况 |
2.3 国内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况 |
2.3.1 国外战略管理理论研究概况 |
2.3.2 国内战略理论研究现状研究 |
3. 宜宾市烟叶发展概况 |
3.1 宜宾市烟叶发展历史 |
3.2 宜宾市烟叶发展现状 |
4.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统计调查分析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时间和对象 |
4.3 调查方法和步骤 |
4.4 调查内容 |
4.5 调查结果与分析 |
4.5.1 试点区基本情况 |
4.5.2 试点区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
4.5.3 试点效果分析 |
5.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SWOT分析 |
5.1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优势 |
5.1.1 气候生态适宜 |
5.1.2 土地资源丰富 |
5.1.3 水资源及煤炭资源丰富 |
5.1.4 群众种烟基础较好 |
5.1.5 交通运输业发达 |
5.1.6 烟叶市场前景良好 |
5.1.7 技术力量雄厚 |
5.1.8 产业发展基础良好 |
5.2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劣势 |
5.2.1 种烟比较效益有下降趋势 |
5.2.2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畅,地租价格上涨 |
5.2.3 劳动力资源紧缺,烟农素质较低 |
5.2.4 科技力度不够,创新对烟草农业的支撑作用不明显 |
5.2.5 烟叶基层工作薄弱,种烟风险较大 |
5.3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机会 |
5.3.1 政策机遇 |
5.3.2 发展机遇 |
5.3.3 市场机遇 |
5.4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威胁 |
5.4.1 中国烟叶国际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5.4.2 烟叶生产环境条件恶化 |
5.4.3 我市目前对烟叶安全性方面研究几乎空白 |
6.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 |
6.1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
6.2 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
6.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 |
6.2.2 创新土地流转方式,提高烟叶规模化种植水平 |
6.2.3 创新烟叶生产组织形式,提高烟叶生产组织程度 |
6.2.4 建立健全专业化服务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
6.2.5 突出科技创新,加强特色优质烟叶开发工作 |
6.2.6 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烟叶生产技术水平 |
6.2.7 强化技术培训,提高队伍建设水平 |
6.2.8 加快烟叶生产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
6.2.9 加强工商研合作,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 |
6.2.10 实施保障体系建设 |
7. 本文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与不足 |
7.2.1 研究的创新点 |
7.2.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高等农业院校与地方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合作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
1.2 高校与地方合作的发展历史 |
1.2.1 国外校地合作的发展 |
1.2.2 国内校地合作的发展 |
1.3 校地合作的模式探索 |
1.4 高等农业院校校地合作模式的探索 |
1.5 新形势下高校与地方合作的特征与紧迫性 |
1.5.1 新形势下校地合作的特征 |
1.5.2 新形势下校地合作的紧迫性 |
1.5.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高等农业院校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
1.6 校地合作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
2 引言 |
2.1 选题背景 |
2.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3 研究材料和方法 |
3.1 研究材料 |
3.2 研究的方法 |
4 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合作发展的实践 |
4.1 合作共建历史 |
4.1.1 河南农业大学概况 |
4.1.2 方城县概况 |
4.1.3 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合作的起因与历程 |
4.2 合作共建的内容 |
4.2.1 松散协作阶段 |
4.2.2 紧密合作阶段 |
4.2.3 质量提升阶段 |
4.3 合作成效 |
4.3.1 合作促进了方城县农业发展与升级 |
4.3.2 合作推动了河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与科技创新能力的跃升 |
4.4 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4.4.1 存在的问题 |
4.4.2 对策 |
4.4.2.1 激活新农村建设主体,健全科技培训普及网络 |
4.4.2.2 科学规划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产业持续高效 |
4.4.2.3 牵线搭桥、沟通协调 |
4.4.2.4 引导农民成立专业经合组织,助推新农村建设 |
4.4.2.5 强化校县合作机制,科教富民结硕果 |
5 结语 |
参考文献 |
英文摘要 |
(9)云烟202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及其推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项目研究的意义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1.2.1 烟草品种的推广状况 |
1.2.2 烤烟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
1.2.3 烤烟新品种云烟202研究情况 |
1.3 龙岩烤烟生产概况 |
1.3.1 龙岩市地区烤烟生态条件 |
1.3.2 龙岩烤烟生产现状 |
1.3.3 龙岩烤烟生产存在的问题 |
1.4 本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2 云烟202的配套栽培技术规范 |
2.1 生态环境选择 |
2.2 育苗技术 |
2.3 水分管理 |
2.4 合理的需氮量和氮磷钾比例 |
2.5 硫肥施用量 |
2.6 病虫害综合防治 |
2.7 合理密植和留叶数 |
2.8 成熟采收 |
2.9 烘烤工艺 |
3 云烟202的配套栽培技术推广示范比较研究 |
3.1 示范区域实施方案 |
3.1.3 调查检测方法 |
3.2 示范结果与分析 |
3.2.1 主要农艺性状 |
4 提升龙岩市地区烤烟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能力的对策分析 |
4.1 以科技进步为基础,加快栽培新技术的研究 |
4.1.4 烤烟营养诊断研究 |
4.1.5 烤烟育苗配套技术研究 |
4.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栽培新技术的推广 |
4.2.1 加大政府和科研院所对新技术推广的扶持力度 |
4.2.2 做好配套栽培新技术培训工作 |
4.2.3 建立新技术栽培示范区 |
4.2.4 加强烟草试验站建设 |
4.2.5 加强对新技术的跟踪与扶持 |
4.3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施无公害栽培 |
4.3.1 烟草本身有害成分的控制 |
4.3.2 烟草生产对环境的危害 |
4.4 以产业化为方向,推进标准化生产 |
4.4.1 建立和完善烤烟配套栽培技术标准化体系 |
4.4.2 普及烟叶标准化知识,营造学标准、用标准的良好氛围 |
4.4.3 组建和充实推行烤烟标准化生产的技术队伍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10)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农业规模经营的理论研究概况 |
1.2.2 国内外农业规模经营的情况分析 |
1.2.3 烟草规模化生产的研究概述 |
1.3 研究的目标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标 |
1.3.2 抚州市实施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2 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现状、类型和制约因素 |
2.1 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现状 |
2.2 抚州市烟叶规模化种植的类型 |
2.3 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2.3.1 职业化烟农受当前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影响 |
2.3.2 机械化使用比例不高 |
2.3.3 农村土地流转受多重限制 |
2.3.4 专业化服务还不完善 |
2.3.5 标准化意识淡薄 |
2.3.6 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意识不强 |
2.3.7 基层烟站建设和管理仍待提高 |
3 抚州市实现烟叶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分析 |
3.1 抚州市自然资源适宜烟叶规模化生产 |
3.1.1 气候资源 |
3.1.2 耕地资源 |
3.1.3 水利资源 |
3.1.4 煤炭资源 |
3.2 抚州市农村经济条件适宜烟叶规模化生产 |
3.2.1 人口和劳力状况 |
3.2.2 抚州市2009年农村经济状况 |
3.3 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队伍适宜烟草生产发展 |
3.3.1 基层烟草站和烟叶技术人员配备合理 |
3.3.2 烟田道路和水利基础设施有很大改善 |
3.3.3 烟叶烘烤设备取得一定成效 |
3.3.4 烟田机械化生产取得一定成效 |
3.3.5 烟叶产量和质量取得卷烟厂的认同 |
4 抚州市实现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4.1 合理的宜烟土地布局,确保烟叶规模化发展 |
4.1.1 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 |
4.1.2 完善烟田保护制度 |
4.2 建立合理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促进烟叶规模化发展 |
4.2.1 探索和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土地流转机制 |
4.2.2 多渠道发展联办烟叶生产基地的规模化生产模式 |
4.2.3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的管理机制及保障措施 |
4.3 加强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烟叶生产条件 |
4.3.1 进一步完善烟田道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4.3.2 加大投入建设标准化烟草站 |
4.3.3 进一步推广省工节能的烤房 |
4.3.4 联合机械研发攻关,做好服务保障 |
4.4 提高烟草技术人员和烟农素质 |
4.4.1 完善烟草烟技人员培训制度,提高烟草技术队伍素质 |
4.4.2 加强对烟农的技能培训和指导,提升烟草生产技术水平 |
4.5 鼓励烟草科技创新和加快技术推广 |
4.5.1 完善烟草科研机构,建立科研与推广队伍 |
4.5.2 创办烟叶生产专业化队伍,服务于烟叶规模化生产 |
4.5.3 加大烟草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推广力度 |
4.6 建立有效地烟叶生产保障机制,确保烟叶规模化发展的运行 |
4.6.1 建立和完善烟草生产投入机制 |
4.6.2 建立烟草生产风险保障机制 |
4.7 提高标准化意识,发挥标准化在烟叶规模化生产中的作用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四、“企研”结合加强烟叶基地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攀枝花烟叶基地规划单元及其信息管理研究[D]. 林耀明.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2]烟叶生产成本与烟农增收研究 ——基于凉山州、阜新市的实证分析[D]. 陈宝森. 四川农业大学, 2012(06)
- [3]宣恩县晓关烟叶基地单元建设工作概况及对策[J]. 邸慧慧,李占杰,蔡章春,万志安. 现代农业科技, 2011(21)
- [4]乐安县烤烟生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杨国辉. 浙江大学, 2011(07)
- [5]莱芜烟叶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分析[J]. 任明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10(24)
- [6]宜宾市现代烟草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 罗柱石. 西南财经大学, 2010(08)
- [7]高等农业院校与地方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河南农业大学与方城县合作为例[D]. 杨百丽. 河南农业大学, 2010(05)
- [8]烟草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A]. 谢剑平,王元英,郑新章,许立峰,王瑞华. 2009-2010烟草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报告, 2010
- [9]云烟202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及其推广研究[D]. 游志音.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10]抚州市烟叶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D]. 胡彬. 福建农林大学, 2009(02)